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05
上週聊到以『IR』技術來取代電吉他音箱『箱體』的相關資訊,這個技術發展的主要取向,應該是為了滿足越來越多的『宅錄』需求,以及在現代化的生活空間,如何讓樂器的練習、工作『音量』能與鄰居保持一種『禮貌的距離』。在這個前提之下,我們得要先認知的一個重要的妥協是:它一定與你『裸聽』的電吉他音箱音色有必然的差異!因為,『裸聽』指的是:你的電吉他加上音箱的整體聲音是靠空氣振動傳送到你的耳朵,而這一類科技產品所服務的後端,通常是『耳機』或是『監聽喇叭』,前者幾乎不太會有足夠的空氣振動,而且 … 我們大概不太會去購買價格等同於音箱箱體的耳機 (我是說,先想一下我們用的是多少錢的耳機) 來執行手上相關的音樂工作;而後者 … 我們選用的監聽喇叭,在單體的尺寸上,大多都小於音箱箱體選用的單體尺寸,因此,想在這樣的聽覺環境差異下去要求這些科技產品要多麼相似於樂器實體,大概就是一種緣木求魚的執念而已。
如果真的要順著這個執念來對比這些器材的音色表現,我覺得,可能你要先『監聽』過『究竟你的音箱錄起來的聲音』是長得如何,才能有比較客觀的依據來進行實質的論證。
而如果你可以隨時隨地都很方便地錄下你音箱的聲音,那 … 我們好像也就不用選擇這些『替代性方案』來妥協些什麼了。
[二. 電吉他相關器材研討]_03
在現今商用市場上,搭配了『IR』技術來滿足『靜音式』宅錄、練習的中、高價主流商品,大概分為兩種派別:一. 類比/數位混合式,譬如 Two notes Torpedo 系列相關產品 (https://www.two-notes.com/en/torpedo-studio ,從高端 2U 機櫃式到地板式各類型),以及 UNIVERSAL AUDIO OX AMP TOP BOX (https://www.uaudio.com/hardware/ox.html )。二. 純數位式,譬如 Kemper Amps (https://www.kemper-amps.com/ ) 與 FRACTAL AUDIO SYSTEM (https://www.fractalaudio.com/ )。
在純數位式器材的領域裡,其實有許多知名品牌去發展了電腦內直接可用的 Plug-in 式 VST/AU 軟體音源 (譬如這個討論串所列舉的: https://theproaudiofiles.com/best-amp-simulator-plugins/ );但這類型的產品會有兩個特徵讓我有些疑慮:其一,通常這些軟體只需要將你的吉他直接插入你的 Sound Card Interface,就可以叫出軟體啓動來使用,我所疑慮的就是『你的 Sound Card Interface』本身在類比/數位的轉換機制 (AD/DA) 夠不夠好。其二,這些軟體通常都在使用你電腦本身 CPU 的運算,如果你同時也在運行 DAW 來錄製這個聲音,對於 CPU 所額外增加的負擔是否會影響效能、進而影響的音色品質,我同樣有所疑慮。在我個人的實際使用上,我通常會選用這些軟體音色的『部份功能』(譬如只單純使用它們的箱體模擬部份、而關掉前後級的模擬運算) 來協助我其他『核心錄音器材』所錄下來的聲音,做一些必要或預期的渲染,而比較不會將這類軟體音源當做『核心錄音音色』。
五年多之前,我曾經在『當代樂手』論壇發表過一篇關於『Two notes Torpedo Live』這個器材的使用心得: https://modernmusician.com/forums/index.php?threads/two-notes-torpedo-live%E8%A9%A6%E7%94%A8%E5%BF%83%E5%BE%97-preamp%E7%AF%87.198424/ ,五年之後來看,雖然市場上各品牌的數位技術突飛猛進,但某種『三分天下』大勢底定的局面似乎還維持著同樣的均勢。不過,這段時間以來我在相關器材的使用經驗上也略有增長,所以想在此做一些小小的意見補充:
1. 關於『Two notes Torpedo Live』~ 雖然這個型號的產品好像在官網的系列產品中消失,但我仍然認為這個器材是我在這類型『靜音式』功能產品中評價最高的選擇。不過,我也實際驗證,如果音箱頭要直接連結這個產品,我會建議還是單純連接前級的部份,而使用 Torpedo Live 的後級管模擬 (Tube Power Amp Sim ),在音色上會比較自然而有彈性。也就是說,雖然這個器材可以直接承受來自音箱頭的後級訊號 (因為本身配置了 Digital Loadbox),但在音色的呈現上,來自音箱頭的真空管音色會顯得有點兒過度壓縮,反而不如器材本身所配置的真空管模擬的那種溫暖、呼吸感。也許,這在 Torpedo 系列中的最高階產品會好一些?不論如何,我會覺得『Live』這個型號,是更趨向於『前級協作』的用途;因此,也許你在音箱頭的選擇上,選擇具有『Preamp Send』的訊號插孔配置的會比較理想。
2. 關於『FRACTAL』~ 這家公司仍然保持著不斷更新韌體的優良傳統!到了號稱『量子運算 (Quantum) 版本 10』的今日技術,在相對來說更難表現的 Low Gain、Clean Tone,都已經比五年前更有顯著的進步。許多玩家在使用這個器材時所感到『電電的』那種感覺,其實是因為這些運算法可能都太想強調它們在『高頻泛音』可以表現得多好,以致於許多音色在高頻都有點兒氾濫。我會建議使用這個器材錄音時,可以從硬體本身、或是從外部 DAW,在 7 kHz 以上做適度的 High Cut --- 你可以想像這樣做會比較能夠去『集中』吉他該有的『中頻特性』,做過這樣的處理之後,你會發現這種『運算型』的器材,事實上能提供的調變幅度與像真度,已經非常理想了。
其次,我會建議你直接用它的『數位輸出』接到你的 Sound card Interface,而不要從『類比輸出』接到聲音介面,以求取最完整的音色直入。另外,因為這個器材所能提供的調變參數真的複雜得可以,我也會建議你可以多在 Youtube 搜尋眾多玩家調整音色時會去關注的細節選項,而不要直接選擇了預設的音色就希望它能為你帶來多麼驚人的仿真度。
譬如這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DaJ9cfRYwM
3. 關於『Kemper』~ 這個『照相機』式的高階取樣器材,你很可能會忘記它被設計出來的初衷:你本身有一整組非常優秀的音箱組合,你所調出來的音色就是你日思夜想地那麼完美;可是問題是,它太笨重了!你沒辦法將這整組器材隨身帶著走,所以有了『Kemper』!在經過有點兒可怕但也不會太複雜的取樣動作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TkOSzpfPAI ),你可以帶著這個器材,在任何地方,只要你用的是同一把琴,你都可以完美呈現你當時調出來的音色。
Kemper Profiling Amp 最理想的用法,是取樣你自己的音色來重現。
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拿起別人剛剛彈過的吉他 + 效果器 + 音箱,明明什麼參數都沒有改變,你一彈下去,就是與前一位吉他手彈出來的聲音不一樣。
Kemper Profiling Amp 最引以為傲的,就是在網路世界裡有多到不可勝數的玩家提供了各式各樣厲害的音色 Profile 可以直接分享使用;但這裡面的問題是,你與原取樣者可能用的不是同一把琴,你們彈奏的力度可能也相去甚遠,所以,使用其他人的 Profile,在邏輯上,其實都不是那麼原音重現。
雖然 Kemper 神奇的地方就在於:你還是可以去調整所有必要的音箱參數,但那個功能就好像你可以在你的智慧手機去針對一張照片做各種濾鏡、各種曝光程度種種,去做各種有趣的編輯 --- 只是,它相對於原始的照片,其實是越來越扭曲的。
當然,因為這個取樣器材真的做得非常好,所以,你即使是用了別人的取樣檔案,你還是可以感覺到那種『拳拳到肉』的實在感;我只是想在這裡解釋,這臺機器最理想的應用方式,其實真的是『拷貝你自己』。
4. 關於『OX AMP TOP BOX』~ 雖然我還沒能實際使用過,但在大量觀看相關的示範與使用心得後,我大膽推測,這可能會是非常非常厲害的終極武器!唯一的問題是:如果考量整體的價格 …… 我覺得上面三種器材選項,應該會是比較有人性的方案。
同樣的症狀也發生在 Line 6 Helix (https://line6.com/helix/ ) 這個核子航空母艦上。它無疑絕對是 Line 6 這個品牌的跨世紀黑科技代表作,但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它會是叫好不叫座的產品 --- 否則,它就不會在這麼短的週期內,必須產出其他許多 Down size 的相關系列產品了!但畢竟他們是 Line 6,所以,很快地,他們就因應了市場的反應,推出了我覺得非常正確產品定位的 HX STOMP (https://line6.com/hx-stomp/ );然而,在 HX STOMP 有機會一統江湖之前,我懷疑中國的相關品牌,非常可能會提出更有競爭力的相關產品 … 譬如這個: http://www.hotoneaudio.com/news/297.html 。
以上。
關於『IR』的相關器材,我個人還是將它們歸類在『錄音』的工作範疇;雖然它們都可以提供到『帶著耳機來練習』的功能,但,我對於『電吉他練習』的相關器材需求,有著略有不同的想法。那些想法,就留待下次再來表述。
amp 機櫃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01
開設這個專頁、寫完第一個主題 [一. 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 之後,就一直想要找機會開始寫一些關於電吉他的項目,不論是我個人在器材使用的心得,或是在實務面向上實際操作的經驗。但相較於『練習木吉他彈奏』或是我的編曲經驗分享,我覺得『電吉他』所涵蓋的議題範圍更廣,卻同時反而是更『個人化』的取向 ---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想去追求的『Tone』,但『Tone』在各類型不同的音樂形態中,藉由不同器材的選擇搭配下,而最重要的『不同的彈奏手感』詮釋之後,其實,幾乎沒有方式去重現或定義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好 Tone』;也許你會非常認真去研究你所鍾愛的吉他英雄,他 (她) 所使用的所有器材搭配與彈奏手法 --- 譬如我就很努力去研究了 Nuno Bettencour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no_Bettencourt ) 的所有細節,甚至想盡辦法去搜購了他早期所使用的相關器材,結果 … 我一點兒也彈不出他那種兇狠又放蕩不羈的音色,反而在後來很多 Youtube 頻道上,看到其他的同好者們用了根本不相干的器材,在音色上卻更為神似 …… 我的結論是:謝謝我們各自的英雄為我們打開了音色探索道路的大門,但最終,我們自己的耳朵會定義出我們自己的音色 --- 而且你不論用什麼器材,你還是會調整、彈出你自己喜歡的音色。
但因為近期所投入的『第二代樂手培訓』的製作過程中,剛好有一些實屬難得的錄音機會,因此,還是想藉由這個契機,聊一些在實務經驗上可以一起討論的議題:
[一. 電吉他相關器材實務]_電吉他收音實例_01
且讓我們先跳過『究竟是傳統麥克風收音好、還是數位模擬器材的便利性好』這個看起來不像是爭議的爭議 --- 因為這個問題本身不是單一命題、而是複合式的問題;我們先就這一週實際在強力錄音室『羽』房用麥克風收音的過程,做一些簡單的描述。
我們來想一下:如果我們所使用的一切電吉他收音相關『硬體器材』變因都不改變 --- 我是說從演奏者本身、那把電吉他、電吉他連接的以及其後功能相近的線材、線材連接到的可有可無的效果器盤、到音箱頭、到音箱箱體、到麥克風、到麥克風放大線路以及相關的動態調整 (Compressor & EQ) 、到數位音訊介面、到電腦 DAW 的錄音軟體版本 … 種種,一切的硬體變因都控制不變之下,我們要單錄一個樂句或是 Pattern,你覺得我們還可以再怎麼樣,才能讓那個樂句或 Pattern 聽起來『更好聽』?
『音量』!巨大無比的音量!
就以木吉他的麥克風收音來說,如果你希望得到非常有『存在感』的指彈音色,在一切外在因素都不改變的前提之下,你會需要加強你在右手彈奏的『Punch』--- 我常常對年輕的錄音樂手解釋:『那不是單純加重彈奏的力道,而是觸弦瞬間的勁道』;但木吉他因為本身結構的物理條件,你能『增益』的『勁道』,其實還是會有一個很快就突破不了的極限。同樣的道理在電吉他麥克風收音下,只要你願意增加音箱箱體的數量以及推動箱體的後級 (Power Amp) 總瓦數,『音量』這件事兒幾乎是可以無限擴大的 --- 看看八〇、九〇年代吉他英雄們在演唱會上所擺設的『音箱牆』,你大概就可以理解是為什麼了。
在電吉他的發聲系統中,真正主宰音量的關鍵因素,其一是後級,另一個是音箱箱體內的『喇叭單體』(Speaker);最理想的條件是:單體承受的功率、比後級的最大輸出大上一點點,這樣,你可以將後級的功率全部輸出,來讓單體的『紙盆』、『磁鐵』、『線圈』做出最好的動作反應。不過,我們之所以想要讓後級『功率全部輸出』,其實,那來自於『真空管』後級的特性。
就後級的主要分類,其實也就是起初的『真空管後級』與後來改進了真空管缺陷、卻也失去真空管迷人之處的『晶體後級』兩大類。真空管後級在功率全部工作時所產生的自然失真與泛音,一直是數位模擬器材無法突破與仿效的結界 --- 以近年來數位模擬器材突飛猛進的進程,我們將其視之為吉他器材界的 AI 人工智慧現狀也不為過;只是,AI 在今時今日不論已經誇張到什麼地步,目前『它』還未能有『靈魂』狀態的存在 --- 而真空管的自然失真與泛音,恰恰就是電吉他音色所呈現的『靈魂』。換句話說,我們真正在意數位模擬與真實電吉他音箱組最大的差距,其實就來在於真空管後級的無可取代性。
而電吉他真空管後級的瓦數,從早年常見的 100瓦,到近年隨著宅錄發展而越做瓦數越小的趨勢,因此有 50、30、20、5 乃至於 1瓦的各類型產品,這其中如果將各種瓦數的功率全開,你會很意外地發現,在『音量』的差距上,並不會呈現出如同標定數字的倍數差距;然而,在相距不是太大的音量比較之下,你會發現大瓦數所呈現的『量感』,是遠遠比小瓦數後級要來得扎實與飽和的。因此,我們現在所說的『巨大音量』,是以大瓦數的真空管後級做全輸出來定義的。
在這一週的錄音進度中,有兩首曲子的兩個樂段,會需要電吉他有比較『Heavy』的音樂性表現,因此,我們選用了 Mesa Boogie Rectifier Recording Preamp/Rectifier Stereo 2:100 Power Amp 組,與 Rock Mod III Preamp/VHT 2:50 Power Amp 組的四個機櫃式器材來相互搭配,因為樂段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前級、後級組合。以其中一項 Mesa Boogie 的機櫃組合一起工作時,你可以理解為『同時有兩顆 Rectifier 100瓦音箱頭,一起將後級音量全開,在很烈的前級破音選項下,僅靠它們的 Preamp 輸出來控制總音量的大小』。
那是有多大聲呢?
差不多就是把一臺 F1 賽車開進強力錄音室『羽』房,油門踩到底的引擎怒吼聲。
可能還不是很傳神!大概很像一列火車直接碾壓過羽房的那種畫面。
這樣的音壓會讓收音的麥克風有一種自然的『壓縮』感、呈現出一種緊實、飽滿的質地;而我們用了三隻不同頻率特性的麥克風,以調整相互的收音比例來呈現音色的樣貌,同時,在相距兩公尺以外,另外架了兩隻配對的麥克風,來收進整個 Studio 的空氣震動聲響。換句話說,我們的每一道電吉他軌道,都用了五隻的麥克風音源來組合成一個音色的呈現。
如果你曾經真的實際聽過這麼大聲的真空管後級表現,說真的,要讓你再回去使用數位模擬器材 … 應該是有點難了。但~請一定要記得一件事:『空間最貴』!如果不是在類似『強力』的這種正規聲學、隔音工程的房間,要能體會過這種『音浪』的衝擊,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什麼這樣的錄音機會是『實屬難得』呢?因為,我們架完器材、調整完整體音色,真的可以開始錄音,那已經是三、四個小時之後了!而錄音室依然是逐小時計費的。在這種市場前景之下,還有多少製作人會用這種方式來執行錄音的工作 … 我還真數不出幾個啊~
所以,我們很幸運也很開心,錄到了非常讓人滿意的聲音,這讓人覺得,做音樂這件事,是可以這麼去講究其中的一切細節;我們也期待著這樣的製作,可以讓音樂有著更好的聲音質感。
雖然,最後到了你手上的音樂成品,你很可能也只是用 i Phone 手機所配備的耳機就這麼聽過去了。
下一次,我們再來聊電吉他收音的最理想模式 --- 訊號乾溼分離。
amp 機櫃 在 講女C生活 // ms.Camm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世 界 那 麼 大 -
- 如 何 食 盡 全 新 世 界 -
--------------------------------
又到年底了,心郁郁又想🛫。奈何銀兩太少,又想邂逅世界美一食,又想聽旅遊達人細說旅途故事,美食遍布全球,要點先可以一次滿足晒3個願望⁉
--------------------------------
📣依家唔使去機場Check In,只要搭地鐵🚇去尖沙咀 Mira Place 就得喇❗ 由9月15日至10月15日,Mira Place 正在舉行「Mira Discovery‧Taste Together」,一連31天舉行環遊美食之旅「Taste Together」,不同時期更換主題,匯聚環球美食超過60個不同國家參展美食輪流上場,讓大家免費品嚐。
-------------------------------
ms. C 呢個Weekend 就參與了 歐洲‧貴族品味,一次過品嚐了不少歐洲美食 - #黑松露珠珠、#牛肉火腿、#食得落肚既消毒噴霧、 #星座工藝花茶禮盒、#西班牙鴨肝醬、#50年代古樹豆咖啡、 #獨特果汁 等等添。
--------------------------------
除了美食,「Mira Discovery‧Taste Together」更加邀請了不同著名人氣旅遊達人作演講嘉賓,呈獻以美食或旅遊為主題的講座,分享旅遊上點滴🎈
--------------------------------
#手信篇
#去旅行又點會冇手信
✨為配合主題,Mira Place更加設有主題「登機櫃枱」派發「MIRA AIRLINE環球美食登機證」,憑證可於美食展試嚐各種不同國家的優質美食,歎盡環球美食!品嚐完美食,記住於「MIRA AIRLINE環球美食登機證」上蓋印,集齊十枚印章,即可獲得由Bowers & Wilkins或酒窩贊助的精美禮品乙份(每日名額有限,送完即止)。
--------------------------------
✨同時係MIRA AIRLINE的登機顯示屏前拍下任何一班航班及目的地,並 hashtag #TasteTogether,最能呈現出是次美食巡禮的主題「Together」感覺的顧客,即有機會獲
得豐富獎品!大獎仲係 #長榮航空公司雙人來回香港至美加任何航點(經台北)Premium Class機票乙套,仲有其他豐富大獎,快d約埋朋友收工 / 週末去 Mira Place 一次過 #食盡全新世界。
--------------------------------
「Mira Discovery‧Taste Together」活動詳情
日期:2017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
9月15日至9月25日 歐洲‧貴族品味
9月26日至10月5日 亞洲‧美食之都
10月6日至10月15日 環球‧與美食同行
📍地點:尖沙咀彌敦道132號Mira Place中庭
--------------------------------
🎬 #講女C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mscammy
--------------------------------
💄| 品牌合作 | 產品試用 | 活動出席 | ✉[email protected]
--------------------------------
#講女C生活 #卡咪黃 #msCammy
#向世界出發 #MiraDiscovery #TasteTogether
#Traveller #Foo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