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中午才從西門捷運站出來,被迎面而來的大批學生給淹沒,這才發現,對上班的我來說跟昨天一樣的今天,是在學校的學生們結業式的時候。好吧,隔了一週,學期都正式結束了,我也該跟大家分享一下上週和上上週 #中山高中 弟妹們的期末報告了。
(天啊文超長 #崩潰的總監)
期末報告的情境和主題跟上學期一樣:我們是一間雜誌社,要做一個 20 世紀的特別專題,請選出你們組認為 20 世紀關鍵的一年,呈現、分享給大家。
這次的弟妹們選擇的年份相當分散,顯現出對戰爭、能源、流行文化的關注。
#電腦組 選的是 #1903 年,這是萊特兄弟發明 #飛機 的一年,對人類的影響自然不言而喻。他們特別提到了,因為飛機的發明,而有理論家在戰爭層面提出了不同於以往的理論:#空權論,認為誰掌握了領空,誰就可以贏得戰爭。當我詢問生在 21 世紀的他們認不認同空權論,他們說,時代演進到現在,傳統軍武方面,地對空的攻擊力強了很多,而非傳統軍武方面,可以打仗的方式更是千百種,比如資訊戰等等。所以他們認為,空權論在當時應該是有效的,只是大概已經不適用於現在了。
#網路組 選的是二班的弟妹們有選過的 #1939 年,關鍵的事件就是二戰的開打。開打前的軸心國簽訂條約組團(德義 #鋼鐵條約)、開打幾年後後衍生出的「#曼哈頓計劃」等等,他們都有列舉出來。並且,除了歐洲戰場以外,也提到了(當時尚未整併在一起的)亞洲戰場上的 #桂南會戰,還列出了對戰雙方資訊的整理表格。我正好將之前在 #議題肥皂箱 的工作坊裡藍適齊老師提到的 #臺籍日本兵 及 #戰犯 問題跟他們分享。
#原子彈組 選的是原子彈被投下的 #1945 年。除了 #原子彈 以外,他們也提了 #越南八月革命,一個是二戰的終結,一個是日後 #越戰 的起始。回顧那個時代,我用德國戰敗後被分區佔領的情境來跟他們分別討論戰敗者/被佔領者和戰勝者/佔領者彼此的考量和感受,於是在幾回問答、討論之下,他們看到的是人類「選擇了戰爭,卻無法控制戰爭的結果」。
#飛機組 選的是 #1950 年,二次大戰才結束 5 年,東北亞又迎來了 #韓戰。在美蘇對立態勢明確的冷戰時期,朝鮮半島上的這場大戰,雙方陣營都有實際派兵或是透過援助參與其中。他們把當時的局勢呈現出來,並且仔細分析了這場戰爭對朝鮮半島、對蘇聯、對美國、對日本、對中共、對臺灣等各個周遭相關 player 的影響。正好,兩韓問題也是一個 20 世紀的遺留、21 世紀的挑戰的經典例證,我們當然也討論了一些文金、川金方面的問題。
#衛星組 選的是 #1973 年,#第一次石油危機 爆發的那一年。有趣的是,他們切入的角度和二班的衛星組很類似:二班的衛星組選 1932 年,特別探討抗生素被應用於醫療,而這一次的衛星組選 1973 年,聊的也不只是石油危機,石油的生成、用途、分佈、臺灣的石油,都在他們介紹的範圍之內。回到石油危機,他們也呈現了國際油價主要變動的回顧圖表,認為石油和戰爭非常有關係。我在他們分享圖表的時候,也提出了油價變動跟幾次中東戰爭、中東戰爭跟當地的族裔衝突、當地族裔衝突跟文化宗教方面的淵源,同樣是值得探討的脈絡。
#電視組 選的是 #1995 年,當年有 #神戶大地震、有 #美越建交、有 #第三次臺海危機、有 #申根公約 生效,不過他們另闢蹊徑,認為這一年關鍵的地方在於「#寶可夢」的起源。他們從 21 世紀風靡全球的手機遊戲「精靈寶可夢」出發,去看最初這些可愛的寶可夢的誕生、進入任天堂版權、在手機遊戲領域引領風潮的過程。流行文化的欣賞門檻低、接受程度高,加上特有的迷文化,對我們生活方式的形塑能力是很強的,這點,我們都從安倍首相宣傳東京奧運的例子看出了端倪。
大家都報告完畢,我們把這整個學期裡面各組製作的 #TIMELINE 紙卡集中起來,讓弟妹們玩一次自己製作的、專屬這學期的 #20世紀的樣貌 的 TIMELINE,然後,我分享了自己的一個小故事,為這學期的課程作結。
記得我國三的時候,有一個週六的晚上,身為職業軍人的爸爸休假回家,帶著媽媽、我和兩個妹妹一起出去吃晚餐,也沒多奢侈,就是五個人一起去吃八方雲集。吃過飯,回家路上經過公園,妹妹們想去玩溜滑梯,於是我們就停下來了。
那天我本來不太想出門。你知道的,有些考生是想要偶爾出去放鬆的類型,也有些考生是覺得有空多讀書不要浪費時間的類型,而我國三的時候就是後者。也不完全是怕書讀不完(早在那時我就已經有了「書永遠也讀不完」的覺悟),而是覺得比起在公園散步、看妹妹溜滑梯,自己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加上跟兩個妹妹年紀差距不小(又不能一起玩),而且十幾歲對父母多少有點逆反心態,所以我只想要趕快回家。
就在妹妹們開心在溜滑梯,我一臉不耐煩坐在一旁的時候,爸爸拿了一片葉子過來對我說,看待事物的時候,是有很多種角度、很多種視野的。比如這片葉子,單看人類被撿起來的它,就只是一片落葉。但是多花點心去觀察,這片落葉的狀態是完整還是殘破、是青綠還是枯萎,甚至是否有被踐踏過的痕跡?這是微觀的分析。進一步說,這片落葉是什麼樹的葉子?樹在公園的哪裡?現在是落葉的季節嗎?如果不是,最近的天氣如何?那樣的天氣尋常嗎?跟去年、前年、十年前相比,有沒有怎樣的改變?這些是從一片落葉延伸出去的宏觀思維。
當下我仍然是不太耐煩的(對爸爸多少有種「你多久回家一次,一回家就抓我出門還要講講講」的抱怨感),但是回過頭來,我發現自己無法忘記這件事,無法忘記那片落葉,而 #微觀 與 #宏觀 的不同視野,已經深入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我在落葉本身以外,看見那棵樹、那個公園、那座城市、那個國家、那片土地,還有與之互動的整個世界。
這件事,也被我帶進了課堂之中。不論從 20 世紀的哪一個點出發,我都會跟弟妹們討論往前、往後延伸的線、面,討論跨地域、跨領域的影響,近一步思考整個面,乃至整個世界的連動。希望這些觀點和視野,可以超越我們討論過的各種事件,成為我透過課程送給弟妹們的禮物。
#1071 #20世紀的樣貌 下臺一鞠躬!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