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星期一 絕對音樂】
「人生的期望會隨著時間不停的演化,在演化的過程中不見得走來都是一帆風順,
大部份可能伴隨著風雨、崩潰和劇烈的起伏;
我們都不斷的再去做選擇,不是選怎麼完成過去的期盼、他人的期待,
而是當下對自己最好的出路。」
嶄新的月份,你/妳~~準備好了嗎?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疼惜父母,趁來得及說我愛你》
你以為父母至少可以活到八十歲,以為還有二十年可以見面,於是你兩週掛一次電話回家,一個月跟父母吃一頓飯。事實上,換算真實相處時間,二十年驟減為令人心驚的兩個月,如果只剩兩個月,你是否來得及讓父母知道「我愛你」?
如果你的爸媽已經六十歲,你覺得你跟他們還有多少時光可以共度?十年?二十年?
其實,仔細計算,加起來恐怕不到兩個月……
日本earthstar娛樂公司節目製作人中島大輔一直在外地工作,有一天,他驀然發現,父母已經過了六十歲生日。對於遠離家鄉討生活的許多日本人來說,一整年中,大概只有過年過節大約六天的時間能跟父母見面,但一天中,能跟父母相處的時間恐怕連半天都不到,若以十一個小時為計,假設六十歲的父母能活到八十歲,20年×6天×11小時=1320小時,換算起來只有短短五十五天。
就台灣普遍的狀況,子女成年離家工作以後,就算每週都能回老家吃飯,陪父母兩小時;再加上春節除夕、初一兩天,加總起來,也是不到兩個月。
這是多麼令人心驚的數字。原來,我們跟父母的緣分,遠比我們想像得要薄。
親與子的「賞味期限」
中島大輔召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蒐集各地陪伴父母的小故事,集結成書《你跟父母相處的時間其實只剩下55天》。
他在書中指出,「父母的死」是我們早晚會面臨的,但大部分人平常諸事纏身,心裡常會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反正隨時都可以跟爸媽見面。」直到失去父母,我們才明白,儘管在心裡想過有很多事要陪爸媽一起做,但實際上卻什麼也沒做。
編寫《愛,要及時》的作者高道原,雙親已經去世十多年了,儘管他早已習慣了沒有他們在身旁的日子,「但很多時候,想起他們還是會放聲痛哭……就算現在我想對他們再好一點,他們也不在我身邊了。」
我們一直不斷被提醒著,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孩子跟我們的「賞味期限」只有十年、孩子只有十二歲以前是屬於你的……我們如此害怕錯失我們與稚子的相處歲月,但我們似乎經常忘記,我們跟父母的「賞味期限」,其實也不長。
一如我們對孩子不求回報的愛一樣,我們的父母需要的不多,不過就是「感覺有把他們放在心上」,如此而已。
相愛不是件容易的功課。作家吳若權照顧倔強的病母十四年,前七年傷痕累累;後七年則漸入佳境。對吳若權而言,媽媽的事,永遠是他行事曆上最優先的行程。
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與婆婆「國際牌阿嬤」游勉這對婆媳,相伴四十年,一起走過人生高低潮。簡靜惠不只是游勉的媳婦,也是她的粉絲、知己,以及她不凡人生的歷史見證人。
如果你實在說不出「我愛你」,那就用「吃」來表達對媽媽的愛吧。戲稱當年「不是娶了我太太,而是娶了我岳父岳母」的藝人邰智源,熱愛岳母手藝,甚至幫岳父母出版食譜,不讓岳家絕藝失傳。
作者:李翠卿
2012-05 親子天下雜誌 34期
(文章來源:https://www.parenting.com.tw/…/5032393-%E7%96%BC%E6%83%9C…/…)
***************************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