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y是這次京都迷訪談計畫,第一個見面訪談的朋友,她是我的臉友,忘記是怎麼認識的了,不過認識後,常常看她分享自己的京都記憶,以及生病後身體的覺醒(她之前罹癌,並在罹癌期間前往京都居遊慢活),一直很喜歡她的文字與分享,寫的京都記憶也常常很有感,也許也因為生過大病,又在京都好好生活過,從她身上,可以看到她與京都之間很特別的緣分以及療癒感,還有與自己身體相處的事情。
所以當我有這個京都迷訪談計畫時,我就主動對她提出了邀約,她現在住高雄,本來想說可能只能文字訪談,但是她很希望能見面聊,剛好她來台北,我們就在咖啡館約訪,見面的那幾天,非常寒冷,臺北幾乎都在10度以下,我們見面那一天,還下著寒雨,寒冷非常,我們約的那間咖啡館是一間充滿植栽的咖啡館,我知道Amy喜歡森林和爬山,特別約在這間咖啡館,然後開始我們的訪談,非常愉悅溫暖的一個京都下午。
以下內容除了訪談的內容外,還有很多文字出自AMY寫在康健雜誌的京都居遊專欄,Amy的文筆非常好,所以中間穿插著許多她寫的文字,更有感觸。
以下列出前幾題問答,再請大家點入全文,觀看完整圖文:)
1.請您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是學甚麼的?做過甚麼事情或工作呢?現在的狀態是?(取自Amy的專欄簡介)
大學讀最喜歡的法律系,沒做過法律的事。待過外商做廣告,當過書店經理人,念念不忘上班最久的滾石唱片。
為紀念住過紐西蘭的一條小街,工作室取名 Hope Farm。協助客戶品牌經營、數位行銷、社群企劃、電子商務、網站編輯、文案寫作、策展規劃。
喜歡不停行走,這是和風景相遇的唯一方式;山林健行拍攝花草,則是把宇宙般的空間收納入懷的恩賜。
2016年得到癌症後,因為疾病緩慢了我,時間刻度寬鬆,降速享受生活,時間有空了,生命怡然從容。2018京都新綠期間,到京都休養一個月,在林間散步著存在感,無所事事隨處安憩。
我在10年前離開婚姻,目前我做的是品牌經營與行銷的工作,後來就一直做這件事到現在,這是我很喜歡的一件事和工作。後來,我因為罹患癌症去京都休養,認識了京都姊姊,後來更和京都姊姊一起經營京都的旅宿(旅宿就在清水五条的幽靜住宅區)。
2.談談你和京都的緣分是何時開始的?第一次京都是甚麼時候呢?
我第一次去京都已經非常久了,大概三十多年前,應該是1990年之前,每次去都是去20~30天,但是年輕的時候,都想看新的東西,所以也很常往東京跑,第一次去京都時,還沒有地鐵,非常的純樸,因為我大多是一個人旅行,所以非常的享受,年輕時去日本,幾乎都住青旅。
3.總共回去了幾次京都?或是曾經長住京都多久?
從年輕到現在,非常多次,沒有特別記得,當然最有感受的就是在2018年去京都居遊的那一個月,從2016年12月歷經罹癌確診、開刀化療、家中變故,直到三月中再度遷回到高雄租屋為主要居所,整整15個月進出醫院診間的南北勞碌,讓我想遠離台灣,出國徹底大休息,無所事事森林健走旅行,我想到了鍾愛的京都,已經來很多次,熟門熟路,完全不需做任何功課就可出發。
然後因為朋友推薦,我就遇見了京都姊姊的民宿,離清水寺很近的幽靜巷弄內,她說,這次不要再住青年旅社和他人合房了,要大休息,就該一個人好好住在生活機能一應俱全的房子內啊,然後一住就是一個月。
4.不斷回京都的原因是甚麼?或是選擇住在京都(或在京都念書、打工)的原因是甚麼?
京都一直有著吸引著我的氣息,不斷回來就不斷加乘。
5.談論一個你在京都難忘的經驗?或是你和京都的故事?
我在2009年二月旅行京都,在京都車站拿到單張DM,文字控的我看到類似「就像遺落人間天使的淚珠」 、「美麗的羽衣傳說所在地」,腎上腺素瞬間啟動多工模式,臨時增添散步余呉湖行程,二月是京都最冷的月份,在琵琶湖最北端的余呉湖更冷,當細雪緩緩飄落湖心樹林我的臉上,望著湖上盤旋遨揚的老鷹,彷如走入唐朝詩人柳宗元的「江雪」詩境,遺世獨立的空寂寧靜。
十年前難以忘懷的環湖步行回憶,余呉湖是此次京都居遊我想重複遊歷的少數地方,我想走一回初夏花兒迎風搖曳的新綠湖畔。查好手機app的氣象報告,確認不會下雨及車次,就出發了。在余呉下車出站,站務人員無視於我不來驗票,待在他們的小站務室工作,我整裝重遊出發,傾聽森林大地花草樹木的歌聲,把世界的寂靜吸納入懷。
然後,我在步道口望著天陰走著步道的泥濘,上上下下兩百公尺來回四五次的忐忑不安,始終無法下定決心,不斷猶豫要不要上山。想著,一路上都沒有人遇見我,如果不慎失足滑落山谷,受傷求救非常麻煩,若是摔死,還要驚擾房東處理台日兩地後事,想來想去,遇難失蹤麻煩別人,非常不好意思。當腦中閃過「麻煩別人」比「死亡」讓我有所罣礙,頓時不再執著非要登高看湖,反而感到輕鬆。原來,生命最艱難面對的死亡課題,對我而言已處於隨時可離開的心境,無所謂遺憾;生命的更迭,如同大自然的異動,在宇宙中與萬物共生共滅,千千萬萬的分身翻飛交融,尚存一息就珍愛著仍能為地球服務的身軀,好好活著。
在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了從前沒有過的感受,我突然覺得好輕鬆好沒有負擔,後來,我就好像開啟了一扇窗,這樣的感受就一直跟著我,不麻煩別人,好好過好自己的每一天。
6.在京都,有甚麼樣的人事物,對你來說,深刻或是有意義的呢?或是對你產生了影響?
有一次逛完市集,想去喝好咖啡,想去鴨川旁出町柳附近,頹靡極點,日本有名的烘豆師大矢實先生的徒弟,且是少見的女性烘豆師瀨戶更紗主理的〔KAFE工船〕咖啡店,但是後來下大雨,Google把我帶到從沒來過的出町桝形商店街,然後我再也不再執著去要去的咖啡館,然後找到了出町座,出町座暈黃溫暖的燈光,和勾起我好奇心門外貼滿櫥窗的電影海報,讓我下定決心放棄工船,推開門,問問迎面而來靦腆的先生,啊,你們有賣咖啡和甜點嗎?
他和我互相用著很不輪轉的英語交談,大意是說,有咖啡啊,只是簡單的義式,沒有cake啊,只有pudding......
幾盡全濕狼狽的我,無暇顧及義式咖啡加布丁的組合,隨他領我去點餐自助販賣機,投幣買餐卷,交給吧檯工作人員。
有投幣點餐機的咖啡館?天吶,內心瞬間長出好多黑人問號。
坐在靠近門口的中島型吧檯最外側,好方便卸下裝備不打擾其他客人。脫下濕淋淋外套、褲管捲起扭水擠乾,檢查手機和相機有無受潮,驚魂甫定喝了口水,抬頭望去隔著吧檯的對邊,竟是一排排的書架,以及觸目可見站著躺著掛著的大小不一的電影海報和DM。
這裡竟然是〔CAVA BooKS〕獨立書店,是〔出町座〕咖啡館的店中店。安心吃完下午茶後,吧檯上竟然坐滿了人,咦,沒看到有客人進出啊?餐飽元氣滿,起身走動,剛才的害羞先生站在小桌前,問我,要不要下樓看電影?
蛤,地下室竟然有電影院!擁有55個座位的播放廳,就像高雄駁二電影院in98的影廳一般大小,現在剛好是兩場放映間隔的休息時間,所以,觀眾都上樓來吃東西喝飲料等開演。
我們交換了名片(這也是此次京都居遊唯一交換名片的外國人),田中誠一先生名片上的抬頭是「製作.配給.劇場 Distribution, Planning」,他是電影人、劇場人,同時也是這個文化空間的負責人之一。
他打開iPad給我看他所參與,剛在新宿開始的「2018台灣巨匠傑作選」電影節活動,字正腔圓說出「侯–孝–賢」三個字,並娓娓道來侯導對他的影響,六月下旬的台北電影節,他還會專程來台灣參加。除了錯愕還是錯愕加上錯愕,這個空間還有什麼待我發現的驚奇呢?我婉拒了他的邀請,逛書店比看電影更打動我現在的心情。
走到書店角落,有塊平台,特別為4月5日剛因病逝世的高畑勳導演,設置了紀念專區。與宮崎駿齊名的編導製作人高畑勳,是動畫界巨擘,與宮崎駿共同開創了日本動畫電影時代。
最後,走到繪本專區,隨意抽出了一本《窓から見える世界の風》,翻開扉頁,印入眼簾的文字:
for all of the travelers in your life——
Wind,
Window,
Word & World
為今日下午我停駐此地,做了最美的回應。
看到簡介寫著,作者福島あずさ是一位氣象學家,收集了50個世界的風,和畫家nakaban以詩意的文字,結合手繪插圖,帶領讀者隨風翻頁去旅行,從窗口看見世界的風,感受土地、空氣,和當地住居的人民。
再三翻閱,猶豫再三,早就慎重起誓,這次旅行不買紙製品不買布不買咖啡杯,以防每次都為了行李超重傷腦筋。就在我要把書工整收齊放回書架的瞬間,我隨興翻開了一頁,想和書說最後的道謝和再見,沒想到,我竟然翻到了......
描寫恆春半島的「落山風」。
途經南方小城之後,再往南
我從搖曳生姿的椰林聲裡,尋到了終點
在這兒找著了隱密的小小咖啡館
窗外並沒有觀光季的人潮
只有冬天海上明亮而混濁的海浪衝擊聲
這是我的書!這是我的書!這是我的書!我得帶它回家。
當世界的風每日吹過你的窗口,它是什麼樣子?聞到了什麼氣味?聽到了風的話語嗎?
是台灣南島的風把我吹到了出町座,從出町座窗口我穿進了這個魔幻空間,看見了日本的風。
結完帳領了書,按捺著激動不已的心情,坐在吧檯,拿出紙筆,寫下了【甜點與大綱】極短篇,這是風告訴我的故事。
8.你最喜愛京都甚麼季節?你最難忘的京都旅行(生活)經驗是?
最喜歡新綠,新綠時總會遇到連綿陰雨的京都,如果天晴,房東京都姊姊可能就會問我,我們今天一起出去玩好不好?
通常我會笑笑回應,好吧,一起吧......我開始準備野餐包和水果,妳又蹦蹦上樓快速梳洗。出門搭車轉車,中途下車,也不知道是不是就真能到達目的地,妳說,那我教你一句日語:
「成り行き(發音:Nariyuki)」順其自然,老天自有安排,隨遇而安,就能成行。
於是,這句話成了出遊所有狀況外的通關密語,旅途中枝節橫生的驚喜連連,我想,這也是我最終放棄青年旅社住入京都姊姊房子的原因吧。
妳告訴我,出門要說「いってきます(我出門囉)」,妳會在門口送我回應「いってらっしゃい(慢走)」;回家進門,不管有沒有人在,要說「ただいま(我回來了)」;無論何時,這屋子就是我在京都的家。
一個月的散漫隨興,我是被京都姊姊盡善照顧的「全日空」蝸牛,漸漸形繪出我未來生活的雛形,回到台灣,我的體內植入了京都時光,以相似的樂理演奏著不疾不徐的生活韻律。
無法面對面說出的道別,是因為連謝謝都難以啟口的感傷。幸運的我,擁有了一個月被溫暖包覆的的魔幻幸福、一趟京都生活的安適旅行,以及一段深刻難忘的心靈交會情誼。
以下還有很多內容,再請大家點選留言網址觀看訪談全文以及Amy的京都居遊專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和風 日語 雜誌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明周專欄:東京散策
在東京散步最好有本地人帶路。之前遊東京,在作家友人中島京子的帶領下,逛過谷中和日本橋人形町,去過一些本地人才知道的老舊小店。這次京子帶我遊駒場,從澀谷松濤博物館開始,經東京大學駒場分校,步行到日本近代文學館。在文學館的特色咖啡店小坐一會,再參觀駒場公園內的舊前田侯爵邸,最後看了位於公園另一端的日本民藝館。
雖然常常說日本人十分重視傳統文化的保育,但今天的東京跟一個半世紀前的江戶,事實上已完全變貌。讀明治時期的小說,甚至是去到大正和昭和前期,都會看到東京市內處處都是田野、小山和樹林的描繪。比如說,現在很難想像上野原本是一片森林,或者河邊低窪地區堆滿了貧民窟。這些舊觀在城市擴張和現代化的進程中,以及在二戰末期盟軍大轟炸的破壞下,早就已經面目全非。在今天要遙想前代的江戶風情,除了看浮世繪之外,最生動的就是讀文學作品了。
在書寫舊東京方面,永井荷風的貢獻無出其右。長久以來,荷風被包裝成東京散策達人般被閱讀。他的著名散策文集《日和下駄》成為了追懷或想像種種往事前塵的導遊書。在日語中,「散策」指邊走邊欣賞風景的散步。查「散策」這個詞,在唐宋詩中已有,但現代漢語已很少用。「日和下駄」意思是短齒的「晴天木屐」。永井荷風在這系列始作於一九一四年的散文中,為自己創造出腳踏日和下駄,手持蝙蝠傘(西洋傘)和小布包,於東京各區散步玩賞的形象。他抱著「宛如隱居者」的心態,「日復一日,不在世間露臉,不花費錢財,也毋需朋友,獨自隨心所欲,慢活過日子,種種思慮後的結果之一,即為漫步市內遊蕩。」
一八七九年(明治十二年)生於東京小石川區的永井荷風,是個特立獨行的人。父親先是政府官僚,後轉為實業家,堪稱時代的同步者。家境優裕的荷風自小卻喜歡漢詩、俳句和歌舞伎等傳統藝術形式。後來受法國自然主義小說影響,寫過批判社會的小說《地獄之花》。父親不忍見其不務正業,安排他去美國留學。留美三年後,轉往他嚮往的法國,假工作之名,其實主要是遊歷。回國後在森鷗外的推薦下,任職慶應大學文學教授,創辦《三田文學》雜誌,算是幹上體面的工作。三年後父親去世,不再受家長拘束的荷風隨即離婚,更辭去教職和編務,靠著遺產度其餘生,直至一九五九年死於獨居的房子裡。在大部分的人生中,永井荷風除了寫寫小說和文章,就是無所事事地過日子。他的主要生活內容,除了在東京各處散步,就是狎妓。荷風刻意自外於文壇、社會和政治,以隱匿者的姿態,過著「高等遊民」的生活,表面看極為頹廢和消極,但細看他的小說和散文,其實繼承了江戶小民的不覊和率性,也即是對權威和一切正經事物的漠視和冷眼。
荷風痛恨明治以後新東京的建設。模仿西洋的建築物,架滿電線杆的街道,不倫不類的新潮流,毫不留情的都市重建和擴張,全都令這個「老江戶」心浮氣躁。唯一能做的,便是在這吞噬一切的變化徹底完成之前,盡可能地用雙腳去尋找舊日殘留的蹤跡,用筆墨去留住心底銘刻的印象。他的東京散策文章,雖然充滿著地理和風物的資料,但一點也不死板枯燥,相反常常洋溢著對「家鄉」的溫暖感情,和對珍愛事物消逝的嘆息,並且對當下的所謂「文明」的橫蠻,加以辛辣的諷刺。
不過,我個人認為,舊江戶人的血脈,更強烈地在荷風的小說中搏動。他的早期傑作〈隅田川〉(1909),頗有樋口一葉〈青梅竹馬〉的痕跡,場景就設在淺草和吉原一帶的風月區,寫的同樣是一對少年男女面對成長的迷惘。自小就是同窗的長吉和阿絲,關係雖然親密,但因為年少而曖昧矇矓,所謂愛情一直沒有宣之於口。阿絲因為家境不好,被安排去當藝妓,長吉因而極為痛苦,無心向學,只想投身演藝界,以求跟成為藝妓之後的阿絲有相當的身分。長吉的舅舅夢月是個放棄繼承家業,當上俳諧師維生的不覊之士,但在妹妹的懇求下,卻勸長吉放棄當演員,好好讀書。長吉對前途感到無望,於冷天下水令自己感染傷寒,謀求自我了斷。舅舅夢月則後悔自己為何不敢站在外甥的一邊,支持他順應內心的追求,背離社會鼓吹的所謂正途。當中人生抉擇的矛盾,想必是荷風自身的體驗。
到了一九三零年代,更為成熟的荷風擺脫了青年期的猶豫,終於毫無保留地「做自己」,混跡於社會底層的妓女之間,完全棄絕「有用」和「有作為」的人生。這時期的小說已無道德的顧慮,放手描寫妓女的生涯和狎妓者的心態。《梅雨時節》寫咖啡店女招待君江的放蕩生活,已完全不是出於生存所需或者被他者脅迫,而是發自天性的欲望。《濹東綺譚》則道出初老的男性對妓女阿雪由邂逅到同情,再而到淡然離去的心境,實現的是古典江戶式「風流」的定義,也即是愛而不痴,欲而不迷。真正的江戶散策,其實是內心的足跡。
在網上找到的永井荷風的照片,無論是為群妓所擁,還是在戶外散步,皆穿一身西服。戶外者確實手持蝙蝠傘和小布袋,但腳上穿的卻是西式皮鞋。我有點懷疑,足踏日和下駄是不是他自我虛構的形象。然而,就算是那又如何?一如作家的文字,「日和下駄」最終只是一個意象,發出的是橫街陋巷裡傳出的隔世跫音。
和風 日語 雜誌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和風 日語 雜誌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和風 日語 雜誌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和風 日語 雜誌 在 『和風日本語』自學文法對照表| Jack 的日語學習筆記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 <看更多>
和風 日語 雜誌 在 和風日語 的推薦與評價
和風日語 。 15606 個讚· 95 人正在談論這個。日語補習班日文補習日語學習和風日語小班教學專攻聽說上課活潑生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