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 #旅飯聽見 #工頭堅 #旅飯會客室
本期關鍵字:#優人神鼓 #黃誌群
一種無法拒絕的澎湃, 優人神鼓 |旅飯聽見・工頭堅【旅飯會客室】專訪優人神鼓藝術總監-黃誌群
https://pantravel.life/archives/22355
鼓聲,是一股波濤洶湧,但也能靜若止水。
優人神鼓,正是以如此演繹鼓聲,阿襌師父將「活在當下」、「表演不是向外投射的力量,而是內在自我的探尋」融合在藝術表演內,和優團隊,一起把生活細節的聲響,有如漣漪飄蕩於來訪的觀眾。
#這裡聽 https://linktr.ee/pantravel
本集收聽重點:
02:38 阿襌師父學鼓的因緣
06:44 淺談日本太鼓表演文化
09:40 阿襌師父的出生地
12:42 與和印度的緣分
21:39 關於恆河
32:40 阿襌師父心中到印度必旅景點
39:56 推薦書單
同時也有12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7的網紅Sara S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horeography @emma.chiu_ 🎶 @siamusic #Courage to change 所有的情緒跟念頭 都是想到當時痛苦的時候 想要掙脫這一切 不敢跨出的那一步 陷入一種泥沼 想要選擇不顧一切私心裂肺的逃離這一切 想要遠離那些草叢 不屬於我的草叢 關於人際關係關於舞蹈都...
「學鼓」的推薦目錄:
- 關於學鼓 在 旅飯 PanTrave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學鼓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鼓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學鼓 在 Sara S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學鼓 在 OB 歐蓓粒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學鼓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學鼓 在 [心得] 我的學鼓心得- 看板Dru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學鼓 在 「H6鼓教室」第一課:學打鼓要準備什麼?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學鼓 在 鼓樂Drum Studio - 🥁從零開始學打鼓-器材篇 的評價
- 關於學鼓 在 台北學爵士鼓推薦- 音樂板 的評價
學鼓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兩種心靈 #認識人類苦痛的不同模式
#同理心 #受苦意味著什麼
我越來越清楚,生物醫學和精神動力學的不同任務教導了年輕醫師用不同的方式同理病人。
兩者都是同理,但它們不是以同樣的方式同理。同理是一個過程——不是一種柔軟可變、讓人感覺良好的情感,也不是一般人使用這個詞彙時所說的那種溫暖而模糊的狀態。在這個過程中,你,身為同理者,去想像成為別人——那個你所同理的人——會是什麼樣子。
同理永遠不可能完全精確。一個人的經驗密度超越了觀察者所能掌握的,也因此,同理就好比是人生,在這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事實,每件事實都是由特定的同理者和被同理者的結合中產生。不管你的同理心是多還是少,你同理的方式、你能夠同理一個人生活中的哪些內容,以及如何同理,很大程度都與你是誰、你在那個時空下如何設想自己的任務有關。
教導學生執行同理任務時,觀察者可以觀察到部分同理的組成:如何感知被同理者、如何與他產生共鳴,如何與他恰當地互動,以及哪個人真正渴望與他相處。我們知道,所有這些都會在我們傾聽和回應彼此的過程中呈現出來:我們所看到的人,是以我們希望自己是那個樣子去看,並且伴隨著過去自己被鼓勵採取的感覺和行為。
沒有人是簡單的。我們穿越自己閉塞的過往,穿越過往的眾聲嘈雜來聆聽他們的悲痛。我們能聽見的,往往只有能和我們共振的聲音。
精神科醫師被教導用特殊的方式聆聽:他們會聽到我們大部分的人聽不見的訊號,他們會尋找我們大部分的人看不見的模式。他們的兩大任務一一方面是診斷與開立精神藥物,另一方面是精神動力取向的心理治療教導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聆聽和觀察。
作為一名人類學家,我可以看見年輕的精神科醫師必須在診斷和心理治療中分別達到什麼目標,我也可以看見他們為了達到這些目標學了哪些事情。我可以看見他們為了完成他們的任務,如何學習去理解個案;我也可以看見他們所學到的那些將成為這些他們是如何學習害怕、厭惡或愛他們的病人;而且我可以看到,一家醫療單位偏向生物醫療或偏向精神動力觀點,將會決定這些單位所認定的適當行為的樣貌。我要再次強調,這些差異是任務的一部分而非醫師的個性所導致,儘管不同的任務永遠肯定會吸引到不同類型的人。我能看出誰在這些不同的領域裡受到崇拜,所以當一位年輕醫師在病人旁邊,不僅可以問他在病人身上看到了什麼,還可以問他應該渴望成為誰來回應病人。
根據這兩種不同的任務,上述所有都是年輕精神科醫師學習成為病人的醫師的一部分方式。這就是本書所要描述與剖析的。
這本書也做了一個讓人更為困擾的結論。無論如何,我們理解了精神疾病的可能原因,也提出許多證據,證明對大多數的患者和疾病來說,精神藥理學和心理治療合併使用的效果最好。當兩種方法可以串聯著用,患者可以更快有所改善,更能待在社區裡而不需住院。兩者都很重要,都不可或缺,而且大多數精神科醫師——無論其本身取向是哪一種都同意這一點。
但是社會經濟的力量和意識形態的結合將心理治療趕出精神醫學之外。對於住院醫師來說,要學習心理治療、或在醫院環境中看出心理治療的重要性,現在比任務的本質,而不是基於這位醫師的風格或個性。我還可以看見精神科醫師如何在不同的任務環境中預測病人的狀況, 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困難;對於患者或醫生來說,現在也比以前更難向保險公司申請給付。
如果管理式照護公司的損益中心策略把精神科給付項目裡的心理治療部分砍掉,將導致精神科醫師只能用生物醫學任務所教導的方式去觀察、思考和回應。這將是一個可怕的錯誤。
即使具有某些心理治療背景,即使他們是在診斷和開藥,這個錯誤都對那些對患者更敏感的精神科醫師相當不利。這對我們的社會不利,因為生物醫學鼓勵一種思考精神疾病的方法,這種思考可能會剝奪精神疾病受苦者身上的人性。最重要的是這對患者不利,如果單純只從生物醫學角度進行治療,他們的治療會較差,效果會較不好。
還有一個更隱微的風險。精神醫學不可避免地與我們最深切的道德問題糾纏在一起:是什麼使一個人(person)得以成為人(human)、受苦意味著什麼、成為一個良善而關懷的人又意味著什麼。這裡所謂的「道德」,與其說是一種正確的行為準則,不如說是我們直觀地認為什麼是應該負責的、何時該咎責,以及如何打從內心確定我們的雄心壯志是正確且良善的。
生物醫學和精神動力學方式透過不同的方法塑造出這些基本類型,孕育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道德本能。這些基本類型是證成我們對照顧受苦者有所責任的工具:誰是一個人(這不是個外顯的問題)、什麼構成了那個人的痛苦、我們究竟是誰而得以介入、什麼是好的介入。這兩種方式教導他們的治療者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人。他們有不同的內在矛盾和不同的重點。兩者各有各的強項和弱點。而任何一邊都改變了醫師理解病人、社會感知病人,以及病人自我覺察的方式。
--
📖 本文摘自《兩種心靈:一個人類學家對精神醫學的觀察》,作者譚亞‧魯爾曼為史丹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將自己的研究描述為「心智的人類學」。
電子書 ◼️ https://readmoo.pse.is/3mkz93
紙本書 ◼️ https://reurl.cc/Q6d2n9
學鼓 在 陳其邁 Chen Chi-M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幫第一天來上學的小朋友們,加加油!
「哇~~~!( ˃̣̣̥o˂̣̣̥ )」
上學第一天,一進教室,一定會看到還在哭哭想家的小朋友。
我請同學們鼓鼓掌,在同學鼓勵、老師安慰下,在哭的小朋友總算是停下淚水,跟著鼓掌。
漫長的暑假結束了,迎接開學,爸媽小孩都是一樣緊張又期待,加上必須嚴守防疫,多了一項挑戰。
高雄的第一節課,老師們細心將洗手、防疫知識都教給小朋友們。
我到 #梓官國小,留意小朋友的隔板與上課情形,叮嚀要多洗手、戴口罩,也走過健康中心與校園,希望顧好師生上課環境,同步杜絕COVID-19、腸病毒以及登革熱。
滴水不漏,我們會繼續和大家一起努力做好防疫,讓師生上學更加平安健康。
開學加油!
學鼓 在 Sara S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Choreography @emma.chiu_
🎶 @siamusic #Courage to change
所有的情緒跟念頭
都是想到當時痛苦的時候
想要掙脫這一切
不敢跨出的那一步
陷入一種泥沼
想要選擇不顧一切私心裂肺的逃離這一切
想要遠離那些草叢
不屬於我的草叢
關於人際關係關於舞蹈都讓我著實的成長
現在我也改變了自己
很感謝自己的成長與改變
同時也很感謝所有教過我的老師們
不懂的人就會只是覺得
啊!那又沒什麼!
啊!你還在跳舞喔?
啊!你這樣跳舞能夠賺錢嗎?
啊!你要想想你的未來ㄟ
啊!跳一段來看看啊
啊!你只關注舞蹈不在乎其他事情耶
..........
其實每一個人對某些事情都會有一定的執著與堅持
即使不當什麼職業舞者
我還是想要繼續這麼做
因為我高興
因為我生氣
因為我快樂
因為我難過
我都還是想要繼續跳舞
內心有很多很多劇場
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的身體素質材質不好
但是我還是想要跳想要學
是一種執著與堅持嗎
常常會被一些朋友同學鼓勵
告訴我我其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糟
抱歉抱歉最後哭得不能自己在那邊大爆哭
久久無法從情緒中抽離
每看一次自己跳的影片眼淚就一直在眼眶裡打轉
Emma是一位很用心又溫暖且讓我產生共鳴的老師
這次來到了第三期的作品
每一次都讓我又驚又喜
覺得真的很喜歡
我努力想表達的都在這支舞裡面了
「這次的宋小艾好像不太一樣喔!」
是我每看完這一次的影片的心得。
NO matter what I do
It's me
我也非常喜歡這一段歌詞
「Sowing the seeds of love and hope, love and hope
We don't have to stay here, stuck in the weeds」
#couragetochange #sia #dancelife #itsme #Jazz
#Emma線上課第三期小品 #love #20210714
學鼓 在 OB 歐蓓粒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謝謝老師耐心的教學
讓我完成第一次的Drum cover
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請路過的前輩們鞭小力一點
錄音/ johnwu 孟諺老師
HONNE 3am cover by OB
- 如果喜歡我的影片 記得訂閱留言分享唷 -
♡More O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訂閱我: https://www.youtube.com/user/obeliewu
» Instagram: https://instagram.com/obeliewu/
» Blog: http://obelie.tw
» FB: https://www.facebook.com/obphotoloving/
» Email: obeliewu@gmail.com
學鼓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疫情嚴峻,台南市政府宣布「停課不停學」,鼓勵學生在家透過視訊或雲端資源自學,但偏鄉並非家家都有網路,也礙於經濟條件、隔代教養等因素,讓學童到校率提升。有偏鄉校長感嘆,遠距教學影響力有限,只盼疫情早日落幕,讓一切回歸正常。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773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學鼓 在 「H6鼓教室」第一課:學打鼓要準備什麼?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 鼓棒購買連結: 成人至小學以上皆可使用的鼓棒https://www.bdrum.com.tw/stick/standstrick/nova-n5a ... ... <看更多>
學鼓 在 鼓樂Drum Studio - 🥁從零開始學打鼓-器材篇 的推薦與評價
從零開始學打鼓-器材篇- 很多人想打鼓,但擔心買不起鼓、鄰居聽力太好卻沒預算做隔音裝潢…等經濟門檻,而打消學鼓念頭。 如果你的狀況符合以上情形, ... ... <看更多>
學鼓 在 [心得] 我的學鼓心得- 看板Drum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在這個版淺水很久啦,平時瀏覽文章,
對我是獲益良多。
在這分享一下,希望能拋磚引玉,各位愛鼓的同好好好交流一下。
首先,先申明幾點:
1. 亞洲鼓王是我的夢想,帶有玩笑意味居多,
各位可別當真阿,我不想像之前有人自稱鼓神被痛批 ^^
2. 說是分享,但是裡面談到的很多東西多是拾人牙慧,
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
我僅是就我個人的經驗加以分享,大家參考一下啦!
OK,廢話完畢,先來略述一下我的學鼓過程。
話說約六年前,某人失戀........
在那昏天黑地的日子裡,我認識了 X Japan,他改變了我的一生。
每當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是 X 的抒情歌陪伴我。
一開始我真的很不明白,作出這麼淒美感人的抒情歌的 X,
怎麼還可以做這麼 "吵雜" 的搖滾樂。
我想這是在台灣長大,聽慣抒情歌的影響吧。
我記的那時我是瘋狂的迷上 X,一天可以聽八小時吧。
不過我每次聽到快歌就SKIP掉.... ccc
經過了一段時間,我漸漸從 week end, rusty nail中體會到了快歌的爽度。
然後,我就瘋狂愛上了他們的快歌。
(不過最後我倒愛上他們偏剛柔並濟的作品,這是後話)
成為 X 迷後,我也開始蒐集他們的每張專輯和LIVE。
從VIDEO中我看到了 yoshiki 那狂暴的擊鼓和雙踏,
在我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我想我是那時開始對鼓產生興趣。
每天在 X 旋律的陪伴中約一年後,
我堂弟(他也玩音樂,即將在台灣發片,不過這離題了)
鼓勵我,既然花這麼多時間聽音樂,為什麼不把時間拿來玩樂器?
這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於是,在大二升大三的暑假中,我在台南找了第一個老師,小葉。
我只跟小葉老師學了一個月,他算是我的入門老師。
小葉人不錯,他很重基本,
而且他不會跟你說什麼是一定對,什麼是一定錯,
他只會跟你說,我比較不建議你這樣之類的.....
我覺得這觀念很好,只要你覺得好,沒什麼是一定的。
所以其實那個月我只學會了看譜和音符,
pattern 倒是一個也沒練。
不過從小葉那認識了 Dream Theater,
然後我買了一張至今聽超過100遍的專輯,scence from a memory。
記的第一次聽到 Mike Portnoy 打鼓,
頓時興起原來 yoshiki 還算小角色的感覺.... ^^
不過 yoshiki 的形象,才華,各方面還是我心目中的第一 musician。
自此我就愛上了前衛金屬,
然後我找到了一個網站 前衛金屬誌 https://www.koprogmetal.com/
雖然很久沒更新,不過他的資料相當豐富,
他的論壇也很棒! 不過個人音樂偏好跟鼓無關,略過不提。
暑假結束回到台北唸書,我馬上加入吉他社,
然後我買了本教本繼續練習。
名字忘了,但是我記的價錢只有 150,很薄的一本。
等到我把裡面全部的 pattern 全部練完,
發現鼓實在沒什麼東西好練時,又興起了找老師的念頭。
因為我還是對重金屬很有興趣,
所以我找了六翼天使的前鼓手,小民。
(剛剛看網站才知道六翼換鼓手很久了,真失望)
我大概跟小民學了四個月,不過之後他就不教了。
他真是很好的一個老師,很謙虛又超強的,打起鼓來拳拳到肉。
外型也頗符合金屬鼓手的樣子,哈哈!
他教我如何運用四連音,輕重音到套鼓上,
還教了我很多我想知道的鬼東西及讓我嚮往已久的雙大鼓,
還有一些基本的手腳拆解等等。
小民老師算是帶我進入打鼓殿堂的老師,
我現在還是很懷念跟他學鼓,聊天的那段時間。
之後我又自修了一段時間。
但是這段時間我必須要跟各位版友分享的是我已經養成了不良的習慣!
從看 yoshiki 打鼓到自己學鼓,
yoshiki 那帥氣又狂暴的形象一直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所以不知不覺在練鼓的時候就想要模仿他。
但是,這其實是不對的!
相信很多人在學鼓的時候,老師都一直跟你講要放鬆!
我覺得這個觀念真的很重要。
看到那些搖滾樂手打的狂野,其實都是有很深厚的底子在。
在那段每天 "砸鼓" 的階段,
幾乎每一兩個月就打斷一雙鼓棒,鼓棒也越換越粗。
我完全沒有在意我的音色及姿勢,
一心只有聲音跟速度。
我覺得當初如果我能放更多時間在我的基本打點,
之後我就不用花更多時間來矯正錯誤的姿勢。
自修一段時間,又開始想找老師了。
我跑到杰克想再找小民,他已經不教了。
我就隨便跟櫃檯聊聊,他就跟我推薦小傑老師。
他說小傑不錯,人也搞笑。
於是我找了第三任老師。不過事後證明以上兩點都對。
小傑老師真的是挺有趣的,每次上他課都跟他虎爛。
(記的有次跟他提到拉丁的大鼓,他說大鼓可以採 1,4,7。
我問他為什麼不是 2,5,8,
他竟然回答我 2,5,8就聽牌了 @@~~~)
記的第一二次上課他說我的姿勢有誤,
都只教我用手指抓鼓棒,鼓一下也沒打 當初還以為他是不是騙錢的.... ^^
不過在他的管教下,我的打點開始改善。
而且在他的引導下,我認識了 Steve Gadd 等外國爵士鼓手。
從此我的知識進入另一個領域。
我漸漸開始覺得搖滾,金屬沒那麼吸引我了,
真正吸引我的是 groove!
從完全不了解那些外國老鼓手在打什麼,
但漸漸體會 "喔!這才是我要的" 真的很有趣!
我跟小傑老師學了半年一直到我當兵,
他教我很多觀念,手法,還有一些不同的音樂類型。
而且我真的很喜歡他的 groove,
再給他推一下好了,哈哈。
當兵就完全沒碰什麼鼓了,偶而放假打一下。
退伍之後回台北,又在敦煌找了王洛結(不知字有沒有打對)老師。
洛結老師又再次指正了我的姿勢及打點。
他也教了我一些入門的 bosa nova, jazz, shuffle 的 pattern。
讓我感覺的學鼓的樂趣。
畢竟會一兩個不同的 pattern 讓我有種滿足感,哈哈。
老師人很年輕,對我希奇古怪的問題也是知無不言,
所以我也學了不少東西。
而且從他知道我當兵是當預官輔導長後,
他就一直叫我 "輔仔"......
跟洛結老師大概學了四個月,之後就一直自修到現在。
會寫這篇文章的原因,
是最近看了一些網路的 video,發現很多打點的部分很實用,
所以我稍微整理一下,希望對各位有志成為鼓手的朋友有幫助。
(一)關於熱身
我想打鼓最重要的就是放鬆吧!
不過知道歸知道,我也是摸索了快四年才真正體會到,
任何時間都要對自己說 "Relax" !!
所以在速度及技巧的追求上,別忘了要放鬆,
這樣才能打的久又打的好,在更高技巧的追求上也會很有幫助。
關於熱身我推薦 "8s"。
也就是單手連擊八下,互相交替。
附上 Mark Wessels 的教學短片 https://0rz.net/f21yx。
關於完整的教學可以在 https://0rz.net/6a1zy 找到,
我僅就我討論到的部分附上連結。
順便推一下這整套教學,詳細又清楚,對我的幫助很大。
(二)關於單擊
這是每一個鼓手一拿起鼓棒就會面對的部分。
https://0rz.net/db1ye
關於單擊又衍生出 full, down, tap, up stroke 等技巧。
關於這些技巧我的心得是千萬不要操之過急,
每天花一點時間分別練習這些打點。
這樣對將來的 paradiddle, flam 會很有幫助。
而且我覺得最好先選擇一個最放鬆的姿勢,
然後每天按著固定的握法,姿勢加以練習,
不然,練再多都是白練 (是沒那麼誇張,但是真的很浪費時間)。
如此對於打點的音色,肌肉的加強都會有幫助。
(二)關於雙擊
雙擊是我打鼓中的夢想,一直到現在我還是無法到達輪鼓的速度。
不過練習了一陣子,也有些心得跟版友分享。
這是短片 https://0rz.net/3f1yk
雙擊該用指力還是腕力呢?
我個人是覺得兩者皆要。
千萬記的要放鬆,雙擊是一條漫長的路,大家一起加油吧!
在這我要分享的是不同的觀念。
因為我已經養成了我的姿勢,所以目前不想改變,
但是我提出來跟版友分享,對還在起步,或是有興趣的板友參考。
這是 Dave Weckl 的教學 https://0rz.net/941yc。
右手的雙擊改成一下單擊,另一下則以轉手腕及指力完成。
如此可以大幅降低肌肉的壓力及受傷的可能。
相同的技巧也可以在 JoJo Mayer 上看到。
至於左手(如果採傳統握法)我推薦另一位 Derrick Pope 的教學,
這是他的影片 https://0rz.net/401yJ
其實他的觀念來自於 Buddy Rich。
在影片中他也示範如果發展到極致也就成為 one hand roll。
對於技巧魔人可以互相砥礪。
(三)淺談 Moeller
所謂 Moeller,就是單手三連音的交替。
為什麼是"淺談"?
因為我根本不會,如何詳談 ><~~
不過還是就我所知道的跟大家分享,大家一起努力吧!
這是 Tony Royster Jr. 的短片 https://0rz.net/d01y3
記的幾年前看他還是個爆強的小孩子,現在變成更強的大人了。
他的技巧是 down stroke, tap, up stroke。
不過我更推薦 Derrick Pope 的方式 https://0rz.net/be1yr
他的觀念是 whipping stroke, 然後用鼓皮自然的彈力彈兩下,
如此完成一個單手的三連音。
為什麼比較推薦他是因為他的手法大部分是放鬆的,
對於初學者比較有幫助。
不然像 Tony Royster Jr. 那種打法對新手很容易累,
說不定練幾天就放棄了。
所以我推薦用較為投機取巧,比較容易持之以恆,
而且對於鼓皮的彈性的掌握,握法的放鬆都有幫助。
等到手指肌肉對鼓棒的掌握加強後,我想最後都是殊途同歸吧。
畢竟看 Derrick Pope 打到後面也不完全是用彈力,
多少手指加了點料,但是料要加的恰到好處就需要時間了。
(四)關於大鼓
這部分我還是很弱,不過 Derrick Pope 的踩法很有趣。
這是短片 https://0rz.net/ba1z6
對於大鼓裝飾音,Samba 會很有幫助。
拉哩拉雜寫一推,主要還是跟大家分享,
不希望大家跟我一樣走很多冤枉路。
其他像多看 live 表演,多聽音樂當然都很有幫助!
祝大家練鼓愉快!!!
Let's drumming!!!
--
Dead Poem's Still Alive
Dead Poem's Still Alive into me
Dead Poem's Still Screamin'
Dead Poem's Still Screamin' into m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8.2.206.18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