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教師就是沒有考上教師甄試的非正式教師,簡單來說是代課老師,屬於約雇人員,無法享用正額錄取教師的任何公職人員福利,明明工作份量和一般教師差不多,甚至有的還要騰出有限的時間來處理學校加派的行政工作,加班沒有薪水可以領,還經常被同事以歧視的眼光看待,有苦難言,為了這份得來不易的薪水,許多人把心中的委屈都吞忍下去。 by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她是流浪教師,我的第一位客戶。
流浪教師就是沒有考上教師甄試的非正式教師,簡單來說是代理老師或代課老師,屬於約雇人員,無法享用正額錄取教師的任何公職人員福利,明明工作份量和一般教師差不多,甚至有的還要騰出有限的時間來處理學校加派的行政工作,加班沒有薪水可以領,還經常被同事以歧視的眼光看待,有苦難言,為了這份得來不易的薪水,許多人把心中的委屈都吞忍下去。
金惠珍的社會議題寫實小說《關於女兒》內容描述學校在未進行事前溝通的情況下,單方面解雇校方認定有問題的代課老師,突顯流浪教師的工作權長期以來被漠視,而學校為了減輕人事成本,甚至會刻意將一些教學以外的工作重壓在他們的身上,進行勞力剝削,這種情況在許多私校尤其普遍。
她傳訊給我的那天,我記得是 6月 23日,她說:最近情緒很危險,看到大叔出租的貼文,她有點好奇那是什麼?我回她訊息,簡單地介紹「我很擅長傾聽對方訴說的煩惱,在短時間之內找出解決的方法。」接著她問我這個禮拜有沒有空,想要試試看大叔出租,因為有些煩心的事,不知道找誰講比較好。
我說好啊,就約星期五下午,妳可以坐車到桃園火車站,走過來大約二十分鐘吧,想說什麼都行,我願意傾聽妳的煩惱,她說:可是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可能會發呆,然後一直哭。我不知道她發生了什麼事,只是淡淡說了一句:沒關係,你放心,我會在旁邊陪伴你。
下午四點十九分,接到她打來的電話,我騎車去載她,接著我們騎到書店隔壁巷子的咖啡館,店內沒什麼人,傍晚時分,只有我和她找了窗邊的位子,對著一張核桃桌就開始聊,她說她可能需要很多面紙,假如哭得很醜請我別介意,我說想哭就哭,不想哭的時候,想講什麼慢慢說,沒關係。
老闆是熟識的朋友,他知道我們要談心事,很貼心問了要點什麼飲料,就自顧自地在吧台裡忙碌。我們各自點了不加糖的拿鐵和伯爵奶茶,她又加點了一塊重乳酪蛋糕,她說可以分著吃,於是開始訴說她的煩惱。
剛才講過,她是一位流浪教師,即使有滿腔教學的熱忱以及對孩子無比的耐心,還是拿不到成為正式教師資格,沒有進入殿堂的入場券和教育舞台,那些疲於奔命準備考試的過程就別提了,考試這種事除了實力也講運氣,有些人真的就是考運不佳,準備考試的期間也沒閒著,還要經歷各種家人的冷嘲熱諷,內外壓力的煎熬,彷彿沒有考上教師資格,就是一個無用的人,這個社會對於無用的人是極其殘忍和冷酷的,那代表了你毫無被利用的價值,這無疑是在抹煞了我們身為一個人的個性與尊嚴。
她坐下來還沒說兩句,眼睛就泛起淚光,她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只會拖累別人,成為他人的負擔,她不想要這樣,也會想著如果可以結束生命該有多好。有時在家裡發呆好久,回神才發覺天色暗下來,已經是晚餐時間,可是飯都還沒來得及準備。有時光想到難過的事,就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哭個不停,情緒經常處於崩潰的邊緣,到底在為哪件事情難過,自己也說不清楚,常覺得自己是被體制隔絕在外的邊緣人,無論說什麼,別人都覺得自己是在找藉口逃避。可能真的沒有人聽得懂我在說些什麼吧,她又抽起一張面紙擦去眼淚。
她的話語當中帶著自暴自棄腔調,我聽得出來,她處於這樣的狀態下,反反覆覆應該已有好長一段時間。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繼續耐心地聽她把故事說完。
前不久,有個家長向學校投訴她,說她管教不當,她認為孩子做錯事應該要勇於認錯,不要說謊。家長說,她孩子並沒有錯,為什麼要逼迫他承認自己犯錯,認為老師應該以身作則,說謊的教師沒有資格當孩子的老師,並且要求老師要向她的孩子當面道歉,還要寫悔過書,以示孩子的清白。
學校當局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不但沒有站在代課老師的立場為教育的正當行為護航,還擺出一副自己捅出來的簍子應該自己承擔的態度,盡可能和教師劃清界線,那是老師的個人行為校方無權干涉,若有損及學童的權益,老師應負起責任針對家長的投訴進行必要的處置,否則校方只好以不適任為由解雇老師。
這樣做根本是把我逼上絕路,我自認對教育滿懷熱情,能夠站在第一線為莘莘學生服務,一直以來是我的夢想,只是沒想到站在台上講課,是多麼不容易的一件事,常覺得光是備課就夠累了,學生永遠可以創造出新的麻煩,上課無法專注過動兒的孩子,不交作業有千百種理由的孩子,學習跟不上進度一臉茫然的孩子,學費繳不出來的孩子,成天打架鬧事的孩子,不斷問問題打斷上課節奏的孩子,表面上敷衍你實際上搞小動作整老師的孩子,經常說謊卻在家長面前裝乖的孩子,那些教學的熱情都快被這些孩子給磨光了,但自己身為教師的苦楚,又有誰會來關心呢?
怒氣沖沖的家長跑來學校,當著學生的面,用手指著我說:你是個有病的老師,憑什麼資格來教育我的孩子,真怕把孩子給教壞了,將來只好送進精神病院治療,萬一出了事情,就算拿你的命來賠也不夠賠,你還是早早離開學校回家養病去吧,別把我的孩子當白老鼠作實驗!
這些話聽起來都是刺,表面上說是為了我好,其實都在為她的孩子犯錯的行為進行狡辯,如果孩子是清白的,要我做什麼都可以,可今天事實擺在眼前,錯的人又不是我,為什麼我要向孩子道歉,如果黑的都可以說成白的,搞到是非不分,那以後誰還敢當老師呢,真難以想像,那樣的孩子被家長保護到這種程度,以後將來出了社會,給大家帶來多少的麻煩。
我個人認為,孩子犯錯沒關係,適時的引導並矯正他的行為,這是身為教師的天職,如果對於孩子犯錯卻沒有及時告誡他,那我才是真正的失職,只不過家長和校方沒有人要聽我說話,他們把我當成一個製造問題的麻煩人物,我的所有努力,為孩子付出的心血,一句話就被完全否定掉,這種事情我無法接受。
她愈說愈激動,我看到她全身都在發抖,眼淚止不住地落下,面紙幾乎不離手的擦了又擦,她臉色看起來很蒼白,應該是好幾天沒有睡好覺,看上去顯得疲憊又憔悴,我讓她閉上眼睛冥想,試著深呼吸三次,先讓情緒平靜下來,有什麼事好好說,千萬別想不開呀。她照著我的指令,慢慢讓自己不那麼地激動,那時候我察覺到她的左手腕上有幾道細細的傷痕,像紅絲線一樣浮在微青的白色皮膚上。
沉默了好一會兒,她又重新開口說話:其實有件事,我不知道該跟誰說,這件事我也瞞著老公,因為我覺得說出來很丟臉。我跟你說,我不小心簽下了鉅額的保單,現在我丟掉代理老師的工作,又不知道下一所學校在哪裡,我心裡真的很慌,老公的薪水也不多,我們就算兩個人拼命賺錢也付不出一棟房子的貸款,現在住的房子是租來的,如果搬回去先生的老家住,那種寄人籬下的滋味也不好過,雖然或許能省下些錢,但一看到婆婆和小姑那副嘴臉,我就覺得噁心想吐,我自己也還欠銀行卡債,現在已經沒有錢可以償還,新工作何時能找到也是未知數,你說我該怎麼辦才好?
我聽她說完,對於簽下保單的事感到好奇,是什麼樣的情況會簽下自己不想要的壽險保單?聽她娓娓道來才知道,那是兩年前的事,有一次午休時間她在教師辦公室裡,有個拉保險的業務不知透過什麼關係混進來,好像之前也有向同事推銷過保險,會找上她也覺得很莫名其妙,那個保險專員一直滔滔不絕地介紹他的產品,似乎沒有要讓她回教室上課的意思,對方一直不斷的魯,她又天生不太會拒絕別人,如果沒有回到教室上課,被同事知道了,她很害怕考績會很難看,加上一些說不上來的壓力,她竟然當下也沒看清楚合約條款,就簽下一年要繳十幾萬的保單,對於收入不多的代課老師來說,簡直就像是簽下賣身契一樣,而那名保險專員好像詐騙集團,從此消聲匿跡,除了每半年催繳的帳單外,打手機也找不到人,就這樣被坑了,落入繳保費的地獄裡。
一問之下,才知道她的自我評價很低,常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做不好,很在意周圍人的看法,對於自己付出的努力很沒有自信,加上家裡又是重男輕女的觀念,從小常被責罵說自己沒用沒出氣,養妳這個賠錢貨諸如此類難聽的話,好像回聲一樣縈繞在耳邊,辱罵和嘲諷是家常便飯,教學生是她唯一會做的事,可是這個社會好像不需要她,於是她懷疑自己的存在是否有價值,又怕去就診讓醫生開鎮定劑治療失眠,等於是明白告訴校方,承認自己是個有病的不適任老師,她感覺壓力好大,但她確實有重度憂鬱。
講起家人,她覺得自己對不起老公,搬出來住是她的決定,婆婆原本是希望他們住一起,但強勢的婆婆只疼她的小兒子,對於老公在錢的方面是予取予求,對於兩個兒子的態度完全天壤之別。她的原生家庭也不好到哪裡去,從小就在父母激烈的爭吵中長大,母親看什麼都不順眼,有時還會拿她來出氣,那些年過去了,她真的不想再回去那個家,傷害她比愛她還多的那個家,她現在只能跟先生相依為命,她也沒有生孩子,也不大敢養寵物,她很喜歡貓,但她又容易過敏,鼻子不舒服是常有的事,皮膚一旦過敏起來,癢又紅腫,晚上都難以入睡,當然更多時候是因為會鑽牛角尖的想,自己的一無是處,有時候想到天亮,又拖著沉重的眼皮到學校上課,如此惡性循環,她真的快撐不下去了。
我跟她說,妳現在最重要的事,是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才有時間好好想工作的事,以及想辦法正常繳納保費,其實跟妳老公一起商量是沒問題的,夫妻的事共同來解決,要搬回老家住也是省錢的辦法,只是要考慮到新工作的地點,在待業的日子,不妨先進行房間雜物的斷捨離,這樣也會讓心情好過一些,比起令妳煩心的事,我覺得現階段讓自己快樂更重要,妳並沒有讓自己真正放鬆下來,所以妳的身體發出警訊,妳有沒有發現妳的感冒一直好不了,注意力也無法集中,腦子裡常有不同的聲音在吵鬧,妳可以透過書寫,讓那些聲音安靜下來,適時的向家人朋友求助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最重要的是讓那些願意真正關心妳的人,能瞭解現在的妳處於什麼危險狀態,並知道要怎麼來幫助妳。
妳來找我是因為情緒找不到一個訴說的出口,現在妳最需要的就是個有聲音告訴妳,妳其實沒有那麼糟,一切都有可以解決的辦法,妳不是孤立無援的,至少還有疼愛妳的老公,妳可以是自由的,假使妳願意去相信內心的聲音,不要那麼在意他人的評價,必要時妳可以試著多做些戶外運動,讓妳透過身體的動能來平衡情緒上的不穩定,有時候徹底擺爛和逃避也是好方法,如果對妳是有幫助的,等我們做好了準備再回來面對現實的壓力也不遲,現在妳不需要面對到校上課的壓力,妳也可以試著想想有什麼其它工作可以當老師,但不是在體制內當一名教師,一定有辦法的,因為辦法是人想出來的。
那些說不出的故事,都包裹著痛苦的記憶,我知道她在家庭裡受過的傷,也知道她一直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更知道她對於教育還是有熱情的,她只是需要穩住自己的力量,她需要身邊愛她的人能夠支撐她,在脆弱的時刻,讓她相信自己活著是有意義的,活著還是對這社會有所幫助,她希望能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她希望活得有尊嚴又有價值。
時間是六點半,她老公開車來接她回家,臨走之前,她從書店買了二本書,那是帶給她的勇氣之書,她說等她把書讀完再跟我分享心得,一本是教人怎樣療癒別人的書,她有個夢想將來也能從事療癒他人的工作,另一本書是暖心的日本文學,她也好想像深夜食堂那樣,傾聽客人的煩惱,即使不做任何建議,只是做一道好吃可口的小菜,扮演那樣的角色似乎也不賴,她付了書錢,也從包包裡拿出大叔出租的費用給我,剛才的咖啡和甜點,她也一併買單,這時候的她,好像比來的時候有稍微平靜一些,她說很感謝大叔聽她抱怨和訴說,好久沒有人願意陪她好好說話,她說她會繼續努力的,她不會放棄任何教育孩子的機會。
我相信她,我相信她能找到自己的花園,甘心做一個辛勤的園丁,在這個世界上,在我們小小的島上,一定有個花園是適合她去播種,育苗,培植適合長成樹或開花的植物,也一定會有個黃昏,她照顧的小花小草會迎風搖曳,自在生長。
英國詩人但恩(John Donne)說,沒有人是座孤島。
我相信不管在任何角落,都會有一盞燈為需要的人點亮。
文 /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2019.03.24 AM 08:59
圖片來源 www.pexels.com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銀色快手(Silverquic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心得]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寶瓶文化-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讀者好評叔本華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新書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書籍板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美國醫學院怎樣挑選學生?學生又怎樣攻進美國醫學院?為啥當 ...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精神病家人ptt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閒聊第次去精神病院,說不出的感覺。 看板- 精神科ptt - Dhu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我在精神病院抗憂鬱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我在精神病院抗憂鬱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我在精神病院抗憂鬱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PTT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看見了人類的痛苦、溫柔與孤獨PTT新聞- 精神病院ptt - 8Tx56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精神病院費用ptt的推薦與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心得點也不恐怖的:絕命精神病院2 看板Steam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那殺精神病人呢? PTT推薦- 精神病院ptt - Wuixs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三總精神科ptt的推薦與評價最新趨勢觀測站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精神病院ptt - 我住進精神病房,看見了人類的痛苦 - Cp64Lpp 的評價
- 關於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位家暴社工的實務觀察編輯轉載自PTT |方格子- 精神病院ptt 的評價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看] 鍾孟宏最好的電影《失魂》兼論「思想=影像=時間」
我在教課的時候非常喜歡用電影來當作理解的輔助,但說是「理解的輔助」不如說其實「電影就是思想」本身,這是一個非常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看法,今天的短文就來談談德勒茲發展出來的一個思考:電影就是思想;順便講一部很難食用的電影鐘孟宏的《失魂》。
先回到課堂的場景,學生們總是會在feedback給我時,分類為下面三種類:
第一類、電影欣賞型:他們會說「電影好好看,好可惜沒放完全部」,這類學生將看電影當做一種娛樂,或是一種戲劇性的娛樂,強調看到完整的敘事。
第二類、電影輔助型:他們會說「用電影來學社會學很好玩」,看電影的主體在於社會學,也就是希望可以從電影中找到相關議題來討論。
第三類、電影思考型:他們會說「我看到電影中的影像在對話」,電影本身就是一種辯證法,電影的影像做為一種自動的意識作用,看電影的人只像是介入。
前兩種電影是第一層次的電影論,會討論看電影的行為、電影的製做、電影的話題等等,其實這談得是電影的電影,而不是電影本身。但第三種就是電影本身,它不利用任何方法論分析電影,因為那樣的話,電影本身就只是一種再現,符應羅各司的翻模而已;而從電影學(-logy)的角度來進行哲學思辯的話,電影就是存有論、方法論、認識論三位一體。
電影就是思考,這個想法非常抽象,但卻又十分強調感覺。從柏拉圖以來,影像離不開再現體制,影像是感官的,而柏拉圖的世界遵守抽象概念的理形,感官之物只是一種對「真正真實」的感覺,所以長久以來影像及其「虛擬性」屬於從屬於真理的虛假作用。法國哲學家德勒茲為了要解構邏各斯中心主義(logocentrism),展開一系列的哲學戰鬥,用影像來思考就其中非常重要的成分,德勒茲在虛擬(virtuel)與現實(actuel)、在思想與實在性(réalité)保持了豐富的多樣性,而電影就是他主要的武器之一。
德勒茲的思想-影象幾乎像是對另一個法國現象學家柏格森的巨大註解,在柏格森的《物質與記憶》中寫到:「我們將暫時假裝我們絲毫不知物質理論與精神理論…於是,我之前就只有影像」,在此,一切皆影像,知覺是一種知覺-影像(image-perception),記憶是一種記憶-影像(image-mémoire),動作是一種動作-影像(image-action)。據有影象性質的物質與現實性質的物質構成一個連續的動態圖式,我們企圖不斷地周旋在到達現實之物的迴圈過程中,在其中意識迸發。而回憶與知覺、記憶與物質、過去與現在都假設了現實與虛擬的最小迴圈,其就彷如一切迴圈的胚芽,不斷隨著時間延長而增生愈來愈擴大的無窮共存迴圈。而德勒茲則認為,這十分類似電影的特質,電影中的光子符號作為一種向虛擬影像開敞的現實影像。有時我們本來就會產生影象的局部逆行(回憶的構成)或整體懸宕(夢境懸浮),此兩種影像都具備某種虛擬影像的性質,但現實影像卻只有跟其本身虛擬影像結合成最小迴圈時,才真正具有影像的發生學意義。德勒茲將此影像稱為水晶-影像(image-cristal)(Deleuze, 1985)。碧希-格魯斯曼(C. Buci-Glucksmann)在論述德勒茲的影像論時明白指出,水晶在此成為一種時間的可視形式,是「事件、時間與影像的模式,其全面指向一種作為力量的虛擬美學」(Buci-Glucksmann, 1998)。影像源自於此,源自於過去與現在的共存,也源自於現實與其虛擬的結晶。所以,而水晶-影像就是時間「最深沈的操作」(Deleuze, 1985)。從此,思想=影像=時間。
猛力的一跳,我們突然轉換場景到鍾孟宏《失魂》的影像中。這部片大概是鍾孟宏目前最讓人難看的電影,謂何難看?因為他要表達得就是思想—影像本身,而不是任何驚悚片類型的故事,影評人說這是「一部奇怪的電影」,奇怪之處在於它並不讓觀眾走向實際,而是持續在影像與虛擬之間徘徊。劇情描述疑患精神病的男子阿川,被送回山上老家靜養,不料阿川與父親重逢後,完全認不得眼前的父親。不過因病生活無法自理,老父親就收留這個外型跟自己兒子一模一樣的男人。「父子」之名短暫的同居關係,竟引起連串失控殺人事件。
電影中不斷地在「森林」、「小木屋」、「精神病院」、「蘭花溫室」的場景之間徘徊,每個場景都帶有現象學般的光子符號如謎團一樣打映在銀幕上。王羽帶著脫離常人情緒的演技在影像晃動又不時被中斷的森林影象中游走,像是一種老馬識途的迷路,充滿障礙卻又掌握無礙。關著殺人的兒子張孝全得小木屋,很奇妙的開了一個小窗子在屋子的後面,張孝全大部分時受從小窗子裡探出頭來與王羽對話,窗子大概是電影中相對穩定的影像之一,但裡頭卻住著一個外型跟王羽兒子一模一樣男子,最像但卻又無法確定、充滿差異。精神病院則標誌著《失魂》這部地影的基調,這一是一部討論「意識」與「影像」的電影,王羽希望得到心理醫生(其實應該是精神分析師更好,但台灣好像很少精神分析師)的權力仲裁,告訴他(我們)甚麼才是真實,但心理醫生也無能為力。
然後,最有趣的是,蘭花。王羽上山的藉口是種蘭花,在木屋旁,森林裡有一片蘭花溫室,王羽時常在裡頭工作照顧,他也在裡頭殺了一個人。蘭花在德勒茲的哲學中也扮演著重要的理論角色,是關於解疆域化,德勒茲說胡蜂與蘭花之間有種形態互擬的生成形態,有一種蘭花外形極似母蜂,會吸引公蜂來交配,甚至達到高潮,等公蜂再去另一朵蘭花交配時,就傳遞了花粉。原本蘭花與胡蜂是兩個完全相異的點,然而抽象流變的線則穿透兩者,解開兩者的形態疆域。蘭花,在電影中,指向所有的模糊作用、解疆域作用,救人變成殺人(殺人變成救人)、王羽變成張孝全、自己變成他人,最後電影變成我思(我思變成電影)。其中洋溢著影像—思考的持續創造性。
回到最開頭,電影在人類世界中的作用很微妙,可以是娛樂、爽度,也可以是領悟、心得,也可是批判、行動,也可以是思想方法。以後,當你看電影時,思考一下為甚麼你在看電影?而電影究竟為何?電影如何可能?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認真看] 鍾孟宏的《失魂》兼論「思想=影像=時間」
我在教課的時候非常喜歡用電影來當作理解的輔助,但說是「理解的輔助」不如說其實「電影就是思想」本身,這是一個非常德勒茲(Gilles Deleuze)的看法,今天的短文就來談談德勒茲發展出來的一個思考:電影就是思想;順便講一部很難食用的電影鐘孟宏的《失魂》。
先回到課堂的場景,學生們總是會再feedback給我時,分類為下面三種類:
第一類、電影欣賞型:他們會說「電影好好看,好可惜沒放完全部」,這類學生將看電影當做一種娛樂,或是一種戲劇性的娛樂,強調看到完整的敘事。
第二類、電影輔助型:他們會說「用電影來學社會學很好玩」,看電影的主體在於社會學,也就是希望可以從電影中找到相關議題來討論。
第三類、電影思考型:他們會說「我看到電影中的影像在對話」,電影本身就是一種辯證法,電影的影像做為一種自動的意識作用,看電影的人只像是介入。
前兩種電影是第一層次的電影論,會討論看電影的行為、電影的製做、電影的話題等等,其實這談得是電影的電影,而不是電影本身。但第三種就是電影本身,它不利用任何方法論分析電影,因為那樣的話,電影本身就只是一種再現,符應羅各司的翻模而已;而從電影學(-logy)的角度來進行哲學思辯的話,電影就是存有論、方法論、認識論三位一體。
電影就是思考,這個想法非常抽象,但卻又十分強調感覺。從柏拉圖以來,影像離不開再現體制,影像是感官的,而柏拉圖的世界遵守抽象概念的理形,感官之物只是一種對「真正真實」的感覺,所以長久以來影像及其「虛擬性」屬於從屬於真理的虛假作用。法國哲學家德勒茲為了要解構邏各斯中心主義(logocentrism),展開一系列的哲學戰鬥,用影像來思考就其中非常重要的成分,德勒茲在虛擬(virtuel)與現實(actuel)、在思想與實在性(réalité)保持了豐富的多樣性,而電影就是他主要的武器之一。
德勒茲的思想-影象幾乎像是對另一個法國現象學家柏格森的巨大註解,在柏格森的《物質與記憶》中寫到:「我們將暫時假裝我們絲毫不知物質理論與精神理論…於是,我之前就只有影像」,在此,一切皆影像,知覺是一種知覺-影像(image-perception),記憶是一種記憶-影像(image-mémoire),動作是一種動作-影像(image-action)。據有影象性質的物質與現實性質的物質構成一個連續的動態圖式,我們企圖不斷地周旋在到達現實之物的迴圈過程中,在其中意識迸發。而回憶與知覺、記憶與物質、過去與現在都假設了現實與虛擬的最小迴圈,其就彷如一切迴圈的胚芽,不斷隨著時間延長而增生愈來愈擴大的無窮共存迴圈。而德勒茲則認為,這十分類似電影的特質,電影中的光子符號作為一種向虛擬影像開敞的現實影像。有時我們本來就會產生影象的局部逆行(回憶的構成)或整體懸宕(夢境懸浮),此兩種影像都具備某種虛擬影像的性質,但現實影像卻只有跟其本身虛擬影像結合成最小迴圈時,才真正具有影像的發生學意義。德勒茲將此影像稱為水晶-影像(image-cristal)(Deleuze, 1985)。碧希-格魯斯曼(C. Buci-Glucksmann)在論述德勒茲的影像論時明白指出,水晶在此成為一種時間的可視形式,是「事件、時間與影像的模式,其全面指向一種作為力量的虛擬美學」(Buci-Glucksmann, 1998)。影像源自於此,源自於過去與現在的共存,也源自於現實與其虛擬的結晶。所以,而水晶-影像就是時間「最深沈的操作」(Deleuze, 1985)。從此,思想=影像=時間。
猛力的一跳,我們突然轉換場景到鍾孟宏《失魂》的影像中。這部片大概是鍾孟宏目前最讓人難看的電影,謂何難看?因為他要表達得就是思想—影像本身,而不是任何驚悚片類型的故事,影評人說這是「一部奇怪的電影」,奇怪之處在於它並不讓觀眾走向實際,而是持續在影像與虛擬之間徘徊。劇情描述疑患精神病的男子阿川,被送回山上老家靜養,不料阿川與父親重逢後,完全認不得眼前的父親。不過因病生活無法自理,老父親就收留這個外型跟自己兒子一模一樣的男人。「父子」之名短暫的同居關係,竟引起連串失控殺人事件。
電影中不斷地在「森林」、「小木屋」、「精神病院」、「蘭花溫室」的場景之間徘徊,每個場景都帶有現象學般的光子符號如謎團一樣打映在銀幕上。王羽帶著脫離常人情緒的演技在影像晃動又不時被中斷的森林影象中游走,像是一種老馬識途的迷路,充滿障礙卻又掌握無礙。關著殺人的兒子張孝全得小木屋,很奇妙的開了一個小窗子在屋子的後面,張孝全大部分時受從小窗子裡探出頭來與王羽對話,窗子大概是電影中相對穩定的影像之一,但裡頭卻住著一個外型跟王羽兒子一模一樣男子,最像但卻又無法確定、充滿差異。精神病院則標誌著《失魂》這部地影的基調,這一是一部討論「意識」與「影像」的電影,王羽希望得到心理醫生(其實應該是精神分析師更好,但台灣好像很少精神分析師)的權力仲裁,告訴他(我們)甚麼才是真實,但心理醫生也無能為力。
然後,最有趣的是,蘭花。王羽上山的藉口是種蘭花,在木屋旁,森林裡有一片蘭花溫室,王羽時常在裡頭工作照顧,他也在裡頭殺了一個人。蘭花在德勒茲的哲學中也扮演著重要的理論角色,是關於解疆域化,德勒茲說胡蜂與蘭花之間有種形態互擬的生成形態,有一種蘭花外形極似母蜂,會吸引公蜂來交配,甚至達到高潮,等公蜂再去另一朵蘭花交配時,就傳遞了花粉。原本蘭花與胡蜂是兩個完全相異的點,然而抽象流變的線則穿透兩者,解開兩者的形態疆域。蘭花,在電影中,指向所有的模糊作用、解疆域作用,救人變成殺人(殺人變成救人)、王羽變成張孝全、自己變成他人,最後電影變成我思(我思變成電影)。其中洋溢著影像—思考的持續創造性。
回到最開頭,電影在人類世界中的作用很微妙,可以是娛樂、爽度,也可以是領悟、心得,也可是批判、行動,也可以是思想方法。以後,當你看電影時,思考一下為甚麼你在看電影?而電影究竟為何?電影如何可能?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寶瓶文化-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讀者好評叔本華 的推薦與評價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 讀者好評叔本華:「每個人都將自身所感知的範圍當作世界的範圍。」 這些精神病患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非常堅信他們所感知到的世界, ... ... <看更多>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新書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2 - 書籍板 的推薦與評價
2月初出版的,這位楊建東(本名高天峰)是個中國的科幻小說家,擁有心理學、科學哲學知識。正常人與所謂的精神病似乎只有一線之隔,有時說不定只是很 ... ... <看更多>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心得 在 [心得]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當癲狂的天才遇上正常的瘋子
──《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
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542783329
書名: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
作者:楊建東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7/10/26
定價:310元
金石堂書介頁面:https://goo.gl/6mdhFm
--------------------
讀大學時,老師在課堂上介紹過兩本神經心理
學的經典讀物《火星上的人類學家》、《錯把
太太當帽子的人》,裡面介紹了一些讓人很難
以想像的案例,如竟然有人只能看到半面景象
、無法辨識臉孔的特徵、腦中總是響著旋律、
拿起太太做帽子……這時我們才知道大腦的精
密與複雜性難以想像,甚至不管是心因性或器
質性上的因素,都可能導致同一種疾病。
楊建東《我在精神病院當醫生》共有43則短篇
,而每則故事中的個案,各因自己、親人或法
院判決等因素來到精神科醫生面前,藉由彼此
間的對話與互動,帶領讀者們思考著正常與偏
常之間的界線,居然是那麼模糊而難以區分。
不斷在各個宇宙遨遊或轉世的病人、感受到許
多眼睛正在觀看自己的患者、察覺到自己周遭
都是自「我」輪迴的孤獨者、認為自己即是上
帝並打算「歸元」的副教授、擔心世界即將被
人工智慧給統治的科技恐懼者、特地來地球欣
賞月亮的外星人……看似天馬行空、不著邊際
、荒誕無稽的念頭與信仰,可能會讓我們以為
精神疾病患者全是名符其實的瘋子,都是教育
程度低落、缺乏知識水準的鄉巴佬。
然而,前來求助或諮詢的人,卻也不乏知識分
子、高社經地位的人,甚至還能說得讓這位精
神科醫生百口莫辯,難以回應,有些個案甚至
還讓他不由得冒起冷汗,豎起雞皮疙瘩。
現今諸多精神疾病的分類與診斷,幾乎全參考
自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所編纂《精神疾病診斷與
統計手冊》,目前已出版到第五版。每隔一段
時間就會有些文本上的修正,或是根據統計及
實務上的經驗、社會變遷等因素而改版。雖然
是精神醫學界的參考依據,然而卻也飽受批評
,認為這套系統沒有去探討病源,只統計現象
,並無法正確地診斷與治療。
另外,同性戀也曾被歸類於精神疾病當中,而
換個文化背景來看,東方社會某些習以為常、
神聖的儀式,若出現在西方社會,也可能被診
斷為思覺失調症。那麼我們不禁想要問的是,
對於正常與偏常,真有那麼明顯而可見的差異
性,讓我們得以分辨其不同?
我們每天所感受到的環境、從小到大所獲得的
各項知識、個人對於這一切的認知與詮釋都不
盡相同,有些人對於聲音敏感、有些人則可以
看到別人感覺不到的東西、甚至還有些人表示
曾去過地獄、看過閻王、了解輪迴是怎麼一回
事。
除此之外,廣大無垠的宇宙,量子力學的發展
也增添人們對外太空的不同角度,薛丁格的貓
一方面可能活蹦亂跳,另一方面卻也可能死無
全屍,當人類的視野還只能停留在觀測火星上
的生命跡象時,會不會在更遙遠的星系當中有
比我們更發達、先進的文明進展?
作者以其身為精神科醫生的經驗,或真實或虛
構而成的每篇故事,除了讓我們看到許多趣味
的故事外,同時也使讀者們去思考著,當我們
所知道的還太少時,真能以我們有限的知識,
去測度那無限的可能?而那些我們以為的瘋子
,會不會才是這個世界中最清醒的先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63.16.177.1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09942153.A.23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