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
《生命的意義,你的靈魂都知道》x2本
#文末有抽獎方式
#生命的意義,你的靈魂都知道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
很像是通往靈性道路的
相關實踐心得雜記。
因為裡面的很多章節拆開來,
可以獨立成一本書的知識去講。
作者作為一個對靈性方面有天賦的人,
某天在做了跟神有關的託夢之後,
成為神的轉譯者,
無師自通幫人看手相、
用第六感幫人問事解惑。
書中收錄了一些發生
在她身上的一些小故事、對靈性相關的看法,
還有淨化負能量、
與高我連結的簡單實作教學
是本靈性初學者的好書。
因為我沒有相關的能力,
所以前面作者的啟發經歷,
我就當有趣的故事看。
我喜歡作者雖然個人經歷的部分很玄幻,
如果不是天公之子
大概無法做到像她那樣子。
但她認為靈性可以用
科學解釋並且實證,
像是量子空間、蟲洞、平行宇宙
這是科學家愛因斯坦和霍金都認可的。
這部份跟我的價值觀相同
因為靈性相關看法和教學
真的是五花八門,
你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但使用腦科學、生理學、數學等
去輔正解讀靈性,
除了可信度比較高一點,
被騙的機率比較少一點。
科學能讓更多人可以使用
通用的規則或公式
窺探其中的奧秘。
#關於死亡的描述
我很喜歡作者關於死亡的一段比喻,
死亡就像是我和幾個人
在客廳熱鬧的聚會,
之後我單獨走入了隔壁的房間,
客廳的人看不見我,認為我消失了,
於是感到難過哭泣。
但事實上我並未消失,
而是在不同的空間移動,
此處不再是彼處的存在,
當時間一到,我又走入了下一個房間,
於是這房間裡的人笑了,
因為他們看見新生命的誕生。
在尋找自我成長的過程中,
我沿著書籍的脈絡前行,
從追求向外訓練技能的成長,
到逐漸往內探索內心的的本質
進而接觸到生死學相關的知識。
看了瀕死經驗的人、好幾個宗教
所形容的世界
共通一致的地方
我逐漸相信,
在出生之前,
靈魂會選擇一項或多項天賦
以及相關環境和事件,
幫助你經歷體驗,
來幫助他們完成自己的生命計畫。
死亡,
只是人在脫離肉體後,
回到原本靈魂的狀態
我們靈體所在的空間比較高等,
例如沒有時間跟地點限制,
也沒有恐懼等負面的感受。
靈體需要降等去依附肉體才能有五感
去體驗世界並且升級成長。
這概念有點像是
從小生活過得富裕的有錢人小孩,
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
父母賺的錢夠花一輩子
也不需要煩惱怎麼生活
有一天被扔進貧民窟
學習怎麼從底層生存
然後你就會學會珍惜和感恩的心。
人的肉體限制很多,
像是蛇可以熱感應、海豚可以發出聲波定位
當我們回到靈魂的能量體狀態,
並不是就不存在
只是人眼識別不出來
而靈體在不同的空間活動
直到轉生又擁有了肉體,
才又被重新看到。
當擁有我們只是藉由
操控肉體來體驗這個世界、
做任務升等的認知,
我們就從被動的人生,
轉變成主動的創造者
照著自己的心意去創造這個世界。
我們能做到的是,
學會不依賴物品、別人的認同愛自己;
保持自我覺察,
不被環境設限創意和好奇心;
管理好我們的頭腦,探索自己和更多體驗;
跟隨自己的心,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學習技能,去解每個人都要解的
財務自由世界任務(哈哈哈
多多接觸邏輯思維,還有心理學
反思自己的行為,善待自己與身邊的人
就可以達到所謂的靈性自我提升了。
#淨化負能量的方法
書中有說到一些
淨化身體負能量的簡單方法,
除了可以讓心靈沖刷一遍變得平靜明亮,
恢復和人相處後的掏空感
對連結高我、增加直覺力也有幫助。
像是用海鹽或黑礦鹽洗手、沖澡和泡腳
用柑橘精油推拿按摩、鼠尾草煙燻身體、
冥想、唸祈禱文等等
用海鹽洗澡我還蠻有興趣的,
有機會要買來試試看。
我很感謝在疫情的期間,
心緒紛亂的時候
遇見這一本書,
可以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在,
重新嘗試連結高我,
找到恢復平靜。
💐【抽獎辦法】感謝 #遠流出版社
1.抽出「2本」《生命的意義,你的靈魂都知道》送給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的良友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貼文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為什麼想讀這本書?例如想了解靈性的事情等等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1/7/21(三)晚上12點截止,隔天會在留言處公佈名單,隨機抽出2名良友,我會私訊給你。
4.請中獎者於2021/7/23(五)晚上12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者,我會再抽選備取者遞補,寄送地點僅限台澎金馬。
#生命的意義你的靈魂都知道
#靈性啟發
#冥想
#閱讀心得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老王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的存在,科學家就開始了尋找黑洞之旅。直到霍金的出現,人們關於黑洞的研究才有了巨大的飛躍,霍金提出的奇點理論和霍金輻射都是解釋黑洞的基礎理論。宇宙中有無數的黑洞,不止質量不一樣,連大小也不一樣,而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被稱為超級黑洞,它的直徑與地球相當,質量卻至少是太陽的數...
霍金 蟲 洞 在 睿睿の奇幻成長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不點大夢想 小康軒親子網
✨與名人為友‧與經典為伍‧與夢想同行✨
🌍席捲全球28國語言、暢銷400萬本UP、坐鎮各大暢銷榜
跳脫刻板傳記生平,將知名人物縮回孩童視角,伴讀者成長❤️
小康軒一共推出15本歷史人物
包含了 #人文 #創新 #人權 #科學 #自我
使用精美的插畫風格,風格獨特,文字也淺顯易懂,涵義深遠!書末更附上年表與真實照片呦🥰
#藝術人文
🇫🇷香奈兒
「獨特設計改變女性時尚」
嘉畢烈‧香奈兒出生於法國,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的她一直被修女認為她與眾不同,在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她卻熱衷於裁縫,長大後的她一邊坐著裁縫一邊演唱,在一次因緣際會下她幫朋友設計了簡單優雅的帽子,從那之後她開了間帽子店,再後來她更是設計了款式簡單大方、線條流暢、好跳舞的洋裝👗
雖然一開始得不到贊同,但隨著時間過去,香奈兒的衣服在髮國發光發熱!可可‧香奈兒也成為最傑出的服裝設計師👒
#科技創新
🇺🇸賈伯斯
「影響世界的頂尖藝術家」
賈伯斯出生在美國舊金山,從小就對發明非常感興趣,後來加入了由電子公司未好奇孩子創立的電子社團,對於電子一直有很大興趣的他雖然討厭讀書,但卻熱衷於學習書法、到印度練習冥想🧘♂️
回國後的他和好朋友沃茲開了名叫蘋果的公司,賈伯斯向全世界展現了設計,讓我們的生活變的便利!
賈伯斯後來成為了最成功的企業家,更是我們日常生活的科技英雄📱
#人權社會
🇮🇹蒙特梭利
「不一樣的老師和她的學校」
蒙特梭利出生在義大利,她天生就有不可思議的學習動力,不過她卻覺得學校的課非常枯燥,她總是會發明一些遊戲讓學習變得更加有趣,長大後她熱中學習科學,更是義大利第一位 #學習醫學的女性!
畢業後的她進入了心裡專科醫院,她用愛與尊重治療著孩子,後來她創辦了 #兒童之家,她利用字卡教會孩子閱讀、利用旅行的故事讓地理變得有趣、利用昆蟲解釋著自然科學,她深信今日的孩子,將創造明日的世界,並將蒙特梭利的理念發揚光大😌
#科學發現
🇬🇧史蒂芬‧霍金
「與其困在腳下,不如仰望星星」
史蒂芬‧霍金出生在世界大戰的英國牛津,從小時候就與他的爸媽一樣喜愛科學,原以為會很開心但天不從人願他得了一種「罕見疾病」
即使如此他還是下定決心研究「宇宙」、「黑洞」,更證明了「霍金幅射」,並使用「語音合成機器」口述了一本書,更在後來成為當今傑出的科學家👨🔬
小康軒親子網
官網:http://bit.ly/小不點大夢想套組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Knsh.Home.Education/
#小康軒親子網 #藝術人文 #科技創新 #人權社會 #科學發現 #挑戰自我 #香奈兒 #賈伯斯 #蒙特梭利 #史蒂芬霍金 #親子共讀 #繪本推薦 #人物傳記 #跟著睿睿看書趣
⚡️火熱商品開團中⚡️
http://bit.ly/SWDK無線吸塵除螨機開團中
💃🏻睿媽出沒地點~快來追蹤我💃🏻
❤️睿媽のIG
https://www.instagram.com/pei_wen_tsai0731/
🧡吃喝玩樂社團
http://bit.ly/全台親子吃喝玩樂趣
💚LINE群組
http://bit.ly/專屬睿媽好康群組
💜LINE社群
http://bit.ly/台灣好拍網美地圖
霍金 蟲 洞 在 余海峯 David . 物理喵 phyca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立場轉載】【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廣義相對論與宇宙最黑暗秘密
打風落雨留在家,為何不試試學習黑洞的理論呢?😹😹😹
//諾貝爾獎有三個科學奬項,我們在學校也習慣以「物理、化學、生物」等不同科目去區分不同科學領域。這種分界當然能夠方便我們以不同角度去理解各種自然現象,但大自然其實是不分科目的。科學最有趣的是各種自然現象環環相扣,我們不可能只改變大自然的某一個現象而不影響其他。就好像蝴蝶效應,牽一髮而動全身。
廣義相對論間接推論暗物質存在的必要
廣義相對論是目前最先進的重力理論,它能夠解釋迄今為止所有實驗和觀測數據。然而,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轉速和可觀測宇宙的物質分佈,都顯示需要比觀測到的物質更加多的質量。這是物理學的其中一個未解之謎,有時會被稱為「消失的質量」問題。那些「應該在而卻看不到」的物質,就叫做暗物質 (dark matter) 。
有些物理學家猜測,會否根本沒有暗物質,而是廣義相對論需要被修改呢?他們研究「修正重力 (modified gravity) 」理論,希望藉由修正廣義相對論去解釋這些觀察結果,無需引入暗物質這個額外假設。可是從來沒有修正重力理論能媲美廣義相對論,完美地描述宇宙一切大尺度現象。
天文學研究向來難以得到諾貝爾獎,因為天文發現往往缺乏短期實際應用。然而過去十年之間,有關天文發現的研究卻得到了五個諾貝爾物理學獎。換言之,過去幾十年間改變人類對宇宙的基本認知的,有一半是來自於天文現象。其中有關廣義相對論的包括 2017 年的重力波觀測、 2019 年的宇宙學研究,以及 2020 年的黑洞研究。
不過很少人提及這三個關於廣義相對論的發現其實同時令暗物質的存在更加可信。因為這些發現測量得越精確,就代表廣義相對論的錯誤空間更小。換句話說,物理學家越來越難以靠修正重力去解釋「消失的質量」問題,所以暗物質的存在就越來越有其必要了。
換句話說,如果證明黑洞存在,其對科學的影響並不單止是為愛因斯坦的功績錦上添花,而是能夠加深人類對構成宇宙的物質的理解。
描述四維時空的圖
談黑洞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一下,物理學家是如何研究時空的。研究時空的一種方法,就是利用所謂的時空圖 (spacetime diagram) 。一般描述幾何空間的圖,在直軸和橫軸分別表示長和闊,形成一個二維平面。有時更可按需要加多一條垂直於平面的軸,代表高度。長、闊、高,構成三維空間。但如果要再加上時間呢?那麼就再在垂直於長、闊、高的第四個方向畫一條軸吧。咦?
怎麼了,找不到第四個方向嗎?這是當然的,因為我們都是被囚禁在三維空間之中的生物。如果有生活在四維空間裡的生物,牠們會覺得我們很愚蠢,問我們:「為什麼不『抬頭』?第四個方向不就在這邊嗎?」就像我們看著平面國的居民一樣,在二維生物眼中,牠們的世界只有前後左右,沒有上下。到訪平面國的我們也會問:「為什麼不『抬頭』?第三個方向不就在這邊嗎?」但牠們無論如何也做不到。
宇宙是三維空間,另外加上時間。如果要加上時間軸這個「第四維」的話,我們就必須犧牲空間維度。物理學家使用的時空圖就是個三維空間,直軸代表時間(時間軸)、兩條水平的橫軸代表空間(空間軸)。當然,把本來的三維空間放在二維的平面上,我們需要一些想像力。在時空圖上,每個點都代表在某時某地發生的一件事件 (event)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時空圖看出事件之間因果關係。一個人在時空中活動的軌跡,在時空圖上稱為世界線 (world line) 。
由於時間軸是垂直的,並且從時空圖的「下」向「上」流動。一個站在原地位置不變的人的世界線會是平行時間軸的直線。由於光線永遠以光速前進,光線的世界線會是一條斜線。而只要適當地選擇時間軸和空間軸的單位,光線的世界線就會是 45 度的斜線。因為沒有東西能跑得比光快,一個人未來可以發生的事件永遠被限制在「上」的那個由無數條 45 度的斜線構成的圓錐體之間,而從前發生可以影響現在的所有事件則永遠在「下」的圓錐體之間。這兩個「上」和「下」的圓錐體內的區域稱為那個人當刻的光錐 (light cone) ,而物理學家則習慣以「未來光錐 (future light cone) 」和「過去光錐 (past light cone) 」分別表示之。
所有東西的世界線都必定被位於未來和過去光錐之內。在沒有加速度的情況下,所有世界線都會是直線。如果涉及加速,世界線就會是曲線。而廣義相對論的核心概念,就是重力與加速度相等,兩者是同一種東西。因此我們就知道如果在時空圖上放一個質量很大的東西,例如黑洞,那麼附近的世界線就會被扭曲。不單是物質所經歷的事件,連時空也會被重力場扭曲,因此時空圖上的格網線和光錐都會被扭曲往黑洞的方向。換句話說,越接近黑洞,你的越大部分光錐就會指向黑洞內部。因為你的世界線必須在光錐之內,你會剩下越來越小的可能逃離黑洞的吸引。
2020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頒給了彭羅斯 (Roger Penrose) ,以表揚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嚴謹預測」。在彭羅斯之前的研究,大都對黑洞的特性作出了一些假設,例如球狀對稱。這是因為以往未有電腦能讓物理學家模擬黑洞,只能用人手推導方程。但廣義相對論是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就算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也是極端難解開的,所以物理學家只能靠引入對稱和其他假設去簡化方程。因此許多廣義相對論的解都是帶有對稱假設的。這就使包括愛因斯坦在內的許多物理學家就疑惑,會不會是因為額外加入的對稱假設才使黑洞出現?在現實中並沒有完美的對稱,會不會就防止了黑洞的出現?
黑洞只是數學上的副產品嗎?
彭羅斯發現普通的高等數學並不足以解開廣義相對論的方程,因此他就轉向拓撲學 (topology) ,而且必須自己發明新的數學方法。拓撲學是數學其中一個比較抽象的分支,簡單來說就是研究各種形狀的特性的學問。 1963 年,他利用一種叫做共形變換或保角變換 (conformal transformation) 的技巧,把原本無限大的時空圖(因為空間和時間都是無限延伸的)化約成一幅有限大小的時空圖,稱為彭羅斯圖 (Penrose diagram) 。
彭羅斯圖的好處除了是把無限縮為有限,還有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故名思義,經過保角變換後的角度都不會改變。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都會把圖變換為另一種表達方式,例如世界地圖。由於地球表面是彎曲的,如果要把地圖畫在平面的紙上,就必須利用類似的數學變換。例如我們常見的長方形或橢圓形世界地圖,就是利用不同的變換從球面變換成平面。有些變換並不會保持角度不變,例如在飛機裡看到的那種世界地圖,在球面上的「直線」會變成了平面上的「曲線」。
扯遠了。回來談彭羅斯圖,為什麼他想要保持角度不變?因為這樣的話,光錐的方向就會永遠不變,我們可以直接看出被重力影響的事件的過去與未來。彭羅斯也用數學證明,即使缺乏對稱性,黑洞也的確會形成。他更發現在黑洞裡,一個有著無限密度的點——奇點 (singularity) ——必然會形成。這其實就是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 (Penrose-Hawking singularity theorem) ,如果霍金仍然在世,他亦應該會共同獲得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奇點處,所有已知物理學定律都會崩潰。因此,很多物理學家都認為奇點是不可能存在宇宙中的,但彭羅斯的計算卻表明奇點不但可以存在,而且還必定存在,只是在黑洞的內部罷了。如果黑洞會旋轉的話(絕大部分都會),裡面存在的更不會是奇點,而是一個圈——奇異圈 (singularity ring) 。
黑洞的表面拯救了懼怕奇點的物理學家。黑洞的表面稱為事件視界 (event horizon) ,在事件視界之內,你必須跑得比光線更快才能回到事件視界之外。因此沒有任何物質能夠回到黑洞外面,所以黑洞裡面發生什麼事,我們都無從得知。就是這個原因給予了科幻電影如《星際啟示錄 (Interstellar) 》創作的空間——在黑洞裡面,編劇、導演和演員都可以天馬行空。只要奇點永遠被事件視界包圍,大部分科學家就無需費心去擔心物理學可能會分崩離析了。甚至有些科學家主張,研究黑洞的內部並不是科學。
雖然如此,卻沒有阻礙彭羅斯、霍金等當代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利用與當年愛因斯坦所用一樣的工具——紙和筆——去研究黑裡面發生的事情。雖然或許我們永遠無法證實,但他們的研究結果絕非無中生有,而是根據當代已知物理定律的猜測,即英文中所謂 educated guess 。利用彭羅斯圖,我們發現不單奇點必定存在,而且在黑洞裡面,時間和空間會互相角色。
但這是什麼意思?數學上,時間和空間好像沒有分別,但在物理上兩者分別明顯:在空間中我們可以自由穿梭,但在時間裡我們卻只能順流前進。彭羅斯發現,帶領掉入黑洞的可憐蟲撞上奇點的並非空間,而是時間,因此我們也說奇點是時間的終點。亦因為在黑洞裡面掉落的方向是時間,向後回頭是不可能的,所以一旦落入黑洞,就只能走向時空的終結。
看見黑洞旁的恆星亂舞
另一半諾貝爾獎由 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s Ghez 平分,以表揚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銀河系中心的確有一個超大質量的物體,而且每個星系中心都有一個。這些質量極大的物體,就是所謂的超大質量黑洞 (supermassive blackholes) 。
上世紀 50 年代開始,天文學家陸續發現了許多會釋放出無線電輻射的天體,稱為類星體 (quasars) 。之後其中一個類星體 3C273 被觀測確認是銀河系外的星系中心。根據計算, 3C273 釋放出的無線電能量是銀河系中所有恆星的 100 倍。起初,天文學家認為這些能夠釋放巨大能量的類星體,必然是些比太陽重百萬倍的恆星。但是理論計算結果卻表明,這麼重的恆星會是極不穩定的,而且壽命會非常短,因此類星體不可能是恆星。
為什麼這些類星體不可能是恆星?因為恆星的發光度是有極限的,而且正比於恆星的質量。這個極限稱為愛丁頓極限 (Eddington limit) 。如果恆星的發光度超出愛丁頓極限,光壓(radiation pressure ,即光子對物質所施的壓力)就會超過恆星自身的重力,恆星就會變得不穩定。因此,天文學家逐漸改而相信類星體是位於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這也令類星體多了一個名字: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每個黑洞旁邊都有一個最內穩定圓形軌道 (innermost stable circular orbit) ,依據黑洞會否旋轉而定,大概是黑洞半徑的 3–4.5 倍。比最內穩定圓形軌道更接近黑洞的範圍,環繞黑洞運行的物質都會因不穩定的軌道而墜落黑洞之中,並在墜落的過程中釋放出 6–42% 的能量,因此可以解釋活躍星系核的強大發光度。
另一方面,彭羅斯在 1969 年亦發現一個旋轉的黑洞能夠把能量轉給物質,並且把物質拋出去,這個過程稱為彭羅斯過程 (Penrose process) 。換言之,從黑洞「偷取」能量是有可能的。科學家估計,科技非常先進的外星文明有可能居住於黑洞附近,並利用彭羅斯過程從黑洞提取免費的能源。這個過程亦進一步支持超大質量黑洞能夠釋放巨大能量的理論。
由於 E=mc2 ,能量即是質量,因此被偷取能量的黑洞的質量就會減少。霍金在 1972 年發現一個不會旋轉的黑洞的表面積不可能減少。黑洞質量越大,其表面積就越大,因此不會旋轉的黑洞不會有彭羅斯過程。他亦發現,如果是個會旋轉的黑洞,其表面積是有可能減少的。因此霍金的結論支持了彭羅斯的理論。
Genzel 和 Ghez 兩人的研究團隊已經分別利用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 (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 的望遠鏡和位於夏威夷的凱克望遠鏡 (Keck Telescope) 監察了距離地球約 25,000 光年的銀河系中心區域將近 30 年之久。他們發現有很多移動速度非常快的恆星,正在環繞一個不發光的物體轉動。這個不發光的物體被稱為人馬座 A* (Sagittarius A*, 縮寫為 Sgr A*) 。 Sgr A* 會放出強大的無線電波,這點與活躍星系核的情況相似。
他們不單確認了這些恆星的公轉速率與 Sgr A* 的距離的開方成反比, Genzel 的團隊更成功追蹤了一顆記號為 S2 的恆星的完整軌跡。這兩個結果都表明, Sgr A* 必然是一個非常細小但質量達 400 萬倍太陽質量的緻密天體。這樣極端的天體只有一種可能性:超大質量黑洞。
霍金輻射 黑洞的未解之謎
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在解釋科學背景的文件中亦特別提及霍金的黑洞蒸發理論以及霍金輻射 (Hawking radiation) 。現時仍然未能探測到霍金輻射的存在,未來若成功的話除了將再一次驗證廣義相對論以外,更會對建立量子重力理論 (quantum gravity theory) 大有幫助。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重力波研究、宇宙學研究、黑洞研究,都是直接檢驗廣義相對論預言的方法。加上 2019 年 4 月 10 日公布的黑洞照片,大自然每一次都偏心愛因斯坦。相信愛因斯坦在天上又會伸出舌頭,調皮地說:「我早就知道了!」//
霍金 蟲 洞 在 老王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自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黑洞的存在,科學家就開始了尋找黑洞之旅。直到霍金的出現,人們關於黑洞的研究才有了巨大的飛躍,霍金提出的奇點理論和霍金輻射都是解釋黑洞的基礎理論。宇宙中有無數的黑洞,不止質量不一樣,連大小也不一樣,而宇宙中最大的黑洞被稱為超級黑洞,它的直徑與地球相當,質量卻至少是太陽的數十億倍, 如果你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如果你掉進了一個黑洞,你可能以為自己馬上就會死掉嗎?事實上你的命運遠不止這麼簡單。我們總會在某個時候遇到這個古老的問題:一個人掉進黑洞後會發生什麼呢?你可能覺得這個人會被壓扁,或者被撕成碎片。但真相遠比你想像的更神奇
1:15 黑洞是個飢餓的野獸
2:57 奇異點
4:03 帶電洞
5:35 白洞
6:22 傳送器蟲洞
7:10 真實的樣子
8:01 M87星系的黑洞
老王頻道推薦的影片:
這些事物你應該從未見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3Vsw4bP5tc&t=3s
世界上最年輕的著名黑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UqlgidePs&t=55s
現實中真正存在的電影怪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jqcLMVlfls&t=521s
霍金 蟲 洞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可能性調查署 系列最終回!時間悖論讓你寸步難行?
祖父悖論、引導悖論、殺死希特勒悖論…我只是想試看看時光旅行,悖論怎麼那麼多啊!
【註一】「熵值只會增加或保持不變」是機率上的描述,被撞散的撞球,的確有機會自動排列成完美的三角形,但機率微乎其微。孤立事件有可能發生,但平均來說,熵只能隨時間增加。
【註二】霍金辦了一個時空旅人派對,在派對結束後才公布邀請函,這樣就只有時空旅人能參加這個派對了(可惜一個人也沒參加)
【註三】所長豪可愛
#幫霍金QQ
#所長來啦啦啦啦啦啦
#有人知道怎麼用注音打出熵嗎
#所長的蛋殼裡是不是有什麼東西
延伸閱讀:
星際效應 – 蟲洞、黑洞、時空旅行
https://pansci.asia/archives/69805
時空旅行真的可能嗎?各種時空悖論又該怎麼解?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8639
為什麼光陰似箭不回頭?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48638
時間旅行不可能!霍金用超邊緣派對證明給你看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2463
__________
每週二晚上20點,讓我們從太空旅行開始,探索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動畫將會在Youtube首播,不想錯過快來訂閱泛科學的頻道喔:
https://www.youtube.com/pansci
霍金 蟲 洞 在 大膽科學 - What If Chines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請多多支持和訂閱~!
我們的Facebook也在這:
https://www.facebook.com/What.If.science/
#霍金
#蟲洞
#太陽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