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菩薩所著《現觀莊嚴論》之主要內容是八事七十義,此論的義疏非常多, ... 《明義釋》為主要參考教材,講解廣行傳承所闡述《廣中略三部般若經》的隱義現觀修行次第。 ... <看更多>
Search
Search
彌勒菩薩所著《現觀莊嚴論》之主要內容是八事七十義,此論的義疏非常多, ... 《明義釋》為主要參考教材,講解廣行傳承所闡述《廣中略三部般若經》的隱義現觀修行次第。 ... <看更多>
#1.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01 - 喇嘛網
廣行隱義現觀次第傳承,一開始是從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從世尊傳給至尊彌勒→無著→世親→聖解脫軍→尊者解脫軍→勝軍→調伏軍→靜命論師;靜命 ...
#2. 明義釋2008TC 道次世界Lamrim World
序號 上課日期 頁碼行數 上課主題 中文. Mp3 057 2009‑09‑10 P083L13 ‑ 上課主題: 上課主題: 上課主題: 上課主題: 尚未上傳相關課程影音!! 尚未上傳相關課程影音!! 尚未上傳相關課程影音!! 尚未上傳相關...
他的《金鬘疏》,就是根據獅子賢的《現觀莊嚴論明義釋》(簡稱《明義釋》,'Grel-pa don gsal)和《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簡稱《般若經合論》)寫成的。 宗喀巴十七歲那 ...
#4.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2冊合售) | 誠品線上
內容簡介若要次第清晰、脈絡分明地趣入《般若經》的要義,《現觀莊嚴論》是不可或缺之研習教材。 於解說《現觀莊嚴論》之注釋中,獅子賢尊者所著之《明義釋》,由於 ...
#5.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聖彌勒造論頌獅子賢 ...
譯者序《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觀莊嚴論之明義釋》,是名稱普聞如日月之獅子賢阿闍黎所造, 如宗喀巴大師於《金鬘疏》中說,此釋是文簡義賅,勝出聖地餘他諸師之釋, ...
#6. 獅子賢菩薩 - 佛學數位圖書館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合集 · 彌勒怙主(造論); 滇津顙摩(譯); 賈曹傑尊者(註疏); 獅子賢菩薩(造釋), 2014.10.30.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證莊嚴論名句頌 ...
#7. 【書適一店】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套書 ...
出版社:大千出版社再版日:2021/06/18 規格:精裝/17*23cm/976頁ISBN:9789574471300 定價:1200 譯者為了翻譯本論,特地從台灣到印度留學,至今已十四年,譯論發了近 ...
#8.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合集 - 全德
本書是2008年1月,達賴喇嘛尊者於印度講《現觀莊嚴論》,必備之漢譯讀本,也是全世界唯一最完整的漢譯合集本,本論是學習藏傳佛教必讀之大論,亦是西藏成佛之道詮釋。 本師 ...
#9. 解脫軍《現觀莊嚴論釋》
LYj, B: “te 'pi tādṛśā, A: te 'pis tādṛśā”. 解脫軍《現觀莊嚴論釋》:“kiṃ khalu hārasya vihāreṇa sālakṣaṇyam”一句中“hāra”與“vihāra”涵義的 ...
#10.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套書(合集 ... - 南天書局
本論是學習藏傳佛教必學必修論著,《現觀莊嚴論》全名為《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 ... 於解說《現觀莊嚴論》之注釋中,獅子賢尊者所著之《明義釋》,由於直接依循原論頌 ...
#11.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明義釋PDF全文(法海法师翻译)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觀莊嚴論之明義釋》,是名稱普聞如日月之獅子賢阿闍黎所造,如宗喀巴大師於《金鬘疏》中說,此釋是文簡義賅,勝出聖地餘他諸師之 ...
#12. 現觀莊嚴論 - 维基百科
《現觀莊嚴論》(梵語:Abhisamaya-alaṅkāra, 標準藏語:མངོན་རྟོགས་རྒྱན་),又稱《般若經論現觀 ... 宗喀巴根據《現觀論明義釋》造了《現觀論金鬘疏》,也成為宗喀巴重要的著作之 ...
#13. 香光資訊網/圖書館服務/佛教入門網站/佛教論典/現觀莊嚴論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對照《二萬五千頌般若經》之範例(見悲青增格西) ...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01(格西洛桑卻佩講授;法炬法師翻譯) ...
#14. 現觀莊嚴論- 人氣推薦- 2023年4月| 露天市集
【PChome 24h購物】現觀莊嚴論總義:修行次第略說+現觀略義講記(合刊) 【PChome 24h購物】現觀莊嚴論釋空性與菩薩道(精裝):聖解脫軍《現觀莊嚴論釋• 第一現 ...
#15.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道次世界-四諦講修佛學會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本論為獅子賢論師為《現觀莊嚴論》所作之釋論。 ○主講:洛桑卻佩格西. ○時間:2022年12月4日起,每周日早上9:30-11:30.
#16.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合集 - 豆瓣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合集豆瓣评分:0.0 简介:譯者為了翻譯本論,特地從台灣到印度留學,至今已十四年,譯論發了近十年的時間纔完成,過程相當艱難 ...
#17. 譯者佛子介紹《 現觀總義》 - pandita
在印度先賢釋論中,與般若經結合的主要有十二本,未結合的有九本。 藏地解釋《 現觀莊嚴論》 ,主要依循獅子賢論師所造的《 明義釋》 ; 《 解心要莊嚴 ...
#18. 《現觀莊嚴論》釋顯明佛母義之燈 - 見悲青增格西説法
《現觀莊嚴論》,為一生補處至尊彌勒怙主所造,由無著菩薩聽. 受而普傳人間;千餘年來,此論廣為佛徒 ... 在多種釋疏中,自宗是隨行《明義釋》而宣說《莊嚴論》,理由.
#19. 現觀莊嚴論釋及心要莊嚴疏全文電子版
藏傳佛教承襲印度大乘佛教的傳統,將《現觀莊嚴論》列為學習顯教經義必修課程——「般若學」的中心論典,不分教派地竟相講說、辨析和著述,藏土的注釋書,估計有二百多種, ...
#20.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套書(合集+科判)
電視商品現折100,折價券, 5折團購, 限時下殺讓您享超低價,並享有十天猶豫期;momo購物網為富邦及台灣 ...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套書(合集+科判).
#21. 宗喀巴「現觀莊嚴論金鬘疏」「教授修行及諸諦」釋義
期刊文獻網 ; 釋如石; Ven, Rushi; · 中華佛學學報 · 200207 · 15 2002.07[民91.07] · 頁399-425.
#22. 第4版
目前中文方面,成書者僅限於小釋,有能海法. 師《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顛津桑摩《現. 觀莊嚴論明義釋》二種。 四、《現觀莊嚴論》與《般若經》. 史稱大乘 ...
#23. 現觀莊嚴論本頌明義釋心要莊嚴疏科判 - Google Books
現觀莊嚴論 本頌明義釋心要莊嚴疏科判. Front Cover. 弥勒怙主. 大千出版社, 2007 - Abhisamayālaṅkāra ...
#24.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合集 - 金石堂
書名: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合集| 語言:中文繁體| ISBN:9789574471300 | 出版社:大千出版社| 作者:彌勒怙主| 出版日期:2014/11/03 | 類別:宗教 ...
#25. 現觀總義(藏中對照) -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
在印度先賢釋論中,與般若經結合的主要有十二本,未結合的有九本。藏地解釋《現觀莊嚴論》,主要依循獅子賢論師所造的《明義釋》;《心要莊嚴疏》,則 ...
#26. 0820(六)《現觀莊嚴論》 -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班
彌勒菩薩所著《現觀莊嚴論》之主要內容是八事七十義,此論的義疏非常多, ... 《明義釋》為主要參考教材,講解廣行傳承所闡述《廣中略三部般若經》的隱義現觀修行次第。
#27. January 2023 - 阿底峽佛學會
15.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停課心經除障法會 (仁波切台北現場主法) 09:30~ (卻佩格西台中現場主法) 14:00~. 16. 寶性論停課. 17. 正理海停課上師薈供(cisco維那) 09:30~ 地道 ...
#28.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套書(合集+科判)
猶如敦促著作論典般,不久達瑪巴國王迎請至滴嘎珠嘎三辛寺院,對上千聽聞般若徒眾宣揚佛法──解說《現觀莊嚴論》之《明義釋》,隨順聖解脫軍尊者所著《二 ...
#29. 現觀莊嚴論
《現觀莊嚴論》(梵文:Abhisamaya-alaṅkāra),又稱《般若經論現觀莊嚴頌》,全名《般若波羅密多要訣現觀 ... 其中以《現觀論明義釋》言簡意賅,最受西藏學者歡迎。
#30. 八事七十義法脈研討---圖滇給千格西
序號 上課主題 上課日期 109 果法身_化身與所作事業02 2023.03.23 108 果法身_化身與所作事業01 2023.03.16 107 果法身_報身06 2023.03.02
#31. 現觀莊嚴論的硏究(繁体)
他以中觀無自性的義理解釋八品二萬頌和現觀莊嚴論,是揉合 ... ③ 般若經論現觀莊嚴釋善明詞義論. 若干卷缺 ... 教授論釋. 不詳. 23 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疏現觀莊嚴明義.
#32. 現觀莊嚴論釋
乍觀一切相智中菩提心二十二喻,二十大乘僧,四加行各分上中下,染淨所能分別三十六,十三修行法性,八出生正行。道智中大乘見道十六剎那。遍智中遠近道能現觀莊嚴論序[ ...
#33.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合集 - 大千出版社
... 成菩薩道之廣大行若要次第清晰、脈絡分明地趣入《般若經》的要義,《現觀莊嚴論》是不可或缺之研習教材於解說《現觀莊嚴論》之注釋中,獅子賢尊者所著之《明義釋》 ...
#34.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對照《二萬五千頌般若經》之範例
《現觀莊嚴論》是怎麼說的?《明義釋》是怎麼說的?所以分經典的說法,論著的說法。 《般若經》的說法方面。在此之前是須菩提品,須菩提品將相智說 ...
#35. 海 - 佛陀教育基金會
釋法海,俗名:沈埜. 1950年生於台南縣。1973年海洋大學航管系畢業。服務企業數年。 ... 已出版:《現觀莊嚴論明義釋》、《普賢行願品釋》、《文殊真實名經》校勘。
#36.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
巴大師《現觀莊嚴論釋金鬘疏》全卷,後來也利用在法光佛教. 文化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蒙藏委員會、 ... 開設藏文課程的機會,分別選用師子賢《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37. 新書》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套書(合集+科 ...
新書》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釋心要莊嚴疏套書(合集+科判) /大千出版社| ... 於解說《現觀莊嚴論》之注釋中,獅子賢尊者所著之《明義釋》,由於直接依循原論頌之 ...
#38. 回憶歐陽無畏教授的西藏佛學課程和餘緒
金鬘疏》作教材,此教材站在中觀宗自續派的觀點,旁徵博引婆. 沙、經部、唯識和中觀的見解,來闡釋《般若經論》兼及《現觀. 莊嚴論明義釋》的內容,層層剖析,使學員 ...
#39. 現觀莊嚴論一滴 - 慈悲書齋
由甚深中觀見和大瑜伽行架構而成的《現觀莊嚴論》,是一部思想體系完整、層次分明 ... 其中譯注了部分師子賢的《明義釋》和宗巴的《金鬘疏》,並對該論做全面學術性的 ...
#40. 現觀莊嚴論第五品+現觀莊嚴論明義釋5/10 - 看板Buddha
《現觀莊嚴論》配合菩提道次第的方法,就像剛才說的。接著,《明義釋》怎麼回答,從13頁最後一段。 請看文,「彼非如是,何以故?
#41. 《現觀莊嚴論》釋
現觀莊嚴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頌文. 現觀莊嚴論略釋. A1 論前義--. B1 釋論題. B2 解敬禮. A2 釋正論--. B1 正申敬禮兼明造者之志願. B2 爲樂廣者分別廣說--.
#42. 51.pdf - 中華民國寧瑪巴喇榮三乘法林佛學會
【經】也. 可以稱之為“論”,因為具有整治弟子相續的釋詞6,但此 ... 法友論師所著的,闡釋《現觀莊嚴論明義釋》的《釋明句. 論》;十、結合《般若攝頌》,由佛智論師所 ...
#43. 現觀莊嚴論- 佛教詞典 - 佛弟子文庫
《現觀莊嚴論》所解釋的相當於第二分,即《二萬五千頌般若》。 ... 波羅蜜多教授論釋》(也稱為《發明義理疏》)和《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疏現觀莊嚴明義》兩種最為重要。
#44. 師子賢
... 師從寂護,精通般若學。他為《現觀莊嚴論》寫作了四部註疏,在藏傳佛教中有很高的地位[2]。 ... 《集薄伽梵功德寶頌難處釋》 《般若波羅密多要訣現觀論明義釋》 ...
#45. 中觀論疏
宗喀巴大師《現觀莊嚴論釋金鬘疏》序品中評述了《般若經》的母子說, ... 乘廿僧」釋義陳玉蛟中華佛學研究所研究員提要『現觀莊嚴論明義釋』和『金鬘 ...
#46. 現觀莊嚴論釋 超值推 - - udn部落格
除了現觀莊嚴論釋相關商品及其價格也一並分析整理,提供參考~因為我自己 ... 般若波羅密多教授現觀莊嚴論明義釋聖彌勒造論頌獅子賢阿闍黎造釋釋法海譯.
#47. 現觀總義6 by pandita - Issuu
《現觀莊嚴論釋──顯明般若義之燈》 書名 範圍 形式 至第一品之現觀總 ... 藏地解釋《現觀莊嚴論》,主要依循獅子賢論師所造的《明義釋》;《心要 ...
#48. B0031 現觀莊嚴論略釋- 卷/篇章 1 - CBETA 線上閱讀
以現觀莊嚴為必習。因亟勸法尊譯師出其頌並略釋之。 ... 依世親釋正理論意)此復現前親證。故名現觀。 ... 現觀莊嚴論以能詮八品及所詮八事。正釋廣中略三部般若經之義 ...
#49. 現觀總義(藏中對照) - 城邦阅读花园
在印度先賢釋論中,與般若經結合的主要有十二本,未結合的有九本。藏地解釋《現觀莊嚴論》,主要依循獅子賢論師所造的《明義釋》;《心要莊嚴疏》,
#50. 菩提心觀修方法之探究- 以《菩提道次第廣論》為研討 ... - nhuir
61洛桑卻佩講授,法炬譯:《現觀莊嚴論明義釋》(台中:中華民國阿底峽佛學會,2008 年),頁91。 62陳玉蛟著:〈「發心」在漢藏佛學中之意義及其在宗教實踐上之心理功能〉 ...
#51. [現觀莊嚴論一滴]值得購買 - 好書推薦宗教命理4
現觀莊嚴論 一滴買到賺到數量有限要買要快新書推薦博客來宗教命理-佛教分類促銷商品 ... 譯拄了部份師子賢的<<明義釋>>和宗喀的<<金鬘疏>>,並對該論做全面學術 ...
#52. 略談拉然巴格西的考取(仰丁仁波切撰) - 智慧點滴
主要課程為:至尊怙主慈氏所造《現觀莊嚴論》根本頌,及其解釋——印度阿闍黎獅子賢所造的《明義釋》,《明義釋》的注疏有嘉曹傑所造的《心要莊嚴疏》, ...
#53. 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嘗以自立論證派立場,撰述《二萬五千頌般若注解現觀莊嚴論》,該書略稱《現觀莊嚴 ... 多教授論釋》(也稱為《發明義理疏》)和《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疏現觀莊嚴明義》 ...
#54. 《丹珠爾》待譯目錄 - 般若部 - 圓滿法藏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3794. 般若部. 般若波羅蜜多要訣‧現觀莊嚴論疏‧顯明難解疏釋. ཤེས་རབ་ ི་ཕ་རོལ་ ་ ིན་པའི་མན་ངག་གི་བ ན་བཅོས་མངོན་པར་ ོགས་པའི་ ན་ཞེས་ ་བའི་.
#55. 編號查詢: 計畫年度 - 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
後代註釋家如師子賢的《明義釋》也依據解脫軍的註釋而來。因此,要理解《現觀莊嚴論》的系統思想,解 ... 梵語解脫軍《現觀莊嚴論釋• 第二現觀》的校勘、譯注以及研究.
#56. 現觀莊嚴論
林崇安格鲁派创建者宗喀巴大师乃于仁达瓦尊者座前听受此教法,然后作了《般若波罗蜜多要决现观庄严论释之善说金鬘广疏》简称为《金鬘疏》;此著述属于大师 ...
#57. Xiang Guang | 1.1.3 深見的法與廣行的法 - 香光莊嚴
獅子賢菩薩造的《明義釋》,它是無著菩薩造的《現觀莊嚴論》的 ... 三佛母跟《現觀莊嚴論》內容是一樣的,只是在廣行的法上或道次第的法上,隱藏或非 ...
#58. 现观庄严论释显明佛母义之灯略疏(福称大师) - Scribd
而且也是《現觀莊嚴論》為莊嚴三部佛母經的註釋,較之他釋尤具殊勝特色。指《明義釋》能極清楚解釋《莊嚴論》義,指出本論是以八現觀、七十義而為三部佛母經之莊嚴。
#59. 站內文章- 佛學課程 - 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
因此,本課程採用《明義釋》為主要參考教材,講解廣行傳承所闡述《廣中略三部般若經》的隱義現觀修行次第。其次補充宗喀巴大師等父子三尊針對《現觀莊嚴論》所解釋的相關 ...
#60. 略談拉然巴格西的考取(仰丁仁波切撰) - 揚寶聞思修洲
主要課程為:至尊怙主慈氏所造《現觀莊嚴論》根本頌,及其解釋——印度阿闍黎獅子賢所造的《明義釋》,《明義釋》的注疏有嘉曹傑所造的《心要莊嚴疏》,為開顯彼義而由克 ...
#61. 倉忠仁波切Tsadong Rinpoche: 7月2020
又如闡釋《現觀莊嚴論》的《明義釋》中所說的意趣,區分十地有其需要,為了遮遣諸不承許大乘十地的邪分別,是故,取小乘自所共許的下劣八地為喻而顯明大乘 ...
#62. 見悲青增格西:《至尊法幢無垢口傳:抉擇現觀莊嚴論主題 - 藏密網
彌勒菩薩寫下《現觀莊嚴論》來闡釋《般若經》第一品至最後一品所有內容的 ... 《明義釋》:「發菩提心是直至輪迴趣入從事眾生利益,故非隨時隨地斷除 ...
#63. 全球廣論2 - 真如老師第44講- 2A
... 還學到嘉木樣大師的注疏、貢唐大師的箋註、然後還有《明義釋》,很多論 ... 所以讀到《般若經》原文的時候,再配合著《現觀莊嚴論》的解釋,你會 ...
#64. 検索キーワード: 現観荘厳論明義釈 [SAT] 現観 ... - INBUDS DB
... 荘嚴論明義釈 現觀莊嚴論明義釈 現觀荘嚴論明義釋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現観荘厳論明义釈 現観莊厳論明 ... 兵藤一夫, 『現観荘厳論明義釈の注釈、真髄荘厳』和訳(1) ...
#65. Palpung Shedru Choling|下載區 - 八蚌講修法林
其中無著到達多卛天,向彌勒請法,彌勒把屬於般若的經典之義結合於菩提道次第的說明之論為《現觀莊嚴論》。其修行的重要點,從許多經典當中引接而廣說的論典為《經莊嚴論》 ...
#66. 地道建立・三乘莊嚴論卷一 - 大慈恩譯經基金會
另外,其中從勝劣的角度可分為小乘地與大乘地二種。 第一種、小乘地可分為小乘八地。在《明義略釋》中將後三向的現觀說 ...
#67. 西藏佛教認知理論
地道理論:根據彌勒《現觀莊嚴論》的第一事或第一現觀「一切相智」的十義當中的第 ... 地道理論、師子賢《〈現觀莊嚴論〉釋:明義》(簡稱《明義釋》或《小釋》)、宗 ...
#68. 卻佩格西教室
修密法者須對密法不生顛倒見~卻佩格西教授《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103》 ... 宗義建立2009 ·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2012 · 現觀莊嚴論2012 · 八事七十義2007 · 中論根本頌2008 ...
#69. 現觀莊嚴論 - 華人百科
《現觀莊嚴論》,梵文Abhisamayālamkāra nāma prajnāpāramitopadeśa śāstra, ... 多教授論釋》(也稱為《發明義理疏》)和《八千頌般若波羅蜜多疏現觀莊嚴明義》兩種 ...
#70. 這十七位菩薩論師,共同書寫了印度大乘佛教的輝煌 - 每日頭條
獅子賢(Haribhadra,9世紀)將《般若經》配合《現觀莊嚴論》廣加弘揚的 ... 千頌般若現觀莊嚴光明釋》、《般若攝頌釋》、《現觀莊嚴論明義釋》等。
#71. Sign In - Google Docs
西藏所注釋的《現觀莊嚴論》,有一部分主要是依循師子賢的《明義釋》10而 ... 二十僧伽》譯注:聲聞僧伽安立之研究(釋法明).pdf. B1_至尊法幢《現觀遊戲海總義.
#72. 【2018福智祈願法會】以聞思修報師恩——迎請104任赤仁波切 ...
辯論供養後,各班級法師們分別背誦《現觀莊嚴論明義釋》、《入中論根本頌》、《辯了不了義善說藏論》供養仁波切。法師們心無旁騖地虔誠背誦,仁波切在 ...
#73. 現觀莊嚴論略釋(卷1) - 漢文大藏經
現觀莊嚴論 序. 聞西藏所傳慈氏五論。以現觀莊嚴為必習。因亟勸法尊譯師出其頌並略釋之。乍觀一切相智中菩提心二十二喻。二十大乘僧。四加行各分上中下。
#74. 佛學開示- 達賴喇嘛尊者談佛性[新] 2016/07/28
有關隱義──現觀次第而言,慈尊菩薩在他的著作《現觀莊嚴論》裡面說 ... 獅子賢所著的《明義釋論》裡,一開始就談到,什麼是上根者,什麼是下根者。
#75. 現觀莊嚴論
宗喀巴根據《現觀論明義釋》造了《現觀論金鬘疏》,也成為宗喀巴重要的著作之一。 漢譯版本. 民初法尊法師漢譯《現觀莊嚴論略釋》,但是只有譯出本頌部份,並未全譯。
#76. 現觀莊嚴論釋 - 第 60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在古印度,解釋(《般若經》與《現觀莊嚴論》)的論著有二十一 ... 賢論師所著的《般若攝頌釋難》;七、獅子賢論師在獲得慈氏菩薩授記之後,所撰著的《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
#77. 五部大论>> 现观庄严论释>> 现观庄严论释02
将《现观庄严论》的所诠义归纳起来,最略即为三智;稍微扩展,便加上四种加行和果位法身,成为八事;再展开分析,便成七十义。因此,所谓“般若波罗蜜多窍诀论”,就是以八事 ...
#78. 入菩薩行導論 - 第 113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宗喀巴在《現觀莊嚴論金鬘疏‧一切相智品》中闡明「發心」要義時,便略去實踐的部份 ... 約 730–795)《現觀莊嚴論明義釋》和《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中有關發心的釋文和 ...
#79. 入菩薩行導論 - 第 106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第二部分「別說發心」,主要是疏解獅于賢( Harib hadra ,約 730 ~ 795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 Grel pa don gsal )和《二萬五千頌般若經合論》中有關發心的釋文和經文 ...
#80. 我的老師林仁波切: 【達賴喇嘛親自為老師作傳】 - Google 圖書結果
... 遍智宗喀巴大師的現觀莊嚴論金鬘疏簡稱金鬘疏賈曹傑的現觀莊嚴論攝義寶鬘論等等 ... 波羅密多要訣現觀論明義釋彌勒菩薩的其他四部作品例如寶性論等注釋仁波切研讀 ...
#81. (藏譯中)菩提道次第廣論:抉擇空性見與止觀雙運篇 - Google 圖書結果
獅子賢論師在《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To.3793 )中所提到的對於「-」和「多」的分析以及相關的申操傑大師的《解釋要疏》( Rnam bshad snying poirgyan )中對於論實 ...
#82. 蔡纓勳專欄|精進遍求多廣聞,總攝五大論學制
五大論又以《現觀莊嚴論》為核心,《釋量論》為其前行,《入中論》是其 ... 末學思惟,著作《金鬘論》乃是大師示現學習《現觀》等顯教論典的總結, ...
#83. 现观庄严论明义释6 - 洛桑卻佩格西
《现观庄严论明义释06》. 格西洛桑却佩讲授法炬法师翻译2008-04-05. 上一堂讲到辩论及答辩,说到:三智总摄所有现观﹑一切对境皆摄于三智中,其根据是《广﹑中﹑略三部 ...
#84. 如來藏,藏如來: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二個錦囊 - Google 圖書結果
龍樹菩薩在《中論》裡提及這一點,著名學者獅子賢尊者(Haribhadra)針對《現觀莊嚴論》所作的釋論《明義釋》('grel-ba don-gsal)、宗喀巴大師的《密集金剛五次第明炬 ...
#85. 现观庄严论释_百度百科
《现观庄严论释》是心一堂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彌勒菩薩,原著,華智(巴珠)仁波切,注釋,全知麥彭仁波切等,注釋.
#86.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 - 华人学佛网
《现观庄严论》圣慈氏菩萨造颂. 法尊法师由藏译汉. 《现观庄严论疏·总义游戏海》极尊却吉坚赞大师著. 任杰由藏节要译释. 《现观庄严论·选集要义释》.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 在 現觀莊嚴論第五品+現觀莊嚴論明義釋5/10 - 看板Buddha 的推薦與評價
現觀莊嚴論第五品
圓滿一切相現觀品第五
一切智差別 行相為能相 由三種智故 許行相為三
始從無邊相 乃至無動相 三諦各有四 道中說十五
於因道及苦 滅中如次第 說彼有八七 五及十六相
始從四念住 究竟諸佛相 道諦隨順中 由三智分別
弟子及菩薩 諸佛如次第 許為三十七 卅四三十九
昔承事諸佛 佛所種善根 善知識攝受 是聞此法器
親近佛問答 及行施戒等 諸勝者許此 是受持等器
不住色等故 遍彼加行故 彼真如深故 此等難測故
此等無量故 劬勞久證故 授記不退轉 出離及無間
近菩提速疾 利他無增減 不見法非法 色等不思議
色等諸行相 自性無分別 能與珍寶果 清淨及結界
摧伏魔力等 十四種功德 當知諸過失 有四十六種
由何相當知 即性相分三 謂智勝作用 自性亦所相
知如來出現 世界無壞性 有情諸心行 心略及外散
知無盡行相 有貪等及無 廣大無量心 識無見無對
及心不可見 了知心出等 除此等所餘 知真如行相
能仁證真如 復為他開示 是攝一切智 品中諸智相
空性及無相 並舍棄諸願 無生無滅等 法性無破壞
無作無分別 差別無性相 道相智品中 許為諸智相
依真如法住 恭敬善知識 尊重及承事 供養無作用
及了知遍行 能示現無見 世間真空相 說知及現見
不思議寂靜 世間滅想滅 一切相智中 是說諸智相
由難思等別 勝進諦行境 十六剎那心 說名殊勝相
不思議無等 超越諸量數 攝聖智者了 證知諸不共
通疾無增減 修行及正行 所緣與所依 一切並攝受
及無味當知 十六殊勝性 由此勝餘道 故名殊勝道
作利樂濟拔 諸人歸依處 宅舍示究竟 洲渚及導師
並任運所作 不證三乘果 最後作所依 此即作用相
離煩惱狀貌 障品及對治 難性與決定 所為無所得
破一切執著 及名有所緣 不順無障礙 無跡無去生
真如不可得 此十六自性 由如所相事 許為第四相
無相善施等 正行而善巧 一切相品中 謂順解脫分
緣佛等淨信 精進行施等 意樂圓滿念 無分別等持
知一切諸法 智慧共為五 利易證菩提 許鈍根難證
此暖等所緣 贊一切此情 緣彼心平等 說有十種相
自滅除諸惡 安住佈施等 亦令他住彼 贊同法為頂
如是當知忍 自他住聖諦 如是第一法 成熟有情等
從順抉擇分 見修諸道中 所住諸菩薩 是此不退眾
由說於色等 轉等二十相 即住決擇分 所有不退相
由於色等轉 盡疑惑無暇 自安住善法 亦令他安住
于他行施等 深義無猶豫 身等修慈行 不共五蓋住
摧伏諸隨眠 具正念正知 衣等恆潔淨 身不生諸蟲
心無曲杜多 及無慳吝等 成就法性行 利他求地獄
非他能牽引 魔開顯似道 了知彼是魔 諸佛歡喜行
由此二十相 諸住暖頂忍 世第一法眾 不退大菩提
見道中忍智 十六剎那心 當知此即是 菩薩不退相
遣除色等想 心堅退小乘 永盡靜慮等 所有諸支分
身心輕利性 巧便行諸欲 常修淨梵行 善清淨正命
蘊等諸留難 資糧及根等 戰事慳吝等 加行及隨行
破彼所依處 不得塵許法 安住三地中 於自地決定
為法捨身命 此十六剎那 是住見道位 智者不退相
修道謂甚深 其深空性等 甚深離增益 及損減邊際
於順決擇分 見道修道中 有數思稱量 及觀察修道
此常相續故 諸下中上品 由下下等別 許為九種相
經說無數等 非勝義可爾 佛許是世俗 大悲等流果
不可說性中 不可有增減 則所說修道 何斷復何得
如所說菩提 此辦所欲事 菩提真如相 此亦彼為相
初心證菩提 非理亦非後 由燈喻道理 顯八深法性
生滅與真如 所知及能知 正行並無二 巧便皆甚深
諸法同夢故 不分別有靜 無業等問難 如經已盡答
如有情世間 器世未清淨 修治令清淨 即嚴淨佛土
境及此加行 超過諸魔怨 無住如願力 及不共行相
無著無所得 無相盡諸願 相狀與無量 十方便善巧
《現觀莊嚴論明義釋05》
格西 洛桑卻佩 講授 法炬法師 翻譯2008-04-03
上一堂課提到一個辯論,那並不是真有他人和獅子賢辯論,
而是獅子賢想可能會有人起質疑,才提出的。這個質疑是在介於
解釋《現觀莊嚴論》的三智禮贊文之後,尚未正式進入正文之間
。若作禮贊文表示要撰寫《現觀莊嚴論》的話,所詮的內容是唯
詮說基(或事)?唯詮說對治?唯詮說行相?若唯詮說基﹑或對
治﹑或行相,則各有過失,三種過失之前已講了,現在是回答:
不是唯說基﹑唯說對治﹑唯說行相,而是三者皆詮說,所以無過
失。
《現觀莊嚴論》主要闡示三智。三智總攝一切道,聲聞﹑獨
覺道全攝于基智中﹑菩薩道全攝于道智中﹑佛道全攝于相智中。
三智總攝一切道故,一切對境都攝于三智中,蘊﹑處﹑界等對境
都攝于三智中。當闡示三智時,也是闡示一切道﹑一切對境﹑一
切行相。所以,沒有「唯說基﹑唯說對治﹑唯說行相」的過失。
下面將引經作證。
《現觀莊嚴論》的第一事主要宣說相智,第二事宣說道智,
第三事宣說基智,第四﹑第五事等宣說其他的現觀,但也都含攝
于三智中,例如:宣說第一事相智時,代表相智十法也被宣說,
同樣,宣說各智時,代表各智的法也被宣說。凡是成事(有)皆
被《現觀莊嚴論》之宣說所周遍,即沒有任何法不被《現觀莊嚴
論》宣說的。
《現觀莊嚴論》是《廣中略三部般若經》隱義的解釋,直示
空性意義(顯義)的解釋已由龍樹解說了。《現觀莊嚴論》雖然
主要解釋《廣中略三部般若經》的隱義,但在八事中偶爾會有開
示空性的詞句,可是主要闡示的不是空性。
就三智配合《道次第論》來說,宗喀巴大師寫的《菩提道次
第廣論》,主要是根據《道燈論》,而《道燈論》主要是根據《
現觀莊嚴論》。《現觀莊嚴論》中的基智都是「中士道」,相智
﹑道智都是「上士道」,三智中沒有下士道。
三士道是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若訴求解脫,一定要有
中士道,一定要有基智,沒有基智不能解脫。只有基智才能引入
聲聞﹑獨覺的解脫地。追求佛果,必須要有「能證得佛果之道」
,依著「能引入解脫道」的基智是沒有用的,必須要能引入佛果
道的上士道﹑道智。
一位修行者,心中想著「我只要得到解脫就可以了,為了他
人的利益,而成辦佛果,我沒辦法!」,他若志在此,為能得到
解脫,他必須有能證得解脫的方法「中士道」。
一位修行者,心中想著:「只為一己之私得到解脫,實在無
意義,應令其他有情皆獲得解脫生死輪回之苦,因而要成辦佛果
。」,他若志在此,就必須有能成辦佛果的方法「上士道」。
《現觀莊嚴論》配合菩提道次第的方法,就像剛才說的。接
著,《明義釋》怎麼回答,從13頁最後一段。
請看文,「彼非如是,何以故?以三智若依次含攝聲聞﹑獨
覺﹑菩薩及無上正等覺之所有現觀,亦已含攝此三項,」
「彼非如是,何以故?」意思是:《現觀莊嚴論》詮說的內
容,不只有基﹑對治﹑行相。為什麼?三智依次含攝聲聞﹑獨覺
的現觀「基智」﹑菩薩的現觀「道智」﹑無上正等覺的現觀「相
智」,三智含攝所有的現觀,也含攝了所有的基﹑對治﹑行相。
《現觀莊嚴論》含攝了一切的基﹑對治﹑行相,因此沒有前
說的過失。《現觀莊嚴論》含攝了所有現觀,含攝了聲聞﹑獨覺
的基智,菩薩的道智,佛的相智。原因是以下引述的《廣中略三
部般若經》。
「三智」應該好好的瞭解﹑認知它。認知的方式,印度的眾
學者,彼此有不同的觀點,西藏的學者也有很多不同的說法。其
中,宗喀巴大師寫的《金鬘疏》和賈曹傑寫的《心要莊嚴疏》,
二者也有不同處。同樣是解釋三智,但因依據的印度學者的論著
非常艱深難懂,作解釋時,就各憑個人的理解,加以抉擇解釋,
因此出現些微不同處。
若將一致公認,正確的部份,放在一起,則如「基智」是什
麼?主要是現證補特伽羅無我之智,也是現證無常等四諦十六行
相之智。無常等四諦十六行相中最重要的是無我,基智是現證補
特伽羅無我之智。要證得解脫,基智是絕對不可或缺的,沒有基
智,絕對不可能證得解脫。聲聞﹑獨覺之道全是基智的眷屬﹑依
靠,聲聞﹑獨覺之道全攝于基智中。解脫輪回定需能對治的補特
伽羅無我,主要是基智。
「道智」主要是大乘聖者心續中之智:證空性慧﹑大悲心﹑
菩提心。一般,大乘聖者心續中之智皆被道智周遍(都是道智)
,大乘聖者心續中之智和道智同義。但就「主從」而言,以證空
性慧﹑大悲心﹑菩提心三者為主。大乘資糧道者﹑加行道者之智
不是道智,因為是大乘凡夫之智故,但屬道智的眷屬。「相智」
是聖者佛之智。所以,無任何道不被三智含攝之道(一切道皆攝
于三智中)。
佛陀說法主要是引生來世的義利,此世的義利是附帶的。佛
未曾說過只為今生義利之法。所應得分為兩種:一是暫時的增上
生,一是究竟的決定勝,即解脫及遍智果報的究竟義利。佛說的
八萬四千法蘊,都是獲得短暫增上生及究竟決定勝的方法,此世
的義利只是附帶而已,不以此為主。
成辦短暫所應得「增上生」的方法,是斷十惡業的戒。這並
不是佛教才有的特色,外道也有,承許來世者多數都有此種戒。
至於成辦解脫﹑遍智果報的方法,只有佛教有,沒有任何外道宗
教有。佛教經論講的成辦解脫的方法,就是基智,聲聞﹑獨覺眾
之道是基智的眷屬;道智是能證得遍智果報的主因。
以往的宗教,例如外道承許有來世的宗教,在印度最盛行的
宗教,細看其宗義,多數談的不外乎是「成就神通﹑變化﹑投生
到上界」的方法,完全沒有提到「解脫﹑佛果」,只有佛教才有
,從歷史可知,未來也不會有;要證得解脫﹑佛果就應學習佛法
。如果目標只為了成辦增上生的天人果報,或成就神通﹑變化,
那不需要佛教,外道就夠了。
@ vajra0001註 耆那教也主張解脫 也稱他們教祖大雄為佛陀(印
度語覺者義)而他們的教眾也是以大雄為目標而努力的 唯佛陀(
佛教的)藉由道理的思辨 證明了他們所主張的解脫 無法解脫 為
了避免讀者以為法師說錯了 註記於此
神通﹑變化﹑奢摩他是所應得,雖然很好,得到這些並不足
為奇,因為一旦不小心,很快會退失掉,就如人身,和畜牲身比
較起來,人身是很好的。要得到人身,必須修持斷十惡業的戒,
雖然得到人身,若不小心,它僅能活七﹑八十年,頂多是八﹑九
十年的時光,之後總會退失掉的。證得解脫﹑遍智果報,是永不
退失﹑永不退墮的,只有往上增長而已。因此三智實在非常重要
,對此務必知道。若修持三智得到所應得的話,只會往上增長,
絕不會退墮。
三智慧攝所有現觀,在此引述《中品般若經》,《中品般若
經》是《兩萬頌般若經》。
請看文,「以《中品般若經》云:『善現,一切智者,謂共
諸聲聞及獨覺智;」
佛在靈鷲山宣說《中品般若經》。為何在經中先呼喚「善現
(須菩提)」的名字?佛說法時,在衪身旁的弟子,雖有阿羅漢
﹑菩薩﹑未入道的利根所化機,無量無邊。但當時主要的弟子是
善現。「一切智者,謂共諸聲聞及獨覺智;」一切智是「基智」
,是聲聞﹑獨覺眾的修行。
經文的意義是如何呢?「基智」是聲聞﹑獨覺眾的主修,另
外,非基智的聲聞﹑獨覺道有很多,都是基智的依靠﹑助力。說
「基智是聲聞﹑獨覺主修之道」時,除了基智外,還有很多其餘
之道都是基智的依靠﹑助力。譬如證空慧和菩提心,菩提心是證
空慧的助力;證空慧是菩提心的助力;故聲獨的其他道,皆攝於
基智中。
基智是聖位聲聞﹑獨覺眾心續中的聖智,現證無常等四諦十
六行相之智,主要是現證補特伽羅無我之智。除此之外,聲聞﹑
獨覺眾的心續中的皈依佛法僧三寶的「皈依」,「四無量心」:
願一切有情遠離一切苦該有多好的「悲」無量心(除了無大悲心
及大慈心外)﹑具足一切安樂的「慈」無量心﹑不離無苦之樂的
「喜」無量心﹑安住平等捨的「捨」無量心,四無量心皆有。聲
聞﹑獨覺眾的心續中也有欲求解脫之「出離心」,也有佈施﹑持
戒﹑忍辱﹑精進﹑靜慮﹑智慧六者,但沒有「度」,沒有「六度
」。這些道都不是「基智」,但是「基智」的助力,協助「基智
」獲得「解脫」的助力。同樣,聖位菩薩依證空性慧能斷除執實
,證空性慧雖是成辦道智的主因,但沒有菩提心﹑六度當助力的
話,無法證得佛果。
(vajra0001註 此處度 即波羅蜜多 為到彼岸 究竟 完成之義 詳
言之 即自利利他圓滿成就之發心 即是菩提心. 私以為 發起 慈
無量 悲無量之心時 即是利他之心 並以此慈悲心發喜心捨心 即
是菩提心 故二乘有度 僅不圓滿而已 因為大乘是為利有情故願
成佛 二乘是為成佛故願利有情 差別在此)
以外在的因果為例:苗芽生長的主因是種子,沒有其他主因
。苗芽要生長,除了種子外,還要有水﹑肥料﹑溫暖(陽光)為
助力,彼此相互協助,才能長出苗芽,唯有種子,無法長出苗芽
。
請看文,「道智者,謂共諸菩薩摩訶薩智」
道智是菩薩眾應修的。
請看文,「一切相智者,謂諸如來應(供)正等覺不共妙智
。」
一切相智,是佛道(如來.阿羅漢.正等覺佛的修行)。
總之,三乘所有現觀全攝于三智中:聲聞﹑獨覺道全攝于基
智﹑菩薩道全攝于道智﹑佛道全攝于相智,三乘諸道全攝于三智
中,所有現觀也全攝于三智中。所以,一切諸法皆是三智之對境
,抉擇三智等於抉擇一切諸法,所以沒有「唯說基﹑唯說對治﹑
唯說行相」的過失。
請看文,「善現白佛言,世尊,何緣一切智是共聲聞及獨覺
智;」
善現向佛請示:「佛說一切智是聲聞﹑獨覺眾的修行,為什
麼是聲聞﹑獨覺眾的修行?」
請看文,「佛告善現,一切(智),謂僅此內外諸法等差別
法門,彼等諸法,諸聲聞﹑獨覺亦能了知,而不能了知一切道相
,及一切種相,由是之故,一切智是共聲聞及獨覺智。」
一切智即基智。「一切」是指內外一切諸法。「外法」是補
特伽羅心續未攝之法;「內法」是補特伽羅心續所攝之法。內外
一切諸法皆是聲聞﹑獨覺眾能了知的,但聲聞﹑獨覺眾不能了知
一切道﹑一切行相。因此,一切智是聲聞﹑獨覺眾之道(智)。
文字錯誤,就不好了,故應瞭解:一切智的「一切」是指內
外諸法,彼等是聲聞﹑獨覺眾能了知的,非一切道皆能了知。內
外諸法的「我不成立」(我不成立就是無我)是聲聞﹑獨覺的主
修。若說:「內外諸法唯聲獨二者能了知,其他的補特伽羅不能
了知」的話,將會有人質問:「菩薩能瞭解嗎?佛能瞭解嗎?」
所以應該說「聲聞﹑獨覺的主修,是內外諸法的“我”不成立,
不是一切道﹑一切行相。」經文雖沒有這樣區分,但解釋密意時
,應這樣瞭解。
簡言之,內外諸法之無我是聲聞﹑獨覺的主修,不是道智﹑
相智的主修。因此,安立基智為聲獨之道。善現再請問世尊:
請看文,「善現白佛言,世尊,何緣(以)道相智(道智)
是諸菩薩摩訶薩智,」
善現請問佛:為什麼佛說道智是菩薩智?道智的詞義是了知
一切道之智,什麼道?了知聲聞道﹑獨覺道﹑大乘道﹑一切道之
智。佛這樣回答。什麼是相智?了知一切行相之智。佛接著回答
:
請看文,「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訶薩應生起並遍知一切聲聞
道﹑獨覺道及如來道,」
佛喚善現的名字。佛宣說佛法須要有請法者,佛才說法,善
現是當時主要的請法者。諸菩薩於任何道應了知,諸菩薩於一切
聲聞道﹑獨覺道﹑佛道皆應了知﹑皆應生起。菩薩於心續中,要
了知一切道,生起一切道,故菩薩智名為道智。
菩薩於心續中,應生起一切道﹑了知一切道,這在之前講到
《八事七十義》的第二事時,講到聖位菩薩心續中有三種道智:
了知聲聞道之道智﹑了知獨覺道之道智﹑了知大乘道之道智。大
乘聖者心續中不但要生起一切道,也要了知一切道。
請看文,「諸菩薩摩訶薩于此諸道,當令圓滿,雖令此道作
所應作,」
菩薩在心續中生起一切道﹑了知一切道,即足已?不,應當
要實修使一切道達究竟圓滿。
「當令彼等圓滿」在心續中生起﹑了知之道,應當加以實修
,使之圓滿。了知聲聞道﹑獨覺道﹑大乘道後,應做道所應作之
事。如何作?這與《八事七十義》第二事有關:聖位菩薩了知三
乘道後,應作三乘道之事,因為菩薩的究竟目標是利他,為了利
他,才求證相智。欲使其餘有情遠離一切苦,能做到的,除了佛
外,餘皆不能,故必須成就究竟佛果,求證佛果是成辦利他的支
分。成辦利他雖有各種方法:佈施﹑忍辱﹑發願等,但主要是:
依各根器﹑意願隨順開示佛法,引入解脫及相智果位中,這才是
主要的。世尊成佛後,為我們宣說八萬四千法蘊,才是真正利益
到我們的,其他例如佛展現神通,騰空而飛,神通變化,對我們
有什麼幫助?我們只有看戲﹑看熱鬧而已,對我們沒有什麼用的
。若有用的話,看舞臺上的唱歌跳舞,對我們也該有利益。因此
只有八萬四千法蘊,才真正利益我們。所以利他的主要方法是依
所化機不同的根器﹑意願,開示佛法,引之邁向解脫地。要依所
化機不同的根器﹑意願,開示佛法,自己必須先了知佛法,自己
不知的話,可能講出顛倒的法。故菩薩必須了知一切道﹑生起一
切道,之後作所應作。要為聲聞﹑獨覺眾說法,應依其各自的根
器﹑意願而說,開示其相應之道;若不這樣,直接為其開示菩薩
道,則與之不相符。故菩薩了知﹑修持聲聞﹑獨覺二道,是為了
隨順攝受聲聞﹑獨覺二類種性故。菩薩應生起一切道﹑應了知一
切道﹑應圓滿一切道﹑應作一切道之所應作的原因,就在此。
總之,聲聞﹑獨覺所修之道,菩薩也修,可是菩薩並不是為
了獨自解脫而修,是為隨順攝受聲聞﹑獨覺眾故。菩薩修持大乘
道,主要是為利他,求證佛果故,簡單而言,菩薩應修一切道。
所以才稱「菩薩智」為道智,菩薩的道智,是了知一切道之智,
這是佛為善現作的回答。
請看文,「乃至若未圓滿大願,未圓滿成熟有情,未圓滿嚴
淨佛土,猶於實際未應作證;」
佛說:「菩薩應生起一切道﹑應了知一切道﹑應圓滿一切道
﹑應作一切道之所應作。」。小乘的解脫「解脫輪回」,雖然菩
薩在證得初地時,即可獲得,但佛說不該現行。為什麼?因為願
望尚未圓滿﹑諸有情尚未成熟﹑佛土尚未徧淨,「圓滿﹑成熟﹑
遍淨」三事完成後,才可現行解脫。未完成前絕對不准「現行真
實邊際」。「實際」就是「真實邊際」指小乘的解脫。由此間接
可知,完成後,可以現行解脫。
「願望皆圓滿﹑有情皆成熟﹑佛土皆遍淨」的量(標準)是
什麼?這點非常複雜。總之,它的界限是菩薩的續流最後際。續
流最後際時,即是「圓滿﹑成熟﹑徧淨」三事完成之時,之前則
都未完成。菩薩要現行真實邊際,必須要等到「願望皆圓滿﹑有
情皆成熟﹑佛土皆徧淨」之後。「續流最後際」之後就是佛地,
意思是成佛時,才可現行解脫。
佛有禁止現行真實邊際的原因,佛告諸菩薩:聲聞﹑獨覺道
應了知﹑應生起﹑應修持,但不可現行聲聞﹑獨覺的所應證「解
脫」;現行的話,在未成佛前就先解脫,寂滅遍行苦,獲得滅盡
定現行,淨土身依的解脫,進入根本定(等至)中,感受無比安
樂,將會滯留其中,經劫累劫,離佛果將非常的遙遠;但若修持
空性,代替入彼等至,後得位時,修持菩提心,反而比較快成佛
。故未成佛之前,若現行聲聞﹑獨覺眾的所應證,寂滅遍行苦,
住滅盡定中,陶醉于身心之樂受,要成佛將會很久很久,因此佛
予以禁止。成佛時,一起現行,就沒事了。所以在「圓﹑熟﹑淨
」三事之後現行真實邊際,是被允許的。之前現行的話,很有危
險性,成佛的時間會拖很久。
(vajra0001註 於此處我思考一個問題 為了利益有情 讓它們了
脫生死 那接引他們修二乘就可以了 既然接引他們修二乘即可
那我證小乘阿羅漢就可以接引 為甚麼要證佛果? 也許可以分三
點 a.是福德力與攝受力的差別 譬如 只要一見到佛陀的莊嚴身
象 威儀 四眾就會自動供養 不必苦苦乞食 而佛弟子證阿羅漢果
者尚沒有這種攝受力 b.究竟利益有情的可能性 如果有情雖然離
苦 但是仍然有更高的根器僅修二乘法 對他的生命而言仍不圓滿
c.應機設教的問題 唯有佛是正遍知 所以才能最徹底的觀察聞法
者的需求根器接受能力心理狀態等等 給予最適合的教導 所以佛
經中往往有佛陀說幾句 聞法者現證阿羅漢果的事證 )
譬如,一位是先現行聲聞﹑獨覺阿羅漢果的菩薩,另一位是
直接進入大乘的種姓決定菩薩,二者在同一天進入大乘道,就最
後成佛的時間來看,後者會快很多。後者比前者證得佛果的速度
快上好幾大劫,原因是:前者已寂滅遍行苦,事先現行真實邊際
,陶醉其中,於等至中享受身心樂之故,兩者差距極大。有此危
險性故,佛禁止菩薩說:尚未「圓滿﹑成熟﹑遍淨」之前,不准
現行真實邊際。
請看文,「由是之故,道智是諸菩薩摩訶薩智。」
由此可知,聖位菩薩心續之智稱為「道智」。
請看文,「善現白佛言,世尊,何緣一切相智是如來應供正
等覺不共妙智,善現,諸行﹑狀﹑相能表諸法之諸行狀相,如來
如實能遍覺知,由是之故,一切相智是如來應正等覺不共妙智。
」
善現再請問佛:「世尊,為何您說相智是佛智?」佛答曰:
「諸法之行相﹑狀﹑性相是體性﹑果﹑因,能究竟了知者唯有佛
,故稱佛智是相智。」簡單而言,相智唯佛才有。為什麼呢?佛
詮說諸法的體性﹑果﹑因,所說的「諸法之體性﹑諸法之果﹑諸
法之因」,能完完全全的瞭解者是誰?只有如來佛而已,故說相
智即是「佛智」。
請看文,「《略本般若經》亦云:『欲學聲聞地亦…』」
《略本般若經》是《小品般若經》即《般若八千頌》。「欲
學聲聞地亦…」這是《般若八千頌》的經文,在這段之後的經文
是「…亦應學習般若波羅蜜多」其他的論師對這一句各有不同的
解釋,獅子賢對這句:「欲學聲聞地亦應學習般若波羅蜜多」解
釋為:「欲學聲聞地的〝菩薩〞亦應學習般若波羅蜜多。」其他
的論師則不這樣的解釋,他們解釋為:「欲學聲聞地的〝聲聞〞
亦應學習般若波羅蜜多」,不說「菩薩」而說「聲聞」,這是應
成派的解釋法,應成派認為聲聞﹑獨覺也應學習般若波羅蜜多。
請看文,「《廣本般若經》亦廣為宣說。」
《廣本般若經》是《大品般若經》即《般若十萬頌》。在《
般若十萬頌》裏也詳盡的提到這點,這邊沒有引述經文。如果引
述出來將會非常多,會多於《明義疏》這本書的內容,故沒有全
部引述。
再說明前段的意思。應成派認為:聲聞﹑獨覺眾一定要了悟
空性,因為他們也須要學習般若波羅蜜多,《般若八千頌》說「
欲學聲聞地亦應學習般若波羅蜜多」,意為「聲聞﹑獨覺眾也應
學習空性」。獅子賢說「欲學聲聞地的菩薩亦應學習般若波羅蜜
多」,意為:「菩薩亦應學習聲聞﹑獨覺道」獅子賢只簡略解釋
經文,是我多作解釋。下面是獅子賢作的解釋。
應成派認為聲聞﹑獨覺也應了悟空性,故應學習般若波羅蜜
多。獅子賢認為欲學聲聞地的「菩薩」亦應學習般若波羅蜜多。
請看文,「彼中,一切智者,是於色等之法,生起無常等之
智(能依者),彼果是斷除惑我。」
「一切智」是基智,主要緣於色等內外諸法,行相是無常等
四諦十六行相,結果是斷除補特伽羅我執,斷除於「我」的愚蒙
。
基智的所緣色等內外諸法,行相是無常等四諦十六行相,果
報是斷除補特伽羅我執。「能依者」是指「行相」。這裏將「能
依」全都翻成智,不是很正確。「能依者」雖有不同的解釋,但
在這裏是指「行相」。
(vajra0001註 此處似乎對於我昨天的疑問做出了回答 僅能禮讚
佛法 不可思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1.19.195
※ 編輯: vajra0001 來自: 1.161.19.195 (11/23 23:11)
※ 編輯: vajra0001 來自: 1.161.19.195 (11/23 23: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