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分享
COVID-19疫情默默影響了整體治療的型態。骨折的病人,骨科以往建議開刀,可能打個石膏請病人回去門診等。就算建議開刀處理的狀況,病人看著戴著N95、全身防護衣包到密不透風的醫師,加上左邊的病人一個咳,右邊一個喘的,心裡都是陣陣發慌。
「我能不能先回去?之後再看看?」病人很不好意思的說完,就準備拖著斷手離開,姿態像是逃命,又像是痛下決心要在手與命之間做出重大抉擇。這時你要怎麼勸?要怎麼給意見?尤其旁邊的病人,在那個當下又重咳了幾聲。
腦出血、TypeA主動脈剝離要開緊急手術的,以前外科醫師看完,通知手術室:「有個XXX我要開E1刀(一小時內緊急手術),跟麻醉科說一下,我準備要叫急診送了!」現在則是一直追問:「篩檢做了嗎?你們不是有超快速篩檢,還要等多久? 」
問題是,病人等得起嗎?不等,風險又有誰承擔得起?
看看隔壁的急診內科,心臟內科醫師宣導,以後STEMI(急性心肌梗塞)要急做導管的,不要再先給Brilinta(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可能之後評估要打rTPA(血栓溶解劑)不做心導管了。心導管的癒後還是相較打血栓溶解劑的效果好,但在非常時期,只能給出系統能負荷的治療,不見得是最好的治療。
醫院盡其所能,但現在的狀況就是萬般不能。
醫療崩潰,影響的不只是COVID-19病人,那些每日更新死亡的數字,不會包括因其他疾病死亡的病人。
千萬照顧好自己,盡一切可能不要在這個時間點生病、出意外。早睡早起,騎車過馬路,也請比往日小心再小心。不要想著警戒時期,路上很空,油門就狠狠催下去。
醫療幾近崩潰的狀態下,過載的醫療系統難以照護每個傷病。以往,急診是一張巨網。當生命墜向幽冥,我們奮力網住,緊緊抓牢。
現在,這張巨網正百孔千瘡。
請大家務必務必照顧好自己。
照護好自己,就是照護好醫護,照顧好街頭巷尾每個你認識與不認識的人。
好好生活。醫護人員則會做好手上的工作,讓大家好好的活。
#急診外科
#泌尿科
#急尿科醫師!?
#待在家裡
#Stayhomestaysafe
「骨折開刀時間要多久」的推薦目錄:
骨折開刀時間要多久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1/26(二)
[100題生活題目]NO.73醫院(下)
醫院(上)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292824844747882/posts/669761360387560/
------------------------
T子好不容易在老遠的路旁找到機車停車位。四周靜悄悄的,已經是凌晨1點,路燈微弱的光替她指引走上醫療大樓的方向。
路邊稀疏停著兩三台的計程車,幾名司機圍在一起抽著煙,路過時還撇了她好幾眼。
T子拎著大包的行李,氣喘吁吁的爬上醫院前的大斜坡,走進醫療大樓內。
空蕩蕩的大廳,放了一株裝飾華麗巨大的聖誕樹,還有許多的椅子,白天可能擠滿許多人吧?
門口的警衛跟急診室不同,掃了一眼見她有戴口罩,視線又回到他的手機上。
T子把行李放在椅子上,撥通電話後沒多久
爸爸和妹妹的身影匆匆出現,臉上掛滿愁容。
往上九樓的病房,電梯內還有一股消毒水味兒,到處都貼著新冠病毒的告示。
拿著磁卡進入了病房區大門,出現了明亮的走道和各式各樣的儀器,黑色螢幕閃爍著跳動的綠色線條。護理師們推著裝滿藥水和點滴液的推車在各病房穿梭,掏出口袋裡的筆在板子上做著紀錄,一邊低聲交談著。
T子跟著家人左彎右拐的進入媽媽的病房。
病房裡的媽媽的右手包著帶子,左手插著點滴管。氣色很差,見到T子後表示隔天就要開刀,剛吃了止痛藥,今晚過凌晨不能飲食,並喃喃抱怨著止痛藥讓她聞了普通的食物一直想吐。
這是一個雙人病房,隔壁還有一位病人,病床用簾幕圍了起來,隔絕兩床的隱私,還放著輕柔的水晶音樂,傳來輕微的呼吸聲,似乎睡的很沉。
「你今天睡這裡,明天中午爸爸會過來換班」
她沙啞的說,一邊指向牆角一張深紅色小到不能再小,不知道該稱為椅子還是床的椅子。
當T子坐上去時,塑料皮包著的軟墊發出噗咻洩氣的聲音,頂到墊著的鐵板。T子的眉頭皺了起來,這大概是有生以來最讓人不舒服的床鋪。
爸爸和妹妹交代一下護理師要注意的事項後,就回去休息,中午再過來換班。
T子默默的吃著從路上買來的滷味當作宵夜,手機充好電,準備好通宵看顧的守夜。
看著那個每天從日出做到深夜鐵打的母親
吃了止痛藥後時不時的乾嘔,
腫起的手腕讓她無法翻身,
護理師在兩床反覆進出換藥檢查
手錶上的光源指向了凌晨3點。
媽媽最後在反覆折磨中疲累到睡著。
T子口罩下的眼淚滴在手背上,她輕輕抽出衛生紙趕快擦掉。
從背包拿出一本筆記本、筆、螢光筆
透過簾幕微弱的光線,她拿著螢光筆沙沙的開始作畫。
「好痛,我睡不著」
過了一陣子媽媽被護理師走進來的聲音驚醒了。
「你要喝水嗎?」T子放下手上的筆問。
「我想上廁所」
T子小心的把點滴架從左側繞到床的右側,
連接母親手腕的管子,小心別勾到了床
輕輕摟住媽媽的腰,讓她坐起來
像捧著昂貴的陶瓷娃娃般,扶她下了床,
那些習以為常的小事,平常就可以自己來的事,竟然變得那麼困難。
T子先把媽媽扶到廁所門口,再側身把點滴架先抬起來,避開廁所門檻再推進去,邊注意滴管不能繃直扯到傷口。
第二次後T子就聰明多了,她把點滴袋拆了下來拿在手上,省去了許多彎彎繞繞的細節。
在馬桶蓋上鋪上衛生紙,抓好媽媽的褲頭輕輕脫下褲子,再扶著右手讓她左手抓著牆壁上的扶手慢慢坐下。
自己不能動時,以後也是這樣讓看護服侍吧?
T子胡思亂想著。
母親一共住院了三天,
爸爸和妹妹中午接著輪班,T子回家先倒頭就睡,醒來打開電腦做著下禮拜第一次上台演講的PPT,趕著在約定的時間交檔案以及和兩位老師對練簡報的流程
12點再背著行李回到醫院睡覺。
T子白天推著輪椅帶媽媽在各診室轉來轉去,
聽取手術前說明、照X光,等待數小時進行開刀。
做完手術後,媽媽的傷口等待休息和復原,
晚上帶了筆電開影片給媽媽看。
空閒時帶媽媽慢慢走去醫院樓下的商店街,
逛逛衣服和鞋店,不過她穿著病人服不能入內
只能在門口看看,在通道旁休息。
有一次回來病房時,
T子聽到病房傳來哭泣的嗚咽聲。
隔壁的病床太太有個令人悲傷的故事,
她是最近新聞報導的遊覽車失事事件倖存下來的乘客。身上多處骨折、內臟破裂的她被醫生從鬼門關搶救了回來,陪伴在身邊多年的丈夫和孩子沒能挺過這一關,醒來時獨留自己面對剩餘的人生。
活潑的實習護士不斷輪流進來安慰、逗她開心
也許是顧忌我們,所以她一直都很安靜,沒發出什麼聲響。
只有趁所有人都不在的時候,才能偷偷的哭著,也只能哭著。
幸好母親只是骨折。
T子把媽媽扶上了床上躺好,
心理默默的祝福,願她挺過這一關。
醫院裡總是有說不完的故事。
T子和家人辦理出院事宜的同時
也討論著接下來的生活方向,
醫生宣布每個月要回來複診,
檢查骨頭的癒合狀況。
休息一個禮拜後,
T子家裡的攤子開始恢復營業。
看著母親依然在廚房忙碌著,
她說生活還是要過,
沒工作爸爸也很無聊。
T子和妹妹對望一眼,
「生活還是要過,對吧?」妹妹說
「你說的沒錯」T子淡淡的說。
-----------
🧙♂️小小的實驗室場外:
醫院的(上)、(下)是我模仿
哈利波特第一集《神秘的魔法石》
的文體文章,透過描寫景物來襯托
內心狀態的第三人稱的寫法,
讓習慣以「我」第一人稱、習慣寫內心的小劇場的我可以抽離自己,站在旁觀者的眼光去看待
這件事。得到很有趣的寫作體驗。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100道生活題目
#醫院
#第一次住院
#異業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
骨折開刀時間要多久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受傷去大醫院比較好?】
.
『我請別人幫我掛到XX醫院的號』
『診所的設備跟器材不夠好』
.
許多人對大醫院有迷思,覺得醫學中心、教學醫院等級的醫療品質就會比較好,自己曾在北部醫學中心跟診所都有待過一段時間,這篇文章中沒有要說究竟哪個比較好,因為可以從很多面向去討論醫療品質,包括能花在病患的時間、是否有足夠的器材、是否有優秀的醫療人員等。
.
1. 醫療人員能花在一位病患的時間
當大多人都跑大醫院時,每個門診的病人量都相當大,假設門診從下午一點到五點,共有80個病患,每個病患分配到的時間只有三分鐘,這當中還包括要走進診間、走出診間的時間。我相信有神級的醫療人員,或許能在短短一兩分鐘就判斷出病患的問題,但這樣的人非常罕見,而且對自己的判斷能力過於有信心也不是好事,因為可能忽略了身體潛在的其他問題。我不敢保證花越多時間、越可以找出病患的主要問題或診斷,但詳細的檢查跟問診,肯定需要足夠的時間。
.
2. 是否有足夠的器材
這邊主要說運動醫學的部分,大多數人會接觸到的儀器包括一般物理治療儀器、X光、診斷型超音波、震波、注射等等,大醫院才有的可能是像核磁共振 (MRI)、手術室等。
.
除了近一步的檢查像是核磁共振、斷層掃描 (CT) 或者最後需要進行手術等必須在醫院進行,其他的檢查我覺得初步都是可以在診所做的,包括肌肉拉傷、韌帶扭傷、骨折等等問題,所以,除非診所的醫療人員建議去醫學中心、大醫院等做更近一步的檢查,不然診所的儀器對絕大多數人是足夠的。
.
另外,以運動醫學來說,個人覺得理學檢查、動作檢測、軟組織觸診等等是主要的,然後以影像學檢查為輔,原因是,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身體的不適跟影像學出現的異常不見得有關聯性』。例如,X光顯示膝蓋有退化性關節炎,但可能你目前是沒有疼痛的。
.
3. 醫療人員的水準、技術
這個我想是大家最好奇的,談到運動醫學、骨科、復健科的部分,無論是大醫院或診所都有能力好的醫療人員。其實在醫學中心的醫療人員除了臨床能力,可能還要兼顧教學、研究等,診所大多主要為臨床工作,但這當中也並沒有說誰好誰壞。不過我心目中優秀的醫療人員,是具備以下條件:
.
・同理心
・開放的心態
・專業合作
・豐富的學識背景
・熟練的操作技術
.
一般民眾可能比較難去評斷學識背景、技術等等,但我個人覺得,找到一位彼此信任、互相尊重、並且有跟你解釋目前的問題、如何處理、大約可能需要多久等等就可以了,都是先彼此信任,才能有好的效果,不管是物理治療師、醫師、教練等也都是。
.
總結,可能因健保制度的便利,在花費差異較小的情況下,大家會傾向去大醫院就診,但就上述的因素,除非真的需要使用到核磁共振、斷層掃描或開刀等,我個人建議還是先從診所就好,但如果後續醫療人員有建議還是要去大醫院檢查,再轉過去就可以了。個人覺得還沒天亮就很多人在醫院門口排隊、代排黃牛的那種其實很辛苦,然後實際每個病患分配到看診的時間也少,我不確定符不符合『好的醫療品質』。最後,希望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醫療人員、教練、專業人士等。
.
.
.
.
#hospital #clinic #injury #sportsinjury #quality #training #exercise #physicaltherapy #physicaltherapist #CSCS #醫院 #診所 #受傷 #醫療品質 #健保 #訓練 #運動傷害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骨折開刀時間要多久 在 粉碎性骨折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朋友現在正在開刀也是有粉碎性骨折看到你的文也讓我很緊張之後他要面對 ... 你在開刀其實沒有比較好也是一個傷害也可能造成骨頭癒合時間較久心情要 ... ... <看更多>
骨折開刀時間要多久 在 腳骨折開刀後能正常走路復原的時間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基本上醫生都會說要休息三個月,之後才做一些恢復肌力、負重的復健, 在這之前最多是做類似保持關節、韌帶的活動的復健,當然要視情況而定。 個人建議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