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肝炎疫苗的誕生,和臺灣的B肝「清零」計畫
今天推薦大家看一下這篇很棒的文章👇👇👇
B型肝炎疫苗的誕生,和臺灣的B肝「清零」計畫——臺灣大學醫學院倪衍玄院長專訪|最新文章 - 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Article/C000003/detail?ID=2531c806-e6ab-4b07-98cb-dd42347e14aa
大家有沒有很有既視感呢?
原來
歷史是會不斷上演的呢(笑)
50年過去了
時空背景環境早已不一樣
但挑戰跟試煉
仍舊一樣
甚至
如果把同樣的場景搬到現在
在政治面的挑戰
恐怕
障礙只會更多(再笑)
歷史總是會有驚人的相似與再現
即便隔了五十年
其實最難的
從來就不是科學本身
而是人心
我覺得蠻值得大家深思的
部分內容摘錄於下👇👇👇
====================
美國默克藥廠於1978年,展開成人B肝疫苗試驗,隔年展現出優異的保護力。畢斯里團隊即想在台灣,推動兒童的B肝疫苗試驗,試圖從源頭斬斷「肝癌三部曲」的詛咒 ,然而,卻遭到了輿論和媒體的阻礙。
當年台灣的醫藥法規不健全,並沒有臨床試驗法規,因此團隊只能在幼稚園向父母尋求同意。未料消息曝光後,媒體開始出現負面批評,如:拿台灣小孩當白老鼠、為何讓洋人在台灣做試驗等。畢思計畫只得暫停計畫,有待重新啟動的契機。
畢斯里透過牽線,向時任政務委員的李國鼎先生說明計畫。討論之後,李國鼎認定此疫苗的重要性,即安排再向行政院院長-孫運璿說明。孫院長大受震撼,也認同B肝疫苗對台灣的未來極為重要 。而李政委還將當時在WHO(世界衛生組織)任職的許子秋挖角回來,於1981年接任衛生署長。許署長熟稔疫苗政策,早在 1965 年就向日本募得50萬份的小兒麻痺疫苗來台。就此,B肝疫苗在台灣政治面的障礙漸被移除。
1983年,B肝疫苗在台灣新生兒的臨床試驗大獲成功,保護力超過九成!有了本地的試驗結果支持,台灣開始在1984年,為高危險新生兒施打B肝疫苗(如:孕婦B肝帶原);1986年,所有新生兒都接種B肝疫苗。因為這群無畏的科學家、政治家,讓1984年後出生的台灣人,就此脫離了「肝癌三部曲」的輪迴,也讓台灣成為全球第一個推行全民B肝疫苗政策的國家。
====================
怡寧醫師愛碎念2:破除孕產迷信 打擊偽科學
(110/09/22開始預購)(110/10/01出版)
親簽版博客來【7-11、海外】
https://reurl.cc/52qYY7
蝦皮拍賣【全家、7-11、郵寄】
https://reurl.cc/95X22a
關於疫苗的迷思跟流言實在太多
新同學複習一下👇👇👇
再來聊聊關於疫苗的陰謀論
https://drsu.blog/2018/10/24/super181024/
今天來聊聊小兒麻痺症的故事
https://drsu.blog/2018/10/19/super181019/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關於基因醫學部落格在這裡👇👇👇
https://sofivagenomicsblog.wordpress.com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Leonard年僅28歲,爸爸是上海人,母親是台灣人,他在美國加州出生,直至升中才回港讀書。他自少對烹飪產生興趣,夢想長大後做廚師。中學畢業後,隨即去了城中著名的Bo Innovation及8 ½ Otto e Mezzo BOMBANA當實習廚師。兩年後去紐約著名的Culinary Institu...
美國出生 台灣長大 在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舊金山的台裔青少年這樣看待疫苗:
「被戳過兩次鼻子,很不舒服,寧可打疫苗。」
「我們這一代成長的小孩都相信科學,從出生到長大,各式各樣的疫苗保護我,沒有理由不打。」
美國出生 台灣長大 在 TVBS 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青澀的Janet😍20年了居然一樣美
#Janet #謝怡芬
美國出生 台灣長大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Leonard年僅28歲,爸爸是上海人,母親是台灣人,他在美國加州出生,直至升中才回港讀書。他自少對烹飪產生興趣,夢想長大後做廚師。中學畢業後,隨即去了城中著名的Bo Innovation及8 ½ Otto e Mezzo BOMBANA當實習廚師。兩年後去紐約著名的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修讀廚藝課程。畢業後在當地的米芝蓮餐廳NoMad及Eleven Madison Park工作。2015年回港發展,分別在26 by Liberty(已結業) 及Blue Supreme擔任主廚。本來打算今年開餐廳,但疫情影響了計劃,決定在家做私房菜。
私房菜收費:五至六道菜$1,700/位 (6位起) $1,500 (8位起)
Instagram:https://bit.ly/3kO6dNr
足本訪問: https://bit.ly/33Z6kyZ
===================================
? 8折全年睇《蘋果》即慳$121!
現有日費訂戶亦可轉訂? http://bit.ly/2YwE3Ma ?
訂閱《飲食男女》YouTube: http://bit.ly/2Md5V2k
Facebook: http://bit.ly/2MJejcp
Instagram: http://bit.ly/2EA3qpR
推薦影片: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街市尋寶】慈雲山街市 二百幾萬機器鮮製$24午餐肉 肉彈味濃無添加日賣500份 (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rTrYPzECHI0)
【灣仔燒味老字號】17歲做大廚 自立門戶35年 油雞酒味濃 老闆:好做嘅食物唔會好食(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svAF8pKszw0)
【假如沒有天價租】「福食」三老 唔靠綜援靠自己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aUE2oQIDoV0)
【籽想旅行】直擊東南亞首個人妖騷後台 變性舞台一姐的日與夜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CBBq_D0-Lsg)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淺水灣豪宅 #私房菜 #美國Wolf焗爐
#飲食男女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飲食男女 打卡大街小巷搵食地圖
https://hk.adai.ly/e/gPF0DIjsB9
《蘋果》每日為你增值 立即訂閱
https://hk.adai.ly/e/kbo0wDsxB9
美國出生 台灣長大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3歲放棄200萬年薪,回台灣種田。
一件襯衫這次採訪了「美膚娜娜」共同創作了一則關於守護家人的影片。年輕人對於未來總有許多憧憬,在大城市裡做著喜歡的工作、追逐自己理想中的人生,可能輕鬆愜意,可能歷盡困苦,倘若人生到了最後一天,你想見到的是誰?看到怎樣的風景?那就是你該去的地方。
離開孕育我長大的地方,在異鄉試圖拼湊夢想的模樣
台灣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不停的在「離家」。小時候想要逃離偏遠的家鄉,長大後想逃離這個國家,「外面的世界比較精彩、比較漂亮」我們這樣對自己說,嚐盡外面五光十色的生活,對於未來的想像都不是發生在自己的家鄉。
家鄉,是很多人羽翼豐滿後,急著想逃離的地方。這裡沒什麼機會,卻有很多抱怨;家鄉雖然安穩,但沒什麼活力,每個人都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安逸的過每一天;家鄉好像不跟你談夢想,只要你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平安回家就好。
但是如果最支持我的人都不在了,成功又有什麼意義?
1991年出生的Jordan,一直都嚮往著歐美國家的一切,成績優異的他帶著英國碩士畢業的光環,離開台灣,在倫敦的金融圈,做著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然而他的母親罹患癌症,讓他毅然放棄國外夢想的工作,他才發現千山萬水,都不及一條回家的路,沒花太多的時間做選擇,而是選擇回到這塊孕育了他二十以年的土地。
就算花上很多成本和力氣,也要照顧好媽媽的健康和環境
23歲的Jordan,放棄了超高年薪回到台灣,在屏東的果園裡每天忙進忙出,從父母手中接手,因為體認到台灣低薪的困境,Jordan也自身從基層做起,領著最低工資,並與對這塊土地有著深厚認同的團隊夥伴一同打拼,只為研究最適合媽媽的飲食方式。他意外發現,蓮霧中的萃取複合物對媽媽的身體有很好的效果。
出走是為了堅定回家這條路。
因為曾經離開台灣,反而讓他更確定、更了解,這片土地才是最好的地方。他創立了一個最天然的保養品牌,背負著夥伴的期待,堅持初衷,傳遞這塊土地的美好與溫暖。現在的他依然在追逐自己的夢,只是夢裡多了一群人,一個家,一塊最美的土地。
影片授權: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710472746183262&extid=3HsTAIyJa7qIxJLO)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美國出生 台灣長大 在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灣人,成長的過程就是不停的在「離家」。小時候想要逃離偏遠的家鄉,長大後想逃離這個國家,「外面的世界比較精彩、比較漂亮」我們這樣對自己說,嚐盡外面五光十色的生活,對於未來的想像都不是發生在自己的家鄉。
家鄉,是很多人羽翼豐滿後,急著想逃離的地方。這裡沒什麼機會,卻有很多抱怨;家鄉雖然安穩,但沒什麼活力,每個人都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安逸的過每一天;家鄉不跟你談夢想,只要你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平安回家就好。
1991年出生的Jordan,一直嚮往著歐美國家的一切,成績優異的他帶著英國碩士畢業的光環,離開台灣,在倫敦的金融圈,做著一份夢寐以求的工作。
然而他的母親罹患癌症,讓他毅然放棄國外夢想的工作,他才發現千山萬水,都不及一條回家的路。
如果最支持你的人都不在了,
成功,又有甚麼意義呢?
23歲的Jordan,放棄了超高年薪回到台灣,在屏東的果園每天忙進忙出,只為研究最適合媽媽的飲食方式。他意外的發現,蓮霧中的萃取複合物對媽媽的身體有很好的效果。因為曾經離開台灣,反而讓他更確定、更了解,這片土地才是最好的地方。
他創立了一個最天然的保養品牌,背負著夥伴的期待,堅持初衷,傳遞這塊土地的美好與溫暖。現在的他依然在追逐自己的夢,只是他的夢裡多了一群人,一個家,一塊最美的土地。
如果人生到了最後一天,
你想見到的是誰?看到怎樣的風景?
那就是你該去的地方。
-
出 品 方 一件襯衫
出 品 人 黃山料
企劃監製 林筠瑞
企劃執行 劉玉孝
社群企劃 宋家耘
文案撰寫 宋家耘、劉玉孝
動態攝影 林奇諭
助 理 林耿平
後期製作 林奇諭
工作人員 林子榆、朱婉寧、周凱隆、姜宗泰、余信衛、蘇雍傑
-
by 一件襯衫:你揮灑的城市日常風景
每週給你一則,能溫暖你的人物故事。
IG : the.shirts.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