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醫轉診等了一年的專科門診,由於疫情的關係改成電話會診。
關於暴食狀況,醫生花了1小時的時間,鉅細靡遺的詢問狀況,食物內容,心情以及體重的變化,不會催吐,也沒有隔天報復性的運動,聽起來似乎不是什麼嚴重的,但一直以來對某些時候,狀況下無法控制的進食狀況感到困擾。
就是會有幾個夜晚,突然失心瘋的剋了一兩千卡的零食,好像心裡住了一個大食怪,明明撐到胃凸,顯示五個月懷孕大小,腦子裡卻有個聲音還想繼續吃,或者是跟客戶朋友聚餐的下午或傍晚,去了一間期待已久的餐廳,明明份量超過自己所需要的,卻還忍不住地把盤子清空,繼續加點甜點。
遇到出差的日子就更誇張了,在亞洲這些便利的城市,吃開的回飯店的路上,可能還會去超市帶點零食回飯店繼續,一邊工作一邊吃,直到精疲力竭懊惱不已。
藉由跟醫生的談話,還有用餐的紀錄,慢慢找尋這些「意外」發生的軌跡,當時的心理狀況壓力指數,然後理解到其實是可以避免的,容易在晚上暴食,通常是因為當天時間的運用不夠有效率,臨時抱佛腳的心情在該休息的時候工作學習,緊張著事情做不完,卻又得硬著頭皮去完成,很容易心裡的大食怪就在這時候出籠,覺得自己這麼辛苦,來點零食不算什麼,結果當然不是一點,而是超出當日總攝取熱量,塞入了一堆不友善的加工食品到身體裡。
這樣的惡性循環,在沒有出差和聚餐的狀況下降低了,雖然偶爾在家也會發現失控的狀況,尤其是家裡有零食的狀況下,或是看到臉書上大伙收到台灣來的零食補給品,那時候更是燒腦的想要上網在亞超衝動購買,畢竟那些台灣零食回憶都可以24小時內送達,因為疫情網購可是越來越有效率了。
每個人的心理身體都是張獨一無二的地圖,適合別人的不見得適合我,我不是千千,身體很清楚的表示,無法一切安好無止境的享受美食,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難道就要放棄從小陪伴自己的零食和台灣美食?最喜歡的義美夾心酥、捲心餅,是身體所不需要的精緻澱粉。小時候每次生病吃不下飯,唯一想吃並且吃的街角鍋貼,可能有一半都是油脂,味精等添加物,真正優質蛋白質,營養素微乎其微。
就連在台灣滷味最喜歡吃的百葉豆腐,其實根本就是精緻澱粉ㄧ塊,喜歡的豆瓣醬,還有知名品牌冷凍水餃裡面的調味料,居然是基因改造黃豆做的(那不是給豬吃的嗎,那我們吃的豬牛肉他們都吃這些基因改造食品,他們又能活得多健康呢),了解的越多事實越讓人沮喪。
你就是你吃的食物的樣子,健身提倡的乾淨原型,不斷警惕著要和這些童年家鄉回憶段斷捨離,可我不甘心,美食和健康絕對不是擇一,人生也不是二選一,在想要的事情裡面找到平衡。
人事物需要斷捨離,對於食物也是,於是清空了冰箱裡的成份不明中式調味料(看起來化學成分一長串的那一種)。想念的時候,用紅扁豆Lentil泡水兩天,做成的潤餅皮跟脆皮蛋餅,用打碎的綠豆泥做成韓式煎餅取代麵粉,居然意外的成功,心中無限的感動和成就感證明,人生真的不是二選一!
宅配購物車裡的選擇,盡可能地購買有機或非因改造產品(越多人買也會幫助這些生產製造商降低成本),雞蛋和肉品選擇放牧,價格高了一倍,但吃這件事情對個人的重要性,把錢花在食材上很值得。
沒想到疫情的期間,可以這樣審視自己改變生活方式,希望這樣繼續下去不會成為邊緣人😅
當然開禁後的適量外食,還有回台灣小吃還是需要的!其他時候就讓我繼續研究超級美食吧😜
圖文不符:鄰近的公園再LockDown週末再次出現前所未有的人潮,彷彿Lockdown從未發生,今晚英國政府就要宣布第二階段的應對措施,在英國死亡位歐洲之冠的狀況下,認真希望英國政府可以晚點再寬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