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快閃泰國!Thai-cation:香港遊‧泰國風@沙田凱悅]
以前去到泰國可以瘋狂按摩+食好嘢
但係夏天我真係唔敢去,實在太熱
估唔到在香港,7-8月係可以享受到無咁熱嘅泰國之旅
只要去沙田凱悅嘅🇹🇭 Thai-cation
一個價錢包哂:住房+市集+工作坊+自助餐+自助早餐+特色禮物
唔止我,好多客都特登著埋有泰國特色嘅衫去玩
極有氣氛!
🚪 住房
"香港遊‧泰國風"有幾種package:房+自助早餐係基本,可再自選加自助午餐或自助晚餐。如果揀"嘉賓軒"房間,仲會包埋享用嘉賓軒酒廊服務,包括Lounge免費早餐及傍晚的雞尾酒。今次我住"嘉賓軒"房間+自助晚餐,所以miss咗傍晚雞尾酒時段,聽另一入住"嘉賓軒"+自助午餐嘅朋友講,雞尾酒時段唔止有酒任飲,仲有沙律、湯、意粉及冷盤任食,好似light dinner一樣,又係另一種玩法。
🛍「香港遊‧泰國風」市集
市集分兩部分。嚟緊周末8月7、8、14、15 日都有舉行。位置在酒店大堂,參與單位有曾獲CNN評選為「曼谷最佳六大泰式按摩」的Divana Spa、香港人都熟識的 THANN、泰國生活百貨 JUST BE COLT、兒童用品品牌 Kidstalto、頂級皮革品牌 Labrator、泰國設計品牌QUALY、本土代購泰國小店 Thai Mui Trading Limited 等。而一樓又有其他嘢睇,有小朋友喜歡嘅小手工或防水body paint,又有免費影家庭相,我同老公好難得咁影到幾張靚靚合照 😅
🇹🇭 泰國文化工作坊(泰國舞蹈/泰文/泰拳)
嚟緊8月14日入住的賓客可免費參加泰國文化工作坊。其他客人亦可報名參加工作坊,另設收費。 我入住果日玩咗泰國舞蹈workshop,看似簡單嘅泰國舞一啲都唔易,只係手部動作都要老師逐個手把手咁教,仲有跟住節奏去跳就更難,但係去到著靚衫環節就個個都好開心,影咗好多相~
🍽 咖啡廳「香港遊‧泰國風」自助午餐或自助晚餐
我揀咗晚餐,跳完舞準時6pm去到。當日自助晚餐分兩個時段。最大驚喜係今次酒店為求傳統真味,菜譜是取自凱悅集團於泰國之姊妹酒店及泰國政府旅遊局 (HK)。特別推薦各式泰國夏日沙律、榴槤馬沙文咖喱雞、泰式紅咖喱燒鴨和泰式魚餅等。還有多款人氣泰國甜品,如自家製的泰式刨冰、南瓜布甸及芒果糯米飯。泰式紅咖喱燒鴨簡直令人難忘!真係食得返在 #GrandHyattErawan 嘅味道,配料多又夠辣勁。芒果糯米飯就做到一口size,食多幾件都唔會內疚。又有即點即刨嘅泰式刨冰(在泰國我反而唔敢食😅)。
🦞其他美食包括龍蝦、刺身、鮑汁花膠、鮑魚、煎鵝肝、燒牛柳都係任食,泰式食品有香葉包雞、魚餅、燒豬頸肉、Pad Thai、Pad Ga Prao...🧋泰式奶茶奶凍、南瓜布甸、榴槤芝士餅...每款食一件都飽到郁唔到喇😂
Staycation另一優點就是食飽飽就可以即刻返房睇電視、浸浴或躺平。當然你想做gym都無人阻止。如果想游水就要預約時段了。
🍳 自助早餐
本身我都想睇睇大堂早餐定係Lounge早餐好,不過見到大堂好似比較多人,Lounge易有位就去Lounge吧。Lounge早餐有吐露港靚景,即使有9成滿,又keep住有客入來(Lounge早餐不用book時段),見到客戶服務代表不斷努力幫客人搵位及調位,有啲家庭係4人想坐高檯都可以得償所願。不得不佩服呢啲就係Hyatt水準嘅服務。自助早餐item就都係乳酪、水果、麵包等,可自選西式(烚蛋或egg benedict)或中式(滑雞粥及炸油條等)。西瓜好甜,我食咗好多件 🍉
🎁 特色禮物
"Thai-cation" package包括一份「香港遊‧泰國風」禮品包,有一條圍巾及一個環保袋,又靚又實用。推廣期內以酒店特設的 Instagram AR Filter 分享體驗,又可以再換取泰國小食一份。我同老公換了一包炸蝦頭一包三文魚皮,晚上睇電視時有零食伴汽水特別爽YY~
*嚟緊會收到消費券,可以用來book個 Thai-cation 快閃泰國:
https://bit.ly/375ScG3
#沙田凱悅 #WorldofHyatt #HyattShatin #HKStayThailandWay #香港遊泰國風 #ThaiMarket #Thaication Tourism Authority of Thailand (HK) / 泰國政府旅遊局 (HK) Hyatt Regency Hong Kong, Sha Tin THANN HK Qualy Thai Mui Trading Limited divana spa KidstalTo • 港式泰文na ka
cnn filter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摘)《牛津英語辭典》宣布2016年的年度詞彙是後真實(post-truth),其使用率較前一年增加了2,000%,由於意料之外的英國脫歐與川普當選等事件,造成政治辯論與社會分化空前激烈,媒體因此成為後真實的存在。所謂後真實是指每個人都選擇自己所相信的事實,所以最後形塑公共意見者,並非根據事實的重量,而是情緒與個人信念,在資訊氾濫的年代,所謂的事實也不過是個人選擇的結果。
只選擇自己相信的事實
後真實在台灣不僅發生在傳統的統獨與藍綠之爭,近來的同婚與年金爭議,更令許多人驚覺原來台灣社會的分化如此之深,過去慈眉善目的朋友轉眼間成為怒目金剛般呲牙咧嘴,溫和的大眾由激進的團體代理,激進的反同與反年金團體忙著編織謊言打造公共輿論,竟然不乏高教育的白領階級相信與傳播謊言,導致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在事實過剩的年代,每個人都是偏食主義者。
這種事實因人而異的現象受到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臉書的演算法不僅強化你喜歡什麼,也決定了你能看到什麼,從而更加肯定個人原先的信念。這種中文稱之為同溫層、英文稱之為過濾泡泡(filter bubbles)的現象,本質上是一種自我強化的機制,臉書根據用戶先前的行為(瀏覽、按讚、分享、互動)決定出現在每個人臉書牆面的動態消息,這又進一步強化日後的偏好與動態消息,使得每個人越來越封閉在特定的社群中,看到他所想看到的事實,相信他所想相信的理念。
但是同溫層並非始自今日,遠在社交媒體出現之前,傳播學者就已經發現,人們選擇電台、報紙、電視新聞時,早就遵循同溫層原則,美國不同政黨傾向者選擇《福斯新聞》或是《CNN》、《NTR》,就如同台灣不同政黨傾向者選擇《聯合報》或是《自由時報》,社交媒體的出現不過是從人們過去選擇媒體,到現在可以精確到選擇新聞,導致同溫層的現象更加嚴重罷了,換句話說,同溫層一直都在,今日所見乃是量的增加而非質的改變。雖然我同意多數人對同溫層的擔憂,但是我認為同溫層對當代社會最大的挑戰並非止於社會分化,而是更根本的對民主社會存在的基礎—言論自由—提出根本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