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讀推薦~《哥倫布大交換--1492年以後的生物影響和文化衝擊》】
藝術史上最知名的馬鈴薯或許首推梵谷1885年春天所作-《吃馬鈴薯的人》(The Potato Eaters)。
那年三月,梵谷老爹剛因心臟病去世,一向情感細膩的梵谷雖然傷心,卻沒有忘記成為畫家的志向。父親逝後不久,梵谷來到荷蘭南部布拉班特(Brabant)的紐南(Nuenen)小鎮進行創作與研究。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成為傑出的人物畫家,他捕捉當地農民最真實不加矯飾的面貌,甚至跑到農民家裡,畫下100多張各式各樣的肖像素描和兩張油畫。
《吃馬鈴薯的人》就是如此誕生。事實上,梵谷不只畫過這麼一次馬鈴薯。
=======================
從《吃馬鈴薯的人》可以見到,屋內陳設簡陋燈光昏暗,圍在桌邊的五位農民正在喝咖啡吃馬鈴薯。除此之外,並無其他配菜,看起來只有簡單粗糙的水煮馬鈴薯。這是布拉班特農民-德・格魯特-範・魯伊(De Groot-van Rooij)一家人的晚餐。
梵谷用灰暗色調描繪出農民生活的樸實艱辛,這些馬鈴薯甚至沒有削皮。他們都有著疲憊的面容和粗糙堅硬的雙手,得經歷風霜日曬辛勤勞動,才能從土壤得到足夠的食物果腹。
畫面和色調看起來既不討喜也說不上悅目,但人家是有遠大抱負的梵谷耶~他的人物畫才不想因循那些繪製達官顯要之往例,而是傳達靠天吃飯,以勞力獲取溫飽的踏實滋味。
熱情好客的農民可能還會邀請梵谷一同享用熱騰騰的馬鈴薯與咖啡,工作狂如梵谷,應該要等到手上創作告一段落,才會坐到桌前咬上一口馬鈴薯。冷掉的馬鈴薯其實做成沙拉也很美味(喂~)。
即使《吃馬鈴薯的人》由於用色晦暗沉重,不同於當時主流,或是人物比例明顯不符合透視法,都無損無梵谷自成一格描繪人物,進而書寫藝術史的能耐。
=======================
然而要是沒有「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吃馬鈴薯的人》不見得會出現。
=======================
1492年10月12日,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1451-1506)與船隊在歷經兩個多月的航行之後,穿越大西洋來到巴哈馬。
此刻他以為自己按照預定計畫抵達了亞洲,當地原住民也因此被他稱為「印地安人」(indios,西班牙語中的印度人),只是這些地理與人類學上的無知,相較於接下來美洲原住民即將面對的慘絕人寰屍橫遍野之慘況,一點都不算什麼。
美洲新世界與歐洲舊世界從此開始建立聯繫,無論是文化、經濟、種族、生態之間的差異,以及疫病彼此傳播,都大大改變了兩座大陸。即便這場接觸對於美洲原住民來說,傷亡絕對比獲益來得多。當年新大陸被哥倫布登陸後,最直接的結果是西班牙締造眾多殖民地,也為歐洲各國接下來的殖民經濟開了先鋒,同時讓美洲成為基督教亟欲征服的新對象。
1972年,美國歷史學者-克羅斯比(Alfred W. Crosby)教授透過生態觀點,將1492年哥倫布染指美洲大陸以來,東、西半球之間各項領域之衝突、影響與交流,所引發的明顯轉變,稱為「哥倫布大交換」(Columbian Exchange),這也是歷史學研究中,首度以生態觀點解讀昔年往事。
身為開路先鋒,向來得冒大不韙,克羅斯比教授當年同樣如此。《哥倫布大交換》一書那時不僅得苦苦尋求出版商印刷發行,出版後還得面對一連串負面書評,直到1990年代才逐漸進入主流。
=======================
一頭栽入《哥倫布大交換》,完全可以感受到豐沛充實的知識量與考證講究的眾多資訊。
舉個例子,全書共344頁,光是注釋和參考書目加起來便有113頁,很驚人吼。在此真要感謝克羅斯比教授努力研究貢獻所學,便宜了我們老百姓爽爽看故事。
你知道的,悠閒地窩在沙發上,一頁一頁翻著,遊走於眾多驚人史料與情節之間,一直發出〝OMG〞或〝原來如此…〞的喃喃自語個人時光,其實非常享受。
=======================
拿《吃馬鈴薯的人》來說,如今已成為歐洲人主食的馬鈴薯,初來乍到現身於歐洲時,曾經被誤認帶有毒素還會引起痲瘋病而遭到嫌棄,因此頂多只能充當豬飼料。
當時整個歐洲只有愛爾蘭人張開雙臂擁抱馬鈴薯。多虧馬鈴薯的無私餵食,讓愛爾蘭人口在18世紀到19世紀中期約90年之間,成長超過三倍。只是過度依賴單一主食的結果,也使得愛爾蘭在馬鈴薯枯萎病肆虐之下,造成慘重傷亡。
其他歐陸國家則要經過幾次嚴重飢荒之後,才知道馬鈴薯有多麼溫良恭儉讓,美德可感天。馬鈴薯到了19世紀末終於迎來她的春天,產量與接受度大幅躍升,約莫就是梵谷畫下《吃馬鈴薯的人》之時。其實一直到法國大革命爆發之前,ㄧ般農民都還是以麵包粥為主食。
要是沒有「哥倫布大交換」,梵谷的主題大概會變成《吃麵包粥的人》。
親近藝術,若有廣博歷史知識相佐,往往能夠激發更多感受,創造更多聯結,也有助於全面性的理解。了解「哥倫布大交換」,那些16世紀後的靜物畫和風俗畫裡許多細節會看起來更其來有自。當然,「哥倫布大交換」的影響遠不只如此。
=======================
就我們而言,500多年前的往事,而且還是發生在地理位置毫不相干的歐美地區,聽來似乎頗為遙遠。
但若細數現代台灣生活面貌,卻會發現不少「哥倫布大交換」,而且你肯定嚐過:薯條、烤地瓜、燒番麥、花生糖、鳳梨冰、木瓜牛奶、番茄蜜餞、麻辣鍋、甘草芭樂、臭豆腐、火雞肉飯、金瓜米粉、巧克力…blahblah。
這些台灣日常中熟悉的各色小吃,主要食材其實都是源自於「哥倫布大交換」。
1492年登陸巴哈馬的那個清晨,哥倫布肯定沒想過他除了拓展殖民帝國、開發金銀礦等重要任務之外,會以這種方式影響到遙遠的島國生活。等到讀過這本書,下次逛夜市的時候,或許你也會認真尋覓哥倫布。
(狀態顯示非常餓…)
#哥倫布大交換
#人類走進世界史的第一步
#精彩非常知識量滿滿
#夜市到處哥倫布
#給我台灣小吃(打滾+摔酒瓶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Junie Wang & wiki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同時也有13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CH Music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op'n music 15 ADVENTURE》 凛として咲く花の如く / Rin to shite saku hana no gotoku / 宛如凜風中綻放的花 / Like a flower that blooms bravely 作詞 / Lyricist:あさき 作曲 / Compos...
「copyright wiki」的推薦目錄:
copyright wiki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私讀推薦~《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在漫長的藝術學習之路上,有些時候就是由一本書揭起序幕作為開始。
細細回想起來,因為與《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1950)相遇,引導我往前邁出重要的一步。
《藝術的故事》中譯本於1980年發行初版。初次發現它,是在揹著書包追著公車跑,每天被大考小考模擬考不斷轟炸,為賦新辭強說愁,下課不忘打排球的的年紀。
然而因為書中廣博如百科全書式的引導,涉及繪畫、雕塑、建築與人文,橫跨史前、古希臘羅馬、中世紀以降至現代,遍極歐美非亞各地區,書寫角度如此恢弘博大,使得青少年的藝術世界從此波瀾洶湧翻攪奔騰,在眼前無限開展。
話雖如此,灌籃高手、七龍珠、快打旋風和魂斗羅也不能在年少青春中缺席啊~
========================
被封為是史上最受歡迎的藝術史書籍,《藝術的故事》著述者學識之深厚既必要又必然。
作者-宮布里西爵士(Sir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2001),出生於維也納富裕的猶太家庭,父親是一名律師,母親則是鋼琴家,熟知眾多音樂圈人士,包含作曲家兼指揮家-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
雖然當時奧匈帝國已如強弩之末,但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成長,宮布里西自小便與藝術十分親近,據說他自己的大提琴演奏技巧也相當出色。宮布里西後來進入維也納大學攻讀藝術史,並以古典建築主題獲得博士學位。
猶太身份在二戰時期的歐洲相當敏感與危險,幸虧宮布里西先行一步,在大戰爆發之前移居倫敦,成為倫敦大學沃伯格研究所(Warburg Institute)研究助理。
二戰期間,宮布里西也為對抗納粹極權貢獻心力,在英國國家廣播公司翻譯德語無線電廣播資訊→頗有諜報戰爭電影之意味。戰後再回到沃伯格研究所,1959年成為所長,教授古典傳統史,直到1976年退休。
在學術領域的斐然成績,讓宮布里西教授成為英國學術院(British Academy)和眾多機構院士,除了倫敦大學,也曾在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以及美國哈佛大學和康乃爾大學擔任職務,甚至在1972年被授予爵位。
對於因戰亂流離的異鄉人來說,這應該是莫大的肯定了。
========================
這些專業領域的頭銜與成就,或許讓我們老百姓聽起來既崇敬卻又遙遠,然而老先生從很早之前便抱有為兒童製作藝術書籍,傳播審美知識的想法。
正是因為著眼於普及推廣,而非將自己置身於學術高塔不食人間煙火,《藝術的故事》成為少年與成年人的藝術入門之道。若要我說,本書內容還是適合青少年以上閱讀,對多數兒童來說,或許仍是沉重。當然少數天分特別天資聰穎者,不在此限。
書寫藝術史,就訓練有素的學者來說,自有其專業訓練,可能含括:社會學、心理學、鑑賞、哲學、題旨研究、風格歷史…等面向。為了親近大眾,老先生非常體貼地盡力避免學術論文的艱澀聱牙,同時迴避美學和藝術批評,畢竟所謂藝術評論少不了牽涉個人情感與喜惡。就他而言,藝術家個人在作品中所表現技法、象徵、品味和形式上的創新才是重點。
========================
宮布里西另外著有圖形與心理學研究:《藝術與幻覺》(Art and Illusion,1960),此書被評論家認為是他最具影響力的著作、論文集《木馬上的沉思》(Meditations on a Hobby Horse,1963)和《圖像與眼睛》(The Image and the Eye,1981),與《秩序感》(The Sense of Order,1979)…等諸多著作。
另外,老先生特地在《藝術的故事》書末為讀者推薦許多專業英文書目,而且他還說了〝翻譯永遠是不得已的替代品〞。或許我們老百姓受限於種種條件,無法將老先生提供的原文藝術書單一一瀏覽,其中可能有些看了也不見得了解,但作為推開藝術大門的啟蒙寶典,《藝術的故事》包羅群象,廣博通泛,非常需要入手。
========================
關於這麼厚厚一本書,在此分享個人閱讀方式提供參考。
為了避免長篇大論導致精神不濟提早陣亡,或許可以試著從有興趣的章節入手,以跳躍式方式擴散閱讀範圍。跳來跳去跳久了,這些網絡自會互相連結,匯聚成型,養成屬於自己的知識庫。我通常都是如此對付書籍界的巨石強森。
========================
曾經相伴度過少年時光,待到大學時期選修西洋美術史之後,《藝術的故事》成為考試必備教科書,此時已然改版,尺寸也增大。多年之後的現在,偶爾翻閱,感受自然不同。雖說目前市面上相關書籍已經不少,對藝術愛好者自然是好事一件,然而經典依舊是經典,廣度與深度仍值得稱許。
若真要雞蛋裡挑骨頭,大概就是若能段落更分明,排版更有系統的話,應該更有助於閱讀效果。然後老先生是上個世紀的重量級學者,又經歷過戰亂,走的是四平八穩誠懇說故事路線,我們就別強求人家要搞笑了…
========================
根據Wiki表示,這本《藝術的故事》自1950年出版,至今銷售超越700萬本,已修訂至第16版,翻譯成近30種語言。
史上最暢銷的藝術書籍,天經地義理直氣壯。或許你手上也有一本。
你的藝術學習啟蒙契機,又是從何而來呢?
#藝術的故事
#放著隨翻隨讀也很美
#老百姓走入藝術史的好朋友
#手上也有書的人舉手喊一聲啊
圖片來源: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copyright wiki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噓~不要吵】
畫作與觀者互動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的乾脆明白,有的曖昧隱晦,有的激發澎湃情感,也有的誘發好奇心理。
乍看這幅《沉默》(Le Discret or The Silence,1791),你覺得畫中男子想要表達什麼?〝大家安靜不要吵〞?〝內有惡犬要小心〞?〝千萬別告訴別人我在幹嘛〞或是〝我才不要告訴你秘密咧〞?
許多觀者在見到《沉默》的第一眼通常便能勾起想像,建立有趣又直接的互動與連結,例如本倫也是站在它面前忍住笑意端詳許久。如今《沉默》每回展出總是引人注目,迅速累積高人氣。至少你會開始揣測畫中人物處在何種情況,究竟想要傳遞什麼訊息?
=======================
法國畫家約瑟夫・杜克勒(Joseph Ducreux,1735-1802)於1780至1790年代發展出一系列反映人類表情的肖像畫,而且都是自畫像,《沉默》就是其一。
由於人相學(Physiognomic)研究在18世紀末很受歡迎,被用來做為聯繫人類神情以及科學發展、啟蒙運動之間相互關係的深入了解,加上杜克勒自己對於如何透過臉部表情和手勢表達情感很感興趣,所以有了這一連串自畫像。
你大概會想說這跟啟蒙運動有何關係?別忘了被宗教主宰的中世紀文化裡,面貌醜陋或肢體殘缺都是被認為是一種罪惡。
杜克勒刻意捕捉特定時刻和單一表情,無論是誇張猙獰或滑稽搞笑,都與正襟危坐的傳統樣板相去甚遠,此舉或可視為是18世紀啟蒙主義主張理性求知,不受限於宗教威權的影響之一。再者當需要做出各種誇張、扭曲的面容時,有時麻豆表現難如人意;何況據說畫家本倫脾氣不太好,很容易暴走,因此當然還是自己來擺姿勢比較方便。
不只作品有趣,杜克勒人生故事也挺妙,他的創作歷程剛好以法國大革命作為分界點。大革命之前,他曾是炙手可熱的宮廷畫家,專為法國和英國宮廷服務,雖不至於在凡爾賽宮裡橫著走,好歹也是王室寵兒一位。
=======================
1769年,杜克勒被派遣到維也納,為未來的路易十六王后瑪麗(Marie Antoinette,1755-1793)繪製肖像畫,好讓當時仍是王太子的路易十六先瞧瞧未婚妻的模樣,那一年瑪麗才14歲。隔年,瑪麗正式告別在奧地利宮廷裡無憂無慮的童年,以及大方寵溺她的親人,前往法國嫁給路易十六,成為太子妃。
正值荳蔻年華的瑪麗在杜克勒筆下,有著水靈眼神和紅嫩朱唇,襯上鮮嫩飽滿蘋果肌,看來清麗嬌美傾倒眾生。如果以〝不切實際少女心〞猜想,或許路易十六就是因此一見鍾情,才成為法國史上唯一沒有情婦的國王吧(最好是。
瑪麗嫁到法國之後,杜克勒跟著沾光,被封為男爵,還擔任〝王后首席畫家〞(premier peintre de la reine),可見這對王室小夫妻對於畫像都很滿意。1774年,他被任命為路易十六夫妻的正式宮廷肖像畫家。一直到大革命之前,杜克勒的肖像畫家日子都算是過得有滋有味,事業蓬勃發展。
待到1789年革命發生,路易十六一家從凡爾賽宮被押解至巴黎,局面頓時翻轉。
-----------------------------
大革命爆發後,法國社會陷入混亂局面,在廣大壓力下,路易十六曾經試圖施行君主立憲制。君民之間的妥協之舉,卻在1791年6月王室出逃行動失敗後徹底瓦解,再無轉圜餘地;國王一家人被囚禁在杜勒麗宮,人民反專制情緒高漲,大革命愈演愈烈。
雖說當時國王和王后還活著,為了避免掃到革命颱風尾,也跟著其他貴族上了斷頭台,與王室淵源頗深的杜克勒火速在1791年1月開溜到倫敦避難,意圖重建事業。只是事與願違,倫敦人似乎對他的作品興趣缺缺並不買單。當年8月,這位前法國宮廷畫家只好黯然回到巴黎。
失去王室當靠山,總得尋找其他顧客來源,並在嶄新政治和文化氛圍中重塑自己的藝術家形象。這種情況之下,〝政治正確〞很重要,尤其是1793年路易十六夫妻接連魂散斷頭台之後。
狡猾,ㄟ不是,聰明的杜克勒轉向投靠藝壇新古典主義領導人物大衛(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成為大衛的同事→其實是好乖好聽話的小跟班。在大衛協助之下,才保住一條小命,得以繼續發展繪畫事業,並與其他藝術家友好來往。
=======================
《沉默》曾於1791年的巴黎沙龍展中展出,畫家將手指放在嘴唇上,可能示意觀眾保持安靜,也可能有其他含意。這類表現手法既來自當代人相學研究,也讓他以更加誇張的形式,包含表情和手勢,呈現在畫布上。此時的杜克勒已經完全不同於昔日講究唯美氣勢的宮廷畫家角色,並以相當與眾特殊的方式直接與觀眾互動。
經歷過大革命洗禮,不再自滿於典型肖像畫家角色,杜克勒試圖分類並定義人類面貌和個性的各種表達方式,引起當代驚訝之餘卻也顯得格格不入。畢竟此類展現形式跟大革命前的洛可可風格和大革命後的新古典主義都相去甚遠。
儘管作品並未立即獲得重視,但18世紀的歐洲是個對生理學研究興趣日增的年代,杜克勒的作品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這些自畫像反而也讓他因此留名美術史,獲得更多注意。
可惜的是,杜克勒很少在畫作上簽名,導致許多作品被錯誤歸類成其他藝術家之作。不過下次逛美術館,再看到擠眉弄眼,動作誇張,幽默又滑稽的自畫像時,杜克勒肯定就是頭號〝嫌疑犯〞。
=======================
都說了藝術要與生活結合,最好還是跨越時空限制和地理環境那種才強大。所以心情鬱悶、忙到翻天,想要公告〝閒人勿擾快滾開〞,或家有P孩吵不停時,《沉默》或許就能派上用場→舉起畫作遮住臉。
然後《沉默》還可以有啥用途?以下開放留言,歡迎大家一起來亂~
#防疫期間輕鬆一下
#很適合做成Q版Line貼圖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wiki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copyright wiki 在 CH Music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pop'n music 15 ADVENTURE》
凛として咲く花の如く / Rin to shite saku hana no gotoku / 宛如凜風中綻放的花 / Like a flower that blooms bravely
作詞 / Lyricist:あさき
作曲 / Composer:紅色リトマス(TOMOSUKE)
編曲 / Arranger:紅色リトマス(TOMOSUKE)
歌 / Singer:オカマチコ
翻譯:CH(CH Music Channel)
意譯:CH(CH Music Channel)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wiki
背景 / Background - 灯篭 - カット:
https://www.pixiv.net/artworks/58137405
上傳你的字幕吧!/ Submit your subtitles here!
https://forms.gle/MSsAM2WHpT31UuUh8
版權聲明:
本頻道不握有任何音樂所有權,亦無任何營利,一切僅為推廣用途。音樂所有權歸原始創作者所有。請支持正版。
Copyright Info:
Be aware this channel is for promotion purposes only without any illegal profit. All music's ownership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creators.
Please support the original creator.
すべての権利は正当な所有者/作成者に帰属します。あなたがこの音楽(または画像)の作成者で、この動画に使用されたくない場合はメッセージまたはこのYoutubeチャンネルの概要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にご連絡ください。私はすぐに削除します。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不妨按下喜歡和訂閱,你的支持就是我創作的最大原動力!
If you like my videos, please click like and subscribe! Thx :)
粉絲團隨時獲得最新訊息!
Check my Facebook page for more inform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chschannel/
中文翻譯 / Chinese Translation :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5270562
英文翻譯 / English Translation :
https://popnmusic.fandom.com/wiki/Rin_to_shite_saku_hana_no_gotoku
日文歌詞 / Japanese Lyrics :
春深く夢の輪郭を ぼかして 行き過ぎて 舞い戻る
花びらは仕草を追いかけ 薄明かりの下で 密やか
つまさきであやす月の兎は踊り
星の間を飛び回る 口笛吹き
飛沫 あがる わたし 掛ける
追いかける星は まわる まわる ちいさなつぼみ
さいて さいて 月にお願い おだやかな影に薄化粧
しらず しらず えいや!と投げた つぼみは行方知れず のまま
見下ろして小さくなった雲の間に
芽を出した線香花火 つぶらな夢
飛沫 あがる 火花 翔る
問いかけた星は かわる がわる 顔を変えた
さいて さいて くるりとまわる 舞姫の如く たまゆらに
思い思いに動く影と 背中を合わせて ああ 走る!
弧を描き 影は延びる 陽炎の先に
さいた あった! まあるい花が
さいた さいた 星の欠片が 月の裏側で泣いていた
気付かぬうちに 隠れていた兎も また弧 描く
さいて さいて 月にお願い おだやかな影に薄化粧
しらず しらず えいや!と投げた つぼみは 行方知れず
さいて さいた 風に揺られて おだやかな坂は薄化粧
下駄鳴らして口笛合わせ 凛として はんなりの こころ
中文歌詞 / Chinese Lyrics :
春意正深,浸暈了夢的輪廓,花瓣紛飛、舞態極妍
薄曉微光下靜悄地,飄揚的繁華隨著動作飛繞於身
月兔墊著爪稍舞蹈
吹著口哨,在群星間來回穿梭
水濺花揚,我奔跑著
追逐的明星,正轉啊、轉動著,恰似幼嫩的花蕾
「綻放吧、綻放吧!」向月娘祈禱,並為靜宓的月影淡施薄妝
「不明白、不明白呀!」唉聲嘆氣,始終無從知曉,渺小花蕾的蹤跡
因俯瞰而微渺的從雲間隙
綻放恰似花蕾的線香煙火,燃著甜美的夢
激起水沫、揚起火花
於此叩問的繁星,一張接著一張,反覆變換面貌
「綻放吧、綻放吧!」反覆迴旋,猶如稍縱即逝的輕巧舞女般
想念著、想念著的那個身影,與記憶形影交織,就這樣走吧!
舒展身姿、描繪形影,在此驕陽之前——
凜然地綻放了一朵,好完滿的花啊
綻放吧、綻放吧,於月娘身後哭泣的、宙海繁星的殘片
卻沒有注意到,躲著的兔兒也再度描起新月的身姿
「綻放吧、綻放吧!」向月娘祈禱,並為靜宓的月影淡施薄妝
「不明白、不明白呀!」唉聲嘆氣,始終無從知曉,渺小花蕾的蹤跡
「綻放吧!綻放啦!」風兒搖曳,為沉靜的丘壑淡施薄妝
木屐鳴響、口哨伴歌,凜冽綻放的是,那顆明潔絢爛之心
英文歌詞 / English Lyrics :
The outline of spring's deep dream
That had blurred way too much returns to me
When the flower petals chased after my moves,
Quiet under the dim twilight
Balancing on tiptoe, moon rabbits dance,
Whistling and flying through the stars
In a splash of color,
I begin chasing
A star spinning round,
Spinning round, a small flower bud
"Bloom, bloom!" I begged of the moon,
"And dress the gentle shadows in your light makeup."
But I never knew, never knew, augh! I give up!
I still don't know where this little flower bud will end up.
Looking down through the shrinking clouds of smoke,
A sparkler suddenly blossomed to life
In a blinding dream.
In a splash of color,
Sparks begin
And the strange stars
One after another, changed their faces
Bloom, bloom! Twirl right around
Like a ballerina for a fleeting moment
But I think, I think something's moving in the shadows
From behind my back, ah, run away!
The arc of shadow drawn
On the moon extends beyond the heat haze
And, it bloomed already! Into a round flower,
It bloomed, it bloomed! Fragments of stars
Cri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moon and unnoticed to me,
The hidden rabbits continued
To draw an arc
"Bloom, bloom!" I begged of the moon
"And dress the gentle shadows in your light makeup."
But I never knew, never knew, augh! I give up!
I don't know these little flower buds,
But they bloom, they bloomed!
Blowing in the wind, dressing the gentle hill in light makeup
Their footsteps ring, whistling to one another
From their dignified, quietly beautiful hearts.
copyright wiki 在 ぐにすけちゃんね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提供:Infinite Galaxy
圧倒的グラフィックで贈るSFワールド。
自分だけの宇宙戦艦を作ろう!
宇宙開拓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ゲーム「Infinite Galaxy」のダウンロードはこちら!
https://bit.ly/2SiM09q
■初回ログイン者限定ギフト
コード:gunisuke
有効期間:6.26~7.3
■公式Twitterでいろんなイベントを開催していますので是非フォローしてください!
https://twitter.com/ig_official_jp
■攻略Wikiでお役立ち情報紹介中です。プレイする際にぜひご活用ください。
https://appmedia.jp/infinitegalaxy
ゲーミングデバイス→http://geartics.com/gunisukesan
ツイッター https://twitter.com/gunisukesan
再生リス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WoCvc6Vbk&list=PLm780QVWbNj5J7UadSuud9w5ky1YUAc5O
グッズ販売ページ→https://muuu.com/videos/228029874f7420f5
素材提供
※この動画は「キャラ素材の規約」を守ってキャラ素材を使用しています
・規約について詳しくは→http://www.nicovideo.jp/watch/sm27609245
※この動画は、東方Projectの二次創作です。
ゆきはね式MMD→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4NP1JRBu_uH7KcNMUsweg
PIXTA
Production Music by
http://www.epidemicsound.com
魔王魂http://maoudamashii.jokersounds.com/
Music is VFRhttp://musicisvfr.com/
ニコニ・コモンズhttp://commons.nicovideo.jp/materials/
甘茶の音楽工房http://amachamusic.chagasi.com/
フリー音楽素材 Futta Music http://music.futta.net/
こんとどぅふぇ HiLihttp://conte-de-fees.com/
フリー音楽素材 Senses Circuit http://www.senses-circuit.com/material/rule.html
MusMus http://musmus.main.jp/
No Copyright Music Japan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90lPnKQJug1eB15mL--6BQ
ぴたちー素材館 http://www.vita-chi.net/sozai1.htm
D-elf https://www.d-elf.com/
Ucchii0-うっちーゼ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Cv_ygATNZLmIFkXxJBrrw
効果音素材:ポケットサウンド – https://pocket-se.info/音源提供:(P)&(C) STAR MUSIC ENTERTAINMENT INC.
ユーフルカ https://wingless-seraph.net/
効果音素材:ポケットサウンド – https://pocket-se.info/
OtoLogic https://otologic.jp/
ゆきはね式MMD→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4NP1JRBu_uH7KcNMUsweg
七三ゆきのアトリエ
https://nanamiyuki.com/
Created By ondoku3.com
copyright wiki 在 Jerry Ts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吳鳳(1699年2月17日-1769年9月9日),字元輝,清朝福建省平和縣人,任臺灣清治時期之嘉義通事。
因日治時期與臺灣戰後時期,皆曾在台灣的小學課本裡描述其「為革除原住民出草的習俗而捨生取義」。嘉義現存有吳鳳廟,奉吳鳳公為神祇。
關於吳鳳「犧牲自己以革除原住民出草習俗」的故事,最早可查到清朝有文獻記載類似故事,之後由日本政府開始做為安撫原住民、教化漢人百姓的工具,由官方高調歌功頌德,拍攝歌舞劇、電影,宣傳原住民文化屬於「野蠻落後」,應該被「教化」與「開化」;而吳鳳則被描繪為「寬大」、「仁慈」,以自我犧牲弭平紛爭的「義士」,為其治理政績背書而廣為老一輩人所知。
到了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的時代,不僅直接翻譯並延用日本人的著作,繼續發揮其政治宣傳效益,吳鳳的故事更加被渲染炒作,在嘉義縣中埔鄉有了吳鳳廟、吳鳳紀念園,甚至阿里山鄉的前身也叫做吳鳳鄉,今日也有以吳鳳為名的技術學院等等。透過教育宣傳,文學渲染,電影戲劇等等的影響,這些「感念吳鳳」的舉動使漢人角度的吳鳳故事漸漸成為了一個「史實」。
不過比對鄒族口傳歷史、傳統文化則有許多疑點,偏離事實、歧視原住民,並造成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而備受批判。在原住民團體的一再抗議下,1989年教育部正式將此故事從教科書刪除。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B3%E9%B3%B3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QhuleHvqtuN_LDwq99EnA/join
感謝各位衣食父母的支持與努力
Licence:
You’re free to use this song in any of your videos, but you must include the following in your video description (Copy & Paste):
Song: DayFox - Riding The Wave
Music provided by Vlog No Copyright Music.
Video Link: https://youtu.be/g4_XaC8IJsg