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IDE今年要滿十歲了,成立於金融海嘯之後,乘著智慧型手機、臉書社群與4G行動網路三股強風而起飛,也茁壯成一個台灣具有指標性的科技媒體。
在2017年之前,INSIDE是一個小而美的媒體,五個人的扁平化小編制,四位編輯就是四條「一條龍」產線,加上一位四處奔波的業務「一條龍」,賺錢養活自己倒也不難,但也的確受限於資源,例如這樣的人力,辦個數十人的活動還可以,上百人那可就人仰馬翻了。
2018年INSIDE加入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之後,經過了一年多的磨合,INSIDE也有很大的轉變,社群有集團的行銷部門協助,業務有集團的業務部門龐大編制從開發、集團眾多媒體的資源整合到執行,節目部可以支援製作系列性節目,還有強大的工程師讓INSIDE的內容可以展示在上市公司的員工餐廳,甚至有足以舉辦大型活動的團隊。
也許對其他媒體來說都是例行公事,但對INSIDE來說卻是持續的突破、學習與成長,而這一切的努力在這次的5G論壇也是一個總驗收,不但邀請到了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交通部王穆衡、經濟部許冬陽、高通劉思泰、AWS的Dean Samuels、遠傳饒仲華和台哥大郭宇泰這些頂尖的講者,數百位的參與者更是不畏風雨的待了兩天,而且還有65%的參與者給了滿分的評價。不敢說很成功,畢竟還是新手,一定有很多待改進之處,過程中整個團隊也持續在回報和檢討將來如何做得更好,但活動的順利與圓滿也的確證明了INSIDE與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所具備的專業與能力。
更重要的是,這個活動最終還是希望大家有所收穫。5G真的會造成很緩慢但是卻很重大的改變,而INSIDE本為一個報導科技趨勢的媒體,自然要讓讀者們比別人更早一步去意識和認知到這個重要的議題。在兩天的論壇中,5G的高頻寬、低延遲和大連線已經被講者們說了上百次,但是在這些特性背後,要怎麼開發出創新的應用,卻是現在大家現在根本還看不到、不了解也不確定的,但也在論壇的眾多討論中越來越清晰了,我自己過去這一季為了活動的舉辦可以說是沈浸在5G的發展上,同樣深受啟發,講者們對趨勢的掌握與對於議題的深度思考著實令人佩服,也讓人對台灣從政府到業界的專業與創意感到很有希望,尤其是在5G的發展上,正好可以大量運用台灣過去所累積的強項。
很開心可以跟一群專業的團隊合作,感謝關鍵評論網共同人Mario Yang和癮科技創辦人Atticus Wu帶領團隊跟INSIDE共同舉辦這次的論壇,Believe Liao帶領著強大的業務團隊取得贊助廠商信任與參與,而且還有TNL Brand Studio製作專業的懶人包與動畫,總策劃Feather Wu和Ming Yueh Wang更是讓這個活動得以順利舉辦的關鍵人物,還有許許多多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的同事,都為這個活動貢獻了很多專業,也期許未來我們能夠迎接更巨大的挑戰。
當然,對我個人來說,最榮幸的是可以成為INSIDE這個五人小團隊的其中一份子,高頻寬、低延遲和大連線不只是5G的特性,同時也是INSIDE這五條龍的專業能力!
同時也有2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8萬的網紅STR Networ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感謝禁藥王和栗子陪我一起做怪怪的事…等一下,原版好像沒有比較正常 ------- STR NETWORK PRESENTS 薩泰爾娛樂 發行 -------- | 製作 Production | 薩泰爾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 主演 Talent | 曾博恩 Brian Tseng /...
郭宇泰 在 許幼如的職場學習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大哥大 郭宇泰
#inside未來日 #5G #郭宇泰 #台灣大哥大 #車聯網 #Humble #GartnerHypeCycle
5G 對生活有什麼影響?對創新有什麼趨勢與發展可以注意?要我預測未來是不行的,但希望可以看得出一些脈絡,跟各位分享我怎麼看的。從八零年代的行動電話,把大家從家裡的線束福解除了,九零年代的2G除了容量增加外也介紹了簡訊給這個世紀,兩千年代的3G是行動寬頻,讓網路不再受到網路線所束縛,3G剛出來的時候的效能是非常差的,當時我們一天到晚都在擴容,因為iPhone 出來後流量每年都得翻倍,這代表說需求一直在那裡只是沒有被滿足而已。從1G到4G的時代,是需求引領建置的時代,而在5G一個基本的地方是,可能不再是需求引領建置。
根據高通的預測,未來的美麗新世界是萬物聯網。其實有很多基本上不同的地方,例如從Nokia 2015年的說法,5G是無所不能,上天下地什麼都能做,但也是無所能。從那之後到目前的四年,當年的願景正要被轉換成實際的東西,根據這個願景從XR,智慧聯網,工業4.0,智慧家庭等等,5G引導萬物聯網後會帶來很不同的世界。
但實際是怎樣呢?未來的車子,穿戴裝置、機器人等等,5G是基礎能力,但不見得是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東西。5G是個潛在內建的角色,是個推動者(enabler)。根據高通的分析,2035年的5G會有12.3兆美金的產值,不只是台灣媒體也是世界媒體。5G是中美貿易戰的點火點,是未來經濟國運所繫的國家級競爭。
5G的頻段使用與特點會是什麼呢?最常談到的就是下載一部4K電影從3~5分鐘到不到十秒,但這個數字常常有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唯快不破真的是4G跟5G的重要差異嗎?目前有多少人看電影會下載?大部分人使用的是串流,而根據Youtube 的建議,HD的畫質只要5Mbps的流量就夠了。那為什麼需要5G?
從下載速度與遲延兩個角度,4G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幾乎99%的應用,那為什麼需要5G? 飛躍的技術能力到底代表什麼市場,誰會出來,誰先誰後?新創者如何更省力地搭上這班車跟潮流接軌?
從3GPP制定的標準,可以看出他在跟哪些機構合作,走勢如何,以及未來大勢的分析。5G的第一版R15是支持了超大頻寬,並沒有超低遲延跟海量物聯網。3GPP這個機構也不是神,像我們在發展產品的時候也會先看市場的走向,超大頻寬只是目前市場的延伸,佔市場的99%,也比較容易做到。
如果我們把物聯網劃成金字塔,最底層的水表電表等等今天的4G IOT就可以支持,接下來的安全監控等,目前的LTE-M也可以支持,真正需要很大頻寬時候也可以用4G LTE即可。這些應用不但現在就可以支持,而且也還在開端,數量沒有多到需要海量連結。
那為什麼會有5G的標準呢?3GPP跟車聯網還有工業自動化的組織有密切的合作,所以R16甚至之後的標準,很多是為了他們打造的。
另外一個重要的差別是在1G到4G,都是人跟手機的關係,但是到5G之後,物品的連結比起跟人的連結更重要。商業模式也會從目前的B2C轉變到B2B,透過很多層後才到終端消費者。所以一班消費者感受不到5G在裡面的,雖然這些連結會因為有了5G有更強大的效應,但一般消費者是感覺不到的。以前行動產業是電信為主的事情,行動聯網後網路產業就有很大的角色,像是Over The Top (OTT) ,但在5G裡面不只是電信業網路業,跟很多產業都有關係。
過去在1234G時代,滿足了需求滲透率就會提高,台灣在4G時代的滲透率成長是全世界最快的,為什麼?因為需求已經在那裡了。5G時代就像門口有一塊耕地,用5G去施肥澆水,但不知道兩三年後會長出什麼來,現在有點像是用技術引領需求,可是會長出什麼我們不知道。
我常被問到未來的殺手級應用是什麼?我認為會有很多應用與平台在不同產業出現,每個產業的殺手級應用與平台都不相同。例如有穿戴式裝置,家庭裡面使用的音箱,ARVR的眼鏡,電線桿上面的裝置,它可能是安全監控等等等等,自動化駕駛,工業、無人機。。。會不會發展都有可能。
5G的佈建部分,我們從<3GHz開始,為了要有更大的容量會往更高頻率發展,但不要被尖峰速度騙了,因為實際應用會差異非常大。台灣剛開始會是3.5GHz的佈建比較踴躍,在戶外可以得到5G服務,但進了室內就很拼了,因此若創業者要做的應用根部建有關係,就要思考是戶外而已,還是室內外都有。若要做到室內外都有,就要想辦法補足使用者體驗,因為80%是室內使用。
另外從幾年前開始就有很多異質性網路的討論,理論上是現有的4G做大範圍覆蓋,小區域用3.5GHz,在特殊熱點用28GHz.重點是過去網路佈建是消費者需求為主,有人的地方就會去補,未來有人的地方還是會去補,但是企業工廠的需求是更重大的。而工廠裡面是沒有人口涵蓋率的,那裡的基站主要的目的是讓生產更有效率,會有很多生產機具感知器接到基站,Local gateway & application ,企業專網的應用跟雲跟邊緣計算是比較重要的需求。
企業跟消費者最大的差異是每個企業有自己的基礎設施,有自己的後端系統,所以電信業要有大量的客製化跟整合,需要跟後端連結。這跟做消費者市場不一樣,消費者市場已經在手機廠端整合好了,但企業客戶不一樣,電信業者要自己花很大力氣整合。
5G會帶我們進入很多的市場,數量不勝枚舉,若創業者進入某個市場但起不來是事倍功半的事情,哪裡有大順風可以讓創業者一躍進入龍門?車聯網跟工業自動化只是一個市場嘛?5G會促使不同產業的發展融合與突變,電信業者會接觸很多不熟悉的產業與企業,要如何了解他們目前的運營與痛點及問題何在,如何把5G跟其他東西帶入這個環境。而且其他東西可能是更重要的,5G只是個推動者,我如何讓他們做到以前做不到的更好的事情。
另外還有更多的技術,5G真的是選項嗎?為何不是選wifi呢?另外換機週期,就手機來說從1~2年到2~3年甚至更久;而跑到其他產業像是車子還有工廠機具,換機週期更久。我們作為顛覆創新者如何進入多個產業,遇到換機週期的開端。我認為我們在很多產業週期的開端,這有待各位做研究提出自己的結論。
以車聯網為例,這只是舉例,並沒有任何價值判斷。我只是想用我的思考方式,選個產業挖得比較深一點。車聯網Vehicle to everything, 包含車輛跟車輛的聯網(V2V),車輛跟基礎建設的聯網(V2I),車輛跟網路(Vehicle to network),車輛跟人員。應用場景可能有開車時候騎自行車的人靠近,另外還有人要超車等等。這只是車聯網一部分,但是車子會變成新的商務平台,我們可以注意到當自駕車變成Level5的時候不需要有人的進入,汽車會變成客廳、工作場所、甚至可以住在車上。但這只是發想的東西,在自駕車裡面,安全只是一小部分,還有很多商業模式可能從這裡發芽。
例如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每年因為車禍傷亡超過一百萬人,根據統計有94%的意外是人為疏失。
另一個角度是從車輛共享平台像是Uber最不可靠的環節是駕駛人,即使我在台灣也常接到美國信箱詢問我要不要加入駕駛人,如果能把駕駛人這段都變成自動化該有多好。根據ABI的預測,到2030年時候每64人擁有一台車,但是這些美好真的只能靠5G嗎?
DSRC根據802.11p 發展了近十年的技術,在跟5G競爭到底V2X是用誰為基礎。歐盟跟美國還沒有決定,但中國似乎已經決定了要走5G。
根據ADI的統計,2030年的自駕車會取代500萬輛私家車,事故的部分目前的事故理賠$190B會因為自駕車進來只剩下$55B,另外90%的計程車也會因此失業。
根據Goldman的報導,2040年的時候Level4的自駕車才會達到20%的佔有率,換句話說初期可能會是在都市的時候用自駕車取代一般車。我們也可以看北美自駕車的銷售比率,2025年時候Level4也只有1%,所以若要選擇自駕車為發展市場,要注意市場到底會有多大。根據5G刺激的車業發展地圖來看,會以為是在看手機產業,有很多像是目前的網路公司,Google也會進來,傳統的車廠會有變成Dump Car笨載具的危險,因為車子已經變成一個平台。會有很多新舊廠商聯盟想要主導未來產業發展與產業鍊,像是5GAA跟5G-ACIA都在產生跟試圖對標準產生影響。
另外一個問題是,5G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力有多大,到底是必要條件還是Nice to have? 例如就自駕車而言,有兩輛車,一輛是自己可以做99%的決定不用理他,另外一輛要不時的經過5G網路去聯網才能使用。你會選哪一台?我會選前者。因為5G的覆蓋率要到達很高是有大挑戰的,5G在自駕車產業上是協助性的角色,解決有個死角有台車忽然跑出來的狀況,是個錦上添花的想法。
很多產業調查都講過,應用平台與大數據是電信業最大的價值。電信業從傳統的電話網路提供者,也逐漸往上走,未來會漸漸往產業鏈發展才會有更多的營收。不只要把目前的收入抓住,也要看到未來更大的餅。
根據Gartner 的Hype Cycle,任何新東西出來走過的歷程是往上爬,越來越炒作,到達頂峰後很多幻想會破滅,往下掉,這之後有些會慢慢不見,但也有些會慢慢發展出來。我們可以看到5G之外,機器人、L4自駕車、L5自駕車與無人機、AR等等被連結的技術很多是會需要五年甚至十年以上的。
我的結論是雖然目前炒得很厲害,但5G絕對不是百米賽跑而是馬拉松。目前韓國跟美國很多消費者的反應進來,若明年再有個論壇,5G可能在Gartner的Hype Cycle中往下降,但發展絕不是短期的事情,因為是個長程賽跑。創業者要以平常心看待。
結論
5G跟4G最大的差異,要注意到的是5G可以額外為我們帶來什麼。
從創業者的角度,要看標準發展、看5G會覆蓋在哪裡、在你有興趣的領域發展的先後與順序如何。
有哪些生活應用場景?這很難講,因為是個B2B2222C的事情,未必感覺得到。
電信業如何透過5G跟各行各業更緊密結合?必須跨界結盟走出去,才能有機會有更大的營收。
QA
電信業盈利模式如何改變?終端跟著產業走,看要進什麼產業才會跟著改變。手機是消費者主導的東西,但其他領域很多是產業跟企業的東西。大問題是如何結合。
物流業會如何變革?物流業不需要5G就可以多做很多事情,主要是追蹤跟物流安排更有效率。
切入車聯網應用會有哪些新創共同加入?這還是個比較複雜的事情,目前需要做的是跟這些產業聯盟有共同接觸,找到電信業可能發展的商業模式。車聯網發展有條線是台灣會怎麼發展。
韓國為何可以做到百萬用戶?因為本來不賣吃到飽,5G開始賣吃到飽,而且補貼非常多。資費差異不大,最新手機還比較便宜。韓國電信商的策略是先用補貼的方式把用戶抓到5G,在使用應用把他們留在5G,未來再往其他地方發展。
除了基礎建設外還要推哪些服務?其實從4G開始就在推很多自己的OTT服務,這些可以做5G的基礎之一,舉例來說ARVR可以做工業也可以做消費者應用。在物聯網部分這幾年非常著力,跟很多不同產業的聯盟結盟,例如在路燈方面跟億光等等。因為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第一步是很謹慎小心的,要跟產業龍頭結盟才知道產業到底在做什麼,痛點效益效率到底有什麼我們可以往上走的。方針都差不多,但走出去的路大家可能不同。
郭宇泰 在 寫點科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謝各位讀者,特別是曾經贊助這個寫作計畫的每一個人,有您的支持才讓我持續產出更好的內容,真的十分感激!
現在我也希望能有一點回饋,最近 INSIDE 即將舉辦 5G論壇,時間是2019/08/23 (五)、24 (六),地點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很幸運地, INSIDE 是合作夥伴之一,我這邊有 5 張公關票可以發送給各位讀者作為公關票,有需要的讀者請在下方留言分享「最期待 5G 有什麼樣的商業應用」以及「為什麼」,我會選擇前 5 個論述最好(由我主觀認定)的讀者發送,截止日是 8/18 。
希望有拿到票的讀者當天都要出席論壇喔!
-----------------------------------------------------
INSIDE這次邀請到了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經濟部5G辦公室主任許冬陽,讓大家可以掌握政策面的最新進展;國際大廠有高通台灣與東南亞區總裁劉思泰、亞馬遜AWS架構主管 Dean Samuels 分享在中美貿易戰的不確定性當中,軟體與硬體的產業趨勢要如何觀察。
國內電信大廠遠傳電信執行副總經理饒仲華、台灣大哥大技術長郭宇泰也將會分享 5G 的相關議題。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906240726581776645780
郭宇泰 在 STR Networ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感謝禁藥王和栗子陪我一起做怪怪的事…等一下,原版好像沒有比較正常
-------
STR NETWORK PRESENTS
薩泰爾娛樂 發行
--------
| 製作 Production | 薩泰爾娛樂股份有限公司
| 主演 Talent | 曾博恩 Brian Tseng / Asiaboy 禁藥王 & Lizi 栗子
| 其他演出 Extra | Serena Hou
【音樂製作】
| 改編詞 Sub Author | 曾博恩 Brian Tseng / Asiaboy 禁藥王 & Lizi 栗子
| 作曲 Composer | Asiaboy 禁藥王 & Lizi 栗子
| 編曲 Arrangement | DJ Hauer
| 人聲錄音師 Recording Engineer | 柯嘉森 Sen Ko
| 人聲錄音室 Recording Studio | 強力錄音室 Mega Force Studio
| 配唱製作人 Vocal Producer | Wayson.H @奇洱文創
【音樂錄影帶製作】
| 導演 Director | 林宣佑 Roger Lin (DotDot-Creative)
| 製片 Producer | 洪邦傑 Bon Hung
| 執行製片 Line Producer | 曹卜仁 Allen
| 製片助理 Production Assistant | 郭冠偉
| 攝影 D.O.P | 周耿佑 Tyler Chou (DotDot-Creative)
| 二機攝影 B Camera | 蔡岳鋒 York Tsai (DotDot-Creative)
| 攝影大助 1st C.A. | 孫明瀚
| 攝影助理 2st C.A. | 邱晨宇
| 攝影器材 Photographic Equipment | 鏡頭銀行 LensBank
| 燈光師 Gaffer | 黃維宣 Gary Huang
| 燈光助理 Best Boy | 林余璠 / 陳繹閎
| 美術 Art Designer | 許紫珈 Zijia Syu
| 造型 / 髮型 Stylist / Hair | 陳麒安 Dotchen
| 造型助理 Stylist Assistant | 黎羿伶 Rin Ali
| 梳化 Makeup | 曾芊菱 Cherry Tseng
| 剪接 Editor | 林宣佑 Roger Lin (DotDot-Creative)
| 特效 Animation Effects | 林宣佑 Roger Lin (DotDot-Creative)
| 平面設計 Graphic Design | 林宣佑 Roger Lin (DotDot-Creative)
| 調色 TC | 周耿佑 Tyler Chou (DotDot-Creative)
| 台文翻譯 Taiwanese Translator | 郭以勒
◤本片全程遵守文化部公告之拍攝防疫管理措施◢
#開啟CC字幕
#Asiaboy禁藥王 #Lizi栗子 #博恩
#禁藥王
-----
⧉ #薩泰爾娛樂 ⧉
≡ 商業合作請來信:business@strnetwork.cc ≡
郭宇泰 在 相信音樂BinMus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堅定扛起信念
每個人都是戰神
每個人都能掀起一場風暴
蕭秉治 ╳ 鼓鼓 呂思緯 ╳ Julia 吳卓源
三人首度聯名打造
魔幻RPG炫戰手遊「戰神風暴」
同名主題曲
#戰神風暴 #鼓鼓呂思緯 #蕭秉治 #Julia吳卓源
🎶線上聽:https://stars.lnk.to/Warstorm
蕭秉治、鼓鼓 呂思緯以及Julia 吳卓源三人共同受2021矚目手遊「戰神風暴」邀約,合力打造遊戲同名主題曲《戰神風暴》。三人深受炫麗奪目、熱血對戰的遊戲畫面所撼動,而難得的限定組合,也讓他們彷彿有了即刻成團、肩負挑戰困難的使命感,並以「信念」為核心概念發想,獻出令人血脈賁張的熱血競技之作《戰神風暴》。
-「Music Credit」-
製作人|KING CHAIN金城(SPOTLIGHT X STUDIO)
作詞|呂思緯Agoo Lu、蕭秉治、Julia 吳卓源、Tower da Funkmasta 陶逸群
作曲|呂思緯Agoo Lu、蕭秉治、Julia 吳卓源
編曲|KING CHAIN金城(SPOTLIGHT X STUDIO)
錄音|Frank Huang黃君富(B’in Music Studio相信音樂錄音室)
混音|Vince Tascione(SPOTLIGHT X STUDIO)
母帶後期錄音室|SPOTLIGHT X STUDIO
-「Video Credit」-
製作|空殼影像
導演|柯孟融
副導|林姿均
腳本繪製|貓頭鷹
監製|伍佰
專案經理|Yogurt Lin
製片|梅致祺
執行製片|林學龍
生活製片|游士弘
防疫組|林知融、阿彤
製片場務 |范子霽、郭宗哲
攝影指導|林眾甫
攝影大助|黃宜璇
攝影助理|張家瑜、李世全
穩定器技師|尤崇瑋
攝影器材|旋轉牧馬
燈光師|楊景浩
燈光大助|王寯元
燈光助理|陳繹閎、呂佑凱、楊朝翔、洪名洋
燈光器材|阿榮影業
美術指導|陳若宇
美術執行|王宥睎
美術場務|林煜翔、黃詠瑜、莊凱浩、徐鵬森
置景作業|阿榮影業
道具卡車|林瑋、張簡義忠
場景質感|法蘭克質感創作有限公司
質感總監|陳新發
質感師|王馨珮
質感專員|林相如、林佩蓁、嚴國良、陳靖恩、傅永
九巴司機|張輔弼
搖臂器材|樂天影業
場務器材|貞寶影業
後期製作|IC IMAGE
後期監製|李佳倫
動畫總監|林明暐
視覺設計|葉佳旻
後期特效|鄭吉雄、司維楷、陳信翰、楊佳瑋、管志偉、目子拾參
剪接|蕭秉亞
調光|李芷璇
混音|澄音社
特別感謝|MING
鼓鼓呂思緯、蕭秉治
造型 Stylist:王慧中/花輪
化妝Make up:丁詩穎 Ting Shih Yin(花心工作室)
化妝助理Make up Assistant:吳岱蓉 Diana wu (花心工作室)
髮型 Hair Style:郭泰驛 Laurance Kuo (Artists Club)
髮型助理Hair Style Assistant:林尹熏Alvin
‥‥訂閱・相信‥‥‥‥‥‥‥‥‥‥‥‥‥‥‥‥‥‥‥
▶訂閱相信音樂YouTube官方頻道 Subscribe YouTube
-- MV首播、新歌搶先聽、獨家花絮
http://www.youtube.com/binmusictaipei
➩ 鼓鼓GBOYSWAG ➩
YouTube:https://bit.ly/GboyswagYT
FB:https://fb.com/gboyswag/
WEIBO:https://weibo.com/gboyswag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gboyswag_official
twitter:https://twitter.com/djgoogo
➩ 蕭秉治 OFFICIAL ➩
YouTube:https://bit.ly/YTXiao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BingChih/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xiao_bingchih
twitter:https://twitter.com/XiaoBingChih
weibo:https://weibo.com/u/1750531530
郭宇泰 在 阿尼尛 Anim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Ani3small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anima_ani.small.small.small/
2020年東京奧運順利閉幕,台灣在各大運動項目中迎來了許多第一次:首面羽球獎牌、首面柔道獎牌、首面體操獎牌、首面高爾夫獎牌、首面拳擊獎牌、首面空手道獎牌。
奧運見證了體壇巨星的崛起,書寫著一代代的傳奇。五朝奧運元老盧彥勳:「代表台灣打東京奧運,做為職業生涯的最後一場賽事,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且光榮的事情。」
同樣參加過五屆奧運的台灣桌球教父莊智淵也向媒體透露,2020東京奧運,可能是他生涯奧運最終戰。
68位選手,68個不同的人生故事。挺過病痛,扛著壓力帶著傷,在賽場上不斷挑戰身體與生理極限、拚搏到最後一刻。如此努力的你們,是如此地閃亮、令人驕傲。
#尛眼看東奧 #你們是我們的驕傲
▍賽事成績 ▍
郭婞淳,舉重女子59公斤級金牌。
李洋、王齊麟,羽球男子雙打金牌。
楊勇緯,柔道男子60公斤級銀牌。
鄧宇成、湯智鈞、魏均珩,射箭男子團體銀牌。
李智凱,體操男子鞍馬銀牌。
戴資穎,羽球女子單打銀牌。
羅嘉翎,跆拳道女子57公斤級銅牌。
林昀儒、鄭怡靜,桌球混合雙打銅牌。
陳玟卉,舉重女子64公斤級銅牌。
潘政琮,高爾夫男子個人銅牌。
黃筱雯,拳擊女子51公斤級銅牌。
文姿云,空手道女子55公斤級銅牌。
▍各運動代表隊 ▍
【游泳代表隊】
選手:王星皓、王冠閎、黃渼茜
教練團:李澄峯、王耀偉、黃智勇
【田徑代表隊】
選手:鄭兆村、黃士峰、陳奎儒、陳 傑、楊俊瀚、謝喜恩
教練團:孫念祖、曾孝生、薛聖融、王國慧
【拳擊代表隊】
選手:黃筱雯、林郁婷、吳詩儀、陳念琴
【馬術代表隊】
選手:陳少曼
教練團:KUMPS JOS DOMINIK
【高爾夫代表隊】
選手:潘政琮、徐薇淩、李旻
教練團:高尚宏、曾秀鳳
【空手道代表隊】
選手:王翌達、文姿云
教練團:寧玉麟、黃昊昀
【划船代表隊】
選手:黃義婷
教練團:謝茂松
【桌球代表隊】
選手:林昀儒、莊智淵、陳建安、鄭怡靜、陳思羽、鄭先知
教練團:許榮展、蔣澎龍、鄭佳奇
【舉重代表隊】
選手:陳柏任、高展宏、謝昀庭、方莞靈、江念欣、陳玟卉、郭婞淳
教練團:林敬能、黃達德、吳銘通
【射箭代表隊】
選手:雷千瑩、譚雅婷、林佳恩、湯智鈞、鄧宇成、魏均珩
教練團:林政賢、倪大智、劉展明
【羽球代表隊】
選手:戴資穎、周天成、王子維、王齊麟、李洋
教練團:蔡佳欣、賴建誠、陳宏麟、欒 勁
【輕艇代表隊】
選手:張筑涵
【自由車代表隊】
選手:馮俊凱
教練團:林昆鴻、劉金峯(機械師)
【體操代表隊】
選手:李智凱、唐嘉鴻、洪源禧、蕭佑然、丁華恬
教練團:林育信、翁士航、蔡恆政、鄭焜杰
【柔道代表隊】
選手:連珍羚、楊勇緯、林真豪
教練團:劉文等、松岡義之
【射擊代表隊】
選手:呂紹全、楊昆弼、田家榛、吳佳穎、林穎欣
教練團:陳文菱、徐曉如、郭孟熙、田兆枝
【跆拳道代表隊】
選手:黃鈺仁、劉威廷、羅嘉翎、蘇柏亞
教練團:劉祖蔭、廖家興、李泰相、吳明傑、劉聰達
【網球代表隊】
選手:盧彥勳、謝語倢、許絜瑜、詹詠然、詹皓晴
教練團:詹元良、盧威儒(訓練員)
【隊醫】
林瀛洲、林聖章
【物理治療師】
周詣倫、高敏珊、趙遠宏、吳建良、蕭凱倫、李瑋君、陳妍伶
【運動傷害防護員】
王詩婷、王瑞翔、冷侑蓉、凃思危、程心儀、陳愷謙、林儀昀、曾琮仁、辜羿璇、詹華蓁
▍赴日執法的台籍奧運裁判 ▍
【體操】周翠華、童俊傑
【羽球】郭邦賢、張文蔚
【角力】張聰榮
【網球】王薏婷
【射箭】潘昱璇
【舉重】楊素冠
【棒球】紀華文
【跆拳道】巫雨庭
【籃球5V5】于容
【籃球3V3】蘇宇燕
【運動攀登】黃偉齊
----------------------------
▍製作名單 ▍
MOCAP演員:林芝苑、蔣承先、葉少強
MOCAP動畫師:游人仰、鄭明威
3D動畫師:曹立學、羅宏宇
音樂、音效:賴人愷
剪接:薛怡芬、吳㛄儂
#東京奧運 #tokyo2020 #taiwanwtf #wtf #animation #animators #3danimation #3dmodels #computeranimation #memes #lol #taiwan #台灣 #art #digital #news #ani3small
郭宇泰 在 郭宇泰的個人檔案 的推薦與評價
查看名為郭宇泰的用戶個人檔案。加入Facebook,與郭宇泰及其他你可能認識的朋友聯絡。Facebook 讓人們盡情分享,將這個世界變得更開闊、聯繫更緊密。 ... <看更多>
郭宇泰 在 郭宇泰老師 的推薦與評價
郭宇泰 老師. Home. Shorts. Library. 郭宇泰老師. @user-wp2pj7gi8n38 subscribers4 videos. More about this channel. Subscribe. HomeVideosPlaylists · Videos · 6:05 ... ... <看更多>
郭宇泰 在 [新聞] 台灣大哥大引進液冷式基地台大減能耗47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範本格式 (請依序謄寫,禁止更動格式,綠色範例可刪除)
──────────────────────────────────────
1.原文連結:連結過長者請使用短網址。
https://bit.ly/455TxrU
2.原文標題:標題須完整寫出且須符合內文(否則依板規刪除並水桶)。
台灣大哥大引進液冷式基地台 大減能耗47%
3.原文來源(媒體/作者):例:蘋果日報/王大明(若無署名作者則不須)
黃琮淵/中時新聞網
4.原文內容:請刊登完整全文(否則依板規刪除並水桶)。
台灣大哥大不斷透過流程創新、設備更新以持續提升節能減碳成效,鎖定用電碳排熱點進
行改善,全台首家引進Nokia諾基亞最新液冷式(Liquid Cooling)基地台設備,於日前完
成首輪建置與測試,驗證最高減少47%設備耗電、降低14度設備溫度,持續建設環境友善
網路。
台灣大自2016年啟動智慧節能系統,並陸續引進AI大數據分析各項耗能設備、導入多樣化
節電方案,優化電信設備、電力及空調系統使用效率,使電信、雲端機房及基地台更減碳
、更節能,自2016年至2022年減碳達42133公噸,超越原目標設定,減碳效益等於近110座
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2023年積極施作AI智慧節能並提前完成低耗能設備之置換,節
電再度超越目標。
2023原設定目標為節電400萬度,截至八月已達300多萬度,全年節電因此上修至近500萬
度;搭配綠電開發策略,包括:2022年度購買再生能源數量居全台第2名,以及支持中研
院開發去碳燃氫、地熱能、海洋能(潮汐能)等新型態潔淨能源,台灣大三管齊下,加速實
踐2050年淨零排放(Net-Zero Commitment)承諾。
台灣大哥大技術長郭宇泰指出,本次引進諾基亞液冷式(Liquid Cooling)基地台設備,透
過環保液體散熱,取代既有較耗能的風扇和傳統空調的散熱技術,不但可降低基地台設備
溫度與噪音,更讓少部分受限現場因素的站點關閉空調設備,全面降低設備耗能。後續台
灣大也將規劃引進諾基亞的智慧電力儲放系統,將尖峰時刻的用電需求切換到用電離峰所
儲存的電能系統上,降低忙碌時的用電負載,透過有效的電源管理提升用電效能。
郭宇泰進一步指出,台灣大哥大致力降低日常營運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宣導共頻、共網、
共建,避免5G網路的高耗能造成碳排增加。未來台灣大哥大合併台灣之星,台灣大計劃減
少一整套3G網路和數千個4/5G基地台設備的重複布建,對比兩家公司兩套電信基礎建設
各自獨立運作,每年省電高達一到兩億度,減碳量高達5.1萬噸到10.2萬噸。台灣大以「
自然共好」為使命,優化基站設備,總共100MHz 3.5GHz頻寬,為業界最大之5G中頻容量
,包含不同頻段將超過15000座5G基地台,提供98%人口、99%訊務之絕佳5G涵蓋。
諾基亞行動網路技術長暨策略與技術副總裁 Ari Kynäslahti表示,我們非常高興看到台
灣大哥大採用我們創新的液冷式AirScale產品組合方案,和一體化機櫃基站節能解決方案
,這將有助於減少能耗和降低碳排量,同時撙節成本。此技術將對於發展更永續的電信產
業發揮關鍵作用,並協助應對氣候變遷、減少碳足跡和加速綠色能源的使用。
5.心得/評論:內容須超過繁體中文30字(不含標點符號)。
降低能耗與發熱
不知道是不是代表著基地台功率能提高?
這篇有提到合併台星後
會有超過15000座5G基地台
100MHz頻寬最可惜的就是沒有連在一起
只能等5G CA技術出來
這讓我感覺當初競標的時候
業界應該就有在討論台台合併了
不然哪那麼聰明故意卡台台中間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22.1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bileComm/M.1695733688.A.09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