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無性婚姻,一場高級的出家
--千萬別拿別人來做對照組,否則沒氣死,也少了半條命。--
當代婚姻中,「無性」比例是多少,我們不知道,也不敢問。但是現代人對「無性婚姻」的敏感度有多高,基本上我們心裡有數。
凡是提到無性婚姻,不管已婚的、未婚的,都豎起了耳朵。無性婚姻的比例應該不小。大家好奇,正是因為想看看有多少人和自己一樣,以便確定自己是否正常。
也許很多人覺得「無性婚姻」是一種困擾。我之前也經常思考,婚姻的品質是否會受此影響。
但後來我想明白了。就像兩個挑食的人,我不吃大蒜,你不吃香菜,因為這兩道忌口,我們兩人就不能一起生活嗎?大可不必。因為大蒜和香菜都不是主食。我們吃的主食已經太多,讓人的精力和胃口都到了極限,那麼大蒜和香菜的有無,其實可以忽略不計。
現代婚姻差不多就是這樣。那麼多瑣碎的煩心事擺在眼前,愈來愈多人沒空去思考「性」的存在。
今時不同往日,現代婚姻有新的結構,不要偏離本質就行。至少不要因此過於困惑,也不要跟別人比。我有些朋友,孩子都挺大了,她們屬於那種會對別人發出驚呼的「什麼,你們居然一週才三次?」。所以你看,婚內性生活的頻率,千萬別拿別人來做對照組,否則沒氣死,也少了半條命。
那無性婚姻和出軌離婚,是不是因果關係?是先無性再出軌,還是先出軌才無性?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出軌者並不一定是因為婚內無性,而是因為他就是要出軌。離婚也不一定是「無性」導致,大多數離婚,還是因為個性或精神層面不能融合。
說七年級的夫妻無性,六年級的朋友不高興,覺得自己被忽視了,連八年級的都跳起來,「瞧不起誰呢?誰不是結了個佛系婚啊!」
這年頭,好多人結婚就跟出家差不多。這就是一場修行,而且不沾葷腥。本來是外面的不沾,現在連家裡的也不沾了。
純修佛性,多年後會發現自己肉欲少了,妄念沒了,平淡是真了。
如果唐三藏生活在現在,他完全可以和女兒國國王結婚,反正結了婚也依然守身如玉,二人如兄妹般相敬守禮,共同切磋佛法。就像我們現代夫妻一起切磋數學題和語文考卷一樣純潔,這可是至高水準的大和諧啊!
這屆婚姻可比三藏那時候優越得多,主要是大家更開明、更講道理,男人女人已經突破千百年封建保守意識的束縛,把「性」這件事端上了檯面。
這可是一大進步啊!只不過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大家剛培養了性解放的意識,但是性已經不需要解放了,它只想靜靜。
其實在婚姻裡,男女雙方在「性」這件事上,並不是完全對等的。比如當一個女人表現淡漠、愛理不理、毫無興致的時候,男人通常不會想太多。可是當男人表現淡漠、愛理不理、毫無興致的時候,女人卻會套用三種理論。
‧理論一:「他不愛我了。」
‧理論二:「他出軌了。」
‧理論三:「他身體不行了。」
基本上沒有例外。
這被男人認為「神經質」、「歇斯底里」、「無理取鬧」的三點,是女人的大腦結構和生理特質所決定的,而不是由什麼理智、邏輯、證據決定。
所以男人哪,長點心吧,別老是「我怎麼怎麼樣」。你結婚了,你要考慮的應該是「我們怎麼怎麼樣」,不然你老婆太委屈了。
但女性也應該理解,現代男性真的和以往任何一代男性都不太一樣。他們非常多元,存在各種奇形怪狀的個體差異,有著我們完全難以想像的特質,也真的不是「只要我願意,沒有得不到」。
現代男人漸漸演變成不再完全用下半身思考的動物,這是進化史上的一個突破,但可能是婚姻史上的一個「黑洞」。
結婚前,大家說「沒有愛的性」是不負責任。
結婚後,我們才發現「沒有性的愛」也是不負責任。
當了媽後,很多人終於明白婚姻的形態原來可以如此多元,兄弟情、戰友情、親情、人道主義、助人為樂、討拍,都有,但就是愛不明顯了,性也不明顯了,甚至連性別也不明顯了。但婚姻依然還是一個婚姻,以它隱蔽的、不為外人所知的姿態堅持著。許多中年夫妻的婚姻狀況是:無愛,無性,有小孩。但他們真的覺得自己很悲哀、很痛苦嗎?也並不一定。
有句話說「優秀的女人都是無性的」。起初我認為這句話可能是從性別角度吧,優秀的女人,雌雄同體,不分男女,什麼事情都做得到,因此才優秀。後來我發現,這個「無性」不光指性別的模糊,也是真的無性啊。為什麼呢?因為她們忙啊!
我認識一個三十歲的妹子,她對我們坦言:白天忙工作,面對各種人,每天都很緊湊,晚飯也隨便吃吃,回到家坐定下來已經十點,洗個澡睡覺,根本不想滾床單。她可是新婚啊!
我們問:「那你老公呢?」
「他很開心地去打遊戲了。」
原來很忙的不只是女人,男人也有了更多選擇。新婚燕爾都比上一屆更佛系,更別說中年夫妻了。
所以啊,別給自己那麼多責任和壓力。吃多了會膩是人類的本能。更何況我們每天面對的,是那個容顏不斷蒼老、腰圍持續增加、霸占馬桶不放、不會帶孩子只幫倒忙、要麼雲霧縹緲要麼指手畫腳、看見就想吵的另一半──讓你彷若初見、毫無心理障礙地突然下手,你做得了?
過去,「性生活是否和諧」是判斷婚姻好壞的標準之一。那些書籍雜誌,會把性生活不和諧描繪成洪水猛獸。
時至今日,愈來愈多的人已經沒空去重鑄「性對婚姻的意義」了。現代女性忙於事業的愈來愈多,腦子裡想的大事列表比老公想的還多,同時還要兼顧家裡的瑣瑣碎碎,她們並不需要「採陽補陰」啊。她們只想靜靜。
男性也不再和過去那些時代裡的男性一樣,要展現雄風,靠性生活的「按時定點定量」給女性安全感。女性自己給自己的安全感已遠超於此。
綜上所述,結婚多年後,性生活從形態上和功能上都變了。也許可以錦上添花,但不是必需品。也許可以起到助興作用,火上加油,但肯定不是壓軸重頭戲和雪中送炭。
這種高級的佛系,有些人理解不了,說:「扯那麼多幹麼?無性就是關係不和諧啊!」
那也不一定,婚姻的和諧,有多種表現形式,這同樣要與時俱進。過去的人時間充裕,娛樂貧乏,長夜漫漫,沒事好做,要不就睡覺吧;睡覺也沒啥可思考的,要不就滾床單吧。但現代人不一樣,大晚上的,大好時光,用來滾床單?男的打遊戲、玩手機、跑步、健身不好嗎?女的追劇、看八卦、聊天、學習智鬥小三酣暢淋漓不過癮嗎?再不行,看一下小孩作業,低血糖和低血壓一下子全好了,這還不健康嗎?
當我們焚香沐浴,如出水芙蓉般走近六尺大床,你是更想靜候佳人,還是更想獨自放空?
摸著你的肚皮,好好思考一下再回答。
.
本文摘自
《#了不起的硬核媽媽》
.
作者:格十三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對我來說,「性」的範圍很廣。兩個相愛的人,彼此深情凝視,即是一種「性」的表達。
所以即便不一定會做愛,真正要保有無性婚姻,在我的角度來說其實很難。夫妻真的不做愛也無妨,愛也可以用言語表達。
性生活,從肢體碰觸就可以開始啦,根本不一定要走到最後一步,要看當時有多少時間多少力氣,這勉強不來。能天天做愛,早中晚都做愛,那也不錯啊,雙方都有這樣的活力也給予祝福,但一定年紀之後要注意是不是會爆血管?!
婚後還能保有友誼,我就覺得很讚啦~~~~~~~
有沒有持續做愛,那實在不完全是重點!
祝願您,能用更寬廣的態度看待伴侶關係!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
去個體化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ichael Porter Jr以五年2.07億與金塊完成續約!這價碼我認為真的過高了.....
-
💪前陣子丹佛金塊與Aaron Gordon續約的四年9200萬我覺得是相當不錯的簽約,雖然Gordon在數據上不是那種非常亮眼的球員,但他的防守、體魄以及在球隊願意 #扮演苦力輔助角色是相當有價值的,且他還有繼續上升的空間,去年與球隊也有化學效應。
至於Michael Porter我也常在講他是有潛力的,在得分天賦上相當出色,可是這幾年觀察下來,覺得他想達到類似Kevin Durant那種全方位進攻武器的難度與挑戰很高。
-
也就是說Porter還有很多進步空間和要挖掘的地方,譬如防守層面、處理球能力和持球進攻的本事等等,而在球隊已經有個核心王牌Nikola Jokic這樣的MVP超巨以及後場有Jamal Murray坐鎮下(2022可能無法上陣)。
🏀Porter在可能做為 #球隊第三號人物卻領著一個核心基石的薪資(與Doncic、Young一樣的合約),且還尚待開發,即使最後一年他是部分保障,沒進年度隊為1.72億,但我都仍覺得真的貴了。
-
且沒意外的話,Joker最晚明年夏天會與金塊簽一張 #超級頂薪,這也將能預見未來金塊在薪資上的壓力會很大,光是支付Joker、Murray、Porter、Gordon四人合約就要炸開了。
當然金塊可能有這樣梭哈的理由,就是覺得自己在 #自由市場招募上沒有太多優勢,乾脆就大把鈔票留住Porter這種潛力股,去力拼這幾年的核心陣容,代表高層是很看重Joker的時代。
-
👏總之還是恭喜Michael Porter!能夠從傷病疑慮一路證明自己到領到這樣大合約,這無疑是自身努力所換到的成果,以及剛好金塊能給他這樣待遇與舞台的際遇,現在就看他之後到底能不能再持續進化?
隨著高薪合約他也會更被用放大鏡檢視,金塊未來幾年能不衝擊歐布萊恩盃,Porter應該就是 #決定金塊上限在哪的關鍵人物了。
-
🏀最後這邊也要再談一下昨天我說的疫苗問題。
有人私訊我問我要不要改變看法別被打臉?我想說,改變什麼?!這就是我的看法我何必要隨著外界輿論起舞,至於對我失望的人,我得抱歉,本來觀點就會有不同的時候。
對於認為疫苗無用論的人的看法我是給予尊重的,我本來就清楚有兩派理論,我也不是提倡疫苗的人,不過我會打(到現在還沒打到莫德納),但疫苗到底有用或無用這並不是我要討論的重點,且我也明講 #打不打疫苗是每個人的自由與權利。
-
我談的是職業態度與群體互相。
球員當然可以提倡不打疫苗,但現在美國的環境是每個州都有不同的公衛指令,有些地方球員不打疫苗就不能打球,#除非有本事去改變這些州令,或是能得到宗教豁免或醫療豁免的核准,不然那些不打疫苗的球員新賽季就會因此缺席不少比賽。
-
像今天媒體日Marcus Smart與Blake Griffin就講出我想說的。
Smart其實也沒很想打疫苗,但對此他說:
"其實這很艱難"
"因為這是你自己的身體"
"但我仍選擇接受疫苗"
"因為我不想去處理那些XX鳥事(不能上場)"
"我也不想去 #影響整個球隊"
至於Griffin則說:
"我自己有做些資料整理"
"我認為接種疫苗並不是什麼問題"
"當然是否接種是個人選擇的權利"
"但我認為這是 #球隊繼續前進必要的一部份"
-
NBA是群體的大企業,球員也是團隊的一份子,如果現在是獨立個體的職業球員(如網球、高爾夫球等),打不打疫苗只會影響到自己運作,那當然能很自由。
可是現在既然有些州規定不打疫苗就不能上場,那做為團隊一份子的球員,且還坐領高薪,就別只想著自己的自由意志至上,除非你能很豪氣的不要這份工作,這當然就OK,但這也是傷害團隊的選擇。
所有的NBA與各隊的工作人員 #幾乎要打疫苗才能上工,NBA球員雖沒硬性規定,但在有各州衛令下,已經有90%的人都接種疫苗,當中肯定也有不是很願意的人,不過 #為了團隊都展現其職業態度。
-
而不少球員不打疫苗,我只拿Kyrie Irving出來講,就在於我覺得Irving總是在群體裡特立獨行,從之前不願復賽(基層人員會沒工作),到現在不願打疫苗,追蹤按讚疫苗裡 #暗藏晶片的言論,然後出席活動場合不戴口罩,都讓我不解他的思維。
Irving確實能有他的自由意志,不過在一個群體中,尤其又是有得益的模式下,應該也得為團隊與聯盟思考一下,而他這陣子常常做個 #逆行者,有人會說這是他的自由,但在我看來是自私了。
👍我會尊重不打疫苗的球員,但會更加尊重他所屬的團隊(得想辦法降低傷害尋求解套方案),至於那些打疫苗的防疫球員我則會尊敬,因為他們有無私的在為團隊思考,我認為這是在 #群體生活與工作上很重要的事情。
—————————————
🔔我的Twitter
➡https://twitter.com/HBKMAMBA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bkmamba/
✏️ HBK
去個體化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書推薦《愛的藝術》
何謂愛?
——人類內心世世代代的追尋(蘇絢慧)
當我們在談愛自己、愛別人時,所談的「愛」是什麼呢?
常有人覺得談「愛」是空泛的、捉摸不定、也無法測量,很玄,用感受去摸索也是忽有忽無,不可確定。
佛洛姆認為「愛」不是空泛、捉摸不定的,也不是憑感覺的,而是像一門技藝,是需要學習和練習的,與任何專業技能一樣,只要肯下功夫練習,都能趨近愛的能力。
在1956年,佛洛姆以「愛的能力」談愛的專書《愛的藝術》問世了。在本書,佛洛姆認為愛和世上所有的技藝、學問一樣,有紮實的理論與實踐的方法。
既然如此,愛就需要從「知識面」去探討,也從「情意態度面」去了解該具備的態度和狀態,再從「方法面」去了解如何能駕輕就熟、熟能生巧,創造出更多的層次意義。
從佛洛姆所談的《愛的藝術》內文中,他認為大多數人從小孩開始,總關注自己如何被愛,只在乎自己怎麼被愛,因此愛是要等待,也是無能為力的。如此,常讓人陷於困境,期待愛及要求愛,卻無法成為一個有愛的能力的人。
若我們要能讓生命感受到愛及體會愛,等著被愛,等著別人來關心我、陪伴我、懂我⋯我們其實都只是坐在孩子的位置,以孩子的心智等著被餵養、被滿足,將無法站立,成為一個有愛的能力和行動力的人。
因此,在真正懂得如何愛人之前,先能朝向自我人格的成熟,明白如實的自愛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所謂如實的自愛,是能以自我生命的本質去探索和發展,願意給予自己發展的動力,去完整的活出自己的成熟個體性。
從小被要求要無私,要一無所有為別人捨己的人,會從依賴的狀態,被迫要求自己給予和提供給別人關注,必須「為別人而活」,這將導致雖然表面上是提供了照顧或關懷,卻壓抑著對所關懷的對象的敵意。然後以過份關心,來掩飾這一份敵意,以彌補心中其實沒有能力愛別人的內疚。
而訴求無私,所產生的精神官能症狀往往以疲勞和憂鬱出現,即使當事人自豪,然而不論他們如何無私,也無法覺得快樂。和親密關係的人之間,也無法令他們滿意,反而更多憂心忡忡。
本書在自私、無私和如何愛自己,進而有能力愛別人的歷程上,有諸多的探討,是我個人覺得十分精闢和精彩之處,十分推薦大家閱讀。
本書雖然是闡述和說明愛,但不抽象和空泛,而是從紮實的社會心理角度,從家庭、社會環境和文化來談愛為何對多數人來說,皆如此匱乏和失能。
要學習自愛是什麼,什麼又是愛人,絕對不容錯過閱讀《愛的藝術》。佛洛姆對愛的闡述及思想,讓對於愛感到茫然的現代人,無疑指出了一條明路,同時滋養了我們內心乾枯的心靈,引領我們洞察關於愛的真理。
心理學經典《愛的藝術》:
心理學大師佛洛姆談愛的真諦,一本學習如何去愛的聖經
購書入口: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3645?sloc=main
去個體化理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人類的歷史裡面,尤其是當「科學」跟「科學精神」,還沒有像今天成為一個體系,成為多數人的信仰之前啊;有很多人對於一些事情的信念,在今天看來,感覺是有一點不可思議,而且又有一點愚笨的。
比如說吧,在過去曾經有很多學問家,相信一個東西之所以能夠被燃燒,是因為這些可燃物裡面,有一種成分叫做「燃素」。
他們那個時候的理論說法是,當你在燒一個木頭的時候,如果把蓋子蓋上,這個火就會熄滅,那是因為空氣當中能夠容納的「燃素」,就這麼多而已。
所以「燃素」消耗完了,那木頭也就不燒了。然而在露天的狀況底下,木頭到最後會被燒成灰燼而熄滅,是因為「燃素」被耗盡了。
這個說法其實你現在聽起來喔,你可能會怎麼聽、怎麼怪。因為其實基本上,你只要有學過基礎的自然科學知識的話;你就會知道任何東西能夠燃燒,就是有可燃物、助燃物,跟溫度要達到燃點,這些因素加起來。
如果這三個因素少了任何的一個,它就不會燃燒,就是一個這麼簡單的道理;而且是經過科學驗證的。
然而剛剛所謂「燃素」這樣的說法,它其實延續了一百多年;才在「實證科學」跟「科學精神」底下,這個說法才被推翻掉。最後,這些大學問家也不得不承認,其實「燃素」是一個隔空抓藥、子虛烏有的說法。
燃燒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激烈的氧化過程。而蓋上蓋子之後,火之所以會熄滅,是因為氧氣被阻絕了,也就這個「助燃物」已經被阻絕的原因。
甚至於呢,過去曾經還有學者認為,生命是一個能夠無中生有的過程。這個可追溯到亞里斯多德的時代,當時的人都認為喔,如果把肉放在一個露天的環境夠久,那生命就會「自動出現」。
他們的認為是哦,比如說你把肉放在外頭,過不久就會長出蛆跟蒼蠅。其至於這樣的概念,在當年的人都還認為,如果把一些又臭又髒的布推在一起,久而久之就會產生老鼠。
你聽這個說法,你會有一點啼笑皆非;不管是肉還是一堆又髒又臭的布,它們本身是不會生長出任何生物的。
而之所以蛆,或者是老鼠會跑出來,不是因為這些東西能夠生出蛆,或者是生出老鼠。而是因為這些東西,吸引了蒼蠅、吸引了老鼠過來;是因為這樣的道理啊。
可是你知道嗎?這麼荒謬的說法,其實是一直延續到1668年,才真正受到挑戰。那個時候有一位,叫做法蘭西斯科.瑞迪的物理學家;他做了一個實驗。
他的實驗是把肉跟蛋,放在各別是有密封,跟沒有密封的兩個容器裡面。然後看看哪一個會產生生命?結果呢,那個密封的容器裡,並沒有產生任何的生命,於是這個觀念才開始被挑戰。
可是當時就算是用「科學精神」做出來的結果,還是一堆人不信邪,一直要到200年後的「細菌學之父」,路易巴斯德。在他關於細菌跟微生物的實驗裡面,才正式的完全的推翻這樣的說法。
所以,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人有一個特性,就是我對很多事情會先下結論,然後才倒頭來去找原因。
你可能會以為那是因為過去沒有「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所以才會有這麼荒謬的部分。真的是如此嗎?
我們來看看今天此刻的自己,有沒有很多事情,其實是我們先下了結論,然後再找能夠去支持這個結論的原因呢?這部分在心理學裡面的說法,就叫做「自驗預言」。
在某些身心靈裡面的說法,就叫做「吸引力法則」啊。你相信的終究會成為真實,而這個真實,並不是在科學定義裡面的真實;只是你自己不斷強化它的真實。
如同你今天對一件事情、一個人,或者是一個信念;已經有定見、已經有定論、已經有預設立場了。那麼請問當別人跟你提出「反證」的時候,你會真的好好的研究,這些不利於自己原本信念的證據嗎?
還是你會覺得,這個證據的來源大有問題呢?所以,我常常說喔,我們對任何事情,當你心中已經覺得自己有答案的時候;從那一刻起,你就會開始「停止思考」。
從在學生時代的時候,做題目就是如此。到了我們成人的今天,你對某件事情已經先有「預設立場」了,難道不也是如此嗎?
有沒有可能那些你堅信的、你預設立場的那些東西,可能用不了多久,它就會被證明;如同前面所提到的「燃素」,或者是肉會長出生命,一堆髒布會長出老鼠一樣的荒謬呢?
所以今天跟你分享這些,並不是要去推翻你,或者是要跟你說,你現在相信的是錯的、是荒謬的,這不是我的意圖。
我只是想透過今天的分享,邀請大家、邀請你,或許我們在面對生命的一切,面對自己堅信的一切的時候;也就是你認為已經有答案、有定論的那一切的時候,是不是有意識的給自己多保留一點空間、多一點可能性?
我覺得每一個人最大的價值,就是在於它是具有「思考的能力」。希望今天的分享 ,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相關的連結都在我們影片的說明裡面。
我很期待,無論是我們的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我都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去個體化理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海的聖地] #沖繩的自然飲食生活風格:浮島通上的蔬食餐廳「#自然食とおやつmana」/李長潔
.
飲食,是人類施展生活方式的基本行為,其不僅是關乎營養補充,也關乎美味、品味、乃至於健康,飲食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生活技術」的顯現。近年養生自然的飲食方式大行其道,無論是強調有機無毒,或是強調在地友善,都進一步地融合與提升成一種具體的消費選擇與生活風格。在沖繩,這股潮流結合了觀光行為、飲食潮流、文青生活、與在地化運動,也時常看見主打自然飲食的店家,例如可愛的浮島通上的這間小店「自然食とおやつmana」。
.
■ #有機生活的建構
.
自然食とおやつmana,是位在浮島通巷子裡的蔬食餐廳,店裡所有的食物,皆使用以無農藥、無肥料等自然農法,連店內的氣氛都令人感到相當「#有機」,日光映照著安靜溫暖的氣氛,電風扇轉著自然的風,連客人看起來都特別的纖瘦。
.
自然食とおやつmana,有兩種主餐,一種是用沖繩當地無毒農產製作的「蔬食拼盤」(プレート),包含海藻、野菜、五穀等,用不同的烹飪方式,形成的一個精緻的綜合蔬食;另一種則是「豆咖哩」(豆カレー),辛辣的口味,非常下飯呢!甜點也是完全素食,用豆腐製成的柚子口味蛋糕,類似起司蛋糕的口感,清淡好吃。這大概是我在沖繩最驚豔的一餐,全部都是素食,味道層次卻相當豐富,完全擺脫我對素食的偏見。在這裡,不但吃到氣氛,還吃到了健康與美味。
.
■ #不只是好吃還要吃得有模有樣
.
吃東西就吃東西,我們為何越來越期待,不只是好吃,還要吃得有模有樣。社會學家Giddens(1991)則對晚期現代性的分析提及,現代性是一種後傳統的秩序,其中個體思考「#我將如何生活」的問題將日益重要。於是,飲食的決策便成為 一種「#如何生活」的形構;追求文化品味(cultural taste),成為現代社會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象徵。人們不再像過去一樣只求溫飽,而是在追求「自由」,飲食抉擇上所揭示的個體性。
.
此外,現代農業與食品加工產業所交結風險系統,大大地造成了人們的不信任,人們意識到自己現代便利反而造成了自己要承擔的風險。既然無法從巨觀的層次來進行風險形成的抵抗,那就改變個人決策,以降低個體需要面臨威脅的程度。這也是個人主義化的成因與結果。於是,自然飲食風格與個體生命緊緊相繫,他同時是維持健康的身體技術,也是追求個人自由的生活展示。
.
法國符號理論家Baudrillard說:「要成為消費對象,#物品首先必須要成為符號」(1997),沖繩的蔬食飲食,透過菜色的搭配、店鋪空間的經營、老闆的企劃與服務,建構了一種「#愜意又健康的生活」之符號。而人們則辨識符號,進行消費,實踐生活風格,最終將自己認同為一個有生活品味又懂得健康的生活行家。
#參考文獻
1. Baudrillard, J. (1997). 《物體系》。台北:時報。
2. Giddens, A. (1991).《現代與自我認同》。台北:左岸。
.
■ #店家資訊
自然食 mana
#地址:沖繩縣那霸市Utoya 1-6-9
#電話:098-943-1487
#定休:週二、週三
#營業時間:(午)11:00~15:00 / (下午荼) 15:00~17:00
去個體化理論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11.1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僅剩五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12/1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8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0/20(六)或 11/25(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我讀一本書,這一本書的書名叫做《愚昧者》,它的副書名叫做《為什麼我們會自我欺騙?從演化邏輯和心理學,透視人類欺騙的科學》。這一本書喔,我必須老實說並不好讀。
因為它裡面大量的採用生物演化,還有很多的實驗研究;所以呢,它可以說是集合了許多不管在生物界,還是人類心理的研究的匯總。如果從科普書的角度來說,它的含金量很高;可是,如果就一般休閒讀物來說的話,它可能是有一點燒腦,需要耗費腦力的。
但是這一本書呢,其中它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主題,叫做討論欺騙這個行為。其實,我們都不喜歡受騙;然而在事實上,在幾乎所有的動物群體裡面,欺騙的行為,通常會遭受到更大的群體排擠。
比如說,它裡面就提到,麻雀牠在群體當中,要怎樣去辨識出這一隻麻雀牠的地位?就要看麻雀胸口的色塊,如果顏色越深、標記越大,就表示這一隻麻雀,在麻雀群裡面的地位是越高的;相反的,就是地位越小的。
然而,這些生物學家做了一件很無聊的事哦,就是呢,他把一些麻雀抓來,然後呢,在牠胸口的記號上面,塗深、然後塗大。那接下來發生什麼事呢?這些被加工過的麻雀,放回麻雀群當中,牠們會比之前更常遭受到莫名的攻擊。
理論上來說,牠胸口的顏色變深、變大,應該意謂著牠的階級變高,但是事實上,麻雀群都知道,這個胸口的記號是被加工的;然而這個加工,就會被麻雀群認為,這是一個欺騙的行為。
所以,這些可能在剛開始地位沒有很高的麻雀,經過這樣子,被認定的欺騙行為之後。牠們會遭受到更多、更多無端的攻擊,而且這些攻擊牠們的人,通常是那個標記的大小,跟牠一樣大;或者是那個標記的大小,比牠加工過還要大的這些個體,這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跟牠差不多階級,或者是階級比牠高的,更看不慣這種欺騙的行為。所以,到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些被上色的個體,最後牠會變得地位更低,或者是被群體排擠。
可是,動物學家他們還做了一個相反的實驗,你看他們有多無聊喔!就是呢,他們抓了一些麻雀,一樣把牠們胸口的標記加工,而這一次加工是做什麼事呢?就是把牠胸部的羽毛漂白,讓這個顏色看起來比較淡、看起來比較小。
然而,這些被漂白、被加工過的麻雀,牠們會變得更具攻擊性,為什麼呢?因為牠胸口的標記,被漂白、看起來較小;所以呢,其牠的麻雀會,認為牠們的地位是比較低下的。
於是呢,可能就會對牠們,做出一些相對比較不禮貌、不敬的行為。然而這些麻雀很清楚,知道自己的實力呀!於是呢,牠們就毫不客氣的,去修理這些對牠們不尊敬的其牠麻雀。
所以,你會發現一件事喔,那些過分膨脹自己的個體,通常到最後,都會被這個群體排擠。然而如果經過加工,牠原本是很有實力的,但是一時半刻,被誤認為是相對比較沒實力的,反而沒這個問題。
那如果放到人身上,你仔細想一下喔,那些打腫臉充胖子的人,到最後當你發現他的底細之後,是不是也會瞧不起他呢?然而,那些明明很有實力,但是展現出謙卑姿態的人,通常也都比較能夠永保安康。
那至於人類跟麻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人類是「有選擇性」的展現出謙卑;而這些麻雀,是不得不被人類的動物學家,無聊的抓起來,然後降低牠們的階級,所以牠們會比較生氣,大概的區分是這樣子。
所以,今天的分享跟你談到這邊,幫你長一點知識。總而言之,就是我們常聽到的那句話:「誠實是最好的策略」。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開的課程,是在11月11號由嘉玲老師授課的『寫作小學堂』。
這一門課,可以幫助你在文字的使用,跟文字的展現上面,有一個回到根本、回到本質的一個前進跟幫助,讓文字成為傳遞你訊息的一個很重要,而且很棒的一個工具。
然而,如果你想前進的部分是關於人際的議題,那麼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2月12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無論是11月11號的『寫作小學堂』,還是12月12號的『人際回應力』,我都很期待,能夠在啟點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去個體化理論 在 3.3-去個人化(Deindividuation)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普通心理學》General Psychology人際關係與社會互動系列課程一(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Social Interaction)國立中正大學心理系襲充文 ... ... <看更多>
去個體化理論 在 哈理斯的精神分析躺椅Harris' Psychoanalytic Couch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失控的內在力量──從《#地海巫師》談創傷與個體化旅程 導讀講座將來到臺中市中心地段舉行! ──────── 上一次我著重在#榮格的理論與#個體化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