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PTT上提醒、感恩,染疫出院後捐贈的患者的公開信》
我家裡也有八個人確診,幸運的是目前有七位已經回家,也都完成自主管理。
但是我父親依舊在醫院插管治療中,我們全家每天也是過著忐忑不安的日子。
我之前發文講述家裡的發病狀況,推文裡就有一堆酸民,講著一堆噁心的話。
如果你也有看到相關推文,請無視而過。
我能了解有些人心中的恨意,我非常能了解。只是當時我已經過了一個階段,讓內心平靜之後,才發的文。
我想做的是,告訴大家這個疫情有多麽可怕,還有一線醫護人員有多麽可憐,希望大家多支持他們。
借此我還是想傳達一些想法:
1)感染源
我們全家都不知道感染源,因為我們就是一般小市民,生活很簡單。8個人,住在不同的四個地方。唯一能猜的,就是母親節我們全家族一起聚餐,而當時我們還是買的外賣在家裡吃。
所以想跟大家說,這次似乎不是很簡單就能找到感染源,也很難封鎖。因此儘管我們都完成自主管理,我們也都不太敢出門了。
所以我其實很不喜歡,現在很多人都將矛頭指向萬華,就我的感覺,根本就找不到源頭,何必怪萬華。
2)住院時的狀況
醫護真心很可憐。我住在負壓病房的時候,一些檢測如血壓血氧,我都盡量自己操作,因為我知道醫護們很幸苦,所以想幫他們節省時間。
他們時時刻刻都面對病毒,甚至還有一堆不知道來幹嘛的病人!
舉個例子,我住院就只吃裡面的便當,因為我知道要專心跟著醫院的療程。
但是,很多人的家屬一直送東西跟食物去醫院,弄到最後醫生廣播跟大家說,請親屬們別再送東西或食物過來,因為這樣每一件他們都要檢查,但是沒足夠人力。
我那時聽到就想,天啊!你們是來旅遊的嗎?你們是來治病的!!!
3)我發病的狀況
我本身四十出頭,偶爾還是有在運動,但不知是否因為小時有氣喘所以氣管不好,這次發病狀況很嚴重。一直咳嗽,呼吸困難,喘。
那時胸口跟腹部都因為不停的咳嗽,出現肌肉撕裂傷,所以吃的藥都還要加一顆肌肉鬆弛劑。
其實發病到現在26天了,我跟另位家人都還是有著咳嗽,呼吸不太順的症狀。
4)我父親的狀況
我父親七十幾歲,但是身體狀況很好,平常下午都會去公園散步兩個小時的人,比起來,真的比一般年輕人還健康。
但是他發病,也是因為檢測結果沒出來就被延誤一週,後來直接失去意識,插管治療。
過程只會問我們:他有沒有慢性病?我想問,哪個老年人沒有一點慢性病?然後,好像就要用慢性病去當個註解,所以我父親變重症是應該的!!!卻沒人檢討是因為檢測太慢,核酸檢測PCR一週過去都沒結果,所以我父親才變這樣!然後給我的理由,是我父親有慢性病!!!
5)感謝醫護
由於父親還是在重症病房,那個樓層是禁止進入,所以我們都沒辦法進去探望他。加上他正在插管治療,要一直施打鎮靜劑,所以基本上一直沒有清醒的意識。幸好裡面的醫護人員願意幫我們,我們先跟醫護聯絡,然後用手機錄下我們全家人的聲音。手機送到醫院,醫院樓下的警衛人也很好,知道我們的本意,馬上就幫我們把手機拿上去,讓護士重複播放我們的聲音給我父親聽,希望能給他一點力量。
其實寫到這邊,我又想起那時候到處求助無門,只能看著父親自生自滅的狀況,心中感慨,很痛。
自從父親失去意識插管,我每天都失眠,沒有一天睡得好,因為很多痛跟恨。很多痛苦的回憶,我也不再多寫了...
所以也希望你們加油,希望後面你跟你家人狀態都會好。多看看你現在染病家人的雙眼,他們也都需要你。
有人問我被酸民酸什麼感受,我說都經歷過這一段家裡的巨變,不在乎了。我寫這篇,就是希望能幫到人,假設有看到的人,能因此多加保護自己跟家人,能多體諒醫護人員,那就好了。
我朋友說過,天地有正氣,希望人都要誠懇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即可。
下面是我捐給台北市跟新北市的證明,我不是什麼有錢人,就是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https://i.imgur.com/YoeDCy9.jpg
—-圖片來自克麗絲汀花藝。雨中散落地上的鳳凰。
根 管 治療 時間 ptt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抽獎贈書活動】《WOL大聲工作法》x2本
#第一本掛名推薦的書 #竟然在唐鳳隔壁 #名字要取筆畫少的
🙋「工作」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是一種「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還是一種「有趣的貢獻和自我表達的方式」?讓我驚喜的是,我遇到了一本好書,書中提供一種具體可執行的方法,引導我們從工作的倦怠走出來,邁向更有意義的貢獻和更有連結的人際關係。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orking-out-loud/
【我要大聲推薦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WOL大聲工作法》,作者是「大聲工作法」的創始人約翰.史德普(John Stepper),他提倡企業營造出更開放、協作的文化,也協助個人開創更好的職涯。他提倡的這個方法已經推廣到六十幾國,遍布各行各業,創造出許多熱烈交流的職場社群和專業圈。
這是第一本我以「閱讀前哨站 站長 瓦基」掛名推薦的書。當初出版社跟我接洽的時候,先提供了這本書的書稿給我看。我瀏覽了內容之後,發現作者在說的事情,處處充滿了我自己的職場心路歷程,到現在經營〈閱讀前哨站〉公開分享文章之後,整個人感到改頭換面的樣貌。
我在高科技業的九年職場經驗,歷經熱血青年到資深老手的轉變,從熟稔業務後的被動心態到充滿動力的主動貢獻。這本書,讓我得以重新檢視這段懵懂的轉變之旅。作者提供的建議與指引,也讓我深感共鳴和啟發,我已經迫不及待把書中的行動指南拿來實踐活用。
【「WOL大聲工作法」是什麼?】
根據作者的定義,WOL(Working Out Loud)指的是一種主動「公開分享」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建立人脈圈,讓同個人脈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正向循環的一種工作方法。他在以下這段獻給台灣讀者的影片裡,詳細說明了這件事:
「這種方法的核心,在於給予人們機會,一個貢獻一己之長的機會,這是一種貢獻及表達自我的方法。不是為了追求人氣、出名或炫耀,而是為了助人。你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當你這樣做時,你為自己塑造了聲譽、獲得其他機會、培養他人的信任與關係。」
作者在書中用了五個章節說明WOL的重要元素,他也在每個章節後面提出許多問題,讓你用一種做練習題的方式,回答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及把一些建議付諸行動。
1.有意義的探索:針對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找到連結並開始實驗。
2.人脈關係:建立有人情味的人脈及找到新的關係。
3.大方分享:樂於分享、不吝給予,秀出自己的價值。
4.工作能見度:讓大家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或任何有助於他人的回饋。
5.成長心態:允許犯錯、困難時求助,一種想要變得更好的心態。
出版社也將這些行動步驟和練習題目,濃縮成一本練習小冊子。因此,這本書其實可以分為「書籍本身」和「12週練習隨身本」,這篇文章先跟你分享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在數週之後的文章,我會再和你分享我使用12週練習隨身本的步驟和心得。
【這本書掛名推薦者的共通點】
大聲工作法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公開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我是以文字和聲音的形式,分享自己透過閱讀之後的「所學、所想、所做」。底下延伸介紹其他掛名的推薦者,他們都是聲量和經歷百萬倍於我的厲害人物:
具有「天才IT大臣」美譽的行政院數位政委 唐鳳 ,她完全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言,在網路上都查得到(詳見工作紀錄)。她也善用數位技術的創新,讓自己成為連結各方、解決問題的開放平台。最近天下親子推出《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這本新書,直接排進我的待讀書單。
我很欣賞的自雇者 劉奕酉,是一位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他持續公開分享離開高科技業幕僚之後,成為自雇者以來的心路歷程,內容涵蓋他鉅細靡遺的思考步驟,以及不斷蛻變、不斷進化的獨特市場價值。他最近出版《高產出的本事》書中紮實的思考脈絡讓我感到佩服不已。
知名學習平台「大人學」的共同創辦人 張國洋,以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的角度,分享許多對職場新鮮人帶來深刻啟發的文章,在著作《大人學選擇》裡面更分享了身為一個大人,該如何運用獨立思考的方式做出人生選擇。最近瓦基的文章也受到「大人學」的青睞,即將轉載過去幫助更多的年輕學子。
全台最大線上閱讀社團「閱讀人」的創辦人 鄭俊德,他曾在Podcast分享經營閱讀社群一路上的甘苦談,讓我深受啟發。同時我也很感謝他創立的Facebook社團「閱讀人同學會」,聚集了許多熱愛閱讀和分享的讀者,促進了無數的交流和討論,是每個愛書人不能錯過的好地方。
他們都透過公開分享的方式「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這不但塑造了自己的聲譽、創造更多的機會,也建立了群眾的信任與更深刻的人際關係。為什麼這種「大聲說出來」的工作模式,不但能帶給人們內心的滿足,還能建立外在的成就?
【強調大聲說出來的用意】
作者引用知名的「自我決定論」來說明,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充滿動力?是什麼因素驅使我們採取行動?歸納起來,人類有三種內在的心理需求,分別是:專精(competence)、自主(autonomy)、關聯(relatedness)。當這些需求獲得滿足時,我們就會獲得激勵、充滿生產力、發自內心感到快樂。最棒的地方在於,「公開分享」剛好可以同時促進這三件事情:
【1.專精】
你可以透過公開分享的方法,表達你正在學習與改善的事情,還有你正在發展的新技能。並且,採取一種「成長心態」去面對所有的新事物。不用擔心分享還不擅長的事情會被取笑,因為你只要記得「你並非不擅長,你只是還沒擅長」,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成長,隨著時間增進自己的能力。
例如我一年半前,剛開始公開分享閱讀筆記的時候,也曾感到非常生疏跟擔憂,我不知道自己分享的東西是否有人要看。直到我偶然讀到國外筆者 Jakub Ferencik 的一段話激勵了我:「如果不為誰而寫,就為自己而寫。書寫是一種自我療程。」
隨著一篇又一篇讀書心得的產出,我治療了自己對職場上例行公事的煩悶,我彷彿抬頭看見世界的廣大,像個興奮的小孩子到處尋找有意思的書來讀。在我重拾生活的動力之後,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職場技能,透過閱讀導入更多元的思考策略,精進自己的領導與管理風格。
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獲得許多關於寫作技巧和職場經驗的讀者回饋,讓我再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方法和步調。回顧來看,公開分享不但讓我得到了寫作專精的提升,也得到了職場技能專精的提升。
【2.自主】
擁有「自主」的心態,是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這種心態可以讓人擁有自信、動能和動機。如果你覺得凡事都是別人指派好的,是自己被強迫這麼做的,那麼你很難感覺到任何的快樂。因此,盡可能把自己在做的事情,轉換念頭成:「是我決定這麼做的,是我選擇這麼做的」。
在我選擇公開分享閱讀的收穫和職場的經驗之前,我的心態偏向於「任由生命替我做安排」。這種念頭就像是電影《黑暗騎士》反派小丑說的「追逐公車的小狗」,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管追的上眼前的事情就好。那種對工作感到「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的景象,至今仍歷歷在目。
直到後來鼓起勇氣,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我發現自己有權選擇挑什麼書讀、挑什麼話分享、挑什麼主題延伸討論。我也開始意識到,這些文章產生出一種無形的「責任感」,我感覺到自己有責任,傳達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內容。
因此,我意識到自己所做出的挑書和文章選擇,甚至是職場上策略的調整,都是我審慎評估後的決定。我也變得會去思考這些決定的背後,是基於什麼考量和取捨。用這種公開分享的思考脈絡,讓我知道自己擁有完全自主的掌握度,所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令人感到開心和無悔。
【3.關聯】
直到我開始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才發現有許多網路上的閱讀社群,來自各地的讀者分享著閱讀的心得與樂趣。許多前輩分享和回饋的觀點更是我以前從沒想過,這種思想上的衝擊總是讓我感到十分雀躍。
我一開始是在「PTT書版」和「閱讀人同學會」上面分享讀書的心得和收獲。能夠跟許多愛書人彼此分享和交流,是一件很令人感到開心的事。發表文章之後的留言回饋,有時候也會讓我發現許多專業領域之外的好書,從一本書,延伸閱讀到其他的經典好書。
透過公開分享自己的文章,讓我認識各行各業的人們,接觸我以前不曾想過的可能性。有時候也會有一種找到同伴的熟悉感,心想「有其他人跟我很像,我們可以一起發揮影響力」。公開分享讓我跟人們和社群產生了關聯,我的貢獻可以幫助別人,別人的回饋也讓我受惠無窮。
【對我最有啟發的段落:讚美即貢獻】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段落地深深震撼了我。這是我曾經忽略的一件事,現在看來卻十分重要。作者提到,商業作家史考特.伯肯(Scott Berkun)在成為暢銷作家和熱門演講者之前在微軟工作,他寫了一篇文章記錄離職前跟同事的一段交流。作者節錄了文章裡三個完整的段落,:
我在微軟的最後一天,受邀做了最後一次演講。那場合很棒,我有機會向一群好友好的聽眾談重要的事情。後來一位我很敬重的同事走了過來,感謝我做的工作。我問他為什麼以前不說呢?他說他以為我早就知道了。他覺得,我可能經常聽到那些話。基本上,他不希望我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耶!」還有什麼說法比這句話更荒謬的嗎?
這件事讓我想到,自己看過或讀過很多對我很重要的東西,卻很少回以任何讚美。我喜歡的書(或讀過幾十遍的書)、我喜歡的講座、我收到的好建議等等,但我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人。或者,我從來沒有花心思支持別人的成果。數十人說了實話,讓我變成更好的人;或是在別人不支持我的時候,繼續支持我,但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話對我有多重要。**我發現無數的行為對我產生了影響,而我卻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事,我因此受害而不自知。**原來我比這位在我即將離開公司時才感謝我的人還不如,他做了一件對他重要的事。他直接走過來,正眼看著我,表達感謝。我這才發現,那種感謝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的。
我以前從來沒有學到要記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簡短的電郵、網站上的留言、握手與一句謝謝。我意識到,在我那扭曲的小小心靈閣樓裡,在一個布滿灰塵的黑暗角落,潛藏著一種想法。那種想法覺得,在那些情境下給予讚美,有損我的自我評價;讚美別人就是承認自己的某種失敗;也就是說,我把那種讚美與拍馬屁聯想在一起。現在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有多愚蠢,因為承認別人的好比自己做得好更難。任何人都可以批評或接受讚美,但啟動正向交流才是有影像力的人的特色。
這段話,我重讀了很多次,回想起那些沒能說出口的讚美令我感到愧疚,打破自己吝於給予讚美的內心糾結,意識到有時候連一句讚美都懶的說是多麼的可惜。直到現在,我才體認到「原來給予讚美也是一種貢獻」。希望我發現得不算太晚,我終於學到,發自內心給予讚美可以是多麼自然的一件事情。
【後記:大聲說出來】
如同作者所說:「成功不是一條精心規劃步驟的整齊路線,也不是順著許多人走過的路前進,而是有意義的探索,每一步都產生學習效應與連結,並增加一系列的可能性。」我回顧了自己公開發表文章的心路歷程,每次的分享,對自己而言都是微小的成功,是一種探索,也是一種學習。
我也想跟你分享我在《為一般人而戰》這本書中深感共鳴的一句話:「我們要為彼此而戰,因為我們的心靈互相寄託。爬到山頂,同時告訴背後的人我們看到了什麼。」閱讀與寫作就像是我的兩支登山杖,期許自己奮力攀爬的同時,持續與你分享我所看到的一切。
你什麼時候開始「大聲說出來」都不嫌遲,因為:「不管你年紀多大,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可能在你眼前,包括你從未想像過的可能性。你的人生意義不需要和未來某個遙遠的目標有關,而是和你每天的生活方式有關。它可以是某種實踐,而不是結果。」
經營〈閱讀前哨站〉之後的時光對我來說,簡直美好得不像真的,「公開分享」或許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實踐。
【抽獎辦法】感謝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1、抽出「2本」《WOL大聲工作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第一個想到「大聲工作法」的代表人物?你有什麼想法?例如:「我覺得 唐鳳 公開會議逐字稿的方式,讓政府更加親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1/10(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11(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根 管 治療 時間 ptt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TT 有著關於新思惟的爭議文,討論的不外乎是覺得課程很貴、CP 值不高。如果是你,要怎麼做?我決定上一次課。」(桃園醫院 吳晉睿 醫師)
🤔 找書,哪裡有書?問人,我要問誰?
去年試著架了自己的網站,我發現這裡面的學問比我想像中的來得更多。上完課,我覺得物超所值,所有在我心中的問題,全部都有解答(撒花~)版面的排版、寫的字數、發文的時間……新思惟給的是前人辛苦測試所得,有效果並有意義的好建議。
而許多人會提的價格過高,蔡依校長也在課尾做出了他定價的解釋,算算看 #這堂課會為我帶來的價值,我並不覺得學費不合理。
更何況,新思惟的課,確實產出相當多、相當好的成果,不管是在論文的數量方面,還是這些陸續產出的個人網路部落格,都是不可抹滅的事實。
🤔 你要始終在原地觀望,還是動身前進?
回到這次的課程內容,就像蔡校長說的,當效率飛快的提升到革命的階段,你是要乘著浪頭往上,還是繼續坐在底下看?
現今根本不用名片,如果去聽演講,十之八九聽一聽就會先去 Google 講者的來歷。在這樣的年代,如果我們不知道要如何善用搜尋引擎,不知道要如何經營、運作自己在網路上的身份,不知道要怎麼去 #累積我們的影響力、穿透力,你怎麼會成功?
感謝這次的課程,感謝劉育志醫師、蔡依橙校長!雖然部落格只是個開始,還需要很多的練習、無數的累積。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持之以恆才會有結果,畢竟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 吳晉睿醫師網站熱門文章
▪ 子宮息肉是什麼?
▪ 婦科刀術前準備
▪ 天然孔道內視鏡手術
🌐 7 種網路應用,一天就能學會!
✓ 網路效益:全新與世界直接連結的方式
✓ 平台解析:數據分析與實戰歸納
✓ 進階應用:辦活動、教小孩、新領域實例與拆解
✓ 互動實作:從無到有做出自己的部落格
✓ 遊戲規則:酸民、法律、著作權等艱難狀況應對
✓ 內容形式:該寫什麼?效益分析及實用建議
✓ 專業強化:不同業務型態的實際應用與成功關鍵
2020 / 8 / 30(日)網路時代之個人品牌工作坊
立即瞭解 ☛ https://pati2015.innovarad.tw/p/event.html
🗣 課後學員回饋
「以前常在門診提到『電視都亂講啦!』卻從來沒想過,我們也可以藉由自己的方式,好好教育民眾,帶給他們正確的觀念,若他們賠了健康,醫生們其實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心力來治療。」
「雖然已經一看到課程就立刻報名了,但我仍然很惋惜,沒早點發現新思惟的課程。品牌經營、養成、能見度都需要耗費不少時間,如果能早一點接觸課程,就等於買到這些流逝的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