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對家庭、子女及社會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本文以西方社會科學領域的學術研究為根據,分別從「家庭結構」、「子女福祉」、「社會秩序」,說明同性婚姻對家庭、子女及社會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應。
壹、家庭結構
一、母性相妒相爭,不利養育孩童與雙方關係。
有些研究發現,單一性別之兩個人在家庭結構上發揮的角色,互補功能比較低。例如女同志的婚姻讓兩個母親養育孩子,卻造成兩個母親彼此嫉妒競爭(Chrisp, 2001;Gartrell at al., 2000),基於母性特質照顧孩子卻衍生出競爭關係,是同志家庭無法穩固的原因之一。
二、子女缺少兩性平衡之角色典範。
研究顯示異性戀父母家庭的孩童,所表現的性別差異比同志家庭的孩童來得明顯。而且研究顯示女同志家庭的男孩,因缺乏男性角色模範,而比其他種類家庭(男同志家庭、單親家庭……)的男孩更少表現男子氣概,反而因耳濡目染而出現女性特質(Goldberg, Kashy,& Smith, 2012),這是同志家庭無法兼顧男女平衡結構的結果。
三、同志彼此忠誠度不夠,難委身於長期關係,家庭結構脆弱。
同志的感情關係不穩定,進入婚姻後,家庭結構也比較脆弱。研究顯示孩子在穩定的婚姻關係下成長比較好(Brown, 2004),不穩定與不確定的家庭會傷害孩子(Cherlin, 2009)。2003-2004年Gay/Lesbian Consumer Online Census網路問卷調查7,862名同志,其中42%的同志承諾關係(結婚或同居)維持不足四年,71%不到八年,只有9%超過16年(關啟文,2013)。造成同志伴侶穩定度不高的原因,可能是同性伴侶的關係不受家庭、文化及制度支持,退出關係時也沒有阻礙(Biblarz & Stacey, 2010),形成合則來、不合則去的現象。
貳、子女福祉
一、同志婚姻關係不穩,導致收養子女的學業表現不佳。
研究發現在數學方面,同志婚姻收養的孩子比起異性父母家庭的孩子,成績比較差。很多研究也確實顯示同志、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孩子,表現不如父母關係穩定的孩子。但是這並不是因為家庭結構的關係,而是因為家庭的分裂、不穩定與改變,很容易影響孩子學業表現(Potter, 2012)。此外,Regnerus(2012)訪談2988名18-39歲的年輕人,將受訪者分成八種家庭類型,就40項與社會、情感及人際關係相關的項目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顯示,異性戀雙親家庭養育的子女在不同方面皆呈現較好的結果,女同志家庭的子女在許多項目上是八種家庭類型中結果最差的。
二、同性父母潛移默化其子女開放同性關係。
研究指出,6位由女同志所養育的成人子女(5女1男)表示自己跟同性有過性關係,而由異性戀母親所養育的成人子女則沒有。而且女同志所養育的女兒,對同性戀行為很開放(引自Gartrell, Bos, & Goldberg, 2011)。研究顯示,女同志父母對於子女的性別角色,比異性戀父母更開放(Fulcher et al, 2008;引自Goldberg, Kashy, & Smith, 2012),因為同志比較不會用社會刻板印象規範孩子。如Fulcher、Sutfgin與Patterson (2008)研究得到的結論,父母的態度與行為比父母本身的性傾向,在孩子的性別發展上具有更大影響力(引自Tasker, 2010)。我個人以為,同志婚姻的結構只有單一性別,子女比較少均衡學習男女兩性角色的機會,所以孩子的人際關係,有可能比較拘泥於同性之間。
三、同性父母影響子女認定其性別傾向。
Regnerus(2012)訪談2988名成人子女,發現女同志家庭的子女(介於18-39歲)比較少認為自己是異性戀(69%,所有類型中最低),男同志家庭的子女為第二低(71%),原生雙親家庭之成人子女則有九成(90%)認定自己是異性戀者。甚至同志家庭養育的女兒在性伴侶(不分男女)數量,都比異性戀雙親家庭的女兒多。由此可知無論是成人子女、或青少年子女,同性父母對於子女認定其性別傾向,均具重要影響力!
參、社會秩序
一、同志家庭子女受到不當性接觸比例偏高。
根據Regnerus(2012)的研究, 23%的女同志家庭子女表示有被父母或照顧者以性的方式碰觸、強迫碰觸,或強迫發生性關係;同樣的事情在異性戀雙親家庭中只有2%。31%女同志家庭的女兒表示與父母或照顧者,有過性接觸或遭受性侵;異性戀家庭的女兒是3%。更誇張的是有48%女同志家庭的女兒及52%男同志家庭的女兒表示,曾經被強迫發生性行為!這似乎跟同志性生活比較複雜有關,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我認為不該讓同志藉由收養等方式養育兒女!
二、同志家庭之子女較常有不良或犯罪行為。
依據Regnerus(2012)的研究成果,同志家庭的子女有比較多抽菸情況、比較常被逮捕,同時也犯下比較多的罪,妨礙社會治安。以上所有的研究都顯示同志家庭環境不利孩子身心健康成長。
三、女同志家庭之女兒成為雙性戀的機率較高。
Gartrell、Bos與Goldberg (2011)研究發現在女同志家庭中,青少女比起青少年更加明顯認定自己是雙性戀。而在同志家庭長大的青少女比起異性戀雙親的青少女,更可能跟同性發生性行為、使用緊急的避孕措施。可見在女同志家庭成長很可能使年輕人罹患性病的狀況惡化,非婚生子墮胎狀況增加,並且加速性氾濫,有害社會善良風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Gary Wong 黃梓謙,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黃梓謙 x 阿V--推動社會共融 消除歧視】 推動平等機會和社會共融是我其中一個主要政綱。根據 2011 年香港人口普查,香港有 451,183 非華裔人士,相當於香港總人口 6.4%。 非華裔人士也是香港人,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我倡議: 1.把「少數族裔」政策改稱為「非華裔」政策;...
2011 census 在 黃梓謙 Gary 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黃梓謙 x 阿V--推動社會共融 消除歧視】See English post below
推動平等機會和社會共融是我其中一個主要政綱。根據 2011 年香港人口普查,香港有 451,183 非華裔人士,相當於香港總人口 6.4%。非華裔人士也是香港人,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我倡議:
1. 把「少數族裔」政策改稱為「非華裔」政策;
2. 把給非華語學生的「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從中小學擴展至學前教育。
【Gary Wong x Vivek Mahbubani--Leave no one behind】
I am pushing for equal opportunities and social inclusion as one of my main policy goals. According to the 2011 Hong Kong Population Census, Hong Kong houses 451,183 non-ethnic Chinese, making up 6.4% of our total population. Non-ethnic Chinese are Hong Kongers, and so we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they are integrated into society. I propose:
1. Renaming ‘ethnic minority’ policies to ‘non-ethnic Chinese’ policies, so as to reduce stigmatisation;
2. Extend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primary schools only) for non-native 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to kindergartens and nurseries
Vivek Mahbubani + 老友 棟篤笑 / Vivek n Friends 棟篤笑 / 美式棟篤笑
Hong Kong Unison 香港融樂會
Join Team Gary加入謙的團隊 : http://garywong.hk/teamgary/
Donate to Gary 捐款撐謙: http://garywong.hk/donate/
Read Gary's policy manifesto: http://goo.gl/ThvEVc
閱讀謙的政綱: http://goo.gl/uORkui
瀏覽謙的競選網站 Browse Gary's campaign website: http://garywong.hk/
2011 census 在 股魚-不看盤投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國人五大致富絆腳石為「保姆 租金收入比 學貸 儲蓄 工資」
那台灣呢?房價、工資、學貸、 ??????????
--------------------------------
美國人致富5絆腳石:保姆 租金收入比 學貸 儲蓄 工資
美國《華爾街日報》13日刊登署名昆丁·福特萊與卡泰·希爾的文章稱,如今的美國人依然感覺自己不富裕。其中有5個原因:兒童看護費用激增、租金與收入比不升、學生貸款增加、儲蓄增長緩慢和工資滯漲。
中新網報導,文章稱,美國部分工人的工資終將上漲,因為根據《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包括奇波多墨西哥連鎖餐廳(Chipotle Mexican Grill)和達登餐廳(Darden Restaurants)在內的多家公司面臨著漲工資的壓力。
不僅如此,據美聯儲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第4季美國家庭凈值達到80.6兆美元,高於上年同期的的70.83兆美元;美國家庭凈值之所以在短短4個季度中增加近10兆美元,主要是因為房屋升值以及美股上漲。
密歇根大學弗林特分校的金融和企業經濟學教授馬克·J·佩裏表示,美國家庭凈值沒有道理不繼續增加。不過很多人還沒有體會到其好處。正如《華爾街日報》所指出的,員工薪酬佔國民收入的比例已經降至1951年以來最低水準。
以下是美國人依然感覺不富裕的5個原因。
〈兒童看護費用激增〉
這年頭如果想要自己上班,請人看護孩子需要花不少錢。據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數據顯示,對於家有職場媽媽的家庭而言,看護孩子的開支在2002年至2011年期間增長了50%,在過去30年中增長了250%。美國兒童看護組織(Child Care Aware of America)與州和地方機構合作,本月發佈了一份全美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2年日托中心的平均託兒費增長了2.6%,在家照看孩子的費用增長了4.8%。而除去繳稅以及其他項目,同期美國家庭收入僅增長0.6%,總體生活成本上升了1.6%。
〈租金與收入比〉
不少年輕的美國人在房東和抵押經紀商的夾縫中生存。他們無法攢齊房子的首付,部分原因是其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用來支付了房租。實際上2010年美國租房者中,租金超過總收入30%的佔據了約半數,而10年前租金佔收入比例如此之高的美國租房者僅佔38%,前後相差創紀錄的12個百分點。有房子的人情況要好些,他們必須證明自己有足夠的收入然後可以得到抵押貸款。據金融網站Bankrate.com認為,一般來說,月供不應當超過每月總收入的28%。
〈學生貸款〉
上大學的成本正呈火箭式上升。據美國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的數據顯示,2008至2013學年,公立四年制大學的學費及其他費用平均增長了27%。學生面臨的債務也隨之增加。據紐約聯儲2月份的報告顯示,僅2013年學生貸款規模就增加了1140億美元,至1.08兆美元。據大學入學與成功研究所(Institute for College Access & Success)的數據顯示,2012年畢業的大學生中,揹債的學生足佔71%,高於2008年68%的比例;平均債務負擔為29400美元,自2008年以來年增6%左右。
〈儲蓄〉
美國人的儲蓄看上去增長沒有那麼快,個中原因之一是利率。據Bankrate.com的數據顯示,時至今日美國的利率已經從2007年10月的5.3%降至約1%。對於那些拿固定收入的人(包括依靠定存以及其他固定收入工具生活的很多退休人員)來說,這可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這會大幅度削弱這些人的購買力。即便是對年輕的美國人而言,這樣的利率也使他們難以跑贏通貨膨脹。
美國不僅存款利率不高,而且美國人的儲蓄水準也達不到3年前的高度。2010年,73%的美國人至少會存一些錢,而2014年2月美國儲蓄(America Saves)發佈的一份調查顯示,如今只有68%的美國人在存錢。不進行儲蓄將導致一個人變得更加貧窮,因為如果沒有備用資金,一旦有不時之需(例如住院或者修屋頂),則需要動用信用卡或者舉債才能過活。
〈薪資〉
告訴你以下的事實你可不要抓狂:現今你的工資實際可購買的很多東西都在減少。據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去年發佈的研究報告顯示,1979至2012年期間,儘管生產率提高了74.5%,但工人薪資增長的中值僅為5%。報告作者做出的結論是:絕大多數美國工人(無論白領還是藍領,無論是否擁有大學學歷)工資滯漲都已超過10年。美國人口普查局也得出了工資滯漲的結論,實際收入中值為51017美元,同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初的水準相比基本未變。
2011 census 在 Gary Wong 黃梓謙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黃梓謙 x 阿V--推動社會共融 消除歧視】
推動平等機會和社會共融是我其中一個主要政綱。根據 2011 年香港人口普查,香港有 451,183 非華裔人士,相當於香港總人口 6.4%。
非華裔人士也是香港人,我們有責任幫助他們融入社會。
我倡議:
1.把「少數族裔」政策改稱為「非華裔」政策;
2. 把給非華語學生的「中國語文課程第二語言學習架構」從中小學擴展至學前教育
【Gary Wong x Vivek Mahbubani--Leave no one behind】
I am pushing for equal opportunities and social inclusion as one of my main policy goals.
According to the 2011 Hong Kong Population Census, Hong Kong houses 451,183 non-ethnic Chinese, making up 6.4% of our total population. Non-ethnic Chinese are Hong Kongers, and so we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to ensure they are integrated into society. I propose:
1. Renaming ‘ethnic minority’ policies to ‘non-ethnic Chinese’ policies, so as to reduce stigmatisation;
2. Extend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primary schools only) for non-native Chinese speaking students to kindergartens and nurseries
2011 census 在 Accessing 2011 Census aggregate data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Demo of how to access 2011 Census aggregate data using InFuse: http://infuse.ukdataservice.ac.uk InFuse contains 2011 UK (England, Wale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