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專欄 #Part2
圖片中的 icon ,十成要看過電影全部,才會知道為什麼要這樣畫。
《G殺》(香港)
帶有十分濃厚的日本類型校園電影風格,含有大量「中島哲也式」(如《告白》、《渴望》)的敘事表現,利用以G開頭的英文詞彙當作全片串場的關鍵字當作包裝。
集結了多樣化的社會角色,且這些角色同時也被貼上邊緣標籤,構成一幅當代眾生相:背地有著交雜關係的名校老師、邪魔歪道的警探父親、性工作者的繼母、亞斯伯格症的男同學、孤僻的拉琴少年……,所有的圖景都隱約指向著香港的社會氛圍。
這是一種嘗試,卻也在這些嘗試裡看見無數道過往的影子,邊緣類型的電影書寫在這部電影當中是種批判?抑或其實是過度使用了這些類型符號,反而更加刻板化了這些邊緣角色的塑造?導致最後收束可能顯得難以控制,這是自己認為這部電影最可惜的地方。
|放映場次|
11/11(日)15:50 新光 3 廳(國際首映,有QA)
11/14(三)10:50 in89 豪華 2 廳(有QA)
-
《柔情史》(中國)
母女之間的相互(心理與對話上的)相殘,也是一種深到極致的相愛。
說實話,這部閱讀起來並不是一部既定框架所認定的電影(另外一部則是同為入選電影之一的《重返天堂之城》),而是導演楊明明半自傳式的懺情書寫。
本片的父親缺席,留下的則是母女之間更為深邃的關係揭露,從親情、日常生活裡的細碎粉塵、女漫遊者(Flâneuse)式的觀看視角、兩個女主角的情感生活變化做出相對細緻的翻挖。
尤其,鏡頭喜愛影射中國政治(無所不在的監視器、北京天安門),這些隱藏符號對應著這部電影一開頭的龍標(中国电影公映许可证)已有了導演可能欲表達的反面思考,雖分岔了原電影主軸,但也不太構成觀看時的干擾。
這是一部明顯帶有傲氣的電影,可在觀看與自我辯證的過程裡,我被它的傲氣說服了。
|放映場次|
11/11(日)18:40 新光 1 廳
11/13(二)15:40 新光 1 廳(有QA)
-
《幻土》(新加坡、法國、荷蘭)
談述新加坡的填海造陸工程之野心,同時也著重於跨國移工在新加坡的生命處境。這部作品野心宏大,概念從失蹤的中國移工作為出發,警探與移工身份間的相互膠著,把人的夢境、虛擬電玩遊戲、真實又離奇的勞動場景,交會出這部電影敘事的多種可能。
阿比查邦般的網咖空間設計(如果真的有這種網咖空間,我也滿想去看看。)影中人的失眠情境,可能喚起了觀影人的睡眠,聽起來荒唐也很正常,也正因這種一來一往意識間的流動,故事本身的破碎與紛亂或許可以試圖合理化新加坡的當下處境。但也可能因為著重於形式與氛圍上的先行,前述提及移工與新加坡之間的關係變得過於薄弱,核心就消失了。
|放映場次|
11/13(二)18:40 新光 1 廳(有QA)
11/14(三)15:40 in89 豪華 2 廳(有QA)
-
#Tobecontinued
#2018亞觀團
#G殺
#柔情史
#幻土
#金馬影展
Search
身份证反面英文 在 國民身分證領補換資料查詢作業 的推薦與評價
圖形驗證所顯示之驗證碼,輸入字元。 五、如輸入資料錯誤達2次,當日無法查詢。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正面. 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反面. 資料起始日期: 94年12月21日.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