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份的迷誠品專欄,是一場電光影裡的影像旅行,分別選了《#絕美之城》、《#午夜巴黎》、《#愛情不用翻譯》與《#現代啟示錄》等幾部電影,來安撫疫情之下不得不暫時回歸平淡的生活現狀,並期盼下一次跳上飛機,前往異鄉的時機能盡快到來。
⠀⠀⠀⠀⠀
⠀⠀⠀⠀⠀
「旅行讓人發揮想像,餘者就只有失望與疲勞。完全出自想像,那就是他的力量,從生到死,人、動物、城市、事物全是想像,是一部小說,是虛構故事。利泰不曾說錯,況且誰都辦得到,只需閉上眼睛,它就在生活的另一頭。」
⠀⠀⠀⠀⠀
電影《絕美之城》片頭引用自法國作家塞利納《長夜行》,那也幾乎是現在的我們唯一能做的,於自己的內在時空,透過文字或影像展開一場探險、一次邂逅,或是一趟神遊 —— 閉上眼睛,旅行就在生活的另一端。以前,一有時間便拉著行李箱到處闖蕩的日子,深感滿足的一刻,往往是回到住處的隔天早晨,凝視平凡無奇卻異常美麗的街景,手中緊握樓下小咖啡廳沖出的溫熱咖啡,帶來一股難以言喻的安定與踏實之感。
⠀⠀⠀⠀⠀
在啟程與歸返之間,在未知與熟悉之間,在相遇與別離之間,在變動與恆常之間,旅行於天平兩端讓人心矛盾取得平衡。例如雋永的愛在三部曲,勇於跨出舒適圈的《白日夢冒險王,甚或歷久彌新的無數公路電影,諸如此類「我遇見誰,會有怎樣的對白」,靜靜等待願意相信的人來到此處,就像稍縱即逝的綠光。往往一個人、一部電影、一段往事,成為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也代表了某座城市在我們心中的情感印象,有時全然想像,有時恍如隔世,影像在我們大腦裡留下的畫面始終都是雙向流動的,成為每個人無論是否親身經歷,甚至虛實交織的獨特情節記憶。
⠀⠀⠀⠀⠀
猶記得,那年復活節泡在義大利的假期,不但從南一路玩到北,亦留了整整四天用雙腳走完了羅馬與梵蒂岡,興匆匆按照丹布朗《天使與魔鬼》進行路線規畫,觀賞無數傳說中的建築、古蹟與藝術品,清晰烙印心中的,卻一直只有那不起眼的昏黃路燈與閃耀糖霜色澤的石子路,蒙太奇般與傑普漫步夜色壟罩的羅馬街頭的身影交錯,重疊,盤旋。
⠀⠀⠀⠀⠀
Paolo Sorrentino 承繼著導演費里尼的創作內核,《絕美之城》捕捉一個曾經夜夜笙歌,觥籌交錯,恣意遊走在權貴階級的作家 Jep,不但縱橫上流社會,更是經驗豐富的情場老手,總是衣著講究,自詡紳士,一派氣定神閒的模樣,就如這座永恆之城,以及沉默矗立於自家陽台畔的巍峨競技場,隱隱散發著華麗與蒼涼,神祕與虛無,莊嚴與絕望。
⠀⠀⠀⠀⠀
余秋雨《行者無疆》形容羅馬是「隱隱然的偉大」,靜靜安踞在並不明亮的高位上,從城市散落的每一扇舊窗、每一塊古磚、每一束荖藤溢出。而羅馬是永恆的眷戀,普立茲小說獎得主 Anthony Doerr 在其著作《羅馬四季》感嘆道:「人們說,窮極一生,也難以盡攬羅馬」。彷彿自 Toni Servillo 的 Jep 身上流露的氣質,有著不合時宜的表象,但一切萬事萬物都是謎,無法解釋曾經的不朽風華,亦難以看清如今的一片廢墟,走過白晝和黑夜,美麗和醜陋,永恆存在於那一瞬,用靈魂按下快門的一瞬,為死亡、可悲的人性所不能觸及,在時間流逝的痕跡下,從人的角度沉默凝視羅馬過去,現在與未來。
⠀⠀⠀⠀⠀
「在巴黎,沒有一件事情是簡單的。」
⠀⠀⠀⠀⠀
眾所皆知,巴黎這一席流動的饗宴,由數不盡的人文底蘊穩穩撐起。細數林林總總關於法國的電影,《愛在日落巴黎時》的美好一隅、《午夜巴黎》的流金歲月、《戲夢巴黎》的迷惘不安、《出走巴黎》的自由之反向,或是 2019 年《悲慘世界》被種族、體制與暴力壓迫的巴黎之陰暗面,一針一線建構出我們想像中屬於花都的立體輪廓。
⠀⠀⠀⠀⠀
然而,無論是否親眼見識這個浪漫之都的想像與現實存在多少落差,絕大多數的人仍會為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感到心馳神往。午夜夢迴時,回到逝去的玫瑰色美好年代,談一場如夢似幻的異國戀曲,漫步於拿破崙長眠的塞納河畔,與一群只聞其名的傑出藝術家聊得酒酣耳熱,那是真正存在於巴黎之中的巴黎。
⠀⠀⠀⠀⠀
「人都恐懼死亡、質疑自己的定位,藝術家不該屈服於絕望,而是要想辦法找出那個時代空虛的解藥。」
⠀⠀⠀⠀⠀
當時巴黎藝文界的核心人物,被譽為現代主義教母的葛楚史坦,讀完男主角的小說後給予了如此受用的評價。那時才發覺,無論生於哪個時空,面對哪種現實,都有最好的一面與最壞的一面,都有絕望環伺的一面與充滿希望的一面,當我們無法選擇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尋覓一個方式與虛無及現實抗衡。對應至疫情肆虐的當下,或許單單是持續觀影、閱讀,乃至創作不懈,珍惜眼前所有,並持續保持對未來的憧憬,便已在企圖找尋屬於這個時代空虛的解藥。
⠀⠀⠀⠀⠀
⠀⠀⠀⠀⠀
⠀⠀⠀⠀⠀
▍完整全文:
▍閉上眼睛,旅行就在生活的另一端|城市電影推薦
https://pse.is/3l2kc5
⠀⠀⠀⠀⠀
▍上月回顧: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性別主題電影推薦
https://pse.is/3jyzhc
希望戀曲廢墟 在 畢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影評,還是還寫的,這部,太正,忍唔住。
《冷戰戀曲》,大愛。我仲會在4月19本周五,同大家影後分享。又係嗰句,支持我支持好電影,到時見,希望見到你哋。
.
【逃得過時代,都頂不順自己】
我曾經有一個難題,就是如果剛過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我有一票,我該投給《Roma》還是《Cold War》。
非常一廂情願的認為,如果你真心喜歡《Roma》,錯過《Cold War》屬於不能原諒。《Cold War》沒有網絡人氣混和荷里活片廠政治的後天加持和花生,但它先天本身的優點有過之無不及。
英國電影雜誌《Empire》說「你很難在同年(2018)找到一部視覺上比它更美的電影」,我同意。它的美,美得令人心碎。
黑白、詩意、每一鏡都是電影美學的高度示範,每一個畫面都典麗如明信片。運鏡、構圖、音樂、藝術性,美不勝收,整部電影,瀰漫一種安靜的冷,偏偏透一陣深沉的騷動,荒寒的。
時代決定了人性和命運,關鍵字是:音樂、愛情、共產、思想教育、自由、逃亡、分裂、團圓,軟弱。
戰後,1949至1964的波蘭,音樂總監Wiktor和鄉間歌手Zula由相遇到相愛,雙分到重聚,再離散再重遇的故事,說盡世道莽蒼,人性缺憾。
一段歷史,共產政治作為時代背景,在這前提下,音樂由民謠、到唱紅唱好的樣板音樂、到爵士樂,誰監控誰,黨指揮誰,愛還是愛,但鐵幕下,純真消逝了。
就算在自由國度,還是太多虛偽和妥協,別天真。
亂世,畫面越美麗,烘托出的破壞越可恨,扭曲越可悲。大好河山,一好戀人,奈何不了大大小小在明在暗在身在心的分崩離析。他們憔悴,我們黯然。
影片有足夠的政治動盪加強深度,足夠的愛情掙扎去豐富人性,足夠的曖昧去完成弔詭的懸念。
廢墟式史詩愛情,痛苦顯得高尚,傷痕變得華麗,磨難像聖誕燈飾,點綴一雙戀人破落的命運。波蘭、柏林,南斯拉夫、巴黎,聚、散、迷失,尋回,包括自己和對方。在自己的國家像異鄉人,為自由逃到異鄉更異鄉,Zula在巴黎重逢Wiktor,卻難忍用虛偽換自由,用偽音樂理想和文化背景包裝,令異鄉成為自己的賣點。貫徹他們在波蘭時已探尋過關於「藝術與真相」,「國家身份和文化戀舊」的課題。
是政治迫你又好,是生存迫你都好,在不自由的國度下,在「自由」意志下,在波蘭和巴黎的天空,都迫你面對自己的不堪不足和脆弱,問題你有否本事頂得住時代,頂得順自己。而Zula沒有。她一時沒有勇氣逃亡,一時祇懂得逃避,而非面對。
攝影的優美特愛留白,畫面常留一大片空間,人物在畫面佔的位置相對少,顯得渺小。一段段時空,一幕幕破碎,有時很斷裂,有時神經質,像串連起時代的特寫,甚至割斷得欠起承轉合。或許這是那個時代生而為人的荒謬,不可理喻,但別把一切責任推給極權,沒那麼便宜,單是生活的局限已經叫你左右不是人。
不必醜化共產,不必美化巴黎,祇能照鏡認清自己,看清彼此的一塌胡塗。Zula同時是Wiktor的femme fatale和救贖,廢墟式史詩愛情沒有童話,祇盡力在不可能的時代,談不可能的戀愛,留不住山河,也留不下故人。
慎入溫提之一:必需有art house film的脾胃。
慎入溫提之二:像時代的特寫硬照,神經質又斷裂,有時不可理喻。
#冷戰戀曲 #ColdWar
#畢明影評
#真係靚到心碎
#係ArtHouse啲
#祇寫喜歡寫的
希望戀曲廢墟 在 希望戀曲的帖子 的推薦與評價
希望戀曲 【全新職業由你決定!】 現在發揮你的想像力創造全新職業! 就有機會獲得夢巴套裝、一尾狐寵物! 還能在未來的遊戲中正式實裝哦! ... <看更多>
希望戀曲廢墟 在 2022希望戀曲下水道次數-遊戲熱門攻略下載,精選在PTT/巴哈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希望戀曲下水道次數-遊戲攻略下載排行,精選在PTT/巴哈姆特/電玩瘋攻略討論,找希望戀曲下水道次數,希望戀曲下水道前置,希望戀曲下水道任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