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社會,學:為99%人民寫的社會學讀本
/陳嘉行(焦糖哥哥)
這套書分為上下兩冊,是多位作者各自從不同領域撰寫文章,共同彙編成書。非社會學相關領域的讀者,或許會好奇書名「南方」是什麼意思?是地球南方,還是台灣南方?在本書的導讀中,國立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趙恩潔教授提出完整易懂的論述,我個人的讀後感想則是,「南方」不只是地理上的南方,還是精神、文化、物質上的南方。
我們習慣以西方世界(歐美國家)的價值觀評斷自己、社會與國家,以為符合那樣的標準才代表「文明」與「進步」。這樣的線性史觀與意識形態,忽略了西方世界加諸在所謂「落後」的國家各種迫害與剝削,譬如「奴隸制度」的討論幾乎只出現在學術領域中,對一般人而言根本事不關己,即便有意識到這件事,也認為那是遙遠的過去。讀者可以試著回答什麼是「奴隸」與「奴隸制度」,大家好奇這些因為圈養奴隸發財的人,他們的事業及後代後來怎麼了嗎?如果妳(你)發現思緒瞬間空白斷裂,那這套書的企圖就是試著幫大家找回記憶。
這些靠奴隸制累積的財富、土地、資源與技術,不會忽然就消失不見,總會全部或部分轉移到別的地方去。社會學與人類學家就是在現代的表象上循著足跡,發現在繁榮進步背後的斑斑血淚史。這些壓榨、剝削原住民、黑人、亞洲人、下層階級的過去,成就了資本家、企業家、銀行及政府。當國家主導政策、法令又繼續為中上階級的人服務,這又持續加深了社會不公及各種不正義。譬如,為了拼經濟將重污染的工廠建在一個「偏僻」的鄉鎮,當地居民被迫犧牲自己的健康,只為了 成就其他人的經濟發展,這樣公平嗎?全球化的時代,資產家為了尋求更低廉的各種成本,透過國與國之間的合作,將重污染的產業或需 要大量廉價可剝削的工作轉移到「落後」國家。這種看似雙方都得利的選擇,其實忽略了所謂「落後」國家沒有相等的議價能力,而其人民更只能選擇這些沒得選的「選擇」。
我們太習慣西方的進步敘事,連「已開發」、「開發中」、「未開發」的標準都是依照歐美意識所認定——他們說了算。這樣的框架下,會讓多數人忽略人、族群、社會的異質性,全部整合進一種主流價值的「進步」敘事中。而如此方式就排擠掉了少數族群、信仰、文化,同時合理化不公平、不正義,以滿足資本主義為了積累剩餘價值的一切手段。在此意義下,大海被犧牲了,土地被犧牲了,空氣被犧牲了,女性被犧牲了,性別少數被犧牲了,原住民被犧牲了,偏鄉地區被犧牲了,中下階級被犧牲了。
但揭露藏在進步表象中的事實,提醒我們以為的理所當然,是因為未曾回頭檢視。現在及未來,我們在做出任何選擇及評論前,都得理性思考過,這樣的決定會不會造成弱者的犧牲。因為,弱者不是別人,可能就是(妳)你跟我、我們身邊的人,或是生活在地球上某一貼著「落後」或「未文明進步」標籤的地方。
我們對待台灣原住民及文化,習慣以「漢人」立場出發,但我用「漢人」兩字同樣粗暴地將所有人、族群限制在一種想像中,很大程度上也充滿了刻板印象。但如果我用「台灣人」取代「漢人」時,又將原住民排除在「台灣人」之外,即便我們政治正確地從山胞、山地人改稱「原住民」,也有意識與無意識地設定原住民就是一種模樣,忽略了不同族、部落的多樣性。這些討論並非咬文嚼字或文科生沒事找事做,而是得將很多人究竟是誰講清楚,讓以往從單一國族的框架裡解放出各個群體,找回、保留且高調不同的文化,政府在制定政策時才會更謹慎地立法與分配資源。
我從小跟著大人拜拜,但我從沒意識到民間信仰有一套邏輯存在。我以為的「迷信」剛開始並非負面的意思,而是隨著國家方便統治的需要,有策略地改造、約束民間信仰。我閱讀「民間信仰的邊界與翻轉:由欲望的制度化形式到母女相認的當代展演/丁仁傑」,覺得民間信仰的演變非常有趣,即便看起來很迷信的宗教,也有它的科學精神在。如內文中引用謝貴文分類神明種類的研究,包括「突顯個性性格而不任官職的神,如華蓋三真君;呈現家庭關係或自我情緒,而非政治關係的神明,如挪吒或目蓮;正邪兼具的神明,如八家將;反常或反叛的神明,如濟公或孫悟空;質疑儒家道德的神,如妓女、醉漢、賭徒、罪犯所祭拜的神等等。」(P.93)
在台灣民間信仰中,也出現了以女性為中心的「會靈山」活動,這是在父權與儒家社會中較難看到的情況。這樣的信仰活動或許有人還是認為迷信,但以女性權力建構出的信仰,讀起來實在十分進步。
台灣在二0一九年立法院三讀通過「748施行法」成為亞洲第一個婚姻平權的國家,大多數支持者欣喜若狂,我當時也在立法院外跟著大家歡呼。但讀「重構親密領域:複數的性、關係與家庭組成/陳美華」分析大法官在二0一七年第七四八號解釋文的語意邏輯顯示,為了達到平權的解釋文卻是內建了異性戀與同性戀還是有所區別,而不是將不同的性傾向都視為「正常」。
我在高鐵上讀這篇論文時被嚇到睡意、倦意全失,原本我以為的進步,還是預設了「異性戀常規性的運作——意即強化異性戀作為正常、自然、不證自明的主體地位,並編派同性戀為異常、不自然,成因存謎的可疑客體。」(P.198)這篇論文並非要否定政府所做的努力,而是提醒我們平權、性權上的路還十分漫長,且有很大的空 間需要繼續努力,「婚姻平權」只是起點並非終點。
文末,要帶大家回到台灣地理上的南部——高雄,也是下冊中最後一篇文章「環境正義‧南方觀點/邱花妹」。不是居住在高雄的人,可能很難切身感受國家發展「重北輕南」到了什麼程度。高雄自一九六0年代以來逐漸發展為石化、鋼鐵、電力等重工業的故鄉,這些發展不是只帶來所謂「進步」觀點的就業機會,不同形式、層面的污染物充斥在高雄的天空、土地、雨水、飲用水及海域。這樣的「文明發展」是透過高雄人集體犧牲來成就,我本來想摘錄論文中提到污染與抗爭的流水帳,但實在太多、太複雜,每個污染事件都有自己的故事,純粹只用條列方式是無法呈現事件的傷害及迫害,我也對於自己完全不知道高雄人經歷過這麼多的傷痛而感到羞愧。
在不幸中誕生的希望是居民集體爭取權益,與工廠、政府鬥爭,且有「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協助扶持,公民社會的力量因此得以對抗資方與政府聯合宰制,人民終於不再噤聲與委曲求全。社會學家總是樂觀期待自己的研究能替弱勢發聲,弭平不公平、對抗不正義的現象,小至個人,大至社會、國家甚至地球。我個人也受到社會學知識啟蒙,才會投身於社會學領域學習。我有幸在學校裡遇到志同道合的同學與老師,讓我在讀這些殘酷現實的研究報告時,不會迷惘、迷失太久。我會推薦《南方的社會,學》也是希望讀者們可以感受到即便這個世界總是不完美,但總有一群人透過文字、行動、話語、論述帶來希望。
作者簡介|
陳嘉行 (焦糖哥哥)。越廚餐廳的負責人。興趣:閱讀、賺錢、養貓狗與刷存在感。
🌈謝謝春秋書店與浮光書店,讓我使用在《春秋創刊號》的年度選書推薦文。
異性戀常規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同志」不是只有「Gay」,是之前社會沒有看見】
近期火紅的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描繪八零年代的男同志故事,那麼你是否有想過,那時候的女同志又在哪裡?
作家邱妙津在1994年《鱷魚手記》中以「鱷魚」隱喻了女同志必須隱身在異性戀常規社會,披著人皮過日的處境,書中主角的綽號「拉子」就成為台灣文化脈絡下的女同志代名詞…….
#鱷魚手記 #阿媽的女朋友 #拉子 #同志 辣台妹聊性別
異性戀常規 在 圍爸喵爸的親子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常】 順便聊聊 #異性戀預設
週四下午和喵爸到中山大學分享
晚上還能和小希好好陪伴
週五白天在學校忙得昏頭轉向
又是個案又是老師又是上課又是家長
回到家真的累得像條....? (不想用狗 可以用什麼? 為什麼是狗?)
晚餐前還能和肉肉玩一下
晚餐後忙著準備今天到彰化研討會發表的練習,及評論的準備
一弄又過了12點才睡
一早又要5點起床坐火車出門
每次這種時刻
總會有作父親的自責
昨晚沒陪小希洗澡,沒陪小希睡覺
只記得忙到一半時,小希拿了一塊蘋果來給我吃
沒能陪她入睡
早上仍一片漆黑 忙著盥洗整理出門 無法再多看看下一下喵爸和小希的睡容
只能週日再陪她去動物園,作為補償
在往彰化的路上
拿起前天大學生們寫的回饋和問題紙條
突然又有一點感動 有時候就是這樣一路走 一路努力 偶爾又會獲得一點支持
其中有兩張問題,特別挑出來分享與回應
「你們會希望小孩是同志嗎?是異性戀你們會接受嗎?」
我覺得這是個很可愛的問題
反回來,原本過去問同志爸媽的是
「你們會希望小孩是異性戀嗎?是同志你們會接受嗎?」
首先,這讓我想到以前有一支廣告在說這件事的荒謬性,這兩年又有一部電影「親愛的初戀」,預告裡也有這個片段,我再貼到留言
對我來說,因為我是同志,所以我知道我要打破異性戀中心的預設,更不會想建立以同志為中心的想法或預設
所以,我不會預設小希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是同志也好,不是同志也好
有些同志家長,甚至會害怕自己的孩子是同志
有些同志家庭的孩子,因為貼心,而造成對自己認同的壓抑,會擔心自己是同志,會不會因社會對同志的污名,而又給家長壓力,而不敢認同自己是同志
在研究上,告訴我們的是,無論同志或非同志家庭的孩子,性傾向的比例沒有顯著不同
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不會因為他們的性傾向,我的愛會有什麼不同,所以沒有接納什麼異性戀同志的問題,我接納她各種各樣的行為,或是有些在我的os是有的沒的(台語唸起來比較順),是因為她在我眼中,是個珍貴的寶貝
我看到的不是她的性偏好或認同
(後面這段,還真不是當爸前說得出來的話)
#異性戀中心 #異性戀預設 #去中心化
另一個同學問:「在知道自己是雙性戀前,是否有以為說自己是異性戀?」
我的答案是:沒有
為什麼呢?
因為,是先有「同性戀」視為一個異常的概念
才跑出一個相對於「同性戀」長出「異性戀」的概念
在有「雙性戀」的概念,才跑出「單性戀」的概念
在有「流性戀」的概念,才跑出「固性戀」的概念
在我過去的研究、訪談及演講中
我發現 正如許多「同志認同發展歷程」的研究一樣,同志有一個認同自己身份的過程
但是
我發現 異性戀 大多 不知道自己是「異性戀」
因為異性戀中心、異性戀預設、異性戀常規的社會中,異性戀根本難以發現與覺察自己是異性戀
也就沒有認定自己是「異性戀」的過程
直到,標定了「同性戀」,看到有人是「同性戀」後,把差異指認出來後,才開始想,我是同性戀或不是?
但此時,仍無法標定自己是異性戀,因為在這樣的社會生活的太自然,沒有「認同自己是異性戀的必要性」
當我在好幾次演講中,當有人問我:「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同志的?」
我都會回問:「你怎麼知道自己不是同志的?你怎麼知道自己是異性戀的?」
我好幾次都聽到聽眾主動回應我:「我從沒想過我是不是異性戀。」
我想,我就用這個回應,來回答這位同學吧!
#認同與差異
至於 性傾向是否天生
作為同志研究者,我還是得忠於科學研究目前的結果,性傾向認同是個複雜的過程,無法單一以先天或後來的概念來解釋
我簡單以老朋友,也是同志的江蘊生的爸爸江文明,一段我感到深刻的話來回應:「總有人問我,我的孩子是同志,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我想說的是,不管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都是自然的。」
#同志先天 #同志後天 #同志自然
(開始打字時是在嘉義,打完在斗六,仍未到彰化呀~)
異性戀常規 在 PLUsos街访@ “Huh?!马来西亚异性恋眼中的LGBT 是这样der…” 的推薦與評價
大马同人互助谘询协会PLUsos到街上访问,请问异性恋什么时候出柜?为什么异性恋不用出柜?这道问题揭露了“ 异性恋常规 ”(heteronormativity)的运作, ... ... <看更多>
異性戀常規 在 辣台妹聊性別- 【感情紛爭開共編:數位時代的親密關係轉變 ... 的推薦與評價
來自異性戀常規對男女性角色的二元差別建構。 ·誰會相信那些不符「常規」的說法? Amber Heard曾帶瘀青淚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