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入港-鹿港風華再現》 60秒先導預告版高清版
-
鹿港,一座因海洋而生的城市。
回到了這裡,又重新打開一頁又一頁的驚奇,用眼睛所看不到的角度,重新學會愛上這個地方。什麼是家?是熟悉的環境,還是懷念的味道?
對鹿港人來說,家就像大海一樣,接納我們所有的地方,需要我們守護的地方,鹿港,我們的家。
-
「一府二鹿三艋舺」,代表著清治時期三個重要的港口與經濟重鎮,但相較於遠近馳名的台北萬華、台南安平,鹿港曾為「第二大通商港口」則較鮮為人知。
為讓民眾了解不論是過去或現在,鹿港依舊與海洋有著緊密的關係,透過鹿港在地文史專家口述、今昔影像對比,以及歸鄉遊子心情,將人、土地與海洋之間的故事串連在一起。
-
特 別 演 出 | 米可白
發 行 | #鹿港鎮公所 、海洋委員會
#千帆入港
#鹿港風華再現
#發現心鹿港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根達那文明 #三眼神族文明 #史前超文明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我們來繼續我們的半人族外星人,如果還沒看上幾集, 可以點擊右上角的I去複習複習 好了!我們開始吧! 上一集我們有說到根達那文明,或者有些人叫根達亞文明 讓我詳細的和大家講這個傳說。 根據瑪雅文明的卓爾金...
「城市 今昔」的推薦目錄:
- 關於城市 今昔 在 鹿港鎮長許志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城市 今昔 在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城市 今昔 在 香港舊照片 - oldhkphoto.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城市 今昔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城市 今昔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城市 今昔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城市 今昔 在 新竹市新鮮事- #新竹生活#念念不忘城市今昔好時光 ... 的評價
- 關於城市 今昔 在 #今昔城市物語- YouTube 的評價
城市 今昔 在 台中文史復興組合 Taichu Renaissance Associati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識台中有很多不同的切片,不僅是時間的尺度,還有不同文化產業及類別,其中娛樂是最貼近我們生活的面向。從戲台戲園的傳統娛樂走向電影產業發展,卻也隨著城市走向商業巔峰而沒落。
我們透過走讀「路線一:現代化娛樂的興起」認識從南台中的產業與生活,拜訪了電影看板老師傅的工作室,從當年最熱門、民眾會刷好幾刷的「山伯英台」也曾經畫過看板,卻也因為傳統產業面臨數位化的衝擊與商業競爭,又如何克服與延續?接著走到最繁華的前站中區,探訪一座座日本時代老戲院曾經的繁華衰亡今昔。
___
2021世界閱讀日 走讀臺灣🚶
🎥 『映畫時代——愛在臺中看戲』
9/8 WED. -10/3 SUN.
行前導讀影片 × 深度走讀 × 延伸講座 × 電影放映分享會
精彩活動還有少數名額喔~
# 報名網址
走讀臺灣官網(附走讀書單) :https://worldbookday.culture.tw/home/zh-tw/activity/70186
⚠️考量防疫,每場限定20人參與,10名候補。詳細報名注意事項請見報名網址。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美術館
特別感謝 妹子攝影故事館攝影
城市 今昔 在 香港舊照片 - oldhkphoto.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atreon英屬香港】第26集:荃灣德士古油庫
點擊閱讀: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200074
無論今昔,大小油庫都會設於遠離稠密人口的區域,隨著城市發展,這種有機會爆炸、導致生靈塗炭的建設,將會遷至人口較少的地段。荃灣德士古油庫堪稱新界西的「爆炸灣」,在其半世紀的歷史中,僅戰前便發生多次爆炸,過程駭人聽聞,即使上世紀80年代拆卸並改建海濱花園,這段事蹟仍值得記入史冊。
德士古油庫於1930年代落戶荃灣,其時油庫與未填海的荃灣圍接壤,面向未併入青衣島的牙鷹洲。相較戰前的油庫,例如北角油街油庫,荃灣德士古油庫的位置特別偏遠,位於未開發的荃灣,若有爆炸、火災,相信死亡人數不會太多,怎料德士古油庫充份發揮了其地理優勢,爆炸事件於啟用後連環上映⋯⋯
—--------------------------
【香港舊照片Patreon】
-香港歷史探索,Podcast、地區及街道研究,期望大家支持。
https://www.patreon.com/chunyu1230
城市 今昔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根達那文明 #三眼神族文明 #史前超文明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賢賢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我們來繼續我們的半人族外星人,如果還沒看上幾集,
可以點擊右上角的I去複習複習
好了!我們開始吧!
上一集我們有說到根達那文明,或者有些人叫根達亞文明
讓我詳細的和大家講這個傳說。
根據瑪雅文明的卓爾金曆(Tzolkin),
這個名字是來自於猶加敦語,意思是日子的計數,
裡面一共有20個神明,有從0-12 的13個數字,
有點像中國的十個天干,十二個地支組成的一甲子,
而卓爾金曆一共識260組合,一年分成18月,
每個月20天,另外加上5天的禁忌日,
就很神奇的和我們現在的日曆一樣是365天,
當卓爾金曆輪迴了73圈後,
剛好是太陽年周轉量52圈回到了同一個標記上面,
因此形成了52圈的大週期。
在瑪雅金字塔裡面發現的瑪雅神廟,一層層相疊而成,
每兩層之間相隔了52年。所以用這個日曆來計算紀年,
甚至可以準確無誤的記下幾千萬年前的每一個日子。
那麼根據卓爾金曆,地球由此至終一共有五個太陽紀年,
分別代表五個浩劫,
而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2012年就是處於第五個太陽紀,
這是最後一個太陽紀,
這個太陽紀的時間是從公元前3113到2012年為止。
那麼最早的第一個太陽紀,就是馬特拉克提利Matlactil Ail,
也稱作根達亞文明,傳說中的三眼神族的文明,
關於這個根達亞文明的歷史記載,真的是寥寥無幾,
而在地圖上,是位於非洲大陸和南美洲大陸之間的海洋,
根據阿茲特克文明裡面最重要的抄本,
梵帝岡拉丁抄本裡面有記載,根達亞文明的人是
靠一種亞齊欽特里的水生玉蜀黍為主食,
那時的人類擁有三隻眼睛,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
在眉間兩公分左右的位置,呈翡翠色,也有其他的顏色,
每一個男人的超能力各有不同,而女人是沒有的,
但是她們具有神通的能力,能在懷孕時和即將要投生的神靈對話,
然後決定要不要孩子。
當時的非洲和美洲大陸上連在一起的,在發生大海嘯過後,
非洲和美洲大陸分離了,而在其中的根達亞文明就南北裂成兩片,
形成了現在的非洲和美洲大陸,如果你把兩個地圖拿來對照,
發現他們是可以合併在一起的,而且兩個大陸出現的動物都是一樣的,
而在發生大海嘯的之前,在根達亞文明
東南邊的一個城市叫艾密納的城市,
裡面的人的超能力就是預知未來,知道大災難的降臨,
於是就經過海路到達了南極,在哪裡創建了米特拉姆文明。
以前的南極並不像現在那麼的寒冷,
這些人到了那裡過後,就開始農耕,慢慢的失去第三隻眼的超能力,
而過了很久,地球的軸心變動顛倒,而南極瞬間變成極寒之地,
有一部分人得以乘船逃脫,
於是米特拉姆文明的延伸就到了雷姆利亞文明(Lemuria)
雷姆利亞大陸位於印度洋,介於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
泰米爾納德邦Tamil Nadu和西澳的之間,
由於這三個大陸都有狐猴,但是這三個大陸是沒有連接的,
因此推測他們原本是來自於同一個大陸,
而部分的印度學者認為,
雷姆利亞其實是古默里坎達Kumari Kandam(傳說中的神明大陸)
雷姆利亞的傳說出現在很多神秘學的書籍裡,
就說這個文明其實是火星人或者是昴宿星團的人開始的,
然後逐漸傳到其他的古文明,包括印度和中國華夏文明
所以傳言說「中國是龍的傳人」這是真實的事,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5000年前,
當時在地球上,同時存在著兩個文明,
一個就是「亞特蘭提斯文明」,另一個就是「雷姆利亞文明」。
因此,中國人其實是「雷姆利亞人」的後代或轉世的。
而半人族外星人的傳說也出現在其他歐美國家,
包括人魚,人馬,獨角獸等等的故事。
人魚—是歐洲神話中,長得很美麗的半人族,
擁有人族的身體,和大魚的雙尾。
值得一提的是,人魚是真實存在過的半人族,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0000年前的「亞特蘭提斯文明」。
註:亞特蘭提斯在10000年前文明滅亡,
但雷姆利亞在15000年前就已經逃脫到4~6次元的外星去避難、重新生活。
還有,其實人魚不一定是美麗的,
就像人類一樣,有美、醜、普通的差別。
在中國的《山海经·海內南经》裡面記載的人魚寫道:
氐人国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日本也有詳細的人魚傳說,在今昔物語裡面,人魚是這個樣子的,
他的眼淚會變成珍珠,而且人魚出現大部分是代表吉祥的預兆,
而且傳說中吃了人魚肉可以長生不老,
日本傳說裡面就有一個吃了人魚肉活了800年的尼姑。
Ok,扯太遠了,我們回到這裡,那人魚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
獨角獸—是歐洲神話中,頭上長著一根角,身體是潔白色的馬。
但其實獨角獸歸屬於「人馬」的其中一種類別。
「人馬」下一個就會講到。
值得一提的是,獨角獸其實擁有人族的上半身,
潔白色馬的下半身。
獨角獸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存在於「亞特蘭提斯文明」。
人馬—又稱半人馬,是歐洲神話中,
擁有人族的上半身,棕色馬的下半身。
半人馬有很多擅於「射箭」的,所以在歐洲被稱作「射手座」,
你如果去查詢的話,會發現星座「射手座」正確的稱法為「人馬座」。
半人馬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存在於「亞特蘭提斯文明」。
妖精/精靈—是歐洲神話中,擁有人族身體,
半透明翅膀,但非常小的半人族。
妖精的英文是fairy,精靈的英文是elf。
其實是同一種半人族,被歐洲不同國家給予不同的稱呼,所以才有兩種說法。
妖精/精靈是真實存在過的半人族,
只是它發生在20萬年前到15000年前的「亞特蘭提斯文明」。
「亞特蘭提斯人」普遍身高為200~250公分。而妖精/精靈只有25~31公分。
妖精/精靈是處於4~5次元的狀態。
接下來我們提到「半透明類人族外星人」以及光明與黑暗的連結性
大家有沒看過一本書叫:藍色的血液,真正的血液,
在裡面曾經有提及過透明人,裡面的描述是這樣的。
在蒙托克項目,偶爾會遇到自稱爬蟲人的外星人,
他們幾乎突然間出現,又突然間消失掉,
爬蟲人主要是使用較低的星光層來進入物質的世界,
而這些生物是在很久以前就被
一班未知的生物體帶到來天龍座恆星系統,
這裡裡面有提到關於蒙托克項目,我在這裡大概解釋一下。
蒙托克項目:時間實驗 (The Montauk Project: Experiments in Time)
發布於1992年6月,這個奇異行動的起源是在1943年,
在新型的戰艦埃爾德裡奇號上面進行的隱形實驗,
由於這艘戰艦上停泊在費城海軍基地,所以也叫做“費城實驗”
這個實驗的目的就是要讓戰艦無法被雷達偵測到,
但是卻產生一個意想不到的嚴重副作用,這艘船變透明了。
這個費城實驗有點長,可能下次再另外做一個完整的影片和大家講解。
好啦!今天的這一集就暫時到這裡,
下一集我們來講費城實驗和透明人外星人究竟是怎樣的?
而這個作者又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故事呢?
我們下一個亞特蘭提斯重啟檔案見!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就記得訂閱,按贊和分享吧!
下一集見!Bye Bye
城市 今昔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因為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城市 今昔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雖然「新竹動物園」在2019年底早已風光開幕,也成為IG熱門的打卡聖地,但因為開幕初期的人山人海與後來武漢肺炎爆發等因素,便沒去實地訪查。新竹動物園的空間可以說是現存原址「#台灣最早的動物園」,整體規劃可追溯到日治時期,這次終於有機會去體驗觀察一下這個特別的空間。我們今天就以 #影片實境走訪的方式,來感受、觀察、探索、分析新竹動物園,從城市政策、動物園文化史、空間與建築變遷面向,來認真逛玩動物園。
.
▓ #新竹之森的政策論述
.
從2017年開始,新竹市政府開始提出他們的城市願景,以「#新竹之森」作為城市發展的主軸論述,展開一系列圍繞著「水」與「森」的都市規劃,試著從啓蒙市府與市民美感的思維力,推動美感教育,讓新竹市邁向更雋永的城市,創造城市品牌。可以見到「美感」是「新竹之森」論述所強調的關鍵面向。而這個視覺性、感受性便實踐推展於各種的實際規劃上,新竹動物園當然也是。
.
▓ #日治時代的新竹兒童遊園地
.
重整了三年,新竹動物園於2019年底重新開園,因令人驚艷的美學設計,吸引大量參觀人潮。新竹市立動物園,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1935年,為慶祝新竹街改為新竹市五週年,由市民捐款興建「#新竹市兒童遊園地」。1936年8月,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對照今昔園區規畫,基本格局與範圍變化不大,遊逛園區可以清楚體驗到時間流變下的空間更迭。
.
▓ #近代動物園的發生
.
要談動物園之前,要先稍微認識一下日本「遊園地」的發生。研究者若生謙二(1984)羅列了日本動物園的發展史:
.
1. 見世物園地時代(江戶時期中末)
2. 山下町博物館時代(明治6年頃~明15年)
3. 上野動物園開設與展開時代(明15年~明治42年頃)
4. 京都、大阪、名古屋動物園開設時代(明治30年代~大正末期)
5. 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初年~昭和17年頃)
6. 戰時體制時代(昭和18年~昭和22年)
7. 地方自治體動物園開設時代(昭和23年~昭和30年頃)
8. 昭和30年代以降的動物園
.
最初的動物園,起於江戶時代賞玩「見世物」的奇觀娛樂,有點像是台灣觀光區會出現的「搜奇博物館」,讓人觀看一些稀有的(動)物,例如「大阪孔雀茶屋」(中藤保則,1984)。這樣的遊園地展開,興於日本大眾城市發展初期,提供都市娛樂空間。這股風潮在「電鐵資本遊園地型動物園」時期最為高漲,也是日本近代動物園典型,北海道知名的旭山動物園是代表之一,強調「休閒」與「娛樂」,讓大眾可以「#愉快地觀賞動物」。(若生謙二,2010)
.
▓ #動物與戰爭
.
台灣的動物園始於日治時代,如圓山動物園、新竹動物園等。除前述電鐵公司出資建立的動物園,所帶著的大眾娛樂功能,動物園的設置,也說明著日本強化民族國家與殖民治理的特質,透過動物展示、自然知識的掌握,展演與宣傳國家權力。新竹兒童遊園地裡的附設動物園,在戰爭時期,被遷移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寄養。
.
新竹兒童遊園地一方面顯示了日治時代末期專業化、大型化樂園休閒機制的誕生,園區內以「#散步」、「#觀賞」、「#參與」的空間設計與裝置,形成了台灣民眾現代休閒生活的經驗與方式。但也還是可見到日治政府將公共休閒視為社會教育的一種方式,官方制定的休閒娛樂和公共設施,成為執政者推行其教養和教化工作的工具(徐聖凱,2019)。而被遷移到圓山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化身為提升戰爭道德(war moral)的代言人,以「大象」為例,大象同時被作為是「觀賞動物」與「戰場駝獸」,連結了後方與前線的戰爭心靈(鄭麗榕,2013)。
.
直至戰後才又重新開放,逐步成為後來的新竹動物園。因此我們可以在新竹動物園裡,看見舊大門、噴水池、黃魚鴞欄舍、石燈籠、狛犬等歷史建築,其保有日治時期到現在的空間軌跡。
.
▓ #沒有籠子的動物園
.
跟著動物園的發展觀點一路走來,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這類「園區」對大眾集體休閒生活的形構。同樣地,在「新竹之森」的美感論述下,建築師邱文傑延續新竹城市願景,打造了一個設計感、美感十足的動物園空間。建築師強調,新竹動物園是一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以「動物」為中心的園區設計,讓大眾可以更親近地參與到動物的生活中。
.
新竹動物園的空間設計十分有層次感,在視野上,創造了一個具體而微,又開闊流暢的空間,從大門進入開始,高起的平台俯視動物園整體,旋即進入的地底親近動物的生活,小河水岸不時出現在散步的路線上,樹木與丘陵所構成的層次感讓規模不大的園區有豐富的身體參與。各時代的舊有建築物有意識、有意義地被保存下來,例如日治時代的豪華大門、戰後的大象綾子的故事屋、開放給人類使用的大鳥籠,整體而言,對人類的美感而言,是很好的「公園裡的動物園」。
.
▓ #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
.
對於動物而言,棲息空間或許還是稍嫌狹小或規畫不妥,這方面我並非專家,可見《沒有籠子的動物園,圓了誰的夢?從改建後的新竹動物園談起》(https://wuo-wuo.com/report/57-comment/1106-hsinchu-zoo-opinion)。不過,在遊歷新竹動物園時,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動物與人的距離被拉近成一種參與關係,像是走進公園碰見動物,這與現代動物園科普式的知識展示不太一樣。究竟「#動物裡的公園」或是「#公園裡的動物園」哪一個更好呢?值得大家去動物園拜訪時感受一下、思考一下。
.
🗂 #參考文獻
.
1. 若生謙二(1982)。近代日本における動物園の発展過程に関する研究。造園雑誌,46(1),1-12。
2. 若生謙二(2010)。動物園革命。岩波書店。
3. 中藤保則(1984)。遊園地の文化史。自由現代社。
4. 鄭麗榕(2013)。戰爭與動物: 臺北圓山動物園的社會文化史。師大台灣史學報。
5. 徐聖凱。(2019)。日治時期臺灣的公共休閒與休閒近代化。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學位論文。
城市 今昔 在 #今昔城市物語-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最深日本】大阪特輯黑門市場貴是有原因| 大阪秋葉原的日本橋宅地遊| JR難波那麼遠發展還有望?【今昔城市物語】 · 最深日本-Studio Deepest Japan-. ... <看更多>
城市 今昔 在 新竹市新鮮事- #新竹生活#念念不忘城市今昔好時光 ... 的推薦與評價
新竹生活#念念不忘城市今昔好時光新竹生活新刊熱騰騰出爐!帶你遊走新竹市深度旅行 帶你領略舊城的變換,帶你穿越擁擠的人潮到香山體驗另一面的新竹市,因為新竹生活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