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有人轉PTT,說看輕小說對小孩好不好,然後朋友說這跟讀書習慣有關...總之很多意見。我想講的是別的,那就是從這些人的回應,以及留言與討論中,可以發現什麼?
嗯,就階級啊 XD
我下面提的東西,請讀者先記得,全部都是「統計」,不是個案。請不要拿「我家就不是這樣」來講,畢竟再怎樣,扣掉看過的資料,我個人碰到的學生案例就是千個以上,跟我講個案可以打破通則,這個..............
很長,嫌煩的可以不要看。
總之,讀書習慣最好什麼時候開始養成?理論上越早越好,從3歲開始都可以,拿童書講給他聽,越早認識注音,可以自己讀注音書最好,認識的字越多,越可以早點看其他書籍。
我個人的看法是,差不多超過小學中年級,大概10歲以後,很多習慣就會定型。這個時間點不敢說百分百,但看到的跟與學生抬槓的結果,多數有讀書習慣的人,幾乎都是小學低年級前就有看書的習慣。
或者說,擁有「看長文不會覺得煩的能力」。
千萬不要以為這很簡單可以練,研習遇過很多小學老師,要學生從看短文到長篇,練習短文(100字)到長文(600字),橫跨3-5年。國中多的是從國一開始練到國三,才有一些成果的。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早越好,各種習慣越晚就越難養成,尤其是透過文字吸收資訊的能力。
而這些能力,與父母親的行為「高度相關」,所以統計結果可以表現出,學生的成績與父母親的學歷是唯一完全正相關的因素。但這個更深入研究,其實關聯的是「職業」,只是在台灣通常你的學歷與職業有高度相關,在歐美等地區,關聯性相對沒那麼高。
職業為何有關?嗯,為什麼教師的小孩,成績通常都「不會差」?說頂尖是不見得,但極少見到中小學老師的兒女,成績落到後段班,甚至需要補救教學。更實際的說,教師這個階級的子女,表現表現會比其他職業要好很多很多。
你不覺得奇怪,是因為你會想像,小孩回家問問題,爸媽就是老師,可以教可以帶,等於免費補習教育。但實際上真是這樣?
還真的是。XD
不過把職業放大,公務員子女的表現就也不差,甚至軍官的小孩也不大會,中產白領的...好像也還好。這究竟怎麼回事?
很簡單,小孩放學後,沒人盯著幾乎可以肯定都在玩,頂多作業寫寫交差(很少),但若父母親在旁邊,盯著培養其讀書習慣,那麼小孩會在各方面會比較優秀。大致上可以把這種對學習、學業有幫助的能力,可以區分為下面三項
1. 定下心的能力。可以坐在那看文字、知識性的書超過一小時不動,絕大部分沒有訓練過的小孩都做不到,這幾乎都是從小看書看習慣的結果。
2. 閱讀長文的能力。這跟定心不一樣,寫數學全部都是數字,也可以寫一小時的人,看到國文10分鐘後就躺平的例子不少。重點是,怎樣閱讀超過數百字的文章,還能擷取重點。一樣,沒有從小練,幾乎都做不到。
3. 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就是像我一樣每次都可以鬼扯幾千字,同樣要訓練,透過寫作可以整理與表達自己的想法,還是沒從小練就不行。
這邊說的練習,不是只有學校練,而是家長在家耳濡目染的結果,像是爸媽回家都在看書,上網看的都是一堆密密麻麻文字的東西,小孩較會有興趣一起學。而小孩越小,會遇到越多挫折,字看不懂、文章讀不懂、抓不到書本在講什麼,都是常態。而父母親擁有越高的學歷,比例上也較能指點出,家裡寶貝不會在哪,而且有一個最關鍵的因素:
「耐心」
多數在台灣拿到高學歷的家長,都歷經十多年痛苦的學習,至少有一定的耐性,比例上可以理解小孩課業苦痛。所以遇到小朋友提出問題,跟勞工家長相比,較願意花時間慢慢解釋清楚,就我在學校的觀察,學生表達家裡的相處狀況,會教功課、解題目、一起讀書的比例,大學以上跟高中職以下的家長,相差幾乎是10倍!!研究所跟大學比,也接近2倍以上。
為何我們有一種,有錢人好像都可以花錢補習補到好的錯覺?我可以跟你說,真的是錯覺,補習班是在這條學習道路上,幫你上「讀書經驗值buff 10%」的補師,真正讓你擁有超強技能,可以一路打怪到魔王的關鍵,往往是在新手村的「父母」,在你出去前就教了多少。
一個回到家,爸媽還在工廠沒回來的家庭,與另一個總是會有爸媽其中一人,陪你寫功課的家庭相比,膝蓋想也知道哪一種家庭的表現會較好。
故為何教師子女在各種白領階級中,又特別有優勢?啊不就廢話,基本上我沒見過,理工科老師的兒子考自然科會不及格,國文科老師的女兒作文都寫不好。偶而見到一個自然科老師的小孩,學校考個70 分,老爸在那煩惱,而這已經是真的天分差到很....的程度(怪上帝吧)。
哪個老師會放自己家小孩,成績一蹋糊塗卻對他說「孩子您自由吧,爸媽不在乎的。」別鬧了,全台灣為何一兩年會有這種新聞出現一次?就是因為這算「新聞」啊,大哥大姊們,這不是常態。
即便如此,我也遇過一些學長姐,小孩從小栽培,結果還是考到私立大學,氣死。但氣歸氣,私下聊聊也知道,今天若他父母親不是教師,而是一般的勞工家庭,這種砸下無數金錢心力也才私大中段的素質,會去幹嘛?
大家都很清楚,十個裡面八個都會變成PTT嘲笑的8+9,而這些小朋友能從這個底層翻身的機率,大概也是十個裡面沒有一個。其他人就是一輩子這樣,在勞工階層一生,多年後說著跟父母親一樣的話,不要自己小孩也那麼辛苦。
所以,這邊還要提一個更殘酷的事實,幾乎所有頂尖公立國中,附近學區都是中產階級的中上層?
因為,這些家庭的財務狀況,都完全可以支持,家裡只有一個人工作,另一個在家顧小孩。當一個學生回到家,就有一個高學歷的父母親(通常是媽媽)在家,馬上會幫你規劃寫作業進度、考試進度,不會的問題立刻都能得到解答。這形同你花錢請一個頂大學生全年無休在家家教。
這跟一個沒有這種待遇的家庭相比,會佔有多大優勢?別再怪補習班了,這些學區的補習班老師都超拚,一堆班主任都在過著隨時胃穿孔的日子。你把同樣的狀況拉去全校第十名考70分的學校看看,附近安親班光是可以把學生押著作業寫完,就是功德一件。
這引申出的概念就是:只有資源夠多的家庭,才能夠提供長時間的陪伴。真正讓你家小孩可以成長,成為一個有知識跟智慧處理問題的人,最重要的因素叫做:
「紀律」(原本是秩序,網友表示依照文意紀律較好,特此更正)
就跟大家都知道,培養良好運動習慣,身體才會好一樣。讀書學習也是,你沒有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訓練出強大的意志力,可以排除其他誘惑,專注在學習上。
怎麼可能會好?
#別再拿阿扁當例子了啦
#100年出現沒幾個的不能當規則
======
講這麼多,我想說的是,為何很多進步左派講教育,會講到讓人吐血。學校老師哪幾個是右派?幾乎都偏向社會主義,不然不會有人自願留下,免費幫弱勢學生做課後補救。每次有一些弱勢學生出狀況,光校內募款,隨便都可以募到幾十萬,這還不包括申請的項目。
如果學校老師,一點都不進步,充滿保守封建思想,那麼應該是自掃門前雪,怎麼會去管你家小孩死活?我是不否認有這種人,但多數學校教師都不是,其思維都相當接近社會主義。
因為看多了,不需要書呆子講經,生活經驗遇到的案例就比你田野調查多好幾倍。階級複製在學校是極端血淋淋又殘酷的,像我這種市區到郊區都待過的,更是看到心都要冷,不然無法解決問題。
提供無限教育資源,大學免學費,這些對資源匱乏的學生來說,其實幫助真的很小很小。免學費這些對誰幫助最大?大概是中產階級的中下層,因為這是錦上添花,可以多一筆錢去補習,或是讓爸媽其中一人,辭職在家顧小孩功課。但對勞工家庭來說,上大學的最大目的是脫離階級複製,讓小孩可以翻到中上層,光這筆免學費,完全不足以打破新手村劣勢。
很多人會講說大學免學費很棒,但我可以肯定免費幫助極小,為何?我剛剛講了一大串,各位都沒發現?
念書不要念到呆,美國教育理論在台灣不適用,反倒是透過強迫義務教育,以及幾乎可說全世界最頂尖的教育師資素質(台灣的教師學歷平均極高),公立學校現在要再提升水準,只有小班制跟雇用更多教師。
美國有些人陷入階級複製的循環,免費上大學恐怕是推手之一,與初衷相差甚遠。我們卻看到不少人拿著美國的案例,想要台灣照辦,簡直瘋狂。
為何?不管世界何處,想要爬上中產階級,就是要取得一定的專業能力。你砸錢去大學,到底學了什麼?如果沒有學到生活技能,盡是學習各種平權概念、反歧視理想、歷史修正主義的東西,這到底可以促進社會進步什麼?你的目標是小孩進入監督這家公司有沒執行正義的單位?
「啊這不就是政委」
別在鬼扯蛋什麼這是反人文科系,你在一家製造業工廠內,強迫安插20%的反歧視監督執行職位,最後會怎樣?這個社會哪種職業比較多,需求比較大,去統計就知道,不需要砌詞詭辯。
對於藍領勞工,社會最底層的人來說,家庭崩壞恐怕是最先出現的問題,單親、家暴等等的小孩,從小就取得不到我上段說的教育資源,他沒有父母在家教育,細心指導各種學習問題。在比例上,會從這種貧困循環中跳出的,本就是資質極高的少部分,其他多數人就是陷入讀書也讀不好,工作也找不好,負面循環變成父母,繼續單親跟家暴。
而那些僥倖逃出底層的資賦優異者,其中有一大半更慘,因為他們從小就沒有家庭溫暖,所以導致自己「不相信有家庭溫暖」這種事。多數轉為相信,家庭功能可以透過政府介入取代,「反正自己的經驗就是沒爹沒娘也無所謂」。
這很糟糕,我們的案例中,會落到這種循環的比例真的很低,多數家庭都有溫暖,溫度或許有所不同,極少見到家長對子女未來漠不關心,大部分只是關心的方式不大相同罷了。而這些人又特別會放大少數的悲哀,為了達到解放所有人的目的,他們採取的手段就是:
「摧毀既有秩序」
這真的是在開玩笑,學生畢業後,多數想要的就只是平淡的生活,平淡的幸福。大多數人不要求澎湃的人生,激烈的變化,而你的改變是摧毀一切舊有的組織,選擇政府全方面介入?只因為你覺得幾個個案的幸福必須不計一切代價保障,自己的經歷代表全台灣所有家庭都沒溫暖?
拿個案來講我們更熟,每年學校多少個案要處理,但有累積到變成通則嗎?就是沒有,所以才是每年零星個案。
要拯救這些底層奈落的循環,砸錢補貼免費讀大學,或是UBI之類的恐怕是最糟糕的做法。這些人都沒有考慮到社會觀感,處在這種階級的人,非常在意社會眼光,除非你把社會解構到完全原子化,不然不考慮社會連結的提案,肯定失敗。
以我們的角度來看,教他們取得技術能力,擁有在職場上求生的能力,建築一個平凡的家庭,構築一般的人際關係,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幸福。你不可能每個人都念台大,所有人都當台GG工程師,這永遠不可能。
結果,你們想複製美國的另一種循環,希望給這些人免費上大學,還有人覺得要塞進去一大堆進步教條給他們?別害人好不好。
那些都是資源不夠就做不到的,這些身在底層向上爬的努力學生,絕大多數都不會達成咖啡廳菁英的希望,大步邁向進步的一方,而幾乎都會轉頭擁抱傳統,竭力找回他們小時候最欠缺的家庭溫暖。
然後希望,自己孩子永遠不要失去這些東西。
持修 已經 都 壞 掉 了 ptt 在 織田紀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曾經,我看著電視螢幕上播送的日劇,崇尚著劇中角色對於工作的投入,其團隊為了完成一份工作,彼此盡心盡力不分你我,完成各項高難度挑戰與任務,最後這不被人們看好的團隊,成為公司發展的明日之星。一齣劇讓我好羨慕能跟一群有共同理念、想法與目標的人一起共事,尤其大家都有足夠的企圖心想要完成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或許是我過度天真、太過浪漫,曾效力過的公司,鮮少能找到有共同價值觀的同事或是夥伴。當然,另外一個可能性是我根本無法跟大家共事,我才是那一位他們眼中難以配合的對象,特別是我自私、懶惰以及又自大加傲慢。仗著自己想法快又多,好似能做很多事,可實際卻是個眼高手低的人。不論是什麼,在職場上,期盼的團隊協作氛圍始終苦尋不著。
尋覓十多年後,且經歷無數次的挑戰與困難,在今年團隊組織的發展上,在不經意之時,仔細深究下去,這才發現身邊這群了不起的夥伴,一直都是心裡最期盼的夢幻團隊。
而這個團隊裡的每個人,都有一段值得大書特書的故事:
我們有一位創業經歷豐富的執行長,來到我們公司帶領研發團隊前進。他在之前創業遇上一場風暴,導致許多事情無法進行,在一個機緣巧合之下,我們意外結緣,也因此,我想都沒想過有一位執行長具備豐富資訊產品、平台開發經驗,能加入我們團隊,並帶領平台開發,以及在募資經驗上,他的知識跟專業補足了許多我所不足之處。
我們有一位媽媽,她來到公司時,大多專業技能、職能都不完全符合行政會計的職缺,雖說有豐富業務跟客服經驗,短時間無法為我們所用,但是她卻在到職後的三個月內,去修了這輩子想都沒想過的會計,雖然至今還是離標準會計作業的專業還有一段距離,可是她已經成為公司裡最穩定的一顆心臟,也是解決公司大大小小行政事務的重要樞紐,甚至兼任做客服,將我們遇到的疑難雜症處理到位。
我們有一位小姐姐,她曾在知名大型媒體集團擔任HR,後來換工作繼續擔任高階主管特助,在業界累積豐富人脈,應當可以再加入更棒的公司,可是她卻願意在我們公司還很混亂,甚至一無所有的時候,選擇加入我們,為我們整頓招募、組織規章、作業辦法、薪獎制度、人事作業還有各項工作的後勤支援,成為公司另一個穩定力量,維持著公司持續且常態發展的作用力,推動公司許多重要專案進行。
我們有一位大哥哥,他曾在日本知名的玩具公司萬代從事業務,同時服務台灣各大玩具代理商多年,後來到大陸發展好長一陣子,並處理過不少人民幣數億規模的大專案,同時有擔任過創投審案的角色。想也沒想過,經驗豐富如他,在一場意外見面會下結緣,擔任公司實體產品監督與開發重要一職,為公司所開發的各類商品,帶來各種豐富的解決方案,也為公司內部同仁在洽談國際版權時,給予教育訓練,讓我們得以跟國際接軌。
我們有一位很厲害的小朋友,說小也不算小,已經三十多,擁有多年手遊異業結盟經驗,還有豐富業界人脈,並且常常腦衝想到什麼就做什麼,執行力在他身上徹底貫徹,而在他曾跟我講過一句對數據分析能力很差又弱的前提下,竟也在幾個月工作環境陶冶中,學習與理解如何用數據驅動行銷,甚至透過行銷找出轉換銷售的路徑,在他身上每天都看到持續成長的動力,還有深如無底洞般潛力,讓公司的所有合作案,都能在最短時間內看出該做或不該做,做得好或做不好。
我們有一位厲害的小女生,電商經驗豐富,可是講話很小聲,常常聽不清楚她在講什麼,但這不影響她的專業能力,再複雜、再麻煩、再混亂的事情到她手上,總會在短時間內被梳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尤其各種流程,哪怕是沒做過相關事務的經驗,她也能靠各種資訊補完、補強,來設計出一個符合當下需求的執行方案,只要在她手上,事情用遠不用擔心被漏掉或被遺忘,而是她能將整條線上所有段缺的地方,完整清晰的給予補上。
我們有一位宅宅小男生,有多年電商經驗,做過大公司的PM,最愛的是玩具,特別喜愛動漫之一的角色蕾姆。他大半部人生都沈浸在日本論壇,每天專注各類玩具的討論,整天刷PTT就像呼吸空氣一般自然,也因此他總是掌握各類玩具的第一手動向,包含市場的討論、品質的好壞、評價的結果,各式各樣關於日系動漫商品的問題,問這位極度宅絕對會有很清楚完整的答案。
我們有一位能刺繡、能手繪、能剪輯、能做美術設計的工讀生,她抓商品賣點做廣告素材,速度飛快以及很會抓重點,讓我們的廣告點擊成效都相當不錯。非常省錢的她,嚴格管控自己的開銷,懂得每一分寸讓成效效益最佳化,同時又很願意為公司做各式各樣的工作,即使很多時候沒有請她做,但每每看到她主動舉手願意協助,並且在事後做出令大夥亮眼的成果,著實令人驚艷,不說她是工讀生,偶爾都會冒出這應該是藝術總監假冒的念頭。
我們有一位超級熱愛收藏等級鋼彈的超級產品PM,他也非常喜愛假面騎士。在他手上曾監修過許許多多國際大型知名IP,理解各個不同IP在審核時的眉眉角角,不僅如此,他還是位原型師,能上色、雕塑、改造,在他手裡,各式各樣的產品,都能從我們不容易發覺的角度找出要去關注的細節,而且從日本修藝術大學回來的他,擁有相當完整豐富的專業訓練,在面對工廠的各種執行細節上,想要馬虎偷懶是絕對不可能,他清楚每個環節的工序跟時程,也因此工廠碰上他都得退讓個幾分。
我們有一位很安靜但藝術天份極高,美術敏感度卓越的3D設計師,他曾經做過知名國際電影的IP商品,從造型到機構,再從表面到電路,他對於設計的美感跟堅持,讓我們得以實現許多幻想中的畫面,尤其在需求抽象,細節不清楚的狀態下,還能抓到我們想要的神韻,在極為不合理的時間內,快速完成任務,成為產品設計的核心支柱,為我們在產品設計開發上,瞬間成為國際等級的競爭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與國際大型廠商在同個等級的賽道之中競賽。
我們有一位很會化妝,同時又是長年經驗豐富的Coser,熟悉各類動漫ACG的角色,並且拍出許多令人驚艷的作品,而這樣一位才華豐富的小女生,她不僅能為公司找到許多發展潛力極高的IP,還能準確的跟洽談對象接觸,並將雙方彼此的需求整理出來,成為一份我們能夠繼續發展下去的執行企劃,尤其在文字、圖像、影片等內容的策展,她有著獨到眼光,知道內容佈局與策劃,也清楚文案怎麼樣溝通才能打動社群裡的人們,在社群之中,那就是她的生存之道。
我們還有好多好多位值得説說的同伴,分享他們精彩的故事,以及他們在這的每一天,所創造出來的各種可能與美好。
現在,我們期盼著你的故事可以在此一起分享,誠摯邀請你加入這充滿故事的團隊,也希望我們能夠一起在這世界的大舞台上,共同做些令自己覺得驕傲的好事、大事。
諾利嘉股份有限公司,誠摯邀請以下夥伴的加入:
【電商產品經理】
・負責高階收藏品經營
・負責經營VVIP客戶
・負責耕耘大陸市場
【3D建模設計師】
・負責各類3D商品設計
・負責3D掃描與3D檔案管理
・負責商品至工廠端生產協調
【電商助理】
・負責日常出貨事務
・負責資料建檔與彙整
・負責商品上下架事宜
【總經理室秘書】
・負責主要營運事務協調與跟進
・負責商業合作洽談與合約擬定
・負責各項行政事務的執行管控
以上工作,如果您有興趣,以及您覺得能力能夠符合這份工作的想像,歡迎您將履歷寄到《何小姐》的信箱:
jojoho@norikaoda.com
她確認過履歷資格符合,會盡快的與你連絡,謝謝。
持修 已經 都 壞 掉 了 ptt 在 歷史哥澄清唬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澄清唬爆米花教室:中印衝突續報】 #福編報導
中共解放軍近來開始在班公錯周邊用擴音器放印度歌,最常出現的一首,就是當年紅極一時的「印度F4 督嚕督嚕督嚕督嚕大大大」。
這固然是有用到四面楚歌的典故,但真正的目的,是要印度士兵去想舞蹈、宴會、溫暖,但現實他們卻只能在寒風中啃冷掉的硬抓餅。不過選督嚕督嚕督嚕督嚕大大大,可能是因為這是解放軍最熟悉的印度歌(他們更熟的版本是「我在東北玩泥巴」)。本來有放影片,但後來FB顯示播放該歌曲有侵權疑慮,只好刪掉。
===================================
最近自由時報和大紀元怎麼寫中印衝突或兩岸緊張,我都懶得看了。反正在覺青眼中,任何對台動作都是「為掩蓋被印度打進來的事實」、「為了轉移糧食危機焦點」、「沒有豬肉只好作秀」。
近期中印邊境衝突簡述:
8/29~8/30深夜,印度用流亡藏人組成的情報局直屬免洗部隊 SFF,衝入中印邊界班公錯南岸的各制高點與重要山口(奪制高點和奪關),包括黑頂、頭盔頂、熱贊拉、熱欽拉。
但這涉及中印部署的落差問題:
中共的哨點通常距邊境線有一段距離,平常用車、馬或步行巡邏到邊境線。邊境線近年有安裝監視器,但哨點與後方基地一定要有戰備道路,巡邏線也不斷嘗試修路。
印度則承襲尼赫魯的前進政策,永遠壓到很接近邊境線上。
印度這種做法,在未明確劃定邊界的地方,很容易進行蠶食(一點點往前佔)。但過度沿邊界部署大量人員,卻容易在真正戰時被包抄打垮(缺乏應變縱深)。
1941年大量蘇聯部隊就是沿蘇波邊界部署,等德軍突破包抄後,上百萬人不是潰不成軍就是坐以待斃。1962戰爭,印度也是被解放軍穿插後,多數前線部隊崩潰逃散,好則裝備丟失空手逃跑,壞則被包抄的共軍機槍手了結。
0830衝突,印度就是利用解放軍不在當面,從監視器死角讓 SFF 爬上去接近制高點,然後一鼓作氣衝上去。接著印度人趕快拍照,並且派車聲援。但當時出了包,一位邊界警察部隊警官運氣不好想拍照留念時,踩到爆炸的老雷(1976後雙方當地就不布雷了)。
而印度方面運BMP-2裝甲運兵車來助勢的拖板車,和運物資到前線的民間承包貨車相撞,BMP-2車掉下去,砸到軍官車死4人。接著解放軍衝上來,印度人避衝突先走,留 SFF 和解放軍幹架。幹架中一位 SFF 尉官和士兵因不明原因一死一傷。(有說和解放軍槍戰被槍擊,有說碰到老詭雷的)。但真正讓印度敗退的,是---沒有補給。
(BTW,在大陸,有種憤青喜歡罵解放軍失職軟弱,應該人先空降,空投補給,路慢慢修,這就跟台灣有種覺青說,兩岸打仗時,有白米給部隊就好,啥補給演習都沒必要...(給白米叫人賣命還真敢說,這跟丟大陸的國民黨嘴砲黨棍書蟲有啥兩樣?)。)
事實是,輕裝衝上去的 SFF,就算是藏人,也受不了5000多公尺的寒風。輕裝突破上去,代表沒睡袋、沒帳篷,沒奶油、沒巧克力、沒辣子雞丁。晚到的解放軍卻是氧氣筒(防高原反應)、燴菜飯盒、帳篷一應俱全。很快飢寒交迫的 SFF 就丟失山頭。印度退到山腰的高地去。
8/31~9/1印度發起另一波衝擊,另外佔領班公錯兩岸兩個高地與班公錯北岸交界線山脊北段
9/2開槍事件是印軍射擊中共無人機,解放軍另用攻擊無人機掃一排梭子回應。但9/3後,印度並沒有守住班公錯南北岸任何高地。因為印度並沒有事先修路,完全靠當地民眾「義勇」搬運糧水(三立信,Ptt八卦板信,福編不信,那些窮人最好這麼閒)
到9/6後,解放軍軍車和帶帳篷的人衝上班公錯北岸交界線山脊北段,還挖好陣地進駐,吃的是無人機送到團部,再用車子送來的自熱食品。南岸部分則是解放軍守住所有山頂,但山腰部分平坦地仍為印度佔據。
9/18-9/19 班公錯北岸山脊,解放軍冷鬥毆逐退印度前進據點,並且往印度方面的山脊推進。
===========================
其實印度的作為叫報復的報復。因為在加勒萬河谷衝突後,中共突然在中印邊境的石門溝與溫泉兩地向前修築道路與工事,突破所謂的Google線/美印線,報復印度人「入侵」加勒萬河谷(因為1962年印度被打到加勒萬河匯入的主流什約克河畔)
但解放軍的作為讓印度很沒面子,所以才發動這一波衝突。目前解放軍是以拖待變,利用補給狀況較好的優勢,等印度受不了撤退。也就是解放軍吃定印度雖然有30萬大軍在克什米爾,其中有4萬大軍在中印邊界附近,
卻不敢對6000解放軍正面壓迫或主動攻擊,前線補給也只敢靠民伕而沒有其他方式,讓印軍士氣低迷。同時印度翻越喜馬拉雅與喀喇崑崙到衝突前線的綿長山路根本無法負荷運輸,但靠直升機或飛機協助運輸,費用會持續暴增。印度今年經濟狀況已經不好,若要靠空運同時維持錫亞琴冰川數千駐軍與中印邊界4萬大軍的補給,那將是破天荒的費用。
=>印度按耐不住主動開火正是共軍所期盼。
=>印度不主動攻擊也不撤退,對印度是極大的經費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