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看日環食的台北市民】#你曾經在中山堂屋頂看過日食嗎
1955年至1958年曾有三次觀賞日蝕機會
當時報紙用語為日蝕,與今日寫為日食已不相同
而圓頂觀測臺設置在今日的中山堂屋頂
當年市民能登頂看天空異象
你小時候對這類的天文奇觀
有什麼難忘的經驗呢?
一起來回憶
日期:1955-12-14
圖說:千載難得一見的日環蝕天象,於下午三時廿六分開始,至下午四時五十九分為止,在台北市天空出現,全部過程約為一小時卅三分之久。
來源:聯合報
攝影:陳維在
#日環食 #圓頂觀測臺 #天狗食日
#報時光UDNtime
歷史新聞
【1955-06-21/聯合報/03版/第三版】
昨日觀測日蝕
初虧時間與預測差五秒 雲層阻隔未能盡見奇觀
【本報訊】台北市成千百的男女市民於昨日近中午時分齊集省氣象所及中山堂平台上觀測今後一千二百年簡僅見的一次長時間的日蝕,尤以中山堂參觀者特別擁擠,因所發參觀票有限,向隅者頗不乏人,當台灣夏令時間十三時左右,近食甚之際,台北街頭里巷居民,大放爆竹。呼救太陽,以趕走吃太陽的「天狗」,不少男女老少,拿著燻黑了的破玻璃或墨片眼鏡,對空觀望,兩位交通當局主管,交通部長袁守謙,次長柳克述也特別到氣象所去觀測日蝕現象。
*************
【1955-12-15/聯合報/03版/第三版】
省垣食象美中不足
碧空浮出雲層 兩奇景難觀賞
【本報訊】千載難得一見的環蝕天象,於昨(十四)日下午三時廿六分開始,至下午四時五十九分為止,在台北市天空出現,全部過程約為一小時卅三分之久,除了三百多位市民經中山堂四樓天文台及公園路台北氣象所的邀請,分別在該兩處,利用赤道儀,經緯儀及巨型望遠鏡等天文儀器,用投影法及在深色玻璃中可明顯看到此次日環蝕的過程與形狀外,在其他街頭巷口,晒台屋頂等空曠地點,用煙燻玻璃與跑光攝影膠片等自動觀察日環蝕現象的市民人數,則無法統計。
昨日日環蝕的全部經過時間為一小時三十三分,但在下午四時五十九分以後一段的「日沒蝕帶」現象,為西方天邊的厚雲層與地平線所遮蔽,北市觀眾無法看到。
*************
【1958-04-20/聯合報/03版】
全省人民昨一飽眼福
觀測日環蝕奇景
朗朗乾坤陰風四起金輪失色 虧蝕時刻略較預測時間遲十餘秒鐘
【本報訊】台北市和全省各地的人民昨(十九)日都在三年內第二次看到罕有的日環蝕奇景,上一次是四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的傍晚。
昨日日環蝕奇觀初虧於上午十時二十九分三十二點九秒,比預測的時間遲了十二點九秒,朗朗乾坤之中,漸漸陰風四起,黯然無光,地影為之變形,月亮已開始遮住太陽的金輪。
台北市街頭小巷,上午十時起便有人群用深色太陽鏡,或黑汁塗黑的玻璃片,仰首穹蒼,觀看本世紀中可能是台灣看得到的最後一次日環食奇景。在我國傳統的迷信習俗中認為日蝕或日環蝕是「天狗吃太陽」,因此,在環蝕開始時,到處都可以聽到鞭砲以及敲擊鐵器鑼鼓之聲,替「受難」中的太陽解危助威。
省氣象所於上午九時就開始觀測的準備工作,用兩架赤道儀和一架四吋半天文望遠鏡,及一架最新式的電動天文計時儀,進行觀測。觀測所得的確實時刻,較預測者約遲十秒鐘左右。
日環蝕是月亮遮住太陽,從初虧起一直到復圓這段時期中,月影漸次移入太陽內,最高達太陽直徑百分之九十四,使得地面上感受到的太陽光度與大氣溫度都在逐漸減低,在環蝕開始後,人們逐漸感到陰風四起,日光黯然失色,十二時十分以後,地上的影子都與平時不同了;樹蔭下的碎小圓洞都變成新月形,整個地面上各物的顏色也都有了變化,許多房屋內不得不打開電燈照明,如黃昏及黎明時之溟濛情景。
最初,用太陽眼鏡觀看還不容易,因為太陽光線仍然強烈,祗能用薰黑的玻璃片,或用盆盛清水靜置地上,觀看水中環蝕日影。後來太陽變成了新月形,顏色由白色轉變為結紅,顯得十分壯觀,漸漸變成一個光環,中央部份呈暗淡的灰黑色。
中山堂南方屋頂的天文台,上午亦進行觀測工作,同時開放給市民參觀,從十一時至下午二時左右,約有三百餘人排隊魚貫登樓,每個人在赤道儀上望了一眼環蝕情形。
據氣象所說,昨日北部天氣,除環蝕期間地面溫度較初虧時略為降低一度外,氣壓未受有多大的變化。
該所實測所得時刻如下:初虧十時廿九分三十二點九秒,較預測遲十二點九秒,環食時間為十二時十四分五十七點九秒,比預測遲三點九秒。食終時間為十二時廿一分四十點三七秒,較預測慢零點三七秒,環食時間為六分四十四點一七秒,預測復圓時間為下午二時十六分十二秒,但實際上的復圓時間因為天際渾茫,無法測得真實時間。
「圓頂觀測臺」歷史引用自 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歷史沿革
公會堂時期至中山堂時期
中山堂民國27年(昭和13年,西元1938年),臺灣新生報前身–臺灣日日新報社–為紀念創立40周年,將其建在公會堂屋頂上的四吋折射式赤道儀望遠鏡及圓頂觀測臺,捐獻給臺北市役所。臺灣光復後,公會堂為巿政府接收,更名為中山堂,其中圓頂觀測臺即為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的前身。
之後,在人造衛星發射前,響應美國史密斯松寧天文臺 (Smithsonian Observatory) 呼籲全世界協助觀測人造衛星,遂於民國 47年組織「中國人造衛星觀測委員會」,並組編觀測隊,代表我國參加觀測。民國46年,人造衛星射入軌道以後,人類文化躍入太空時代,社會對天文知識之需求甚切,中山堂附近夜間光害嚴重不適合觀測工作, 於是經臺北市政府同意遷址。
你曾經在中山堂屋頂看過日食嗎 在 台北街頭小吃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 ... 的推薦與評價
【1955年看日環食的台北市民】#你曾經在中山堂屋頂看過日食嗎1955年至1958年曾有三次觀賞日蝕機會當時報紙用... ... <看更多>
你曾經在中山堂屋頂看過日食嗎 在 台北街頭小吃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 ... 的推薦與評價
【1955年看日環食的台北市民】#你曾經在中山堂屋頂看過日食嗎1955年至1958年曾有三次觀賞日蝕機會當時報紙用... ... <看更多>
你曾經在中山堂屋頂看過日食嗎 在 報時光UDNtime - 【1955年看日環食的台北市民】#你曾經在中山堂 ... 的推薦與評價
1955年至1958年曾有三次觀賞日蝕機會當時報紙用語為日蝕,與今日寫為日食已不相同而圓頂觀測臺設置在今日的中山堂屋頂當年市民能登頂看天空異象你小時候對這類的天文奇觀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