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島讀 #學生專屬 #贈送方案 #名單公佈
感謝大家的熱情參與🙏
⠀
本次活動由現觀科技贊助 20 位名額!因為申請踴躍,島讀另外提供 20 位大專學院名額和 7 位高中生名額。
⠀
因此,最終有 47 位同學,將免費獲得一年的島讀會員資格 🎉
⠀
中選通知信件也已經同步寄出,歡迎中獎的同學快去收信!
---
⠀
🎉獲選名單🎉
⠀⠀
鄭O宏 有機材料研究科博二
歐陽O欣 經濟系大三
陳O 日本語文學系大四
黃O儒 服務科學所碩三
劉O 醫學系大三
郭O志 會計系三年級
趙O廷 物理系光電所_碩一
郭O翰 資訊管理系碩一
陳O珉 工業工程管理與工程學系
吳O芳 法律系大三
王O之 運輸與物流管理學系/資訊工程
余O翰 社會科學系
劉O均 法律學系大四
陳O銨 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碩二
張O瑋 企業管理學系四年級
邱O柔 財務金融研究所碩二
蕭O珊 藥用化妝品學系大四
王O平 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大四
黃O馨 國際貿易與經營學系大二
劉O旻 哲學所碩二
黃O原 資訊管理學系碩一
白O明 工商管理學系大三
李O玄 化學工程所碩一
陳O達 醫學科技研究所碩二
劉O田 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大一
盧O棕 應用英文系大四
謝O宏 電腦軟體工程師大三
張O瑋 金融資訊系 碩一
吳O羲 企業管理學系大四
賴O霖 國際企業學系大一
林O葶 電機資訊院學士班大四 / 人文社會院學士班大四
曾O祐 企業管理學系大四
呂O霖 休閒遊憩管理系
葉O伶 財金所碩士ㄧ年級
李O翰 生科所國際研究生組博五
蕭O文 國際經營管理
潘O婷 學習科學與科技所 碩二
蘇O成 電機工程系碩一
張O涵 心理學系大四
沈O瑩 設計系碩一
张O东 商学院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本科四年级
蕭O岳 物理系碩二
黃O仁 臺中一中
李O蓉 武陵高中
蔡O叡 內湖高中
莊O安 中壢高商
劉O湛 高雄女中
張O謙 高雄中學
張O榮 內湖高中
光電工程研究所英文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6月6日,舉行畢業典禮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張哲生 攝)
昔日去逛光華橋下的光華商場時,常會經過臺北工專(北科大的前身)的新生南路側校舍,當時它的校門在新生南路上,現在在忠孝東路則出現一個更大的校門,校址為臺北市忠孝東路三段1號。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之校史:
1912年(明治45年)7月5日,日本臺灣總督府於臺北廳大加蚋堡大安庄(即北科大現址)設立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隈本繁吉先生擔任所長,所內分設「木工」與「金工及電工」兩科,為臺灣工業教育之肇端。
1914年(大正3年)6月23日,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
1918年(大正7年)7月18日,增設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五年制,並設機械、應化、土木三科,專收日籍學生。
1919年(大正9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講習所改名為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
1921年(大正10年)4月1日,臺灣總督府工業學校改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工業學校,以日籍學生為對象;而原臺灣公立臺北工業學校,則更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二工業學校,以臺籍學生為對象。二者在同一校舍上課。
1923年(大正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第一工業學校及臺北州立第二工業學校合併,改稱為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電氣科、建築科及應用化學科、機械科、土木科共五科。
1937年(昭和12年)4月1日,臺北州立臺北工業學校增設採礦科。
1939年(昭和14年)4月8日,臺灣總督府於本校另設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採夜間授課。
1945年(民國34年)12月31日,校名在二戰後更改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分初級部、高級部,設機械、電機、土木、建築、化學、採礦六科。杜德三先生為第一任校長。
1946年(民國35年)1月,成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同年9月1日,王石安先生接任校長。同年10月1日,簡卓堅先生接任校長。
1948年(民國37年)8月,奉令升格為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初設五年制機械、電機兩科。原臺灣省立臺北工業職業學校附設一年制中級技術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同年11月1日,開學上課,此日定為校慶紀念日。同年12月,成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
1949年(民國38年)7月25日,顧柏岩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增設五年制化學及礦冶兩科,增設三年制電機科電力及電訊兩組,電訊組後併入電子科。同年10月,原臺灣省立臺北第一工業技術練習生養成所改稱為臺灣省立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
1950年(民國39年)9月,增設五年制土木工程科。
1951年(民國40年)9月,增設二專土木科。
1952年(民國41年),增設二專化學科。同年12月4日,宋希尚先生接任校長。
1953年(民國42年),二專停招,增設三專機械科、電機科、紡織科。同年5月11日,康代光先生接任校長。
1954年(民國43年)8月1日,增設三專土木工程科、化學工程科。
1957年(民國46年),原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科附屬技工訓練班改稱為臺北第一工業職業補習學校附屬技工訓練班。
1958年(民國47年)2月10日,張丹先生接任校長。
1961年(民國50年)7月7日,增設二專機械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63年(民國52年)8月,增設二專電機工程科。
1965年(民國54年)2月18日,趙國華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成立夜間部。
1966年(民國55年),增設三專工業工程科。增設二專工業工程科及工業設計科。同年8月,土木工程科工業設計組建築組併入工業設計科。
1967年(民國56年)6月13日,增設三專礦冶工程科及電子工程科。
1971年(民國60年)3月1日,成立電子計算機中心。同年8月1日,紡織工程科更名為纖維工程科。同年12月30日,唐智先生接任校長。
1972年(民國61年),增設二專電機科工業訓練組一班。成立空中高工補習學校,設機工、電工二科。成立臺灣省臺北工業專科學校附設建教合作中心。
1973年(民國62年)2月1日,與臺灣電信局合作,辦理電訊專科班。
1975年(民國64年),增設三專工業設計科。
1977年(民國66年)7月20日,奉准設立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設機械、電機、化工、工業工程四科。
1979年(民國68年)8月1日,纖維工程科紡織組、化纖組分別更名為紡織工業科紡織工程組及紡織化學組。
1980年(民國69年)10月,頒發畢業證書編列第一號予俞石獅校友。
1981年(民國70年)7月,臺灣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改名為國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
1983年(民國72年),增設臺灣第一所二專核能工程科,為建教合作專科。
1984年(民國73年)12月31日,張文雄先生接任校長。
1987年(民國76年),增設三專建築設計科。工業工程科更名為工業工程與管理科。二月,本校實習輔導室 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同年8月,工業設計科建築設計組獨立為建築設計科。
1988年(民國77年)7月31日,礦冶工程科更名為材料及資源工程科。
1989年(民國78年)8月1日,張天津先生接任校長。
1990年(民國79年)8月8日,奉教育部核准成立改制技術學院籌備規劃小組,並成立五個工作小組積極推動改制工作。
1991年(民國80年)6月,成立自動化科技中心,主要任務在整合本校機械、電機、電子及工工等各系有關自動化方面之人才設備。
1992年(民國81年)1月25日,教育部同意國立臺北工專以台北縣萬里鄉中萬里加投段及基隆市安樂區大武崙段等部份土地作為第二校區預定地。同年8月,增設光電科技中心。
1994年(民國83年)8月1日,國立臺北工專改制為國立臺北技術學院,設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材料及資源工程、土木工程、紡織工程、電子工程、工業工程、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等十個技術系。停招二專及三專,五專學制繼續招生。
1995年(民國84年)5月1日,成立校內第一個研究所-機電整合研究所。同年8月1日,校內共同學科成立七組教學研究會,設主任一人。同年8月,首次藉由遴選制度產生11位系主任。設置進修推廣部。
1996年(民國85年)9月29日,臺北縣萬里第二校區正式獲撥用。
1997年(民國86年)4月25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獲頒八十五年度服務貢獻、辦學績優、行政考核優良、師資考核優良及視導評鑑優良等五個獎項。
1997年(民國86年)8月1日,國立臺北技術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設立機電、工程、設計、管理四大學院,並增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土木與防災技術研究所、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同時增設車輛工程技術系及冷凍空調技術系。同年11月1日,北科大首度校慶,副總統連戰先生蒞臨賀勉。
1998年(民國87年)7月,附設專科進修補習學校奉准升格改制為進修補習學院,為二技3年學制,改招專科畢業生修業學生。同年8月1日,停招五專。同年8月19日,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電力與能源技術研究所、材料及資源工程研究所、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
1999年(民國88年)7月,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補習學院更名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附設進修學院。同年7月15日,成立創新育成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製造科技研究所、冷凍與低溫科技研究所、光電技術研究所、生化與程序工程研究所、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增設經營管理系(二技)、應用英文系(二技)。
2000年(民國89年)2月,為提昇行政效率,加強服務品質,成立「ISO 9001品質驗證推動小組」,積極推動取得國際驗證工作。成立水環境研究中心。同年3月3日,迎千禧年共同宣言紀念碑於校內紅樓前揭幕,由張天津校長及各級主管和師生代表數百人參加,鐫刻嚴文方副校長題撰之千禧宣言碑文-「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我們曾經參與,從兩千年起,我們更要共同努力追求卓越。」同年8月1日,增設車輛工程研究所、資訊工程研究所、自動化科技研究所、環境規劃與管理研究所、創新設計研究所、化學工程研究所。增設工業工程技術系。
2001年(民國90年)5月15至18日,慶祝90週年校慶系列活動:一同走過從前校園影展暨座談活動,敬邀孫運璿資政、法務部長陳定南及台北市副市長歐晉德共同參與。同年8月1日,增設工程科技研究所博士班、二技資訊工程系、光電科技系。
2002年(民國91年),成立奈米矽元件研發中心。增設分子科學與工程系。
2003年(民國92年)8月1日,增設電機工程系博士班、電腦通訊與控制研究所博士班。同年12月19日,成立奈米光電磁材料技術研發中心。
2004年(民國93年)2月2日,李祖添先生接任校長。同年8月1日,設立四年制資訊工程系、光電工程系、經營管理系,二技學制停招。增設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博士班、光電工程系博士班。同年10月1日,甘比亞石油專班開學典禮,該班為北科大與西非甘比亞共和國合作而開設之四年制學士專班,亦為國內與西非建教合作之首創。
2005年(民國94年)2月1日,成立藝文中心。同年8月1日,增設資訊工程系博士班、工商管理研究所博士班及電資碩士在職專班。
2006年(民國95年)8月1日,成立電資學院。成立校友聯絡中心。增設設計研究所博士班、資源工程研究所碩士班、大學部四年制機電、電資、工程科技、創意設計等四學士班。
2007年(民國96年),成立北區技專校院教學資源中心。增設能源與冷凍空調工程系博士班、有機高分子研究所博士班。同年9月,增設甘比亞電資專班。
2008年(民國97年)8月1日,增設應用英文系碩士班、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博士班、甘比亞土木專班。
2009年(民國98年),增設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研究所博士班。增設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碩士班、資訊與運籌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光電工程研究所英文 在 陳致曉 願同弱少鬥強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賴清德、林俊憲、郭國文,背叛台南勞工與青年的三大罪人!】
[懇請廣分享,分享救台南]
台灣成為血汗之島已是不爭事實。台灣在2018年總工時2033小時全球第4多,亞洲第二高!但是,我們的薪資自2004年開始和GDP成長脫鉤。雖然,賴清德宣稱台灣每月平均薪資5萬,年平均薪資約60萬,仍嚴重落後南韓平均薪資104.3萬元新台幣。而台南是台灣勞工權益最惡劣的城市,堪稱血汗之城、功德之市!
台南人總是以人才輩出為傲!但是,在賴清德主政下,台南屢見超長工時/超低薪資/規避勞健保等違反勞基法情事,過勞死亡事件頻傳、90%打工機會違反勞基法、在台北七萬元的工作機會在台南只有2.4萬、甚且民進黨台南黨部都違反勞基法。台南平均薪資六都第二低,青年失業率六都第二達12.6%,年輕人七年內出走6.7萬人,生育率銳減至六都最末!這些慘狀突顯台南勞工與年輕人面臨的極大困境!台南人引以為傲的人才,被政客輕賤!
這些困境可以歸咎於賴清德、林俊憲、郭國文三人!賴清德與林俊憲都標榜自己是勞工家庭出生,郭國文年輕時投身工運,三人皆與勞工階級密切相關。三人在選舉時,也都號稱要為勞工爭取權益。
但是,檢驗此三人過去勞工相關政績,此三人實為青年與勞工的敵人。賴清德在市長認內專注於土地開發,卻造成台南經濟負成長4%!他任閣揆惡修的勞基法更深化「過勞」。勞基法宣稱加班、排班、彈性、輪班間隔、特休運用的「彈性」需經主管機關或勞資會議同意。但是,因主管機關總是站在資方,台灣工會覆蓋率只有7%。實質上,這些「彈性」全由資方決定。勞基法惡修造成勞工每年少七天假、加班費減少、每月加班上限增加、輪班間隔的休息時間縮短、連續工作12天。其中,「鬆綁七休一」和「縮短輪休間隔」是賴清德親自拍板「加碼演出」,修法幅度比工商團體期待的還多!「資方要五毛,賴神給一塊」更凸顯賴清德雖標榜自己出身貧苦勞工家庭,卻已自認為權貴,恣意魚肉百姓!
林俊憲在2016立委選舉時,全然沒有任何勞工政策。在朝野論戰《勞基法》時,他輕鬆自在看影片。被揭露後,告踢爆的網友「加重誹謗罪」,因為他看的是正版,而非盜版影片!在2013年任民進黨發言人時,甚至預告在軍公教年金「改革」,再進行勞工年金改革!看來,是要砍完軍公教年金後,將再砍勞工年金!林俊憲亦標榜自己出身勞工家庭,騙取選票。但如今,他亦自認為權貴對勞工輕蔑,追隨賴清德恣意魚肉百姓!
郭國文曾參與工運,為勞工陣線秘書長。他在市議員與立委競選時所提出的勞工政見,若非早已執行,就是毫無執行。他擔任勞動部政務次長時,參與勞基法惡修。面對立委要求提高勞基法罰鍰,以遏止資方寧違法也要苛刻勞工的現狀時,他說「違規重罰,企業承受不起」,拒絕提高勞基法罰鍰。2016年,面對工鬥連線時,他甚至否認蔡英文「勞基法修改不損及勞工權益」的承諾。面對國道收費員自救會抗爭時,他批評勞工惡劣「不願和政府談」。郭國文背叛了勞工,也背叛了自己!
此三人透過消費勞工血淚往上爬,取得高官權威,享受榮華富貴。他們翻身了,成為權貴。但是,他們取得權力後的實際作為卻是造成今天台南青年與勞工慘狀的主因!壓迫著台南勞工與青年難以擺脫窮困的命運!在這次選舉中,我們怎可沉浸在芒果乾中,而忘記他們對青年與勞工的殘害!?背叛青年與勞工的政客,就該讓他們下台,台灣才會贏!
陳致曉,台南市立委參選人(第五選區,東/中西/南/安平)
✅加入我的LINE:
http://nav.cx/cIe3uyq
✅加入我的競選粉絲專頁:
懇請動動手指,邀請你的朋友來按讚!
郵局劃撥戶名: 109年立法委員擬參選人陳致曉政治獻金專戶
郵局劃撥帳號: 31645466
▲學歷:
◎美國紐約大學(NYU)理工學院電機工程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科技管理EMBA 碩士
◎國立交通大學 科技法律研究所 肄業
◎國立清華大學 電機工程 學士
◎市立一幼、師專附小、建興國中、台南一中
▲科技立委、教育立委: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光電所 副教授
◎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研究員
◎先端科技研發管理與國際市場開發
◎台灣、美國新創科技公司創業經營
◎台、中、日、美、德 專利 共 83件
▲社運立委、人權立委:
◎台灣土地正義行動聯盟 理事長
◎反南鐵東移全線自救聯合會 會長
◎台灣首位因撰文遭政府自訴誹謗罪之公民
◎參與全台土地、環境、勞工、教育、文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