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疫情生活下的大家過得好嗎?
最近五倍券的討論中,行政院自己提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這兩年領過紓困的高達900萬人,也就是將近四成的台灣人都受到相當程度的經濟損害,而且還有受創產業和勞工表示自己領不到或紓困不夠,表示實際災情比這個驚人的數字更嚴重。
在此同時,另一個壞消息是,台灣彷彿有一個平行世界,不僅未受疫情衝擊,反而還在不斷上漲,造成我們的負擔不斷增加,讓我們的生活更無法喘息,那就是不斷逆勢飆漲的房價。
#內政部 公布2021年第一季的 #全國住宅價格指數 為110.61,不僅較上季上升2.25%,更在疫情之中連續3季上升幅度超過1%,累計較去年同季上升5.66%。換句話說,在台灣有四成的人需要紓困的同時,全國房價卻漲了5%以上,部分縣市甚至漲了快10%,例如台中的8.23%及台南的9.89%。
好啦,疫情之中不求購屋置產,低調安穩地租屋總行了吧?很遺憾地,內政部公布今年7月份的 #租金指數為104.52,#創下歷史新高。尤其2019至2021這兩年,漲幅就將近2%,漲勢越來越猛。
而且,以上都只是政府自己的數字而已,民間單位的房價指數所呈現的災情,更是慘不忍睹。當大家收入減少,居住負擔卻變重,當然只好縮減消費,內需也就跟著被打擊。
#是該拿出辦法了
因此我們提醒政府,此刻除了重要的紓困振興,也應該同步思考「別讓居住負擔與疫情衝擊夾殺民眾」的短期措施,以及「避免居住負擔拖累振興速度」的長期制度改革,才能更有效地減輕民眾負擔,讓大家更有餘力進行消費或自我投資。
短期措施難以抑制房價,因此聚焦租屋負擔的部分,推動以下方案:
1.縮短現行房租補貼發放的等待時間
調整租金發放的等待時間,使租金補貼措施可以有效回應申請者的需求,幫助其度過疫情之下的租屋困境。
2.提供因「租屋黑市」( 房東拒絕、非合法住宅資格不符 ) 的狀況而無法申請租金補貼的租屋族應有的補貼
租金補貼申請對象之應擴大,包含符合紓困4.0之弱勢族群、自營作業者、農漁民、無一定雇主的勞工或自營工作者、營業受衝擊50%以上企業之員工且有租屋事實者,並且排除申請資格只在合法建築的限制,以回應受到疫情衝擊的租屋者需求。
3.參考歐美國家之措施,明訂疫情期間凍漲租金、不可驅離房客及給予房東減稅換取降租
受到疫情的衝擊,繳不出房租是不可避免的狀況,建議政府參考他國經驗並擬定相關措施以因應。
至於長期制度改革,是針對抑制房價飆漲的根本之道,雖無法立即收效,卻更要及早推動,才能早日促成房市正常化。為此,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日前也已提出方案:
1.財政部盡快提出囤房稅版本
根據財政部七月發佈的「2020年非自住住家用房屋稅籍個人歸戶統計表」,全國共有50萬6,616人持有非自住房屋,顯示囤房狀況的嚴重。
2.財政部公開之歸戶資訊應完整
資訊透明,財政部應揭露自住及非自住歸戶數,使社會大眾完整了解台灣的房屋持有狀況。
3.內政部低度用電及新建餘屋勾稽歸戶應進行分析並公開
呼籲內政部與財政部一同公開低度用電及新建餘屋戶數,並分析其自然人與法人之關係。
4.各縣市議會儘速提高囤房稅稅率
現制的囤房稅率已經不高,卻只有三個縣市實質施行,造成各地更無力抑制炒作,讓房價不斷拉抬更讓年輕族群苦不堪言。呼籲各縣市政府及議會應共同面對,修正被調降的版本。
5.各縣市應積極興建社宅並提供社宅免地價稅措施
各縣市應積極自建社宅,滿足人民需求,同時,不應為圖中央地價稅的挹注而持續消極調整相關措施。我們認為藉由對多屋者課徵囤房稅、社宅降稅的方式,才能達到財税公平正義的精神。
#疫情之中居住正義顯得更重要
在疫情之下,當政府一路推動到紓困4.0,並承認至少900萬人曾因經濟衝擊需要紓困的同時,我們卻因為居住正義的相關配套未臻健全,看到房價反而逆勢飆漲,讓大家的負擔更重,生活更苦,消費更萎縮。換個角度想,如果這些配套早就建置完成,是不是就能在大家努力對抗疫情和經濟衝擊時,能少一點來自房價的後顧之憂?
過去一年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終於爭取到「實價登錄2.0」,也看到 #中央銀行 看不下去帶頭推動了「選擇性信用管制」和 #財政部 延續推動了「兩稅合一 2.0」,但房價漲勢仍猛,所以仍需要更多針對囤房和資訊透明的改革,並配合對租屋市場的進一步把關,才能更完整地發揮抑制房價亂漲的政策效果。
過去不做,今天後悔。當我們此刻深深體驗苦果時,真的更該認真思考如何避免未來再度陷入困境。居住不正義問題確實複雜難解,無法靠任何萬靈丹藥到病除,因此更需要完整配套的多管齊下。問題就在眼前,一起動起來吧!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0的網紅吳秉叡 BRAY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政院版的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仍有人質疑綜所稅拉高到45%是劫貧濟富,一個好的政策遭人扭曲,讓我很不服氣! 財政部前任張部長發明財政健全方案,將綜所稅拉高到45%,事後證明是得不償失的,並沒有增加多少稅收,反而降低國際人才、大公司來台灣的誘因;現有部分立委同仁提案說明表示...
兩稅合一 在 時代力量 New Power Par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蔡政府520回顧
說好的政府改革及公平正義呢?
蔡總統的第二任期,到今天剛好滿一年,也是完全執政滿五年。這些日子以來,台灣與全球共同經歷了非常嚴峻的疫情威脅,迄今仍在奮戰中,也更讓所有台灣人都體會到我們在同一條 #大島方舟 上,而政府就是帶領大家共度難關的船長。
只是,這位船長過去過去一年來的表現,有時讓人倍感安心,堅定地破浪前行;有時卻會讓人會陷入困惑,究竟現在是誰在掌舵?
回顧過去的一年,最讓台灣人民倍感安心的,是政府在 #主權 及 #防疫 的表現。即便最近因本土疫情爆發而升為三級防疫警戒,台灣過去一年的防疫表現,確實備受國際肯定,讓各國更重視及聲援台灣。
然而,在其他面向上,蔡政府卻彷彿換了一個人,尤其當我們檢視時代力量去年曾對蔡總統提出的 #五大執政建言時會更加疑惑,那個反應靈敏和堅決果斷的政府到哪裡去了?
一、#司法改革
過去一年來, #解決司法過勞 及 #吹哨者保護 仍然遲遲沒有進展,在 #打破權貴司法 的面向上甚至不進反退。我們不僅看到重擊司法威信的「翁茂鍾案」至今拿不出完整的調查報告,更看到傅崐萁一路享盡特權迅速出獄,以及好幾位民進黨籍民代棄保潛逃成功。至於強化被害人權利保障,政府推出的《犯保法》草案仍令人感到失望。
二、#居住正義
回顧去年此時,時代力量就已經發出警示,在防疫及紓困的同時,也要注意熱錢已四處流竄,應及早為居住正義做準備。
結果,政府不僅在上任沒多久就立刻對 #囤房稅 開砲,更一再宣稱「台灣房價溫和、囤房問題不大」,直到房價失控飆漲,才在去年底如夢初醒,讓拖延已久的 #實價登錄 2.0通過,並祭出 #信用管制 和延長 #兩稅合一。
我們肯定政府終於願意正視房價飆漲,但仍要呼籲居住正義須完整配套多管齊下,長期過低的多屋持有稅也應儘速改革,囤房稅儘速修正,才能更有效抑制房價飆漲,讓房價回歸正常。
三、#憲政改革
一年前,我們考量到修憲需要充足討論時間,要求應該儘速啟動修憲委員會,結果直到前天(5/18)才召開第一次會議選出召集委員,而執政黨甚至到上週才確定18歲公民權的修憲方向,這樣的進度實在太慢。目前看來修憲委員會要到今年9月才能正式開會,但其實修憲委員會從去年9月就成立,明明可以有一年半的時間可以好好討論修憲議題,卻莫名跳過中間的一整年,造成時間壓力變得更大,來處理艱鉅的凝聚社會共識工程,令人難以理解。
四、#科技創新
去年我們提到,在武漢肺炎的衝擊之下,政府應該要有全新的思維、鼓勵科技的創新。但在今年疫情爆發的期間,我們看到的卻是身為全國最高民意機關的立法院,線上會議的軟硬體設備進度仍大幅落後,無法即時轉換為線上會議;在宣布全國停課後更凸顯數位教育學習的基礎建置完全不足。時代力量希望政府記取這次的經驗,疫後作為數位轉型、科技創新的優先推動方向。
五、#媒體改革
去年中天關台讓台灣的媒體改革顯露曙光,但後續NCC主委點名接手的頻道,公開介入頻道上架一事,反讓人擔心媒改開倒車。再者,「壯大公共媒體」、「反媒體壟斷法制化」、「納管跨平台媒體」等方面,同樣仍原地踏步。而政府一邊要大家一起防制假訊息的同時,一邊卻一再被爆出「中央廚房出菜,民代粉專出擊」的風波,也同樣令人搖頭。
六、#重大事故與制度改革
過去一年來我們也經歷了許多大型事故,但這些事故的發生,卻正好印證了政府過去的改革承諾一一落空。
例如,曾在2018年發生 #普悠瑪事故 的 #台鐵,當時就承諾要進行完整體檢與改革,也宣稱已經完成了大部分。結果我們卻看到,不只2020年「斷軌」和「小型事故」頻傳,今年再度發生 #太魯閣號事故 的悲劇。更離譜的是,在事故發生後迄今一個多月來,台鐵仍繼續出包。
又如,曾在2017年發生815大停電的 #台電,當時就被蔡總統精準指出是「電網安全」出問題,也明確指示要推動「分散式綠能發電」,結果四年過去,台灣卻再度發生513和517大停電。至於當初說的分散式發電成效究竟如何,至今看不到蹤影。
制度改革進度遲緩,政治承諾一再跳票,我們期許政府喊出同島一命時,要拿出更多決心,用對待疫情同樣嚴肅的態度,複製到其他公平正義的改革之中,期許蔡總統未來三年能越來越好,時代力量也會繼續全力監督,一起度過此刻疫情擴散與缺水跳電的艱困挑戰,並且推進應有的制度改革,讓公平正義成為下一個被國際看到的台灣之光。
兩稅合一 在 Money101.com.t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股利課稅由兩稅合一改為二擇一
投資股票的人👉🏻可以選擇有利計算方法來做報稅
『分開計稅』V.S 『合併計稅』大解析
星展eco繳稅!%+12期0利率👉🏻
https://m101.online/cc_DBS
兩稅合一 在 吳秉叡 BRAYW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今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審查政院版的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仍有人質疑綜所稅拉高到45%是劫貧濟富,一個好的政策遭人扭曲,讓我很不服氣!
財政部前任張部長發明財政健全方案,將綜所稅拉高到45%,事後證明是得不償失的,並沒有增加多少稅收,反而降低國際人才、大公司來台灣的誘因;現有部分立委同仁提案說明表示,所得稅率最高級距45%稅率降到40%,是所謂劫富濟貧,讓我們實際試算看看。
我曾說過,稅改方案是一個套餐,不能拆開看;在台灣,若以最高級距45%共有6518戶,若從45%降到40%,平均每一戶享受到422萬減稅利益;然而兩稅合一扣抵額刪除,營利事業所得稅並從17%增加到20%,也就是說,個人綜合所得稅最高級距45%之6518戶可扣抵稅額123億將會喪失,除以6518戶,每一戶將喪失188萬的扣抵額。
營所稅若從17%增加到20%,個人綜合所得稅之最高級距45%的6518戶,他們營所稅將增加160億,除以6518戶,每一戶將增加246萬的營所稅。
綜合以上,188萬加上246萬,總共434萬的稅捐增加,扣掉422萬的減稅利益,每一戶還要多繳12萬的稅,何來的濟富?最高級距45%共6518戶,每一戶需多繳12萬的稅,濟富在哪裡?外界不斷質疑這次稅改劫貧濟富讓我很不服氣!
各種扣除額,包含薪資所得扣除額,都有增加,這難道對薪資所得者不好嗎?有增加稅捐嗎?我想社會大眾自有公評!
在資本利得方面,假設公司賺了100元,要先繳20元(20%)的營所稅,再加上個人股利所得稅,26%,80%*26%=20.8%,20%加上20.8%,對於個人而言,股票的資本利得稅其實是40.8%,資本利得稅比綜所稅最高級距的40%還要高,如果還要分級課稅,這樣稅率會飆到多高?
個人絕對贊成稅制改革,我也提案將薪資所得扣除額拉高到20萬;現今稅制計算複雜,身邊許多朋友向我反映會支持這項政策,哪怕多繳一點稅,只希望計算簡單化;我要告訴財政部許部長,要有信心,咬定青山不放鬆,多對國人說明,這個方案絕對是好方案!
◆訂閱吳秉叡Youtube頻道:https://goo.gl/yN4LCH
◆吳秉叡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ubray
◆加Line好友:http://line.me/ti/p/%40ubt7534c
兩稅合一 在 吳秉叡 BRAYWU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行政院稅改方案即將送到立院審查,受薪階級將能受惠,然而外界仍以假的「劫貧濟富」血滴子瞄準財政部,將白的說成黑的!今立法院財委會上我要求財政部、賦稅署等相關單位除捍衛立場外,應提出有利數據破除不實謠言!
新的稅改方案明明對少繳稅的受薪階級有利,營所稅增加對企業多收稅,兩稅扣稅取消將對大型企業多課徵稅,貧戶有錢去經營企業嗎?有錢去買大量股票嗎?身價幾億的人難道就叫貧戶? 何來劫貧?
稅改優化方案,個人邊際稅率降低,若以個人綜合所得稅最高稅率40%-45%來計算,大概有六千多戶受到影響,再以大數據分析,公司營所稅提高,兩稅合一設算扣抵取消,這六千多戶將被課稅約123億元;另營所稅從百分之十七增加到二十,高股利得負擔162億元稅額。
高所得的六千多戶在營所稅跟兩稅合一的扣抵,繳了近三百多億的稅,雖然享受個人所得稅的邊際稅率從45%調降40 %,但實際卻沒享受到減稅利益;再從新的稅改制度來看,受薪階級可以享受到的減稅約255億,新的稅改制度對少繳稅的受薪階級事實是有利的,不論是財政部、賦稅署等相關單位,不應只發新聞稿了事,應用更多確實的數據來破除不實謠言!
◆訂閱吳秉叡Youtube頻道:https://goo.gl/yN4LCH
◆吳秉叡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ubray
◆加Line好友:http://line.me/ti/p/%40ubt7534c
兩稅合一 在 吳秉叡 BRAYW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質詢重點
‧財政部
#兩稅合一折抵減半
執行現況、增加稅收多寡、預期與現狀差距
‧金管會
#外國公司併購本國公司須注意事項
政府之限制條件(投審會、公平會等)
#IPO上市家數減少之改善
如何鼓勵公司在台灣市場上市上櫃
程序簡化、文書時間節省、加重輔導
上市總金額減少之因應
#中國公司來台募集公司債要注意
三年前曾有公司被否決後,改名再來竟通過
中國本國公司債倒債極多,金管會要持續監管追蹤
◆訂閱吳秉叡Youtube頻道:https://goo.gl/yN4LCH
◆吳秉叡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ubray
◆加Line好友:http://line.me/ti/p/%40ubt7534c
兩稅合一 在 房地合一稅2.0哪裡不一樣?房地合一新舊稅制懶人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貴哥來開講∣房地 合一 2.0哪裡不一樣?新舊稅制懶人包2022年第一季全國個人的房地 合一 稅收高達72.9億元,創下歷史的同期新高 究竟房地 合一 2.0上路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