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我是旅法文字工作者,因疫情返台定居。
近日和大家一樣開始追《艾蜜莉在巴黎》,根據個人生活經驗和看法開始分集寫長篇的無濾鏡文化討論,歡迎喜愛法國文化的劇迷一起分享。
個人淺見請多指教,有任何想瞭解更多的文化討論也歡迎私訊提出。
其他集討論請見個人主頁公開貼文,謝謝閱讀。
《Emily in Paris》 無濾鏡文化討論 01/
Live to work or work for living?
因為有些人問起我對此劇的看法,於是想分集寫一些比較深入的文化討論,個人意見和經驗純屬分享。
第一集從超美式的配樂就開始預告我們這是一個「超美視角」的影集,對巴黎的粉紅泡泡就像是Emily在男友看球賽的酒吧點的那杯白酒一樣不知所以然,那瓶算是促成Emily巴黎記的香水,也被她形容「像是穿上詩詞」- 這也是所有留法人在抵達戴高樂機場之前對巴黎生活想像的最佳註解。
Emily住在小巴黎地價最貴地段:第五區的Place de L'estrapade,房仲口中的Chambre de bonne佣人房也是我在巴黎第二年住的房型,但大小只有Emily的一半並且還是三折式的沙發床。至於「調情」,必須說法國人確實有一個對話保有曖昧空間的傾向,但「曖昧」的意思就是不一定有,所以像房仲那種開門見山的搭訕是少有的 (房仲通常也不會幫你搬行李,我的房仲甚至人連出現都沒出現),法國人會做球給你,讓你會有一點心癢,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有次在機場海關排我前面的是一位單身旅行的華人女性,應該是第一次到巴黎所以非常緊張,文件都拿好拿滿,到她確認護照時,剛好是比較帥的那位法國海關,我則是隔壁。海關看了幾秒她的護照,神情嚴肅搖搖頭說:「小姐,您的護照有些問題,我恐怕不能讓您這樣通過」這位華人女子相當緊張地回道:「...什麼問題?」帥海關一邊蓋上入境章,一邊冷笑耍帥地說:「您沒有告訴我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沒能先祝您生日快樂。但是沒關係,歡迎來到法國,您不會後悔的。生日快樂。」說完還眨了個眼,女子受寵若驚地領了護照愣愣地離開了,我當時心想,她大概不會收過比這更高級的生日禮物了。
再來講一個最基本的語言問題。很多人認為巴黎人歧視不會講法文的人、英文很爛,但其實我從2015年法文零基礎完全也這樣認為,到五年後的今天用法文作夢,必須說「歧視都是歧視的產物」。Emily在和所有人打招呼的時候都是用她慣用的美式,反而在麵包店當店員向她Bonjour時她沒有回應(超大禁忌),以及她在初次正式向同事自我介紹時,好像把法國同事都當白癡一樣放大音量慢慢說,這就是美式文化的極致表現,包括在法國老闆嫌芝加哥的那段,也是純美式視角,法國人絕對不會批評初次見面的人來自的地方,這不是什麼法不法國,一般基礎禮儀而已。
這部影集有讓我看下去的第一個moment,就是同事Luc在下班後跟Emily的那席話。Live to work or work for living?生活為了工作還是反者?這裡是在第一集出現的第一個哲學問題,我在法國考試的時候也寫過類似的題目:我們需要工作才會快樂嗎?在這裡就先不針對這題再多贅述,因為我自己也還卡在這個工作能不能定義我是誰,以及我是否在做會使我真心快樂的工作,還是我的工作能支持我的快樂這件事。
以上是關於第一集的討論,其他的小細節例如電壓錯誤爆炸啦、被麵包店員糾正啦這種事都是非常精準的,至於Mindy的角色其實就是我在巴黎的打工,當父母都是有錢法國人的小孩中文保姆,大家如果看到這裡有什麼想瞭解更多的歡迎可以留言提出,必須說這個影集雖然傻傻的,但有很多文化差異的內容可以辯證與討論,在台灣無限期鎖國期間推出,也算是一解情愁。
第一集討論最後就用Luc的金句結束:「無知成就自大」。(Let’s call it the arrogance of ignorance.)
附上我的巴黎chambre de bonne實照,謝謝收看。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2萬的網紅Ku's dream酷的夢-,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秋節快到了!!大家要回老家嗎? 我的話應該會去中部拍一些影片~ 我去年都在工作,是我第一次在台灣過中秋~ 期待期待! 我應該也會送一些牛軋餅給台灣朋友!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吉室商行的網站: https://goo.gl/nVuquD ps: 吉室=繁體的「臺」,送禮多一份巧思 另外大家請看看We...
法國文化 禁忌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杰妹與溫泉的邂逅 – 『傳教姊姊』在『大眾池』的傳教邀請 – 瑞士人在台文化衝擊(上篇)】
這幾天天氣又變好冷,昨天妹妹的手冷到無法用筆電打字。
昨天,她對我說:「台灣怎麼比瑞士還要冷!」😂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來台灣找我的家人跟朋友們都曾經對我說過:「這裡怎麼這麼冷!」。尤其是在冬天來拜訪我的朋友們,一發現台灣室內不一定有中央暖氣,就會覺得好冷,其實,瑞士人的家裡一年四季都在20-25度左右。不過最有趣的是,最常聽到抱怨太冷的是夏天來台灣的瑞士朋友。不管走到了餐廳,咖啡店或上捷運,冷氣通常都調低於20度,這件事很容易讓瑞士人無法習慣適應。冬天來的朋友都有帶溫暖的衣服,但是夏天來的完全不會想到帶外套來。
所以怕冷的瑞士朋友和家人不擔心,在台灣三年的我,有很好的解決方式來克服台灣的冷!來體驗台灣的夏天只要準備一件薄長袖,然後一直放在包包裡面,到室內就超好用。冬天呢,就可以多泡溫泉 !♨️ 😄
昨天,我帶我那快要冷死的妹妹去體驗一下我的 「 紓壓地+人間仙境 」-\-\- 北投溫泉!有看我上個禮拜寫的貼文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我有多愛泡溫泉。我想妹妹的性格跟我這麼像,她應該也會很喜歡。
到了北投溫泉,我讓她一個人去泡大眾池。沒想到在她獨自一人的短短一個小時內,竟然遭遇好多精彩的故事。 我們約了一個多小時後在餐廳區 (👇照片)一起吃宵夜。當我跟朋友看到妹妹臉上掛著大微笑向我們走來時,我就知道她有事情要跟我們分享了。她一坐下來就開始迫不及待的說:
「哇,我怎麼感覺我剛剛一直在做錯事,感覺好白癡。一進去溫泉,我在半滿的池塘開始泡腳。結果,站旁邊的阿姨拿著一條水管對我大叫並揮手動作。我其實也不確定她在念我還是在解釋怎麼泡湯。看到她一直用揮舞雙手,再指著水管,我想她應該是想要先用水管沖我的背,再繼續泡湯。」
妹妹還沒講完,我就已經爆笑了!因為那位阿姨應該是在清潔,應該覺得奇怪,怎麼突然有個阿豆妹仔,跑來快沒水的池泡腳 😂
聽我解釋完後,妹妹說:「難怪我對她用英文說“No thank you”,但她講話卻越來越大聲,還一直指著水管!」
幸好溫泉區有個年輕女孩來幫她,邀請她到蒸氣室。
「後來我跟著一個女孩子到蒸氣室,我們還一起泡湯。她好熱情,我們一起聊了個十幾分鐘。她問我怎麼來到北投,我是在台灣做什麼呢?我就解釋我哥在這,他一直說台灣多棒,我就想來親自體驗。我還問她的工作。就是一個簡單平凡的閒聊。」
我跟妹妹解釋,這種跟陌生人閒聊的情況也並不奇怪,在台灣,其實很容易認識新朋友。台灣人不像瑞士人,對於第一次認識的人會保持很大的距離。我一直覺得瑞士人很缺這種人情味,我很開心我妹可以來到台灣磨練一下她社交能力。當我開始多講台灣與瑞士社交文化的差別,我妹笑著給我插嘴:
「 等一下我還沒講完!我們聊了也才十幾分鐘,她突然看著我問 :Are you a Christian ?(妳是基督徒嗎?)我當下嚇瘋了,怎麼有人敢問這種問題?但我還是禮貌上敷衍一下說 :well, yeah!」
我傻眼的看著我妹妹:「 我們家哪是 Christian(基督徒)啊?我們是 Catholiques(天主教徒)!」不過我突然想起,法文裡面用的 « Chrétien » 跟英文的 “ Christian ” 想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平常沒有跟歐洲人以外的人相處過的妹妹,應該不太知道差別。
我先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差別。法文裡面很少用« Chrétien »這個詞,因為這個字指所有信某一種聖經的信徒。« Chrétien » 有包含三個主要的教派:« les Catholiques »(天主教徒,主要在南歐跟中南美洲),« les Protestants »(新教徒,主要在北歐和美國)和« les Orthodoxes »(正教徒,主要是東歐)。美國的新教徒我們通常也用« les Evangéliques »來代表他們。不過,因為他們的信徒在美國已經佔約30%總人口,他們直接用原本的通稱 « Chrétiens » 來指自己美國新教徒的教派。對他們來說,我們就不算 Christians,因為我們是天主教徒。不過,從我們角度來說我們都是 Chrétiens,只是不同教派(我承認有點複雜 😅)。
「原來如此,我現在懂她怎麼突然好開心!她大喊:太棒了,感謝耶穌讓我們相會!我當然好尷尬,畢竟在瑞士如果跟熟人聊到這個敏感話題,我們還是會先問宗教,再問有沒有真的信神!」
沒錯,很明顯有受到法國文化影響的瑞士,其實也覺得宗教這個議題很忌諱。問一個不熟的瑞士人他的宗教信仰,跟問他一個月領多少薪水、為什麼沒結婚,其實會被認為很沒禮貌!法國大革命時,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法國人渴望著以民主去推翻國王和天主教的集權。自從那時候之後,法國人都不喜歡在公共場合聊宗教。這個議題屬於私人空間,如果問對方宗教問題,就是侵犯他人的隱私。
瑞士對於宗教的社會風氣跟法國還是有點差別,因為我們國家有一半是天主教徒,另一半是基督徒。瑞士也曾因為宗教打了一場內戰,簡單來說,鄉下的瑞士人信天主教,都市的居民信基督教。對於一些長輩來說,還會想知道「家族的宗教」,是因為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背景。有點像台灣老一輩還會分「外省人」跟「本省人」,我們一樣會分 「山區天主教徒」和「都市新教徒」,雖然我這一代人已經完全不在乎這個差別。所以,我如果被問到我信的宗教,我會直接回 「天主教」。不過這是因為我的家庭背景,但是這並不代表我信這個宗教,就像一個第三代的外省人不一定會把自己認同成 「 中國人 」。我們才需要再問下一句 :Tu es pratiquant?Tu crois en Dieu?(你還做禮拜嗎?你會信神嗎?)。
「 以為我是基督徒,她還要我的Line!她說她想要帶我和哥哥去她的教會,感謝耶穌!讓我們有這個緣分。她當下超興奮,我也很不好意思跟她說,她好像有點誤會我的意思,我其實沒有信仰!不過,這也是我第一次陌生人跟我聊這麼尷尬的事,我就維持微笑點頭,完全講不出話了。」
其實我跟妹妹解釋,這種情況離開了法語區是會遇到的。我也曾經被路邊的台灣人問過我是不是基督徒,他們沒有要欺負我們的意思,只是一個不同的文化。我們瑞士山區還信天主教的人已經寥寥無幾。在小學時,我們都還被逼要上聖經課,不過在14個小學同學中,沒有人會去做禮拜。我們只是因為告別式,婚禮才會進教堂。在歐洲,我們阿公阿嬤這一代是最後一個虔誠的一代。後面父母那一代開始失去信仰,我們這一代對於宗教已經覺得很陌生。這件事情在美國完全不一樣!如果我被問,美國跟歐洲哪裡差最多,我就馬上會回 「 宗教 」!有超過50% 的美國人經常做禮拜,信神。連他們國家因的鈔票上民有寫 「 In God We Trust 」(我們信神),國家總統上台平常用聖經來發誓,這種畫面在西歐不可能出現,因為法國大革命長期把宗教趕出政界。美國畢竟沒有經歷我們的歷史,不同的歷史軌跡,留下了不同的創傷和禁忌。
台灣接觸到西方文化也主要是美國文化。宗教的部分也主要是美國來的基督教派。台灣人看到西方人,也會用美國文化跟我們互動。所以我相信平常跟我們聊宗教的台灣人,其實沒有意識到我們不舒服的感受。在國外待久了,也會越來越失去對於這個議題的敏感,所以我覺得妹妹來這邊多多體驗不同的文化衝擊,也是讓她擴大自己的眼界。
事實上,我和在台灣遇到的基督徒,都有很棒的經驗交流和分享,幸運有很寶貴的機會跟他們相處,透過接觸,我也克服自己的一些文化禁忌。不過,我還是建議台灣的朋友們,如果遇到歐洲法語區的人,在剛開始的認識階段,避免去討論這個話題。
朋友們,我也好奇,你有沒有類似被傳教的經驗呢?
快來跟我分享吧!
#杰宇的法文邂逅
#杰妹的溫泉故事
#新體驗的感杰
#臺菜真好
法國文化 禁忌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杰妹與溫泉的邂逅 – 『傳教姊姊』在『大眾池』的傳教邀請 – 瑞士人在台文化衝擊(上篇)】
這幾天天氣又變好冷,昨天妹妹的手冷到無法用筆電打字。
昨天,她對我說:「台灣怎麼比瑞士還要冷!」😂
我覺得很有趣的是,來台灣找我的家人跟朋友們都曾經對我說過:「這裡怎麼這麼冷!」。尤其是在冬天來拜訪我的朋友們,一發現台灣室內不一定有中央暖氣,就會覺得好冷,其實,瑞士人的家裡一年四季都在20-25度左右。不過最有趣的是,最常聽到抱怨太冷的是夏天來台灣的瑞士朋友。不管走到了餐廳,咖啡店或上捷運,冷氣通常都調低於20度,這件事很容易讓瑞士人無法習慣適應。冬天來的朋友都有帶溫暖的衣服,但是夏天來的完全不會想到帶外套來。
所以怕冷的瑞士朋友和家人不擔心,在台灣三年的我,有很好的解決方式來克服台灣的冷!來體驗台灣的夏天只要準備一件薄長袖,然後一直放在包包裡面,到室內就超好用。冬天呢,就可以多泡溫泉 !♨️ 😄
昨天,我帶我那快要冷死的妹妹去體驗一下我的 「 紓壓地+人間仙境 」--- 北投溫泉!有看我上個禮拜寫的貼文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我有多愛泡溫泉。我想妹妹的性格跟我這麼像,她應該也會很喜歡。
到了北投溫泉,我讓她一個人去泡大眾池。沒想到在她獨自一人的短短一個小時內,竟然遭遇好多精彩的故事。 我們約了一個多小時後在餐廳區 (👇照片)一起吃宵夜。當我跟朋友看到妹妹臉上掛著大微笑向我們走來時,我就知道她有事情要跟我們分享了。她一坐下來就開始迫不及待的說:
「哇,我怎麼感覺我剛剛一直在做錯事,感覺好白癡。一進去溫泉,我在半滿的池塘開始泡腳。結果,站旁邊的阿姨拿著一條水管對我大叫並揮手動作。我其實也不確定她在念我還是在解釋怎麼泡湯。看到她一直用揮舞雙手,再指著水管,我想她應該是想要先用水管沖我的背,再繼續泡湯。」
妹妹還沒講完,我就已經爆笑了!因為那位阿姨應該是在清潔,應該覺得奇怪,怎麼突然有個阿豆妹仔,跑來快沒水的池泡腳 😂
聽我解釋完後,妹妹說:「難怪我對她用英文說“No thank you”,但她講話卻越來越大聲,還一直指著水管!」
幸好溫泉區有個年輕女孩來幫她,邀請她到蒸氣室。
「後來我跟著一個女孩子到蒸氣室,我們還一起泡湯。她好熱情,我們一起聊了個十幾分鐘。她問我怎麼來到北投,我是在台灣做什麼呢?我就解釋我哥在這,他一直說台灣多棒,我就想來親自體驗。我還問她的工作。就是一個簡單平凡的閒聊。」
我跟妹妹解釋,這種跟陌生人閒聊的情況也並不奇怪,在台灣,其實很容易認識新朋友。台灣人不像瑞士人,對於第一次認識的人會保持很大的距離。我一直覺得瑞士人很缺這種人情味,我很開心我妹可以來到台灣磨練一下她社交能力。當我開始多講台灣與瑞士社交文化的差別,我妹笑著給我插嘴:
「 等一下我還沒講完!我們聊了也才十幾分鐘,她突然看著我問 :Are you a Christian ?(妳是基督徒嗎?)我當下嚇瘋了,怎麼有人敢問這種問題?但我還是禮貌上敷衍一下說 :well, yeah!」
我傻眼的看著我妹妹:「 我們家哪是 Christian(基督徒)啊?我們是 Catholiques(天主教徒)!」不過我突然想起,法文裡面用的 « Chrétien » 跟英文的 “ Christian ” 想表達的意思不一樣。平常沒有跟歐洲人以外的人相處過的妹妹,應該不太知道差別。
我先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差別。法文裡面很少用« Chrétien »這個詞,因為這個字指所有信某一種聖經的信徒。« Chrétien » 有包含三個主要的教派:« les Catholiques »(天主教徒,主要在南歐跟中南美洲),« les Protestants »(新教徒,主要在北歐和美國)和« les Orthodoxes »(正教徒,主要是東歐)。美國的新教徒我們通常也用« les Evangéliques »來代表他們。不過,因為他們的信徒在美國已經佔約30%總人口,他們直接用原本的通稱 « Chrétiens » 來指自己美國新教徒的教派。對他們來說,我們就不算 Christians,因為我們是天主教徒。不過,從我們角度來說我們都是 Chrétiens,只是不同教派(我承認有點複雜 😅)。
「原來如此,我現在懂她怎麼突然好開心!她大喊:太棒了,感謝耶穌讓我們相會!我當然好尷尬,畢竟在瑞士如果跟熟人聊到這個敏感話題,我們還是會先問宗教,再問有沒有真的信神!」
沒錯,很明顯有受到法國文化影響的瑞士,其實也覺得宗教這個議題很忌諱。問一個不熟的瑞士人他的宗教信仰,跟問他一個月領多少薪水、為什麼沒結婚,其實會被認為很沒禮貌!法國大革命時,有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法國人渴望著以民主去推翻國王和天主教的集權。自從那時候之後,法國人都不喜歡在公共場合聊宗教。這個議題屬於私人空間,如果問對方宗教問題,就是侵犯他人的隱私。
瑞士對於宗教的社會風氣跟法國還是有點差別,因為我們國家有一半是天主教徒,另一半是基督徒。瑞士也曾因為宗教打了一場內戰,簡單來說,鄉下的瑞士人信天主教,都市的居民信基督教。對於一些長輩來說,還會想知道「家族的宗教」,是因為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背景。有點像台灣老一輩還會分「外省人」跟「本省人」,我們一樣會分 「山區天主教徒」和「都市新教徒」,雖然我這一代人已經完全不在乎這個差別。所以,我如果被問到我信的宗教,我會直接回 「天主教」。不過這是因為我的家庭背景,但是這並不代表我信這個宗教,就像一個第三代的外省人不一定會把自己認同成 「 中國人 」。我們才需要再問下一句 :Tu es pratiquant?Tu crois en Dieu?(你還做禮拜嗎?你會信神嗎?)。
「 以為我是基督徒,她還要我的Line!她說她想要帶我和哥哥去她的教會,感謝耶穌!讓我們有這個緣分。她當下超興奮,我也很不好意思跟她說,她好像有點誤會我的意思,我其實沒有信仰!不過,這也是我第一次陌生人跟我聊這麼尷尬的事,我就維持微笑點頭,完全講不出話了。」
其實我跟妹妹解釋,這種情況離開了法語區是會遇到的。我也曾經被路邊的台灣人問過我是不是基督徒,他們沒有要欺負我們的意思,只是一個不同的文化。我們瑞士山區還信天主教的人已經寥寥無幾。在小學時,我們都還被逼要上聖經課,不過在14個小學同學中,沒有人會去做禮拜。我們只是因為告別式,婚禮才會進教堂。在歐洲,我們阿公阿嬤這一代是最後一個虔誠的一代。後面父母那一代開始失去信仰,我們這一代對於宗教已經覺得很陌生。這件事情在美國完全不一樣!如果我被問,美國跟歐洲哪裡差最多,我就馬上會回 「 宗教 」!有超過50% 的美國人經常做禮拜,信神。連他們國家因的鈔票上民有寫 「 In God We Trust 」(我們信神),國家總統上台平常用聖經來發誓,這種畫面在西歐不可能出現,因為法國大革命長期把宗教趕出政界。美國畢竟沒有經歷我們的歷史,不同的歷史軌跡,留下了不同的創傷和禁忌。
台灣接觸到西方文化也主要是美國文化。宗教的部分也主要是美國來的基督教派。台灣人看到西方人,也會用美國文化跟我們互動。所以我相信平常跟我們聊宗教的台灣人,其實沒有意識到我們不舒服的感受。在國外待久了,也會越來越失去對於這個議題的敏感,所以我覺得妹妹來這邊多多體驗不同的文化衝擊,也是讓她擴大自己的眼界。
事實上,我和在台灣遇到的基督徒,都有很棒的經驗交流和分享,幸運有很寶貴的機會跟他們相處,透過接觸,我也克服自己的一些文化禁忌。不過,我還是建議台灣的朋友們,如果遇到歐洲法語區的人,在剛開始的認識階段,避免去討論這個話題。
朋友們,我也好奇,你有沒有類似被傳教的經驗呢?
快來跟我分享吧!
#杰宇的法文邂逅
#杰妹的溫泉故事
#新體驗的感杰
#臺菜真好
法國文化 禁忌 在 Ku's dream酷的夢-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秋節快到了!!大家要回老家嗎? 我的話應該會去中部拍一些影片~ 我去年都在工作,是我第一次在台灣過中秋~ 期待期待!
我應該也會送一些牛軋餅給台灣朋友!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吉室商行的網站:
https://goo.gl/nVuquD
ps: 吉室=繁體的「臺」,送禮多一份巧思
另外大家請看看Wendy的頻道!她很認真拍影片,我們以後也會繼續合作
我跟溫蒂的合作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CVBWd-dPWg&t=37s
我的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uudream/
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kudream
#台灣伴手禮 #吉室商行 #牛軋米餅
法國文化 禁忌 在 2分之一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新《2分之一強》節目收看►►https://goo.gl/hzi2Hz
來賓:楊麗菁、Mei、成語蕎
各國型男:賈斯汀、法比歐、賀少俠、費丹尼、金旼哉、龍書明
老外總說自己最愛國,為國捐軀他不怕,但出事卻總是跑第一?!法比歐嘴上說要保護法國文化,下一秒卻忘記法文該怎麼講?!俄羅斯型男龍書明最愛國,國家隊在哪比賽都會去加油?!美國愛國行動超洗腦,賈斯汀獨立宣言倒背如流?!費丹尼把巴西國旗穿在身上,現場被吐槽很老土?!主動宣揚韓國文化,金旼哉化身韓流推廣大使?!外國人總是喜歡吹噓自己最愛國,到底是把國家真的放在心上?還是掛在嘴邊消費?精彩內容請鎖定晚間11:00《二分之一強》!
★最新《媽媽好神》節目收看►►https://goo.gl/9qVkoL
★最新《醫師好辣》節目收看►►https://goo.gl/dPMhsD
★特別推薦《請你跟我這樣過》►►https://goo.gl/pNamQQ
★訂閱【東森超視】Youtube►►http://bit.ly/2yMxdIa
★訂閱【媽媽好神】Youtube►►http://bit.ly/2yKl06l
★關注【2分之一強】粉絲團►►http://bit.ly/2mrp432
法國文化 禁忌 在 WennnTV溫蒂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的轟媽是不是超級可愛xD ❤️❤️
🌟 訂閱 WennnTV /溫蒂頻道 看我的最新影片 👉 https://goo.gl/xByscq
(別忘記點開下面還有得看!)
⬇️如何找到溫蒂⬇️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ennnTV
🌟 Instagram👉 wennntv
🌟 合作邀約👉 [email protected]
📪郵差請寄到這裡 👉 40699 台中大坑口郵局第7號信箱
【WennnTV 溫蒂頻道的熱門影片】
🌹學法文|我是如何學法文的?👉 https://goo.gl/zlFQE6
🌹學法文|法國人打招呼這件事👉 https://goo.gl/IyvC2R
🌹帶你逛法國超市|台灣人在法國超市驚訝的三個畫面👉 https://goo.gl/tAwJnE
🌹學法文|如何用法文自我介紹?👉 https://goo.gl/Zpahm6
🌹進法國餐廳必知的三件事👉 https://goo.gl/LQBksF
🌹學法文|教你法文字母發音A到Z 👉 https://goo.gl/jG8zxp
🌹巴黎地鐵&台北捷運 五大差異|文化大不同!👉 https://goo.gl/AodAfd
【影片內容】
來去拜訪法國轟媽啦!😊
之前有網友在問關於「法國人的用餐禮儀(禁忌)」
就在這裡順便幫大家問一問啦!
轟媽家裡總是充滿著溫暖的氣息,有著轟媽滿滿的愛心與耐心!
這支影片也算是紀念我們十年的友誼吧!:)
好難得啊!十年前與十年後的今天 我們都相聚在轟媽家!❤️
也順便帶大家一起體驗一下在法國人家裡用餐的感覺囉
他們是不是都很可愛呢:)
關鍵字:法國人、法國家庭,用餐,晚餐,法式料理,法國傳統菜,傳統料理,法國人的家,法國文化,法文用餐文化,寄宿家庭,遊學,留學,法文,旅遊,旅行,文化差異,法國用餐禮儀,法國用餐禁忌,餐廳禮儀,法国,杜爾,杜爾語言學校,推薦,必看,必知,學法文,學法語,語言學校,美國人,台灣人,亞洲人,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