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間家樂福要熄燈了 ...】
繼高醫家樂福熄燈,昨日傳出愛河家樂福店,也即將熄燈 …
愛河家樂福是我從大學時代,社團聚餐、登山採買的記憶,相信很多高雄人也在愛河家樂福有各種家庭、親友聚會、與另一半的生活回憶;
不過,家樂福的用地,是跟南和興產承租的,2年後租約即將到期,而在昨天,南和興產以以單坪119萬元,總價42億元售出給建商豐邑機構。
未來,家樂福預期將消失,取代的是河景第一排建案。
對我來說,這真的不是好消息;因為新建案我應該是買不起,但是,消費得起的家樂福,要消失了。
--
最近高雄房市到了一個近似瘋狂的狀態,最近的問候語是:「台積電要來,附近房可以投資!」我昨日聽聞房仲描述的情況是,前一周900萬交易的房子,在隔一周交易轉手,1100萬成交;親友間互相提醒,有錢趕快買,某些地段原本待售的房屋,瞬間下架。
這樣瘋狂的房地產交易,對於崩世代的人類來說,真的不曉得世界怎麼跟想像的不一樣 … 房子變成投資商品,不會奇怪,但是對於僅是傳聞中的台GG,高雄產業轉型還沒發生,房產的轉手熱度已經炒上天。
--
包含過去的高醫商圈家樂福、美奇萊,在近幾年陸續熄燈,也很多高雄人反映:高雄的 #夜生活好像逐漸消失中,晚上經過那一帶,原本閃亮的招牌,如今已下架,夜間一片寧靜,看著已逝去的高醫商圈風華,心中不免一陣難過,出售土地及投資在資本主義掛帥的社會中,不是新鮮事,但若牽扯到 #公共利益,就是我們需要關心的事了。
這些土地的持有者:高雄的最大地主「南和興產」,原本南和興土地在創辦人陳啟川堅持下 #只租不賣,但近年來,陳家子孫對於當初的祖訓,有了不同想法,開始將手上持有土地大量出售,光是曾經公開報導的資料,從2014年起,南和興產在高雄的土地交易總額,將近300億元。
其中的「眉角」在哪裡呢?
⚠南和興如何利用 #土地交易證券化 繞過土地法規範?
簡單說,透過土地交易證券化,表面上,土地所有權還是在南和興手上,但實際上,土地處分的決定權,已被外資股東介入
⚠土地資本證券化,用證券交易的方式,把南和興58%股權賣給香港 #亞太置地集團(APL)在台灣成立的公司 #德高置地。
德高置地共成立三家公司,再轉投資成立達原、願興、致力、期昌、程凱、致德六家子公司,用這六家子公司,取得南和興董事會及監察人過半席次,實質掌握南和興產的運作。
但,因為名義上還是南和興的地(本國法人),所以台灣 #土地法 中,對於外國人買賣台灣土地的規範,在這邊不適用*
亞太置地透過子公司代表,入主南和興之後,先是拋售大量股票,先拿回20億元;再來又一次減資,將減資股款都退回股東(最大的股東就是自己),又拿回20億現金,入主南和興第一年,就拿回40億元現金。
🔺會造成什麼後果呢?
在大筆交易中,應該繳的稅完全被豁免,有關土地交易的稅收如土地增值稅完全收不到,只能收點皮毛如證券交易稅。外資賣地賺贏,高雄商圈凋零,這就是高雄商圈式微的進行式。
*根據《土地法》第17、19、20條,外國人取得台灣土地,必須經過直轄市或縣市政府核准,並且在 #移轉、#設定負擔或租賃 上有限制,但,外資藉由取得台灣公司股權,操作被認定是本國法人的土地交易,而避開外國人在台買賣租賃土地之限制。
--
偏門研究員 KUN 表示:「愛河環境隨著近代的整治下,沿岸的住宅大樓如雨後春筍般建起,無敵水景造就極高的房市價值。家樂福愛河店土地賣出後,未來應該也是以住宅大樓為主要發展,不過眾多高大量體的座落,是否會影響愛河的景觀品質仍需慎重思量,畢竟愛河是高雄重要的文化觀光資產,期待未來有更全面性的都市設計準則,針對愛河周遭的新建建築詳細規範其量體配置、材質顏色、開放空間等,把美好的城市河岸風景延續至下一世代。」
未來的愛河畔,在土地變賣之後,應該還是難免成為河畔高樓,除非,建商有讓我們跌破眼鏡的選擇,否則只能看著房價成為年輕人越來越不可及的夢幻數字,而大多數的高雄人,再一次失去逛賣場的小確幸,河景第一排,將成為少數人及投資客的專利。
面對愛河家樂福即將熄燈,你的感覺是:
高雄房價起飛👍
我最喜歡逛家樂福了🥲
可惡,以後要去哪裡尬推車😡
期待新屋落成❤️
#你的事就是阿凱的事
#愛河商圈式微進行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10的網紅林穎孟 迎夢台北大安文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居住正義1-囤房稅之縮短建商寬限期法案 今天總質詢,我指出柯市長已經準備將「囤房稅建商寬限期從三年改為一年」的修正法案送進議會。我詢問市長覺得此法案有沒有機會在議會通過?市長回應似乎不太肯定。 我指出,這個議題確實有世代差距,年輕議員比較容易支持這個法案,而資深年長議員則較不容易支持。我提醒市長,...
興世代建商 在 工商時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928檔期 強打8大百億指標案 】
進入民俗月結束的倒數階段,不少建商、代銷期待遞延性買盤快速歸隊,紛紛摩拳擦掌,「928檔期」至年底正式公開的重磅級大案,包括「敦仰」、「Diamond Towers」、「元利森活莊園」、「新美齊世代」、興富發青埔案、潤隆「新橫濱」,及台中由鉅建設大案、高雄興富發「美術1號院...
#928檔期 #民俗月
興世代建商 在 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囤房稅可以降 社會住宅的土地及房屋稅卻不能減?
實現居住正義 新北市政府別再做「社宅免費仔」!
近期由於社會住宅租金太貴,讓 #社會住宅減稅措施 備受討論,希望透過社會住宅永久免除 #房屋稅 及 #地價稅 的負擔,避免稅金墊高了維運成本,而轉嫁到承租人身上,甚至變相懲罰了想蓋更多社宅的地方政府。
作為支持居住正義的政黨, 時代力量非常同意這樣的改革方向,並已提出《住宅法》、《土地稅法》及《稅捐稽徵保護法》相關修正草案,而他黨的 江永昌、吳玉琴 等立委也與民間團體共同舉辦了公聽會,一起為了更好的社宅服務而努力。
然而,新北市政府卻反對這個改革,而且反對的說法非常讓人傻眼。
在公聽會上,新北市政府的代表提出以下三點,強烈反對減稅:
「任何減稅,其實都影響到我們的財務規劃。」
「房屋稅、地價稅的減免,是不是應該從地方的角度思考。」
「要減稅,替代財源到底是什麼?替代財源要從哪裡來?」
這些說法為什麼讓人傻眼,以下為大家一一解析:
一、新北市政府自己蓋的社宅數量非常少,所以是要「中央幫蓋,地方爽收稅」嗎?
先來看看,新北市的社宅興建的規劃目標長這樣:
第一階段(2017-2020):中央負擔 3,955戶,新北市負擔 6,597戶。
第二階段(2021-2025):中央負擔 29,448戶,新北市 0戶。
是的,大家沒看錯,接下來的幾年,新北市政府 #一戶都未分擔,全部丟給中央政府的 #國家住都中心 來蓋。至於第一階段的6,597戶,迄今執行率僅38.99%。
如果是自己出錢自己蓋的比例很高,所以來討論所謂的「財務規劃」,或許還比較合理。但新北市過去執行率低,未來又全部丟給別人幫忙蓋,現在又想「一邊拿來宣稱自己的社宅政績,一邊還對社宅爽收地價稅」這樣兩頭賺,合理嗎?
如果新北市政府自辦社宅的能力有限,未來又不願意繼續蓋,為何不減免社宅的房屋稅及地產稅,以減輕中央幫蓋社宅的成本壓力,讓新北市民更有機會得到更平價的居住選擇?
二、如果地方財源和財務規劃如此重要,為什麼新北市要調降囤房稅?
或許也有人會認為,新北市的人口最多,市府需要更充足的預算來支應各項施政,多收點稅來充實財政,應該很合理吧?
我們當然同意,新北的財政需要地方稅的挹注,但大家也別忘了,在新北市政府與議會一搭一唱的配合下,2019年再度修正了《新北市房屋稅徵收率自治條例》,將 #囤房稅 的稅率從2.4%調降到1.5%,結果造成了每年將近6.6億元的稅損。
同樣是地方稅,為什麼新北市政府只堅持對有益於居住正義的社會住宅課稅,對有害的囤房卻慷慨減稅呢?為什麼一談到為囤房大戶和建商財團減稅,市府的「替代財源」和「財政紀律」就悄然無聲呢?
對了,當時唯一有幫新北市的稅損和居住正義發聲的,只有時代力量新北黨部。
三、新北市何時才能擺脫「金權城市」魔咒,真正實現居住正義?
長年以來,新北市伴隨著人口持續移入和土地開發需求的不斷增加,政治與不動產業者之間的盤根錯節,導致政策受到財團扭曲的現象。從 #陳東升教授 知名著作《金權城市》所描寫的台北縣,到升格的十多年來,始終未見好轉。
唯一有進步的,是市府和議會的演技。市府明明放棄自建社宅,還舉著「財政紀律」的大旗反對降稅來幫助中央加速興辦,議會則一片靜悄悄,無人為年輕世代的社宅安居發聲;議會明明為囤房降稅,市府做做樣子完,悄悄把「財政紀律」的旗幟收起來,默默忍受稅損,吃虧當吃補。
經歷過2018年選舉的人,都知道要打破這種結構非常困難,但時力新北仍會堅持下去,許多的年輕人生活在新北市,在新北市發展事業,居住正義必須在新北市萌芽,有朝一日開花結果。
興世代建商 在 林穎孟 迎夢台北大安文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居住正義1-囤房稅之縮短建商寬限期法案
今天總質詢,我指出柯市長已經準備將「囤房稅建商寬限期從三年改為一年」的修正法案送進議會。我詢問市長覺得此法案有沒有機會在議會通過?市長回應似乎不太肯定。
我指出,這個議題確實有世代差距,年輕議員比較容易支持這個法案,而資深年長議員則較不容易支持。我提醒市長,我們年輕議員在議會還是少數,希望市長針對自己的提案,也要想辦法遊說其他資深議員,讓法案不要遭到反對。
居住正義2-台北市公宅五萬戶要二十二年才能完工
公宅是是各國解決青年與弱勢居住問題的政策,柯市長曾發表台北市公宅要「八年五萬戶」作為政治承諾。不過近來,柯市府的居住正義2.0有修正,改成「每年動工一萬戶,目標五萬戶」。
今天我也詢問市長公宅興建的目標,柯市長坦承確實蓋不完,五萬戶的目標要持續至下任市長來完成。
台北市公宅現在只有0.9%,五萬戶則是5%。過去四年,柯市長完工的數量是6529戶,扣掉馬郝開工的2314戶後,也就是過去四年柯市府任內完4215戶。我特別提出都發局今年十月給內政部的數據,依照每年動工一萬戶的速率,平均一年會完工2400戶,那五萬戶全部完工,要花上14年的時間。也就是不包含現在的8年,還需要三任市長,實際上就是22年才會完成。
柯市長也說,確實得花這麼久的時間。
最後我請市長研究看看能不能盡量縮短興建的消耗年數,市長當下也承諾會想辦法加快公宅速度。相信柯市長也知道,有安身立命的房子住,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關心的問題,希望能好好解決問題,讓居住正義能夠真正落實。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yingmeng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