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463 現代詩一批(共22冊)
作者:紀弦主編
出版:現代詩季刊社雜誌社
出版時間:民國42年8月~ 民國51年5月初版
裝幀:平裝22冊
尺寸:19.8×27.3cm、12.8×18.3cm
起拍價:20,000
戰後臺灣現代詩社,三大者,藍星、創世紀、現代詩也。亦各有其詩刊。《現代詩》季刊,初創於1953年,1964年春停刊。10年之中,兩期之外,均由紀弦主編。他的兩個主張、他所主導的「現代詩派」六大信條,引發了新詩論戰,也讓該刊疲態顯露,不得不停刊。然而其前衛的激進路線,卻為臺灣現代詩帶來了一股狂猛生命力。而或許正是這股堅韌的生命力,讓《現代詩》季刊於1982年復刊,再次引領一時風騷。
此批《現代詩》季刊共22冊,包括創刊16開本2冊,32開本20冊,此早期詩刊一二本即稱難得,更何況依此出土22冊,珍貴實無待多言也。
↓↓↓↓↓↓↓↓
▶線上目錄,580件豐富拍品,1鍵載好載滿,歡迎分享!!!!!!
https://reurl.cc/EKybyK
▶三大手稿特展
展覽日期:2019年12月21日(六)~2019年12月29日(日)
展覽地點:誠品敦南店2F書區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45號
▶預展
展覽日期:2019年12月27日(五)13:00~21:00、2019年12月28日(六)11:00~18:00
展覽地點:誠品敦南店B2藝文空間
▶古書拍賣
拍賣日期:2019年12月29日(日)上午10點起
拍賣會地點:誠品敦南店B2藝文空間
歡迎分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顧蕙倩老師、康書恩同學、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
創世紀詩社主張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週末講座資訊暨水蔭萍作品※
你對「#日治臺灣文學」有興趣嗎?
你想知道百年前的臺灣人怎麼生活嗎?
你好奇臺灣文學如何走上白話文書寫的道路嗎?
本週六(7/20)歡迎到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吹冷氣、長知識
►►點擊看相關資訊及報名:https://bit.ly/2xcpykC
※
水蔭萍〈燃燒的臉頰〉
在這個亞麻色之日落下
落葉之手套飛舞
在胸膛 在面頰
風在口袋裡溫暖著
秋天之霧
把街燈用柔軟花瓣包裝
恨與悔都在
流動的微光中
面頰在高度孤獨燃燒
名字都忘掉的細紋唐草模樣
耳朵在貝殼響著
砂丘靠近
跟荒涼獨自憐憫
──1935年3月作品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水蔭萍,本名楊熾昌(1908-1994),曾是一九三○年代臺灣的風車詩社核心人物。風車詩社鼓吹超現實主義,研究者陳允元述及:「研究者往往稱他們的文學實踐為『失誤現象的見證』、『奇異花朵』、『異常為』、『孤岩的存在』,宛若臺灣文學發展的基因突變種」(見於《百年降生:1900-2000臺灣文學故事》,聯經出版 ,2018年,頁43),在臺灣文學史上,風車詩社宛如乍現即逝的流星。
讓我們進入〈燃燒的臉頰〉這篇作品裡:詩人運用了許多充滿蕭瑟感的秋日意象,舉凡「亞麻色之日落」、「落葉」或是「秋天之霧」,甚至末尾徑言「跟荒涼獨自憐憫」,再再呈現了濃烈的孤獨感。就超現實主義詩作而言,作者巧妙地連結了許多原本互不相關的元素,「把街燈用柔軟花瓣包裝」、「面頰在高度孤獨燃燒」、「耳朵在貝殼響著」,充滿了難以究實的畫面感,但詩作本身又反映出詩人真切的感受。研究者劉于慈在導讀本篇時提及「水蔭萍創作此詩時,也是引入超現實主義而備受批評之際,他的詩和主張並不為當時以寫實主義為主流的文壇所認同」(見於文化部網頁下的「臺灣文化工具箱」),水蔭萍選擇了在當時而言太過前衛的超現實主義,追隨者與理解者自然不多,其意欲在文學領域中開拓一片土地卻乏人在意的孤寂感,可想而知,然水蔭萍看待詩的方式,卻充滿包容感與生命力,在〈燃燒的頭髮──為了詩的祭典〉(1934)一文裡,他的詩觀彷彿正在燃燒,他的臉頰彷彿煥發著火燄,與光采:
燃燒的火焰有著非常理智的閃爍。燃燒的火焰擁有的詩的氣氛成為詩人所喜愛的世界。詩人總是在這種火災中讓優秀的詩產生。吹著甜美的風,黃色栴檀的果實喀拉喀拉響著野地發生暝思的火災。我們居住的台灣尤其得天獨厚於這種詩的思考。我們產生的文學是香蕉的色彩、水牛的音樂,也是蕃女的戀歌。十九世紀的文學生長於以音樂的面紗覆蓋的稀薄性之中。現代二十世紀的文學恆常要求強烈的色彩和角度。這一點,台灣是文學的溫床,詩人也在透明的幔幕中工作。我想牧童的笑和蕃女的情欲會使詩的世界快樂的。原野的火災也會成為詩人的火災。新鮮的文學祭典總是年輕的頭髮的火災。新的思考也是精神的波西米亞式的放浪。我們把在現實的傾斜上磨擦的極光叫做詩。(轉引自《百年降生》,頁45)
在同一座島嶼上生活,八十幾年前的水蔭萍那樣彷如燃燒自我般的創作著,現在的我們細細讀著,似也見證他寫下的那句「我們把在現實的傾斜上磨擦的極光叫做詩」,是多麼奇異,卻又如此精闢。
#水蔭萍 (#楊熾昌)創作
#月中泉 譯
#海綿體 手寫,Instagram:himantee
#蘿拉 綜述
※聆聽 #借來的光 朗讀,請至YouTube:youtu.be/8vBwkCobeu8
※講座詳細資訊※
*講題:在當代,我們為什麼要閱讀日治臺灣新文學?
*主講人:#陳允元(臺師大臺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講座時間:7/20(六)14:20-15:30
*講座地點: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Memorial Museum(台北市寧夏路87號)
*執行單位:文化銀行 Bank of Culture
1930年代的新文學運動,是臺灣白話文書寫的開端,對於臺灣的文學發展影響深遠。新文學作品,則讓百年後的我們,得以窺知日治時期的社會樣貌、當時臺人的日常生活;同時看見,文人們在變動時代中,所展現的社會關懷、對臺灣前途的思索。
百年後的你,是否也在紛亂的時代中,惶惶不知所措?莫慌莫害怕,讓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陳允元,帶著我們閱讀日治新文學,在先賢的字裡行間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勇氣!
※感謝文化銀行聯絡人鄧欣容小姐提供資訊
創世紀詩社主張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7-12-21影音檔
來賓粉絲頁: 臺師大噴泉詩社
出版社粉絲頁: 斑馬線文庫
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 顧蕙倩老師、 康書恩同學、 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社團經驗,就帶動了同班及校內同學一起籌組詩社:同班的凡有林秀燕、古添洪、黃癸楠及李弦(豐楙);而英文系陳慧樺(鵬翔)、美術系藍影(建廷)等,也都惠然肯來。校內課外活動雖有文藝社,大家也會參加,但組詩社的意義卻不一樣:既能因應臺北詩壇的文學氣氛,也可以和其他大學的詩社交誼,如文化大學的華崗詩社。大學詩社不像「創世紀」、「藍星」等,強調文學主張的一致性,而較重以文會友的創作活動。當時臺北的大詩社、詩刋均已沒落,唯街頭奇景的周夢蝶詩攤猶在明星咖啡屋前。詩壇後生既不畏一切,當時政治氛圍雖則嚴峻,在校內只要和課外活動組溝通,仍可召兵湊齊人數籌組社團,通過時間正是民國56年,到今年(106年)剛好正滿50年。
詩社成立後的第一目標:出詩刊?窮學生的辦法就是大家湊錢、出力,《噴泉》詩刊創刊號就是這樣出爐的。當初取名「噴泉」,既因紅樓前圓環有此一景,也謙喻只是滴水成泉而期待將來的巨流。創刊號所訂的黃道吉日:民國57年1月1日,指導老師當然搬請「藍星」名星:余光中先生,秦貴修當社長、美編則靠梁建廷,我們這一小群都在噴泉中匯成一股湧泉。社長就代表大家寫了〈創刊的話〉,其中有些話現在不容易體會,當時卻有諸多真實感受:如強調不躭心「蔑視的眼光」、不畏懼「冷冷的譏嘲」,就曲達了中文系未能正視新詩、現代詩;而關鍵句的「難懂、費解」,乃至不標榜主義、不依附流派,則是反映當時詩壇的困境:「創世紀」提倡的現代主義、「笠」刊登的圖像詩……,都曾被文學界所批評。當此之際,噴泉湧現的涓涓細流,既實踐於早期的詩刋中,也在畢業後持續噴湧,如成立「大地」詩社,和「龍族」、「主流」等彼此呼應,印證了大學詩社就是搖籃的作用。
在大學詩社的文化生態中,與噴泉相前後的詩社、詩刊也不少,為什麼只有噴泉竟然延續了五十年?縱使其間頓挫起伏,仍能持續迄今。期間和噴泉結緣的,後來離開校園後也續有發展,既有詩壇長青樹如陳黎,也有從社會到學院持續播種如陳義芝;最關鍵的則將新詩從大學帶入中學。在文學素養的培育中,新詩詮釋的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從文本細讀到音聲朗誦,都能曲盡現代詩之美。記得林秀燕在新竹高中期間,從課內到課外,既詮釋新詩也帶動朗誦,如此播下種子而引發學子的興趣,在政大曾有學生提起:他對新詩有興趣閱讀、創作,就是在竹中被林老師啓發的,這樣的例證比比皆是。此即噴泉詩杜的創社目標,既對彼此的創作形成激盪效應,也將新詩的愛好帶入中學、大學及社會。五十年,整整半個世紀,今天文學世界早已被改變:中小學有朗誦詩比賽、臺北捷運上貼掛新詩獎作品,絕不會出現蔑視的眼光!這就表示臺灣的師範教育不「保守」,文學和社會也非斷裂。相信噴泉還會連噴五十年,這樣的精神從創社持續至今,願大家共同禱祝:噴泉精神永在。
主編簡介:
康書恩
1995年生,臺灣花蓮人。逐漸明白生活是為不斷辯證,時刻擁有更新穎的說詞與假設。國立花蓮高中畢業,臺師大國文學系百六級。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第48屆社長、第49屆顧問長;《詩生活》現代詩報創辦人暨發行人。現為太平洋文藝營營隊總籌及授課講師。曾獲臺積電文學獎、師大紅樓現代文學獎,並著有詩集《潮海印象》。
曾映泰
1987年生。噴泉詩社第48屆社員,49屆創作股股長,50屆社長。曾任教於國中,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班。多向人類以外的事物學寫詩,但沒得過幾個獎。習慣寫給愛情,寫給人類社會,寫給身邊的人類,希望他們重新成為人。曾經編過幾本書,目前努力將文學結合桌遊中。
策畫簡介:
顧蕙倩
噴泉詩社第19屆創作組組長。1965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師大附中教師、現任臺灣師大及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獲師大噴泉詩獎、臺北詩人節新詩即席創作首獎、2014教育部特色課程特優獎、2016國家文藝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第51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
許碧華
1966年生。噴泉詩社19屆副社長、20屆社長。師大國文系畢業、師大國文系研究所結業、輔大宗教系在職專班碩士畢業。板橋高中專任教師、導師、國文科召、訓育組長、社團活動組組長、教師會理事長、退休教師聯誼會會長(現任)。曾任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教學部主任和新北市分會副會長、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詩歌朗誦比賽評審委員。
創世紀詩社主張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原泉滾滾:臺師大噴泉詩社50周年詩選」新書介紹
專訪:顧蕙倩老師、康書恩同學、曾映泰同學
內容簡介:
民國54年師大國文系進來了一批新鮮人,這些文學青年雖來自四面八方,沒多久就發現有一個共同的興趣:耍弄文筆。其中年紀最大的是退伍老兵秦嶽(貴修),因為比較年長,且已有社團經驗,就帶動了同班及校內同學一起籌組詩社:同班的凡有林秀燕、古添洪、黃癸楠及李弦(豐楙);而英文系陳慧樺(鵬翔)、美術系藍影(建廷)等,也都惠然肯來。校內課外活動雖有文藝社,大家也會參加,但組詩社的意義卻不一樣:既能因應臺北詩壇的文學氣氛,也可以和其他大學的詩社交誼,如文化大學的華崗詩社。大學詩社不像「創世紀」、「藍星」等,強調文學主張的一致性,而較重以文會友的創作活動。當時臺北的大詩社、詩刋均已沒落,唯街頭奇景的周夢蝶詩攤猶在明星咖啡屋前。詩壇後生既不畏一切,當時政治氛圍雖則嚴峻,在校內只要和課外活動組溝通,仍可召兵湊齊人數籌組社團,通過時間正是民國56年,到今年(106年)剛好正滿50年。
詩社成立後的第一目標:出詩刊?窮學生的辦法就是大家湊錢、出力,《噴泉》詩刊創刊號就是這樣出爐的。當初取名「噴泉」,既因紅樓前圓環有此一景,也謙喻只是滴水成泉而期待將來的巨流。創刊號所訂的黃道吉日:民國57年1月1日,指導老師當然搬請「藍星」名星:余光中先生,秦貴修當社長、美編則靠梁建廷,我們這一小群都在噴泉中匯成一股湧泉。社長就代表大家寫了〈創刊的話〉,其中有些話現在不容易體會,當時卻有諸多真實感受:如強調不躭心「蔑視的眼光」、不畏懼「冷冷的譏嘲」,就曲達了中文系未能正視新詩、現代詩;而關鍵句的「難懂、費解」,乃至不標榜主義、不依附流派,則是反映當時詩壇的困境:「創世紀」提倡的現代主義、「笠」刊登的圖像詩……,都曾被文學界所批評。當此之際,噴泉湧現的涓涓細流,既實踐於早期的詩刋中,也在畢業後持續噴湧,如成立「大地」詩社,和「龍族」、「主流」等彼此呼應,印證了大學詩社就是搖籃的作用。
在大學詩社的文化生態中,與噴泉相前後的詩社、詩刊也不少,為什麼只有噴泉竟然延續了五十年?縱使其間頓挫起伏,仍能持續迄今。期間和噴泉結緣的,後來離開校園後也續有發展,既有詩壇長青樹如陳黎,也有從社會到學院持續播種如陳義芝;最關鍵的則將新詩從大學帶入中學。在文學素養的培育中,新詩詮釋的方式愈來愈多樣化,從文本細讀到音聲朗誦,都能曲盡現代詩之美。記得林秀燕在新竹高中期間,從課內到課外,既詮釋新詩也帶動朗誦,如此播下種子而引發學子的興趣,在政大曾有學生提起:他對新詩有興趣閱讀、創作,就是在竹中被林老師啓發的,這樣的例證比比皆是。此即噴泉詩杜的創社目標,既對彼此的創作形成激盪效應,也將新詩的愛好帶入中學、大學及社會。五十年,整整半個世紀,今天文學世界早已被改變:中小學有朗誦詩比賽、臺北捷運上貼掛新詩獎作品,絕不會出現蔑視的眼光!這就表示臺灣的師範教育不「保守」,文學和社會也非斷裂。相信噴泉還會連噴五十年,這樣的精神從創社持續至今,願大家共同禱祝:噴泉精神永在。
主編簡介:
康書恩
1995年生,臺灣花蓮人。逐漸明白生活是為不斷辯證,時刻擁有更新穎的說詞與假設。國立花蓮高中畢業,臺師大國文學系百六級。曾任師大噴泉詩社第48屆社長、第49屆顧問長;《詩生活》現代詩報創辦人暨發行人。現為太平洋文藝營營隊總籌及授課講師。曾獲臺積電文學獎、師大紅樓現代文學獎,並著有詩集《潮海印象》。
曾映泰
1987年生。噴泉詩社第48屆社員,49屆創作股股長,50屆社長。曾任教於國中,現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班。多向人類以外的事物學寫詩,但沒得過幾個獎。習慣寫給愛情,寫給人類社會,寫給身邊的人類,希望他們重新成為人。曾經編過幾本書,目前努力將文學結合桌遊中。
策畫簡介:
顧蕙倩
噴泉詩社第19屆創作組組長。1965年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學士、淡江大學中文所碩士,佛光大學文學系博士。曾任中央日報副刊編輯、國立師大附中教師、現任臺灣師大及銘傳大學兼任助理教授。曾獲師大噴泉詩獎、臺北詩人節新詩即席創作首獎、2014教育部特色課程特優獎、2016國家文藝基金會文學類創作補助、第51屆廣播金鐘獎「單元節目獎」。
許碧華
1966年生。噴泉詩社19屆副社長、20屆社長。師大國文系畢業、師大國文系研究所結業、輔大宗教系在職專班碩士畢業。板橋高中專任教師、導師、國文科召、訓育組長、社團活動組組長、教師會理事長、退休教師聯誼會會長(現任)。曾任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教學部主任和新北市分會副會長、台北市公私立中等學校詩歌朗誦比賽評審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