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可以治癒 父母的態度跟認知是關鍵
過敏幾乎是最常困擾父母的疾病首位。
(文超長,慎入)
這幾年幫許多過敏的小朋友做調整,過程中與父母互動的心得,整理出一些結論,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過敏不是只有不適,更暗藏長期的危機!
過敏的表現呈現多樣性,常見有蕁麻疹、濕疹、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等……根源都是過敏體質,但表現出的不同症狀。
認清過敏真正的原因
先天因素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疾病,則其孩子發生過敏疾病的機率是70-80%;若其中一方有過敏疾病,則其孩子發生過敏疾病的機率是30%左右,而父母雙方都沒有過敏病史,其孩子也會有10-20%發生過敏疾病的機會
過敏體質是天生的,是遺傳自父母,但大部分都能在青春期之前轉成無症狀或只剩輕微症狀,除非成長過程受到干預,如疾病,藥物,腸胃功能不佳等等,才會不斷呈現過敏的狀態。
促發惡化原因
環境改變對過敏疾病發生的機率有很大的影響,加上前面已贅述過遺傳與食物,因此,引起過敏的因素包括「遺傳」「環境」「食物」三大項。
藥物的地位
根據本土大規模研究顯示,嬰兒在1歲前使用抗生素及解熱劑,將使日後過敏的機率大增!
統計結果可以看出,1998年出生嬰兒在1歲前,使用抗生素與解熱劑(普拿疼)的比例為63.14%,但2003年出生嬰兒使用比率已增加到87.41%,趨勢上是逐年上升,目前更可能已超過9成!
此研究以1998年及2003年出生、兩個不同世代的嬰兒為對象,從健保資料庫追蹤到5歲,分析27萬多人資料,在1歲前服用抗生素,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是未服用兒童的1.61倍、氣喘為1.38倍,過敏性鼻炎則是1.41倍。
而1歲前服用解熱劑與未服用兒童比較,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是2.02倍、氣喘是1.66倍,過敏性鼻炎是1.7倍,兩者都用情況更糟。
錯誤的觀念
醫藥發達,健保實施,小孩數減少,越來越多的父母只要看到孩子打噴嚏流鼻水,就帶去治療,一定要讓鼻水止住,當然用藥之後鼻水就不流了,結果就演變成現在的樣子!
在孩童2-5歲間本來就有呼吸道相對狹窄,淋巴組織旺盛,分泌物自然比成人多,流鼻水可以視為合理排毒的路徑。看不慣,用藥阻止,該排出的廢物存留體內,本來不該過敏的體質就因為受到干擾,而慢慢轉變成免疫系統混亂的過敏狀態了!
矯正方式
對於孩子而言,最好的方式還是餵母奶,因為6個月以內的小朋友腸黏膜還不成熟,細胞間縫隙比較大,奶蛋白可能被吸收,不管是牛奶還是羊奶都是非人類容易消化利用的異種奶蛋白、過敏機會高,所以還是喝母乳比較好。
如果副食品進食狀況良好,應儘早戒奶或斷奶,不論是牛奶(配方奶及鮮奶)與羊奶!
補鈣的食物選擇很多,喝牛奶並非補鈣或成長甚至變聰明的選項。
提醒:藥物真的要謹慎使用,尤其是孩子。
幼童與成年人
成人過敏,原因與治療方式與兒童同症狀者不同。小朋友的過敏與便秘先試益生菌是可行的,選對益生菌統計上約7-8成會改善!但成人過敏與便秘單純使用益生菌,成功率很低。成人的過敏與便秘需要評估成因,如果涉及蠕動力不良或代謝不佳必須先調整蠕動力,否則效果不好!
而未經評估而單純使用益生菌對治療成人便秘及過敏效果有限!利用藥物或某些刺激排便的偏方或食物,可能產生耐受性而不斷加重使用量,而讓便秘更加嚴重複雜。
過敏兒照顧建議
如確認小朋友為過敏體質,照顧上有幾點建議:
1.盡量哺育母乳,如果到副食品攝取狀況不錯後,停止母乳哺育不需配方奶做銜接。如果本來以配方奶為主要哺育者,儘早斷奶。
2.盡量減少糖分,甜食的攝取。
3.不要嫌惡咳嗽、流鼻水與打噴嚏。使用藥物抑制這些症狀容易造成分泌物留在呼吸道而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反而增加併發症的機會。
4.注意孩童排便狀況。根據經驗及統計,腸胃功能不佳,尤其是便秘,容易加重過敏症狀。
5.只需避免曾引發過敏的食物,不要擴大解釋而限縮孩子的食物選擇,否則更容易導致營養不良進而影響發育。
6. 盡量少使用症狀治療的藥物。如果真的需要,以局部(外用或吸入劑型)優先,口服以短暫使用為原則。
7.如果過敏發生時,引起呼吸困難,喘或意識不清時應儘速就醫。如果只是癢,咳嗽或流鼻水是可以先採取觀察或非藥物方式舒緩。
過敏症狀一般會隨著年齡成長而減緩。如果越大反而越嚴重,代表有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不利因素存在。唯有找出問題,才能根本改善過敏的現象,而不是週而復始的使用藥物舒緩症狀而已。
提供個人臨床上的一些經驗,希望能給受過敏困擾的朋友參考。
羊奶過敏性鼻炎 在 不來的郭醫師 《 Dr. Brad Kuo 》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過敏可以治癒 父母的態度跟認知是關鍵
過敏幾乎是最常困擾父母的疾病首位。
(文超長,慎入)
這幾年幫許多過敏的小朋友做調整,過程中與父母互動的心得,整理出一些結論,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過敏不是只有不適,更暗藏長期的危機!
過敏的表現呈現多樣性,常見有蕁麻疹、濕疹、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等等……根源都是過敏體質,但表現出的不同症狀。
認清過敏真正的原因
先天因素
根據調查研究發現,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疾病,則其孩子發生過敏疾病的機率是70-80%;若其中一方有過敏疾病,則其孩子發生過敏疾病的機率是30%左右,而父母雙方都沒有過敏病史,其孩子也會有10-20%發生過敏疾病的機會
過敏體質是天生的,是遺傳自父母,但大部分都能在青春期之前轉成無症狀或只剩輕微症狀,除非成長過程受到干預,如疾病,藥物,腸胃功能不佳等等,才會不斷呈現過敏的狀態。
促發惡化原因
環境改變對過敏疾病發生的機率有很大的影響,加上前面已贅述過遺傳與食物,因此,引起過敏的因素包括「遺傳」「環境」「食物」三大項。
藥物的地位
根據本土大規模研究顯示,嬰兒在1歲前使用抗生素及解熱劑,將使日後過敏的機率大增!
統計結果可以看出,1998年出生嬰兒在1歲前,使用抗生素與解熱劑(普拿疼)的比例為63.14%,但2003年出生嬰兒使用比率已增加到87.41%,趨勢上是逐年上升,目前更可能已超過9成!
此研究以1998年及2003年出生、兩個不同世代的嬰兒為對象,從健保資料庫追蹤到5歲,分析27萬多人資料,在1歲前服用抗生素,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風險,是未服用兒童的1.61倍、氣喘為1.38倍,過敏性鼻炎則是1.41倍。
而1歲前服用解熱劑與未服用兒童比較,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是2.02倍、氣喘是1.66倍,過敏性鼻炎是1.7倍,兩者都用情況更糟。
錯誤的觀念
醫藥發達,健保實施,小孩數減少,越來越多的父母只要看到孩子打噴嚏流鼻水,就帶去治療,一定要讓鼻水止住,當然用藥之後鼻水就不流了,結果就演變成現在的樣子!
在孩童2-5歲間本來就有呼吸道相對狹窄,淋巴組織旺盛,分泌物自然比成人多,流鼻水可以視為合理排毒的路徑。看不慣,用藥阻止,該排出的廢物存留體內,本來不該過敏的體質就因為受到干擾,而慢慢轉變成免疫系統混亂的過敏狀態了!
矯正方式
對於孩子而言,最好的方式還是餵母奶,因為6個月以內的小朋友腸黏膜還不成熟,細胞間縫隙比較大,奶蛋白可能被吸收,不管是牛奶還是羊奶都是非人類容易消化利用的異種奶蛋白、過敏機會高,所以還是喝母乳比較好。
如果副食品進食狀況良好,應儘早戒奶或斷奶,不論是牛奶(配方奶及鮮奶)與羊奶!
補鈣的食物選擇很多,喝牛奶並非補鈣或成長甚至變聰明的選項。
提醒:藥物真的要謹慎使用,尤其是孩子。
幼童與成年人
成人過敏,原因與治療方式與兒童同症狀者不同。小朋友的過敏與便秘先試益生菌是可行的,選對益生菌統計上約7-8成會改善!但成人過敏與便秘單純使用益生菌,成功率很低。成人的過敏與便秘需要評估成因,如果涉及蠕動力不良或代謝不佳必須先調整蠕動力,否則效果不好!
而未經評估而單純使用益生菌對治療成人便秘及過敏效果有限!利用藥物或某些刺激排便的偏方或食物,可能產生耐受性而不斷加重使用量,而讓便秘更加嚴重複雜。
過敏兒照顧建議
如確認小朋友為過敏體質,照顧上有幾點建議:
1.盡量哺育母乳,如果到副食品攝取狀況不錯後,停止母乳哺育不需配方奶做銜接。如果本來以配方奶為主要哺育者,儘早斷奶。
2.盡量減少糖分,甜食的攝取。
3.不要嫌惡咳嗽、流鼻水與打噴嚏。使用藥物抑制這些症狀容易造成分泌物留在呼吸道而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反而增加併發症的機會。
4.注意孩童排便狀況。根據經驗及統計,腸胃功能不佳,尤其是便秘,容易加重過敏症狀。
5.只需避免曾引發過敏的食物,不要擴大解釋而限縮孩子的食物選擇,否則更容易導致營養不良進而影響發育。
6. 盡量少使用症狀治療的藥物。如果真的需要,以局部(外用或吸入劑型)優先,口服以短暫使用為原則。
7.如果過敏發生時,引起呼吸困難,喘或意識不清時應儘速就醫。如果只是癢,咳嗽或流鼻水是可以先採取觀察或非藥物方式舒緩。
過敏症狀一般會隨著年齡成長而減緩。如果越大反而越嚴重,代表有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不利因素存在。唯有找出問題,才能根本改善過敏的現象,而不是週而復始的使用藥物舒緩症狀而已。
提供個人臨床上的一些經驗,希望能給受過敏困擾的朋友參考。
羊奶過敏性鼻炎 在 秒懂家醫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投稿專欄>如何預防寶寶過敏呢?
相信所有(準)爸爸媽媽共同的願望,必定包含了「孩子健康成長」,這個期待看似簡單,卻又包含了許多大小事。
過去在進口的配方奶引進國內的年代,由於同樣容量的配方奶熱量比較高,吃母奶的寶寶通常長得沒有吃配方奶的寶寶來的「壯」,因此在阿公阿嬤的年代曾有過「配方奶比母奶好」的迷思。然而,科學證實母奶確實是上天賜給人類最適合嬰兒食用的食物,以下省略5000字母奶的好處……
在過敏性疾病盛行的如今,愈來愈多研究顯示吃母奶的寶寶長大後比較不容易過敏,且對牛奶的口服耐受性*較佳,因此,政府有令廠商不得進醫療院所兜售或行銷廣告配方奶。
事實上,市面上能上架販售的嬰兒(零至一歲)奶粉都必須符合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規範:
1. 基本成分要符合標準:熱量一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要一致,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也要在規範內。
2. 不得任意額外添加營養素:例如DHA等可以比照母乳成分適量添加,其餘未經許可的成分並非廠商能自行天馬行空想到什麼就添加什麼,絕對禁止。
3. 避免細菌與毒物的汙染:奶粉製程須符合法定衛生規範,此外,還有一些添加物、毒物、重金屬等,都必須低於標準值。
順帶一提,很多家長會有「羊奶可以預防過敏」的迷思!事實上,羊奶非但無法預防過敏,甚至有研究顯示可能增加過敏的風險!此外,豆奶也無法預防過敏,單吃豆奶的素食寶寶可能因為某些營養素的缺乏而貧血!
<關於過敏的預防>
這裡的過敏疾病是指: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
嬰兒來到世界上第一個接觸到的「過敏原」就是吃進嘴裡的食物,因此對於過敏的「初級預防」就是挑對食物,首選當然是母乳!在這裡要告訴大家,台灣兒科醫學會關於嬰兒哺育建議的建議:
1、 母乳是正常新生兒最佳營養來源,足月產之正常新生兒於出生後應盡速哺育母乳,並持續純哺育母乳至4-6個月大(純哺育母乳意謂除了藥品等必要物之外,不吃任何其他食物)。於4-6個月大開始添加副食品,建議持續哺育母乳至1歲,但不建議純母乳哺育超過6個月。超過6個月之後,繼續純母乳哺育者,如無適量副食品補充,會有營養不良危機。1歲後可依據母親與嬰兒的意願與需要持續哺餵母乳,沒有年齡之限制。餵哺母乳宜以親餵為原則,尤其前2個月。
2、 哺育母乳的好處:哺餵母乳可幫助嬰兒神經發展,並有研究顯示母乳可以降低許多兒童疾病的發生率,包括呼吸道感染與中耳炎、腸胃道感染、壞死性腸炎、嬰兒猝死症候群、發炎性腸道疾病、肥胖、糖尿病、白血病等。
3、 其餘不適合哺育母乳的情形:小孩有特殊代謝疾病、母親有特殊傳染性疾病(不包含感冒)或正在服用如化療等特殊藥物時。
4、 抽菸與喝酒並非哺育母乳的絕對禁忌,但包括母親與所有接觸者都不應抽菸。
幼童過敏的第二個接觸到的危險因子是「吸入性過敏原」,包含了二手菸、三手菸、空氣污染(PM2.5)、塵螨、黴菌等。因此除了飲食之外,環境的改變也很重要。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維持室內良好的通風、使用除濕機降低濕度以減少環境過敏原,同時也要避免使用例如帶毛的地毯、床上不要有絨毛娃娃的擺放。
總結來說,所有的疾病都是「預防勝於治療」。而要『預防』過敏,沒有捷徑,先從母乳哺餵,營養均衡,並且讓寶寶遠離菸害以及空污開始吧!
*口服耐受性:
食物中含有許多會造成身體判別為「非我族類」的「抗原」,在經過胃酸等消化酵素的消化以後,還是有一定數量的蛋白質能夠保持其抗原部位的完整性,腸道裡的免疫組織就可能對這些「抗原」產生強烈的免疫反應,例如,魚蝦等類海鮮產生的過敏反應。『口服耐受性』指的是:人類腸道的免疫系統有識別普通的食物性抗原(判斷為無害)和病病性抗原(判斷為敵人、必須攻擊)的能力。
#預防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