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境越是艱難,我們越要以行動來為大家服務!
昨天到今天的新聞重點非常多,大家也很關心高端疫苗獲得緊急授權,也對東京奧運選手搭機 #經濟艙 #商務艙 問題感到憤憤不平。
此外,行政院高官涉及高檔渡假村的餐廳群聚、不戴口罩事件,在蘇貞昌院長以火速准辭拔官的方式斷尾求生。
高雄昨日下雨不僅造成淹水狀況,甚至有人疑似觸電身亡,高雄市在民進黨執政下,各種治安、工安、社會事件頻傳,令人不解。
蔡政府智庫昨天還做出PTT疑似染紅的研究報告,引發鄉民高度質疑與嚴重反彈,為何民進黨要如此抹紅PTT。
國家與人民的處境真的越來越艱難,李國璋在基層只能以實際行動來協助市民朋友。
我們繼續在新竹市各個角落繼續免費發送環境消毒用的次氯酸水,提供給市民朋友防疫工作使用。
#新竹市幸福市未來市李國璋
#次氯酸水 #消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
群 越 口罩 ptt 在 林薇Viv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封寫給親愛的臺灣與我們的信
親愛的臺灣,還記得前年十二月,
一則傳上PTT的消息,讓你響起了警鈴,
超前部署地開始了物理性的防禦,
用了當時你可以做到的各種方式,
守住了這片島嶼,我們的家。
那個時候,
即便備受質疑,也有反對的聲音說著,
有需要這麼緊張、這麼大費周章嗎?
你依舊沒有動搖,選擇在最快的時間內,
將各式專業,各就各位,同島一命,守護家園。
興許是想起了過往沉痛SARS的記憶,
興許是習慣了令人懷疑的,來自中共的消息,
也興許,是你我都不願讓任何一絲萬一,
降臨在我們都最愛的家園之上,
成為拆散你我的原因,
所以選擇承擔質疑,也要守住防線。
於是當世界共同陷入危難,
當這場戰疫成為了人人自危,
成為了沒有人得以倖免的全球大空襲。
城市停擺、交通阻斷、一切事務暫停,
原本地球村引以為傲的無邊無際,
突然之間,變成了你我從沒想過,
那沒有結束期限、更無法預測下一秒,
不知何時才能再次抵達的,最遙遠的距離。
但親愛的我們,
在過去那一年裡,
我們卻曾經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的,
自在生活著,自由穿梭著,自信擁抱著,
在臺灣,這片我們稱之為家的土地上。
這不是因為我們得天獨厚,更不是湊巧,
是因為有多少人在這段時間裡,
持續犧牲著每天的生活,
承擔著無法想像的壓力,
持續守在那病毒隨時都可以衝破的邊際,
用他們的所能所長,守護著這片島嶼,
還有那在家園裡,持續歡笑著的我們。
過去一年裡,邊境一線人員的檢疫、防護,
沒有停歇、沒有休息;
過去一年裡,防疫工作者的研究、調查,
沒有停擺、沒有鬆懈、更沒有一刻不感到壓力;
過去一年裡,病毒對世界的威脅,
也從沒有離開過我們的生活,
只是我們被保護的,幾乎忘了它的存在。
是的,我們在這一年當中,
確實還有很多的超前部署可以做,
但沒能來得及做到、做好、做得盡善盡美。
是的,在這一年當中,
面對每一個不一樣的決定,即便已經參考了多方觀點,
還是有那麼一絲一毫的機會,會產生差錯,
無論我們多麼努力。
是的,站在不同崗位上的人們,
承載著不同的期待,確實有他們的責任,
也有他們義務上需要承擔的風險,
更不代表即便他們盡力了、嘗試了,
就可以去解釋任何產生的差錯。
但是也是的,在過去一年裡,
我們過了與世界上好多人幾乎完全不一樣的舒適生活,
而那是多少人,一同負重前行,才得以換來的歲月靜好。
所以此時此刻,我想說的是,
親愛的我們,
一起看看身旁的家人,或是螢幕前的自己。
現在的你我還能待在家中,吹著電風扇
想著這餐要煮什麼,下一部影集要看什麼,
盤點明天WFH的工作項目有哪些,
其實已經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情。
親愛的我們,
這樣新型態的生活模式,確實算不上是最舒服,
甚至讓人開始難受、焦慮、不知所措,
不斷思考著,什麼時候可以結束。
但讓我們想想,那每天上升的確診與消殞數字,
每一個,都是跟你我一樣,是被人們愛著的人,
是這片島嶼上良善的生命、努力的人們。
因此,在這段時間裡 #如果可以,
請讓我們一起努力守在家中,
不要移動、不要群聚、做好防疫,
忍著一時,保護家園度過這多舛的一年。
如果可以,#讓我們一起練習相信專業,
不再因為焦慮,而對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發表斷言,
不再因為恐懼,而開始對專業失去信心。
讓我們練習相信醫療、研究、防疫工作者,
他們這麼多年不辭辛勞的訓練與經驗,
會能夠在最需要他們的時候派上用場。
讓我們一起學習,可以對不同的決定與執行方法,
提出質疑,提出討論,提出不同觀點,
但不去對於不了解的事情惡意指責,
更謹慎小心不造謠,不刻意製造恐慌,
讓早已複雜的現況,更加陷入無解。
如果可以,#讓我們趁這個機會跟上數位轉型,
跟著世界的腳步與趨勢,讓不同的產業,
都有機會可以透過新時代的科技,
超越距離與時間的限制,打出新一片天下。
讓我們將這次的危機,
轉變為突破另一種限制的轉機,
讓疫情之後的我們,無論身處哪一個崗位,
都多加上了數位科技的強項,
不僅不會再因為距離無法到達,而備受限制,
更因為擁有數位的能力,而擁有更多的彈性。
如果可以,#讓我們多關心WFH又要顧孩子的家長,
他們真的真的一點都不容易,
每天都在即將爆炸的邊緣徘徊。
如果你的同事在開會時有孩子不小心闖入,
請別急著指責他,因為他可能已經好努力地,
將孩子放在遠方的椅子上、房間裡,
但他們還是沒有辦法控制的,
有需求需要即刻尋求家長協助。
讓我們多一點體諒,也多一點關心,
現在的家長24小時之中得一邊適應新的工作方式,
還得一邊適應突然整天都在身邊,
時刻不得停歇的,有孩子的生活。
他們或許需要找人暫時放鬆聊聊,
或許需要你我營造更友善的環境,
也或許,就只是需要片刻的寧靜,
而這些,總有什麼,是我們可以更多做一點,
讓他們生活可以更好過一些的。
如果可以,#讓我們一起接住同在疫情之中的你我,
這片土地上,雖然每一個人在病毒面前,
都是弱者,都無法抵抗,也都是平等的,
但受到疫情影響的衝擊程度,卻是有所差異的。
在平常的生活裡,我們思考著未來、思考著方向,
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敢夢敢想的權利;
而疫情嚴峻的現在,
當我們思考著要用什麼方式維持運動習慣、
維持心情、維持健康飲食,
卻有些人需要擔心的,
是孩子會不會斷糧、水電瓦斯會不會斷線、
房租會不會無從籌措,
連下個月會不會有個遮風避雨之處,都成了未知。
此時的我們,如果還有能力,
且讓我們用各種方式,捐款捐物,
甚至是分享資訊,都是種支持,
一起接住,那一樣身在疫情之中,
或許素昧平生,但真的需要協助,
且就身在你我身邊,如此靠近,
同住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如果可以,#讓我們多體諒一線與戶外工作者,
不論是風雨疫情皆無阻,甚至沒有他們,
許多人在現在根本難以溫飽的外送員,
又或是本就在互外工作的,做工的人們,
還有那些日夜替我們在這個接觸被限制的情況下,
將文件、包裹順利送達不同目的地的物流人員們。
他們跟我們一樣害怕病毒,
擔心自己的家人會受到影響,
但他們不只是為了維持工作、維持生計,
也為了我們的生活得以持續運行,
所以忍著不能接觸家人孩子、
忍著在30多度悶熱的夏天,
戴著早已濕透的口罩面罩,
忍著得蹲在路邊偷偷拿下口罩吃飯,
還有可能會被罵防疫破口,忍著隨時會被染疫的風險,
卻還是堅守在第一線努力著。
而我們能做的,是別刻意用鏡頭與言語,
做出我們絕對不會對自己家人朋友做出的針對行為,
多一點體諒,也多一點同理,
讓疫情期間,能少一點衝突,多一分團結。
如果可以,#讓我們對醫護與防疫人員表達最誠摯的支持與感謝,
他們在疫情尚未降臨的時候,
就日夜在生死交關的第一線,
承擔著無比的壓力與無數的挑戰。
而在疫情籠罩的現在,
他們更是不曾停歇、不曾鬆懈,
持續守在與病毒最近的距離
用他們的專業,與病毒直球對決,
只為盡力讓每一個岌岌可危的生命,
每一個在這片島嶼上被人們愛著的人,
都能不在這場戰疫之中,被無情帶走。
如果可以,#讓我們一起守護我們的家臺灣,
每一天,都有可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危機點,
每一天,也都有可能是得以守住防線的致勝關鍵,
而我們能做的事情,雖然一直一直都不多。
卻每一項都無比重要、必要,
而且得要每個人,都努力做到,
因為透過微小的行為,
待在家、戴口罩、勤洗手、不接觸、
端午節不跨區移動、不多人群聚,
我們才真的有機會,可以讓疫情不再蔓延,
也才真的有機會,可以在九局下半,
守住最後防線,逆轉勝出。
在死亡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在病毒面前,你我也都是同等脆弱,
同島一命,團結抗疫,
現在的我們,
正站在這個至關重要的十字街口,
只要我們願意,
讓那些如果,#不再是如果,
親愛的臺灣,與親愛的我們,
一定可以再次打贏這場戰疫。
2021/06/10
Vivi Lin
一個跟你一樣深愛著這片土地的臺灣人
背景:Photo by Henry & Co. on Unsplash
群 越 口罩 ptt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重災區經驗】
這幾天台灣開始出現不明社區案例
然後小弟從電視新聞看台灣一些現象(這區茶室沒開 換他區?)
以小弟人在疫情重災區生活一年多來看實在滿擔心
PO此文不是要大家恐慌 而是提高警覺
特別是針對身邊有些不太警覺的朋友 要特別提醒
以下分享一些疫情重災區下 街頭生存經驗
在經濟學上面有個理論 就是時光機理論
這是在指先進國家在經濟發展上的經驗 可以在發展中國家發現類似機會
所以你把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可以到發展中國家找到一些機會
我發現 在疫情上面或是 也有個時光機理論 就是在疫情重災區看過的經驗
可以提供疫情尚未嚴重的國家進行參考
小弟所處區域 是從沒半點疫情到單點暴發 到多點暴發 到防治有成
最後隨著變種變毒以後 一個一個防疫有成國家全都淪陷 烏拉圭即是一個顯明例子
因此以下提供一些個人疫區街頭生存經驗 給大家參考 希望台灣不會搭上我們這班淪
陷時光機
小弟因處疫情重災區 所以我自己的辦公室確診人數 其實是比台灣部桃事件還多人
因此我個人對於防疫相當注意 以下幾點分享
1.隨時戴好口罩:在辦公室 在學校隨時都戴好口罩 以小弟個人經驗來講
我辦公室就暴發過好幾次群聚感染 我的助理發病確診那天 就坐在我旁邊
那天她打好幾個噴涕 但因為我非常落實戴口罩 我在有外人的地方一秒都不會把口罩拿
下
就算我要喝水 我也都是用有蓋子的運動水杯 要喝我都會帶著水去沒人地方拿口罩喝水
因為我會把"所有可能接觸的人人都視為確診者"(事後證明 有3成是對的)
因此除非沒辦法 否則我從不跟外人吃飯 這一年多大概只有吃過2~3次 無法避免的
2.把所有外面可能接觸事物都當成可能環境污染:
我會準好幾瓶酒精噴(其他消毒液也可) 隨身帶一瓶 車上也放(酒精的話小心 有些自燃的
事件)
家裡也放 每當我手按過電梯 開過門把 我立刻就會噴
手機 皮包 只要有放在卓上我都會用衛生紙搭配酒精噴一下
到後來 我按電梯不用手 我都用鑰匙會其他物 然後我會注意碰到的那面 收在褲子某一邊
不跟另一邊混在一起 開門可以用手肘時 我絕不用我的手
所有超市或是外面買回來的東西 我都會全部噴過一邊
3.以外帶或自主為主: 一開始我會儘量自己煮 後來一年多我很常用類似uber外送模式
就以我這一年多來講 其實效果還可以 因為我幾乎天天都外送
所有東西外觀我都會先噴過酒精才開始吃 內容物我就沒特別消毒
但以自己這樣統計起來 風險算可控制
再來分享如何讓台灣風險降低
病毒傳播有三個主要變因
1.接觸時間 2.接觸廣度 3.接觸時防護程度
1就是自己儘量別出門 別與他人接觸
2就是減少去不必要去的點 完全減少接觸不同區域 降低風險
3就是真的要出門 要接觸也要全程戴口罩 上班上課都要全程戴口罩
這三點人人落實去做 才能保護自己保護別人
4.確實理解快篩的意義:
目前中央與北市開始在北市有進行快篩 這是ok 是為了先找出可能感染人
但這有個點非常重要 請各位一定要廣為瞭解
篩過不代表你可以放鬆 因為除非你一直篩 否則篩一下 其實你可能只是陰陽之間
最好模式就是 人人降低接觸時間 接觸廣度 提高防護程度
我認識過的人 我自己有簡單統計 約有3成確診過
其中這些確診的朋友 有3成是驗第2或第3次才確診
因此各位要知道 快篩是想快找出可能感染者 但絕對不是你篩過就沒事
因為我認識太多都是篩過1次以上沒上隔幾天再篩就確診的
在台灣此時此刻 對一般老百姓 不是去研究感染者的足跡
而是要"把所有可能會接觸的人都當確診者來應對"
簡單講就是你要戴好口罩 不要拿下口罩 所有外面環境物拿回家消毒 回家就換衣洗澡
沒有必要的活動除了工作上學買生活物資 就不要出門 因為只有這樣你才能降低傳播鏈
人的移動周轉率越高 病毒會越快 只有把人的移動 接觸週轉率自行降低
然後把防疫程度拉高
我大概一週會有兩天會跟巴西朋友進行視訊會議 我每週會都問她巴西狀況
目前世界三大變種病毒 英國 巴西 印度
最強應該是巴西 再來是印度 最後是英國(自己觀察)
巴西變種是跨年齡攻擊 原始的病毒主要是針對老人跟慢性病 英國主要傳播快
巴西是跨年齡無差別攻擊 從幼童到老人 都是直接重傷害
但我觀察最近巴西狀況慢慢變緩 但其實巴西打疫苗意願跟比例並不高
我就問巴西朋友 你們做了什麼改變 讓你們變緩
她跟我說 主要是她們減少與人相處的時間
直白點講以前一週與人聚個7次 現在就不在進行聚會
簡單講就是 降低接觸時間與接觸廣度 因此這確實簡單有效
最後可能會有人質疑小弟 就不是公衛醫療專家是在講什麼
我確實不是公衛醫療專家 但我每天都大量接觸確診者
我所處環境是有一大批確診者又不戴口罩的環境 因此我有一些街頭生存經驗
我不敢說這是對的 但我戴口罩就接觸過的確診者 絕對比台灣任一個公衛醫療專家多
我沒有理論依據 但我有對應經驗
當然我不敢說這招永遠有效 因為我所處環境一天比一天困難 有些事說白是時間早晚
但台灣還有機會 我po這文只有一個目標 我希望你們可以改變未來
在一年多前當我們這裡疫情剛開始 我有跟許多朋友講過我這些想法
那些真的把我話聽下去的朋友 他還尚存 他的家人都還尚存
一樣有聽過我建議的人 也有人是沒有那麼注意
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那麼衰 他們會覺得不會是他們 最後這一年多過去
我說實話 他們是家裡人一個一個過世
我所處城市若以雙北人口比例來推大概就是一天過世700個新冠患者
這一年多 我認識的朋友家裡親戚 從年初開始出現第一個因新冠過世者
我很努力寫弔唁 第二個時我也很認真弔唁
第三個我還是很認真 弔唁 第四個就開始有點麻痺
到最後對不起 我真的開始是把 弔唁複製貼上
我知道這樣很不好 但當過了某個數字以後 其實真的就是一個數字
我也麻痺了 習慣了
那些相信我建議的朋友 他們真的尚存
那些覺得我太誇張的 最後我也只能 把弔唁複製貼上
如果真有時光機可以回到一年多前 我真的會直接賞他們個巴掌
因為就是他們的不在乎 所以最後家人離開他們
但我回不到過去了 因為過去已經過去
但是親愛的台灣同胞們
你們正在時光機的前面 現在路就在你們前面
我也只能說到這裡 剩下就是怎麼決定的事了
上班上學把口罩戴好戴滿 勤洗手 注意消毒 非必要不出門 你們可以回到正常生活
千萬不可大意 坐到我們這些已走上 把弔唁複製貼上的日子
路就前面 怎麼走 各位決定
From ptt gossiping po文者maxmaster
群 越 口罩 ptt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除了中央和地方兩邊的訊息要對得上、資料要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便捷、有效率、足夠親切的線上資源來協助民眾。
【單一窗口】
盡量讓民眾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疑惑,朝整合跨部會的單一諮詢窗口。
【增加網站便利性】
衛福部 1957 福利諮詢的網頁,有提供包括社會保險、勞工相關、各類福利等等多項資訊,但目前並沒有放上這波紓困的資料,這樣其實滿可惜的。
【提供最佳方案建議】
我們看到政府很多部會網站都建置了「防疫、紓困、振興」專區,提供懶人包、Q&A、圖卡等,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快速從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這部分當然要肯定政府的努力。但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不是可以嘗試建置「微型的一條龍服務」,幫民眾整合他們需要的方案、提供解答,就像電信門市幫你算最優惠的方案一樣,協助民眾判斷跨部會、多方案的申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疫情除了經濟需要紓困,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紓困。
台灣經歷過很多災難,也有很多救災經驗,不過這次的武漢肺炎與過去的災難型態有點不一樣。地震、森林大火,我們稱為「天災」,恐攻、重大刑案等,我們稱做「人為災難」。
而有種災難叫做「 生物災難 」(biological disaster)。
生物災難特性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好像看不到終點,因此越來越焦慮。當我們在救援時,災難也還在持續發生,災難會給社會巨大的損失、破壞原本的運作,對人的身心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生物災難是慢性的,涵蓋的層面更大,而台灣過去的確只有面對 SARS 的經驗。
【心理急救】
經歷過921、八八風災的臺灣,都曾讓「災難精神醫學」這個議題被拿出來討論。但無論921或是重大風災,都與這次我們所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一邊救災一邊發生災害」的武漢肺炎,就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災難」不一樣,生物災難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點。
所以我們對於一般災難的治療模式,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但用在目前的狀況,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就我們目前治療的模式,有參考也有要調整的地方。WHO 和美國精神醫學會都強調「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的概念,其原則是準備、觀察、傾聽、聯繫。
助人者在受到訓練後,就得對(災害)受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而不是直接的治療。這個協助是什麼?不外乎有資訊給予(現在狀況如何?我們安全嗎?你的家屬的狀況?)、陪伴支持(傾聽需求或鼓勵)、資源連結(針對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金錢紓困、生活需求),重點在於:藉由即時的伸出援手來緩解焦慮。
【脆弱群體辨識】
我們要辨識在災難下,暴露程度不同的「受災族群」,包括患者、被隔離者、防疫人員、其親友與接觸訊息疲轟炸者。另外,本身有精神疾病、曾經有創傷、受虐等經驗、自己或家人有成癮問題、社經地位不利等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助人者如何具備「敏感度」,將資源的分配,優先投放給這些群體,並給予特別的關懷,這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聚焦的地方。
舉例來說,對這次執行敦睦艦隊任務的海軍官兵、或是第一線醫事人員、空服人員,一些遭受創傷性打擊的案例,需要給予主動的關懷、有效鼓勵和支持。特別需要注意,他們有可能被獵巫、排擠或被歧視。
越戰催生了美國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希望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力處理,結合衛福部和民間的資源,主動提供各類復原所需的支持,包括個人諮商、支持性團體等,應該要開始準備。比如可使用社區的組織與能量,像是社區的頭人、社區的活動、講座座談會,減少社會的驚惶,和群體間的排擠拉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能夠主動關心、聯繫、提供資源,甚至生意方面的支持。希望短期之內提供心理急救;中期則使其能不受歧視地回到崗位上與恢復正常生活。當社區發現有確診病患或疑似案例,大家總不免開始標記甚至是污名畫當事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對於當事人是二度傷害。因此希望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來建立韌性的社區。
【假消息傷害心理健康】
另外, 就NCC所提供的數據,截至 4 月 20 日的統計資料,「於指揮中心通知廣電媒體澄清錯假訊息並說明改正作法,協助轉請廣電媒體回應、加強自律」這項業務總次數目前是「1 次」,看起來台灣都沒有什麼假訊息,但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訊息的傳播不僅只有有電視媒體,「自媒體」是另一大宗。比如: LINE、臉書、youtube、Google、PTT 等社群平台,未來期望對於自媒體、傳統的媒體都盡可能減少假訊息的傳遞狀況。目前社會人心惶惶,我希望假訊息,不要成為社區心理健康的「防疫破口」!
【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工作者給薪疑義】
日前接獲陳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 月 26 日發函,主旨寫道「符合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之工作人員,暫勿前往機關上班」,這些人員包括:「申請赴港澳獲准者」、「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隔離條件者」、「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個案」、「自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返國者」。但是,因為在這期間出國,而返國後需要隔離採檢,尊重這份公文沒有去機構上班的人,雇主認定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因此不給付薪資。但在 3 月 19 日,衛福部說 26 日公文中的「暫勿」文字,只是「建議」,因此人員在管理期間適用的假別和薪資,應該由院所自訂請假規範。
在這段期間因為遵守 2 月 26 日指揮中心公文的「暫勿」規定而沒有去上班的醫療工作人員,因為 3 月 19 日的公文認定為「建議」,這些受影響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的假別算是事假、病假、還是防疫隔離假?導致他在這段期間因自主健康管理所請的假,有的並沒有被給付薪資。一樣是配合政府政策,正常工作的醫事人員,可以有機會得到相關的獎勵,但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沒有入院上班的人員,卻被變相扣薪,我主張應該讓這類醫事人員能回復權益,讓乖乖遵守規定的醫療人員不要被變相懲罰。蘇貞昌院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團隊也會持續關注。
在此謝謝為疫情拼命努力的所有單位人員,也向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們,說聲辛苦了。或許沒辦法一次到位,但我們會持續努力、持續發聲,持續修正與服務,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