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10)下午,徐耀昌縣長在苗栗縣政府疫情說明會上公開發表針對移工朋友的爭議性言論,有網友問品安的看法,品安只能再次向縣長強調,#移工不是防疫工作的敵人,病毒才是。
在此先和大家說明,縣府最近惹出人權爭議的移工禁足令,經滾動式檢討已經修正如下:
一開始,縣府發佈的「移工禁足令」實施對象是全縣移工,但因這次大部分染疫的移工都是產業類移工,其他社福類移工(機構看護移工、家庭看護移工等),目前判斷較無染疫風險,因此 #社福類移工回歸三級警戒,非必要不得外出,#產業類移工則維持禁足令。縣府勞工及青年發展處彭處長特別強調,此禁足令是要求雇主及仲介公司應善盡管理移工管理的責任,若有移工違反,縣府將依《就業服務法》對雇主及仲介開罰。
雖然縣府針對社福類移工已經恢復三級警戒措施,目前僅針對產業類移工實施禁足令,但縣府本週突然 #發布的移工禁足令自始就太過倉促,#缺乏相關的指引和配套措施,造成各界許多的疑義和困擾。
舉例而言,一句「#上下班由事業單位或仲介公司負責接送」,就讓許多企業手足無措。今天有位工廠老闆特別打電話給品安陳情,他提到本來移工上下班想請台灣籍的員工幫忙,以一台自用車載四名移工朋友的方式協助通勤。可是,既然要避免群聚,就不應許多人又擠在同一輛車內,否則如果出現 #類似五月底採茶工群聚 的情形,一旦其中一人染疫,恐怕全車都被傳染。
這位老闆還說,他看見 #隔壁工廠的老闆用貨車載運移工,大家想像一下,十幾個移工朋友擠在貨車車斗裡上路,難道不危險嗎?由此可見,縣府這項未考慮週到的禁足令,已經造成企業實務上遵循的困難,為了避免罰則,反而選擇用更危險的方式載送移工朋友,又增加群聚機會,對防疫其實沒有助益。
品安也聽說,許多台中的企業及仲介業者已開始效法苗栗縣政府的禁足令,要求移工簽訂「禁足切結」,除要求移工不得在上下班時間外外出,違者罰錢以外,甚至還將對雇主和仲介的罰則轉嫁到移工身上,更是對移工權益重大的侵害。
既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經明確表示, #三級警戒措施對全體國人和移工都應一致適用,則縣府應該整體檢討移工禁足令的必要性,並非僅排除社福類移工而已。
品安和徐縣長一樣對苗栗的疫情感到焦急,不過,單純限制移工的人身自由,除了造成爭議外,恐怕無助於整體防疫工作的推動。
目前縣府針對移工族群的防疫工作重點,應是 #確實督促企業和仲介業者將移工宿舍降載,並 #確保讓移工能夠迅速獲得正確的防疫知識、 #提供足夠的防疫資源,並儘速協助企業對不分國籍的「所有員工」實施快篩等。
其實,疾病本身並不可怕,資訊的不足和人們對彼此的不信任、不理解,才是造成民眾恐懼的來源。 我知道徐縣長及縣府團隊處理防疫工作真的都很辛苦,但把移工當成防疫工作的戰犯,真的無助於團結防疫。希望徐縣長可以 #把移工當成自己的家人,好好地照顧他們,就如同他們細心照顧我們的長輩一樣,這一切並沒有那麼難。
品安期盼縣府盡快撤回這項對防疫工作沒有幫助的禁足令,請平等對待所有國籍、職業的縣民,也要更仔細地訂定有效的防疫策略,才能如徐縣長所說保障全體縣民的健康。
#團結防疫
#苗栗縣議員陳品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衛福部日前公布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再居榜首!已蟬聯37年第一名的癌症,2018年共奪走4萬8千多條人命;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也顯示,全球癌症死亡率正快速上升,現代人可說是「聞癌色變」。 只是癌症真的是不可逆轉,又難以防範的可怕疾病嗎?彰化醫院厚生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醫師表示,只...
健康不平等舉例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看好了世界,我們只示範一次,一週內停電兩次!」
這語錄從昨日到現在仍舊有不少網民在轉發,可以理解防疫期間不能出門,最近的天氣又熱到教人難以忍受,在種種的壓力下一週內還停電兩次,真的會讓人理智也跟著停電。
但抱怨後、挑起仇恨後,問題有解決嗎?
我們經常能夠看見某些人對社會的不滿,也經常會看見他們對整個社會的批判,但我很少會看見除了抱怨之外,他們還提出了些什麼具體能夠改善情況的方式。我對這種類型的人太熟悉不過了,因為我自己就曾經是這樣的人。
我們的目的其實並非想要解決那些社會問題,而是想透過批判來獲得優越感,強調自己與社會的不同;我們經常會覺得自己與社會格格不入,有時候我們會消極地選擇逃避社會遠離群眾的方式,並且認為是社會的不友善才讓自己越來越邊緣。
這樣的遁世特質,跟選擇隱居山林的隱士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同,差別只在於隱士選擇完全放棄接觸人群而已。遁世者在需要與人面對面的場合中通常較為沈默,不太會與人交談,也不太會正視他人的眼睛。他們的舉手投足之間,都會透露出自己並不想與他人有交集。
在網路上由於少了與人面對面的機會,許多內心話就能夠自在的表達,透過對社會的批判來提升自己,以減輕那內心深處說不上來的焦慮。過去的我從來沒有去思考過焦慮的根源,每當焦慮湧上來時,我總會胡亂地朝身邊的一切人事物開槍,好似只要除掉這一切,我的焦慮就會跟著消失。
於是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的焦慮是因為新聞又播了哪裡出現隨機殺人;於是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的焦慮是因為男友又跟其他女性聊天;於是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的焦慮是因為馬路永遠補不平;於是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的焦慮是因為不管誰執政都只會打口水戰,對我們這些老百姓一點實際的幫助都沒有。
遁世者的焦慮是源自於孤獨,離群索居的個性不可能擺脫得了孤獨,但挑起爭端的方式同樣也無法讓自己走出孤獨。挑起爭端的方式會吸引看熱鬧的群眾,但是當自己不再挑起爭端時,這些群眾也會跟著離去。為了讓群眾持續關注著自己,因此必須不斷地挑起爭端。
註:挑起爭端不一定是指很尖銳的言論,也可能是自怨自艾、抱怨著自己懷才不遇等等的負面情緒。
在個體心理學當中有說明,人要擺脫孤獨勢必得與他人有所連結才行,因為人類的所有煩惱幾乎都是與人際關係有關,若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相處模式,與他人的互動對自己而言,就會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我們與他人之間會產生摩擦,甚至憎惡彼此,那是因為我們沒有做好課題分離,並且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充滿競爭的縱向關係上;當我們將他人視為有利害關係的對象時,所做的一切行為就不再是為他人貢獻。
這當中也包括了雇主對下屬、師長對學生、伴侶對伴侶、父母對子女。
舉例來說,某些父母在要求子女做孩子們並不喜歡的事情時,總認為他們這樣都是為了孩子好,但實際上是只考慮到父母自己而已。希望孩子學鋼琴、走醫科,說著這樣孩子的將來才會有好出路;希望孩子知書達禮、看到長輩都會微笑點頭打招呼,背後隱含著的其實是「這樣別人才會說我很會教小孩」
父母對待他們的子女,也是建立在有利害關係的縱軸上。
回到遁世者特質,擺脫孤獨感需要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連結,若是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是建立在縱軸上,那麼就很容易陷入「我才是對的」這樣的心態,並且陷入與他人的權力鬥爭裡。
陷入權力鬥爭的人不會想要解決問題,只會想要證明對方是錯的,若雙方都沒有一方願意先低頭,彼此的關係就會變得越來越糟。有著遁世者特質的人往往容易為自己樹立敵人,或將他人視為敵人,若沒有改變這樣的心態,那麼孤獨所帶來的焦慮就會持續讓自己做出會讓自己變得更加孤獨的行為。
必須與他人建立在橫向關係上,了解自己與他人皆是平等的,並且接受即使對方的論點自己不認同,也不表示對方是錯的;尊重且接受對方與自己的不同,提出自己的想法並且尋求討論空間,讓彼此在合作下一起解決困擾著雙方的共同問題。
當我們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追求一個更好的社會時,與他人之間就能產生健康的連結,孤獨感所帶來的焦慮也就會隨之消失,而社會才有機會真的變好。
當我們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會感覺恐懼、憤怒是很正常的情緒反應,並不需要騙自己說這些感受全是假的,但除了抱怨這一切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之外,我們還能夠做點自己能做的事情。
好比現在的疫情,我們都害怕變種病毒,但病毒的發展不是我們能夠控制的。我們能控制的就是管理好自己,能不出門就別出門,真的要出門就帶好口罩,勤勞的洗手與消毒,回家馬上換掉身上的衣服並且盥洗。看似麻煩,但卻是我們能夠控制做與不做的。
當我們看見確診者足跡時,不要去攻擊他們捻花惹草或是做哽圖各種嘲諷,這只會讓疫調變得更加困難。好比上週某天,因為兩個兒子成天在家吵架且弄髒家裡,我為了逃避他們兩個而單獨前往自家附近的汽車旅館休息,若是我不幸確診,疫調時我該怎麼說出口自己跑去汽車旅館躲小孩?
指揮官並不會解釋我去汽車旅館做什麼,只會說案XXX在某日某時到中壢汽車旅館。我已經能想像得到會有什麼言論,我甚至被肉搜出身份來,然後開始拿我跟男友做各種哽圖來嘲諷;或是發現男友當天應該在上班,於是開始嘲笑男友不該叫 楊梅香吉士,改叫 #楊梅3P流索隆 才對。
在這種充滿獵巫的氛圍下,就算符合了肺炎的症狀,你敢主動去做自費篩檢嗎?
我們控制不了病毒要怎麼變異,但我們可以盡可能地讓自己被感染的機率降到最低。戴好口罩只是最基本的保護自己,友善地對待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才能夠讓確診者安心的公佈自己的足跡,讓框列對象能夠更加完整,減少病毒繼續擴散的機會。
不單只是為了擺脫焦慮,社群情懷此時此刻真的非常重要。
#我們都要平平安安的
#阿德勒 #個體心理學 #被討厭的勇氣 #生命的意義 #自卑與超越 #理解人性
👇🏻簡單三步驟加入社團一同學習個體心理學
1.先填寫google表單: https://lihi1.com/lIqUe
2.再去社團按加入: 花花遇見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實際應用
3.等待管理員審核批准(未填表單無法批准入社唷)
健康不平等舉例 在 親民黨 People First Par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後疫時代 台灣須面對4大課題】
宋楚瑜/親民黨主席
(原文刊載於《蘋果日報》論壇版)
歷經新冠疫情衝擊的2020年,迎向嶄新的2021年,對於台灣未來發展與挑戰,至少有4件大事,是全民在後疫情時代下必須思考與面對的。
第一、平安是福:在疫情影響下,改變全球許多國家的邏輯思維,然而這場戰爭並沒有完全結束,各國仍持續奮戰中,台灣也不例外,全球應齊心協力,相互合作,控制未來可能再發生的變種病毒。
■找經濟發展的護國群山
台灣當前正面臨挑戰,不應去挑釁或製造爭端,而該將心力放在如何把疫情控制住,讓疾病遠離;如何確保健保財務不致繼續惡化,並維持醫護品質,守護全民的健康;如何在邁向老年化社會之際,把長照政策做好,讓老有所養,更進一步推動公費托幼,將全民義務教育向下延伸,這才是政府的第一要務。
第二、和平為貴:每個人都很清楚,兩岸關係走向與發展攸關台灣2357萬人的命運,也是政府領導人及各政黨需正視的重大議題,處理好兩岸關係也能帶來區域和平與穩定,務實的「兩岸定位」就是無可迴避的核心問題。台灣人民對於兩岸和平相處有高度的共識和期待,同時也對於維護當前既有的自由民主生活方式有決心。台灣人民容或有不同黨派理念、族群背景、宗教信仰,但都珍惜目前的生活方式。
我們必須堅持民主、多元、自由、人權、法治、包容的價值,政府則是為人民追求均富、平等、幸福及尊嚴。更具體地說,台灣人民所追求的無外乎「4種安全」──「軍事安全」、「國際安全」、「經濟安全」及「生活安全」。而如何確保這4項安全,端賴兩岸找出適切相處之道,盡早能有建設性的積極對話。
第三、景氣優先:隨著疫苗問世,疫情對經濟衝擊將舒解,國際機構也多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逐步復甦,台灣在半導體的大量投資、台商回台擴廠、離岸風電加速建置等因素下,行政院主計長甚至說,「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高於全球平均值,並位居四小龍前段班將成為常態。」在前景一片看好之際仍要提醒,台灣經濟不能僅靠過去「超前部署」投資下的台積電撐場,仍應找尋確保經濟發展動能的「護國群山」。
政府更重要的工作,是必須協助企業解決「五缺」問題。在大規模建廠熱潮下,合理價格工業用地的取得,水電無虞的保證,人才與勞工的充足提供,國外高級人才的引進等,都將是影響企業投資環境的重要考量因素。最後,傳統產業、服務業與旅遊業也能均衡發展,才能使經濟發展的果實,公平分配給全民來共享。
■雙語化配套與技職轉型
第四、深耕發展:人才是一切之本,國家無可用之才,發展必受限,而培育人才最重要的手段即為「教育」。舉例來說,當前政府訂定「雙語化」是立意良善的政策方向,但配套規劃與經費資源是否充裕?偏鄉地區如何充實雙語師資?莘莘學子在雙語及鄉土教學夾擊下,是否有足夠時間去學習?這些都是推動該項政策的挑戰。
此外,技職教育的發展則是另一大課題,這是經濟發展的根本,但是台灣的技職教育已由過去基層的高職及專科職業教育為主,逐漸轉變為以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為主的型態。面臨少子女化現象之嚴峻威脅,技職校院除面臨學生數不足的問題外,如何發展出與普通大學競爭的差異化優勢,並兼顧培養諸多基本產業高水準的勞工,更是亟待思考解決的議題。
在不斷出現新型變種病毒使疫情延燒之際,面對更多經濟動能受衝擊,同時也因應少子化與老年化兩項人口趨勢變化的形勢發展,這4件大事雖說是艱鉅的任務,但也都是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更遑論過去台灣省政府從北到南、從東到西的水利、公路建設維護似都無以為繼,至盼政府能有更深廣的執政視野,在全民齊心協力支持下,共同找出正確的方向,讓台灣在後疫情時代下真正地脫胎換骨、牛(扭)轉乾坤。
^_^請參考連結→https://pse.is/3cmpwf
健康不平等舉例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衛福部日前公布2018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再居榜首!已蟬聯37年第一名的癌症,2018年共奪走4萬8千多條人命;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也顯示,全球癌症死亡率正快速上升,現代人可說是「聞癌色變」。
只是癌症真的是不可逆轉,又難以防範的可怕疾病嗎?彰化醫院厚生腫瘤中心主任賴易成醫師表示,只要用對方法,有將近三分之二的癌症可以得到良好防治。
癌症能預防及治癒嗎?
賴易成醫師引用1981年WHO的資料表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治癒;最後三分之一則是可以延長生命、減輕痛苦,也就是三分之二的癌症能預防與治療。他也進一步指出,若能做到健康的生活形式及良好的公共衛生措施,有3至5成的癌症可以獲得更好的預防。
防癌:養成健康生活形式
戒除菸酒檳榔
多吃新鮮蔬果
培養運動習慣
良好作息、早睡早起
防癌篩檢不可少
衛福部指出,癌篩可早期發現癌症或癌前病變,經治療後除了可降低死亡率外,還可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
目前政府補助四大癌症篩檢如下:
乳房X光攝影檢查:45-69歲婦女、40-44歲二等血親內曾罹患乳癌之婦女,每2年1次。
子宮頸抹片檢查:30歲以上婦女,建議每3年1次。
糞便潛血檢查:50至未滿75歲民眾,每2年1次。
口腔黏膜檢查:30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或吸菸者、18歲以上有嚼檳榔(含已戒檳榔)原住民,每2年1次。
癌症治療:中藥是良好輔助角色
賴易成醫師認為,中西醫聯手治癌是癌症整合性治療的一環,中藥在癌症治療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輔助角色,能夠補強西醫所欠缺的部分,「中藥有它的優勢。」但他也提醒,中藥若要介入癌症治療,包括?致癌機轉」及「臨床試驗佐證」都必須非常清楚,才會同意患者使用。
賴易成醫師進一步解釋,中藥材若提煉出單一成分,就會將其認定為「西藥新藥」,而非中藥,現在的癌症治療使用的藥物中,就有許多是中藥材提煉出來的。例如:大腸癌使用的抗癌妥;乳癌、肺腺癌使用的溫諾平等等,都是從中藥、植物藥中萃取。
賴易成醫師認為,若要像手術、放射線等方式,將中藥用在治療第一線的話,就必須提煉它的單一成分,才能達到治療效果。他舉例,武俠小說中常致人於死地的砒霜(三氧化二砷),在美國可以確認上市,也是界定為西藥新藥。現在就常用於治療早粒性血癌,作為標準的治療方式。
若不是直接用在第一線治療,中藥則是扮演輔助性角色,賴易成醫師以自己的研究舉例,包括「三黃瀉心湯」、「沙參麥冬湯」等,就都是複方,並非單一成分,因此只能用於輔助治療。
三黃瀉心湯是由大黃、黃芩、黃連三味中藥所組成;沙參麥冬湯則由天花粉、桑葉,沙參、麥門冬、玉竹等藥材組成。賴易成醫師提醒,若身體有任何異狀,請先找醫師就診諮詢,切勿自行抓藥。
【相關影片】
與癌症共存?別傻了!拖才是治療最大殺手︱賴易成醫師
https://youtu.be/qY1qoo4pQ74
遠離慢性發炎,癌症名醫抗癌餐桌大公開!︱吳鴻誠醫師
https://youtu.be/4TxgIMdi760
防癌抗發炎大功臣!維生素D如何補充?︱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OFFwaKC_dEU
【相關文章】
癌友死於化療的傷身,而非癌症?癌症靠中醫才治本?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63
生酮飲食治療癌症?第一名癌症醫師:2大關鍵戰勝病魔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64
防癌好食別吃錯!第一名癌症醫師的私房祕訣就這3步驟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265
#賴易成 #癌症 #中醫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健康不平等舉例 在 城邦書店- 《健康不平等:工作、居住地、教育環境以及人際 ... 的推薦與評價
健康不平等 :工作、居住地、教育環境以及人際關係如何影響你我的健康》 作者:山卓. ... 舉例來說,居住在教育資源少、空污嚴重、公共設施少、難以買到生鮮食物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