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學前104期】 #洞洞裡有發電怪獸
從寶寶會移動之後,除了各種擔心摔倒、跌倒還有最難防禦的插座,家裡沒有買插座保護蓋的舉手._./
像我家就沒有特別保護插座,選擇告訴孩子插座是大人才能摸的,透過每次孩子一碰插座就抱走他,大概兩週後他們就不會想要再靠近插座了!
本期TOP主題館介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電】
足足有12大頁的超長篇介紹,單元音檔一次得聽十二頁,若孩子對中間有興趣想重複聽,還得重頭聽起。
📌這時候蒙芽提供的分頁點讀資源很重要,孩子看哪頁點哪頁,想聽幾次都可以!
💡有人會問我,單元這麼長,孩子看幾頁就跑走了該怎麼辦?
孩子們如果坐不住無法一次看完沒關係喔!我認為讓孩子喜歡書籍的秘訣是「提供但不強迫」不追求一次看完,但可以每天看一兩頁,孩子養成習慣後反而會欲罷不能呢!
透過康軒劇場式的音檔,或是跟著故事中的雷比一起到家裡的各個角落尋找電寶寶,延伸到生活之中更是增加記憶的方式。
故事裡從一開始就提到觸摸插座的後果,與其一昧的跟孩子說不可以摸,不如帶著孩子認識電吧!
⚡️電寶寶會在哪裡出現呢?
⚡️有什麼東西會用到電呢?
⚡️怎麼樣安全用電呢?
⚡️除了插座,還有哪裡會有電呢?
⚡️電寶寶從哪裡來呢?
電無法用肉眼看到,卻能幫助我們日常生活變得很方便,有了電寶寶的幫忙,在黑黑的夜晚也能看得到、也能煮香噴噴的菜、夏天也有涼涼的冷氣可以吹。但是一次把全部的電器都打開會發生什麼事呢?
這次設計的小遊戲是尋找電寶寶,試著分類家中的家具電器是使用什麼電力來源呢?
小卡也放進孩子們常用的好久不見、kidsread點讀筆,讓孩子們知道會唱出好聽樂曲的機器也是要用電的。
接著用Magblox磁力片蓋出雷比的家,後面用小串燈來讓孩子了解,電寶寶在牆壁裡的運作。
#Magblox 九月會有跟我合作的消息能公佈喔
💡蒙特梭利把她建的第一個3-6教室叫做Casa dei bambini(兒童之家),當時的社會家的環境沒有那麼好,所以將教室佈置得像家的感覺。
你想到什麼了嗎?
家就是最好的教室和環境,而大人準備好自己的心態了嗎?
書不只是書,而是生活的延伸呢!不要小看這小小的大腦,求知若渴的想要這世界的不可思議✨
🔸訂閱康軒在蒙芽: https://gbf.tw/35hxy
📹跟大V讀康軒聊教養:https://fb.watch/7dbxTIpjB5/
✨ Kidsread點讀筆跟基本配件,需要的夥伴私訊蒙芽助理協助!
#康軒學習雜誌
#大V讀康軒
蒙特梭利 casa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家,是最蒙特梭利的地方】
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如何把家裡佈置成蒙特梭利環境呢?」最簡單的回答,就是提供佈置蒙特梭利教室的規則與方法。然而,我卻希望大家在這麼做之前,能夠多做一些思考。
我也曾經想要把家裡到處都弄得跟蒙特梭利教室一樣完美,但是我後來並沒有這麼做。我是個對教室環境要求極高的老師,每樣工作都要求精美、自然材質且同色調,還有強迫症一定要找到可以完美搭配的物件,不管走進什麼店裡,都會不受控制的開始物色可以成為教具的東西,即便如此,我依然決定不這樣佈置我的家。
蒙特梭利教室就是以「家」的概念來佈置的,為何現在反倒要把「家」佈置成跟「教室」一樣?瑪麗亞・蒙特梭利女士所創辦的第一個蒙特梭利教室,名為Casa dei Bambini(兒童之家),Casa是義大利語「家」的意思。我們致力於把教室打造成像家的環境一樣,因為我們希望教室不是硬梆梆、冷冰冰的地方,而是充滿「家」的感覺的地方,為什麼呢?因為這樣有助於建立起跟孩子的連結,家是最熟悉最安全的地方,當教室也變得跟家一樣溫暖時,孩子就能得到安全感,當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就能放心大膽的專注在學習各樣事物上。
一般來說蒙特梭利環境有三大要素,兒童(Children)、預備的成人(Prepared Adult)、預備的環境(Prepared Adult)。標準的蒙特梭利教室是採混齡教學的,以學齡前兒童來說,一個班級通常會由3-6歲的孩子組成,年齡平均分佈(ex:5個三歲孩子、5個四歲孩子、5個五歲孩子...),很多人會質疑不同年齡的孩子怎麼能在同一個班呢?因為我們大人自己本身對學校的經驗就是,大家全部坐一起,用一樣的課本,做一樣的事,學一樣的東西。然而蒙特梭利教室存在適合各個年齡層的教具,老師按照孩子的程度與興趣來給予教學,所以這自然也就不是一個問題了。混齡制的班級事實上還能營造一個小家庭/小社會的環境,讓大的孩子有機會照顧小的孩子,讓小的孩子向大的孩子學習,給予他們豐富的社交互動學習機會。想一想,我們家庭裡的兄弟姐妹們不就是最自然的混齡制嗎?
預備的成人顧名思義就是老師,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蒙特梭利老師,對於兒童發展有清楚的了解,熟悉每一樣教具的教學目的與操作方法,並且能依照孩子的程度來給予課程。然而家庭裡的成人通常就是爸爸媽媽了,雖然爸爸媽媽不可能成為受訓過的老師,但是他們可以學習蒙特梭利精神,其中最重要的精神不外乎就是培養孩子獨立、尊重孩子、有限度的自由等,若將蒙特梭利精神落實在與孩子的互動中,其實已經非常足夠了。
預備的環境就是教室,教室由四大領域所構成(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語言教育、數學教育),教室裡的教具非常豐富多元,材質大多為木製、金屬製、玻璃製、陶瓷製等較自然的材質。在家裡我們的確可以按著蒙特梭利原則來佈置,比如:兒童尺寸的傢俱(小沙發、小桌子、小椅子、小樓梯)、兒童尺寸的日常用品(小掃把、小水壺、小水杯、小餐具、小圍裙)、自然材質且具有教育性的玩具(看更多玩具介紹 https://reurl.cc/e9Q4D7 )。我認為日常生活類的活動在家是可以有的,但是不建議在家自己教其他類別的教具,雖然我是蒙特梭利老師,我也不在家教孩子這些教具,因為他們去的是蒙特梭利學校,我就放心交給老師了,在家裡就儘管快樂的玩吧~
在這邊我要特別提一下嬰兒圍欄,蒙特梭利提倡給予孩子探索環境的自由,所以是不會用任何圍欄來困住孩子的,我家除了樓梯口有一個安全門,其他都是完全開放讓他們到處爬、隨意移動的,任何危險物品、不想讓孩子碰的物品都一律收起來(比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但是一直叫他不要碰強一百倍),尖銳的桌角用防撞保護墊包起來,然後就放手讓他們自由的移動。
我們的「家」本身就是一個最棒的環境,不需要特別改造,而且別忘了家中的成人也是這個家的重要成員,不需要為了幫孩子打造環境,壓縮了自己的空間、放棄自己喜歡的傢俱,家裡就是要充滿大人小孩的東西才是家啊。除了按照孩子的年齡微調家裡的擺設(例如嬰兒時期有地墊),我自己喜歡偶爾調整傢俱擺放的位置,如同蒙特梭利教室每個新學期都會變換一下教室擺設,換換心情,也代表一個新的開始。
家,是最蒙特梭利的地方。
此篇亦刊登於親子天下嚴選文章:https://reurl.cc/0jgav9
#montessoriathome
蒙特梭利 casa 在 小艾的育兒日誌 |Montessori Lif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何分辨真假蒙特梭利】
蒙特梭利教學在家長圈裡響叮噹,但你知道如何分辨真假蒙特梭利嗎?🙋🏻♀️以下統整幾個蒙特梭利的特點:
✔️師資
通常師資有兩種AMI、AMS證照,AMI是國際蒙特梭利,而AMS是美國蒙特梭利,其中AMI是最權威、最嚴格的蒙氏教師培訓
✔️混齡環境
蒙特梭利有分 NIDO、IC、CASA三種班級,依照孩子的年齡能力來給予不同的環境刺激
而混齡的環境下,年齡大一點的孩子會幫助小一點的孩子,年紀小的孩子則會模仿大的孩子,互相學習成長
✔️預備好的環境
每個不同的年齡層需要不同的工作,所以IC、NIDO、CASA需要的環境也會不一樣!蒙特梭利教室需要預備適合的環境,才能引導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主習慣及秩序
✔️空間環境
教室環境講求簡潔,且不會有過多會困住孩子的用品,像是:軟墊、幫寶椅、柵欄...等,因為要讓孩子在自由的空間內移動,最重要的一點是環境的物品都是符合孩子尺寸的!
每個教室都會根據不同的用途以及工作區域做規劃,所以每間蒙特梭利教室基本上都會不太一樣
✔️工作
在蒙氏教育裡會注重孩子的自主性及專注度,給予孩子適當的時間去處理學習工作非常重要!
基本上”三個小時”為一個循環,所以不會有大家一起上同一個課程,且整個教室為一個開放式的工作空間
蒙特梭利式教學最重要的核心—順應孩子的天性,給予適合的環境讓孩子自由發展!而老師們在孩子與教室環境之間僅扮演「引導」的角色,不能有過多的干預,才能讓孩子培養獨立性、自主性及秩序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