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傳聞建議用發債方式,發展明日大嶼計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更在幾天前放風,說「部分市民」對大嶼填海的看法正面,認為是投資機會,若發債料可讓他們有份參與。
對於硬推明日大嶼,我堅決反對。如果你是想買這些債券的「部分市民」,我也不建議你買!
點解?若是2018年或以前的香港環境,明日大嶼是可以考慮的選項,當時我也不太反對;但經過這兩年多的變化,就不應該繼續,避免有機會蝕本淘空庫房後搞到負債累累,將債務留給我們的子孫。
因為一連串的政治事件之後,目前幾乎可以肯定,「一國兩制」在2047年後可能不會繼續,中港邊界可能消失,從香港返回國內不需過關,在香港鄰近有大量土地使用,那麼明日大嶼填海出來的土地,與珠海中山等地有分別嗎?政府的如意算盤,是填海造價費用6240億港元(以2018年9月價格估算),土地收益可達9740-11430億元,但首批單位料於2034年才入伙,與2047相差只有十多年,珠海中山那邊咁多地,可以給香港人使用,高鐵也可能接通到香港,從珠海中山進入香港少於二十分鐘,到時明日大嶼還能夠將土地賣得這樣貴?
沒有中港邊界之後,香港可能變成中國一個普通城市,明日大嶼地皮賣給發展商的價值,只能接近珠海與中山的價格,遠低於6240億的建造成本,是一個機會率高達99.9%的蝕本計劃,到時香港負債累累,政府儲備也可能用光,不一定會擔保債券,而這些債務將世世代代影響我們的子孫。我真想不通局長說有興趣買債券的「部分市民」,到底是從哪裡跑出來的。
何解政府想到發債的方法,硬推明日大嶼?明顯是肺炎後財政赤字急速擴大,如果建制派議員同意撥款,等於在今年立法會選舉中自殺!估計政府未必有把握說服建制派一起送死,特別是經過上次區議會選舉之後,於是政府打定輸數,才想出發債之行。
而且在即將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波叔說要審慎理財及積穀防饑,所以市民唔好希望有得派糖;政府一邊說要審慎理財,但另一邊就用六千億填海,道理上很難說得通,所以才想到發債的方法。目前新冠肺炎全球累積確診人數超過1.1億,應該是過去一百年的歷史中,除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外,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事件,香港經濟受到極大重創,失業率升至17年來新高,如果連這時候都不能「還富於民」,還要淘空庫房填海,勢必引發政治災難。
BTW.....反正將來遲早變成「一國一制」,可以在珠海桂山島填海,然後撥地予香港使用嗎?林鄭在去年十月的公開答覆是:「填海幾乎不用想,因為習近平主席表明,保育很重要」。所以環保在珠海,破壞環境的填海行為,只能發生在香港。
誰是明日大嶼的得益者?包括:
(1)首先是一眾國內及本地的建築商,就算將來地皮養草,他們都可以賺得逾千億的利潤,連續有十年以上的搵錢機會,勢必發過豬頭;
(2)其次是工程的關連機構,在財務及發債等安排都可以從中賺錢,例如三天前有某間Big4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開記者會說建議政府發基建債應付明日大嶼項目,又說外匯基金可以用作支援政府財政...但其實他們是否知道,外匯基金是用來支持港元匯率穩定,如果這筆錢花光了,後果將會有幾大鑊?
(3)如果發債成功,建制派不用通過立法會撥款,唔使陪政府一起送死,所以也是得益者,應該會支持發債;
(4)政府很多部門也是得益者,例如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2月23日討論文件顯示,為了開展明日大嶼的工作,土木工程拓展署將增加6個新職位,每年薪金及福利開支1740.5萬元,每人平均290萬元;規劃署增加一個總城市規劃師及5位員工,每年薪金及福利開支872.5萬;路政署就加開1個總工程師職位,每年開支262.3萬元。當然這只是需要通過立法會的申請,不用告訴立法會的人手增加數量,應該是以上數字的數十倍。相信眾多目前失業或凍薪的香港市民,以及任何一個曾經繳稅的人,睇到都會眼火爆。
立法會2月23日討論文件,增加人手開拓「可持續大嶼辦事處」
https://www.legco.gov.hk/yr20-21/chinese/panels/dev/papers/dev20210223cb1-531-5-c.pdf
big4 分別 在 全職獵人FullTime Headhun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年容易又年尾》
轉眼間又到年尾,亦是 HR 最忙碌的季節 - 開始製訂 2021 年的 Headcount Budget Planning。好多同事、Candidate、獵頭都紛紛打聽下年市況會點樣,打定個底做好心理準備。
近兩個月同各大 Division Head 開會,撞正疫情第四波殺到,都只可以用兩個字黎總結-悲觀。
80% 的 Front line / Back office 會 freeze headcount (凍結人手),不會增聘人手
20% 的 部門例如: IT, Legal 因人手外流 (如:員工移民) 而需要在半年內填補空缺以維持營運
近半部門招聘經理 (Hiring Manager) 表明聘請 Replacement 空缺時,避免出現裁員風險而傾向以合約制 (Contract) 形或,而非直接聘請 Permanent Headcount。
在部門架構重整 (Restructuring) 上,Division Head 有意減少 Specialist Role,將以往專責某工序的職責分散到多位同事上分擔,以節省成本。例如,日後 HRIS (Human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 的職位將會消失,反而由整個 HR Team 每項 function 派出代表組成 Project Team;傾向減少中層管理 (5萬-8萬) 的職位,反而由對下的 Assistant Manager 出任 acting role,減輕部門所負擔的人力成本。
而當 Hiring Manager interview candidate 時,亦希望 HR 會「比多幾個 choice 佢揀」。2021 年有意搵工的 candidate 將會面對更大的競爭、需要有更多準備、需要突出自己優勢、要有更 eye-catching 的 CV 才能得到青睞。
其中一個 FC (Financial Controller) 更表示一個 FR&A (Financial Reporting & Analysis)的空缺動輒都收到來自每間 big4 各 10-20 份近乎一式一樣的 CV;而一些 Customer Services Officer 的空缺更收到過百個 application,分別來自酒店業、航空業、旅遊業、零售業、甚至有 Master Fresh Grad 都在競爭同一個位。
2021 年就業市場會更為白熱化,每個求職者要預計面對十年以來最大的競爭,絕對需要預早為自己的職涯作出先見的準備,否則在疫情下只會被無情的市場所淘汰。
#讀者投稿
#全職獵人久保
#fillturegroup
big4 分別 在 與芬尼學英語 Finnie's Language Ar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芬尼的新文章!已刊載於輔仁媒體 😬
其它文章:
其實Big4 出email 英文都錯漏百出,同學仔唔好放棄要俾心機 http://bit.ly/2DcaGZh
公開試考知識?其實都係考家底. . . . . . http://bit.ly/2CorD0K
Odd、strange、unusual、eccentric,有什麼分別?http://bit.ly/2PnG6Rh
有時候和高小班的同學上課後,和家長討論孩子的學習進度,著實感受到他們的緊張情緒。畢竟高小的同學很快就要面對升中,每個測驗和考試的成績對升中皆相當關鍵。
操練這個字,往往令家長和學童聞虎色變。但當考試和測驗逼近,家長難免覺得需要和子女加緊操練。特別考慮到小學英文科考試往往透過幾類既定題型同學的測試文法,課題通常不外乎tenses(時態)和articles(冠詞)等基礎課題,變化通常不太大,適量和得法的操練,的確有助提高同學的應試能力。
但大量操練往往令小孩厭惡,家長除了注意需要讓孩子操練之餘有足夠休息和娛樂外,也要確保孩子透過適當的方法操練。而操練不得法,也是阻礙小孩學好英語的一大因素。
什麼為之不得法呢?很多家長著小朋友做練習的時候,往往叫孩子用筆在補充練習上填上答案。其實一個更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