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ais Bahia 2 + 馬拉喀什在近代的劫掠
我們今天依舊停留在巴希亞宮。之前我們提到,阿拉維王朝(Alaouite Dynasty)的英雄沙里夫(Ismail ibn Sharif)將馬拉喀什的宮殿洗劫一空,建材悉數搬運到了新首都梅克內斯(Meknes)。這不僅是出於需要,更重要的是報復。在阿拉維王朝統一摩洛哥的過程中,馬拉喀什是最後頑強抵抗的勢力。其中被洗劫最為嚴重的就是前述的巴蒂宮。
"巴蒂"一詞看似浪漫,實際上的意思就是"未完成",頗有為歷史滄桑貼上印記的意圖.大家也許會覺得,物質不滅,只是更換地方,那麼梅克內斯應該重現馬拉喀什的富麗堂皇。這麼想就會失望,在梅克內斯,除了城牆、小廣場、窄巷之外,是見不到任何讓人歎為觀止的大型宮殿的。
1919年,摩洛哥成為法國的保護區,一開始反殖民的抗爭不斷,但隨著法國的鎮壓,摩洛哥人終究還是屈服。反殖民浪潮之後,法國除資源的掠奪之外,也帶來了文化的保護,畢竟文化一直是法國人所重視的。此外,法國人也開始在這座都市興建與傳統風格吻合的建築物,而所有當時與傳統風格不同的新建築全數蓋在市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今天在馬拉喀什還能夠看到幾百年前建築的原因。
我們來看看這一組照片所呈現的巴希亞宮,它是十九世紀末年的宮殿,占地八千平方公尺。巴希亞的意思是"明亮"。它的主人是摩洛哥國王(正式說應該是蘇丹,Sultan)的大資政(Grand Vizier)。法國人來了之後,原來的主人被趕走,這兒成為法國將軍府邸。
對於 Dr. Shu 未來行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http://wesleyshu.wix.com/hom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alaouite 在 Dr. Shu 的旅遊文化攝影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馬拉喀什與菲斯的恩怨情仇
我們今天還是在班尤塞夫教育中心停留,欣賞這座伊斯蘭藝術的結晶。我們之後會介紹伊斯蘭藝術。現在開始簡單瞭解一下馬拉喀什的歷史。
在瞭解菲斯古城之後,再來看馬拉喀什,憑藉著之前對摩洛哥歷史與文化的瞭解,我們大略知道馬拉喀什的地位:她在摩洛哥歷史上一直與菲斯有著螺旋般的互動。隨著政權的不同,這兩座城市的地位也如同潮汐起伏。
在伊德利斯二世沒有建設菲斯之前,馬拉喀什就是柏柏人的聚落。伊德利斯王朝的蘇丹來自阿拉伯,選擇了菲斯作為首都。但王朝為柏柏人消滅之後,新王朝便將這個原本就是柏柏人的聚落建設成都會,不久首都也搬遷至此,從此開始了這座繽紛都市兩百年的黃金時代。之前提到的班尤塞夫便是其中對馬拉喀什貢獻最大的蘇丹之一。至今依舊存在完好的赭紅色城牆便是他在十二世紀初建造的。他也建造不少教育中心,不過我們之前介紹的班尤塞夫教育中心倒不是他建造的,而是以他命名,為之後的馬林王朝所建。
後來馬林王朝崛起,之前提到它以伊德利斯王朝傳人自許,而其中一個動作就是捨棄馬拉喀什而選擇菲斯為首都。這一下馬拉喀什的地位又滑落了,一直被菲斯專美於前了三百年。
時間到了十六世紀初年,大約是中國明朝中葉,以馬拉喀什為首的一個新的政治勢力形成,向以菲斯為首都的全國性政權挑戰。這個新的勢力逐漸擴大,最終吞噬了菲斯政權,而統一摩洛哥。這個政權史稱薩阿德王朝(Saadi Dynasty)。薩阿德王朝的陵墓在1917年出土,成為馬拉喀什一處重要的景點。薩阿德家族極其富有,在馬拉喀什建造許多宮殿。其中最豪華、占地最廣的是巴蒂宮(El Badi Palace)。這宮殿群象徵著薩阿德王朝的極盛時期,建築材料是來自義大利的大理石、裝飾以來自中國的玉石、印度的斑岩(Porphyry)、蘇丹的黃金、巴基斯坦的瑪瑙。他模仿西班牙安達盧西亞的阿罕布拉宮(Alhambra Palace),但更為宏偉、華麗。
十七世紀上半葉,一個新的王朝推翻了薩阿德王朝。這個新王朝叫做阿拉維王朝(Alaouite Dynasty)。這個王朝一直維持到了今天,傳了22代國王。阿拉維王朝開始以菲斯作為首都,之後又搬到梅克內斯(Meknes),哈桑派從大食帝國逃難來到摩洛哥的第一個根據地。而為了建設梅克內斯的王宮,十七世紀末的一位蘇丹在馬拉喀什剝奪了巴蒂宮的建材與寶石,最終讓巴蒂宮成為一片廢墟。
對於 Dr. Shu 未來行程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http://wesleyshu.wix.com/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