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現新群組
全文:https://www.post852.com/?p=318859
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由昨日凌晨至今日凌晨,香港新增95人確診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8宗為輸入個案,36宗源頭未明,跳舞群組和日出康城9期地盤分別增加18人和9人。此外,何玉清翠柳頤庭群組和百樂護老院分別多5人和一人確診。葵盛西村第八座爆發群組感染,亞博檢疫中心3名工作人員病毒檢測呈陽性。
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表示,葵盛西邨第八座5樓有12名住戶確診,涉及5個單位5個家庭,其中一名患者來自跳舞群組。衛生防護中心相信極大可能是環境污染導致群組爆發,可能有患者經公共設施傳播,已通知房屋署調查及清洗。衞生防護中心將會向第八座住戶派樣本瓶,並安排所有住客接受測試。
亞博館檢疫中心出現一宗確診和2宗初步確診個案,相關患者工作的5號館和7號館會關閉,所有人撤離至另一個觀,5號館和7號館工作人員要接受檢測。已確診患者是一名復康幹事,在亞博館5號工作,會接觸檢疫人士,包括東華三院方樹泉日間活動中心暨宿舍的染疫院友,一直沒有病徵,至本月3日確診。
亞博館2宗初步個案,第一宗患者是社會福利署外判護理人員,他於本月2日發病,最後一天上班是本月5日。他工作時曾和一名事後確診的檢疫人士接觸,其時保護衣有破損。另一宗初步確診是在亞博7號館大堂工作的護理員,上月30日及本月1日接觸過方樹泉日間活動中心院友,本月4日出現病徵,本月5日最後一天上班,工作時有穿保護衣。
在食肆方面,銅鑼灣園中鴨子一名廚師確診,另有兩位廚師初步確診,群組累計有5人,餐廳需要停業。
歐家榮提及,一名需要接受強制檢測的人士前日(4日)到油麻地梁顯利社區檢測中心留樣本,檢測結果呈陽性,但他未能成功上載個人資料至政府系統,呼籲本月4日到過該檢測中心採樣的人士,如仍未收SMS短訊通知結果呈陰性,應盡快要去中心再採樣,並戴好口罩。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稱,瑪嘉烈醫院一名深切治療部的男護士確診,本月3日最後一天上班,前日發燒及喉嚨痛,昨日確診。他工作期間曾負責照顧確診者,有穿著合適防護裝備,沒有病人列作密切接觸者,但他曾經和同事吃飯,該同事要接受檢疫。
#852郵報 #武漢肺炎 #葵盛西邨 #亞博檢疫中心
環翠邨房屋署 在 852郵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疏散同座07室住戶
全文:https://www.post852.com/?p=297100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昨晚新增的6宗確診個案中,第42宗個案的患者與早前確診的患者居於同一大廈。衛生防護中心今日凌晨召開記者會,公布有關第42宗確診個案詳情。該名患者為女性,與第12宗確診個案患者均居住於青衣長康邨康美樓。患者在本月9日到瑪嘉烈醫院求診,其後入院。她在上月18及19日曾到過澳門。與患者同住的兒子和媳婦都出現病徵,現已被送院治理,而其他同住親戚並未出現肺炎徵狀,被送往檢疫中心。目前患者與第12宗個案一樣,正在留院觀察中。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相關部門今晚將啟動跨部門應對小組去檢視有關個案,環境局副局長謝震寰及港大傳染病學教授袁國勇亦有到現場視察,將調查除在升降機接觸外,是否還有其他途徑傳播,及會否成為「淘大2.0」。
經視察後,謝震寰發現兩單位的糞渠相連,U形渠沒有異常,但樓下即第42宗個案所居住單位中,糞渠與排氣管之間接駁位並未密封,不排除病毒經此傳播。袁國勇則指出兩名患者均居住在同座07室,居於樓上的第12宗個案較早發病。他認為目前最安全的應對措施是疏散所有同座住戶,若有人出現病徵會安排他們接受病毒測試。他強調,今次情況有別於2003年淘大花園,因為U形渠沒有問題。
被問到疏散情況時,謝震寰表示政府職員將逐層查問同座07室居民,如發現有病徵者將會送入檢疫中心,房屋署工程師明日將檢查大廈糞渠。有關疏散人數方面,黃加慶稱要先檢視出現病徵人數以及各單位糞渠情況方可得知,若有人出現病徵但住所糞渠無異常,需被送往現時使用的4個檢疫中心,包括3個度假村及美孚翠雅山房。有記者問及是否有需要疏散整幢大廈居民時,袁國勇就強調沒有可能和理由去疏散全部居民。
#852郵報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青衣 #康美樓 #黃加慶 #謝震寰 #袁國勇 #淘大花園 #檢疫中心 #疏散
環翠邨房屋署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張超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東區13年都起唔到200個宿位!
【2009年你做緊乜?】
呢個政府,搞一地兩檢就趕頭趕命,真正幫到香港人既野就唔嗲唔吊。
上星期我參與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會議,就揭破政府係西灣河搞個有安老宿位既綜合大樓,足足要13年!不如政府問下市民,想要高鐵定宿舍?
以下係我發言全文:
//我從一個實際的社區事例,指出社福設施欠缺土地規劃的嚴重程度,要求政府改善。
東區人口全港島最多,預算到2024年,東區長者人口比例全港最高,每4個人有1個是65歲或以上。
我作為東區區議員,面對社區長者設置的逼切性,心急如焚。但我見到的是什麼呢?
2009年,東區區議會立項,要求興建有長者宿位的鯉景道綜合大樓,政府在2012年承諾興建,但建築用地一直在曬太陽。在區議會不斷催逼之下,仍然拖延至2017年才有動工時間表,稱目標是2022年建成。如能如期建成,從2009至2022年,前後是13年!期間政府對於宿位數目由150個改為200個,我在區議會會議質詢官員,這是基於怎樣的安老政策,官員回答:沒有政策!
在這種「沒有政策」的政策下,政府除了拖延設施興建,更根本沒有真正的土地規劃,利用東區的各塊 GIC 土地,去建設社福設施。有幾個明顯的例子:
政府去年將人流太少的筲箕灣街市關閉,打算再發展為其他用途。我最期望將街市改作長者日間護理中心,及其他安老設施,但至今政府對區議會音訊全無。
另一例子是已撥地興建的「小西灣社區健康中心大樓」,當中包括基層醫療、安老及康復設施,亦沒有時間表,遙遙無期。
政府研究在環翠邨設立的「社區健康中心」仍然是畫餅充饑,連撥地都未有。
問題在那裡呢?
規劃署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於2002年及2008年,取消以人口為規劃長者福利設施的標準基礎。由於社福設施欠缺最基本的規劃,而設施在「政府、機構或社區」(GIC) 土地用途之中只佔極少比例,結果該等設施規劃相當依賴房屋署提供之單位。
但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眾咨詢文件顯示,2046年前需要的總共1670公頃房屋用地,當中七成屬私人房屋土地,只有三成屬公營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