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六月是海洋的月份,而大海是孕育生命的源頭
在太平洋西南方、台灣以南的不遠處,有著一片科學家俗稱的「珊瑚大三角」(Coral Triangle),面積約六百萬平方公里,蘊藏著世界密度最高、最豐富的海洋生態,超過3,000種以上的珊瑚礁魚棲息在此,超過一億多人的生活依賴著這片海域。
珊瑚大三角範圍橫跨印尼、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索羅門群島和東帝汶
圖片來源: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
未知且神祕的大海
去年十月,一群科學家在澳洲大堡礁海下,發現約 500 公尺高、1.5 公里寬的巨大珊瑚,其高度甚至超過帝國大廈與艾菲爾鐵塔,為 120 年來首見。這令人興奮的消息告訴了我們,儘管海洋探測儀器日趨先進,我們對於海下世界仍所知不多。
為期 12 個月的探險活動中,科研人員於繪製大堡礁北部海床地圖時發現這座分離礁
圖片來源:美國施密特海洋研究所 Schmidt Ocean Institute
海中熱帶雨林與氣候變遷
生存範圍不到全球表面 1% 的珊瑚礁,又被稱作海中的熱帶雨林,是超過 1/4 海洋生物及約 4,000 種魚類的家。當颱風來臨時,珊瑚礁站在第一線作為抵擋風暴的屏障。如果珊瑚礁不健康,海中的魚、藻、微生物也就無法好好長大;如果珊瑚礁消失,海洋生物多樣性將面臨嚴重的衝擊。
海洋、氣候與人類的生活,就好像一個動態的環,在各種不同因素的作用之下,彼此牽動著彼此。
圖片來源: Francesco Ungaro from Pexels
今年五月高溫少雨、天氣炎熱,台灣好似一個蒸爐,熱烘烘的燒著,但你知道嗎?海洋能夠吸收的熱遠遠的超過大氣。科學家認為,因氣候變遷產生出來額外的熱有超過 90% 被海洋吸收,而極端氣候為海洋帶來了極大影響,也衝擊了台灣的珊瑚礁。
去年夏天,台灣發生史上最大規模的珊瑚白化事件,根據「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公布的研究結果,珊瑚大白化估計損失 31%~40% 的珊瑚,背後原因與氣候變遷及海水升溫緊緊相關。
2020年後壁湖花園同潛點但非同地點與角度,珊瑚白化前(左圖) 與白化後 (右圖)
圖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珊瑚礁也需要健康檢查?
珊瑚礁也跟人一樣,若能夠定期進行體檢,便可及早瞭解海洋的關鍵狀況。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09 年開啟珊瑚礁體檢行動,依據國際珊瑚礁體檢調查方法,號召各地的潛水志工,以公民科學家的形式與志工們,紀錄海下珊瑚礁的健康狀況。
珊瑚礁體檢就好似與海建立另一種關係
體檢前,志工必須參加行前訓練,科學指導員會教導志工如何佈線、下海後如何記錄指標性魚類、無脊椎動物、不同的底質類別以及珊瑚覆蓋率。
照片:科學指導員跟隨著參與珊瑚礁總體檢的志工們,隨時提供適當的協助。
照片來源: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珊瑚礁演化生態與遺傳研究室
延伸閱讀: 【三分鐘看懂體檢結果】
2009 年至 2021 年以來,共有超過千位志工參與。每年我們完成 22 個樣點地查,並將歷年數據公開。
珊瑚礁觀測數據的運用
長期的海下觀測,除了希望能夠瞭解海洋狀況,更同時透過生態調查、長期數據累積,將資料轉譯成可被接受的形式,提供可瞭解的資訊、可參與的活動、可加入的行動接觸更多人。此外,我們也運用數據成功阻擋台東美麗灣飯店開發案、更推動兩種台灣特有珊瑚列入保育。
照片:杉原海岸前 50 公尺處就有珍貴的珊瑚礁。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珊瑚礁演化生態與遺傳研究室提供
延伸閱讀:【解構美麗灣】
2014 年起至今,環資每年至少辦理 1 梯次生態潛水家 Eco-diver 培訓課程,邀請生態潛水教練授課,透過在 3 天 2 夜的行程,提高珊瑚礁體檢相關知識,並提供國際珊瑚礁體檢基金會所頒發的 Eco-diver 證照,持有此證照,可在印度太平洋地區加入其他與珊瑚礁體檢基金會相關組織的志工行動。
2020 年也辦理追逐珊瑚(Chasing Coral)放映會,共 120 人參與並邀請陳昭倫博士分享其於台灣珊瑚白化觀測平台的第一手觀察,同時介紹珊瑚礁白化成因與影響。
透過珊瑚礁體檢,在瞭解珊瑚礁與大海的健康狀況的同時,也可以透過數據資料反映海洋保育的成效。
海洋保育,真的有差!
2016 年 15 公頃的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公告為禁漁區,2017 年環資首次協同志工進行珊瑚礁體檢。長年在潮境保護區潛水的潛客表示,過去潮境保護區的珊瑚礁生長不佳,各類的大小魚類也不容易發現蹤跡。自從成立保育區後,海底生態明顯逐漸恢復生機,甚至發現稀有物種「龍女簪」的蹤影!
2021 年,珊瑚礁體檢步入第 12 個年頭,如果你也熱愛海洋、關心台灣珊瑚,邀請您支持我們進行珊瑚礁體檢,共同加入守護台灣海洋的行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影片觀看說明 由於問題較多,大家的問題也可能是你的問題,建議可以先閱讀下方的「問題總匯」區,找到時間碼 Time code 之後跳轉到自己想聽的部分,會比較有效率哦 本影片 Q&A 留言是抓取 【2020 年度回顧! 成為 Team leader? 業外收入增加? 技術能力成長? (第一...
「資料科學家證照」的推薦目錄:
- 關於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大學生 BIG Stud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心得] 資料科學家工作分享與AI 產業觀察- 看板Soft_Job 的評價
- 關於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IBM Taiwan - 【一起來成為IBM認證的資料科學家 】 最近 的評價
- 關於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網路上關於data scientist證照-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網路上關於data scientist證照-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網路上關於data scientist證照-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資料科學家-2 必修課程- 別再浪費時間! - YouTube 的評價
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序文
「人生的下半場,還可以做些什麼? 」電視廣告的一段文字,正是邁入人生下半場的最佳詮釋。在這個階段,利用教學、研究、服務、練球、種田、…之餘的時間,陸續完成百篇以上有關跑步訓練的文章,以及多個跑步訓練的應用程式,現在看起來確實是相當特別的人生經歷,只是時間上不是很有效率,內容上片片段段,章節雖難免有所疏漏,感謝參與討論與整理文章的同好協助,終於能夠出版成書,完成服務社會的理想。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序文
「人生的下半場,還可以做些什麼? 」電視廣告的一段文字,正是邁入人生下半場的最佳詮釋。在這個階段,利用教學、研究、服務、練球、種田、…之餘的時間,陸續完成百篇以上有關跑步訓練的文章,以及多個跑步訓練的應用程式,現在看起來確實是相當特別的人生經歷,只是時間上不是很有效率,內容上片片段段,章節雖難免有所疏漏,感謝參與討論與整理文章的同好協助,終於能夠出版成書,完成服務社會的理想。
運動生理學網站運動生理週訊 (Online ISSN : 1814-7712) 已經成立多年。撰寫跑步訓練的科學文章,完成「科學化跑步訓練 (scientific training of running, STR)」專書,已經是多年前的想法了。這本書的出版,已經是運動生理週訊文章的第三本正式出版專書。對於喜愛跑步的人,如果以健康的觀點來看,每天都快樂的跑一段,可能比弄懂應該怎麼跑還重要。但是,採用科學化跑步訓練,才能夠確實提升訓練的效率、發展整體的跑步實力。
什麼是科學化跑步訓練呢?包括瞭解跑步潛能、選定跑步訓練方法、選擇合適跑步技術、進行各項輔助訓練、瞭解跑鞋等裝備的效益、飲食與運動傷害知識、分析訓練狀況、進行配速規劃、善用攜帶裝置、……。只要能夠理解這些系統性的跑步科學知識,並且實際的去體驗與應用,就能夠更輕鬆的參與跑步訓練,確實提升跑步的樂趣與效益。
跑步訓練的內容其實不是只有跑步而已。輕鬆跑、節奏跑、間歇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等跑步訓練的方法,確實是跑步訓練的主要內容,但是長期進行大量跑步訓練的跑者,都需要進行肌力訓練來提升跑步經濟性、避免運動傷害。因此,本書將肌力訓練的相關資料,放在跑步訓練方法的章節中,提醒跑步教練、跑步愛好者,肌力訓練在跑步訓練的重要性。
跑步技術的知識與評量方法,是一個很特別的主題,原因是影響長距離跑步表現的因素,主要是跑者的心肺功能,而且,不同能力的跑者並不會有一致的跑步技術。跑步時的著地時間、著地指數、垂直硬度、腿部硬度等跑步技術變項的優劣,主要來自於跑者的天賦 ( 很難透過主觀意識來改變);就算跑步時採用一致的步頻,能力不同的跑者,仍然會因為技術變項的差異,出現不同的跑步表現。理解自己跑步的天賦能力後,選定合適的跑步速度與對應跑步技術,才是聰明、有智慧的跑者。
跑步訓練的人,只要使用了攜帶裝置,就會出現大量的跑步數據 (GPS 軌跡、心跳監控、配速紀錄、步頻、步幅、……)。這些大量數據紀錄了跑步的過程,呈現出跑者的特徵與能力。透過跑步科學知識的協助,將可以讓攜帶裝置的應用價值更完整的呈現出來;相對的,本書的相關跑步科學資訊,也需要攜帶裝置的協助紀錄,來進行進一步的科學分析。期望攜帶裝置的業者、使用者,也可以好好理解跑步訓練的科學知識,一起來參與、享受跑步的好處。
提供線上的跑步訓練程式讓跑者使用,也是科學化跑步訓練的特色之一。馬拉松成績預測服務、智慧型設計跑步訓練處方、跑步訓練狀況的評估、臨界速度的測量、臨界心跳率的測量、1 RM 肌力的預測、馬拉松比賽的配速演算、長跑潛能與現況分析、跑步技術科技等,也包含鐵人三項運動的游泳臨界速度、臨界划頻評量、自行車運動生理能力的評量等。如果你弄清楚怎麼進行這些線上程式,就是科學化跑步訓練的實際應用。透過攜帶裝置所記錄的跑步數據,剛好可以用在跑步訓練程式的執行,進而獲得實用的跑步訓練資訊。為了讓大家有機會好好利用這些程式,說不定我們有需要培訓一些跑步教練 (跑步教練證照),透過線上程式的執行,來協助一般跑者安排訓練處方與規劃比賽。
跑步教練與跑步訓練科學家的工作是不相同的。跑步教練的訓練對象是跑者,訓練時需要依據跑者的潛能與生理特質,調整合適的訓練計畫,並且進行個別差異的指導、調整與規劃比賽;跑步訓練科學家的研究對象則是眾多跑者所呈現的跑步現象,通常會依照實驗設計的規劃,收集多位 (甚至是大量) 跑者的跑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綜合評估,確認跑步訓練變項的重要性與顯著性,並且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期刊所發表的跑步科學研究結果,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跑者,但是絕對是實驗設計、統計分析的綜合評析。期望跑步教練、跑步愛好者,能夠閱讀、理解跑步科學知識與方法,進而實際的應用在跑步訓練上。
最近,2 小時內完成馬拉松比賽已經成為事實 (雖然不是正式比賽)。除了跑者能力、科學訓練方法以外,配速的策略、跑鞋的協助、……,都是創新記錄的原因。馬拉松比賽的挑戰,就是一場身體歷練、團隊合作、堅強意志的綜合磨練,除了訓練與比賽以外,安排休息、恢復、減量的週期訓練策略,也是科學訓練的重要條件。在高強度訓練、艱苦磨練、修養身心之間找到平衡,才是正確的跑步訓練策略。
本書的內容都曾經出現在運動生理週訊,一篇一篇的文章各有主題,讀者很容易在短短的時間中詳細閱讀。感謝王鶴森、吳忠芳、林信甫、李昭慶、吳柏翰、王錠堯、吳志銘、黃依婷、何承訓、林必寧、程文欣、胡文瑜、王予仕、吳泰昌、蔡昀軒、何梅櫻、黃彥霖、葉書銘、張晃源、王顥翔、陳朝福、黃萬福、黃瑞毅、王頌方、陳子儀、林冠宇、鍾昱剴、林嘉芬、陳履安、吳晨聖、路召薇、吳世傑、陳梁友等人參與文章討論與提供相關資料。每篇短文最後的結論,通常是綜合評析的結果,最值得讀者、跑者理解與批判。科學方法就是以發現問題為開端、進而找出問題答案的解謎過程。我們提出了很多問題的可能答案,但是也呈現出更多需要釐清的問題。運動生理學網站已經成立超過20 年,歡迎讀者透過網站提出更多的問題來討論,進而讓跑步的科學訓練能夠更完整、更實用。
跑步的科學化訓練是相當廣泛的科學知識,在此要特別感謝碩士、博士論文指導老師許樹淵教授、林正常教授的長期指導。許樹淵教授在比賽數據分析、運動技術分析的研究,啟發了探究跑步技術的相關內容;林正常教授在運動生理學研究、跑步臨界速度、智慧體重控制研究的指導,則是跑步臨界速度評量、訓練狀況評估、跑步潛能分析、……相關內容的基礎。期望這本書的內容,可以引導更多人參與跑步訓練的科學研究,將科學化跑步訓練的知識與方法傳承下去。
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在閱讀這本書的內容之外,還是要實際去跑步一下,最好能夠帶著攜帶裝置,紀錄一下跑步的距離、時間、心跳、著地時間、……,並且到運動生理學網站評估一下你 (妳) 的跑步潛能、技術天賦、配速速度等,把自己跑步訓練的能力評量資料整理出來;在釐清跑步科學理論與方法,實際應用與體驗跑步科學之間,來回沖盪心靈與身體,你 (妳) 就可以斬獲最多的跑步運動效益。充分理解跑步科學訓練的內容,並且實際應用在跑步訓練與參與比賽上,即是科學化跑步訓練的最佳呈現。無論如何,由文字所累積的內容,僅能用來理解跑步的內涵,實際去體驗跑步的過程,才能真正的享受跑步的好處與樂趣。
相對於「讓我們看看運動生理學網站的第二春,還會有什麼能耐與發展?」。我相信,我們還是持續的往前走了一大步,只是步伐走的慢、卻更穩健的向前,內容斷斷續續、卻又更完整、更能應用。感謝旗標公司同意出版,期待這本「做個有智慧的跑者--科學化跑步訓練」專書,是大眾樂意閱讀、應用的跑步書。
http://www.epsport.net/epsport/week/show.asp?repno=416
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大學生 BIG Stud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跨領域成長:非資工背景如何成為軟體工程師?】
購票連結:https://www.blink.com.tw/event/1437/
非資工背景的你,想跨領域成為軟體工程師嗎?
跨領域人才炙手可熱、程式語言成為顯學,非相關科系也得培養程式能力。
若你不只想會一點程式語言,更希望以此為工作,這場講座將帶你開啟你的軟體工程師之路。
本次講座邀請兩位原本非資工科系、現為軟體工程師的講者,一位從理工科系到 #深度學習資料科學家、另一位則從心理系到 #前端開發工程師,他們將分享自己的跨領域學習經驗。
若你正在思考是否要 #轉職工程師、#想學程式卻不知道怎麼開始、#想了解當工程師的秘辛,這場講座很適合你!
--------------------------------------------------------------
本系列講座主題為「跨領域成長」,預計邀請不同職業/產業中的跨領域學習者,藉由分享自身跨域成長的過程及自學的經驗,擴大參與者對未來的想像。
在此之外另有以職業工作內容為主軸的「職業窺探」及以產業現況與未來為講題的「產業解密」等系列活動,跟著Blink一起探索職涯、挖掘更多可能。
【議題設定】
本系列講座聚焦於#如何跨領域學習,預計分享內容有:
成為軟體工程師的契機及心路歷程
軟體工程師工作日常
軟體工程師必備的能力和工具
如何自學成為軟體工程師:如何從0開始學習程式語言?學習資源及方法推薦
給想從事相關工作者建議:適合的人格特質、履歷及作品集準備方向等
【講者介紹】
Chang Rong Ke 柯長榮 / 知名IC設計公司 深度學習資料科學家
非資工或資管本科,求學過程中也鮮少寫程式,理工科碩士畢業後,經歷過半導體製程整合、面板研發、封測模擬、專利工程師、iOS App開發等不同領域之後,發覺喜好及自身優勢還是在於演算法,於2016年正式轉職機器學習/深度學習/電腦視覺領域至今。
靠著自學,經過四年多的快速成長及跳槽,目前於美股上市IC設計公司擔任深度學習資料科學家,主要協助開發 Deep learning accelerator (AI ASIC) 及在搭載自家晶片的 edge 裝置上實作模型。
陳柏融 / Jubo 智齡科技 Web Application Developer
大學與研究所均就讀心理學系,考取臨床心理師證照後,某天赫然發現和電腦聊天竟然比和人交談來得輕鬆,回想起了小時候建立的第一個電玩秘技分享網站,於是誤打誤撞開啟了前端開發之路。
從心理學走向資訊科學,再從資訊科學走回與人的連結,發現兩者都是在釐清人的需求,解決生活上的問題,相信透過資訊與科技能夠帶給人們更幸福與便利的生活。
【活動資訊】
日 期|2020/06/13(六)
時 間|14:00 – 16:00
形 式|線上講座(以Zoom 網路研討會進行)
【講座時程】
13:30 - 14:00 開放入場
14:00 - 14:10 講座引言
14:10 - 14:50 Chang Rong Ke 柯長榮 / 知名IC設計公司擔任深度學習資料科學家
14:50 - 15:30 陳柏融 / Jubo 智齡科技 Web Application Developer
15:30 - 16:00 互動論壇+Q&A
購票連結:https://www.blink.com.tw/event/1437/
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影片觀看說明
由於問題較多,大家的問題也可能是你的問題,建議可以先閱讀下方的「問題總匯」區,找到時間碼 Time code 之後跳轉到自己想聽的部分,會比較有效率哦
本影片 Q&A 留言是抓取
【2020 年度回顧! 成為 Team leader? 業外收入增加? 技術能力成長? (第一次蒐集 Q&A)】https://youtu.be/BGaDN9wxbKE
## 影片中提到的專案
簡單用 React 撰寫的留言爬取篩選功能,可以自己抓去玩
https://github.com/niclin/youtube-comment-filter
## 問題總匯
00:00 開場
01:26 QA-1 - 林天寸
一直很喜歡妳的頻道,不單單是因為工程師,當然也有部分原因是自己也是走工程師這條路的。
前一年2020年開始,其實是我剛轉職工程師的第一年,在滿多地方都遇到不小的問題,在troubleshooting上面也是有許多瓶頸的。
後來除了白天上班,下班看書跟休息,偶然間看到你的影片[工程師如何自我進修],才開始慢慢用計畫的方式取代橫衝猛幹。
不得不說,規劃時間真的是比起技術性的功力還更有成效。因為它讓你適時的放鬆跟加強,然後在工作上面才更有長進,雖然很幹話,但我2020的下半年是這樣做的。
目前在準備考取網路管理的證照CCNA,計畫是走network這一塊,還有很多要磨練的。希望也能多看你產出跟network的影片,這是私心話啦,哈哈。
02:57 QA-2 - 仔仔
1.學程式會建議從前端或是後端哪個開始學會比較好?
2.一開始投履歷如何判斷一家公司是可以成長的,而不是進去3,5年後還是那個跟剛進去程度相差不遠的自己差不多
3.跟程式相關的產業有很多(像是製造業到博弈),可以請Nic分析一下各產業的狀況嗎?以及進去各產業前須要具備哪些程式語言或能力?
4.投履歷時看到一些公司列出所需程式語言和工具一大堆,是不是代表你沒完全具備就不要投履歷了,還是可以請Nic給個意見哪些部分還是可以投看看
5.都說工程師又宅又不會說話,為什麼Nic可以交到女朋友?
10:40 QA-3 - ANDREW NG KAR EARN
如果当写编程语言遇到瓶颈,有什么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自己陷入钻牛角尖的情况?
11:46 QA-4 - JS Lin
如果NIC現在選擇能馬上精通一項語言會是哪個?會想用來做什麼PJ?
13:13 QA-5 - Rick0
成為 team leader 後無法直接在技術上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突破,這樣的變化是否值得?
是否會擔心這樣在技術上跟不上其他人,甚至被下屬看輕呢?
14:39 QA-6 - Henry蔡
因為最近是寒假期間,
我開始考慮下學期的修課,
想請教nic大大,
應該在有什麼樣的基礎上,
開始學design patterns?
我目前是碩士生,
大學非資工本科,
學過Python,
也跟過一些網路影片實作過Flask+PostgreSQL,
大學學過資料結構演算法,
但不到得心應手的程度...
16:07 QA-7 - 黃柏瑋
如何同時Handle好好幾件事
我怎麼覺得上班,然後下班假日寫寫side project後就沒啥時間了🤔🤔🤔
17:24 QA-8 - 乾太
我想問一下這年頭轉行斜槓 VTuber 還有沒有搞頭A?
18:10 QA-9 - uuu06222
之前開始關注你有知道你有面試過人的經驗, 想問一下站在面試官的角度...
面試官會不會比較注重作品需要呈現那些東西, 或是有沒有什麼禁忌是不能碰的嗎?
20:07 QA-10 - Joery Lin
想請教您對於對於給你很多成長和照顧的公司,倘若您有一個更好的機會,無論薪水或未知挑戰都大於現在公司。
您將如何做選擇,或許現在公司會給你加薪留下你。
因為自己曾放棄了許多機會
21:37 QA-11 - YangTing Zheng
Q1: 想問通常一個產品開發的週期都多長呢?負責維運和開發的工作內容是否會差很多?
Q2: 想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資工系學生的出路/工作內容?(如PM.SA.DBA.PG.RD.MIS…或是還有其他的?)
24:16 QA-12 - RTB
Hello World
24:18 QA-13 - Barry
目前是公司MIS 很想轉職成後端工程師,但在面試上面都都時常失敗
常常在問技術關卡時就被問倒了,總覺得 要準備的東西非常的龐大
毫無準備的頭緒,總覺得一直寫side project也不是辦法
26:49 QA-14 - 因地制夷
想請教Nic 有在做投資嗎? ex 股票 想聽一些投資心得
27:13 QA-15 - 比歐
想請教 Nic 大,
在之後的工程師生涯中之後有甚麼規劃或想法嗎?
例如:開發產品創業,或是開班授課、轉做顧問之類的。
28:14 QA-16 - yongming jia
请问新手如何学编程,学完去做什么?怎么自己创业?谢谢🙏
29:33 QA-17 - Minghao Chang
是否能請您推薦用來開發的筆電?(正好最近要汰換電腦),想從今年開始養成寫side project的習慣,謝謝。
30:31 QA-18 - Guan Jun Chen
想知道像Nic這麼厲害的工程師,年薪大概落在哪裡
30:46 QA-19 - Sheng Jiang
想請問Nic,如果非資工背景但是對寫程式有熱情,想轉職當軟體工程師,會建議如何起步?
補充:像是什麼樣的人適合自學,什麼樣的人適合去補習,或者補習跟自學的情況各有哪些優劣?
謝謝Nic
## 結尾
31:49 感想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QA #工程師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前端 #後端 #轉職
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IBM Taiwan - 【一起來成為IBM認證的資料科學家 】 最近 的推薦與評價
一起來成為IBM認證的資料科學家✨】 最近, IBM推出了Data Scienc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e 線上課程, 希望讓更多對資料科學(Data Science)或機器學習(Machine ... ... <看更多>
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網路上關於data scientist證照-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數據分析這個學門統稱為資料科學(Data Science),常見的職位有資料工程師(Data Engineer)、資料科學家(Data Scientist)和商業分析師(Business ... ... <看更多>
資料科學家證照 在 [心得] 資料科學家工作分享與AI 產業觀察- 看板Soft_Job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版上好像很多人對 AI, ML, Data mining 的工作有興趣
也想知道自學, 唸碩士, AIA 或其他方式怎麼能夠進入 AI 產業
我自己就是資料科學家
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工作內容跟對 AI 產業的觀察
=== 先說結論 ===
1. 非CS背景想轉職 AI => 念四大碩,主修 AI
2. 不想念碩士,想自學
=> 證明你比四大碩強 => 去社群給 Talk or Kaggle 比到前三
社群有 ML/DM Monday, Taipei.py, Py data 等等
有個聽眾覺得『哎唷不錯喔』,機會就來了
3. 已經是資工碩了
=> 去社群給 Talk or 發top conference paper ex: AAAI, NAACL
=== 我的背景 ===
台大資工學碩
主修NLP, 熟AI, ML, SVM, 不熟DL
待過趨勢,華碩,新創
六年工作經驗 四年DS經驗, 英語流利
=== 資料相關工作內容 ===
資料分析師 : 有產業, 統計知識, 了解問題, 把問題變成數學問題
資料科學家: 把問題變成數學問題, 抽feature, 訂evaluation
設計數學演算法, 寫prototype
資料工程師:data clean, data storage, big data, cloud computing
機器學習工程師:設計數學演算法, 實作演算法, 挑ML模型, tune 參數
把prototype 改成 production code
通常在台灣就是四種都要做...統稱資料科學家
根據背景知識, data type還會細分成
影像CV, 語音, 語言NLP, 產線資料, signal, 地理資訊等等
影像現在在台灣最紅,約有60家新創
NLP 約20家
語音約3家, google/apple/ms 太強,很難跟他們競爭
後面三種data 我沒有研究....
=== AI 產業現況 ===
2012 - 2017 爆紅 超火
2018 冷靜重整期,很多 AI 新創倒閉
2019 假AI新創很多, Junior 飽和, Senior 超缺
Senior 假設台灣有 N 個,可是缺有 4N
大家都要即戰力,有經驗的,可以馬上做專案
但是Sr. 不是去美國,就是不想換工作
如果你是即戰力,我手上有10個缺可以介紹
Junior 有 N 個,缺大概也有 1.2N 個
不過台灣每年生產1000個 AI碩士吧,所以也不缺人
假 AI 新創就是 『口號出得去 人進得來 大家大發財』
去面試就知道老闆不懂 AI ,問一下雷公司八卦都很多
另外開了2, 3年沒有產品也沒有賺錢的大概也怪怪的
=== 關於訓練新人 ===
公司訓練 Jr 是需要花錢花時間的
而且我的經驗是專案都做不完,哪有時間訓練新人?
讓Sr. 花 20% 的時間訓練新人,少做 20% 專案老闆願意媽?
Sr. 願意犧牲看八卦版呵呵笑的時間訓練新人,是我佛心來著
但是很多新人訓練好又去美國或念博班
我也很無奈呀...
去美國的工作環境, 工時, 薪水, 技術都好很多
念博班的說他想做世界第一,不想做客戶願意付錢的東西
=== 結論 ===
我覺得不鼓勵大家轉職 AI
好公司大概都飽和了,只收 AI 碩
2017年前 AI 景氣很好,但是現在冷了
假AI新創又多,有70%吧,如果你沒有能力分辨就是當砲灰
AIOT 現在 90% 是假新創
另外當資料科學家
背景知識,工程,數學,英文都是基本能力唷
很多人說數學很重要...是因為他們工程跟英文都很好了
Pycon Taiwan 徵稿中 3/18截止,當過講者求職大加分喔!
--
Q:為什麼aacs叫小西呢??
A:1.因為aacs的英文名字叫Cicilia Segeliin
2.因為西是最好寫的C
3.西是由一條拋物線+一組雙曲線+一個橢圓組成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4.185.15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551945907.A.F59.html
一波炒過一波
當菜市場阿嬤都知道AI,股市都有AI概念股,就代表潮水要退了
轉職難民太多,但是他們都沒有作品跟成果...
每個都說我很便宜,請訓練我。
但是我有時間為什麼不去訓練台大碩,要訓練你呢?
我知道自己要什麼,缺什麼就好囉~~~
台大純血沒去美國就會一直被罵耶~~~
一來 AI 圈也才紅5年,Sr. 本來就不多
二來 很多 Sr. 都跑去美國了
三來 Jr. 沒人帶也沒有自學能力就不能變Sr.,只會變成Super Junior
四來 老闆都希望Sr. 免費加班帶Jr. 還要加班做專案
我碩班念AI的時候根本沒人想念,大家都在做遊戲跟CV, embedded
畢竟每年還是有幾百個 Junior 入行
當然數學,工程,英文,溝通都要努力鑽研才能頂尖
有22K也有人100K
你給我10000筆以上再提DL吧...
大部分都是 data clean 的工作
而且是data scientist 兼任 data eng., data analyse, ML eng.
但是如果非資工本科又沒有亮眼學歷
你就必須有亮眼作品
不然你會找不到Senior帶,學習成長很有限
另外你說得對,很多傳產最近都成立的AI部門
但是資工碩通常不喜歡去傳產,除非高薪又早下班。
所以我聽說裡面都很少資工碩
但是名稱掛資料科學家
每次講自己的職稱都覺得很心虛,只有使用者經驗研究員聽起來更威
有的說的是台灣包山包海的資料科學家,很多沒有設計模型跟演算法
美國大公司的純資料科學家有個配合的工程師
幫忙把prototype 改寫成 production code
所以不必資工本科,很多統計,數學,工科博士背景
不過台灣prototype直接要上線的就很需要軟體工程背景了
因為上線交給客戶後有 bug 超麻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