放眼望去,導演鄭有傑《#親愛的房客》幾乎可以說是去年至今國片中最為成熟的作品之一,身為一位創作者,不走到一定年紀,不經歷種種失望,是無法收起尖刺、磨去稜角,畢竟成熟無關格局,而關乎筆觸。無論劇情主幹、敘事角度、鏡頭語言、核心概念等各種面向,延續著是枝裕和富有人文關懷的目光,深入創傷之後陰鬱、掙扎與莫可奈何的死結,內斂卻柔韌地探討構成我們社會中最基本的群體 ——「家」。這個故事不僅重新勾勒家庭的輪廓,重新定義家人的存在,更於毫無血緣關係人們之間創造出短暫而永恆的雙向救贖,因此日前曾寫下,它從家的廢墟之中生再生出一個家的花苞,從愛的裂縫之中再見證另一種愛的可能。
⠀⠀⠀⠀⠀
一個真實的家,本質上難以避免會充斥許多無解的矛盾和衝突,因為是家人而蔓生,而包容的裂痕。根據導演分享的片單,便可窺知 Asghar Farhadi 的《#分居風暴》與是枝裕和的《#橫山家之味》為他在形塑這個家時帶來相當深遠的影響,在其眼裡的《分居風暴》不但具備紮實的劇本、精彩的演員表現,更是構思《親愛的房客》時作為標竿的電影,於是非、對錯、道德、謊言與真相的層層建構之間,為觀眾各自的認知豎立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解答。
⠀⠀⠀⠀⠀
面對家庭的分崩離析,夾在中間的世代上有父母下有孩子,需背負起家中龐大的經濟開銷,許多無法責無旁貸的重擔壓得這些人喘不過氣。《分居風暴》巧妙地從人物動輒得咎的處境中所產生的衝突去推進劇情,塑造張力,藏起部分關鍵轉折卻不影響整體敘事流暢度,善用再尋常不過的婚姻關係、親子矛盾、教養問題一塊拼圖一塊拼圖補足故事全貌,從全貌中又可察覺出,導演欲談的也不過是親情。《親愛的房客》採用相似手法之外,也同樣透過呈現成人的滿腹苦衷與孩子的純真目光重新挑戰旁觀者的道德天秤,每個人都有過謊言,但每個人仍舊如此善良,看著健一面對悠宇的情緒、立維的質疑、阿嬤的反反覆覆,甚至警察與檢察官的尖銳問題,處處擲地有聲地帶領我們捫心自問,換作是你,為了維護自己的家,為了討回認知中的公道,當下又會做出什麼反應呢?
⠀⠀⠀⠀⠀
若說《分居風暴》影響的是《親愛的房客》的結構面,那《橫山家之味》或許由內而外影響了它的情感面。
⠀⠀⠀⠀⠀
橫山家的長子意外過世,王立維也從此缺席,他們的家庭因此上演爭執吵鬧,上演惡言相向,上演生離死別,無論是枝裕和,或是鄭有傑,都在自己的故事中展現了對家庭價值的認同。血濃於水也好,毫無血緣關係也罷,曾經遭逢無數扭曲、崩毀、破壞,人們仍會千方百計找到一個家的根基,從新的結構長出具有家庭之實的穩固羈絆,即使曇花一現,即使再度支離破碎,過去擁有的認同、陪伴與接納卻可能為彼此往後的人生帶來救贖。
⠀⠀⠀⠀⠀
「沒有我你應該比較輕鬆吧。」
「但有你我會比較快樂呀。」
⠀⠀⠀⠀⠀
縱使習慣沉默的健一沒有清楚表達,然而他不求回報、盡心盡力的奉獻,無處不透露內心對融入這個家的渴望與嚮往,總是不厭其煩隨侍在側,晨昏定省、料理家務,為悠宇為阿嬤完美扮演一個至親的角色,諸多有形無形的付出會讓許多親生兒子與父親自慚形穢。所以人們總說,一個人走得比較迅速,兩個人走得比較長遠,一個人走得比較輕鬆,而一個家會走得比較快樂。法庭上沉默半晌,鑽入耳朵一句「爸爸二號」;心力交瘁的床邊,忽地是「我早就不怨你了」,彷彿是枝裕和不停前進的步履遙遙相望,說著來不及,追不上都是必然,但命運或早或晚都將讓我們體認到,當你一心為傷痛尋求原諒,一心為錯誤尋求彌補,一心為歉疚尋求釋懷,諒解會在意料之外的時間點翩然來到自己面前,其實夢寐以求的世界也不過如此,小到沒有更遠大的抱負,卻又大到足以一廂情願深愛著自己選擇的家人。
⠀⠀⠀⠀⠀
《小偷家族》探討「家庭」對孩子與社會的重要性,《海街日記》以親情之愛填補了親情的缺憾,而《橫山家之味》的力道之強勁,是怨懟瞬間放下,理解冉冉而升的那一刻。電話響起,阿部寬不得不將白髮蒼蒼的姿態深深放入瞳孔,那在救護車周圍愛莫能助身影,剩下落寞,剩下疼痛,幾十年來總以醫生身分為傲的人,終究得面對自己的凋零,那一刻兒子的目光望穿千言萬語,彷彿瞬間諒解過去父親的所作所為,皆來自一份無法言說的溫柔、期許與情深。說父母不願正視,其實他們早已接受諸多不盡完美,說父母缺乏肚量,其實他們早已包容難以釋懷的一切,這也是健一對阿嬤在人世間最後的記憶,他們都讓做父母的承認了孩子的平凡,也讓做孩子的理解了父母的平凡。
⠀⠀⠀⠀⠀
在天與地之間,在山巒與港灣之間,數度痛哭失聲,也曾漂泊無依,然後於燈火闌珊處覓得容許你靠岸的港灣,期許以家稱之,希望永遠無須遠行。它散發著無可取代的美,平凡卻不容易,脆弱而不易碎,時間偶爾停駐,像遼闊的山景仍靜靜被雲海擁抱,像不變的陽光溫柔灑落窗邊鋼琴,黑白錯落,光影參半,冷暖流動,你終將會翱翔在很大很美的世界,但不管發生什麼事,要記得有個人永遠永遠愛你,那是每個靈魂注定不停歸返的地方,更是一位成熟溫潤的創作者,願意賦予家庭價值的終極意義。
⠀⠀⠀⠀⠀
⠀⠀⠀⠀⠀
⠀⠀⠀⠀⠀
▍《親愛的房客》現在於 CATCHPLAY+ 獨家上架,也可觀賞《橫山家之味》、《分居風暴》等更多好電影:http://bit.ly/3biuAiT
主幹家庭定義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有關「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ment Mind一書的提問』
羅老師,你好:
偶然看见你的部落格,裡面的文章讓我對蒙特梭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有幾個問题想请教你,不知可否得到你的回复。 我现在這裡先谢谢你。
在Dr. Montessori的『THE ABSORBENT MIND』里面,她有提到Nebulae, Horme 和 Mneme 我理解大概的意思,可是我却不知如何解释给朋友聽。能否請你用简单的與言帮我解釋一下區别呢?还有Absorbment Mind 与 Sensitive Periods 之间相互的聯繫?
問题有点多,真心期待你的回覆。谢谢。
-\-\-\-\-\-\-\-\-\-\-\-\-\-\-\-\-\-\-\-\-\-\-\-\-\-\-\-\-
很高興認識您。
1. 『…Nebulae, Horme 和 Mneme 我理解大概的意思,可是我却不知如何解釋给朋友聽。能否請你用簡單的语言幫我解釋一下區别呢?』
是的,很多人剛開始在閱讀蒙特梭利博士這本著作的時候(包括我自己),都會搞不清楚這幾個名詞的意思。
簡單來說,Nebulae是「星雲」;在「吸收性心智」這本書裡面,蒙特梭利博士用星雲來代表孩子剛出生時混沌且充滿未知潛力的心智。星雲會形成各種不同的星系,好比人類腦部裡面的神經元,透過外在環境的刺激與內在的統合,將會形成各個不同的「心智器官」(mental organs / mental faculties)。
而Horme則是「策動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類從出生到死亡都俱有的能量。一直到人類了死亡的一天,它都不會停止對人類的策動。
Mneme是「人類心裡潛藏的記憶」,這裡面也可能記錄著整個宇宙演化的過程,有一點類似在佛法裡面講的第八識 - 阿賴耶識。蒙特梭利瑪麗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曾經流亡到印度很多年,在當時相信她也有接觸到印度宗教的宇宙觀,所以在她晚年的著述裡面,她的教育理論得以用一個更宏觀的角度來觀看生命的發展。
-\-\-\-\-\-\-\-\-\-\-\-\-\-\-\-\-\-\-\-\-\-\-\-\-\-\-\-\
2. 『請問Absorbent Mind與Sensitive Periods之間相互的聯繫為何?』
我們可以再複習一次兩者的定義,並且溫故知新,找出他們之間的差異與聯繫。
Absorbent Mind中文翻譯為『吸收性心智』。
以成人而言,我們必須經過頭腦思維,才能獲得知識;但0到6歲的孩子,卻能把知識直接吸收到他們的精神生命之中,,並且在內心進行著一種心智轉化過程(a.k.s.: mental chemistry心智化學過程),讓外界的印象不只是進入他的腦袋,而且在他的內部實體化,形成他的心智。這種心智能力,Dr. Montessori稱它為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
成人是透過分析、學習去獲取知識的,但0-6歲的孩子,只要他有經驗過的,就會全部吸收,成為他內心的一部分。蒙特梭利博士以海綿來比喻兒童的心智,表示他不會選擇,而是會全面性地吸收。
0-3歲的吸收性心智,是不會選擇的無意識吸收(though its genetics dictate the process):以遺傳學來說:雖然每一個孩子都擁有這種心智,但因為遺傳基因的不同(蒙特梭利在著述中以相機比喻為吸收性心智, 並以暗房的沖洗過程比喻為遺傳基因不同所產生的不同結果),還是會有選擇的吸收,只是這個選擇是無意識的。
吸收性心智也會在特定的發展時間內被『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s)幫助,發展出更多為了生存必要的特定技能。
0-3歲:是孩子心智機能的創造(creation of mental faculties )
在這段期間,環境中的任何事物都會被孩子無意識地被吸收,這也是心智成長最多的時期。孩子正積極地創造他自己的心智機能,這些潛力,將會在日後適應環境中被使用。
而在這段期間,成人也無法給予孩子任何直接的影響,孩子正依循著一位「內在的導師」的引導,依循著自然的法則(Law of Nature)在建構自己。
3-6歲:會進一步發展已經被創造出來的心智:
(Development of what is already created)
在這階段,孩子仍會持續吸收環境的資訊,但開始轉為有意識性的吸收。孩子對於在混亂中建立秩序會感到興趣,因此對持續性/一致性(continuity) 會有強烈的需求,會重覆自己動作。孩子也會開始發展記憶力、理解力與推理能力,同時透過意志力的發展,促使以上的發展能力大大提升。
在這時候,孩子認知發展的能力已經建立,會受成人較多的影響,對模仿成人也會有強烈的需求,並將成人當做為自己學習的楷模。孩子心有想要被認同的欲望,並藉由模仿來適應社會與家庭。
在吸收性心智期間,孩子會藉由Sensitive Periods(敏感期)的能力,無意識地選擇環境裡的某些事物吸收。
「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本來是生物學用語,由19世紀荷蘭生物學家狄佛利(Hugo de Vries)首先提出。後來,Dr. Montessori將生物學的事實「敏感期」借用於人類的教育中。
生物學家狄佛利( Biologist Hugo de Vries)曾舉毛毛蟲的例子加以說明:有一種蝴蝶把卵產在樹木主幹的分叉處以避風雨侵襲。後來,當幼小的毛毛蟲孵化出來了,由於它的口器太小,無法進食附近的大葉子,只有樹梢頂端的新芽才適合它們。但誰來引導這些毛毛蟲呢? 狄佛利經過實驗發現,毛毛蟲在以嫩芽裹腹的時期,對於光線特別敏感,這種敏感性會驅使它們往光亮的地方移動,直到樹梢,找到適合它們的食物。過了一陣子,當它們長得又大又壯,不再靠嫩葉為生,可以爬行到樹木各部進食大葉子時,他們就會喪失了對光線的特別敏感性,不再往樹梢爬行。
Dr. Montessori觀察到孩子也有類似的現象:在兒童的發展過程中,在特定時期內,孩子會對某一些刺激特別敏感,感到強烈的興趣與衝動,甚至會不斷重覆從事與該刺激有關的活動,直到該發展的『階段性任務』完成。 (例如孩子已經習得一種新的能力,或者是某種心智器官{mental organs}已被創造,這方面的敏感期才會結束)
敏感期有四種:
1. 秩序的敏感期:0-6歲(尤其是1-3歲是高峰期)
2. 語言的敏感期0-6(~12)歲:
3. 感官精鍊的敏感期(2~4歲)
4. 動作精鍊的敏感期(2~4.5歲)
若您有需要,再跟您說明這四種敏感期的特性。
這樣兩者之間做個比對,是否能讓妳更清楚了呢?
很高興認識妳,歡迎妳多來信,有空到我部落格逛逛,我們可以多互相切磋、互相學習!
羅老師 敬上
主幹家庭定義 在 折衷家庭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折衷家庭:夫妻與父母及未婚子女組成,又稱三代家庭或主幹家庭,使家中老人及幼兒 ... 誰可以幫我解釋一下折衷家庭和核心家庭的定義,因為我搞不清楚,知道的人請告訴 ... ... <看更多>
主幹家庭定義 在 折衷家庭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推薦與評價
折衷家庭:夫妻與父母及未婚子女組成,又稱三代家庭或主幹家庭,使家中老人及幼兒 ... 誰可以幫我解釋一下折衷家庭和核心家庭的定義,因為我搞不清楚,知道的人請告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