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展】本地首個粗獷建築主題展:https://bit.ly/3hnD7VA
有人嫌醜,有人嫌突兀,更多人其實是一無所知。本地首個粗獷建築主題展,展覽名就直接叫《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透過研究整理、攝影紀錄、水泥藝術裝罝,多角度還原香港粗獷建築不為人知的真實面貌。
始於上世紀戰後五、六十年代,粗獷主義主張追求樸實、真實的材料質感;正因為它不塗脂抺粉的個性,不易討人歡喜,讓人容易忽略其背後的社會意義,因此很快便隱沒於城市雨後春筍般的高樓之中。
當新一代建築師仔細研究半世紀前的粗獷建築,他們看到當時的建築師以及客戶,都勇於不從主流,接受新事物,「為甚麼當時的人可以接受如此不同的風格,建築師又為何有膽量提出如此不同的想法?」保育的重要性,除了建築物的歷史、設計價值,還在於保留其所屬時代的人文精神價值。
《未知的香港粗獷建築》展覽
日期:即日至9月17日 (星期一休息)
時間:12點至晚上7點
地點:openground (九龍深水埗大南街198號一樓)
《明周文化》推介:
【This is art?】瞭解碎剩氣球的Banksy女孩
https://bit.ly/3A5lHoc
【米蘭設計周2021】從爆破中誕生的家具 葡萄牙設計師的疫情實驗
https://bit.ly/38PQBFh
- - -
◢ 緊貼明周文化 ◣
MeWe:bit.ly/3oCfmuo
Instagram:bit.ly/2TORYuE
YouTube:bit.ly/2klNzmB
Telegram:t.me/mpwchanneldepthreport
#香港建築 #建築保育 #粗獷建築 #建築設計 #明周文化 #我就是我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
「建築保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建築保育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建築保育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建築保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建築保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建築保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建築保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建築保育 在 #保育建築師 -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建築保育 在 《香港新活力》第1集保育活化歷史建築變成打卡熱點- YouTube 的評價
建築保育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香港舊建築消失得快,不止於唐樓。看起來粗糙簡陋的粗獷主義(Brutalism)建築也是其中一種。
「一幢四、五十歲的樓,本身就容易被拆掉,而粗獷建築更特別容易成為目標。」建築師Bob Pang近日與團隊於深水埗大南街開設展覽 @brutalism_hk ,期望引起更多討論和關注。
「As Found」是粗獷主義的重要概念,意思是如實呈現建築物料原貌,例如不經處理的水泥和紅磚等,經年累月便會顯得特別殘舊。「香港約八成被破壞的粗獷建築,都是為了保養和外觀翻新,被蓋上一層新的油漆,但加上油漆便不符合粗獷主義了,這種破壞是無法修復的。」
香港粗獷建築主要於1950至1970年代建成,處於二戰後與香港經濟起飛之間的時期,例如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北角堂、中大聯合書院胡忠圖書館、中大牟路思怡圖書館等等。「從前生活比較樸實,對建築要求不高;而粗獷建築作為當時一種風潮,如實反映了當年的社會狀況和生活環境,因此不少都是造價成本不高的公共建築,如圖書館、學校和教堂。」
根據這次展覽團隊的調查,聖士提反堂最初的設計主張選用瓦頂,但最後建造時沒有依從圖則,而改用水泥,估計是基於成本考量,卻變相建成了一棟符合粗獷主義的建築。這種有機的建造過程,也體現了當年香港社會的人文面貌。
葵涌的東海工業大廈是香港少見依然保持原貌的粗獷主義建築,外觀形狀大而且重,大廈各部分運用不同的水泥物料,組合出粗糙與沉實的質感,並罕有地使用麻石作為牆壁飾面,另外樑柱模仿工字鋼樑 (I-beam)的形狀,實際是以清水混凝土製成。大廈的每個建築部件都有凹槽,像樂高積木一樣,可以將部件運到工地進行組裝,節省時間成本,切合當時香港經濟急速起飛的步伐。
既然香港擁有這種獨一無一的風格建築,保育便成為急切的課題,「一幢建築值得保育,往往不只一個原因,除了獨特性、歷史意義、集體回憶,它所記錄的華人建築師歷史也十分重要。」香港的粗獷建築,不少都出自當年留學英美,受外國建築風格影響下把Brutalism帶入的香港第二、三代華人建築師。
展覽亦展出了以水泥為顏料的立體創作。藝術家混合不同深淺顏色的水泥,呈現建築物在光線下的明暗,又參考建築物的外觀,鋪上不同厚度的水泥,讓每張作品觸摸起來都有建築物的立體感。團隊亦重新手繪建築圖紙,讓觀眾可追溯各建築物的演化過程,了解箇中的設計語言和特徵。
日期:9月3日至17日 (星期一休息)
時間:12點至晚上7點
地點:@openground_hk (九龍深水埗大南街198號一樓)
#香港建築 #粗獷香港 #香港粗獷主義 #保育 #exhibition #brutalisthk #brutalismhk #hongkongbrutalism #hkbrutalism #brutalism #brutal_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photography #sosbrutalism
建築保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元朗 #江夏圍】
這所建於1930年代的客家大宅,經歷過種種用途變遷,但不改莊重氣勢。儘管現時風采凋零,大門刻著「源思祖澤、遠樹家風」字字鏗鏘,把這戶江夏黃氏的鬥志精神永遠留在這裏了。
感謝 @kong_ha_wai 安排,讓我有幸在建築保育復修之前寫生,把這裡的此時此刻紀錄下來。🤎
#urbansketching
#寫生
#趙綺婷
建築保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由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馬冠堯先生,講述終審法院大樓的發展背景、設計、歷史痕跡和修復活化。
分段:
00:51 發展背景
19:59 建造、設計與象徵
32:10 歷史痕跡
43:45 修復活化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10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建築保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由文物保育建築師謝正勤先生,講述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和現況,當中的爭議與平衡,並分享618上海街活化項目的特色、保育方法和經驗。
分段:
01:42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發展
09:49 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現況
15:38 保育爭議與平衡
31:23 項目分享:618上海街
41:26 如何裝備自己以參與保育事業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9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建築保育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環境生態考慮
11:37 推廣綠色生活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建築保育 在 《香港新活力》第1集保育活化歷史建築變成打卡熱點-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過去20年,香港致力 保育 和活化歷史 建築 ,當中位於中環荷李活道,有150多年歷史,前身是中區警署 建築 群的「大館」。在2018年活化成集藝術和歷史元素於 ... ... <看更多>
建築保育 在 #保育建築師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集(10月14日)節目,主持#李秋婷 同香港建築師學會古蹟及文物保育委員會前副主席#何心怡,請嚟建築師#黃德明 Humphrey,分享佢喺舊大埔警署(現為#綠滙學苑),同埋位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