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guard大範圍市場整年股息都已公佈。
報酬率計算到12/21日收盤。
1️⃣稅後股息=整年股息X0.7 #退稅問題別問我
2️⃣股息率=稅後股息/年初開盤價
3️⃣報酬率=(收盤價-年初開盤價+稅後股息)/年初收盤價
附註:
美國市場VTI是單一市場而非大範圍區域市場或是全球市場,因此仍存在單一市場陷阱與陷阱。#投資應以風險考量而非報酬考量
再者美國市場也不是永遠領先全球,至少2017年VT繳出將近23%報酬,而VTI則是19%。
#我習慣以稅後計算
#畢竟比較貼近我們實際的報酬
工商時間:
ETF資產配置進階班(2月2日台北)報名網址: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12191316177120500120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80的網紅OP凱文,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如何用選擇權的價差策略 來達到長期穩定獲利的方法 1:28 為什麼要做價差 a.已知最大風險,不會因為黑天鵝而被抬出場 期貨有可能會因為跳空,而出現無法預期的虧損 甚至不用談到跳空,有的時候你可能只是去忙一下 回來一看卻發現,怎麼豬羊變色了 但是垂直價差策略在你一開始建...
我習慣以稅後計算 在 OP凱文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0:00 今天我們要來介紹如何用選擇權的價差策略
來達到長期穩定獲利的方法
1:28 為什麼要做價差
a.已知最大風險,不會因為黑天鵝而被抬出場
期貨有可能會因為跳空,而出現無法預期的虧損
甚至不用談到跳空,有的時候你可能只是去忙一下
回來一看卻發現,怎麼豬羊變色了
但是垂直價差策略在你一開始建立好的時候
就已經知道最大虧損最大獲利是多少
以及損益兩平點在什麼位置
你可以抱著價差安心上班,安心睡覺
但如果是做期貨,你可能就三不五時會想要打開來看現在指數在哪
b.比起期貨,選擇權價差更能增加你的勝率
撇開技術分析不談(因為要談的話其實對期貨對選擇權都是同樣的影響)
期貨在進場之後,上漲下跌機率其實就50%50%
但是價差可以透過履約價的調整,來增加你的勝率
舉例來說,指數17000
期貨多單進場之後,就是以此為分水嶺,上漲賺錢下跌賠錢
但選擇權價差可以選
例如我作16800-16900看多價差,我會有一百點空間
結算在16900之上我都是獲利的
也就是說即使指數是下跌,但我最後也是獲利的
當然這個不能下跌太多啦,下跌太多跌破我看多價差做的履約價的話也還是會受傷的
當然,有一好沒兩好
選擇權也不是萬能的
如果我們要選擇更高勝率的履約價,最大獲利就會降低
反之,如果我們想要最大獲利高一些,勝率也就會低一些
(例如現在指數在17000,我想做多,
選擇16900這個履約價去做看多價差,我會有比較好的獲利,但勝率低
選擇16800這個履約價去做看多價差,獲利會比較差,但勝率高)
不過我這邊想要跟大家分享一個觀念
你先求穩,再求多(先求有,再求好)
意思是如果你要做的話我會建議你先做勝率高的組合
雖然他最大獲利低,但你積少成多慢慢累積資金
後面慢慢增加你做的組數,整體獲利也會往上升
c.保證金比期貨低,可有效運用你的資金
小台的保證金要四萬多
但我們選擇權做價差,一組的保證金最低只要2500
因為他的保證金計算方式是用兩個不同的履約價之間的差去乘以50元
也就是說如果我今天做一組16850跟16900的價差
那我的保證金就要(16900-16850)*50=2500
不過通常我建議去做100點價差的組合,所以保證金要5000元
再高一點的150點價差或200點價差也可以,但相對來說保證金就會變貴
如果需要的保證金太高,小資族要去操作的話會比較難受一點
這樣對你後續部位的調整可能會比較沒有彈性空間
7:32 如何做價差
a.他其實就像是替賣方部位加一個保險
舉例來說,今天我認為指數不會跌破16900
那我就會在履約價16900的位置賣出賣權(不認為會下跌)
但畢竟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
如果接下來跌破16900,我會有很大的風險
所以我在16900之下的履約價加買一個賣權
例如我在16800這個履約價買進賣權
那麼當指數下跌的時候
這個16800買進賣權的部位會獲利,也就會幫我cover我原本的虧損
以上的舉例把它們組合起來,就會變成是一個看多價差
b.看多價差與看空價差的組法
那其實你要組看多價差或看空價差呀,用買權或賣權都是可行的
重點在於你做的履約價
今天如果你想做看多價差,只要你買低履約價賣高履約價
就會成為看多價差
反之,如果你買高履約價賣低履約價,就會變成看空價差
不過今天介紹的這套方法,你做價差的話
我會建議用賣權去組看多價差
用買權去組看空價差
原因是流動性的問題,我們要挑選成交量大的履約價去做
不然理論上買權還是賣權組其實是沒有差異
詳細的細節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關於價差的文章或影片
在我的頻道裡面有一個關於選擇權策略,一系列的影片
其中有詳細介紹關於履約價對於價差策略流動性問題的部分
在這邊我們就不多贅述了
前面有提到,我會建議各位先求穩再求多
所以我會建議這種價差組合你要去做賺賠比低於1的
因為通常賺賠比低,也意味著他的勝率是比較高的
賺賠比就是最大獲利除以最大損失
通常我習慣做賺賠比0.1~0.3的組合
因為通常這樣的勝率其實蠻高的
而獲利嘛,雖然你可能會覺得一組5000元保證金只能賺幾百~一千多,感覺很少
但實際上我們把它換算成年報酬,你會發現這種東西的報酬率是高於其他投資工具的
c.要記得做複式單,或之後合併(保證金優化)
各位要記得,如果你要做這樣的策略
一開始要以複式單的形式進場
因為如果你是一個買方部位跟一個賣方部位分開下單的話
那個賣方部位會需要很多很多保證金
如果這樣的話就沒有我們一開始說的"有效運用你的資金"這個優勢
那如果你本來就是先做一口買方之後因情勢變化才多做一口賣方的話
我會建議你去把這兩口單合併成一組價差
保證金會從好幾萬變成只要幾千元,這樣能夠節省你的保證金
13:51 具體行動
以上大概介紹了一些你在做價差時需要注意的一些基本事項
那如果對於價差或者選擇權其他相關知識不瞭解的部分
可以參考我的YouTube頻道或者Blog文章
裡面有很多關於選擇權的知識補充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個策略
是你大部分的情況下都可以使用的策略
而且做法並不難,你只需要懂均線,會看支撐壓力表
這樣其實就足夠了
指數走勢長期是多頭,在月選做看多價差
如果你要我去猜下一秒指數是漲是跌,我會跟你說我不知道
我猜中的機率大概跟丟硬幣差不多
可是如果時間拉長一點,我就可以提升我猜對的機率
為甚麼?因為股市有所謂的趨勢
當股市趨勢是處於多頭趨勢的時候,要我猜明天是漲還是跌,我會選擇猜漲
也許不是100%穩贏,但至少也是贏多輸少
反之,在空頭趨勢,要我去猜明天漲跌,那我會猜明天下跌
打開K線圖來看你就會發現,在多頭趨勢看到的是紅多綠少,對吧
因此,我們要跟著趨勢去做,因為這樣的話勝率是站在我們這邊的
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發現股市的走勢長期來說是多頭趨勢
那我們的基本目標就出來了:
長期來看我們要做多頭價差
至於選擇權要做周選還是月選,我們要用月選來做多頭價差(周選存續時間太短)
利用均線作為基準,支撐壓力表作為輔助
所以打開K線圖,你會發現我們簡單用大家常看的5、10、20MA就能辨別趨勢
當現在是多頭排列時,股市為呈現多頭走勢
反之,變成空頭排列時,往往都是處於空頭走勢
所以我們在多頭走勢的情況之下
把我們多頭價差的履約價,建立在20MA的位置
也就完成了我們該做的事情
這邊可以看一下這三張圖
上面這張是多頭排列的樣子
下面這張是空頭排列的樣子
有的時候也有可能會出現糾結的狀況
像中間下面這張
但有時候也會遇到一個問題
就是指數可能離20MA太遠,這時候做的價差可能最大獲利太低
低到如果算上手續費跟稅,你可能還倒賠
那我們可以做一些修正
去看看當時的支撐壓力表的支撐在哪裡
並且以此作為基準去抓我們可以做的位置
下一張投影片我們來看一下支撐壓力表
支撐壓力表是一項很好用的工具,它可以幫助不會畫線抓支撐壓力的新手
找到現在市場上大家認定的支撐與壓力
解讀支撐壓力表,我們要站在賣方的角度去思考
因為賣方留倉會有壓力,但買方沒有
所以你看買權與賣權變化量最大的地方,搭配賣方角度思考
舉例來說
你看到買權是17650變化量最大,賣權17000變化量最大
搭配賣方角度思考
賣出買權在17650,表示市場上的大眾認為不會漲破17650
賣出賣權在17000,表示市場上的大眾認為不會跌破17000
那這樣我們的月選看多價差,就可以建立一個16900-17000的看多價差
這裡補充一下,雖然我們是去做月選看多價差
但支撐壓力表我們還是觀察該周的支撐壓力表,而不是該月的支撐壓力表
除非到第三個星期三
(當然,偶爾會有特別的例子,例如之前日誌影片中有提到
當兩大法人都在做買進賣權的時候,支撐壓力表的支撐其實就沒有支撐效果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2bwQXrZOPI)
偶爾會有回檔,在周選做看空價差
但股市也是有時晴有時雨
總是會有回檔下跌的時候
這時我們可以利用短均線5MA來作為判斷基準
如果指數跌破五日均線
那我們就可以在這個時候做空頭價差
履約價可以抓前面的高點作為參考基準
另外,由於我們是判斷回檔
所以不需要把這個空頭價差做在比較長期的月選
而是做在比較短期的周選
如此一來這個空頭價差就能替我們月選多頭價差沖銷方向上的風險
其實如果你對選擇權已經有接觸過的話
你應該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變形的兀鷹
只是兀鷹策略會做在同個時間的契約裡面
又或者你也可以把它當作是時間價差或者對角價差
但上述兩者會有裸賣部位
但我們這個策略在周選與月選都是價差,風險是有保障的
26:02 總結
這裡我們就給明確定義
a.在均線多頭排列時,做這樣的策略
每個禮拜固定做一組看多價差,我推薦星期五做
而在做這樣策略期間,如果遇到空頭排列,看多價差要停損出場
(空頭排列:5MA,10MA,20MA)
如果均線糾結在一起,則暫停動作(10MA,5MA,20MA,or 20MA,5MA,10MA)
b.做月選多頭價差,位置做20MA
若獲利空間不大(指數位置離20MA太遠),參考支撐壓力表的支撐
(to新手:如果要談技術分析的話,支撐通常會是前面的低點)
c.跌破5MA,在周選做看空價差,位置選在跌破五日均線前的高點
(這裡注意,不是做在5MA喔!是做在前面的高點)
補充:
a.新手的話我建議本金5萬來做這樣的策略
雖然說你其實不需要這麼多資金,但至少你一開始輸的話
比較不會有壓力
b.逆向的月選看空價差,周選看多價差這種做法並不建議
因為空頭走勢又急又兇
這樣做可能討不到甜頭,倒不如直接做買進賣權
▼凱文的選擇權課程,適合新手、小資族,讓你瞭解如何運用選擇權獲利!▼
https://optionplayerkevin.teachable.com/
▼歡迎加入會員▼
小額贊助,可以在留言區使用特別的專屬貼圖
鐵粉會員,除了貼圖,每天我會與你分享我對盤勢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2JKimITPdd37tEzJrHPAg/join
▼底下有各種資訊,歡迎點開參考▼
✅選擇權討論社團: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groupkevin
✅IG: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instagramkevin
✅FB: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facebookkevin
✅line社群:https://lihi.tv/YcKVl
這個頻道專注在選擇權的話題上
股票、期貨、基金也歡迎大家來討論
希望大家都能變得更有錢,邁向財務自由
本集節目由蝦皮贊助播出
https://shp.ee/2dues3k
----------
***重要申明:影片主要為分享我個人的想法,並非投資建議,請觀眾在操作前仍需三思。***
我習慣以稅後計算 在 YouTube Premium家庭方案6人最划算?訂閱教學 - 來一張 的推薦與評價
要訂閱哪個方案最划算?YouTube Premium家庭方案適合我嗎? ... 只要不透過ios裝置內的app付費,就可以依安卓的費用計算更划算。 ... <看更多>
我習慣以稅後計算 在 Re: [花邊] 杰布朗新合約年均6080萬稅後年均2450萬- 看板NBA 的推薦與評價
: $60.8M: Salary
: -
: $22.5M: Federal Tax
: $6M: NBA Escrow
: $1.8M: Agent Fee
: $1.4M: FICA/Medicare
: $1.8M: Jock Tax
: $2.7M: Massachusetts Tax
: =
: $24.5M: Net Income
:
下面一堆推文也太搞笑 美國稅率一樣是累進稅率制 一樣有標準扣除額 一樣有列舉扣除額
算法幾乎和台灣的一樣好嗎 只是因為這種頂級運動員的所得超出頂端的級距太多
(年收>43萬鎂 JB應該已經結婚了所以用Married File Jointly計算)
基本上等於全部都用最高稅率37%計算
是的 事實上美國聯邦稅率級距表的最高所得稅率 比台灣還低(>台幣453萬 繳40%)
你如果比較一下美國和台灣的稅率級距表 你就知道美國割中產韭菜可兇了 台灣好太多:
台灣累進稅率級距表: https://reurl.cc/mDQL71
美國累進稅率級距表: https://reurl.cc/GAYmlG
美國只要年收超過4.4萬美金(結婚的話是夫妻合併8.9萬)所得稅率就是直接22%
美國收入中位數大概在4萬左右 也就是說基本上起碼一半以上的人稅率是22%起跳
而且注意看 22%前一個級距是12% 看所有級距就是這裡大幅提高 割中產韭菜無誤
相較之下 鬼島對窮人根本超級好 年收要121萬以上才20% 之下只要12%
台灣收入的中位數就不用我多說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之前有個統計數字 台灣稅收其實
大部分都是有錢人貢獻的 在台灣一般的普通收入人群要繳的稅根本少到哭爸
美國才不跟你玩這套 通通給我乖乖繳 而且反過來最高級距的收入稅率還比台灣低咧
只是台灣這麼誇張的薪水非常少見而已
另外標準扣除額 美國也一樣有 夫妻合併大約2.6萬鎂 你覺得在JB這個薪水下有任何影響嗎?
美國稅高的地方在於 不僅是Federal Tax 還有州稅 像德州或華盛頓州就完全免州稅
所以同樣的薪水如果JB在德州 可以省下不少錢
另外還有一個很機掰的東西叫做FICA和Medicare tax 這基本上就是社會福利稅
美國稅收制度比較奇爬 發退休金和醫療福利的錢的稅收是另外算的 不是合在聯邦稅裡面
這東西 一般上班族是高達 7.65%的 高到靠北 而且還沒有標準扣除額可以先用
直接用gross income計算 非常狠 不過這個稅有收入上限 超過之後收的百分比沒那麼高
所以可以看JB在FICA這個項目的實際稅率只有2.3%左右 沒一般死打工仔7.65%那麼嚇人
美國對於有錢人有一點比台灣差就是 美國有Capital gain tax 台灣沒有
所以台灣玩股票有證交稅 每次交易要扣一定比例 但美國買賣股票幾乎是免任何費用的
但美國賺錢了要繳稅 台灣不用 所以股神的話 比較適合待台灣無誤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0.172.149.170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BA/M.1690512998.A.959.html
美國也有消費稅阿 普遍8%起跳 應該是比台灣高 你想表達什麼?
那你能否發表一篇科普一下? 我查到的是 像Texas這種免個人收入稅的州
NBA球員確實不用付: https://shorturl.at/ruxFR 所以這篇是錯的嗎?
這篇說斑馬確實不用付州稅 甚至下一段還說德州連Jock tax都沒有
謝謝指正 不過差別不大
工三小 少一堆憤世嫉俗的好不好 美國基尼係數(0.5)比台灣(0.3)高不少好嗎?
你沒來過美國吧 說個笑話美國貧富差距不大 你以為美國什麼都完美的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