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健身新手到底要如何開始?】
奎爺最近收到很多關於新手如何開始的訊息!
沒錯,縱使網路上的資訊一大堆,但是許多人剛接觸健身時候,還是不知道到底要從哪開始?與其說從哪開始,倒不如說不知道目標跟方向,好的,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
首先,當你開始做一件事情時候,你一定會有個方向,這樣你才知道你接下來要怎麼做!
就像是你以後長大要當醫師,會經歷幾個步驟:
★一、基本上你在學校的成績都不錯的
★二、你對念書是非常有興趣的
★三、你在高中要考大學時候你的分數要蠻高的
★四、你要念醫學系或中醫學系
★五、你會有醫師直考,考上了才能見習(會有兩次)
★六、你會在醫院見習大約2-3年(因為現在的醫學系年級有改制)
★七、歷經第二次醫師直考過了,你才能在醫院當實習醫師
好的,所以他從小設定的方向第一個就是要蠻會念書的(這個我真的不行)!
我國中基加權後500,我考不到100分
高中學測加權後700,我考了350多
我還有一次去參加警專考試,滿分500,我連100都不到
所以我放棄了!(我不是念書的料)
----------
那現在我們來說健身吧,到底從哪裡開始呢?先把他分類一下,讓大家看的更清楚一些!
一、首先我們會設立目標,而目標有區分
★增肌或者減脂(主要健康)
★身材外型雕塑(像是健美)
★力量追求訓練(像是健力)
★功能性訓練強(非常靈活)
★改善身體平衡(調整不均)
★身材比例調整(完美比例改造)
其實主要追求比較多者是:健康、身材、力量,大部份為這幾個!
★男生的比例較適當約在,身高-100或者95,為較適合的身型比例
★女生的比例較適當約在,身高-110或者105,為較適合的身型比例
(這僅供一個指標參考)(每個人審美觀感不同)
因為我們還要看你到底是
★(上半身)5:5身(下半身)
★(上半身)6:4身(下半身)
★(上半身)7:3身(下半身)
如果你不知道要練成怎麼樣,你可以上網收尋一些明星或藝人,了解他們的身高、體重及身體比例,那大約可以知道你想練的目標!
----------
二、接著我們來了解,你以前的狀況(了解過去才知道現在的身體狀況能做什麼,從哪邊開始做)
★身體病史(是否有先天及後天的身體狀況)例:心律不整、血壓高、糖尿病、腎臟功能或者漏斗胸問題等等!甚至有些人天生身體比較緊繃!
★過去傷害(是否有影響)身體是否有受傷過而影響到關節或者韌帶影響!
★過去習慣(是否有長期不好的姿勢及習慣)
★過去心理(為什麼一直想健身卻又沒開始)
★工作及生活狀況(內容及心理壓力都不同)不是每個人工作都是坐著,有些人要站一整天,有些人要一直搬東西!精神及身體的勞累各有不同!
了解越多,我們上手的效益、風險控管做的越佳!
----------
三、你選擇健身運動的地方
★家裡(只有幾樣簡易的器材)(可自主練習)
★工作室(大多以Free Weight跟功能性的器材為主)(教練課程)
★健身房(器材、Free Weight、功能性及心肺都有)(可自主練習)(教練課程)
★大型俱樂部(器材種類更多、Free Weight、功能性及心肺)(可自主練習)(教練課程)(團體課程)
大部份我會比較建議到健身房或大型俱樂部做自主訓練,除非距離太遠才以家裡做為考量,工作室則大部份都是經營教練課程為主!
那至於教練課程我就不說太多了,自已選擇,免的有傷了和氣!
而器材又區分:【等級區分以5顆心】
★固定式機械(兩邊一起動的)! Level:★☆☆☆☆
★分開固定式機械(兩邊不一起動的)! Level:★★☆☆☆
★史密斯(固定式槓鈴)! Level:★★★☆☆
★Cable(有軌道的變化器材、兩邊不一起動的)!Level:★★★☆☆
★槓鈴(兩邊一起做的自由重量)! Level:★★★★☆
★啞鈴(兩邊分開做的自由重量)! Level:★★★★★
主要以這幾種規格為主,當然有的器材或者訓練的動作,在難度真的不完全是照這樣的Level區分,這只是一個大概!
假設你已經一段時間沒運動了,如果以新手來說,最好建議都先由固定式機械開始,就算有上教練課程的也是一樣!因為身體需要時間成長,包含:
★關節活動度
★身體抗壓性
★肌肉適應性
★恢復效率性
同一時間要掌控一、兩個關節比較難,還是要掌控多個關節比較難?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一下!
而且大多數的動作來說,是連動效應的,也就是身體有哪裡緊繃,會去影響到身體的肌肉活動收縮,轉變而代償!
----------
四、身體肌肉的弱邊
★肌力
★肌耐力
★柔軟度
★活動度
★協調性
★神經控制
這在兩邊都會有不對稱的狀況,因為我們的習慣邊及習慣動作,所以一開始以器材或徒手模擬的動作會更好調整!
【徒手模擬就是把器材上的動作,帶到鏡子前面,去看那邊角度、幅度、感受度、操控性的落差】
那以身體前、後來說,我們身體後方的肌肉相對前面來說,更少用到!
接著來了解,身體肌肉較弱的部位
★手臂:二頭、三頭弱
★肩膀:前三、中三弱、後三更弱
★胸部:上胸更弱、中胸、下胸弱、內緣弱
★背部:上背肌群更弱、背闊、菱形肌、下背弱
★腹部:上腹、下腹弱、側腹更弱
★腿部:腿前、腿內更弱、腿後弱
我們先把這幾個大方向設定出來,而且你會發現,大部份脂肪堆積的地方會以弱的地方堆積特別多!所以你就知道要從哪裡開始去加強,才能讓身體不管在能力及身材上盡量的平衡及比例調整!
強的地方通常會比較緊繃,所以待會這就有關聯了!
----------
五、接著要怎麼做?做幾組幾下?
剛剛我們從上面了解到強的地方緊繃,所以你現在做弱的不僅要開始適應強度之外,還會有抵抗緊繃的肌群,會導致你弱項肌群不好施力,且動作容易跑掉,再者做起來也會比較沒成就感!所以這時候
伸展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NceF4dGq5c&t=46s
伸展放鬆優先
★強的肌群先放鬆(因為剛開始是做調整,所以先不要太在意運動表現,先著重在動作的完整度及姿勢位置)
伸展組數:3-4
一組時間:20-40秒
★不平衡的肌群放鬆(因為兩邊做一樣的動作,活動度上還是會有落差,會影響到兩邊同時動作的效益)假設右邊比較緊
右邊組數:5-6
一組時間:20-40秒
左邊組數:3-4
一組時間:20-40秒
★弱的肌群也放鬆(因為太久沒活動,身體會有一些卡卡,先順暢身體再訓練,肌肉的收縮狀況會更好)
伸展組數:1-2組
一組時間:20-40秒
接著訓練加強
★弱的肌群先加強(這樣身體的狀況才會平衡,否則爾後訓練差異越大,有可能導致落差更大,而且以能量系統分配來說,如果每次弱的都最後做,當你訓練到後來醣類快消耗完了,這時候強度、感受度相對降低許多)
加強組數:8-12組
一組次數:8-12下
我會這樣安排是因為弱的肌群操控性及神經連結各方面的狀況沒這麼好,所以強度我會調低一些,先讓他把這些動作的角度調整清楚,知道自已如何掌控,再增加強度!
★不平衡的肌群加強(有可能因為日常生活及工作,二頭來說,左右手有差異)假設右手較強
右手組數:4組
一組次數:10下
左手組數:5-6組
一組次數:10下,後面1-2組沒力,大約6-8下
這種可以用單邊的器材去做調整加強,但記得另一邊也要有重量去做平衡,否則身體很容易會歪一邊!(像是下拉,兩邊分開的,都掛20KG的重量,一邊動作,一邊拉住)
★強的肌群加強(雖然長期下來,這些肌群比較常使用,但他還是有成長空間)
加強組數:4-6組
一組次數:8-12下
這也是我再幫人家安排的順序,當然其中還有很多細節,這只是一個參考概念,建議還是找教練調整會是最清楚!(因為畢竟自已在看,很多東西還是看的不夠仔細)
★先改善活動度
★加強神經連結
★平衡兩側協調性
★取得一樣感受度
★加強肌力及肌耐力
我的建議是依序下來,每個教練的方法及順序會有不同(僅供參考),實際狀況還是與你的教練討論!
----------
六、訓練時間及週期
許多人提到這個問題時候,一開始都會投入大量的時間,先別急,如果你已經好一段時間沒有運動,先參考我的建議
★初期:1~3天
★時間:40~60分鐘
(很奇怪對吧,怎麼會這樣安排,時間這麼少,因為一開始投入大量的訓練,固然改變的速度比較快,但是心理跟身體不一定受的了,突然把運動大量加進去你的生活,許多你原本安排好的事情,會不能做,這時你會很猶豫及抉擇是否要這樣,而且每個人的身體改變速度不一定一樣,因為有些人天生的運動細胞比較好,改變的比較快,所以當有這些矛盾的時候,就會直接選擇都不做)
我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很簡單,我在健身產業已經10年的時間,大部份會留下來繼續運動的,大約只有1成,很多都一個月內之後再也沒看到人了!
另一個方式
★初期:3-5天
★時間:20-50分鐘
(這個安排也不是要馬上出現效益,而是讓你的身體先習慣去做這件事情,當他習慣與喜歡,且心理及身體適應之後,你會更投入的去做,這時候的效益,會比你逼自已做還要來的好,逼迫的方式只是暫時的,他不會是永久的好方法,所以現在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他是開心、喜歡的,他對於這件事情學習及反應的速度會來的更快、更有效益)
----------
七、心理的想法
其實很多人都討厭運動,包含我也討厭運動,很奇怪對吧,我討厭運動,為什麼我練的起來!
我在做這一件事情的時候,我不把他想成我在運動,我想著當我身材更好的時候,很多人會更注意,會羨慕,我就像是在幫身體做醫美一樣,我就是醫師,我想動哪就動作,我想美哪裡就美哪裡,而且我隨時隨地可以幫自已做!我不用特別預約時間!
(如果這樣的心態是否會好很多呢?)
★以前的我是不喜歡學習的,因為我覺得學習好無聊,不知道可以做什麼!
★現在的我喜歡一直學習,除了可以賺更多錢,還可以讓我有成就,我要教人、帶教練、給別人建議、幫助別人、影響別人,都是因為我的學習才能夠達到!
所以當我心理知道學習的好處有這麼多,我為何不學!
(當然賺錢在於個人喔,我是有家庭,兩個小孩,我的壓力蠻大的,所以我必須現實一些,不好意思)
----------
八、抉擇
看完了以上,還不趕快行動嗎?與其每天想,倒不如先花一些時間做看看,又不損失!
而最後我要說個故事,其實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而每個工作的壓力及時間也不一樣!
有時候我會建議,你必須要在現在覺得最忙的時候投入這一件事情,為什麼呢?
★因為身體不會因為你說很忙而暫停弱化
★你年輕時候不把這融入生活,你以後應該會越來越忙(結婚、生小孩、工作升遷)
★當你時間壓縮時候,腦袋運轉才會啟動才不會一直治用以前的方法來安排事情及規劃
而我自已在大學時候,一天花2-3個小時訓練,當我當教練時候,一天幾乎都花一個小時訓練,成果卻比大學時候好,因為我是花時間,而不是找方法!
希望,以上對於一個健身新手是一個好的開始!
如果預算夠,最好還是找教練安排規劃!
歡迎討論交流!謝謝!
學測成績加權方式 在 林建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生不是這樣就定了江山
2018年03月06日 04:10 中國時報 林建甫
大學學測成績放榜,又是幾家歡樂幾家愁的時刻。最近有則新聞,1名女大生發文表示,弟弟考了71級分,想念理工科,但父母堅持要他考醫學系,不僅要他立刻開始準備考指考,甚至連補習費都準備好了,讓他弟弟壓力大到忍不住暴哭。
能夠知道自己性向的學生其實比較少。相反的是另外一種茫然,不但時有耳聞,而且近年特別嚴重。現在的考試設計,學測考的是基本能力: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會等5考科。申請時用這5科的成績來當基礎,只是有些科目給予加權,或者採用高低標的認定來篩選學生。因此學生及家長發現可以選填的學科範圍相當的多,但一個學校又僅能填數個,因此最後該如何填,常拿不定主意,可謂天人交戰。
原因是一般學生雖然已經高中要畢業,但是對於自己的性向依然模糊,所以選填志願的順序往往就是按照過去的分數、排名來做選擇。雖然也是因大數法則,把誤差給平均掉了,但也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按照既定的遊戲規則來做選填,最後也造就了「落點分析」往往有一定的準確度。
對於這些舉棋不定或是感覺不能順遂地上自己期望的科系學校而感到天崩地裂的學子,我倒是要告訴你們,事情沒有那麼嚴重,人生也不是這樣就定了江山。
首先,現在大學系所課程的設計,必修學分已經大量減少,給學生很多選課的空間可以自己去選擇,適性去發展。專業知識的界線也愈來愈模糊,傳統分割專業的規則已經被打破,很多國內外大學有大一不分系,甚至整個學院不分系,打破科系的藩籬。例如「史丹佛2025」計畫中就明確指出,希望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能夠自主學習,按著個人的目標,自行選取合適的課程,決定每個階段的學習內容與深度。
其次,現今社會需要跨領域的人才,需要懂更多通識的人才,因此只要在大學能熬過來,多學點,學得雜,也是好事。耶魯大學教授Richard Levin說,通識教育才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目的不只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批判能力,更在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因此,給予考生選填志願的參考原則是「無適也、無莫也」,也就是沒有絕對「是」,也沒有絕對「不是」。人生的路很長,變化也很多元,縱使不合,未來還是有很多的機會去做變更,把明天的煩惱留給明天去煩惱,不要杞人憂天。
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然後又如願上了自己期望的科系。因為興趣是動力的泉源,有興趣去做的事情,往往可以吃苦耐勞,事半功倍;相對地,沒有興趣的東西,讀起來可能意興闌珊,需要勉強。但興趣也可能因為集中精神而燃燒起來,年輕人應該大膽去享受廣泛的知識教育,摸索創造及培養出個人的喜好。一開始如果沒有讀到自己想要的科系,再迂迴前進,也不是什麼壞事。
大學與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學的科目廣泛,而且期中、期末考試可能就是大半本書。所以上了大學要以理解的方式來讀書,而不是像高中時為考試的背誦填鴨。在大學很重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對於各類知識都有基本的了解,等到了研究所,再去追求專業的知識,也就是大學時要自由地探求未知和養成摸索求知的習慣,作為一輩子的生活方式。
大學有些科目非常有趣,可能是從未接觸者沒辦法想像的,例如經濟學暢銷教科書作者哈佛大學教授Gregory Mankiw就說:經濟學是一門令人開眼界(eye-opening)的科學。而眾所周知,理則學教人邏輯思維,了解話術陷阱,避免被騙;哲學的思辨、心理學的透析,甚至電影欣賞,顧名思義讓你了解第七藝術等,都很有趣。念文科的也要懂一點人工智慧,也要了解App的程式設計。任何科系學生都需要強化軟體資訊能力,共同迎接新的數位經濟時代。
總之,大學的教育是一個廣泛的教育。英文university所代表的就是宇宙廣泛的知識。高中生不要為了不能讀自己心目中的科系而垂頭喪志。大學是人生一個很重要的學習起點,大學是知識的寶山。時間過得非常快,4年時間可能一下就過去了,千萬不要入寶山而空手返。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學測成績加權方式 在 王伯達觀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記得以前考大學時,不同系所會針對不同科目加權計分啊
/真要說政府可以做的,就是把這個『需要重點加強科目』的認定丟回去給各個學校,並且充分說明這個制度是在讓各校選擇要發展的特色,然後讓家長去『適應』這個制度施行之後會是各校各有特色、而非有『優劣』的發展方向。
.
這次爭議的問題核心,其實就是因為家長還停留在各科分數都錙銖必較的落後思維上,或者對什麼應該要是『需要重點加強科目』不會有共識而無止盡的爭執。/
[吵的不是階級複製,而是價值觀差異!](下)
.
.
前一篇所說,這次的十二年國教超額比序的問題,根本不是什麼階級複製的問題-因為只要用成績來決定誰能唸『好』學校,就會造成階級複製-因為家長一定會拿資源去換取讓學生念『好』學校的機會,所以根本沒有『造成』階級複製的問題,而是從聯考時代開始台灣這樣的制度就是在造成階級複製!
.
但我們關心的是階級複製會不會『變嚴重』,以及能不能提供一個環境,讓擁有資源但是懶惰的學生受到懲罰、讓缺乏資源但努力的學生可以向上提升拿到更好的教育資源,形成『階級流動』。以十二年國教的超額比序制度,在消除階級複製跟『強化階級』流動上,會不會比以前的高中聯考/基測的考試定生死路線要好呢?
.
答案幾乎是肯定的,原因就集中在這個設計上:
.
第二輪比特殊科目-以桃園為例,比的是國文,同樣的總分之下,國文較高者勝出,這就是為什麼會有下面這張圖:
.
http://images.plurk.com/pLhe8EJNIvORH4xwCc3fC.jpg
.
這張圖說明了總分相同時,桃園的比分制度是在獎勵國文較優的人。
.
為什麼說這個設計是在鼓勵教育資源較缺乏的弱勢呢?這是因為這其實就跟大學入學考試給予特定科目超過100%加權權重類似,相同總分的情況下這科表現比較優異的學生,就可以脫穎而出。比如下面這幾個例子做比較:
.
1)二階段比分制:同樣總分20分,甲君國文B++,乙君國文B,第一階段比總分時平手,第二階段甲軍國文較高勝出。
.
2)級分制加權(大學學測):B作為均標的11級分,B++是13級分,甲君跟乙君的原始總級分相同,但由於給國文加成20%,因此甲君將會比乙君多出0.2x13=2.6級分,甲君勝出!
.
看了上面兩個例子就不難理解家長為什麼會覺得超額比序的筆法『不公平』,這是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聯考以及目前大學學測、指定科目考試那種,把分數算得很精準、讓學生之間可以被用放大鏡檢視差異的設計。按照圖中家長的思維,B+肯定贏過B,更不用說B++了,一個其他科目全輸他小孩的傢伙,竟然可以只靠國文這科的B++贏過B,就把其他科目其實都輸的問題克服,最後甚至還是這個『比較不優秀』的傢伙在超額比序勝出!對家長而言,按照學測的級分制來看,就算給國文加權200%也很難會有這個結果吧!
.
但這其實就是這種比序方式要得到的結果:由於B++跟B在一開始比總分時是沒有差異的,因此就算把每一科都變成B++幹掉別人,也沒有額外的優勢-除非可以衝到A等級去。相反地,該縣市特別注重的科目-比如國文,就不可以只有B,如果真的無法到達A,那就要想辦法衝到B++,才能在比序時有利。
.
這樣的設計,其實就是在鼓勵學生不要對每一科的分數都錙銖必較,而是把時間拿來充實特定科目、發展該縣市重視的『特長』。以桃園竹苗地區來說,優先比國文之後是數學、英語、社會、自然,如果在前面科目的國文、數學就落敗,後面自然就沒用了,因此若是能夠到B之後,其實需要額外加強的是國文,了不起就是數學。
.
另一方面,台北跟中投地區是用寫作測驗(作文)來做額外比序,這樣可是更加精準地要求學生需要額外加強的『特長』-當各科都已經『緊繃』的時候,好好唸作文就對了。
.
為什麼說這樣其實對資源較差的學生有利呢?因為大家都知道,除非本來就是好好唸書就全都是A的優異學生,否則每個人要靠補習或後天資源的灌住增進成績的效果都是會遞減的。花很多時間拼進度、花錢在補習班學速解、找家教一對一教學,一開始可以分數快速進展,但很快就會卡在某個瓶頸附近,得要花更大量的時間跟金錢,才會緩緩地繼續進步。
.
但如果這種緩慢的進步,因為天資有限、時間有限(比如混到國八下學期才認真唸書的人)頂多也是從B進步到B++,那根本就不應該把時間攤平在各個科目上,只要繼續在特定科目-比如國文跟數學-做這種努力就好,在英文、社會、自然上做努力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除非你能努力到把B變成A。
.
也就是說需要花資源去硬撐分數的科目其實變少了!在過去分數算得很精的時候,每一科的微幅領先都是領先,積少成多之下有較多時間、較多資源可以把每一科都撐高一點點的學生,就能獲勝。但相反地在現在的制度下,把每一科都用較多時間跟資源去努力以便撐高一點點是沒有意義的,因此較弱勢的學生可以乾脆只選超額比序時比較優先的去撐高就好-而且說不定還不小心把B給變成A。
.
那為什麼會一堆不滿的聲浪?說穿了問題就是出在對這種『指定加強注重科目』沒有共識。有人覺得優先比作文十分可笑,有人覺得比國文超可笑,有人認為數學在英文前面超可笑-還有人認為他的小孩明明比較優秀,只是某科輸一點點就輸了,所以這個比序制度很可笑,但其實說穿這些都是不接受這個比序制度對於『需要重點加強科目』的認定。
.
但在這個多元價值觀,而且各家小孩專長科目亦各有不同的社會,這是不可能有『共識』的,真要說政府可以做的,就是把這個『需要重點加強科目』的認定丟回去給各個學校,並且充分說明這個制度是在讓各校選擇要發展的特色,然後讓家長去『適應』這個制度施行之後會是各校各有特色、而非有『優劣』的發展方向。
.
這次爭議的問題核心,其實就是因為家長還停留在各科分數都錙銖必較的落後思維上,或者對什麼應該要是『需要重點加強科目』不會有共識而無止盡的爭執。
圖:這次超額比序爭議說穿了就是這樣罷了
by 代糖俠
學測成績加權方式 在 #教學如何用學測成績申請科大 - 大學新生季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以外的高職生是不能夠用學測成績申請科大的哦! ... 快樂地進入第二階段囉!! ps 可能會有人覺得計算加權平均那邊很複雜在這裡附上簡章P.5給的範例. ... <看更多>
學測成績加權方式 在 指考分數換算方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藥學系分數】錄取分數多少?竟然能上台大理工和清交電機?差醫牙幾分? 學測 指考 成績 單大公開!選校vs選系?|110指考志願|藥學系EP5|詹JJ|. ... <看更多>
學測成績加權方式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建議可以到大學問的網站參考各大學科系的#個人申請錄取標準,從學測篩選倍率、學測成績加權方式觀察科系所重視的科目為何👉管理學群:https://reurl.cc/D9bYDO 👉財經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