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神話中的政治 #從梅杜莎看女性掌權 〕
▌美麗的祭司如何成為受詛咒的怪物?
作為希臘神話中眾所周知的女性角色,梅杜莎(Medusa)的故事向來有許多詮釋,而在其中一個著名的版本裡,情節大致如下:
身為戈爾貢三姐妹之中唯一的人類,梅杜莎原本是個有著亮麗金髮的美麗少女,許過獨身誓言,並成為女神雅典娜(Athena)的祭司。
然而,梅杜莎的美貌卻引來海神波賽頓(Poseidon)的注意,並在雅典娜的神殿中遭到波賽頓的侵犯,得知此事的雅典娜對於神殿遭褻瀆感到非常憤怒,因此對梅杜莎降下詛咒,將其變成一個可怕的怪物,一頭秀髮化作一條條蠕動的毒蛇,任何直視梅杜莎的人都會變成石頭,著名的蛇髮女妖就此誕生。
▌是詛咒還是守護?
許多人認為,在這個神話故事中,作為加害者的波賽頓安然無恙,而遭強暴的梅杜莎卻受到雅典娜的懲罰,更成為怪物的代名詞,是為「檢討受害者」思維的體現。
亦有一派說法認為,雅典娜的作為事實上是一種保護和善意的行為,在知曉無法抵擋波賽頓強大力量的情況下,雅典娜只能透過賦予梅杜莎石化能力和醜陋的外貌,使其得以脫離波賽頓和其他人的注視,也免於近一步的虐待和傷害。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譴責的焦點都應該著重於故事中的加害者波賽頓,而非「共犯」雅典娜,遑論受害者梅杜莎。
▌蛇髮與石化隱含的意義
梅杜莎的一頭蛇髮普遍被認爲隱含了奪取陽具權力的意涵,佛洛伊德更在其短文〈梅杜莎的頭〉中將斬首和閹割做連結,認為梅杜莎的可怖就在於其反映了男性的閹割情結。
由於沒有陰莖是造成恐懼的原因,而蛇髮的作用正是取代女性所缺乏的陰莖,並藉此減少恐懼。
佛洛伊德更主張性器官的呈現具有驅邪恐嚇的效果,而雅典娜最終將梅杜莎的頭展示在鎧甲上的行為則使其成為不可接近的女性,也是抵禦所有性慾的表現。
而研究存在主義的美國學者巴恩斯則借鑑沙特的思想,認為被石化反映了個人發現自己成為他人目光中的客體時所引發的恐懼,摧毀注視者的不是梅杜莎本身的可怖,而在於兩者目光交會的事實,石化能力正是捍衛主體性與對抗客體化的展現。
▌梅杜莎的笑
佛洛伊德這樣以男性視角為敘事中心的論述無疑引起許多批判聲浪,致力提倡「陰性書寫」法國學者愛蓮・西蘇就在〈梅杜莎的笑〉一文中批評佛洛伊德對於梅杜莎的詮釋僅僅屬於男性的心理投射。
而她則試圖顛覆過往大眾對梅杜莎醜惡恐怖的形象,認爲梅杜莎的笑容不僅是在嘲笑佛洛伊德的荒謬論點,更具有破壞「陽具語言中心」(phallogocentric)的力量。
▌女性「逾矩」的下場
為人所知的故事情節多集中在下半段,也就是少年英雄柏修斯(Perseus)最終成功將怪物梅杜莎斬首,並將梅杜莎的首級交給雅典娜,而雅典娜則將仍擁有石化能力的頭顱鑲嵌在自己的盾牌與鎧甲上保護自己。
這樣的「英雄」故事呈現了,為處理女性不正當掌權的情況,只得利用暴力手段奪回男性支配的地位,在在說明女性若是僭越了無涉權力的私領域,試圖威脅男性掌權,將會遭受到怎樣的下場。
切利尼(Cellini)創作的雕像就彰顯了這樣的權力意象:柏修斯踩著梅杜莎的屍體並高舉著其被砍下的頭顱,至今仍佇立在佛羅倫斯的領主廣場上。
▌梅杜莎成為反對女性掌權的象徵
也因此,被斬首的梅杜莎如今成為反對女性掌權的象徵,德國總理梅克爾的五官時常被重現在卡拉瓦喬的梅杜莎畫像上,前英國首相梅伊及前巴西總統羅賽芙也都逃不過與梅杜莎連結的嘲弄。
此題材在希拉蕊身上更是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將切利尼雕像中的柏修斯換作川普,希拉蕊則化身為被斬首的梅杜莎,這樣的圖像被轉印到衣服、杯子及包包等產品上並廣為流傳。
▌結語
透過檢視古典文本,能夠透析許多當代的思維是如何在歷史的洪流中建構並強化,從長久流傳的神話故事即可看出女性被排除在權力以外的現象深深扎根在文化中,父權社會的宰制確實有力量建構社會對於女性掌權的不信任,並將試圖「奪權」的女性視作危險的力量,持續對女性造成消權的影響。
女性所握有的權力常被限縮在私領域,也因此,女性若是想進入公領域並具有話語權,時常得透過展現陽剛氣質等符合社會想像的設定來增加掌權的正當性。
然而,這卻是人們對於權力的省思中嚴重的誤區,我們應當思考的是,權力是什麼?權力能夠做什麼?誰有資格擁有權力?應該被重新審視的可能不僅僅是女性與權力的關係,而是權力本身的定義。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雄罷韓成功,最後的同意票高達93萬票,很多高雄人非常的驕傲。因為罷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台灣史上第一次直轄市長罷免成功,你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羡慕,我們家就有一個,我那老美老公蘿蔔頭,聽到高雄罷韓成功,羡慕到流口水流滿地,我都要去拿拖把來拖地了,他就很不平衡為什麼台灣可以罷韓,這個人還可以天天在白宮...
驅力佛洛伊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福音戰士》描繪的那些少年少女和大人們 | 盧斯達 on Patreon】
∞:續上篇 超渡儀式——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
0 劇透
1 《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超渡了一個受困的少年,結局是「少年」成長為「大人」。這整套中的青老角色群像自然也互相對照而藕斷絲連。劇中角色的人生困境,大部份都可以追溯到創傷童年。
2 碇真嗣童年喪母,缺乏母愛,父親也不給父愛,不能成為兒子的 role model;明日香童年喪母,而且經歷比起真嗣驚嚇;美里童年喪父,所以她戀上了爸爸一樣的加持。這些人的童年問題最後用二十多年去治療——悲傷的人要用一生來治療其童年。
3 美里在劇初的功能是扮演性感大姊姊,是個二十到尾的成年人。她也擺出能幹、獨立、樂觀的模樣,跟軟弱、遲疑、悲觀的真嗣完全相反,儼然是一個合格的「社會人」。美里應該是愛真嗣的,但那不只是男女之情。美里透過愛護真嗣,去憐憫過去那個無助的自己。在二人做「同事」的過程中,美里那個脆弱的年幼的自己跑了出來。
4 本來她處理童年創傷的方法,是建立一個很 tough 的新人格來移情,這應該一直管用,直至真嗣闖入她的生活,這個棉羊一般的孩子召喚出她自己的脆弱一面。她發現自己一面堅強是強裝出來的,當她脆弱時,仍想去依靠「父親」。雖然美里作為劇中主角的前輩,本應成為少年少女向上提升的 role model,但她仍然深受童年創傷困擾,她在劇中亦因此可視為另一個孩子。
5 加持良治比起美里,又是另一個層次。加持是整個系列都穿插其中的角色,以「成人值」而言,加持的程度應該和後來出現的真希波一樣。在福音戰士的漫畫中,有交代加持在真嗣那個年紀因為「第二次衝擊」而失去父母,後來又「為世所迫」而導致弟弟、朋友們被政府軍隊槍殺,加持的長大是背負這些人的犧牲,繼續長大,以強大意志力和手段滲透 Nerv 和 Seele,希望解開「第二次衝擊」的真正真相。
6 因為有這個強大的心理誓約,加持在劇中基本上不會情緒失控,不會陷入抑鬱,他是純粹功能性的,為達目標,不惜犧牲一切包括自己。但這不代表他沒有感情,他只是跨過了,他早就明白世界不是繞著自己轉。在人類存亡的問題前,他將自己放在次要位置。這就是大人。
7 加持的挑通眼眉貫穿新舊版。他跟美里在一起時,可能已知道了她問題出在哪裡,因為他早已研究過美里的家世和身花。但他也懂得「時間」,未到那個階段,她不會想得明白,不會走得出來。
8 加持當然是愛著美里,所以即使結束關係,他仍然遠遠關注和暗中幫助她。可能加持看出美里事實上也是一個受困的孩子,所以他囑咐真嗣幫他守護美里。這一方面是指加持為了對抗 Seele 根本不能跟她在一起,也是說作為成年人的加持了解到自己跟對方處於成年人和孩子的隔絕時空。加持可以進入美里的身體,但同樣是孩子的真嗣卻可以進入她的內心。
9 舊版宇宙,明日香愛上了加持,主動除衫都試過,但加持拒絕了明日香,並不斷暗示真嗣比較好。加持明白自己是成年人,而明日香心理上只是個孩子。孩子都是急於證明自己長大的,明日香想跟「加持先生」在一起,只是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證明自己可以告別這個痛苦的現狀。是不是加持並不是最重要。加持太老辣了,他看到明日香,想到的應該是美里。美里也是這個狀態撞入她懷中,而當時他沒有拒絕,還沉了船,但又無能力拯救。加持拒絕明日香,自然也是撫慰了那個製造了遺憾的年輕版加持。
10 甚麼是少年少女的心理,甚麼是成年人的心理,在戲中是這樣定義的:少女少女充滿生命衝動(生命),而成年人擁有謀略和經歷 (智慧)。成年人以錢、科技和謀略建立了「社會」,這個「社會」製造了 EVA,但成年人駕駛不了 EVA,就像劇中的主角雖然實際上是庵野秀明,但畫面上故事上要以一個少年來代替。
11 少年少女可以驅動 EVA,因為少年人比起成年人更接近生命的源頭,更接近那種潛意識的生命衝動,少年人的立場總是更激進、更強烈和更簡單。所以「童兵」一向是游擊隊愛好的兵種,因為成年人可以輕易用謀略擺佈滿懷衝動的年輕人。成年人的自我已經調和了,立場和思想變得複雜,他們沒有強大的生命驅力。在動畫和電影中EVA 變強的時候,都是駕駛員的立場和衝動到達頂點時,也就是每個人「發細路仔脾氣」的時候。
12 劇情繼續發展,觀眾會發現他們「放飛自我」都沒有好下場,而是成為陰謀組織達成「人類補完」毀滅世界的工具。明日香駕駛的 EVA 被肢解、真嗣的初號機觸發了更多人的滅絕。推動劇情的其中一條脈絡是這些人的 「AT 力場」如何展開,又如何被利用再反噬自身。站在《終》完成的 「反 EVA 」脈絡,越強的 EVA 就越接近世界毀滅:即完全徹底失去現實感,或完全封閉自己——精神疾病。
13 所以父親和真嗣最後於意識世界作戰時,父親說:「這不是用武力 (might) 可以解決的問題」。這說明了殺掉父親不可能解決兒子的問題,但同時也是反諷的,對父親來說,殺掉兒子也不可能填補內心的空洞。以父親的角度來看,過去二十幾年的征途,是他對抗兒子的征途。
14 《終》更直白地回到了佛洛伊德的經典診症室:父親對真嗣莫名的厭惡,是源自作為零號宅男的他,老婆的世界不再只有他,還多了兒子,分薄了父親獲得的關注。回到 TV 版第一集,父親在初號機 (盛載了老婆的靈魂) 面前大肆批評兒子,不是因為他真心認為兒子一文不值,而是他在老婆死後,還在競爭老婆的關注,想要當面擠開作為競爭者的兒子。這也是父親不願長大的一面,是他作為「小孩」的一面,他無法接受「現實」——「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老婆的世界不可能永遠只有他。
15 甚麼是長大?劇中「第二次衝擊」的真相是全世界政府一致守護的機密,越接近這個機密的人們便越「成熟」。比起村民和同學,能夠進入 Nerv 的少年們自然也更「長大」,但真嗣其實也是不明真相的群眾,他坐在 EVA 裡面但其實他連第二次衝擊、人類補完這些事情一無所知,因為「無明」,空有「生命衝動」,所以真嗣 / 青年總被擺佈。
16 父親等人自然又掌握更高的機密,所以他可以擺佈人,而不易被人擺佈,但成年人也可以迷失的,可以被自己的弱點擺佈,而「掌權者」稍一迷失時有能力製造更大規模的苦難。這裡雖然是對 EVA 的蓋棺總結,但也像故事上畫面上向今敏對「迷失幻想」探討努力的致敬。EVA 故事裡的「小孩 / 成年人」不是計算物理年齡,而是浮動流動的比例。小孩也可以表現出超齡的洞察力,也可以展現出成長,成年人也可以感情脆弱、懷著小孩一樣的心智暴走。
17 影集和電影都提到,EVA 的機甲不是機甲,而是用來束搏 EVA 避免暴走。當遇到重大危機時,只要駕駛員冒著肉身溶解風險去「放飛自我」,EVA 就可以擺脫裝甲展現更強大武力暫時解決危機,但每一次都沒有解決真正問題 (敵人繼續來襲),自己也付出重大代價。長期依賴 ego 硬幹的人,就會長不大,在劇中便化為駕駛員的凍齡設定。駕駛員長期泡在 EVA 裡面,就 14 年來都沒長大過,也就是說長期依賴幻想和腦補面對生活的人精神上長期沒長大。這玩笑和自我批判真惡毒。
18 EVA 故事的毀滅式大動作戲碼、最熱血沸騰的逆轉勝,都是由於駕駛員全心投入「幻想 LCL 」而爆發強大「同步率」達成,但這後來都被演繹為推遲成長的石頭,一次又一次絆倒我們。你越去對抗外界,外界就會越對抗你。「這不是可以用武力可以解決的問題。」碇真嗣在最後的戰鬥也是「反戰鬥」,沒有依賴暴走或者神化。 「長大」是認知到「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自願穿上某種約束自我的裝甲。長大的課題無非是找到合身的裝甲,並且將它噴塗美觀,讓它爬滿蚤子。
19 《終》開首將真嗣的「退修場地」設定在同學冬二家中,經過 14 年,冬二已經成年,成家立室,這裡其實很巧妙。真嗣內疚和抑鬱是因為自己當初為左救條女,製造了世界末日 (而綾波零而慘被編劇「賜死」),但世界大致上都已 move on,要面對新的挑戰,一般人亦接受巨變並努力存活。真嗣以為差點世界末日好大件事,但每個人還是睇餸食飯繼續生活,繼續 move on,而冬二和老婆結婚,也是因為真嗣帶來的大災難促成。真嗣就算 (再) 為世界帶來災難,但他仍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事實上,沒有人是。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驅力佛洛伊德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福音戰士》描繪的那些少年少女和大人們 | 盧斯達 on Patreon】
∞:續上篇 超渡儀式——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終
0 劇透
1 《新.福音戰士劇場版:終》超渡了一個受困的少年,結局是「少年」成長為「大人」。這整套中的青老角色群像自然也互相對照而藕斷絲連。劇中角色的人生困境,大部份都可以追溯到創傷童年。
2 碇真嗣童年喪母,缺乏母愛,父親也不給父愛,不能成為兒子的 role model;明日香童年喪母,而且經歷比起真嗣驚嚇;美里童年喪父,所以她戀上了爸爸一樣的加持。這些人的童年問題最後用二十多年去治療——悲傷的人要用一生來治療其童年。
3 美里在劇初的功能是扮演性感大姊姊,是個二十到尾的成年人。她也擺出能幹、獨立、樂觀的模樣,跟軟弱、遲疑、悲觀的真嗣完全相反,儼然是一個合格的「社會人」。美里應該是愛真嗣的,但那不只是男女之情。美里透過愛護真嗣,去憐憫過去那個無助的自己。在二人做「同事」的過程中,美里那個脆弱的年幼的自己跑了出來。
4 本來她處理童年創傷的方法,是建立一個很 tough 的新人格來移情,這應該一直管用,直至真嗣闖入她的生活,這個棉羊一般的孩子召喚出她自己的脆弱一面。她發現自己一面堅強是強裝出來的,當她脆弱時,仍想去依靠「父親」。雖然美里作為劇中主角的前輩,本應成為少年少女向上提升的 role model,但她仍然深受童年創傷困擾,她在劇中亦因此可視為另一個孩子。
5 加持良治比起美里,又是另一個層次。加持是整個系列都穿插其中的角色,以「成人值」而言,加持的程度應該和後來出現的真希波一樣。在福音戰士的漫畫中,有交代加持在真嗣那個年紀因為「第二次衝擊」而失去父母,後來又「為世所迫」而導致弟弟、朋友們被政府軍隊槍殺,加持的長大是背負這些人的犧牲,繼續長大,以強大意志力和手段滲透 Nerv 和 Seele,希望解開「第二次衝擊」的真正真相。
6 因為有這個強大的心理誓約,加持在劇中基本上不會情緒失控,不會陷入抑鬱,他是純粹功能性的,為達目標,不惜犧牲一切包括自己。但這不代表他沒有感情,他只是跨過了,他早就明白世界不是繞著自己轉。在人類存亡的問題前,他將自己放在次要位置。這就是大人。
7 加持的挑通眼眉貫穿新舊版。他跟美里在一起時,可能已知道了她問題出在哪裡,因為他早已研究過美里的家世和身花。但他也懂得「時間」,未到那個階段,她不會想得明白,不會走得出來。
8 加持當然是愛著美里,所以即使結束關係,他仍然遠遠關注和暗中幫助她。可能加持看出美里事實上也是一個受困的孩子,所以他囑咐真嗣幫他守護美里。這一方面是指加持為了對抗 Seele 根本不能跟她在一起,也是說作為成年人的加持了解到自己跟對方處於成年人和孩子的隔絕時空。加持可以進入美里的身體,但同樣是孩子的真嗣卻可以進入她的內心。
9 舊版宇宙,明日香愛上了加持,主動除衫都試過,但加持拒絕了明日香,並不斷暗示真嗣比較好。加持明白自己是成年人,而明日香心理上只是個孩子。孩子都是急於證明自己長大的,明日香想跟「加持先生」在一起,只是想證明自己已經長大、證明自己可以告別這個痛苦的現狀。是不是加持並不是最重要。加持太老辣了,他看到明日香,想到的應該是美里。美里也是這個狀態撞入她懷中,而當時他沒有拒絕,還沉了船,但又無能力拯救。加持拒絕明日香,自然也是撫慰了那個製造了遺憾的年輕版加持。
10 甚麼是少年少女的心理,甚麼是成年人的心理,在戲中是這樣定義的:少女少女充滿生命衝動(生命),而成年人擁有謀略和經歷 (智慧)。成年人以錢、科技和謀略建立了「社會」,這個「社會」製造了 EVA,但成年人駕駛不了 EVA,就像劇中的主角雖然實際上是庵野秀明,但畫面上故事上要以一個少年來代替。
11 少年少女可以驅動 EVA,因為少年人比起成年人更接近生命的源頭,更接近那種潛意識的生命衝動,少年人的立場總是更激進、更強烈和更簡單。所以「童兵」一向是游擊隊愛好的兵種,因為成年人可以輕易用謀略擺佈滿懷衝動的年輕人。成年人的自我已經調和了,立場和思想變得複雜,他們沒有強大的生命驅力。在動畫和電影中EVA 變強的時候,都是駕駛員的立場和衝動到達頂點時,也就是每個人「發細路仔脾氣」的時候。
12 劇情繼續發展,觀眾會發現他們「放飛自我」都沒有好下場,而是成為陰謀組織達成「人類補完」毀滅世界的工具。明日香駕駛的 EVA 被肢解、真嗣的初號機觸發了更多人的滅絕。推動劇情的其中一條脈絡是這些人的 「AT 力場」如何展開,又如何被利用再反噬自身。站在《終》完成的 「反 EVA 」脈絡,越強的 EVA 就越接近世界毀滅:即完全徹底失去現實感,或完全封閉自己——精神疾病。
13 所以父親和真嗣最後於意識世界作戰時,父親說:「這不是用武力 (might) 可以解決的問題」。這說明了殺掉父親不可能解決兒子的問題,但同時也是反諷的,對父親來說,殺掉兒子也不可能填補內心的空洞。以父親的角度來看,過去二十幾年的征途,是他對抗兒子的征途。
14 《終》更直白地回到了佛洛伊德的經典診症室:父親對真嗣莫名的厭惡,是源自作為零號宅男的他,老婆的世界不再只有他,還多了兒子,分薄了父親獲得的關注。回到 TV 版第一集,父親在初號機 (盛載了老婆的靈魂) 面前大肆批評兒子,不是因為他真心認為兒子一文不值,而是他在老婆死後,還在競爭老婆的關注,想要當面擠開作為競爭者的兒子。這也是父親不願長大的一面,是他作為「小孩」的一面,他無法接受「現實」——「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老婆的世界不可能永遠只有他。
15 甚麼是長大?劇中「第二次衝擊」的真相是全世界政府一致守護的機密,越接近這個機密的人們便越「成熟」。比起村民和同學,能夠進入 Nerv 的少年們自然也更「長大」,但真嗣其實也是不明真相的群眾,他坐在 EVA 裡面但其實他連第二次衝擊、人類補完這些事情一無所知,因為「無明」,空有「生命衝動」,所以真嗣 / 青年總被擺佈。
16 父親等人自然又掌握更高的機密,所以他可以擺佈人,而不易被人擺佈,但成年人也可以迷失的,可以被自己的弱點擺佈,而「掌權者」稍一迷失時有能力製造更大規模的苦難。這裡雖然是對 EVA 的蓋棺總結,但也像故事上畫面上向今敏對「迷失幻想」探討努力的致敬。EVA 故事裡的「小孩 / 成年人」不是計算物理年齡,而是浮動流動的比例。小孩也可以表現出超齡的洞察力,也可以展現出成長,成年人也可以感情脆弱、懷著小孩一樣的心智暴走。
17 影集和電影都提到,EVA 的機甲不是機甲,而是用來束搏 EVA 避免暴走。當遇到重大危機時,只要駕駛員冒著肉身溶解風險去「放飛自我」,EVA 就可以擺脫裝甲展現更強大武力暫時解決危機,但每一次都沒有解決真正問題 (敵人繼續來襲),自己也付出重大代價。長期依賴 ego 硬幹的人,就會長不大,在劇中便化為駕駛員的凍齡設定。駕駛員長期泡在 EVA 裡面,就 14 年來都沒長大過,也就是說長期依賴幻想和腦補面對生活的人精神上長期沒長大。這玩笑和自我批判真惡毒。
18 EVA 故事的毀滅式大動作戲碼、最熱血沸騰的逆轉勝,都是由於駕駛員全心投入「幻想 LCL 」而爆發強大「同步率」達成,但這後來都被演繹為推遲成長的石頭,一次又一次絆倒我們。你越去對抗外界,外界就會越對抗你。「這不是可以用武力可以解決的問題。」碇真嗣在最後的戰鬥也是「反戰鬥」,沒有依賴暴走或者神化。 「長大」是認知到「世界不是繞著我轉」,自願穿上某種約束自我的裝甲。長大的課題無非是找到合身的裝甲,並且將它噴塗美觀,讓它爬滿蚤子。
19 《終》開首將真嗣的「退修場地」設定在同學冬二家中,經過 14 年,冬二已經成年,成家立室,這裡其實很巧妙。真嗣內疚和抑鬱是因為自己當初為左救條女,製造了世界末日 (而綾波零而慘被編劇「賜死」),但世界大致上都已 move on,要面對新的挑戰,一般人亦接受巨變並努力存活。真嗣以為差點世界末日好大件事,但每個人還是睇餸食飯繼續生活,繼續 move on,而冬二和老婆結婚,也是因為真嗣帶來的大災難促成。真嗣就算 (再) 為世界帶來災難,但他仍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事實上,沒有人是。
訂閱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
新書:https://tinyurl.com/eyd9258v
驅力佛洛伊德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高雄罷韓成功,最後的同意票高達93萬票,很多高雄人非常的驕傲。因為罷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台灣史上第一次直轄市長罷免成功,你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人羡慕,我們家就有一個,我那老美老公蘿蔔頭,聽到高雄罷韓成功,羡慕到流口水流滿地,我都要去拿拖把來拖地了,他就很不平衡為什麼台灣可以罷韓,這個人還可以天天在白宮正事不幹,天天在....發推特 ?
像蘿蔔頭這樣在搥胸的人,全球至少有一億多,差不多美國一半的人口而已啦。
最近有很多美國人的挫折達到新高點。先是成為全球最大疫情國,讓大家懷疑美國的醫療制度,失業率高漲,讓大家懷疑美國的經濟制度,非洲裔佛洛伊德的死亡事件,讓大家懷疑美國的警察制度,後續的暴動,讓人懷疑美國的教育制度。
6月1日傍晚,民眾在白宮旁的拉法葉廣場和平示威,原本一切好好的,但就在6點半的時候變了調,大批全副武裝的軍警,突然開始向示威者推進,丟催淚瓦斯和閃光彈驅趕人群,武警和士兵手持盾牌、強力清場,連澳洲記者都莫名被揍。
就在示威者驚慌逃竄時,川普在白宮裡召開記者會,強調「法律與秩序」,揚言派軍隊鎮壓,講完還一路走去拉法葉廣場隔壁的「聖約翰教堂」,高舉女兒伊凡卡幫他準備的聖經「擺拍」,連聖經都沒打開,也沒進去禱告,單純像網美一樣拍拍照,拍完收工。
看到這裡大家才恍然大悟,你叫軍隊向人民動手,只是因為你想要在鏡頭前看起來很威武 ?想看起來很威武就學我們善子去修片就好了啊,幹嘛要搞得像軍事強人 ?
不幸的是,川普就是喜歡軍事強人,他說俄羅斯的普丁有男子氣概,羨慕習近平成為終身主席,連北韓的金小胖他都說是既能幹又成熟,成熟 ?really? 至於菲律賓杜特蒂,他還是個俗辣。
但這件事情發生後就讓很多人開始擔心,這是不是美國走向強人政治的開端 ?
為什麼美軍在示威中扮演的角色那麼敏感呢?我們來看一下「使用手冊」。
我們先講大前提,美軍成立245年來一直是無黨派、不問政的,他們維護的是憲法,保障的是美國人民,不是專門替總統服務的部隊,更不是川普的私人保鑣。這幾點在入伍誓詞裡就說得很清楚了:
「我范琪斐鄭重宣誓,我將支持和捍衛美國憲法...我將依據《軍事司法統一法典》,服從美國總統的命令,服從軍官對我的命令...」
幫各位畫個重點,第一:美軍支持捍衛美國憲法;第二:服從美國總統和上級命令,前提是要遵守《軍事法》。而士兵也會被再三告知,他們被容許抗命,拒絕「非法、不道德或錯誤」的命令,所以才會有像大美國英雄主義片裡面演的,士兵勇敢違抗上級指示,結果成功化解危機這樣的情節。
就是因為超脫黨派的傳統,再加上制度設計上,讓美國軍人多了一些能抗拒的空間,這使得美軍在人民心中形象一直非常崇高,根據蓋洛普年度民調顯示,有高達73%的美國人信任軍隊,是榜單中最受信賴的單位。比公務員,甚至司法系統還要更中立。
所以當天川普,只為了擺拍就叫軍隊打人的做法,很多人就開始質疑,軍隊的中立性是不是也開始鬆動了。像是清場當天陪川普走向教堂的,除了把城市稱作「戰場」的國防部長埃斯柏,還有身穿迷彩服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麥利,麥利身為上將、總統的高級軍事顧問,卻在清場當時穿戰鬥服和川普「同框」,被外界質疑軍方悄悄選邊站,讓軍方形象跌到谷底,逼得麥利寫公開信重申捍衛憲法、保障集會言論自由。
既然美軍本來應該要聽憲法的,那憲法怎麼說呢?
其實要維持各州州內秩序,基本上是各州州長才有這樣的權限。根據1878年「民兵團法」(Posse Comitatus Act)的規定,聯邦軍隊是不能拿來用在國內執法的,最多只能用來被動防禦,或是在有警察的情況下,從旁協助執法。
但凡是規則必有例外,1807年《暴亂法》規定,萬一發生嚴重動亂,美國總統有權不經過州政府同意,直接派出「正規軍隊」在國內維穩。不過歷史上美國總統只要動用《暴亂法》,都是爭議無法擋。最近一次是1992年老布希派兵平定洛城暴動,但當時是加州州長說他罩不住了,向中央求助。而2005年卡崔娜風災後,紐澳良陷入無政府混亂局面,但當時的總統小布希就糾結了,他不想讓外界覺得他凌駕於地方首長上,最後還是拒絕動用《暴亂法》。所以萬一川普真的要援引法條「強行派兵」,鎮壓示威者,也不是不可以啦,但就會很難看,不只州政府會覺得自治權被損,軍方也一萬個不願意。
清場爭議後,國防部長埃斯柏,趕快說他不支持動用《暴亂法》,顯然感受到軍方壓力。既然聯邦軍隊不能用在國內執法,這次清場的是誰?
其實當天出動的主要是「國民警衛隊」,俗稱「國民兵」。但這些國民兵,既是國民又是兵。但是這只是後備軍力,平常各有各的職業,利用周末時間進行訓練,緊急時才調用。訓練跟正規軍隊不同,但有時也會出正規軍隊不會出的包。像電影藍波裡,最後跟藍波對峙的就是國民兵。美國50州加上華盛頓特區以及海外領地,都有自己的國民兵,而且各州可以透過法律調派,和需要總統授權的聯邦軍隊不同。不過當時維州、紐約州聽到川普打算徵調數千名國民兵,覺得苗頭不對,叫停了派遣計畫,因為對川普來說,徵調國民兵只是「象徵性」的秀秀肌肉,但已經被各界視為「獨裁分水嶺」,尤其被退役軍官痛批「越界」。
當天動員的執法人員包羅萬象,街上還能看到美國緝毒局人員,是打算清場順便抓毒販嗎?有些武裝人員甚至連制服都沒穿,不知道替哪個單位效力,難道是黑警嗎?
當我們在討論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的時候,我們看的不是這個國家的投票機制,而是看這個國家能為人民保障多少自由, 以及能防止多少來自政府的暴力。
這是為什麼川普用軍隊來清場,即使沒有太多人傷亡,都可以造成軒然大波,因為在很多美國人的民主素養裡,這件事已經跨過了紅線,必須要馬上被制止。所以你覺得美國在走上極權國家嗎 ?歡迎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你的想法。
這週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拉法葉清場 #美軍選邊站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驅力佛洛伊德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石雕創作展 林冠君專訪
▲以紅酒象徵,具象欲望的表面張力
人們展現欲望的時刻幾乎填滿了所有生活,林冠君以欲望為創作的原點,希望以此往深處挖掘更多藝術無限的可能性,透過作品傳遞給觀者。並藉由這次展覽,讓大家看見一位藝術家對於自身創作的思考過程以及脈絡。
▲踏入藝術運動領域
在成長的過程中,林冠君的父親為體育老師,影響他甚多。選擇進入台藝大雕塑系前,林冠君的興趣是體育活動,國小與國中參加了各種體育校隊,像是田徑、躲避球校隊,以及鐵人比賽,造就他對於熱愛運動的興趣。直到升學時考慮到行業的發展性,因此轉而進入藝術領域。問起為何選擇石雕,他說石雕創作的過程常需要使用到力氣,那種鑿敲的過程就像是進行一種運動,在完成作品時像剛運動完一樣滿身大汗。這種有趣的類比令人會心一笑,也感受到他體現藝術行為的多功能。
▲關於欲望
「欲望」一直是人類所探討的議題,像是哲學、生物學,心理學等,常以欲望作為學術發展與探討的論點,乃至文學和藝術持續有前人以其為題材作各面向的創作與發表。其中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心理動力論「本我、自我與超我」,「本我」(id)即代表人最為原始、滿足本能衝動的欲望,像是饑餓、性慾等,代表著無意識的唯樂原則。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除卻本能與滿足生理需求的部分,人們「想要」更多物質與心理的額外滿足,造就各種行為。
關於本次展覽,林冠君「欲望」系列創作可追溯自2013年,他認為「欲望是驅使成長的動力,卻也是無盡的災難。人類的文明與歷史已經證明了一切」。各國為擴展領土與滿足自身對於統一世界的欲望,因此自古各國間戰爭不斷、與兩次世界大戰。同時欲望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為了像鳥一樣飛翔天際,而發明了飛機、為了增加生產效率有了兩次工業革命,生活因此而便利。然而在文明的發展過程,人類也因欲望驅使選擇破壞自然環境來滿足自身的利益。
▲系列作品發展脈絡
「人類與自然環境,到了現在則擴展為人類跟自然的爭鬥,我的作品想要處理的就是人跟自然生命的關係。人類欲望會如何影響自然界的生物?」。林冠君提到他去過幾次動物園,以往對於動物園沒有什麼太深刻的體悟,直到有次見到園內被豢養的大象,面對著灰色水泥高牆不斷踱步,驚覺這些生命長時間困在人為的環境當中,造成牠們重複著同樣的動作,即便雙眼失去靈魂、仍嘗試著衝出生命的枷鎖。
「動物園中的動物們不過是全球化之下產生的物件,滿足了我們對新奇事物的欲望。」林冠君第一件以欲望為題的創作〈慾望性的愛〉因此而生。作品以大理石為材,刻劃象的揚鼻姿態,象牙處以人手代之,企圖阻止牠揚起鼻子,代表人類因欲望擺弄動,此系列「手」象徵掌權者的姿態,在地球上有權的物種更能自由實現他們對欲望的幻想。
▲自身欲望的象徵
在幾件作品之後,林冠君開始思考作品與作者之間的關係「做為一個創作者,我期望作品與藝術家能夠產生更緊密的連結,或許是情感上的、經驗上的,或是生活中的,於是試圖將自己對欲望的想像化為作品的一個素材。」喜愛偶爾小酌幾杯的林冠君,選擇了對紅酒、酒瓶和酒杯的迷戀,作為自身欲望的展現與象徵。
紅酒不僅是象徵了創作者的欲望,在聖經中紅酒象徵著耶穌因犧牲而流的血,有著犧牲奉獻的寓意。希臘神話中酒神戴奧尼索斯(Dionysos)為古希臘人欲望的具象化,象徵著潛意識的欲望與非理性的感官。紅酒也代表著身分與地位,酒標賦予了紅酒身分與品酒者的地位高低,在這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紅酒對一個人的身分、地位、權力的暗示。
▲人類與自然界的動物
2014年10月17日,在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Ol Pejeta Conservancy)世界上僅存兩隻具有繁殖能力的公北白犀之一「蘇尼」(Suni)被發現死亡於圍場中,令北白犀距離滅絕又更近了一步。林冠君表示看到這則新聞,想到人類常因自身的欲望而進行盜獵,也許是為了那美麗的象牙或是珍貴的犀牛角作為藥材,更甚者為了紀念與娛樂而進行獵殺。啟發林冠君對於血腥、欲望與動物之間,新的創作聯想。
犧尊為古代《周禮》六尊的其中之一,是古代盛酒的禮器「刻為犧牛之形,用以為尊」,以木質與青銅為材。到了明清,工匠們直接以犀牛角為材料,雕刻出酒杯的器形供權貴飲酒作樂,人們忽略血腥殘忍的獵殺過程,反而不停歌頌酒杯的華美。藉由創作林冠君想翻轉觀者的視角,以動物的頭部作為酒杯刺激觀者反思,結合自身欲望的象徵「紅酒、酒杯、欲望、權力、犧牲」相互連結,創作出紅酒系列的作品。
▲紅酒系列X大理石
〈所謂血腥的觀點〉為紅酒系列第一件作品,犀牛頭部角被取走、掏空留下的傷口成為盛裝紅酒的器皿,紅酒代表未癒合的傷口與血腥,期望觀者對動物所受之苦感同身受。在這件作品中紅酒不僅止於表現鮮紅的血液,更象徵了人類的欲望造成這一切的開端,以及動物的犧牲、物種之間不對等的狀態。在完成這件作品後,林冠君發現紅酒的酸性侵蝕大理石碳酸鈣成分,使得石材染上紅酒的色澤。人為釀造的葡萄酒去侵蝕自然生成的大理石,這樣一個化學作用下恰巧符合人與自然的現況,與創作的理念不謀而合,讓他更確信此系列以大理石呈現作品更能展現層次。
〈酒器系列-犀樽〉為此系列的第二件作品,呈現方式更加接近酒杯的功能和造型,其中同樣以犀牛頭部作為造型,掏空了整個頭部的空間,當紅酒倒入其中,觀者會以為可被裝滿,但酒水卻會從被掏空的犀牛角流出,以至酒杯呈現無法填滿狀態。代表著意圖測量人的欲望,但卻發現沒有被填滿的一天。而流出的紅酒在大理石檯桌上留下酒漬痕,與在桌緣因表面張力維持住的狀態,引發他去思考表面張力是否能夠為作品帶來新發展。
▲表面張力的寧靜感
這次展覽展出的作品與裝置,以表面張力、與紅酒痕跡作為創作的新嘗試。林冠君認為「表面張力給人一種寂靜、飽滿與物理學臨界點的危險感受,我很喜歡這樣寂靜的氛圍。在紅酒系列中,我所刻劃的動物頭像沒有誇張的動態和神情,我認為這和我在面對這一些關於動物盜獵、屠殺的事件時,呈現的狀態是相符合的。身處遠方的我們無論如何激烈的去表達自己的情緒,都無法真實的接觸到牠死亡當下的孤獨與寂靜,只能透過文字、影片來了解事件的過程,來召喚自己的情緒。」希望大家透過此次展出作品,從中找到對於欲望的共鳴與反思。
▲林冠君以石雕與紅酒形塑了欲望的形體與張力,衝擊觀者視覺感受。
林冠君簡歷:1993年生
學歷:台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
研究所:台灣藝術大學-雕塑所
得獎經歷:
2013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四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優選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金賞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第五屆國際袖珍雕塑展 複製獎
2014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第九屆台中大墩美展 優選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銀雕獎
2015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獎 金雕獎
展覽經歷:
2013草山行館-初草聯展
2014台藝大大漢藝廊-刻刻聯展
2014金車藝文中心-非常人聯展
2015科技與慾望林冠君創作個展
2016彩雲間2016雕塑計畫聯展
2016「石之道 台北」台藝大vs東藝大石雕聯展
策展單位粉絲頁: 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
展出日期:2017/01/14-2017/03/05
開放時間:每日11:00-18:00(周一休館)
金車承德館地址:台北市承德路三段131號4樓
驅力佛洛伊德 在 海苔熊- #4三個我佛洛伊德說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既然快樂和現實都是一種驅力,那些你沒有被實現的內在驅力沒有被實現的時候,長期壓抑下來就會形成一種反撲。書裡面提到一個非常經典的例子(為了行文通順我稍微修改一下) ... ... <看更多>
驅力佛洛伊德 在 生死驅力- 廢文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佛洛伊德 所說的愛/原慾,包含所有創造性、及產生生命的驅力。死亡驅力(Death Drive)(或死亡本能)代表一切有生之物內在的衝動,欲回歸至平靜狀態,甚至 ... ... <看更多>
驅力佛洛伊德 在 一次搞懂佛洛伊德《夢的解析》|意識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迅速瞭解 佛洛伊德 的理論,以及對「夢」的觀點。這是一個夢境探索的頻道,幫助你了解夢在說些什麼訂閱【百夢計畫】一起探索夢境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