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力爆發.....「為何女性可以做能源?」 她一手建立亞洲最大離岸風電場,王雲怡:風電要翻轉台灣能源,德國做得到、台灣也可以!! (03/02/2020 今周刊)
19年前王雲怡正站在人生交叉口,那時她已在新聞業跑了九年多政治新聞,因緣際會投入當時仍是一片荒漠的風力發電領域,在這個領域奮戰了19年,她不但成為國內少數擁有陸上風電及海上風電開發經驗的專業經理人,更成為眾多離岸風電開發商之中的唯一女性董事長,也是女性投身新能源產業的代表人物。
撰文:劉煥彥 /攝影:吳東岳
再生能源是總統蔡英文的重要政策,特點之一是要開發台灣從未涉足的離岸風力發電。離岸風場開發遴選結果由經濟部能源局在2018年4月揭曉,最大贏家是德國達德能源(WPD),獲得主管機關核配的發電量達1058MW(百萬瓦),高於第二名、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的900MW。
達德能源在台灣的前身是德國風電業者英華威(InfraVest),在2016年蔡英文政府上台前,英華威在台灣已開發陸上風電十多年,在業界眼中這是達德能源出線的重要因素。
帶領達德能源成為跨足台灣陸上及海上發電的重要推手,就是現年49歲的董事長王雲怡,她也是國內離岸風電的眾家開發商(大多由外商包辦)中,唯一的女性最高領導人。
她投入新聞業近十年 20年前阿扁上台成人生拐點
特別的是,王雲怡並非科技業或理工背景出身,19年前她踏入風電這一行前,是在新聞界服務近十年的資深政治記者,完全沒想到19年後搖身一變,成為外商在台灣離岸風電開發商的女性領導人。
這個故事要從1990年代說起。
王雲怡從政大東亞所畢業後投入新聞界,先後服務新新聞周刊、TVBS新聞台,而時間最長的是在亞洲週刊,待了快七年。
她說:「比較幸運的是,我都是跑黨政路線,在TVBS是跑國民黨及總統府;在亞洲週刊做特派員,什麼都可以跑,蠻有發揮空間的,(後來工作發展)都跟這些訓練有關係。我跑線長期累積的人脈,對於未來我在這個行業(風電)有相當大幫助。」
2000年國內首次政黨輪替,陳水扁政府上台後,時任英華威董事長費佛樂(Karl-Eugen Feifel)及總經理馬維麟夫婦認為台灣有機會發展再生能源,開始探索在本地的可能性。
王雲怡說:「剛好我那時跑新聞到第九年,覺得好像沒留下什麼東西,覺得內心很空虛,好像狗吠火車,一直寫卻沒有人願意聽你的,所以想到產業去,做一些事情留下來看得到。我跟馬總及費佛樂認識很久,他們又想來台灣做再生能源,就這樣談好了。」
英華威觀察,台灣98%能源仰賴進口,化石燃料成本長期只會更高,台灣能源現況不可能繼續下去,而當時歐洲發展再生能源的成本,已經降到足以匹敵傳統化石燃料,才會覺得再生能源在台灣有機會。
2001年王雲怡轉戰英華威,但當時別說是風電,整個再生能源在台灣幾乎都是荒漠一片,沒多少人了解。能源政策雖由經濟部主管,但發言權大多由中油及台電掌握,且幾乎主導經濟部旗下的能源委員會(1979年成立)運作,連能源局都到2004年才成立。
王雲怡回憶,進了能源產業才發現,當時國內的能源政策及能源討論非常封閉,對台灣很不利,大家多半只了解傳統化石燃料。「我還記得第一次拜訪能源委員會的長官,(十幾年前)說明風力發電1度電(成本)只要2塊5(台幣)。他們非常驚訝,問說『不是要4塊、5塊嗎』?」
2000年政黨輪替 隔年她離開新聞業、轉戰英華威
她提到,民進黨政府首次執政不久就發生核四爭議,當時執政黨不知道再生能源技術在國外已走出實驗室、發展到實際可行的程度,所幸有綠營立委願意協助,從立法開始做起。
王雲怡說明,目前國內市場上的大多數再生能源業者,高達99%是立法院2009年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後才進來,因為從歐洲再生能源大國德國的經驗來看,再生能源發展與政策有非常密切關係。
舉例來說,再生能源發展的速度快慢、市場大小,全部都是由政策決定,所以政府態度很重要。
德國經驗顯示 政策攸關再生能源成效
她說:「我這幾年最大成就感,是覺得一直走在正確道路上,前幾年當然非常孤獨、非常辛苦,因為要讓新的觀念進來,所以我才會說,我們做的是寧靜的能源革命。」
「我們不只是一間公司,在台灣建一個風力發電場,要革命就不只是把風場蓋起來,還要轉變很多觀念,包括政策修改及落實。所以,前面5、6年(英華威)都沒有做風場規劃,全部都在做法律架構、法律環境的規劃,必須跟很多機關溝通,介紹什麼是再生能源、什麼是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為何台灣需要再生能源、為何台灣需要風電。」
「這就會用到我以前的一些關係(人脈),因為我們要影響的是decision maker(決策者),而以前我採訪的很多就是decision maker。」
時間轉到2016年,王雲怡的職涯又有重大發展,之前她已多年擔任英華威副總經理,英華威也是台灣首家民營風電業者,在陸上風電市佔率逼近50%。
同為德商的達德能源2016年初買下英華威,跨足台灣市場,並將王雲怡拔擢為台灣達德能源董事長。在發展19年後,達德能源從當初英華威時期在國內僅有3人,到現在擴增至80人以上。
同樣在2016年,台灣第三次政黨輪替,蔡英文成為新總統,並提出再生能源到2025年要佔全國總發電量25%的政策目標,台灣領先亞洲走在最前面的離岸風電開發就此起跑。
至於達德能源在王雲怡主導下,為何能在蔡政府2018年首波離岸風電開發規畫中,成為最大贏家?
對於外資開發商拿下多數遴選結果,時任經濟部能源局長林全能(現任經濟部常務次長)在記者會上說明,評審委員在評分上不純粹以經驗論斷,還包括建造能力與工程設計等。在分工與合作系統上說明愈清楚,愈能獲得評委青睞。
從英華威到達德能源 王雲怡深耕風電19年
當時達德能源非常低調,僅發出王雲怡具名的聲明回應外界詢問,其中有段話其實顯露了達德長年投入國內陸域發電累積的深厚經驗:「最重要還是漁會、社區鄉親、地方政府及供應鏈的全力相挺,這幾年不吝指教與鼓勵」。
業界人士觀察,達德能源在英華威時期在國內累積的政治遊說經驗無人出其右,而且為了建設陸上風機而長期經營地方關係,這些都有助達德出線。
對於女性投入新能源產業的展望,王雲怡也有其獨到觀察。
她說:「女性做新能源這行有什麼優勢?第一,女性比較有耐心,也細心,因為這一行需要花多時間跟不同的人溝通,而且要注意很多細節,因為要落實到文字。
第二,女生比較有彈性,講白一點就是男性多少有面子問題,所以在想解決問題的方法時,方向可能比較簡單。
比如說,這件事情我不懂,又需要跟對方溝通,女生會說『這件事情我真的不懂,所以才想請教你,如果是這樣可能嗎?』
這個問題可能聽來很蠢,女生不覺得丟臉,但男生可能想『我不可以問這麼沒有水準、這麼不專業的問題』,但這樣就無法充分溝通,或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有限制。」
女性、年輕人適合做再生能源 原因是這個
王雲怡鼓勵女性及年輕人投入新能源行列,因為過去只有傳統能源,「新能源是全新的東西,不會說在這一行有老前輩,所以很容易讓年輕人加入。傳統能源大多由年紀較大的男性主導,在新能源剛好相反,適合年輕人及女性參與」。
據了解,達德能源前幾年與主管機關開會時常出現有趣的狀況,會議桌一邊坐著清一色年紀較長的男性官員,桌子這一邊則全部是女性業者代表,早期甚至有開會對象毫不掩飾地質疑,「女性怎麼會做能源?」
丹麥沃旭能源也是女生當家 幾乎包辦高階主管
同樣是獲得經濟部能源局遴選出線的離岸風電開發商、丹麥沃旭能源,首任台灣總經理汪欣潔也是女性,而且該公司從財務長、法務長到人資主管,全部都是女生。
由總統蔡英文掀起的再生能源大旗,不但在台灣開啟了新能源開發風潮,也意外打開了女性投入能源產業的新時代。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4/post/202002260047/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4年11月2日,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了一份綜合評估報告,呼籲盡快結束無限制使用化石燃料的現狀。 報告中強調,人類幾乎是1950年以來,全球暖化的主要兇手。其中最大的碳排放者為中國、美國和歐盟。 全球暖化不只導致冰川加速融化與海平面上升,也更容易帶來暴雨,造成水災...
「化石燃料成本」的推薦目錄:
化石燃料成本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用常識來釐清對綠能、非核家園的誤解!! (02/20/2019 自由時報)
社會上有許多對綠能與非核家園政策的誤解,筆者歸類有四大類:一、錯估地震帶老舊核電的風險;二、錯估綠能的價格與價值;三、錯估核廢處理難度;四、錯估減碳路徑,筆者試著用常識來釐清這些誤解。
錯估可用的老舊核電場的風險
首先,我們要跟世界的核電廠比較的時候,應該要把同樣的人口密度、地質條件、工程管理都拿出來比較。簡單說,跟台灣一樣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的美國加州,最後一座核電廠預計在2024年如期除役。311核災之後日本核電廠雖有重啟,但有也有許多核電廠決定除役,度過311震災威脅的女川核電廠也在2018年決定關閉一號反應爐。台灣核電廠同樣位於地震帶、人口密度更勝美、日,如果人家不冒風險,為何台灣要賭運氣?
老舊核電場的風險是一個問題,核四廠又是一個問題。核四廠在封存前,其實三不五時就傳出工程的弊案,只是隨著封存時間,社會逐漸淡忘。廠房數次淹水、控制室失火、廠商採購弊案、變更設計到奇異公司不幫台電所變更設計背書、因為零件老舊過保、所以拆除二號機零件拼裝一號機,試問同時期購買的零件,就算是拼裝過去,還能堪用多久?台電曾提供立法院資料,每一項老舊零件都有各自的問題。真的要用常識來看,拼裝了20年、泡過水、失過火、採購弊案、又拼裝老零件的車子,誰能安心使用?
錯估綠能價格與價值
只是一味拿再生能源發展初期的成本來講是不公平的,未來國際對於溫室氣體更加重視,化石燃料的成本會越高,再生能源會越來越便宜,根據經濟部的估算,如果2025年台灣再生能源達到20%的目標,電價也僅接近到馬前總統時代油電雙漲的電價,那時候國際化石燃料成本未必低於再生能源。經濟部就是看到這個趨勢,所以想要修改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第九條 「躉購費率不得低於國內電業化石燃料發電平均成本」,也就是說,能源專家很清楚未來再生能源的價格可以跟化石燃料價格競爭。
國際越來越多大企業要求產品供應鏈使用綠能,未來大量使用綠能的將會是需要減少碳足跡的產業,成本並不會全部由民眾負擔。另外這幾年如果台灣能源轉型成功,綠能加上智慧能源管理,就算電價可能上漲,智慧用電之後的總電費也可能不變,如最近日月潭邵族部落,使用再生能源加上時間電價,就讓電費大幅減少接近一半,就是最好的案例。
雖然說發電時間有限,從這一兩年的數據就可以看出來台灣夏天中午用電高峰的時候,太陽能剛好可以提供電力。用電量少的晚上時段除非「被跳電」,本來就不用擔心缺電。以近日的數據為例,中午的用電高峰,太陽能加風能已經可以提供7%以上的電力,還有電力可以協助抽蓄發電廠抽水回去上池,給傍晚的用電高峰使用。綠能的間歇性問題,未來可用儲能、天然氣與智慧彈性調度來解決。
錯估核廢料處裡的難度
國際能源總署的報告預估,在2040年的時候歐美日核電廠數目會下降,最近英國、土耳其的幾座核電計畫也停止的,中國是很努力蓋核電廠沒錯,不過如果說中國就是世界趨勢,恐怕是以偏概全。另外,作也有人主張,核廢料如果無解,為什麼美國繼續使用核電?剛好前一陣子的美國報導可以解答,就算是核能科技的老大、美國,也還在找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運轉的核電廠只能把核廢料暫存在廠內,以時間換取空間。用美國核電廠還在運轉=核廢料不是問題,顯然也是過度推論。
減碳要整體產業與能源轉型
減碳當然是趨勢,能源轉型包含整體的產業轉型,不是只仰賴發電占比不到10%的老舊核電場。如果以常識來看,擁核方所提出來的能源政策,根據台大風險中心的推估,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目前綠能政策還要多。如果說減碳來支持核電,卻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其實自相矛盾、更不符合常識。
參考資料:New Wind & Solar now competes even with existing Coal & Gas
本文作者:陳秉亨/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副理事長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704419
♡
化石燃料成本 在 八鄉朱凱廸 Chu Hoi Dick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雅各布森表示,研究發現台灣100%再生能源可行,且能穩定供電、創造24萬就業機會、幾乎完全消除境內空污、並保障能源安全。
「在成本部分,研究顯示2050年再生能源成本與化石燃料成本相近,每度約10美分(約台幣3.4元)。但使用化石燃料要外加每度30美分的健康與氣候成本,因此,再生能源成本只有化石燃料的1/4。
「雅各布森解釋,不只如此,轉型到再生能源後,用電量可以減半,等於再生能源只有傳統能源成本的1/8。
「『幾乎不用額外努力就可以省下50%』,他分析,不再開採與運輸化石燃料與鈾礦能省13%。以電力高效率取代傳統內燃機可省23%、冷暖氣改用熱泵省16%,三者共52%。如果更積極一點,從提升能源效率著手,還可再省7%,總計省下59%的能源。」
例子不是香港,不過以下兩條連結展示的計算方向,香港一定可以套用:
100% Clean and Renewable Wind, Water, and Sunlight All-Sector Energy Roadmaps for 139 Countries of the World ( http://bit.ly/2Tqk7s2 )
Matching demand with supply at low cost in 139 countries among 20 world regions with 100% intermittent wind, water, and sunlight (WWS) for all purposes ( https://stanford.io/2FLjuXx )
化石燃料成本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4年11月2日,聯合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表了一份綜合評估報告,呼籲盡快結束無限制使用化石燃料的現狀。
報告中強調,人類幾乎是1950年以來,全球暖化的主要兇手。其中最大的碳排放者為中國、美國和歐盟。
全球暖化不只導致冰川加速融化與海平面上升,也更容易帶來暴雨,造成水災與土石流更加頻繁的發生。
IPCC表示目前科學家95%肯定,燃燒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以及森林大量遭到砍伐,都是20世紀中期以來造成暖化的主要原因。
因此發展綠色替代能源、將碳排放降至零,以確保地球增溫控制在人類負荷的上限─2度,便是21世紀全球各國的首要之務。
目前全球運用較為廣泛的替代能源包括生質能、水力和地熱發電。雖然台灣現在仍以核能與火力發電為主,但也在積極發展太陽能、風能與水力發電。
想要順利地發展替代能源,除了仰賴企業的投入,政府政策的支持推動也是關鍵因素。
當我們能脫離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讓替代能源商業化、降低生產成本,大量且普遍的使用,人類才能更永續的生存下去。
化石燃料成本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立法委員林佳龍今(7)日在經濟委員會質詢新任台電董事長黃重球和中油副總經理張瑞宗有關中油賣天然氣給台電等電廠的複雜關係。林佳龍委員表示,中油的天然氣買賣對台電的發電成本具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力,中油可能透過賣燃氣向台電、民營電廠和汽電共生廠賺取壟斷性暴利。
林佳龍委員表示中油與台電有著剪不斷理還亂複雜的關係,明年台電向中油購買自行發電用天然氣的預算高達1588.41億元,占台電化石燃料費2948.63億元的54%,這顯示中油的天然氣買賣對台電的發電成本具有非常關鍵的影響力。
林佳龍委員指出,他發現從97年度到101年度的預算書來看,中油家庭用天然氣的平均毛利高達20.59%,平均每年賺50億元以上,中油擁有國內天然氣市場的專賣權,竟卻向人民剴油。林佳龍委員也質疑中油從97年度到99年度的車用油品部門會發生虧損,但同期間的天然氣部門卻會發生鉅額盈餘,中油是否私下採取交叉補貼政策透過拉抬天然氣價格來彌補車用油品的虧損?
張副總經理表示,中油公司天然氣100年虧損是186億,而99年是賺140億,最大的差異是台電的需求量突增,中油的天然氣提供有期約與現貨,剛好在現貨市場買到比較有競爭力的現貨,所以99年度產生盈餘,台電用量占銷量的60%,民營電廠占20%,整個是有一個管控的氣價公式,且油、氣都有一定的計價方式,並沒有交叉補貼的情形。
林佳龍委員再度向台電與中油提出質疑,從97年度到101年度中油賣給台電、民營電廠和汽電共生廠等的發電用天然氣,平均毛利不到8%,但如果中油賣給台電和民營電廠天然氣的價格都一樣不高,為何台電轉投資國光等民營電廠發電的燃料成本(不含折舊成本),會比台電自發電的燃料成本高出許多?或是中油賣給民營電廠的天然氣都比賣給台電的貴?但如果是這樣,為何不屬於台電轉投資的民營燃氣電廠,賣給台電的發電燃料成本都比台電本身的發電燃料成本還要低?這些不合常理的異常現象,經濟部作為中油和台電的主管機關,是否應該解釋清楚呢?經濟部必須說清楚中油是否也向台電、民營電廠和汽電共生廠賺取壟斷性暴利。中油黃董事長表示,不同時間蓋的場合不同時間的資金成本會這些數字有差異,基本上可以透過合約雙方來合議。
化石燃料成本 在 什麼是「化石燃料」?《國家地理》雜誌-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化石燃料 (例如煤、石油和天然氣)源自千百萬年前的生物殘骸,是一種天然的不可再生能源,也是目前全世界最主要的能源。大部分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 ... ... <看更多>
化石燃料成本 在 轉用再生能源?... - Greenpeace 綠色和平(台灣網站)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為什麼我們主張淘汰化石燃料,轉用再生能源? 除了降空污,減碳,保護環境等理由, 另一項原因就是經濟。 燃煤發電的成本未來勢必比太陽能和風能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