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 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表示,空汙對發育中的兒童影響甚鉅,受到髒空氣的傷害會比成人還嚴重。「空污」是當前各國皆須面對的重要議題之一。尤其,與成人相比,孩童的健康受到更大傷害!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研究報告,全球有高達93%(約18億)15歲以下的兒童,每天呼吸嚴重威脅健康的髒空氣。
世衛進一步解釋:
▪第一,兒童呼吸速度比成人還快,會吸入更多污染物。
▪第二,他們個頭較小,生活空間接近地面,此處污染物濃度卻也最高。
因此,對於身體、大腦尚未發育完全的兒童來說,他們更容易受到空汙危害[1]。
史丹佛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示,兒童若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當中,成年後罹患心臟病和其他疾病的機率也會跟著上升,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上的這項分析,是首次在人體單細胞中調查空氣污染影響的研究,並同時關注了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而這次的發現可能會改變醫學專家和家長對兒童呼吸空氣的看法,並為那些長期暴露在嚴重空氣污染中的人提供臨床干預措施。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瑪麗說:「我認為這份研究是可以讓人相信的,且我們有證據表示因空氣污染原因造成的免疫和心血管系統變化,更可怕的是,那些看起來只是短暫的空氣污染暴露,實際上也會改變兒童基因的調控甚至改變血壓,這都會為日後罹患疾病的風險指數奠定基礎。」[2]
■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
空污已被科學家視為沉默的殺手,學術界愈來愈多研究提出空污對健康的危害證據,最新研究發現,童年階段接觸空污,就足以改變基因,影響成年後的健康,且即使低水平污染,也會增加罹患心肺疾病的風險。
史丹佛大學研究發現,童年時期暴露在骯髒的空氣下可能會改變基因,並可能改變血壓,從而增加成年時罹患心臟病與其他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針對居住在加州弗雷斯諾市(Fresno)6~8 歲兒童群體為研究對象,主要是西班牙裔。選擇這個城市原因是這個地方受到工業、農業和野火等原因影響,是加州空氣污染程度最高的城市。
研究人員計算 1 天、1 週和 1、3、6 和 12 個月的平均空氣污染暴露量,結合當地健康和人口統計調查、血壓讀數和血液樣本,並首次使用質譜分析免疫系統細胞,可同時對多達 40 個細胞標記物進行更靈敏的測量,讓研究人員可更深入了解污染暴露的影響。
研究發現長時間暴露於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與甲基化增加有關,甲基化是 DNA 分子改變,可改變 DNA 活性而不改變序列,基因表達這種改變可能會傳給後代。研究人員還發現,空氣污染與單核球[3]的增加有關,這種白血球在動脈斑塊的形成有關鍵作用,並可能使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科學報告》,是首次在單細胞層級研究空氣污染的影響,並同時關注兒童的心血管和免疫系統。
■「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 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美國心臟協會及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聯合發行的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一項新研究分析 2000~2016 年超過 6,300 萬美國醫療保險患者的數據,並研究三種不同類型的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和臭氧對健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即使是長期接觸低於國家標準的空污,也會增加肺炎、心臟病、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
2019 年 PM2.5 污染最嚴重國家排名,前十名都是中東與亞洲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印度、印尼、巴林、尼泊爾、烏茲別克、伊拉克,中國排第 11,台灣排名第 58。
全球 90% 人口呼吸不安全的空氣,是對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之一,每年導致死亡人數增加近 700 萬人,其中呼吸系統疾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空氣污染被視為沉默的殺手,是疫情過後人類面臨最迫切的生存危機[4]。
■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23%全球疾病負擔和 26%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可歸因於有調整可能的環境因素。以全球觀點來看,傳染性疾病仍是影響兒童健康極重要的環境因子。
但對已開發或工業化國家來說,導致兒童罹病或致死最主要因素已被慢性疾病取代。氣喘、神經發展性疾病、白血病與腦瘤、兒童肥胖盛行率逐年增加,且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環境暴露為重要致病因子。
人體可經由多種途徑接觸到環境汙染物,吃的食物、飲用的水、呼吸的空氣與家塵、個人用品如乳液的皮膚接觸等都是常見來源。兒童某些特質讓他們特別容易受到環境毒素的危害,例如喜歡把手放到嘴巴的行為,可能增加來自地毯、家塵或土壤中毒物接觸。
以每單位體重與成人相比,孩子喝較多的水、吃較多的食物、呼吸較多的空氣;大多數的汙染物可以通過胎盤或經由母乳傳給幼兒。
兒童的代謝系統發育較不成熟;兒童處於快速生長與發育階段,這些精細的發展進程容易被外來因子干擾、破壞;再者,對於生命早期的環境暴露,兒童比成人有更多時間發展成慢性疾病。
近年來的研究更支持健康與疾病發育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的理論,即早期的生命事件,包括母體內源性因素如基因、營養,和外源性暴露如環境汙染物,都可能影響整個生命歷程的發展與健康。
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在曼谷舉行「第一屆兒童健康之環境威脅」國際會議,提出幾項措施,包括移除汽油中的鉛、清潔的飲用水、減少汞污染和反吸菸運動等。
而臺灣過去重大環境污染議題,從半世紀前含砷地下水導致的烏腳病流行、米糠油遭多氯聯苯汙染的油症事件、有機化學廢料或重金屬農地污染;到近期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惡意添加三聚氰胺的毒奶粉事件、起雲劑遭非法添加的塑化劑事件,這些對健康面向最大的影響往往是孕產婦及幼童;同時,臺灣也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或室外空氣污染威脅。
依據 PM2.5 的來源,東北部因地理位置,大多數汙染來自境外移入如大陸霾害,而其他地方則以本地製造為主,包括交通運輸如道路揚塵、工業汙染、燒稻草或金紙等活動。
還有各種新興關注汙染物(Contaminants of emerging concern),因為人類活動而進入環境生態圈。這些物質可能長期存在環境中,或已在人類或其他生物體被檢測到,卻未納入規律監測或管制,這都是未來訂定管制標準或策略時的挑戰,應特別考量易受傷害族群之兒童健康[5]。
■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
兒童尤其是受空氣污染危害的弱勢族群,原因是兒童更接近地面,並且呼吸速度比成人更快,時常用嘴巴呼吸而不是有天然過濾系統的鼻子。兒童在戶外的時間更多,一旦孩子暴露在外,污染物會對他們的身體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原因是 3 歲以前,童年大腦每秒建立超過一百萬個新神經連接,身體和大腦正在快速成長。
PM 2.5 會經由鼻子和嘴進入兒童的身體,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到達身體的每個器官。這些顆粒會破壞這些器官的正常功能,包括破壞腦細胞,並增加兒童在以後生活中發展心臟、大腦、呼吸、免疫和發育狀況的風險。
此外,暴露在污染物中與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子宮內認知發育受損以及自然流產有關,大約 18% 的早產可歸因於子宮內污染顆粒物的暴露。子宮內和兒童接觸空氣污染也與支氣管炎和哮喘、肺功能降低、復發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生長發育受損有關。溫哥華和上海的大規模研究發現,接觸微粒物質、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與自閉症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關聯。
隨著對化石燃料繼續毒害空氣、食物和水,城市變得愈來愈不適合居住,且只有少數人能夠逃脫,扭轉空污問題需要政府和企業採取勇敢和激進的行動,如果這些努力沒有實現,兒童將成為最大的受害者[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商業周刊「小孩玩得越開心,空氣就越乾淨!這座遊樂場如何在空汙城市辦到」: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07345
[2](明日科學)「長期接觸空氣污染的兒童,成年後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大大增加」:https://tomorrowsci.com/healthy/%E9%95%B7%E6%9C%9F%E6%8E%A5%E8%A7%B8%E7%A9%BA%E6%B0%A3%E6%B1%A1%E6%9F%93%E7%9A%84%E5%85%92%E7%AB%A5%EF%BC%8C%E6%88%90%E5%B9%B4%E5%BE%8C%E7%BD%B9%E6%82%A3%E5%BF%83%E8%87%9F%E7%97%85%E7%9A%84%E9%A2%A8/
[3](維基百科)「單核球」: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D%95%E6%A0%B8%E7%BB%86%E8%83%9E
單核球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白血球,單核球產生於骨髓,在血管內為單核球,血管外就變成巨噬細胞。其在人體免疫系統內有兩種作用:一,補充正常狀態下的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二,在有炎症信號下,單核球會在8到12小時快速聚集到感染組織,並分化出巨噬細胞和樹狀細胞產生免疫反應。在白血球中的數量約佔2%~10%。
[4](Technews 科技新報)「沉默的殺手,史丹佛研究:空污可改變基因」:https://technews.tw/2021/02/26/air-pollution-can-change-dna/
[5](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環境健康」:https://chrc.nhri.org.tw/professionals/files/chapters/11_5_%E7%92%B0%E5%A2%83%E5%81%A5%E5%BA%B7.pdf
[6](Technews 科技新報)「污染顆粒會入侵母體,5 歲以下兒童是最大受害者」:https://technews.tw/2019/03/11/child-is-the-biggest-suffer-from-air-pollution/
➤➤照片
(天下雜誌)「全球3億兒童吸有毒空氣 傷身又傷腦」:https://www.cw.com.tw/article/5079099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環保署 #環境健康危害 #氣候變遷與健康 #空汙 #兒童 #空氣污染 #沉默的殺手
國民健康署 / 環境保護署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186593071836:274:商業周刊(http://xn--zsrzt.com/)]
明日科學
維基百科
Wikipedia
Technews 科技新報
天下雜誌
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端午節即將到來,除了吃粽子應景外,許多家庭仍保有傳統的習俗活動,例如:正午立蛋祈求未來一年鴻運當頭;又或是懸掛艾草、菖蒲;掛香包或擦抹、甚至飲用雄黃酒來驅毒避邪。只是你知道嗎?雄黃內含有毒的化學成分,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引發中毒!究竟怎麼做才最安全?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林中英博士替你解答! 喝雄...
砷食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零食團購+花蓮有機蔬菜箱
最近在看「GENIUS LIFE万全な体調で生き抜く力」,書中寫到一件很悲傷的事:「對現代人而言,攝取脂肪的主要來源依然是動物性食品,但今日家畜和祖先們當年打獵獵物相比早就失去了營養價值,現在的牛和以前的牛說是完全不同種類的動物都不為過」
我懷疑此刻在超市花昂貴費用購入的有機食材,營養及安全價值可能都比不上五十年前我們父母在市場隨手買的菜😔
說到底,以前的環境是怎麼也回不來了,唯一還能找回的只剩下「氣氛」
「ミレービスケット」小圓餅幾個月前從日本飛來邁阿密我家,它包裝上自介是這麼寫的:「まじめなおかし」(是認真的餅乾)這口氣有夠像聯誼場合裡沒聊幾句就宣告自己是以結婚為前提在認真尋找對象的男人一樣。
「認真」一詞放在人、放在工作態度上算是個好形容詞,但認真的餅乾是怎麼回事🤔上網搜尋之後才發現有以下時代背景。
「高知縣無人不知的小圓餅是野村煎豆店從昭和30年(西元1955年)開始生產的產品,當時因為日本準備進入高度經濟成長期(大人忙打拼的年代容易忽略家中小孩)衍生出不少青少年問題。比如少年自殺、離家出走、學生紛爭等各種現象開始浮上檯面。同時,大眾對於食品業的信任開始崩解,像是轟動世間的森永牛奶砷中毒事件、牛肉食品罐頭偽造(標示為牛肉罐頭其實內容是鯨魚肉)這種情境(商人說謊且小孩不乖)野村煎豆店宣示了他們會以誠信為原則、會以最嚴謹態度製造出大人小孩都愛,能夠凝聚家族力小圓餅為己任的決心」(參照翻譯自share view專欄)
昭和30年出生的「認真餅乾」在過了六十六年的此刻依然深受世間愛戴,而且他們強調風味也是昭和年代起就未曾改變的。
但昭和年代風味究竟是什麼風味?
我覺得是瞬間能帶你回到童年時光,是小時候才有的味道😋
也是曾經身為哈日族的我們想沉浸在昭和餘韻時,可以拿來配電影「Always 三丁目の夕日」(永遠的三丁目夕陽)配尾崎豊音樂一起享用的餅乾。
當然,小圓餅口味就如包裝文案,不管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還有小朋友都能滿意。說是能凝聚家族力,全家一起吃的餅乾一點都不為過。
本來吃完一兩包也只是停在「令人懷念的口感」,可當我逛超市時才發現留下時代痕跡的小圓餅還真是無可取代。即使美國有機超市裡充滿各種健康美味零食,但沒有任何一項可以接近小圓餅口感、也沒有任何一款零食能讓你心中喚起過去,我想這就是小圓餅的最大價值❤️
終究大家吃的不是零食,而是懷舊感啊。
吃起來如何:脆度很適中,是爺爺奶奶吃不會嫌硬、年輕人吃不會嫌鬆軟的脆度。甜甜鹹鹹,基本上沒辦法停在一小包。估計你開了一小包後會想接著吃第二包。
#其他日本零食
杏仁小魚乾、薯條三兄弟(這次薯條三兄弟難得現身)以及麝香葡萄果凍感覺不用我寫,大家估計都比我更熟悉。
#送禮自用兩相宜的台灣木子果舖水果乾
木子果舖是來自台南玉井的品牌,要是還在上班族年代遇見它我就不用煩惱每次台灣出差要帶什麼伴手禮回日本了。怎麼說台灣都是水果王國,水果乾肯定會受日本人喜愛。台灣木子果舖果乾我個人覺得最大優點是不會過甜!它有大片的無糖芒果乾(甜度靠芒果本身甜度)也有稍甜的芒果青乾(這吃起來就是酸甜情人果,我自己很愛)另外單純個人喜好,我覺得芭樂乾也好好吃
以上各產品不論再怎麼美味都還是歸類在零食(我的健身教練說每週可以有一天Cheat Day,吃讓自己開心的食物零食)換句話說大家購買也請衡量狀況,吃個爽吃個開心就好,不要過量。
#花蓮有機蔬菜箱
因為蔬菜箱已登場過幾次,我就直接寫重點。
花蓮蔬菜的有機不單是農作物不使用農藥,而是從土地開始就嚴格執行非用藥的有機政策。對!都是從未使用過農藥的土地💪🏻
種植農作物的環境經常可以見到動物,比如猴子和山豬會帶家人來試吃。若農作物要驅蟲也是直接派雞來吃蟲,一切再天然不過。
最後我要再把「GENIUS LIFE」拿出來講一下,這本書主要是在聊現代生活中哪些食物以及日常用品可能傷害大腦可能讓身體發炎,導致人們罹癌或得到阿茲海默症等,其中作者關於有機食物的論述很值得參考。
「現代農業不管是使用的化學肥料、灌溉法到基因改造全是為了滿足大量生產的需求。遺憾的是德州大學將1950年到1999年的43種類蔬菜做過比較,研究發現和50年相比,1999年蔬菜內的養分確實下降了許多。換句話說現在這個年代要攝取營養,可以的話還是盡量選擇有機產品吧。
選購有機產品時需要考量荷包,那我(作者Max Lugavere)建議不會連皮吃的蔬果,比如酪梨、柑橘類沒有必要非買有機,但莓類水果、綠色蔬菜、蘋果番茄及菇類等還是盡量選擇有機產品較好」
❤️美味的團購連結
https://gbf.tw/mwurw
砷食物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早安健康 】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同時,我們也曝露在許多有害物質之中,透過飲食與日用品,可能不知不覺就讓重金屬囤積在體內😩
重金屬會透過飲食、呼吸,或直接接觸等路徑進入人體,無法在肝臟分解代謝,而且容易積存在大腦、腎臟等器官,因而導致漸進式的器官功能損壞。
不只來歷不明的食品、藥品,生活環境中有很多接觸到重金屬的機會,包括吸管、口紅等會接觸到嘴巴的用品,或是空氣汙染等。
—
📝如果喜歡早安健康文章,請按讚追蹤 早安健康 粉絲專頁。【你的分享】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健康美好;【你的按讚】傳送大溫暖❤️支持著我們!
—
要完全杜絕重金屬在體內累積不太可能,但我們仍然可透過多運動、多喝水等方式把汙染物排出體外,而我們日常飲食中也有許多食材具有排毒功效,每日都保持「排毒能力大於入毒速度」,盡力讓身體處在健康狀態👍
#鉛:肌肉痛、動脈硬化
從鉛管、餐具染料、殺蟲劑及香菸等,鉛會從飲食和皮膚接觸進入體內。營養學專家娜塔莎.史塔芬妮(natasha starffin)表示,進入體內的鉛90%都會積蓄在骨頭中,影響免疫、神經系統及荷爾蒙分泌。
🧅想排出體內的鉛,可多攝取鈣質,例如乳製品、小魚乾、豆腐及黑芝麻等。
#汞:疲勞、掉髮
根據衛福部食藥署、農委會漁業署的監測發現,深海大型魚類,如鮪魚、旗魚等體內有較高濃度的重金屬物質「甲基汞」。重金屬主要存在魚類的肝臟、內臟,以及脂肪組織,當食用深海大於時盡量不要吃魚內臟及多脂的部位。
🧅想排出體內水銀,可攝取含有鋅、鐵的食物,例如肝臟、牡蠣、牛肉、蛋黃等。
#鋁:貧血、失智
作為膨鬆劑的食品添加物明礬、用太久的鋁製鍋具以及容器,都有可能導致鋁中毒。
🧅鎂有助於排出體內的鋁,如深綠色蔬菜、堅果類、香蕉、酪梨等。
#砷:下痢、致癌
被工廠廢水以及廢氣汙染的土壤和海水,種植出來的農產品、捕撈的海產,都可能含有砷。
🧅硒可幫助排出體內的砷以及水銀,蝦子、雞肉、雞蛋、燕麥及南瓜等食物中都含有硒。
—
砷食物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端午節即將到來,除了吃粽子應景外,許多家庭仍保有傳統的習俗活動,例如:正午立蛋祈求未來一年鴻運當頭;又或是懸掛艾草、菖蒲;掛香包或擦抹、甚至飲用雄黃酒來驅毒避邪。只是你知道嗎?雄黃內含有毒的化學成分,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引發中毒!究竟怎麼做才最安全?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林中英博士替你解答!
喝雄黃酒當心中毒
對於傳統民俗,林中英博士回應,民俗當然有其經典存在,以前我們會說「早端午、晚中秋」,也就是端午時節布置雄黃酒祈雨,就能五穀豐收;而祈福儀式用畢的雄黃酒,則會抹在小朋友、嬰幼兒身上,希望能防止蚊蟲並達到驅邪的效果。
然而,上述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林中英博士進一步說明,雄黃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及二氧化二砷,也就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而民眾製作雄黃酒時,可能會去藥房買雄黃粉,加熱後經化學反應會變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砒霜。喝雄黃酒有損人體健康,甚至可能引發中毒。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也補充,網路曾盛傳「吃砒霜可以美白」,也是萬不可輕易嘗試的事。
林中英博士指出,有機砷對人體無害,也是身體所需;砒霜屬無機砷,但微量的無機砷可透過維生素C作用轉變為有機砷。因此建議大家,一天可吃一至兩碗的新鮮蔬果,補充維生素C,增強自身抵抗力及抗氧化力。
雄黃可以驅蛇嗎?
去郊外旅遊、露營或爬山時,雄黃也常被用來當作驅蛇、驅蟲的法寶,但真的有效嗎?林中英博士回應,以科學根據而言,蛇的嗅覺並不靈敏,基本上不可能聞到或接觸到雄黃粉。蛇類主要依靠氣流及溫度判斷外界,因此灑雄黃粉或雄黃酒並沒有什麼功效。
譚敦慈老師也表示,根據消防隊資料,雄黃跟石灰基本上都沒有驅蛇的功效。她也特別提及,現在很多人會到郊外「放生」蛇類,這其實是非常危險的行為,容易造成他人及生態的傷害,千萬別這麼做。
在郊外如何正確避蛇?
林中英博士說明,到郊外雜草叢生之處,建議穿著長袖長褲、雨鞋,同時不要誤信錯誤資訊,最重要的還是做好生活居家環境的清潔,才是最安全且簡便防範蚊蟲及蛇類的方法。若不幸遭蛇類咬傷,應立即送醫。
譚敦慈防蛇、防蚊蟲小撇步
1、穿著長袖長褲。
2、噴含有「敵避」成分的防蚊液,可減少蚊蟲叮咬。
3、做好居家清潔,避免堆積雜物
4、陰暗、潮濕處如水管、浴室及鞋櫃等,要小心可能躲藏蛇類。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6月號《靠吃就能健康瘦》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810
【相關影片】
小心恙蟲病!輕忽死亡率高達6成︱譚敦慈 X 顏宗海
https://youtu.be/mjGJV159lhU
天然防蚊3招:咖啡、香草、丁香
https://youtu.be/ep9SB-5x9lY
防黴=防癌!食物發霉不能切除︱譚敦慈 X 顏宗海
https://youtu.be/TxhMiJJFDoA
【相關文章】
譚敦慈的安心廚房:電鍋無毒清潔、不鏽鋼鍋挑用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235
亂摘路邊草藥小心吃進毒!譚敦慈3原則自製青草茶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198
塑化劑增加罹患乳癌風險!譚敦慈5多1少抗塑毒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855
#雄黃 #驅蛇 #砒霜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