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素食部:
阿嬤味 少見的菜大腸/
遠離了鹽埕的觀光熱區,往愛河方向走,有個「邊陲地帶」至今仍少有遊客拜訪,老社區裡依舊保有恬靜的生活感,許多美味的古老小吃隱身其中或附近,台式熱湯、鱉店、素菜、油飯、辦桌羹、金桔豆花、排骨飯、杏仁茶,甚至是已不見蹤跡的台南米糕,都讓街區四溢著家常飯菜香。
.
會以家常來形容,除了是因為各色吃食口味都貼近市井外,打開google map地圖,鳥瞰這個區域,形狀也真的就像一棟房子:用富野路和瀨南街架出屋頂、府北路是支撐的橫樑、河西路是地基,「我家門前有小河」,大門一開,愛河眼前穿行而過。
.
大約位在「二樓右側」,大有街60號的「#大眾素食部」,門口的三輪推車訴說著過往故事,爐火燒著,老闆娘熟稔地操控全場菜料烹煮的速度,店內以各色充滿媽媽味的簡單素食為主,有麵、米粉、冬粉、壽司和一些滷素菜,麵和米粉拌進自家炒製菜料,澆淋不是素肉臊而是燉菜留存的滷汁後,滋味樸實耐吃。
.
而「菜大腸」和「餛飩羹」絕對是這間店的隱藏版擔當,幾乎是只有熟門熟路者才懂得點,但還是常常火速賣光。特別是那條菜大腸,外形與葷食的糯米腸極為相似,用豆皮取代了豬腸衣來包裹糯米,豆皮薄弱,若非擁有靈巧手技與專注心靈,大概成品一切也容易因為包不緊而歪七扭八,米粒裡同樣散落著花生,上桌後蘸著芥末和醬油膏同食,新奇,美味,再搭配一碗什錦素羹或餛飩羹,填飽肚子,愉快輕鬆……
(圖為兩年前舊照)
_____
☆ 「躲避觀光客的眼睛,高雄老城區的私隱小食三選」,八月,#島嶼晃遊者 專欄,即將上線。
_____
☆ 延伸閱讀:台灣高鐵TLife雜誌,八月號 #美食地圖 專欄,「祖孫的小食追憶 / 愛河流域特色美食精選」,線上連結 📰 http://foritech-tlife.cloudapp.net/archives/7948
_____
#雄好呷475
台灣高鐵tlife雜誌1月號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跨界圖文合作 第6集
隔了半年,我最期待的,和高雄在地插畫家宛昀 在台灣高鐵的跨界合作,終於推出最新一篇啦❤
.
每次都期待她會畫出什麼,這次一看到就笑了,用潛水員滑進碗底採海珠當靈感,湯匙是跳板,連蜜蜂造型氧氣筒也好可愛。
.
看了都讓人想多吃幾碗了
(喂!)
_____
高鐵TLife雜誌9月號 小點心大世界 單元 /
主題:粉圓冰
文|郭銘哲 圖|陳宛昀
前言
遠在珍珠奶茶紅透半邊天前,有如盛滿琥珀珠子般的粉圓冰早已攻佔檯面;嚼入嘴中的滑溜口感以及甜蜜糖水香,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消暑滋味。
.
.
主文
暑熱高漲之際,來上一碗單純樸實的粉圓冰,是不少人最享受的降溫良方。好吃的粉圓冰首看當然是粉圓本身,不僅口感Q彈,還要帶有甜香。早年粉圓以純番薯粉手工製作,台灣人很早就懂得利用番薯再加工製品,但何時開始將番薯曬乾後磨製成粉,再做成粉圓已不可考。而自日治時期,由日本人將清冰吃法帶進台灣後,街頭即出現賣粉圓冰小攤,並隨著製冰技術的發達也愈漸普及,爾後更隨著台灣人飲食習慣演變,延伸出更多元吃法。
.
粉圓好壞還會隨製作季節天氣、粉水比例、篩搖次數等變因影響,因此在製作工序中,人工搓揉和過篩是兩個最考驗製作者技術的步驟。通過篩子孔洞搖晃掉落的大量粉塊會完成第一次塑形,接著用手輕柔掐進大量粉塊間繞圈搓動,粉塊受擠壓滾出球狀,再繼續重覆灑粉、補水、過篩的循環,直到粉圓達到理想大小。
.
生粉圓再入滾水煮,煮完得悶,成品透白無色,過程入點黑糖,即可讓粉圓呈琥珀色澤。煮透的粉圓從鍋中舀進到碗中,再加入碎冰,以及以二砂糖熬煮的糖水,即可上桌。糖水配方因人而異,好以各類涼茶、蜂蜜兌食者也有,甚至只加牛奶。臨冬,老一輩時興在柴燒的桂圓湯中兌進仙草汁,做燒粉圓吃。有些人會拿粉角、粉粿同享,堪稱古早味台式剉冰的粉食三寶。
_____
👉 宛昀作品集 請上她的ig
https://reurl.cc/yg7Ogq
👉 我們的圖文合作 全系列6集
https://reurl.cc/VXL2XN
.
#台灣高鐵TLife雜誌
#小點心大世界
#單元作家
台灣高鐵tlife雜誌1月號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的「台式涼涼三部曲」三年系列書寫最終回
18年涼茶,19年果汁飲,20年涼食
.
▪台灣高鐵TLife雜誌8月號 #美食地圖 專欄
▪標題:#話島嶼涼食的追尋/擁有清涼快意的肚皮
_____
#主文
今年,是真的熱,夏至過後的某日,如常在家門口風乾食材、準備製作漬菜的阿嬤,邊翻弄邊細聲叨唸著:「掐好的日曬時間都要跟著調整了。」凡事過猶不及,是真道理,餐桌上的運行,自然也是服膺於這邏輯。
.
當陽光過分慷慨驕縱、暑熱滿漲,人的禦熱機制即自動開啟,當胃口寡淡,即需要找找涼食,調節一下體內的小四季。在我家衝擊食慾的選擇琳琅滿目,如果涼麵是台灣家戶選項中最大的清涼公約數,拿把拉麵條或素麵線窮變,在我家也能吃得稀哩呼嚕。
.
麵條滾煮後得速速離鍋,溜進冰塊水裡,在浮沉中催生出動感彈舌的質地。待撈起、盛盤、澆淋特調醬汁,味道也將漸趨立體;黃瓜是主力點綴,整條握著,以萬夫莫敵之勢刨刮,「刷~刷刷刷」聲起,瞬間,翠白瓜肉如雨絲落下,舖疊在麵堆的峰顛,乍看煞是清爽。接著拿出家中私房子薑泡菜連同冰甜漬汁,剁成細細碎碎的「粉雪泥」疊上去。整碗捧著,酸甜清涼麵條入口後會在牙排間盡情翻騰,此刻胃口再寡淡者也很難不熱情起來。
.
想吃得再爽快一點,有時涼Q的萬巒豬腳和綿密的花生豆腐涼拌也會跟著上桌,然而涼感的堆砌真是門難以拿捏的藝術,曾聽聞家中長輩談菜:「涼上加涼,是優秀,因為一旦涼過了頭,變成『冷』或『冰』,味譜就不對了。」但終歸都只是為了那個「貪」字,貪圖那食涼後,被安撫好的情緒,與不再躁動的心。
_____
嘉義站|南門__白醋涼麵_涼肉圓 http://foritech-tlife.cloudapp.net/archives/6798
台中站|彰化林家__獨特涼圓 http://foritech-tlife.cloudapp.net/archives/6799
左營站|瑤族滇緬風味小吃__豌豆涼粉 http://foritech-tlife.cloudapp.net/archives/6801
(從TLife APP分享)
#我的高鐵美食專欄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