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聽起了卅年前常在聽的大提琴協奏曲,聽的是馬友友的版本,這些年下來,受益於工作由一分鐘幾十萬個上下的投資理財業,到現在講求身心靈平衡的發聲教學,人鬆了許多,聽力得以發揮,很多以前聽不到的細節,即便偶爾擦弦出現的極短聲響,現在也聽得清楚。
就很好奇馬友友在專家的心中是何評價、如何評價?
看了許多說法,大致上樂音的情緒強、拉奏的技巧好外,還有一點就是馬友友能保持長時間的演奏專注力。
這一點倒是以前沒想過的,說真的我光是聽上個幾分鐘後,都會有大腦離線的問題了,一下子閃了神、分了心。一個職業演奏家要保持長時間的專注,這本身就是所謂的專業。
這方面倒是我的弱項了,我的強項在快速、廣泛的思考,常會有超連結的思考,好處是在跨界能力整合與研究上,這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洞見,但壞處是很容易“分心”,快速的跳躍思考。
總之,要我“專心”在音樂的行進上,大概一分鐘就覺得累了。所以,現在看懂了這一切,覺得還好年輕時,沒有踏上音樂這條路。
基礎的能力屬性不同,造就的才能就會大大的不同!
這些體會拿來看孩子的教養是件好事,我會多看看小孩的基本能力屬性,想辦法去理解他們的優勢與限制,強化優勢項目,減輕限制所帶來的影響。
反正,生物的基本設定就是活下去,用優勢能力去存活是生物的本能,反倒是人類的教育系統忽略了這最為根本的前題。
理由也很簡單,人性總會希望自己的偏好與強項是某種“真理”。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陳柏宇 Jason Chan - 感情這回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界每天在變,人與人之間,感情也在變。 經營感情,就需經得起變化,經得起進化。 陳柏宇全新派台作品,探討〈感情這回事〉。首次選用佳旺作曲,並繼續與填詞人陳詠謙及監製 Edward Chan合作,熟悉的人,卻一同被感情這回事牽引著。 「感情,就是一個人的事。」 〈感情這回事〉由最初Demo...
「學大提琴的好處」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陳柏宇 Jason Chan - 感情這回事 Youtube
- 關於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問題] 大提琴與小提琴的選擇- 看板Violi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2022 長榮交響音樂營- 【好文分享】 學樂器好處多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初學大提琴練習曲,學大提琴-好提琴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學音樂很花錢? - 閒聊板 | Dcard 的評價
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最近三年,在興趣投資最多的,是樂器。因為工作忙,沒空出去玩,只好在家玩樂器。算一算,有11把口琴(不同調)、7把吉他、7把烏克麗麗、一台電鋼琴。
真是任性又匪類(當然不需要那麼多,玩賞兼收藏)。所幸,我都有持續練習,和每一把琴的相遇,也都有故事。
有些同年的朋友,已經退休,我也開始會想,退休後的生活。即便退休,我還是希望學個不停。樂器是好選擇,而且聽說學樂器,比較不容易癡呆。
不管哪項樂器,我目前都自學。
之後,應該會找老師,認真學藝。
來說說,中年學樂器,我的一些體會。
1. 一開始,你會撞牆,但持續練下去,你會看到進步的自己。
一樣是愛的羅曼史,以前只是能把音彈對,現在慢慢能加入表情。
不管什麼年紀,進步,都能讓你喜悅。
2. 我不玩電玩,玩樂器,就是我的破關打怪。
吉他譜上,會告訴你指法怎麼彈,但你可能覺得不順,你就要找出自己的解法。
最明顯的例子,是巴哈無伴奏大提琴No.1。
譜上標注,要把第六弦從E調成D,我沒調。
雖然低音D彈不出來,而且要重改指法。
但我摸索出的新指法,變得相對容易,容易到能把曲子彈完。
這不是解題,什麼是解題?
這是為什麼學樂器,不容易癡呆的原因吧。
3. 每一首曲子,都有瓶頸樂句,多跟少而已。
像現在練的【巴哈前奏曲第一號C大調】,最難的是最後兩小節。
所以,練習的時候,不要每次從頭彈到尾,就針對瓶頸樂句,練他個一百遍、兩百遍。
電鋼琴的好處,這時候就出現了。
你可以戴上耳機,不用擔心吵到人。
否則,同樣樂句來個上百次,會像大賣場的無限回放【新鮮出爐麵包,要買要快】.......
鄰居可能會瘋掉,我可能會被投訴。
這算不算重兵佈局,算不算思考對策?
4. 不管哪種樂器,我的學法都是非正規的。
我不是從基本練習開始,是從一首樂曲開始。
很像小孩子學語言,他們不懂文法,只是跟著台語阿嬤,看見一隻蟑螂,跟著唸【嘎抓】.......然後就會了。
曲子會給你動力,但那些重要但乏味的練習,一開始不會。
反正我不參加檢定,也不比賽,更沒打算開演奏會,就把我喜歡的曲子當練習曲。
5. 最後,當美好音樂,從你指尖流出,你會驚訝。
你享受了音樂,又明白,就算你開始得晚,你還是有潛力的。
說到這邊,怎麼像是勸敗文?
那麼,你要找個樂器來玩玩嗎?
#這兩年陸續來的6把吉他
#11年老爺車繼續開
#換車的預算拿來買吉他
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洪雪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打造個人品牌,發給自己一張王牌]
安妮的部落格取名「安妮超乎想像」,沒錯,她真的超乎想像。她可以煮出一桌料理,在台北私廚舉辦多次派對,由她掌廚;她讀財金,在金融業工作二十多年,開投資理財的私塾;她還教泰拳,做志工帶領一群孩子一起練;彈鋼琴,拉大提琴之餘,她的烘焙手藝也是師資等級……
安妮曾經是金融圈的高階主管,每年要帶團隊做出二十億營業額,可是在五十二歲那年一怒之下掛冠求去,之後長達兩年找不到喜歡且合適的工作,有一陣子她頗為懷疑人生,不可置信地自問:
「我,安妮,竟然沒人要?」
外商的高階職缺本來就稀少,每次獵頭一定推薦安妮,不過總是被打回票,理由不外乎兩個:「有點資深」、「薪水太高」。安妮不缺錢,但是缺工作,她是那種不做事會不知手腳往哪兒擺的人,而且兩個孩子在讀大學中,她想做他們的表率,讓孩子明白失業不是危機,而是轉機,於是告訴自己:
「找不到企業的工作,看來我得靠自己做點不同的事。」
正好這時候,她看到一名韓國電視製作人分享自己的故事,談如何從寫作起步,經營自媒體,開展斜槓人生。安妮從小最討厭國文課及寫作文,在受到這位製作人的啟發後,在二○一九年八月開了部落格「安妮超乎想像」,走心情筆記的路線,什麼題材都寫,但是不曉得要聚焦,以致粉絲成長緩慢。
以前安妮會在網路上閱讀我的文章,覺得犀利直白,很合口味,於是報名我的斜槓進階課,對於寫作有了更進一步的掌握。
在課堂中,我鼓勵同學不僅要經營自媒體,還要想辦法爭取開專欄,最好能夠出書,因為出書是最大的名片,有助於奠定在專業領域的江湖地位。下課當天晚上,安妮盤點了自己擁有的人脈資源後,打了幾通電話,隔天搖身一變,成了一家國際性網站的專欄作家,行動力之強,令人五體投地。
沒多久,安妮再以驚人的速度開出兩家大媒體的專欄、在線上教人英文履歷與面試﹑陸續有出版社來邀請她寫推薦文。機會,有如過年放連珠炮,一個個劈哩叭啦炸開來,應接不暇。有一天在安妮的部落格上面,我看到她發文,標題是──
「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沒讓別人看見你的好。」
在過去兩年,安妮的優秀與完美未曾稍減一分,機會卻總是與她擦肩而過;在上過我的課之後,抓到網路寫作的要領,加上原來就超強的行動力,致力於經營個人品牌,讓別人看見她的優秀與完美,機會便一個個來敲門。安妮特別強調我是她的貴人,哪裡是呀?她的真正貴人是她的個人品牌!
「拿掉公司與頭銜,我還剩下什麼?」這個問句,用來檢驗生涯安全再簡單不過,啥都不剩就會害怕失業。當然,很多人會說自己具備哪些技能,有哪些經驗,做過哪些成績,但是只要超過八個字的描述,就沒人聽得全、記得牢。因此要想出一句話介紹自己,個人品牌是最好的記憶點。
在我的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裡,特別引述美國管理學者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的說法:
「二十一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
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人提倡打造個人品牌,直到近年社群平台興起,人人都能經營自媒體,這個理念才算是真正落實。對於上班領薪水,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青年低薪是全球現象;對於下班領第二份薪水,倒是一個最好的時代,為什麼?因為只要有心,夠勤快,每個人都能打造個人品牌,賺取第二份收入。
有沒有品牌,差很多!百萬微信訂閱公眾號「Spenser」陳立飛,快三十歲時,從中國到香港讀書,開啟公眾號,每天發文,累積出百萬粉絲,四年出版三本書。畢業後,他開投資公司,第一個客戶便是他的粉絲。因為這些粉絲,讓他能夠在房價一平方米二、三十萬港元的香港活下去,而且自評活得還不錯。他在書中的自序寫道:
「沒有寫作,我可能要多奮鬥十年。」
我有個親戚要辦離婚,南部律師開價五萬元,她非得要上台北找一位近年經營自媒體有成、粉絲數十萬的律師打官司,要價三十二萬元,足足六倍多!為什麼呢?她的理由是有名氣讓人心安,收費貴沒關係,官司打贏就好。因此一邊上班,一邊努力打造個人品牌,帶來至少三個好處,都是當員工無法累積的職涯資本:
1.擁有高知名度:好工作會主動來敲門,在薪資上具有喊價權。
2.擁有可信賴度:別人提供的資源相對增多,成功機率大大提高。
3.擁有龐大粉絲:人流等於錢流,失業後不論做什麼事,他們都是潛在客戶。
教課時,我經常跟上班族呼籲,當我們在擦亮公司招牌的同時,別忘了也打亮自己的品牌,現場一定會出現兩種反應,第一種是點頭如搗蒜,眼睛發亮;第二種是像被武功高手點到穴道般似地動也不動,不知道該點頭或搖頭。為什麼呢?我懂!他們擔心被公司發現就完了。
其實這是一個很容易解決的問題,在我的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裡,我建議大家用個筆名或藝名,不要露臉,不要走漏風聲讓同事或主管知曉即可。我有幾百名學生在做斜槓,只要遵守這些規則,至今沒人被公司發現,可見這個問題是杞人憂天的成分較大。
相反的,我見到比較多的情況是筆名或藝名紅了,收入是本薪的好幾倍,索性辭掉工作,專心經營個人品牌的事業,最後都發展得比上班更好。
口袋捏著一張王牌,就不怕拿到滿手爛牌。這張王牌,就是你的個人品牌。在人人都有機會走紅的時代,站在風口,眼見要飛上天,誰還去在乎地上?抓住時代風向,比抓住一份工作還聰明。你可以繼續害怕失業,或是想破腦袋預防失業,但是也可以積極發給自己一張王牌,打造個人品牌。汽車大王亨利.福特(Henry Ford)說:
「無論你相信自己做得到、或做不到,你都是對的。」
*** ***
免費斜槓講座【斜槓2.0必修課】課程報名:https://enstar.cc/Z6vcF
有任何課程問題可以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
或點此直接加入:https://line.me/R/ti/p/%40bfj9781d
更多洪雪珍老師影片:https://reurl.cc/jD2nn
--------------------------------
洪雪珍最新著作《失業教我們的事:想吃雞腿,就別勉強啃雞肋》,各大書店有售,歡迎馬上網路訂購:
博客來:https://pse.is/38r6sl
城邦讀書花園https://pse.is/38a3h5
金石堂網路書店:https://pse.is/39u6gp
誠品網路書店:https://eslite.me/395zmf
Pchome:https://pse.is/38h6nl
--------------------------------
「失業危機下,上班族如何超前部署?」(收費講座)
高雄場
時間:2020年12月26日(六) 14:00-16:00
地點:威易聯合辦公室博愛店(高雄市三民區博愛一路366號14樓)
報名請上:https://pse.is/39t4xe
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陳柏宇 Jason Chan - 感情這回事 Youtube 的評價
世界每天在變,人與人之間,感情也在變。
經營感情,就需經得起變化,經得起進化。
陳柏宇全新派台作品,探討〈感情這回事〉。首次選用佳旺作曲,並繼續與填詞人陳詠謙及監製 Edward Chan合作,熟悉的人,卻一同被感情這回事牽引著。
「感情,就是一個人的事。」
〈感情這回事〉由最初Demo版本,簡單的鋼琴,淡淡然的氣氛,卻有濃郁的情感,深深吸引了Jason、阿謙和Edward三位已婚的男人。他們不約而同地感受到曲中飽歷風沙的歷練,就決定放大這份濃厚的簡單。隨著人的成長,感情亦起變化。小時候豐富而大情大聖;人愈大,平淡而細緻。亦如Jason以往歌曲的編曲都是比較豐富;人會成長,歌曲如是。今次追求簡約的編曲,想像於一間寧靜的房間裡頭,伴隨沉鬱的聲線,只有一所鋼琴及大提琴伴奏著,再掃上輕盈的弦樂作背景,就恰好成為了〈感情這回事〉的畫面。感情就是一個人的事,容不下太多其他。
「簡單的濃情,燃起了熱情。」
於歌詞表達方面,制作團隊完全信任陳詠謙,唯Jason對當中有所執著的,並非內容,而是每一粒感情的演繹。對久經歌唱歷練的歌手來說,會很清楚自己聲線上的優點;人愈大,看得愈仔細,Jason多番與阿謙研究當中字句,如何作出較佳演繹,基本上全首歌曲都是度身訂造,做到絲毫不差,務求令這一段感情,釋放得恰到好處。
錄音制作中不斷學習試驗,團隊摒棄以往流水作業的制作慔式,每一個人都好好感受自己的成長,好好享受、細味向前一個階級的推進。或許男方總在感情中擔當長不大的男孩角色,但隨不同人生階段,緩緩成長,但卻非令人懼怕的成長,而是那種自然的進化,開拓新的眼界,新的世界。又如感情世界,歷練後,由霎眼大放的精彩,學懂細膩,從顯微鏡下,看得更廣。
陳柏宇也從成熟之中進化。我們都經歷過一定的歷練,就一同迎接新的自己,用新的感受,細味〈感情這回事〉。
感情這回事
曲:佳旺
詞:陳詠謙
編:佳旺/ Edward Chan/ Ariel Lai@emp
監:Edward Chan
唱:陳柏宇
仍相信未來 不記恨
如一臉倦容 放心 靠近
或有一剎感覺沒有愛
霎眼一切可以很精彩
別說分開 你別說分開
哪裡有些感情無瘡疤
誰敢說黑夜無烏鴉
颳風沙 靜默後颳風沙
河流跨過高地和低窪
誰希冀感情無瘡疤
怕不怕 唯望與你躺下
聆聽內心的變化
或有一秒不怕沒有你
霎眼一再給你小驚喜
遠走高飛 帶你一起飛
哪裡有些感情無瘡疤
誰敢說黑夜無烏鴉
颳風沙 靜默後颳風沙
河流跨過高地和低窪
誰希冀感情無瘡疤
怕不怕 唯望與你躺下
懷緬愉快的盛夏
抵抗寒夜太累嗎
哪裡有些感情無瘡疤
誰敢說黑夜無烏鴉
要搬家 路上或更可怕
誰所有舊恨拒絕放下
誰亦有著缺陷 你知嗎
留在家多一晚
陪我待到天亮吧
Piano by 佳旺
Bass by Crotus Chan
Strings Programming by Ariel Lai
Additional Programming by Edward Chan / Ariel Lai
Cello Arranged by Ariel Lai
Cello by Richard Bamping
Protools Edited by Edward Chan / Ariel Lai / Kelvin Au
Recorded by Edward Chan/ King Kong@nova
Mixed by King Kong / Edward Chan@nova
http://vevo.ly/TFq2kc
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Hi Fi 發燒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只外在美,還有內在更美 文:Lee388
STST 《Motus II DQ》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不知道大家起初接觸黑膠唱盤這個玩意時,會不會被很多名詞嚇怕,使到大家望而生畏,我記得當年我初嘗黑膠時,並沒有互聯網,初學調校黑膠唱盤沒有前輩教路,我是從圖書館借一些相關書籍和看音響雜誌來學習黑膠的調校細節,了解各式各樣名詞,從中知道怎樣安裝黑膠唱盤,我就是這樣開始進入“黑社會”行列。相對起今天上網找資料和看影片,要獲得調校黑膠唱盤的知識可謂容易得多,不過有時網上資訊太多,亦不是全部正確,不像書本和雜誌始終經過校對才出版,所以大家想玩好黑膠還是親身接觸,落手落腳調校來得實在。
提到黑膠唱盤相關名詞,我和大家先分享以下這些:
硬盤:當然這個不是電腦上的儲存資料的硬盤(hard disk),這是指黑膠唱盤沒有任何懸掛,是用轉盤本身的重量來對抗外來的振動,這類設計的唱盤一般稱為硬盤。
軟盤:在黑膠唱盤發展初期,軟盤是比硬盤早發展,軟盤是指唱盤的摩打、轉盤和唱臂承托部份是有懸掛結構承起,目的是阻隔外來的振動,而這些懸掛結構就包括彈弓、橡筋等物料。
帶動:驅動摩打經皮帶帶動轉盤轉動。至於這個皮帶,不同廠家會用不同物料。
直驅:這是指帶動轉盤的摩打是直接驅動轉盤轉動,摩打往往就是轉盤軸承的一部份。
世界首個直驅軟盤
為何要在這篇試聽報告之前大費周章與讀者們溫故知新?因為今次為大家介紹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它的設計是相當獨特,這是一個直驅軟盤(懸掛式)。可能大家會問這個設計有何特別?不也是上面提到這些設計嗎?大家沒有錯,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表面上也是傳統方式設計,不過當大家再細想一下,我們一般認識的黑膠唱盤當中,是沒有一個以直驅轉盤來結合軟盤設計的(如果讀者們知道有這樣設計的黑膠唱盤,請告知小弟),通常直驅唱盤大都採用硬盤式設計,這個就是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最大特色,直驅軟盤可能是世界首個!
在未開始介紹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我先簡單介紹這家來自德國的STST廠家,這家公司的創辦人和設計師是Mr. Stefan Strohmetz,而公司的名稱STST就是取自他的姓氏和名字的頭兩個字母,原來Mr. Stefan Strohmetz年青時已經醉心研究黑膠唱盤,並於1985年創立STST這家公司,而且開始設計及製造黑膠唱盤、唱臂等黑膠相關的產品。
如果大家只憑肉眼去看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的外觀只是上圓下方的傳統黑膠唱盤,而廠方可提供不同木紋的唱盤外框給買家選擇,可是當用手輕按轉盤時,會發覺轉盤在上下晃動,原來轉盤與臂板是懸浮設計,當然這個也沒有什麼特別,一般軟盤也是這樣,不過當把Motus II DQ的外框拆開,這時看到一個非比尋常的內部結構,坦白說當我首次看到時,我也嚇了一跳,真的從未見過一個黑膠唱盤內面會這樣複雜。
開始試聽
這次試聽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是在寒舍進行,唱盤是放在CMS Black Diamond承板上,配合的唱臂和唱頭是我的參考組合,這包括Thales Simplicity II唱臂和Lyra Atlas動圈唱頭,唱頭放大是Burmester 808MKV前級內的MC II模組咭,經Burmester 808MKV前級以Burmester平衡線接到Burmester 909MKV後級,再以Burmester Silver喇叭線接到TIDAL Contriva G2揚聲器,而近期在Contriva G2每邊其中一隻釘腳上接了一條ASI Static Cable,據講這條線有導走振動的作用,接了之後發覺聽多了揚聲器發出的細節,今次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正好表現出這個唱盤的寧靜度。
疑問重重
試聽這個Motus II DQ黑膠唱盤前是充滿著疑問,一般說法直驅唱盤不及帶動唱盤寧靜,不過根據廠方的資料,Motus II DQ唱盤內的摩打溢散出來的抖動能量只有0.5 Watt,比起傳統帶動唱盤的5 Watt低了10倍,所以產生出來的噪音和抖動會比帶動唱盤更低。還有我也試聽過不少帶動唱盤,很多時噪音和音染的來源就是來自帶動的皮帶,到底這個直驅唱盤是不是完全可以克服以上問題?另外一個疑問是Motus II DQ唱盤採用軟盤設計,傳統說法軟盤是偏向音色的取向,還有當調校好後,經過一段時間就需要再調校,不過據STST廠方說法,就以上問題Motus II DQ唱盤採用一些嶄新的方法來處理軟盤,首先軟盤經過一段時間使用就需要調校,最主要原因是三個受力的彈弓承托的力量不均,所以經過了一段時間後這三個彈弓就自然各自有不同的變化,而Motus II DQ唱盤就是採用砝碼來平衡唱臂這邊比較重和受力的問題,使到各個彈弓平衡受力,還有所採用的彈弓不是傳統的彈簧,是廠方特製品來避免以上問題。最後的疑問,直驅與軟盤結合,這是我從未接觸過,是不是如理想中兩種設計的好處也發揮出來,還是各自的缺點反而表現出來?既然是這麼多疑問,單憑外表也不能知道,最好就是親手試聽來取得結果。
寧靜度超級優異
在寒舍開聲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第一個給予我的聽感是相當寧靜,當唱針落在唱片上沒有音樂的位置時,在揚聲器好像完全聽不到有半點聲音,正常是有一點點底噪,就是因為這樣,我有好幾次落下唱針後也不奇然要看看唱針確認是否已經落在黑膠上,這是我試聽過所有帶動唱盤從來沒有的經驗,有這樣的優勢,音樂播放時自然更能播出音樂中最細微的細節,使我有點好像聽CD的感覺,大家不要誤會這個不是貶義,我想表達是這種寧靜度和安定感真的有如聽CD一樣,有以上的感覺,我相信是直驅盤免卻了皮帶,還有以浮盤設計來抵消外來振動有關。經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不同種類的音樂,我發覺這個唱盤沒有特定的音色取向,這是偏向中性,盡量還原出唱片上記載著的音樂和情感,Motus II DQ沒有外加任何渲染。至於低頻的表現絕對聯想不到這是軟盤設計,低頻是充滿量感和細節,下潛力強,比起同級硬盤也絕不示弱,還有當播放大爆棚音樂這種規模感,絕對估不到是這等大細的唱盤可以做得到。另一樣優點是播放管弦樂的深度和闊度也相當理想,我估計這個與軟盤設計有關,聲音是相對寬鬆一點,而且來得穩定。
就以其中幾張用來試聽的黑膠來表達出以上聽感。先來超強的寧靜度,這張Ida Haendel《A Classical Recital》最能表現出來,Ida Haendel的拉奏力量可剛可柔,強弱之間的對比是最考驗器材,好多情況下強音是容易播得好,弱音是來得不易,而這個STST Motus II DQ唱盤播放這張黑膠是給我從未如此興奮,聽多了很多從前未聽過的小提琴輕微抖動的細節,小提琴泛音豐富,營造出一個非常立體的空間感,聽到小提琴發聲位置牢固地釘在空間中,與伴奏的鋼琴一高一低,比例適中,而鋼琴琴音清晰之外,這種琴腔衍生出來的低頻,給予我很少能在黑膠上感受得到這種穩定的感覺。
中性還原
Amanda McBroom的《Dreaming》黑膠可謂女聲名盤,一般聽到這張黑膠內Amanda的歌聲都是婉美、溫柔,這次經Motus II DQ唱盤播放下,使我有種不一樣的感覺,伴奏音樂同樣細緻、鮮明,不過Amanda的歌聲就如唱片封面她所穿著的絲質外套一樣,表面是滑不溜手,不過細看之下原來是暗藏皺褶。就像她的歌聲表面是甜美溫柔,不過Motus II DQ唱盤帶我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可以聽到歌聲帶點沙啞,表現出更為細膩和深切的情感,可能大家熟悉這張唱片的發燒友未必知道我所表達的含義,這個我也明白,因為未用Motus II DQ唱盤聽這張黑膠之前,我也未曾有以上的聽感,我知道Motus II DQ唱盤不帶任何音色上的修飾,這是完全表露出黑膠內蘊含的情感,所以才可以有這樣不同的體會。
低頻表現力超乎預期
另一個疑問是浮盤一向是低頻相對較弱,所以找來這張《Adagio Albinoni》45轉黑膠來試試Motus II DQ,這是Gary Karr負責低音大提玩,Harmon Lewis負責管風琴,收錄了兩件低頻至超低頻同樣凌厲的樂器,這張黑膠我稱為踢館碟,如果帶去家訪,機主隨時會面黑黑望住你。看看Motus II DQ唱盤可否通過這個低頻考驗,坦白說浮盤播低頻,我之前聽過不少,可以達到那一個程度早已心中有數,所以也不會有太大期望能與重型硬盤相提並論,可是今次聽到播放這張《Adagio Albinoni》出來的效果比我預期有過之而無不及,兩樣樂器同樣清晰分明,低頻毫無混濁,可聽到低音大提琴嗡嗡的低頻滾動下仍可聽到拉弦的線條,管風琴的低頻震至褲管打振,亦可清楚分辦出的管風琴的位置比低音大提琴後,還有就算播至天崩地裂的音量,也沒有半分凌亂的感覺,不知這個是否與浮盤設計有關,聽到這樣宏亮,規模感豐富,還有迫力強橫的聲音,Motus II DQ唱盤處理低頻的能力高分過關,我找不到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
最後,聽聽這張羅文的《情繫佛羅內斯》45轉雙黑膠,這個錄音是向顧家煇和黃霑致敬,當年是羅文飛到佛羅內斯以管弦樂團伴奏下演繹兩位大師的金曲。播放這首《明星》至中段有一些Bass Drum輕力敲打下的聲音,這個是極難播得好的低頻暗勁,而STST Motus II DQ毫無保留地播放出來。《今晚夜》開始時羅文引頸高歌的清唱段落,清晰聽到音樂廳的迴響,非常有現場感。還有樂團各樣樂器從近而遠,從左至右營造出色彩燦爛的場面,羅文千變萬化的情感,頌放出氣韻醇厚的歌聲,好像把他畢生歌唱的功力就在這個錄音展露出來,今次聽這個Motus II DQ唱盤的發揮,完全沒有辜負羅文的一番心機。
結語
不知道閣下選擇黑膠唱盤要有什麼條件?如果是以威猛外型先行,又可能以聲音甜美,播任何錄音都一樣靚聲為先決選擇條件,或者又以可裝得愈多唱臂就愈好。要符合以上選擇黑膠唱盤的條件,我相信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未必合閣下杯茶。可是如果閣下是以播放聲音準確為先,要找一個可以靜心欣賞音樂,不要每天左調右校的玩具,這個來自德國的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必定列入閣下選單之中,還有當我詳細試聽過Motus II DQ唱盤的聲音表現,我相信同價位的唱盤中,以聲論價這是其中一個最突出的黑膠唱盤,所以我已經把這個STST Motus II DQ黑膠唱盤列入我的目標。
STST 《Motus II DQ》規格:
懸浮直驅式黑膠唱盤
提供18V外置式電源供應
轉速:33 1/3 和 45
耗電量:5 W
呎吋:48 x 22 x 40 cm (WxHxD)
重量:20 Kg
定價:HK$98,800
另設Facebook群組Hi Fi 發燒圈,歡迎加入: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454356881290493/
#黑膠 #粵語youtuber #黑膠唱盤
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光良官方專屬頻道 Michael Wong's Official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MV由曾入圍金曲獎最佳音樂錄音帶獎的劉明群導演執導。兩人首次合作,
劉明群導演就讓有懼高症的光良踏上剪刀車,在夜晚的內湖街頭,
升高到四層樓高的高度拍攝。光良不僅過程中要掩飾自己的恐懼感,
還必須要在對嘴時,釋放出歌里的孤獨感,
只為了最後MV里,出現不到20秒的畫面,
光良大呼:我覺得我好像又被整了。
導演借由九個男生日常生活里的寫實片段,對於自身的生活觀察,開頭都有些許孤獨感,
但結尾的微笑、釋然與遼闊,對孤獨是終將學會看成是一種自由與和它和睦共處的體會。
光良是九個男生的其中一位,在MV的壓軸處出現,他在城市中登高唱歌,背後是下班後稀疏,
有一搭沒一搭的車流,剩夜晚的路燈,紅綠燈閃著,他是唱著孤獨的主觀者,
也像是俯瞰前面這八個不同生活狀態男生的旁觀者,哼著自己也是城市中大都數人的孤獨心聲。
1.清晨,一位剛下班的男生選擇爬12層樓的樓梯回家 —— 回到家後,站在窗台,俯瞰清晨的城市。
2.一位泡澡的男生,發現浴缸邊緣爬著一隻螞蟻,他將螞蟻帶到手指上,仔細觀察 —— 他舉著手指,起身離開浴缸
3.一位遛狗的男生,沿著大橋的人行道慢跑,背景是夜晚的城市燈光 ——男生停下 來稍作休息,狗狗回頭看著他,他也看著狗狗。
4.站在十字路口,穿著白色襯衫的男生正在吃雪糕 ——空中下起雨,男生在雨中苦笑, 及忙躲雨
5.在夜晚街頭溜直排輪的男生,穿梭許多小巷 —— 他使用了一個漂亮的大回旋急煞,其 實周圍完全沒有人。
6. 一位男生躺在床上,使用手機與網友對談,微笑 —— 關掉手機,回到黑夜
7.一位在花藝教室,跟著其他人學包花的男生 —— 他坐了一束送給自己的花
8.深夜還在辦公室查資料吃飯的男生
9.光良
=同名專輯主打歌=
九種使用孤獨的正確方式
Nine Ways to Enjoy Loneliness
曲Composer:黃建為
詞Lyricist:陳信延
一是倒背笑忘書 到爛熟
二是看日出 三是晾衣服
四是回家的路途 繞遠路
五是等冰塊凝固 六是畫地圖
我一天天 一天天 研究
要如何 正確使用 孤獨
Day by day … Day by day
我已學會跟孤獨和睦
And day by day … Day by day
才覺得孤獨不恐怖
七是為黑白電影 上字幕
八是偽裝成榕樹 九是學鸚鵡
當你正確使用孤獨的時候
你會發現你開始會 享受 喔
And day by day … Day by day
一天不孤獨不舒服
Day by day … Day by day
孤獨有一萬個好處
And day by day … Day by day
切記別對孤獨不屑
And day by day … Day by day
對孤獨該心存 感謝
工作人員名單:
曲Composer:黃建為 OP:Warner/Chappell Music Taiwan Ltd.
詞Lyricist:陳信延 OP: HIM Music Publishing Inc.
製作人 Producer:何宗霖 James Ho (柏樂文化事業Talent Scout Culture Co.,Ltd)編曲 Arranger:張學瀚 Hans Zhang和聲編寫 Backing Vocal Arrangement:田曉梅 Brandy和聲Backing vocal:光良 Michael Wong、田曉梅 Brandy木吉他 Acoustic Guitar:董運昌Dong Yun Chang貝斯 Bass:簡道生Dawson Chien
鼓 Drum:陳柏州 [email protected] studio第一小提琴 First Violin:蘇子茵 Daphne Su第二小提琴Second Violin:李思慧 Elisa Lee中提琴 Viola:甘威鵬 Weapon Gan大提琴 Cello:范宗沛 Cello Fan錄音師 & 混音師Recording Engineer & Mixing Engineer:王永鈞 Chief Wang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Mr.Q studio、柏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Talent Scout Culture Co.,Ltd
混音室 Mixing Studio:柏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Talent Scout Culture Co.,Ltd
母帶後期處理錄音師 Mastering Engineer:Greg Calbi @ Sterling Sound,New York 紐約
PC:MWM17101/ISRC:TWQ371701001
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2022 長榮交響音樂營- 【好文分享】 學樂器好處多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經統計分析,把性別、教育程度和活動量等因素也列入考量,發現比起不彈奏樂器的雙胞胎,彈奏樂器者罹患失智症或認知功能障礙的比例減少了百分之六十四。 學樂器的好處多, ... ... <看更多>
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初學大提琴練習曲,學大提琴-好提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大提琴 教學# 學大提琴 #台北 大提琴 教學專業的 大提琴 老師,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大家喜歡拉 大提琴 。好提琴有很優良的師資,歡迎來試琴,為您安排好老師。 ... <看更多>
學大提琴的好處 在 [問題] 大提琴與小提琴的選擇- 看板Violi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一直想要學習提琴,現在生活及工作終於比較上軌道了,可以開始著手挑樂器了
對於大提琴跟小提琴都不排斥,對於一個提琴類的初學者來說,這兩者哪一項
會比較容易上手呢?應該說何者入門時挫折感比較低?
大家又是如何在這兩類做選擇的呢?扣除主副修這種專業考量外,一般業餘的提琴愛好者
當初是怎麼選擇樂器的?僅憑個人喜好嗎?
又就一般行情來說,兩者入門的學費會不會差很多呢?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8.252.19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