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將進酒》:古今第一勸酒歌(一) | 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李白《將進酒》:古今第一勸酒歌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將進酒》
1.將進酒,漢樂府詩題,屬《鼓吹曲·漢鐃歌》。《樂府詩集》卷十六: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大略以飲酒放歌為言。從前人創作情況看,有朝會進酒、有冶遊飲酒,都有規勸之意。元蕭士贇:「唐時遺音尚存,太白填之以申己意耳。」(《分類補註李太白詩》)
詩題又作《惜罇空》、《惜空樽酒》。
2.詩的寫作時間,有不同說法。
一般認為作於天寶年間,李白被逐出宮之後。例如,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唐詩選》:「大約作於翰林‘賜金放還’後。李白當時胸中鬱積很深,本篇抒發了感慨。」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鑑賞辭典》認為「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
巴蜀書社《李白全集編年註釋》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跟《酬岑勳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為同時同地之作。地點是元丹丘所居潁陽山居,時間是開元二十四年(736)。理由是:「縱觀李集,一入長安以前作品感慨殊少,更無牢騷;二入長安去朝之後,傷心備至,牢騷特盛;唯有一入長安以後,二入長安以前一段時期,往往旋發牢騷,旋又自慰解。《梁園吟》如此,《梁甫吟》亦然,《將進酒》尤為典型。」
開元二十四年的說法,很有道理。
3.將進酒,勸人飲酒。將,請的意思,讀音為qing(音同鏘)。這個讀音來歷久遠。《集韻》、《洪武正韻》所注反切為「千羊切」,《韻會》為「七羊切」,不同於將軍、將帥中「將」的「即良切」和「子亮切」。「即良切」和「子亮切」折合成今天北京話讀音是jing(音同江)和jiàng(音同降)。請義的「將」,用例如《詩經·衛風·氓》「將子無怒」,《詩經·小雅·正月》「將伯助予」。
4.黃河之水天上來,前人有種種解釋。例如,錢可選:「蓋極言其高遠也。」唐汝詢《唐詩解》:「……以河流起興,言以河之發源崑崙尚入海不返;以人之年貌倏然而改,非若河之迥也,而可不飲乎?」巴蜀書社《李白全集編年註釋》:「元丹丘潁陽山居距黃河不遠,故以黃河起興。」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鑑賞辭典》:「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周嘯天撰稿)
這些解釋各有道理,但都既不全面,也不準確。實際上,李白這句詩主要是化用漢樂府《長歌行》的詩句與詩意:「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李白把「百川」改成了「黃河」。另外,黃河之水高處來的說法,顯然也是唐代人所熟知的地理知識。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雲間」,李白《贈裴十四》:「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可為佐證。
(二之一,待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解釋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年輕人的資產與負債】
到了畢業季節,數以十萬計年輕、充滿朝氣的畢業生正要踏出校園,站上職業生涯的起跑點,準備開創自己的事業。無疑地,年輕正是年輕人最大的本錢,因為年輕,所以有體力、有衝勁、滿身活力,無論資質、學歷、出身背景如何,似乎只要自己還年輕,時間就永遠站在自己這一邊,對未來也就滿懷憧憬與希望。
但是,年輕的另一面,卻是缺乏經驗。涉世未深、處事不夠圓融、工作歷練不足、個性上還留著許多稜稜角角猶待琢磨,這些特質同樣存在年輕人的身上,可謂年輕的一體兩面。長者對於一般年輕人常有這樣的觀感:「年輕人最大的資產是年輕,最大的負債也是年輕」,用這句話來形容年輕人,可說非常地貼切。
在我剛踏出社會工作的時候,也同樣聽過這句話。當時我很直覺地想到,既然年輕是年輕人最大的資產,同時也是最大的負債,那麼,我該如何用資產來償還負債呢?我並未想出什麼令人拍案叫絕的答案來,但當時得到的結論卻一直到現在我都認為是正確的,那就是我應該趁著自己年輕的時候,花同樣的時間卻累積比別人更多的工作經驗,而經驗要累積得快,除了比別人更努力工作之外,似乎找不到其他的方法。
上帝對每一個人最公平之處,在於無論富貴貧賤、資質高低,每個人一天都同樣擁有廿四小時,不會多一分鐘,也不會少一秒鐘。但同樣的一天廿四小時,每個人活得卻都不一樣,有人努力認真,也有人虛耗度日,經驗累積成長的腳步也因此大不相同。
假設有兩個同時步出社會的年輕人,學歷、資質都差不多,但是工作的努力程度不同。在一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間中,就一般情況而言,真正「有效」的工作時間平均約六小時左右。如果其中一個人工作較不用心,則很可能一天的有效工作時間只有四小時;但另一個人卻特別努力,絕大部分的心思都投注在工作上,經常主動加班,即使是下班時間,腦子裡還在不斷思考工作上的事情,產生新的創意、思索問題的解決方案等,因此同樣一天下來,可能可以累積相當於十二個小時的工作經驗。長期如此,則兩人同時工作十年之後,前者可能只累積相當於六、七年的工作經驗,但後者卻已經擁有相當於廿年的工作經驗,是前者的三倍之多。兩個原本條件相當的年輕人,十年後的能力、經驗以及相對應而來的工作成就,卻大相逕庭。
這個簡單的數學運算,其實正足以用來解釋,為何絕大部分的年輕人在剛出社會時,彼此的條件其實差不多(因為都一樣年輕,也一樣沒經驗),但是經過十年、廿年之後,彼此的能力與成就卻會形成極大的落差。
因為年輕而缺乏經驗,其實絕大部分的年輕人都能自我認知到這一點。又由於經驗的累積需要時間,而時間流動的速度卻又無法加快,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將經驗的問題丟給時間去解決,認為隨著時間流動,經驗自然跟著增加。但如果一個年輕人懂得善用自己年輕的本錢,投入更多的心力在工作上,便能突破時間的限制,更快速地累積經驗,在同儕的競爭當中,脫穎而出的機會也大為增加。
相對地,許多年輕人因為擁有年輕而意興風發,這樣的朝氣蓬勃固然不是壞事,但是許多人卻因此認為來日方長而可以恣意揮霍,每天悠哉度日,不知不覺地已經在同儕之中逐漸落後,等到察覺出來而有心追趕時,卻已經落後一大截了。一個人之所以會落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下場,大多肇因於此!
#連結閱讀:
1.公車理論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900545866809145
2.有經歷,不等於有經驗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736807669849633:0
3.不思考未來,就沒有未來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728086807388386:0
4.只有「潛在機會」,没有「現成機會」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730659927131074:0
◎聯強國際為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兆元之亞太第一大資通訊通路集團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如您認同杜書伍的觀念專欄,歡迎交流及分享1️⃣按讚👏🏻👏🏻2️⃣分享👬👬3️⃣追蹤粉絲專頁--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