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孝文帝時六佾舞中增加了「三獻禮」的項目,三獻禮即初獻、亞獻、終獻。唐朝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的祭孔大祀,是採用六十四人的八佾舞 ... ... <看更多>
#1. 釋奠佾舞-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佾舞中增加了「三獻禮」的項目,三獻禮即初獻、亞獻、終獻。唐朝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的祭孔大祀,是採用六十四人的八佾舞。 佾舞源自宗廟宮庭雅樂舞,樂者稱 ...
#2. 跳給孔子看的八佾舞跟皇帝同等禮遇
孝文帝為了表達對孔子崇敬,在六佾舞中增加了三獻禮,每一獻禮都有三十二個舞姿,舞姿之間沒有連貫動作,每一抬手舉足都要回復原始姿勢,才能接續下一個 ...
#3. 孔廟是不是廟呢?為什麼國民政府遷台隨即恢復祭孔儀式? ...
佾舞 有八佾、六佾及四佾之分。八佾即每行、每列各有8人,加起來共有64人 ... 三獻禮後為總統上香及奉祀官上香。 值得一提的是祭祀程序中「飲福受胙 ...
#4. 佾舞起源
西元492年,北魏孝文帝時,六佾舞中增加了「三獻禮」的項目,三獻禮即初獻、亞獻、終獻。西元740年(唐朝唐玄宗開元28年)的祭孔大祀,是採用64人的八佾舞。 佾 ...
#5. 孔廟釋奠典禮佾舞之調查研究─以臺北、臺南、高雄為例
祭孔大典中的佾舞動作共分成三個獻禮,按照儀典進行順序,分別是初獻禮、亞獻禮 ... 佾生的任務才算結束。整個儀式大約一個半小時,而佾生的佾舞展演大約十五分鐘而已 ...
#6. 佾舞隊相關事項
佾舞 隊的訓練都是為了每年9月28日釋奠典禮而做準備,佾生們經過半年早自習的訓練,學習三獻禮(十二月到隔年六月),三獻禮共96個動作,動作前後不一,要熟記也是一件不簡單 ...
#7. 祝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 圖為1967年9月28日(孔子誕辰 ...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孝文帝時六佾舞中增加了「三獻禮」的項目,三獻禮即初獻、亞獻、終獻。唐朝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的祭孔大祀,是採用六十四人的八佾舞 ...
#8. 祭孔- 宗教儀式 - 全國宗教資訊網- 內政部
六佾舞為文舞,依據明朝《南雍志》的文舞圖譜排演,分東、西兩班,每一獻禮凡32節,三獻禮共有96節,東、西班的動作左右對稱。舞者稱為佾生,跳文舞時右手執羽,常用雉尾; ...
#9. 佾舞
每年九月二十八日,相傳為孔子的誕辰,爲了紀念至聖先師有教無類的精神,世界各地的孔廟皆舉行祭孔大典(釋奠大典),並於祭典中呈獻佾舞,佾生左手執籥,右手秉翟舞於丹墀 ...
#10. 目錄
六佾舞﹝文舞﹞,文舞是依據明朝南雍志之文舞. 圖譜排演,分東、西兩班,每一獻禮有32 節,因此三獻禮(可分為初獻禮、亞獻禮及. 終獻禮)共有96 節,東、 ...
八佾舞需經過哪三獻禮才算完整 在 祝各位老師教師節快樂! 圖為1967年9月28日(孔子誕辰 ... 的推薦與評價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492年),孝文帝時六佾舞中增加了「三獻禮」的項目,三獻禮即初獻、亞獻、終獻。唐朝玄宗開元二十八年(740年)的祭孔大祀,是採用六十四人的八佾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