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590的網紅閒妻小廚娘 吃貨二兄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知道什麼是 #植物奶嗎? 這幾年植物奶變得很熱門,因為環保的意識抬高、素食主義者抬頭、政府的限塑令等等我們開始意識到真的要好好保護我們環境 但是植物奶到底是什麼? #沒有含乳糖成分的就稱為植物奶,植物奶的好處在於碳排放量低於鮮乳 植物奶對於素食者且又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無法取代...
「微冰少冰差別」的推薦目錄: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愛蜜。樂芙愛美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戀戀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閒妻小廚娘 吃貨二兄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撒醬x日初Sachiko's FirstDa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Re: [討論] 飲料微冰/少冰後到底容量應該多少是正常? - 看板Drink 的評價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想問各位飲料大神- 勤益科大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Re: [閒聊] 微冰的問題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鮮茶道花蓮太昌店- 選完飲料該來挑選冰量與甜度冰量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問卦] 飲料女店員:我們的少冰是微冰喔! PTT推薦-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微冰少冰差別 在 Re: [閒聊] 微冰的問題 - PTT 旅遊美食區 的評價
微冰少冰差別 在 愛蜜。樂芙愛美麗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年最後一次好評再加開!
追劇必備、減肥好朋友、 孕婦止吐的好夥伴🍹
>> https://pse.is/LKY95
很多網友現在都變成我們的地下超級業務😆
因為這台連「含糖飲料」都能打出強勁氣泡的氣泡機
就算是平價的「微糖綠」和「冬瓜茶」
也是打完氣泡瞬間高級起來‼️
大家收到以後滿意到自動推廣給身邊親朋好友
所以每年都是好評加開再加開
今年最後一場請大家務必好好把握💪🏻
假期過後我身上還掛著很多肥肉要消滅😂
大食怪的我總能靠著喝氣泡水抑制狂吃衝動
而且最近開始喝酵素配氣泡水時
意外發現順口到我可以養成習慣天天來一杯
好好貫徹我的體內環保計劃🌈
還有不少網友表示,
原本買這台氣泡機是想送給男伴當禮物
結果家人小孩也跟著雞犬升天
還順便戒掉了手搖和汽水💪🏻
也是因為家裡有兩台氣泡機品牌
我才知道差別在哪裡
不然應該也會跟大家一樣只管外型漂亮、
誰便宜就買誰吧…
之前家裡另一個大品牌的氣泡機
打完氣泡放冰箱的隔天竟然消泡消了一大半😨
而且按壓多次氣泡還是很虛很沒勁兒
最煩的是明明瓶子都有裝好
但還是會常常發生氣壓空打沒灌進瓶子裡的窘況…
反觀我們這台不只
#白開水或含糖飲料或酒水 都能打氣泡
✅日系外型質感漂亮
✅氣泡強勁有擋頭
✅換瓶專人到府收件免出門
而且我們已經用了1年半以上
就算打完氣泡放在冰箱冰個幾天
喝起來喉嚨還是一樣勁嗆爽快🧊
外面隨便一瓶氣泡水少說也要30幾塊以上
自己做一杯500c.c.氣泡水
換算下來只要$4.2塊,超划算💰
🌲餐廳一杯$150up起跳的咖啡可樂覺得貴嗎?
自己做只要銅板價!
🌲想在lounge bar點杯雞尾調酒耍浪漫但又覺得太浮奢嗎?
自己做還是銅板價!
🌲孕婦或減肥人士有口慾困擾又怕體重超標?
喝純水氣泡水消暑有飽足感免怕胖!
🌲地方媽媽壓力大想來杯酒精麻痺自己又怕真醉?
用含糖飲料自己做讓你千杯不醉
❓哪種組合搭配最划算❓
我們因為平常喝水/追劇/喝梅酒
都會大量使用氣泡機
所以可以裝入大氣瓶的440旗艦機
相對就會比較划算不用那麼常換氣瓶🌈
而且「主機+2支氣瓶」的選擇是最划算
另外再加購1支大的1L寶特瓶備用
這樣就能避免氣瓶或寶特瓶買太少不夠用
全家大小唉唉叫沒得喝的窘況💦
#除了加購價會比單買更便宜
#再來是2支喝完了叫宅配到府交換件還可免運費
#現在買主機搭配氣瓶還可以刷卡分3期或6期零利率
【美萃旗艦機Luxury440氣泡水機】
★氣泡機上有漂亮木紋,而且上下底座都有
★按壓鍵還是浮奢高級的金色設計
★到府交換回收氣瓶免出門
★零耗電無添加,室內戶外方便攜帶
★通過SGS檢驗食品級材料
★680g大容量氣瓶比市售氣瓶有擋頭不需常更換
★附贈寶特瓶瓶刷
如果是要送禮或有預算考量💰
也可以考慮入手另一款Classic410氣泡機
它與旗艦機440的差別,
除了外型色彩比較繽紛之外
另外就是410只能裝425g以下的小罐氣瓶
而我入手的440旗艦機種則是2種氣瓶680g或425g都相容
其他功能都差不多噢!
錯過等明年的【美萃日系美型氣泡機團購】
📍限時優惠這裡買>> https://pse.is/LKY95
微冰少冰差別 在 戀戀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吃便當
今天多了兒子的便當,版面好擠~噗!
看得出來,咱家三位愛吃的菜都不一樣。
還好週日先完成半成品,
不適合放隔夜的荷包蛋呀、海鮮
就當日做好再補上就好了,
很省事。
//
昨天有收到幾位粉絲對於便當保存的問題。
嗯~
台灣受到日本便當文化很深的影響,
但要留意的是日本和我們的氣候差別很大,
台灣的溫度和濕度都很高,
所以便當做好、分裝後,
最好是待降溫到60度左右就盡快放冰箱
因為介於7至60℃之間的溫度,
正是細菌最容易迅速生長繁殖的環境。
#隔餐的時間不是指隔夜
#而是從食物離開冰箱那一刻開始算
✅提供一篇營養師的文章在留言處給大家參考
//
至於加熱便當如何加熱才能保持營養和色澤,
建議利用微波爐加熱(最佳)
或是在電鍋蒸氣冒大煙時再放入便當加熱(次佳)
✔縮短加熱時間,
✔食物的營養比較不會流失,
✔也會大大減少走味和變色的問題。
🚩保存便當不走味的方法在書中有很多說明喔
👴爸爸便當
麻辣香鍋蝦
軟炸里肌肉
蒜炒小松菜
黃金泡菜
👧女兒便當
伍斯特醋炒里肌
蛋煎櫛瓜
酸豇豆炒肉末
蒜炒空心菜
👦兒子便當
酸豇豆炒肉末
伍斯特醋炒里肌
蒜炒小松菜
當日現煎全熟荷包蛋
----------------------
💖我的新書:今天吃便當
博客來 https://happinessalways.pse.is/3dlf39
金石堂 https://happinessalways.pse.is/3d6ztr
momo https://reurl.cc/gz8Qmb
誠品 https://eslite.me/3cerdc
微冰少冰差別 在 閒妻小廚娘 吃貨二兄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家知道什麼是 #植物奶嗎?
這幾年植物奶變得很熱門,因為環保的意識抬高、素食主義者抬頭、政府的限塑令等等我們開始意識到真的要好好保護我們環境
但是植物奶到底是什麼?
#沒有含乳糖成分的就稱為植物奶,植物奶的好處在於碳排放量低於鮮乳
植物奶對於素食者且又有乳糖不耐症的人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無法取代鮮奶哦~主要是因為這些植物奶的營養成分和鮮奶相比還是有差別的
影片中我教大家如何在家輕鬆完成網美早午餐+簡易五款燕麥奶飲品,順便跟大家分享我每去去全聯,只要吃完就會再回購的產品(輕食類),全聯就像我家都大冰箱😂
🌱生菜沙拉+奶油煎土司佐手工草莓醬
飲品 低糖巧克力燕麥奶
🌱蜂蜜雞胸七彩吐司+堅果奶茶
🌱 辣炒泡菜牛肉捲+堅果拿鐵
🌱水果燕麥片+草莓燕麥奶
🌱珍珠奶茶舒芙蕾+黑糖珍珠燕麥奶
燕麥奶、杏仁奶、豆漿、米漿都是植物奶的一種
但,其實 「植物奶」並不是 「奶」
植物奶的原料來自植物,是豆類、穀物、堅果等經過浸泡、研磨等流程產出的液體哦!
因為口感、外觀類似牛奶,逐漸被當成牛奶的替代品,像是我們常見的豆漿、米漿,其實都是植物奶的一種。
🌰開團網址:https://mami.pops.tw/yzbcp
📅開團時間:3/11 10:00 am~3/18 23:59 pm
像我自己也會買有機黃豆、黑豆、燕麥來自己製作成豆漿、黑豆漿、燕麥奶
(豆漿加入火鍋、味噌裡面也是超級好喝的)
也會直接挑選我信任的市售品牌
這次跟大家分享的這款 #小人物燕麥奶
不瞞你們說,我一開始真的被包裝所吸引
但光看外觀,我還是有好好了解這款產品
Minor Figures(小人物)是來自一間英國咖啡產品製造商
高品質的燕麥奶無膽固醇、無人工添加劑、無添加糖,醣份也比牛奶低,鈣含量也比牛奶多10%
高纖、燕麥富含膳食纖維、飽和脂肪酸含量低
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牛奶少約吧80%
喝起來質地爽口、微甜,甜味是來自燕麥本身哦
真的很適合代替牛奶,直接飲用或加入紅茶、蛋白奶昔、巧克力粉、抹茶粉、咖啡、麥片等等都非常適合!
我還有用珍珠搭配少許黑糖、燕麥奶搖身變成黑糖珍珠燕麥奶給兄妹喝🤩
小人物燕麥奶有分一般燕麥奶、濃厚版燕麥奶,濃厚款尾韻帶有一絲絲巧克力的香氣
# 夏威夷堅果奶
來自美國-夏威夷堅果奶暢銷品牌Milkadamia,嚴選未經烘烤生堅果,非基因、無乳糖、膽固醇、反式脂肪、無麩質!
高鈣、低碳水、低熱量,純素!!
Milkadamia使用「再生式農業」,除了同樣不使用化學肥料與農藥外、堅持非基改(non-GMO),還特別注重土壤環境的健康,才能生產出素有堅果之王美譽的澳洲堅果(夏威夷堅果)
堅果奶的口味有 原味(無糖)、原味(微糖)、香草(無糖)、咖啡師配方(無糖)、咖啡室配方
無糖、咖啡師配方,生酮飲食者也適合哦
夏威夷堅果奶原味(無糖),有天然的奶油香氣,卻沒有糖份的負擔,可以單喝之外,也很適合煮濃湯的時候加入、搭配黑咖啡、紅茶也都很適合
無糖與微糖都非常適合取代牛奶
香草(無糖) ,擁有香草混合夏威夷堅果的濃郁的香味,口感喝起來就像溶化了的無糖冰淇淋的濃郁感
除了單喝也可以加入烘焙裡,製作布丁、蛋糕、鬆餅、奶酪等等都很適合哦~
咖啡師配方系列,我覺得很適合跟咖啡配一起,主要是因為他可以打奶泡、厲害的人還可以拉花!!
在家喝咖啡也能儀式感一下☕️
尚未開封前常溫保存即可,開封後需冷藏,建議七天內喝完
微冰少冰差別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速發酵母麵包 #直接法 #櫻桃吐司
使用果汁替代水加入麵團做成麵包,除了不易留住風味外,另一個挑戰是烘烤後顏色的氧化!不過色澤飽滿且顏色艷紅的黑櫻桃汁 (Black Cherry),卻能抵抗烘烤的高溫氧化,一路從麵團到成品,都保持著誘人紫粉紅色澤,這也是當初選它做成吐司的最主要原因,雖然示範裡我選用的的是黑櫻桃罐頭汁液,不過一般的新鮮黑櫻桃或是市售天然櫻桃果汁,都具有接近的抗氧化性,差別在於產品間的含糖量不同而已,這或多或少會對於成品質地及顏色,有著不同程度的差異。
操作間大家能彈性調節冰水與黑櫻桃汁的混合比例,這會改變甜度及色澤的呈現,但只需保持總液體量的一致即可。不過即便是含糖果汁在加入麵團後,你所吃到的微甜味,事實上與我們早已熟悉配方加糖的白吐司是相當接近的,也因為這些糖份才能為麵包留住恰到好處的水份。塑形時可以採用簡單滾圓做成山形吐司,或以角型吐司麵團擀捲方式,做成平整帶蓋吐司也可以。在選購配料【蔓越莓乾】時,盡量以微帶濕潤度最佳,如買不到就以朗姆酒泡軟或熱水泡開軟化蔓越莓纖維,瀝乾多餘汁液後再加入麵團。示範麵團總重可完成不加蓋的2分12兩吐司模 (即450克吐司模) 或一份24兩 (即900克) 吐司模,兩者的烘烤溫度與時間均致無須改變。
[ 材料 ]
高筋麵粉:570克
速發酵母:6.5克
黑櫻桃汁(含糖14%):350克
冰水:40克
鹽:11克
無鹽奶油丁:40克
蔓越莓乾:80克
[ 長條吐司模 ]
長33.5 x 寬10.0 x 高10.5 – 1只
★ 每月定額贊助計畫:https://goo.gl/yWSqdJ
★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10718
微冰少冰差別 在 撒醬x日初Sachiko's FirstDay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過年 #紅包 #文化差異
日本人跟台灣人雖然很像,但還是有很多文化不一樣很有趣!
撒醬的官方LINE加入有好康,歡迎加好友🙋🏻♀️
「撒醬旅遊小幫手」: https://lin.ee/dhNXH50
♢♦Facebook♦♢
五十嵐幸子Sachiko(撒醬):
https://www.facebook.com/Sachiko.Japanese.Taiwanese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achikol.0x0.l/?hl=ja
♦♢商務聯繫Email♦♢
sachi1day@gmail.com
ーーーーーーー
五十嵐幸子(撒醬) :
來台灣學習中文,熱衷於語言、文化及台日相關事物,積極參予各種活動。
在台灣做:電視・影音節目/日文老師/模特兒/翻譯/口譯/主持/部落客/ 等等,交了個攝影男友,但卻對攝影一竅不通,正在學習當中。
Pelan:
影像創作/攝影教學/社會觀察員/熱愛文化,交了個日本女友,但卻對日文一竅不通,正在學習當中。
📺其他類別影片請看這裡‼️😊
【日語教學/Japanese Lesson】 ➡️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RWc63NxhOrl6UPSYnyJVitVQL14lNm
【文化/Culture】➡️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RWc63NxhOdlJDTP5e8LCvtWsrIMtf8
【旅行/Travel】➡️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RWc63NxhNolH0JQVun2t40OA-xeNjo
【美食/food】➡️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RWc63NxhOXGqB1ee5PAnLP4AynbxQu
【流行/Trend】➡️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RWc63NxhMdLX82OkBFwQiYa6cO_Q6j
ーーーーーーー
🇯🇵日本旅遊推薦影片✈️
[中日字幕]穿越時空!日本必來重現江戶時代的秘境!真實忍者、花魁藝伎!|~EDO WONDERLAND~
https://youtu.be/9aoyI1VhujY
「點閱送機票」開跑!你所不知道的神秘福島暴走體驗|Fukushima Japan Vlog
https://youtu.be/qvpbya-xjmU
ーーーーーーー
🇹🇼台灣旅遊推薦✈️
[中日字幕]得到金氏世界紀錄的芒果冰!60%台灣人不知道的西拉雅國家風景區還有網美景點!(上集)|台湾台南、嘉義のマンゴーかき氷の旅|Taiwan Travel Guide
https://youtu.be/urfDoI646LA
帶外國人深度游台灣,南下台灣只能走高速公路嗎?你不知道的浪漫台三線!IG景點過年好去處!
https://youtu.be/E_hvw4AOnNE
宜蘭特集!台灣必住超夢幻民宿,超熱門打卡點2天1夜行程懶人包
https://youtu.be/_TpDnYZ7aFk
ーーーーーーー
🇯🇵文化推薦🇹🇼🌍
日本跟台灣誰才是鬼島?誰比較好住?爆料日本和台灣的薪水行情,食衣住行大對決!翻譯口譯好不好賺?ft.阿倫|日本と台湾の給料事情|Salary in Japan & Taiwan
https://youtu.be/2l9zkH9lQ9Q
日本新年號「令和」打破3大歷史!如何決定?有趣的6大命名原則!【日本人不知道的文化】|日本の元号はどうやって決められるのか?|Reiwa: Naming a new era in Japan
https://youtu.be/NtRR_mGe5Sk
【全日文中字】讓日本女生臉紅心跳的台灣男生舉動!ft. 講日文的台灣女生(上)|日本人女性がキュンとする台湾人男性の言動|Man Behaviors That Female Just Love
https://youtu.be/qyTBLBUHiS4
[中日字幕]透明飲料反映著日本社會的黑暗!?產品背後可怕的病態!in銘傳大學演講|透明飲料は日本の社会の闇を反映している!?| Weird Japanese clear drinks
https://youtu.be/pQrs77riKi8
日本沒有颱風假!?颱風國情大不同,羨慕台灣人的理由!|台湾の台風休みの制度|Taiwan has work/school suspension system for Typhoon
https://youtu.be/uDJ03OP3Ixw
台日早餐文化大不同?撒醬挑戰大胃王比賽!台灣早餐VS日本早餐|日本の朝ごはんVS台湾の朝ごはん
https://youtu.be/vWXy_1tZ7jY
ーーーーーーー
🇯🇵日文教學推薦🤓
在日本絕對不能使用「阿那塔」的4個理由!日本であなたを使ってはいけない4つの理由|Ask a Japanese Teacher! Is ANATA bad? 【撒醬先生搞日語】#1
https://youtu.be/9wbc_7g2kZw
輔導級!你會嗎?粗俗台語字詞的日文教學,保證課本不會教
https://youtu.be/srym7mVny2Q
教你3句走遍日本!日本人為何都要去林森北路?揭開中山區的過去!
https://youtu.be/dhrmWgWwAek
IKEA挑戰50個日文單字!各國文化差異|台湾イケアで中国語単語に挑戦|IKEA in Taiwan ! Learn Japanese & Chinese Vocabulary【撒醬先生搞日語】#2
https://youtu.be/j-dplnUt_MM
只會五十音去考N4日檢會怎麼樣?Pelan式神猜題全記錄|五十音ができるだけでJLPT N4は合格できるのか?試験に挑戦!
https://youtu.be/O8qGPkN04VU
ーーーーーーー
希望能把台日文化傳遞到全世界🌍
尤其是台灣,世界上還有很多人都不太認識
希望能盡自己微薄之力,讓我們熱愛的台灣發揚光大✨
也希望能幫助到在學習語言的人(^o^)‼️
此外,撒醬在2016年開始舉辦個人日文講座,有興趣的人請關注我的臉書粉絲團和instagram上也會每天用中日文分享台日資訊(≧∇≦)
目前在徵求有興趣幫我們上中文、日文或英文字幕的朋友,一起把台日文化分享到世界!
若有意願,請務必聯繫我們唷^^
協力字幕請到這邊➡️ http://www.youtube.com/timedtext_cs_panel?tab=2&c=UCiTc2JWAx-9sJ6H4Bp9GaTg
ーーーーーーー
現在は台灣で、タレント/教師/モデル/翻訳/通訳/MC/ブロガー/インフルエンサーなどをしており、日台の文化を世界中の人にもっと知ってもらいたいと思っています🌍
日本語、英語字幕翻訳者募集中です!!一緒に日台の文化を広めたいという方は是非、私達にご連絡ください^^
ーーーーーーー
I looking for someone to help me with my video now. Could you help me translate Chinese/Japanese into English?
if you are interested, please contact me!!
微冰少冰差別 在 想問各位飲料大神- 勤益科大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各位常喝飲料的大神,有人能幫忙解惑嗎到底冰塊的分級有哪幾級? 正常冰,少冰,多冰,去冰,完全去冰但,微冰跟少少冰的定義在哪裡,為什麼叫微冰的 ... ... <看更多>
微冰少冰差別 在 Re: [閒聊] 微冰的問題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 懶得和客人辯論少冰和微冰的差別: 就以寫杯註記給吧台夥伴要「少少冰」: 以減少. ... 10 F 推Justin522: 只有去冰少冰正常三個選項微冰是夥伴貼心也沒時 04/26 18:05. ... <看更多>
微冰少冰差別 在 Re: [討論] 飲料微冰/少冰後到底容量應該多少是正常? - 看板Drink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mango1986 (水球是甚麼 能吃嗎)》之銘言:
: 其實最近受了多×之一肚子氣,
: 之前從沒有注意過他們的飲料容量,直到發生了以下事情。
: 事件ㄧ:
: 點了冰拿鐵重量杯 我有先詢問可否用微冰,
: 因為前一日朋友聚會同樣有點拿鐵重量杯 少冰,
: 喝完冰塊還有約1/4 (聊天最起碼有快兩小時,喝超慢),
: 店員表示幫我問詢問,詢問後說,可以做微冰但容量可能會少一些可以嗎?
: 想說少一些是還好,於是就同意這樣做了,
: 外帶回家後,搖ㄧ搖準備享用,咦~~拿起來感覺重量好怪 ,
: ㄧ撕開,5~6分滿 ,完全傻眼 ,去了冰偷了將進一半的容量
: 第二次:
: 為了湊集點卡點數,再去買了同樣的拿鐵重量杯,
: 這次店員說最少只能做少冰,並且沒有表示容量會少,
: 基於上次半杯飲料事件,心想少冰也可以反正不要容量差太多就好,
: 同樣外帶回家(5分鐘車程) ,
: 不信邪,立刻私開封膜8分滿,原來少些冰 就少兩分的容量
: 第三次:
: 前往更換集點點數可兌換的拿鐵ㄧ杯,
: 同樣點少冰,也同樣回家又撕封膜看容量依舊是永遠的8分,
: 所以立刻上多×之網站投訴。
: 結果後來接到該分店當時的值班經理或是組長來店,
: 她向我表示總公司本來就是讓他們最多做八分滿,
: 假設我有想要填滿,可以要求請值班主管處理,
: 他們會針對像這種“特殊“的客人,
: 當時值班主管會自掏腰包花錢用牛奶幫忙補滿,
: 我便表示這樣消費者根本是花錢買他們偷走的容量,
: 該主管就說,所以假設你有特殊需求我們會針對這樣特殊的客人自掏腰包補滿,
: 我又表示為什麼消費者還有分一般跟特殊,
: 大家花一樣錢為什麼飲料容量不一樣,
: 該主管還是一直強調特殊客人什麼的。。。
: 後來眼看沒有共識,我便表示,8分滿本來就是有問題的規定,
: 你自己看看你們標示的容量跟實際裝的差多大,
: 這是你們公司問題,這樣討論是沒有意義的,
: 你們有其他改善方式再說吧 ! 到這結束無意義的對話 ,
提供小弟的看法,給各位同業及消費者一個參考
市面上一般桶裝茶,裡面的原茶都是濃厚的,目的是為了經過手搖冰鎮後,熱的
濃茶與融解的冰塊稀釋,達到最佳的飲用濃度。
飲品的濃度是隨者冰塊的融解量多寡而定,而冰塊的融解量多寡則與茶的溫度有
直接的關係。而在固定的溫度下,冰塊的融解量也是固定的,這是大自然的定理。
假設我們以70度C的熱濃茶 350cc,加入350cc的冰塊,調製成一杯700cc的正常冰
茶飲,未融解的冰塊量假設為150cc。
那麼可以得知,70度C的熱濃茶350CC可以完全融解200g的冰塊得到550CC的稀釋
冰飲料。
依造正確的比例原則,一杯700CC去冰的飲品該如何調製呢??
設X為濃茶量
X/700=350/550 得到濃茶量X*445,冰塊量700-445=255
若是少冰呢?假設少冰的冰塊量為100cc,那麼可喝的飲料為600cc
X/600=350/550 得到濃茶量X=380,冰塊量為700-380=320
為了方便各位理解,小弟把以上數據以下列表格表示
目標冰量 熱濃茶茶量 添加的冰塊量 融解後的冰塊量 融解的冰塊量
正常冰 350 350 150 200
少冰 380 320 100 220
去冰 445 255 0 255
由表格可以得知,隨者目標冰量的減少,所需的濃茶量愈高,添加冰塊量
愈少,但所融解的冰塊量卻是愈多,這樣才可達到與正常冰相等的濃度,因此加水
只會使茶味變淡而以。
隨者需求目標冰塊的減量,相對的濃茶量的增加,仔細看表格中不同冰量所需的濃
茶量,差異並不甚大,而這樣的成本其實都是身為業者的我們可以吸收的。
至於若是鮮奶類茶飲,就要請消費者多包含,竟可能不要要求店家去冰補鮮奶,
畢竟冰塊與鮮奶差價是甚大的。
買賣之間,若是彼此都有者較正確的認知及作法,其實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紛爭。
內文冗長,感謝觀看,有錯請指正,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3.1.1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rink/M.1404410023.A.061.html
這就要看您的比較基準點為何?
假設比較基準點(相同店家、相同茶飲、相同調製人員、無糖)
茶飲會沒有比較濃的主要原因,多為茶桶內的濃茶為剛泡製出爐或是離泡製出
爐的時間很近,茶溫過高導致需要降溫的融冰量過多所致。
假設比較基準點同上,但在有糖的情況下呢??
有些店家,去冰會捕糖,有的店家不會。
假設700cc,正常甜含糖量為10顆方糖
正常冰
正常冰量為150CC
代表者,扣除冰塊量後 550CC茶飲 含有10顆(50g)方糖,含糖率為 9%
去冰不補糖者
即為700CC茶飲含有10顆(50g)方糖,含糖率降為 7%
這就是去冰後,茶味讓您感到變淡的主要原因了。
如果是剛泡出來的茶(茶溫較高)、又不補糖者,可想而知,茶味是必非常淡的。
希望能解決您的疑問,謝謝。
※ 編輯: amigo1111111 (118.161.68.159), 07/04/2014 16:10:10
稍微看了您在上篇的推文,確實咖啡的泡法與茶飲不同,去冰若是要再補咖啡
是需又要再重新沖提咖啡,就像您說的,咖啡機出來的量就是固定的,往往重新沖提
咖啡,除了須多耗工,更會浪費掉多餘的咖啡,所以咖啡去冰不加水、不補滿是合理的。
若是要求去冰補咖啡者,除非是願意花費兩杯的價格來購買這杯去冰補咖啡鮮奶的飲料。
畢竟店家若是為了達到口味一致、容量達到要求的標準,也是花了兩杯的材料錢及工時。
對於咖啡來說,就像您說的,去冰補滿不是義務,這點小弟是認同的。
關於茶飲呢?畢竟茶飲是泡好在那邊等的,跟咖啡是不同的,除非是購買使用茶咖機現沖
的茶飲,不然一般的桶裝茶,差別僅在於冰塊與濃茶的比例而已,對於工來說並不會
多費工的。而成本的增加坦白說其實是不會差異很多,如果連這樣的成本都跟身為消
費者的您們計較,不補滿,加水,說了一堆似是而非的道理,是否該繼續消費,決定權
是由各位消費者所掌握。回歸到市場機制。
※ 編輯: amigo1111111 (118.161.68.159), 07/04/2014 19:17:12
"加厚",其實這是被一些業者以似是而非的觀念(ex茶是濃的,加水會比較順口)誤導
消費者後所衍生出的服務。
為各位板友做出數值說明:
70度C的熱濃茶(濃度為50%)350cc加入350g冰塊一起雪克後可得到一杯700 cc,正常冰
的飲料,其中漂浮於飲料中的冰塊量為150g。
扣除冰塊後,實際的飲料量為 700-150=550cc
正常冰飲品濃度=(濃茶量*濃茶濃度)/實際飲料量*100%=(350*50%)/550*100%=31%
去冰捕水的飲品濃度,由於是捕水不是捕茶,所以濃茶量不變,
但實際的飲料量因為去冰,從原本正常冰的550cc變為700cc
去冰的飲品濃度=(350*50%)/700*100%=25%
由此可知去冰捕水的飲料,濃度是降低的,相對的茶味比正常冰淡許多。
所以何來有茶是濃的,去冰加水比較順的道理呢??
而因為濃度差異甚大,味覺只要稍微敏感的消費者都可發覺到差異,所以才衍生
加厚的服務。
飲料真的要加厚,濃度變濃,是以濃的冰茶來補,才有實質上的加厚意義。
※ 編輯: amigo1111111 (118.161.68.159), 07/05/2014 13:48: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