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不住,就是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嗎?】
其實關於ADHD的症狀、如何診斷與治療,我們的了解或許都還不夠全面,接受到的資訊很零碎。這裡整理了ADHD的基本介紹各項迷思破解,當我們全面了解ADHD後,才能找到最合適的教養方法↙️↙️
⭕防蚊液天然的尚好?你過去可能只是「擦心安」?
cplink.co/pThrnkVf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dhd 如何診斷 在 諮商椅上的教養 - 陳鴻彬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慢爸爸碰上快小孩:讓父母安心,不該是孩子的天命》
#小編碎碎念
親子天下 專訪的報導出刊了。
專訪中有一段文字,小編曾在跟小彬老師聊天時聽他談過。
「妳知道年逾三十才知道自己小時候極有可能是未經診斷的ADD,最大的意義是什麼嗎?」小彬老師看著我問。
我搖搖頭。
他拿起手邊的咖啡,啜飲了一口,緩緩地說:「最大的意義不是開始接受治療(因為早過了適合用藥的階段)、更不是刻意去勉強自己改變些什麼,而是『我跟自己和解了!』」
看著他泛紅的眼眶,我想起他這些年花了好多好多的力氣去翻轉自己身上那些不符主流期待、對學習造成阻礙的特質;也因為自己走過、深受其苦,所以更加用力地在教育現場讓同樣辛苦的孩子身上珍貴的天賦可以發光.....想到這,我的情緒也忍不住跟著激動了起來。
#幫助每一個孩子都成功以前請先幫孩子與他自己和解
-----全 文-----
《心理師陳鴻彬:慢爸爸碰上快小孩,放下大人姿態去欣賞》
作者:邱紹雯 (親子天下雜誌99期)
「我就是怎麼努力也考不好。」通常聽到孩子這樣說,家長總會不置可否認為:「不要再找藉口!」但這樣的心情,國立彰化高中輔導老師陳鴻彬(小彬老師)卻非常能夠明白。
長期從事第一線輔導工作的小彬老師,同時身兼諮商心理師、親職作家、攝影師等多重角色,現在的他一邊關心在學校與家庭間找不到歸屬感的孩子,同時也寫文章療癒受傷的父母。然而,求學階段的他一直不是個會被老師特別留意到的學生,自認個性內向、念書駑鈍、學習的速度非常慢。國中小時,他土法煉鋼用時間換取分數,但隨著學習素材加深、加廣,所有努力換來的是全面的挫敗。國中時他以全校第二名畢業,上高中後成績大崩盤,最後以全班倒數第三名的成績畢業。
【當年若有人看見我的特質,我就不會那麼辛苦】
這種「慢」,其一來自於他圖像式思考的特質。「我看書必須要將書上每個字、每句話都轉化成畫面中的某一筆線條或元素,才能繼續讀下去,」經過這種2D轉譯成3D的過程,文字才能成為小彬腦中有意義的知識,「所以我記得慢,但要是記住了,也很難忘!」他笑說。
這種「慢」,也和他專注力很難集中有關。三十歲那年,小彬在精神科實習,看著醫生如何診斷不同類型的特殊兒,他開始懷疑起自己難以專注的學習型態很類似ADD(注意力缺失症,和一般常見的「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差別在於,沒有外顯的過動行為),便鼓起勇氣向醫生請教,得到答案:「你八九不離十是ADD。」
那一刻,他心裡長久的疑惑終於解開,他終於明白,為何自己的學習會那麼辛苦,不是因為笨、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他先天的限制。那一刻起,他也和自己和解了。
「當年若有任何師長看到我這一點特質,能告訴我,這不是我的錯,我就不會學得那麼痛苦,對自己有那麼多的批判。」正因為曾經走過學習困境,小彬從事輔導工作,總會自我提醒要主動去發掘孩子的需要,尤其是遇到像他一樣安靜內向、不想麻煩別人的乖小孩,必須從各種面向去觀察孩子,看見他們辛苦之處。
【兒子容易分心、粗心,不急著替他貼標籤】
面對自己,小彬費了好一番功夫才理出頭緒,當上父親後,他發現兒子同樣出現學習容易分心的特質,那又是另一個新挑戰。
他形容兒子像「活在未來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很快,腦海裡想的永遠是「未來式」(下一件事),而非「現在進行式」(當下正在做的事)。這種「快」展現在令人頭疼的地方:考試總是第一個交卷;只要是動手操作的題目,若規定要將圓圈塗滿顏色,一定是草草畫幾筆交代就好;生活常規上,光是下課離開座位要將椅子靠攏這件小事,也因為急著要衝到操場玩,提醒多次仍無法確實完成。
這類型的孩子最常被冠上「容易分心」、「粗心」、「欠缺耐心」、「動作不確實」等形容詞。所有父母會焦慮的事情,小彬一樣也沒少,不同的是,他沒有急著替孩子貼上任何標籤,反而調整步調,強迫「想快,但是快不起來」的自己蹲下身,真正去理解兒子那「想慢,卻還不知道該怎麼慢下來」的世界,而非用大人的姿態,自以為是的去詮釋孩子的世界。
漸漸的,他發現,這種「快」不全然都只有缺點,轉換到圍棋與桌球的學習,竟然展現驚人的學習能力。小彬說,兒子幼兒園大班開始接觸圍棋,回家就喜歡找人對奕練習。起初他發現,兒子落子前幾乎不思考,也無法說清楚為何要這樣下,加上總是輸多贏少,他總是忍不住把提醒掛嘴邊:「別急,看清楚再下。」但孩子依然故我;不出半年,局勢轉變,換成老爸輸多贏少。
有一天,圍棋老師找小彬懇談,老師提及:「孩子落子時,有能力預測得到接下來約五至十步棋可能會怎麼發展。」聽完小彬才豁然開朗:「原來,不是我們太慢,而是他太快。」這種預先思考的特質不僅是一名職業棋士必備的能力,也需要高度專注。
小彬在陪孩子練習桌球時也發現同樣的特質。
他記得,那時兒子才剛學發球,動作還非常不扎實,但有一件事很特別,回球時會把球往對手的兩個桌角打,而且會左、右、左、右輪流打。「你怎麼知道要這樣打?」小彬不禁好奇發問,只見兒子天真回答:「因為我覺得這樣你就會很忙,忙著救球,就沒辦法打很難接的球給我。」原來,「活在未來」的兒子腦海裡的畫面並不是停留在當下正在打的那一球,早就想到接下來的二至三球可能如何進展。
【為何要因為升學,把影響成績的特質都當缺點?】
至今,小彬依舊在跟孩子的「快」磨合,持續嘗試很多方法提醒孩子要將手邊的動作「做好做滿」,再進行下一個動作。但他很清楚知道:該慢下來的是孩子的動作,要能在「此時此地」多些停留,而不是限制他的思考。
「孩子慢下來,的確會讓我安心;但,『讓身為父母的我們安心』並不該是孩子的天命。」放下焦慮的小彬如此說道。
「學習特質沒有人是全面好的,但我們的制度很求全才,太重視升學考試,只要影響成績的特質,都被視為缺點。」他以自己圖像式思考的特質為例,儘管讓他在求學時倍感艱辛,但現在寫作時,他能輕鬆從腦海中提取任何一個畫面來書寫,這也是為何讀者看他的文章總覺得很有畫面感的原因。
面對孩子的適性學習,小彬認為,身為孩子的重要他人,父母或師長若能看見其身上獨特的性格與學習特性,用欣賞的視角,跳脫傳統上「好」、「不好」二分法的框架,陪伴孩子去經驗,才有可能看到孩子身上看似限制,甚至常因之感到挫折的特性,其實蘊藏豐沛且獨特的資源。
「家長的這份理解可以幫助孩子更安心自在,他們因長久挫敗而澆熄的學習熱情,在少掉自我否定與批判後,才有機會重新被點燃。」此一過程也是小彬眼中,解開孩子學習能量的封印。
-------
親子天下雜誌99期封面故事:看見孩子的獨特,適性而教》》》 https://goo.gl/H677bp
adhd 如何診斷 在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在醫院裡,濟公教我的事>>
在長庚大學念臨床心理學碩士班的時候,我在林口長庚精神科見習過一段時間。身為最菜的見習生,什麼事都覺得新鮮,也很想抓住每一個驗證書本上知識的機會,「初診問診」是非常非常難得的機會,見習生想要去問初診,一是主治醫師要非常有教學熱忱,二是初診病人夠多,三是實習醫學生剛好沒來或已經在問了,人手不夠,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病人,是一個中年男性,症狀是什麼早已忘記了,但我永遠記得這句對話,我問他:「那,怎麼會想來看精神科?」。
「我昨天去問濟公,濟公說你這個不是卡陰,要去看精神科。往北走,找最大間的醫院就是了,所以我就到你們醫院來了。」
當下我對這尊神明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透過祂,也教了我專業分工的重要。
最近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教授出了一本新書,出版社在臉書的宣傳上,有一句很聳動的話「很多ADH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都是誤診!」,並且讓民眾在討論串下留言「+1」,就可以得到「我的孩子過動嗎?洪蘭教授從大腦運作談起」的影片連結。
我看到這個貼文,就想起了幾年前濟公轉介來的這名病人。
不可質疑的,洪蘭教授在腦神經科學上有一定的學術地位,但是基礎研究畢竟不是臨床研究,雖然勉強算同行,但其實也是隔座山。
更何況,洪蘭教授可能不知道 (我想很多人也不知道),在兒童心智科門診裡,醫師與心理師是如何診斷ADHD的。
在臨床上,要被診斷為ADHD,可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
精神科的診斷,靠的是症狀學,因為精神疾病大多是肇因於大腦,目前的醫療技術不太可能把每一個病人都抓去做大腦攝影,或檢查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等,都是得靠觀察一個一個症狀,才能做決定。
觀察這種東西,就非常主觀啦,你說過動就過動,好大的官威啊包大人!所以我們在觀察上,需要盡量盡量盡量客觀的描述,例如在診間的幾分鐘內,做了什麼行為、做了幾次…,也發展了各種測量不專心或衝動的心理測驗,這個概念很像讓一群同齡的孩子一起來考一種叫「注意力」的試,然後大家來排名,最後那幾名,我們懷疑他有注意力問題,很合理,也很合邏輯吧!
你會說在診間的時間、做心理測驗的時間也不過就那幾十分鐘,足以判斷嗎?是啊!所以我們還必須收集孩子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行為模式,參考家長、學校老師、安親班老師的描述,與我們觀察到的、心理測驗的內容來做比對。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既然是觀察行為,那麼這個行為的背後,有沒有可能有其他原因呢?例如一個孩子上課表現出不專心的行為,他是真的不專心,還是聽不懂上課的內容?還是準備下課要跟喜歡的女孩告白、正在緊張,還是昨天沒睡飽?
醫師與心理師還得像偵探一樣,一個一個把可能的原因列出、刪掉,找出最合理的原因。
這樣弄下來,還說我誤診,我也是醉了。
並不是說醫療人員都不會犯錯,而是你坐在實驗室裡,連孩子都沒看到,就說我誤診,我又醉了。
親愛的家長,當您的孩子來到我們面前,我們在意的是他的困難,「診斷」存在的目的,是因為每個疾患的背後,都有不同的致病因子,確定診斷,才有治療的方向。當我們說有,一定是經過縝密的思考,有所本的說有,在蓋上職章的同時,也是以我們專業的信譽做保證 (不然你以為誤診是不用被告喔 )。而且,藥物也不會是唯一的治療途徑,心理師的角色,是協助孩子可以透過練習,找到專注與控制衝動的方法、同時還要提升自信、學習動機、人際關係等。噢還有,也要跟您討論適合您孩子性格的管教方式啊!
在教診斷的第一堂課,老師教我們的是 “ do no harm”,一個錯誤的診斷比沒有診斷更糟糕,我一直本著這個態度,小心翼翼的評估每個來到我面前的,可愛的小臉龐。
願我們彼此合作,給孩子最好的協助。
adhd 如何診斷 在 什麼是ADHD如何診斷 的推薦與評價
0:00 / 2:10•Watch full video. Live. •. •. Scroll for details. 什麼是ADHD如何診斷. ADHD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 ADHD台灣專注力研究學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