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山區花農的一天》
* 吃清淡食物,過樸素生活,把慾望降低一些,再降低一些,卻依然懷抱著期待、夢想和愛,這樣的日子就是快樂的日子。——張小嫻
* 所有的人類都是活在主觀之中,只要改變自己的看法,世界就會改變,從那一瞬間開始,人就能獲得重生。世界簡單的令人驚奇,但是,人總是用自己賦予的看法和想法,主觀地將事情複雜化,一切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這就是個體心理學的根本思想,如果這個世上不存在他人,一切煩惱也隨之消失。—-阿德勒《被討厭的勇氣》
* 我面對人生的態度,從這時候起便是如此。過分地期待,事前憑借幻想過多地修飾,到頭來我還是不得不從中逃離。—-三島由紀夫《假面的告白》
* 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並且他們是被劣人所催熟的,當別人聰明伶俐時,他們又傻又呆,當別人權衡利弊時,他們一片赤誠,當別人心機用盡,他們靈魂開竅,後來雖然開竅了,但內心還會保持善良與赤誠。
他們不斷地尋找同類,但最後變成了孤獨的那一個。—-莫言
* 我出生前就已經有著無窮的時間,我死後仍然是無窮無盡的時間。活著的時候我根本不想這些。一直以來,在兩團永恆的黑暗之間,我生活在明亮的世界里。
——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
* 我們無法選擇遇見什麼人,也無法選擇生活中的經歷,但我們可以選擇記住什麼,遺忘什麼。—— 鈴木大拙 《禪者的思索》
* 一個成大事的人,不能處處計較別人,消耗自已的時間去和人家爭論,不但有損自己的性情,且會失去自己的自制力。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不妨對人謙讓一點。與其跟狗一路走,不如讓狗先走一步,如果給狗咬一口,你即使把狗打死,也不能治好你的傷口。—-林肯
* 假如你覺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貧乏,不要去指責生活,而應該指責你自己。——里爾克《給青年詩人的信》
* 快樂要有悲傷作陪, 雨過應該就有天晴。如果雨後還是雨 ,如果憂傷過後還是憂傷, 請讓我們從容的面對。這離別之後的離別, 微笑的去尋找一個不可能出現的你。—-塞林格《麥田守望者》
* 閃光的東西並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並不都是好話。—-莎士比亞
*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堅強,於是乎,在假裝堅強中,就真的越來越堅強。這是真的。——楊絳
* 遠離那些企圖讓你喪失雄心的人吧。小人經常如此,而真正的偉人會讓你覺得你也可以變得偉大。—-馬克吐溫
* 遠見的另一個代名詞:孤獨與誤解
戴高樂雖然成為德國戰俘,他卻抓住機會學習德語,認識許多重要人物,對他日後治理法國很有幫助。
一次大戰結束時,戴高樂才二十八歲,很快的,天生將才必有用。他在戰爭過程中開始學習各種戰略、戰術,包括他在戰俘營裡也把握機會,不斷學習。
四年後,三十二歲的戴高樂進入陸軍參謀學院,他認為他需要更好的戰略訓練。但是他突然發現,學院裡的教官仍將壕溝戰奉為戰時的最高規格,這讓他很不開心,因為他是進來學習的,他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被俘擄的時候就已經跟當時法國的空軍英雄、最優秀的戰士關在一起,他知道學校教官教的東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老經驗與老教材。
未來的戰爭一定會進步,戰術一定是往前走,一次大戰中的戰溝、戰壕根本派不上用場。
他常常和學院院長激烈辯論,還差一點被退學。最終,雖然他還是取得軍官身分畢業了, 成績當然還是很爛!不過,他從學院結業之後,就自己要求到德國境內的萊茵河谷駐防一年。
人生沒有一條路是白走的。
他被俘虜,而且從小就聽爸爸媽媽告訴他普魯士如何打敗法國,他想要親身瞭解這個打敗法國的國家。這個時候,雖然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了,但他自己曾經是德國的手下敗降,被抓到戰俘營去,看過德國的精銳部隊。所以, 他到萊茵河谷去,一點都不覺得法國是個戰勝國,德國是個戰敗國,德國沒什麼了不起──完全不是!
在那裡,戴高樂親眼目睹法國的宿敵──德國如何快速重整起來, 法國軍隊的軍事力量和德國差距越來越大。
法國從「凡爾賽條約」拿到一大筆錢,舉國揮霍,成為時尚之都。在那個時候,香奈兒的香水問世,整個巴黎街上都是珠光寶氣、噴香水的人。但是德國人想的是如何雪恥,如何重新站起來。
許多人把二次世界大戰歸咎於美國的大蕭條,經濟崩潰間接導致二次世界大戰;另一派是完全歸咎於希特勒。可是從戴高樂的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凡爾賽條約」的賠償條款帶給德國奇恥大辱,反而讓德國很快的開始發奮振興。
他在一九二二年以及一九二四年左右,寫了好幾次的信告訴他的朋友們,說:「法國將和德國再大戰一場,戰爭無法避免,而且幾乎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型態完全不同。」
他認為法國根本不瞭解世界真正的情勢,在未來的戰爭裡頭,缺乏足夠的準備。這樣的遠見及語言,很像我們當代很多無聊人士對於關懷國家的人,動輒批判「唱衰自己的國家」。一點也不討好。
當時的法國人普遍厭戰,追求和平。這很正常,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死亡的人數超過一百萬人,所以這時的法國追求某個程度的和平, 不能說他們是錯的,但是法國可能不夠警覺全世界正在發生什麼樣的困境。
其實,一個國家與人們的性格一樣,會有逃避心理;在那個時刻, 法國覺得他們只需要做一件事:構築一長列的碉堡,來防禦未來德軍的攻擊。這個防線的設計者就叫馬其諾Android Marginal,後來我們稱作馬其諾防線,史上最著名的就是這條防線。
在那個時代,法國覺得他們只要做這件事情,就足以抵擋一切了!
戴高樂雖然覺得追求和平很重要,但是他認為壕溝戰根本就是可笑的事情,他覺得最重要的是擁有坦克車,他認為法國雖然有備戰車,但並不足以對付德國當時最大的坦克車。他看到德國坦克車的可怕,所以在整個一九二○年到一九三○年代,尤其是大蕭條爆發、希特勒崛起的時候,戴高樂是孤單的身影,他的主張是孤軍奮鬥的。
他在各地著書演講,希望喚醒法國人理解他已經看到的未來:唯有建構以坦克為骨幹的陸軍,才能夠保障法國的安全。
結果,法國當然沒有人要聽他的。但是有一群人卻聽到了,因為戴高樂把他的想法寫成書發表,書名叫《未來的陸軍》The Army of the Future,結果看到這本書的是德國人,這本書反而變成德國陸軍建立第一豹式戰車軍團的基礎理論。
歷史會不會太荒謬?
而戴高樂的遠見一直到什麼時候才被法國人看到?你能想像嗎?
戴高樂在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二六年不斷的演講又演講;一九三九年,德軍的豹式戰車團用他的戰爭理論攻破了波蘭軍隊的層層防衛,橫掃波蘭全境;一直到一九四○年,德國攻佔丹麥和挪威的時候,法國陸軍才開始相信戴高樂,這個時候陸軍最高司令部倉促授權給戴高樂,要他建立兩支裝甲師。
但是太晚了,一九四○年五月十日,德軍對法國展開閃電攻擊,就像戴高樂早就預料的,馬其諾防線根本擋不住德軍,法軍的坦克部隊也沒有辦法趕到前線保衛法國。
儘管如此,戴高樂也沒有說:「你看吧!你們都不聽我的,我就看你們怎麼垮的。」
我說過,他的血液裡頭流留愛法國的熱血,他一生下來,到他最後嚥氣的那一分鐘,他都認為他是為法國而生,他也該為法國而死。
所以,他仍然嚴格的督軍,使部隊成為當時最驍勇善戰的單位。
嚴格到什麼地步呢?
當時他的母親已經病危,快要走了,戴高樂的媽媽親手把他帶大,經常跟他講述故事,他跟母親的感情是很深的!但是,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即使他督軍的地點離母親居住的地點沒有多遠,部隊行軍到離母親的住處只有數哩的時候,他猶豫了一下,看一眼母親的住處,鞠了一個躬,跪了下來,親吻了土地,掉下眼淚,就當成是和母親的告別。
他並沒有回去見母親最後一面。
在那個時候,法軍所有的裝甲師,只有戴高樂所轄的單位能夠延緩德軍凶猛的攻勢。當時法國分成兩派,一派希望趕快跟德軍妥協;另一派則是要繼續作戰。那時候法國總理叫作雷諾Paul Reynaud,就在這個關鍵時刻,雷諾總理指派戴高樂到英國。
這個時間點非常重要。一九四○年六月九日,戴高樂到了英國,這也改變了戴高樂的一生。他見到英國首相邱吉爾,兩個人的首度會晤即惺惺相惜,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轉捩點。
當時的邱吉爾已經六十幾歲,算是英國政壇元老,而戴高樂只是一個剛開始在戰場崛起、被提拔為少將、會打仗的軍人而已。他們兩人見面能夠代表什麼呢?
這兩個人不愧是世紀偉人,他們達成一種前所未聞的態度和協議。
邱吉爾和戴高樂想到的是暫時擱在法國、英國的國家獨立主權,兩國軍隊統一,建立單一政府、單一軍隊,才有辦法阻擋德國。
英國願意這麼做,戴高樂也認為不必談什麼法蘭西榮耀,事實就是如此。所以邱吉爾曾經說:「戴高樂在六月九號搭著飛機來到英國,這架小飛機不只是載著戴高樂,還包括法國的命運。」
這個提議被提出來之後,戴高樂懷抱希望回到法國,但是他發現在出國期間,雷諾總理在失敗論與投降論者的逼迫之下,已經辭職下台了。
繼之而起是後來大家對法國歷史比較瞭解的,稱作「維琪政府」,也被稱為投降政府。
當時擔任維琪政府總理的人是誰呢?
我們在第一講談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戴高樂參加三十三軍團,他覺得要跟隨著一位最會打仗的將軍, 他的名字叫貝當,維琪政府總理就是貝當。
人,此一時,彼一時,貝當當時想做的就是趕快送上一份停戰協議。
戴高樂此時站在人生的重要關口,他究竟應該支持以前的長官貝當維琪政府呢?
還是為他摯愛的法國全力奮鬥呢?
戴高樂後來回顧他一生,他說那一次是最痛苦的抉擇之一,他曾說:「我生命的一部分似乎在這一刻死掉了!這部分就是我長久以來信守的整體法國、不可分割的法國陸軍,還有我對領袖的忠誠。」
然而,命運對他的呼喚,從小就十分清晰而響亮,一個沒有榮譽感的法國,就不是法國。歷史要他為法國做出高貴的貢獻,只許戰鬥,絕不許投降。
他拒絕了維琪政府所有要求他做的事情。
搭上一架小飛機,流亡,再次前往英國倫敦。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博克萊購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6688?sloc=main_mb
典守者不得辭其咎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書不寂寞!為什麼努力的人要讀失業?]
「那條新聞跟你有關?」
「是的,而我是受害者。」
前天斜槓基礎課結束後,循例有學員排隊來詢問我各種職涯問題,其中有一位帶著我的新書《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來,並且告訴我他是前幾個月一條熱門新聞的受害者,再度證明我書中寫的一個觀念是正確無誤,那就是「失業無法預防,但是可以準備;一旦準備好,就不必害怕失業」。
我們都知道,新冠疫情期間,所有人只要回國,都必須自我隔離14天,不是嗎?多數人都乖乖做了,唯獨有位老闆由於工作太忙,且有既定的活動要出面,所以未遵守這個規定。有一次是公司內部頒獎典禮,老闆在台上頒獎,這位受害者在台下幫受獎的同事拍照,之後放在群組裡,未知這張照片被流出去,引爆了這條新聞。可想而知,追責下來,這位受害者首當其衝,「難辭其咎」。
一開始他沒有想太多,直到發現該發的獎金沒有發給他,才知道自己被鎖定,於是發生後面一連串的過程,到最後不得不去職。
這位意外失業的受害者,在這家公司從年輕起做了十多年,兢兢業業,表現不差,還被拔擢為主管,卻因為一張照片而丟了飯碗,你說冤不冤?幸好他還不到中年,做的又是業務,才能夠找到新工作。而這個幸運,是因為他日積月累出來的競爭力,以及出色的績效,做好了準備才有的。
拿著我的書,他告訴我:
「這段日子並不好熬,還好有你的書陪伴,讓我從失業往回看就業,看得更加透徹清晰,也更加明白以後在職場要怎麼自處與自保。」
沒錯,他說到我的心坎裡。乍看書名,大家以為是要給失業者看的;其實不是,我主要是寫給在職上班族看的。因為就業如果是一個拼圖,那麼失業是最後一塊,拼上了才能夠看完整就是是怎麼一回事。可是大家都誤會了……不過每天都有讀者在看完書之後,fb私訊我,主動告訴我這本書寫得—
「真誠﹑直白﹑感動如一。」
有位讀者是台大電機系博士學歷,在大機構與大企業任職,看完之後馬上說要加買幾本送親朋好友。老實說,買失業主題的書來看,已經不是一般人會做的事;至於買失業主題的書來送人,更是不尋常的行徑。如果不是精準到位,這位學經歷俱優的讀者是不會這麼做的。他說:
「儘管有一身好武藝,也是會擔心有天沒有容身之處,老師的書讓我啟發很大。」
昨天我上吳淡如的電台節目,她略略一提先生在大企業任職,年輕時也遇過失業,一陣子之後再度回到職場。吳淡如沒說太多,只說她不想看到先生失業的模樣,再看到先生就業又變回原來的樣子,心裡特別高興。因此吳淡如才發現:
「原來優秀的人也是會失業的。」
這就是我寫這本書的目的,我想要改變一般人對失業的認知。當越來越多人讀了之後,口碑開始發酵,終於在暢銷書排行榜有了起色。老實說,這是我近年出書當中,起步最冷的一本。在博客來新書榜商管類排名六十幾名,花了一個月才爬到三十二名,好長的一段路啊!爬升過程中,背後有很多人幫忙,我都放在心裡謝謝他們,但是好書是值得大家一起推廣的!
以下這篇是我剛剛收到的讀者筆記,燒燙燙,歡迎一讀!
[你狠心裁員,我超前部署]
這個時勢,裁員無日無之,失業防不勝防,上班族可以做什麼?公餘進修是必然的,唯日程表排得密不透風,身心俱疲下一樣迷惘。抽一點時間,遠離消費誘惑和手機,讀一本書,也許是個方便又經濟的起步――洪雪珍的《失業教我們的事》來得及時,正好激活我的中年腦細胞。
年齡歧視是個不能說的秘密,很多企業不會錄用超過三十五歲者,中年員工的命運是一路貶值,失業後重新求職難上加難。洪雪珍主張找「一份工作」不如找「多份收入」。上班族保住正識,利用公餘時間開發第二種賺錢能力,就是一種超前部署。
自由工作者不用面對裁員,卻是殊途同歸,直接面對開發客源的挑戰。所以,我一樣被書中重點擊中心坎: 與其去求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不如從顧問視角,分析企業面對什麼問題、自己有何能力去解決,讓自己「被需要」。
當就業市場給不起你一個工作,就發明一個工作給自己,為自己定義一個嶄新頭銜,比如「運氣專家」、「子彈筆記發明者」。我也要好好想一個讓人難忘又能表現自信的新職稱。
大部分工作機會並非來自人力銀行或熟人,反而來自「弱連結」,即不太相熟的人。我等內向害羞、不喜出席社交場合者,尤其適合利用社交平台去廣結善緣。
最難能可貴的是,看來是人生勝利組的洪雪珍竟自爆,從三年前「被失業」蛻變為「職場作家」再到「斜槓教練」之路。這種誠意讓她所言更有說服力,非一般口號式心靈雞湯可比。 行動來自思考,思考來自閱讀。迷惘中踏出第一步,一念之間,可能就是一個轉捩點。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新竹場
時間:2020年12月8日(二) 19:00-21:30
地點:新竹國賓飯店11F竹萱廳(新竹市中華路二段188號)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zhk9
台中場
時間:2020年12月18日(五) 18:45-21:00
地點:文創工房(台中市南區復興路三段362號2樓)
報名請上:https://reurl.cc/ldAkKv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典守者不得辭其咎 在 林獻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武漢肺炎禍起中國殃及四鄰-中、日、台及WHO的對應】
轉載日本醫療法人 輝生醫院理事長 王輝生
京都大學醫學博士 文章
去年冬天,源自中國的武漢肺炎,來勢洶洶,短短三個月就在全世界氾濫成災,4/11為止全球已有200多個國家受創,160多萬人感染,10萬多人死亡。疫情的發源地中國,在疫情萌芽初期,由於官方刻意隱瞞真相,益蓋彌彰,貽誤除疫良機,使得病毒有如水銀洩地般,快速漫延,無遠弗屆而殃及全球。
*中國
根據中國的醫衛專家,1/24發表在英國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的論文:「中國首例新冠肺炎的患者是在12/1發病,其妻子也在五天後染上同一肺炎而住院,所以明顯有人傳人的跡象,而且夫妻倆人都沒有華南海鮮市場的暴露史」。而「中國疾控中心」於1/30發表在美國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論文中也指出:「去年12中旬武漢就發生人傳人的疫情」。由於肺炎的發病有其潛伏期,所以此次武漢肺炎的病毒應該是在去年11月就已經蠢蠢而動了。
12/30武漢市中心醫院的李文亮醫師在其微信的同仁群組中,轉發同院急診科艾芬醫師(疫情吹哨人)的PO文,善意地向親友們示警,但,竟遭公安人員的嚴重訓誡並被迫寫下悔過書,最後連自己也不幸染疫身亡。而「吹哨人」艾芬醫師則被疑似失縱。
1/11武漢已經有7名醫護人員感染。但,1/11官方單位「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会」的通報還宣稱:「有41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但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的證據」「未發現醫護人員罹患相關病例」等等,以有報無,以大報小的事跡不一而足,官方企圖掩蓋疫情的斧鑿斑斑。
中國民衆,甚至已隱然淪為重災區的武漢無辜百姓,始終被蒙在鼓裡,1/18武漢百步亭社區還歡心鼓舞地舉辦「第二十屆萬家宴」有四萬多個家庭共襄盛舉,同享盛宴。五天後餘香猶存,誰知官方一聲令下,晴天霹靂就面臨慘遭封城的噩運。
直到1/19「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率團赴武漢調查後,真相才初見端倪。
1/20鍾南山在武漢的記者會說:新冠肺炎有「人傳人現象」而且已經有醫護人員感染。這是中國官方首度確認「人傳人」,而且新華紀事也證實此事。1/21「武漢衛生健康委員會」才鬆口公布武漢共有15名醫護人員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緊接著1/23武漢就宣布封城,當時確診人數616人,官方卻故意加上「台灣省1人」成為617人,死亡17人。此時全中國及全世界才恍然大悟,知道武漢肺炎己然失控。據武漢的周先旺市長稱:在封城前已有500萬人離開武漢,只有900萬人留守武漢。而且,根據中國媒體報導,逃離武漢者中,有7515飛向台灣,約有6萬多人分赴海外各國,散播下全球大爆發的病毒種子。緊接著2/4温州封城,而海外温州人最多的集中地意大利也遭池魚之殃,淪為病毒在歐州肆虐的最大破口。
*日本
日本由於公共衛生環境及國民衛生習慣良好,所以少有大規模的傳染病發生,2003年SARS肆虐全球時,日本仍然屹立不搖,保持零病例。當1/16日本出現第一起武漢肺炎病例時,因為是境外移入,而且是一位由武漢來日的中國籍人士,所以政府淡然處之,對於此次武漢肺炎的對應,日本政府始終不太積極,甚至沒有大量篩檢疑似病例(一天不足千例),其原因不外有三:
1:誤信WHO的報導,認為災情不嚴重,死亡率又不高而且WHO又言之鑿鑿地宣稱:疫情在可控制之中。所以日本上上下下都掉以輕心。
2:習近平將於4月初訪日,這是繼2008年胡錦濤訪日以來,中國主席睽違12年的首次訪日,日本政府寄以厚望,所以,對於限制中國觀光客的訪日,顯得投鼠忌器而舉棋不定。
3: 7月日本即將舉行東京奥運,這是睽違56年的舉國盛事,如果確診人士太多,恐難如期舉行,則經濟損失將難以估計。
但,人算不如天算。
3/5日本感染人士超過1000人,不得不正式宣布習近平延期訪日。3個小時後安倍決定加強邊境管制,針對中國及韓國入境人士實施2週的隔離措施。
3/24全球感染人士高達375000人,許多國家先後表明無法參加,日本終於決定奥運延期一年舉行。
從此日本政府已無後顧之憂,全力投入防疫救災,並大量篩檢疑似病例(一天可達萬例),
以致確診人數急速攀升,4/7確診人士4231人,死亡98人,當晚安倍首相宣布「緊急事態宣言」針對東京、大阪等七大都市,柔性勸導這些區域的人民自律,非必要時盡量不要外出,但沒有強制性也沒有罰則。由於日本國民向來守法成習,隔天東京、大阪等地原本車水馬龍的繁華街,人數驟降了近七成。既然政府已經認真地動了起來,加上日本底氣十足,相信可以履險如夷,定能度過難關。
*台灣
由於在2003年有過SARS的慘痛經驗,又沒有WHO的眷顧,所以,面對疫災只能未雨綢繆地自力更生,反而,更加戒慎恐懼。加上蔡總統、蘇院長知人善任,超前部署,現任及即將上任的副總統、行政院副院長、疫情中心的指揮官等等都是公衛出身的專家,而且個個身經百戰,除災防疫顯得駕輕就熟,臨危而不亂。尤其是陳時中指揮官每日親上火線,公開透明地公布疫情,有條不紊地解疑釋惑,在其從容不迫的指揮下,防疫成了全民運動,旣穩定民心,又能有效地遏制病毒於境外。正當全球哀鴻遍野時,台灣孤枝獨秀,「馬照跑 舞照跳」,還行有餘力,能够義助別國於水火之中,陳部長實在居功厥偉。
台灣自12/31起,就針對由武漢直飛入境的班機,啓動「登機檢疫」機制。
1/7:將武漢的旅遊疫情列為第一級。
1/20: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由疾管署長周志浩任指揮官。
所以當隔天1/21台灣發生首例確診時,能够迅速應對,這是一個境外移入的個例,病人是由武漢歸台的台商。
1/23升高疫情指揮層級,由衛福部陳時中部長入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親任指揮官,坐鎮統籌指揮。拒絕來自武漢的旅行團入境,也禁止台灣人赴武漢旅遊。
1/24台灣開始管制口罩出口,由於當時台灣日産口罩只有140萬片,為了預防萬一而不得不為的臨時措施,但,還是遭到親中人士的肆意批評,甚至蘇貞昌院長還被謾駡為狗官。
2/8徘徊於沖繩與台灣海域多日,不得入港的寶特瓶號郵輪,靠港基隆,陳指揮官果斷處置,上船篩檢,讓1709名台灣旅客下船居家隔離,化險為夷。
經濟部也整合業者,日夜研發,增産口罩製造機,4/1台灣口罩達到日産1000萬片的佳績,蔡總統發揮人溺己溺的精神,宣布捐一日産能的口罩1000萬片給災情慘重的歐美國家,對其災民伸出援手,各國佳評如潮。
4/7安倍發布「緊急狀態宣言」後,蔡總統第一時間就用日文回應「讓我們攜手贏下這場戰爭,在台日合作下不管是地震、颱風都克服過來了,所以,這回定能再度一起贏得勝利並再次見面。We can win again!We will meet again!」。隨後又宣布將捐贈日本口罩,患難見真情,來自台灣的溫心厚意,日本人民感銘於心。
*WHO:
職司全球醫衛的WHO,其重責大任在於防疫及除災,而防疫除災,貴在「除之於未萌 治之於未亂」,儘速提供世人正確的資訊,及早示警世人以提高戒心,是WHO責無旁貸的義務。然而,根據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奥特加斯的twitter稱:「台灣曾於12/31致函WHO提醒武漢肺炎可能会人傳人」的信息。而,WHO竟然視若無睹。不但,對於中國的刻意隱匿疫情,置若罔聞,而且,尤有甚之,時時迫不及待地幫其擦脂抹粉。1/11「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剛發出「沒有人傳人」的不實通報,WHO不加查證就在1/14隨之唱和宣稱:「武漢肺炎沒有發現人傳人的明確證據」,明目張膽地為中國官方的報導背書。1/23中國的災情已經嚴重到宣布武漢封城,而WHO仍然不動如山,1/28譚得塞秘書長訪問北京,還極力讚揚中國的防災成就,應對得當,稱贊「中國疫情資訊透明,努力遏止疫情,全球應心存感激」,在大讚中國之餘,還肉麻兮兮地大拍習近平的馬屁稱:「習近平親自坐鎮指揮,展現出卓越的領導力」等等怠忽職守,令人嘆為觀止的言行,不勝枚舉。
但事實勝於強辯,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疫情迅速在全球蔓燒。WHO終於在1/30不得不將武漢肺炎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還畫蛇添足地呼籲各國「不要對中國採取停飛或限制旅遊的措施」。守法而且深信WHO的歐、美、日諸國,仍然將其門户洞開,讓逃離中國的旅客到處流竄,埋下了今日疫情大爆發的火種。提油救火的WHO譚得塞秘書長,實難辭其咎。
3/28WHO助理秘書長艾尔沃Bruce Aylward接受香港電視The pulse的節目視頻訪問時,當被問到「WHO是否重新考慮台灣的会員資格」時,竟然裝聾作啞的支吾其辭,甚至很不禮貌的關機走人。WHO上行下效,其惟恐得罪中共之心,昭然若揭。
WHO前任秘書長香港籍的陳馮富珍掌舵10年。在任中唯中共之命是從,阻卻台灣入會不遺餘力,並在WHO中廣植中方人脈,WHO儼然已成為CHO(中國衛生組織)。她功在其祖國,所以卸任後榮任「中國全國政協常委」,2020/4/2又榮任清華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的首任院長。
WHO的秘書長由前任的陳馮富珍到現任的譚得塞,都與中共沆瀣一氣,WHO內部上上下下無不安插著中共的鷹犬,助理秘書長Bruce Aylward的香港視頻訪談醜態只是冰山的一角,所以寄望WHO公平對待台灣,無異是緣木求魚。在中共陰影籠罩下,WHO已淪為政治鬥爭的角力場,在現有體制下的WHO,既使換了譚得塞還是會有第二個譚得塞出現。
WHO的表現荒腔走板,相信WHO而按表操課的國家,都疫情慘重,無一倖免,已經釀成世界性的大災難,現在的主其事者,咎由自取,將來秋後算帳時,將難卸其責。此次武漢肺炎肆虐全球,在面對防疫除災時「獨裁專制國家」或「自由民主國家」孰優孰劣,正在考驗著全人類的智慧。身為自由民主陣營的台灣,在沒有WHO關懷下,孤軍奮戰,卻反而交出亮麗的成績,傲視全球,儼然成為防疫除災的世界典範,身為台灣人,與有榮焉。
結論:
防疫除災是全民運動。政府加上民間
的力量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力量。
今年1/5在前衛生署駐歐代表張武修博士(監察委員)深謀遠慮的籌備號召下,有來自美、英、日、澳、紐西蘭、德、巴西、越南及台灣等台灣出身的醫衛人士,齊聚台北成立「全球台灣醫衛總會」(GTMA),總會長張武修博士,小生忝為副總會長。我們最大的宗旨是結合散居全球各地的台灣醫衛人士,集思廣議並在僑居國為台灣發聲,以促進台灣重返世衛組織為目的。
當面臨疫情起伏時我們都適時地召開國際記者会,公布聲明稿,並以中、日、英、德、法、西班牙文甚至越南文散發,廣傳給僑居國的國會議員們及相關單位。小小投石 、不起浪花、也泛漣漪。殷盼我們的拋磚能引玉,期待海內外的台灣醫衛人士前來共襄盛舉,與我們並肩作戰,幫助母國台灣早日重返世界衛生組織。
目前武漢肺炎的疫情,延燒方熾,其熊熊烈火逼出了傳播病毒的罪魁禍首,其熠熠火光也照亮了蛇鼠一窩WHO的真面目,譚得塞秘書長已成了衆矢之的及全球公敵。面對WHO大金主美國川普總統的痛責,譚得塞秘書長不敢反嘴,卻,柿子挑軟的揑,莫名其妙地拿台灣出氣,在記者會中花了三分鐘詆毀台灣,自曝其短,反而,將台灣長期以來飽受WHO不公平待遇的窘境,赤裸裸地呈現在世人面前,無形中為台灣的重返WHO創下了空前的良機。炫麗的彩虹,永遠都在雨過天晴後出現。台灣加油!
2020年4月11日於日本琵琶湖畔敬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